Ⅰ 冷熱源系統及空調風系統的運行調節和自動控制的要求
三晶變頻器在中央空調和採暖通風空調系統的應用
一、中央空調和HVAC的應用背景
(一)概述
1、中央空調的概念
中央空調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與民用領域,在賓館、酒店、寫字樓、商場、住院部大樓、工業廠房中的中央空調系統,其製冷壓縮機組、冷凍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的容量大多是按照建築物最大製冷、制熱負載選定的,且再留有充足裕量。在沒有使用具備負載隨動調節特性的控制系統中,無論季節、晝夜和用戶負載的怎樣變化,各電動機都長期固定在工頻狀態下全速運行,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費。近年來由於電價的不斷上漲,使得中央空調系統運行費用急劇上升,致使它在整個大廈營運成本費用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加之目前各生產、服務業競爭激烈,多數企業利潤空間不夠理想,因此電能費用的控制顯然已經成為經營管理者所關注的問題所在。
據統計,中央空調的用電量占各類大廈總用電量的70%以上,其中中央空調水泵的耗電量約占總空調系統耗電量的20%~40%,故節約低負載時壓縮機系統和水系統消耗的能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隨著負載變化而自動調節變化的變流量變頻空調水系統和自適應智能負載調節的壓縮機系統應運而生,並逐漸顯示其巨大的優越性。採用變頻調速技術不僅能使空調系統發揮更加理想的工作狀態,更重要的是通常其節能效果高達30%以上,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央空調系統一般主要由製冷壓縮機系統、冷媒(冷凍和冷熱)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盤管風機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組成。製冷壓縮機組通過壓縮機將製冷劑(冷媒介質如R134a、R22等)壓縮成液態後送蒸發器中,冷凍循環水系統通過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發器盤管中與冷媒進行間接熱交換,這樣原來的常溫水就變成了低溫冷凍水,冷凍水送到各風機風口的冷卻盤管中吸收盤管周圍的空氣熱量,產生的低溫空氣由盤管風機吹送到各個房間,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冷媒在蒸發器中被充分壓縮並伴隨熱量吸收過程完成後,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復常壓狀態,以便冷媒在冷凝器中釋放熱量,其釋放的熱量正是通過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冷卻水帶走。冷卻循環水系統將常溫水通過冷卻水泵泵入冷凝器熱交換盤管後,再將這已變熱的冷卻水送到冷卻塔上,由冷卻塔對其進行自然冷卻或通過冷卻塔風機對其進行噴淋式強迫風冷,與大氣之間進行充分熱交換,使冷卻水變回常溫,以便再循環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熱時,中央空調系統僅需要通過冷熱水泵(在夏季稱為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氣熱交換器的盤管,通過與蒸氣的充分熱交換後再將熱水送到各樓層的風機盤管中,即可實現向用戶提供暖熱風。
2、HVAC的概念
HVAC的概念包括採暖(Heating)、通風(Ventilation)、空調(Air Condition),因此與中央空調相比具有更廣義的概念。HVAC是人與環境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關系歷經漫長歲月發展所凝聚而成的一種重要的環境與保障技術。HVAC定義如圖1所示。
圖1:HVAC定義
(1)供暖(Heating)
1)系統組成:熱源、散熱設備、輸熱管道、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輸入熱能至空間,補償其熱損失,到達室內溫度要求。
(2)通風(Ventilation)
1)系統組成:通風機、進排或送回口、凈化裝置、風道與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通風換氣、防暑降溫、改善室內環境、防止內外環境污染。
(3)空氣調節(Air Conditioning)
1)系統組成:冷熱源、空氣出來設備與末端裝置、風機、水泵、管道、風口、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依靠經過全面處理並且適宜參數與良好品質的空調介質與受控環境空間進行能量、質量
的傳遞與交換,實現對室內空氣溫度、濕度、速度、潔凈度和其他參數的按需調控。
3)系統分類:一次回風、二次回風、全新風。
經過多年的發展,HVAC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保證作用,有時甚至是關鍵性的保證作用。
在HVAC中的節能觀念並不是以降低環境或抑制能量需求來換取節能,而是通過綜合資源規劃(IRP)方法和能源需求側管理(DSM)技術的應用,提高建築的能量效率,用有限的資源和最小的能量消費代價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率,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
(二)變頻器在中央空調中的應用
同時具有精確控制和大幅度節能的特點,因此也成為中央空調系統和HVAC的標准控制手段。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加裝變頻器時要考慮的問題完全不同於工業應用,一般來說,在裝有中央空調的高檔公共設施里有大型電子敏感設備,如計算機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和電信網路系統。這就要對變頻傳動裝置提出工業環境中不需要考慮的特殊要求,即電磁兼容問題。
以變頻器為主組成的中央空調綠色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溫度、溫差、壓力、壓差、濕度、流量等多種參數集中控制,通過自動能量優化軟體可使暖通空調系統中的綜合節電率達到50%左右。同時,由於電磁兼容性好,因此能減少對周邊電路儀器的干擾並降低雜訊,而且其內置直流電抗器還可有效抑制諧波,提高功率因數。
以三晶SAJ8000G為例,在機場、廣電大樓、醫院、地鐵等高檔場合得到廣泛應用。該系統集數據感測、雙PID控制和控制執行於一體,反饋值及給定值可直接按單位設定;內置RS485通信協議,可直接接收Modbus協議,並留有選件介面,成功解決了傳統變頻器運用於暖通空調系統設備配置龐雜的問題;能實現春夏秋冬4種運行模式轉換,具有一機多控、遠程式控制制和現場控制多重控制功能,既能滿足樓宇自控對風機水泵的要求,又不失樓宇自控系統出現故障時現場獨立操作的靈活性。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用變頻器進行流量(風量)控制時,可節約大量電能。中央空調系統在設計時是按現場最大冷量需求量來考慮的,其冷卻泵、冷凍泵也是按單台設備的最大工況來考慮的,在實際使用中有90%多的時間,冷卻泵、冷凍泵都工作在非滿載狀態下。如果用閥門、自動閥調節,不僅會增大系統節流損失,而且調節是階段性的,會造成整個空調系統工作在波動狀態,而通過在冷卻泵、冷凍泵上加裝變頻器則可一勞永逸地解決該問題,還可實現自動控制,並可通過變頻節能收回投資。同時,變頻器的軟起動功能及平滑調速的特點可實現對系統的平穩調節,使系統工作狀態穩定,並延長機組及網管的使用壽命。
(三)變頻器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在供熱系統中,變頻器可用於熱力站循環泵、補水泵和鍋爐房的鼓引風機、循環泵等耗能負載的水量,風量調節,可使熱網供熱質量穩定高效,能有效避免局部熱網過冷過熱問題,還能消除鼓引風機風門產生的雜訊,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統的維護費用。
通過變頻器內置直流電抗器能使功率因數接近於1,並可有效抑制諧波,避免對周圍設備的電磁干擾,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自動能量優化功能,可大量節約能源。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設計
大部分建築物在一年當中,只有幾十天時間,中央空調處於最大負載。中央空調冷負載,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如每天早晚、每季交替、每年輪回、環境及人文等,實時影響中央空調冷負載。一般,冷負載在5%~60%范圍內波動,大多數建築物每年至少70%是處於這種情況,而大多數中央空調,因系統設計多數以最大冷負載為最大功率驅動。這樣,造成實際需要冷負載與最大功率輸出之間的矛盾,產生巨大能源浪費,增加經營的成本,降低經營競爭力。
下面介紹了一種新穎的智能變頻控制設備,它採用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成熟的交流調速技術、PLC控制技術,能對中央空調的泵組實現全自動閉環控制。由於採用了先進的SAJ8000G系列可編程序控制器,並可通過中文文本操作器(或觸摸屏)進行簡潔明了的操作和控制,從而決定了本控制方式不僅在系統的抗擾性、可靠性上大有保證,而且在操作的界面上更符合HMI標准。
(一)中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式概述
圖2所示為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主要分為冷凍主機、冷凍水(熱水)循環系統、冷卻水循環系統,智能變頻櫃主要控制的對象為冷凍水(熱水)迴路和冷卻水迴路。
圖2: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
1、冷凍水循環的控制
冷凍水循環系統由冷凍水泵及冷凍水管道組成。從冷水機組流出的冷凍水由冷凍水泵加壓送入冷凍水管道,在房間內進行熱交換,帶走房間內熱量,從而使房間內的溫度下降。
冷凍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最高層(或最不利端)壓力控制。
在高層的中央空調系統中, 各層的空調機是相對應於熱負載的變動開閉冷水進口閥, 以調節室溫
的,由於冷凍水的流量經常發生變化,會引起最高層水壓的較大變化,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應控製冷水泵的出水閥,以保持最高層水壓大致恆定。但大多數應用場合,都是保持出水閥門開度一定,任隨壓力變化的,如果這樣,會導致壓力損失,效率低。此時,若採用轉速控制,以保持最佳壓力,則可防止壓力損失並較大幅度提高效率並取得好的節能效果。
2、冷卻水循環的控制
冷卻水循環系統由冷卻水泵、冷卻水管道及冷卻塔組成。冷水機組成進行熱交換,在水溫冷卻的同時,必將釋放大量的熱量。該熱量被冷卻水吸收,使冷卻水溫度升高。冷卻水泵將升了溫的冷卻水壓入冷卻塔,使之在冷卻塔中與大氣進行熱交換,然後再將降了溫的冷卻水,送回到冷水機組。如此不斷循環,帶走冷水機組釋放的熱量。
冷卻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恆溫差控制。
由於冷卻塔的水溫是隨環境溫度而變化的,其單側水溫不能准確地反映冷凍機組產生熱量的多少,所以,對到冷卻水泵,以進水和回水的溫差作為控制依據,實現進水和回水間的恆溫差控制是比較合理的。溫差大,說明冷凍機組產生的熱量大,應提高冷卻泵的轉速,增大冷卻水的循環速度;反之則應該降低轉速。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PLC、變頻器及人機界面
1、PLC控制原理
關於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如圖3所示,包括DP210人機界面、PLC的K80S CPU模塊和G7F——ADHA模擬量模塊。其中DP210人機界面負責數據設定(壓差或溫差設定)、數據顯示(溫度、溫差、壓力、壓差)、狀態設定和顯示,以及維修說明書等幫助材料;K80S-CPU模塊負責包括內置PID的順序程序控制;G7F——ADHA模擬量模塊為2入1出,輸入量為溫度1和2或壓力1和2(1:進水迴路;2:出水迴路),輸出量為電動機轉速信號(控制變頻器的信號)。
圖3: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
2、模擬量和PID控制
本系統採用K80S PLC內置的PID功能。所謂PID控制,就是使一個過程按預設值(SV)保持其為穩定狀態的控制過程,通過設定值SV和過程反饋值PV進行比較,當兩項值有差別時,控制器輸出執行值MV來減少這種差異。PID包括3個控制量:比例P、積分I、微分D。
K80S PLC的內置PID具有如下的功能:
(1)PID功能內置於CPU中,不需要分開的PID模塊,使用指令PID8或PIDAT就可以執行PID功能;
(2)向前向後運行都有效;
(3)可任意選擇P操作、PI操作、PID操作和ON/OFF操作;
(4)手動輸出有效,用戶可以定義強制輸出;
(5)通過正確的參數設定,無論外界有無干擾,都可以保持穩定的運行;
(6)根據系統特性運行掃描時間(PID控制器從執行機構得到采樣值的時間間隔)是可變的。
由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圖可以看出,本智能控制設備採用恆壓或恆溫差PID控制,模擬信號輸入和輸出通過G7F——ADHA模塊,設定數據通過DP210操作,具體示意如圖4所示。
3、變頻器選型
由於本系統採用PLC的PID控制功能,所以對變頻器的選型並無特殊要求,只需選用通用變頻器,如SAJ8000G系列變頻器。
圖4:PID控制示意
(三)節能預估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量Q與轉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管壓H與轉速n的二次方成正比,軸功率與轉速 n的三次方成正比。
當所需要流量減少,離心泵轉速降低時,其功率按轉速的三次方下降。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80%時,轉速也下降為額定轉速的80%,而軸功率降為51.2%;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50%時,軸功率降為12.5%。當然,轉速降低時,效率也會有所下降,同時還應考慮控制裝置的附加損耗等影響。 即使如
此,這種節電效果也非常可觀。
綜合實際運行效果,對冷凍泵拖動系統、冷卻泵拖動系統、風機(包括室內風機和冷卻塔風機)拖動系統實施變頻控制後的基本節能效果為35%~55%,最小節能為35%,最大達55%。
三、中央空調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
目前的中央空調系統中,變頻風機正在被廣泛使用,其中如下突出的優點:節能潛力大,控制靈活,可避免冷凍水、冷凝水上頂棚的麻煩等。然而變頻風機系統需要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調試和精心管理,否則有可能產生諸如新風不足、氣流組織不好、房間負壓或正壓過大、雜訊偏大、系統運行不穩定、節能效果不明顯等一系列問題。
下面介紹在中央空調中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的原理和適用場合。
(一)變頻風機的靜壓PID控制方式
送風機的空氣處理裝置是採用冷熱水來調節空氣溫度的熱交換器,冷、熱水是通過冷、熱源裝置對水進行加溫或冷卻而得到的。大型商場、人員較集中且面積較大的場所常使用此類裝置。圖5所示給出了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系統。
在第一個空氣末端裝置的75%~100%處設置靜壓感測器,通過改變送風機入口的導葉或風機轉速的辦法來控制系統靜壓。如果送風干管不只一條,則需設置多個靜壓感測器,通過比較,用靜壓要求最低的感測器控制風機。 風管靜壓的設定值(主送風管道末端最後一個支管前的靜壓)一般取250~375Pa之
間。若各通風口擋板開起數增加,則靜壓值比給定值低,控制風機轉速增加,加大送風量;若各通風口擋板開啟數減少,靜壓值上升,控制風機轉速下降,送風量減少,靜壓又降低,從而形成了一個靜壓PID控制的閉環。
圖5: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
在靜壓PID控制演算法中,通常採用兩種方式,即定靜壓控製法和變靜壓控製法。定靜壓控製法是系統控制器根據設於主風道2/3處的靜壓感測器檢測值與設定值的偏差,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以維持風道內靜壓一定。變靜壓控製法即利用DDC數據通信技術,系統控制器綜合各末端的閥位信號,來判斷系統送風量盈虧,並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滿足末端送風量需要。由於變靜壓控製法在部分負載下風機輸出靜壓低,末端風閥開度大,因此風機節能效果好、雜訊低,同時又能充分保證每個末端的風量需要。
控制管道靜壓的好處是有利於系統穩定運行並排除各末端裝置在調節過程中的相互影響。此種靜壓PID控制方式特別適合於上下樓層或被隔開的各個房間內用一台空氣處理裝置和共用管道進行空氣調節的場合,如商務大廈的標准辦公層等。
四、總結
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採用恆參數(壓力、壓差、溫度、溫差等)工作,當參數減小或增加時,本自動化系統通過降低或增加水泵轉速減小或增加供水(或風)量,以保持空調管網參數恆定,從而達到高效節能目的。
本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自動化程度高,功能齊全,使用、管理簡便;
(2)採用了先進優質的進口變頻器和PLC,數字化操作、直觀簡便,無須人員看管;
(3)循環軟起動採用自補償切換技術,系統電器及機械沖擊小,能顯著延長電控元器件及水泵的壽命;
(4)有定時的開關機功能;
(5)有定時換泵功能;
(6)有自動巡檢功能;
(7)有故障自診功能;
(8)設備緊湊、佔地少、節省投資;
(9)界面友好、方便實用。
僅供參考!
Ⅱ 製冷與空調裝置的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1]魏、韓、趙伐楚,至桑丘。
Ⅲ 製冷空調自動控制系統由哪些環節組成各環節的特性與作用
簡單的自動控制系統,可以在製冷系統供液管上加裝一個電磁閥,電磁閥由一個溫控器控制開關。溫控器的感溫包放在要求製冷的空間內。壓縮機上加裝一個壓力控制器,當電磁閥關閉後回氣壓力達到設定值,壓縮機停機。
Ⅳ 空調有哪些分類 各類空調的特點
空調器按照外形分類:
空調器按外形分類可分為窗式、分體掛壁式、分體立櫃式、吊頂式、嵌入式、小型中央空調等。
窗式空調:室內外機合為一體,適用於小面積房間,安裝方便且價格便宜,但噪音大等。
分體掛壁式空調:不受安裝位置限制,更易與室內裝飾搭配,噪音小,需要安裝質量較高等。
分體立拒式空調:功率大、風力強、適合大面積房間,但噪音大等。
吊頂式空調:佔地面極小,送風距離遠,製冷效果好,但受安裝位置限制,不易清潔等。
嵌入式空調:佔地面極小,美觀大方,送風面積廣,製冷效果好,但造價高等。
小型中央空調:美觀大方,質量好,製冷速度快,佔地面積小,維護周期長等。
空調器按照功能分類
一般分為單冷式、冷暖式、電輔助加熱式。
單冷型:適用於夏天較熱而冬季較暖的地區,或冬季供熱充足的地區。
冷暖型:適用於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地區:並且應注意選擇制熱量大於製冷量的空調以確保制熱效果。
電輔助加熱型立櫃式空調:除立櫃式空調一般特點外,還增加了電輔助加熱部件,確保冬季制熱強勁。
Ⅳ 空調自動模式和製冷模式有什麼區別
一、溫度調節不同
1、空調自動模式:空調自動模式無法調節溫度。
2、空調制內冷模式容:空調製冷模式可以調節溫度。
二、性質不同
1、空調自動模式:空調的自動模式是指空調可以根據當前的室內環境溫度、濕度等狀態自動調節空調的製冷溫度、製冷效率、吹風大小等參數。
2、空調製冷模式:空調的製冷模式是相對於制熱、除濕等功能的工作模式,開啟製冷模式後空調會按照設定的溫度值去降低室內溫度。
三、原理不同
1、空調自動模式:空調自動控制就是通過對空氣狀態參數的自動檢測和調節,保持空調系統處於最優工作狀態並通過安全防護裝置,維護設備和建築物的安全。
2、空調製冷模式:製冷劑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並送至冷凝器進行冷卻,經冷卻後變成中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進入乾燥瓶進行過濾與去濕,中溫液態的製冷劑經膨脹閥(節流部件)節流降壓,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體(液體多),經過蒸發器吸收空氣中的熱量而汽化,變成氣態, 然後再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進行製冷。
Ⅵ 製冷與空調自動控制包括哪些方面
新風機組的監控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新風機與新風閥應設連鎖控制;
2 新風機啟停控制應設置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
3
當發生火災時,應接受消防聯動控制信號連鎖停機;
4 在寒冷地區,新風機組應設置防凍開關報警和連鎖控制;
5
新風機組應設置送風溫度自動調節系統;
6 新風機組宜設置送風濕度自動調節系統;
7
新風機組可設置由室內CO2濃度控制送風量的自動調節系統。
新風機組的參數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新風機組應設置送風溫度、濕度顯示;
2
應設置新風過濾器兩側壓差監測、壓差超限報警;
3 應設置機組啟停狀態及閥門狀態顯示;
4 宜設置室外溫、濕度監測。
空調機組的監控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空調機組應設置風機、新風閥、回風閥連鎖控制;
2
空調機組啟停,應設置自動控制和手動控制;
3 當發生火災時,應接受消防聯動控制信號連鎖停機;
4
在寒冷地區,空調機組應設置防凍開關報警和連鎖控制;
5
在定風量空調系統中,應根據回風或室內溫度設定值,比例、積分連續調節冷水閥或熱水閥開度,保持回風或室內溫度不變;
6
在定風量空調系統中,應根據回風或室內濕度設定值,開關量控制或連續調節加濕除濕過程,保持回風或室內濕度不變;
7
在定風量系統中,宜設置根據回風或室內CO2濃度控制新風量的自動調節系統;
8
當採用單迴路調節不能滿足系統控制要求時,宜採用串級調節系統;
9
在變風量空調機組中,送風量的控制宜採用定靜壓法、變靜壓法或總風量法,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採用定靜壓法時,應根據送風靜壓設定值控制變速風機轉速;
2)當採用變靜壓法時,為使送風管道靜壓值處於最小狀態,宜使變風量箱風閥均處於85%~99%的開度;
3)當採用總風量法時,應以所有變風量末端裝置實時風量之和,控制風機轉速以改變送風量。
空調機組的參數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空調機組應設置送、回風溫度顯示和趨勢圖;當有濕度控制要求時,應設置送、回風濕度顯示;
2 空氣過濾器應設置兩側壓差的監測、超限報警;
3
當有二氧化碳濃度控制要求時,應設置CO2濃度監測,並顯示其瞬時值。
風機盤管是與新風機組配套使用的空調末端設備,其監控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風機盤管宜由開關式溫度控制器自動控制電動水閥通斷,手動三速開關控制風機高、中、低三種風速轉換;
2
風機啟停應與電動水閥連鎖,兩管制冬夏均運行的風機盤管宜設手動控制冬夏季切換開關;
3
控制要求高的場所,宜由專用的風機盤管微控制器控制;微控制器應提供四管制的熱水閥、冷凍水閥連續調節和風機三速控制,冬夏季自動切換兩管制系統;
4
微控制器應提供乙太網或現場匯流排通信介面,構成開放式現場網路層。
變風量空調系統末端裝置(箱)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選用壓力有關型變風量箱時,採用室內溫度感測器、微控制器及電動風閥構成單迴路閉環調節系統,其控制器宜選擇一體化微控制器,溫度控制器與風閥電動執行器製成一體,可直接安裝在變風量箱上;
2
當選用壓力無關型變風量箱時,採用室內溫度作為主調節參數,變風量箱風閥入口風量或風閥開度作為副調節參數,構成串級調節系統,其控制器宜選擇一體化微控制器,串級控制器與風閥電動執行器製成一體,可直接安裝在變風量箱上。
Ⅶ 汽車空調系統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1.空調系統的組成:
空調系統主要由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膨脹閥、乾燥儲液器及管路等組成。
2.製冷原理:
1) 用戶按操作程序啟動汽車空調系統之後,壓縮機在發動機帶動下開始工作,驅使製冷劑(R134a,一種環保型製冷劑,不會破壞臭氧層、無毒性、無刺激、不燃燒、無腐蝕性)在密封的空調系統中循環流動,壓縮機將氣態製冷劑壓縮成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後排出壓縮機。
2) 高溫高壓製冷劑氣體經管路流入冷凝器後,在冷凝器內散熱、降溫,冷凝成高溫高壓的液態製冷劑流出。
3) 高溫高壓液態製冷劑經管路進入乾燥儲液器內,經過乾燥、過濾後流進膨脹閥。
4) 高溫高壓液態製冷劑經膨脹閥節流,狀態發生急劇變化,變成低溫低壓的液態製冷劑。
5) 低溫低壓液態製冷劑立即進入蒸發器內,在蒸發器內吸收流經蒸發器的空氣熱量,使空氣溫度降低,吹出冷風,產生製冷效果,製冷劑本身因吸收了熱量而蒸發成低溫低壓的氣態製冷劑。
6) 低溫低壓的氣態製冷劑經管路被壓縮機吸入,進行壓縮,進入下一個循環,只要壓縮機連續工作,製冷劑就在空調系統中連續循環,產生製冷效果;壓縮機停止工作,空調系統內製冷劑隨之停止流動,不產生製冷效果。
汽車空調系統是實現對車廂內空氣進行製冷、加熱、換氣和空氣凈化的裝置。它可以為乘車人員提供舒適的乘車環境,降低駕駛員的疲勞強度,提高行車安全。
空調裝置已成為衡量汽車功能是否齊全的標志之一。
清洗汽車空調:
正常情況下,車子空調的進風口有花粉濾芯器,功能是阻止車子空調外循環時外部灰塵進入。清洗空調的時候,要把花粉濾芯器摘下,把空調泡沫清洗劑從進風口射進去,同時要關緊空調的出風口,避免泡沫清洗劑從出風口流出來。
這兩步做好以後,把車發動,打開空調,讓泡沫清洗劑在空調系統里進行內循環,這個步驟要持續幾分鍾,保證泡沫清洗劑循環到空調系統的各個通道。大約5分鍾左右,把空調關上,車也熄火,過不了多久污物就會從空調位於底盤的管道系統流出。
Ⅷ 冷庫製冷系統是怎樣實現自動控制的
冷庫製冷系統的自動控制是由控制對象和控制器件組成的閉合系統。通過一定的線路和眾多的控制元件來實現的。現以一個簡單的冷庫製冷裝置自動控制系統對冷庫的自動控制原理進行說明。
如圖5-4所示是兩間冷藏庫,由一台壓縮機集中供冷。為了實現裝置的自動運行調節,在系統中增設了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壓力繼電器、水量調節閥、電磁閥、熱力節流閥,溫度控制器、單向止回閥和蒸發壓力調節閥等部件。各器件的基本功能如下:
水量調節閥、電磁閥和節流閥主要是用來控制製冷系統中製冷劑的流量和冷卻系統中冷卻水的流量。
油壓繼電器、高低壓力繼電器和蒸發壓力調節閥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壓力,保證整個製冷裝置正常啟動、安全運行和自動停機。
溫度控制器主要用來控制製冷系統的工作溫度及冷藏庫的庫溫,以控制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
Ⅸ 自動空調與普通空調相比有哪些優點
自動空調與手動空調的區別
所謂自動空調(AUTO),是指空調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動將車內溫度保持在用戶給定的溫度值上。製冷系統(AC)始終在運轉,空調系統在電腦的控制下,不斷調整製冷量和風量的大小,以保持車內的溫度。比如你定在smarttags" />24℃,車內降到24℃後,電腦控制空調減小製冷量和風速,但不會停止製冷。車內始終維持在24℃,所以感覺比較舒服。
經常用自動空調的TX們能感覺到,熱天一上車,剛打開空調時,製冷量和風速比較大。這是為了快速降溫,車內溫度降至你設定值(面板上顯示的左、右兩側數值)後,風速就變小了。自動空調不會自己給定溫度,但會根據用戶設定溫度值,自動保持車內溫度。只有變頻空調才能做到這點。
自動空調還可以根據需要,將駕駛員側和副駕駛側設置不同的溫度,分別調節。以適應車內人員對溫度的不同需求。比如小兩口和一方的父母自駕車旅行,一般女士比較怕冷一些。就可以讓兒子和父親坐在一側,兒子開車,左邊調在24℃。媳婦和婆婆坐在另一側,調在26℃,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下面說說手動空調。手動空調則是空調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在車內溫度達到設定值後,製冷系統(AC)停止工作,風扇不停。車內溫度升高後,再製冷。比如你定在24℃(手動空調沒有數字顯示,只有調節溫度高低的旋鈕),車內降到24℃後,空調就會停止製冷,車內溫度升高後又開始製冷。這樣車內溫度是在24℃左右波動的,所以有忽冷忽熱的感覺。手動空調不能分區製冷,車內只有一個溫度。
不論自動空調或手動空調,如果車外溫度太高,空調製冷能力不足,車內溫度根本降不下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嘉友反映的世嘉空調不好,可能是這個問題。這可能也和不開內循環有關,看了一些帖子,好多人都不知道內、外循環是怎麼回事。
建議TX,熱天進入汽車前。特別是停在陽光下的汽車(這時車內比車外要高1、20℃),先打開車門,不開空調,把風扇開到最大,吹上幾分鍾。然後關門將空調開到AUTO檔,行駛一段時間待車內溫度下降後,再打到內循環。千萬不要忘記車內溫度下來後,用內循環。
圖從面板上出現就是內循環。你想,假設室外35℃,車內25℃。如果用外循環就等於空調始終要把35℃的空氣降到25℃;而用內循環則等於是把比25℃略高的空氣降到25℃,製冷效果和耗油情況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有TX說,自動空調比手動空調費油。如果沒有科學的測試數據,那隻是自己的想像。從理論上說自動空調應該更省油。但即使多費一點油,和獲得的舒適性比,也是完全合算的。花十幾萬買的車,在炎熱的夏天。每天也就開幾十分鍾或幾個小時,為了省點油(和開窗比還未必),備受煎熬,值得嗎。
總之有自動空調的TX,還是盡情享受空調AUTO檔的舒適吧,否則買車時多花的銀子就白費了。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的某些「有錢人」,雙缸洗衣機裝大米;電冰箱當碗櫃一樣了。
此文應好友「宜賓人」要求而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內行拍板磚。
Ⅹ 自動空調有哪些控制功能
你好:掛機的電腦板功能有:
1:製冷制熱除濕通風等功能;
2:實際輸出有,壓縮機、外風扇、四通閥、內風扇(高風中風低風及自動風)顯示條,導風步進電機,電源指示,運行指示,定時指示,故障指示(代碼或指示燈閃爍)。
3:反饋信號,內機盤管探頭,室溫環境溫度探頭,室內風機霍爾保護器,壓縮機運行電流互感器,外機除霜探頭(老款有);
4:控制接收,遙控手動均可操作。
5:特點,手動開機自動運行,風量隨心調,定時開關機,故障提示,制熱防冷風,制熱除霜,風向任意角度調節或掃風等;
您好由於本人口才有限,不足之處還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