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需要無水無氧儲存的液體用哪種裝置能收集儲存啊而且常溫下會揮發。。。。。。
你說的是無水無氧的有機溶劑吧,一般無水無氧的試劑很少儲存的,都是現制現用的。
或許你可以直接用燒瓶裝好,裝好後充氮氣保護,然後用橡皮塞(是否可用還要看試劑會不會對他腐蝕)賽好,放到可抽真空的那種乾燥器里頭,最終乾燥器最好也充上氮氣。
當然試劑里頭再放點乾燥劑如分子篩最好。
『貳』 無水無氧反應氮氣怎麼通進去
無水無氧反應氮氣怎麼通進去
嚴格的話就要用到真空線
找本有機實驗書看看一般都有詳細介紹chenpinhong(站內聯系TA)用一雙排管,一端接油泵,一端接氮氣鋼瓶,抽真空後改充氮氣zhaobinnan2003(站內聯系TA)這很簡單啊,你先通氮氣進去並加熱,將裡面的空氣趕跑,再繼續通氮氣做反應就是了,我們做格式反應也是要無水無氧反應,還要氮氣保護的wujing1029(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pinhong at 2008-10-15 16:52:
反應時一直通著,觀察鼓泡器,調節流量;
你取丁基鋰就比較麻煩了,這東西怕氧怕水!iran19(站內聯系TA)u can withdraw the BuLi by syringe.but fill the syringe with argon or nitrogen before u use it.wujing1029(站內聯系TA)謝謝大家樂wujing1029(站內聯系TA)再求教一個問題,丁基鋰能用注射器直接去嗎?怎麼在注射器里充氮氣,隨後抽取丁基鋰那?jiangweilu(站內聯系TA)氮氣保護可以用三通啊,用水泵抽光反應瓶的空氣,再通入氮氣.
『叄』 如圖為酵母菌無氧呼吸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1)本實驗主要驗證______.(2)盛有清水的試管在此發酵
(1)分析實驗裝置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可以產生二氧化碳.
(2)為避免盛溶液A的試管中的O2進入圓底燒瓶,特設盛清水的試管過濾.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溶液A一般用二氧化碳溶液;由於無氧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成有清水的試管會冒出氣泡,盛有石灰水的A溶液會變渾濁.
(4)隨著時間推移,葡萄糖逐漸被消耗盡,因此盛清水的試管冒出氣泡的現象最終消失;由於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此時燒瓶中的溶液是酒精溶液.
(5)為了排出葡萄糖溶液裡面的氧氣,為酵母菌無氧呼吸製造無氧環境.葡萄糖溶液在用前要煮沸,為了避免酵母菌因高溫而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煮沸後的葡萄糖溶液要進行冷卻.
(6)乳酸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沒有二氧化碳的產生,因此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不會變渾濁;乳酸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故答案為:
(1)酵母菌無氧呼吸可產生二氧化碳
(2)進一步過濾氧氣,防止氧氣進入圓底燒瓶抑制酵母菌發酵
(3)澄清的石灰水
冒出氣泡
溶液變渾濁
(4)葡萄糖逐漸耗盡
酒精溶液
(5)排出葡萄糖溶液裡面的氧氣,為酵母菌無氧呼吸製造無氧環境,冷卻的目的是避免酵母菌因高溫而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
(6)無混濁
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肆』 TiO2既是制備其他含鈦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白色顏料.(1)實驗室利用反應TiO2(s)+CCl4(g
(1)儀器A是乾燥管,因為TiCl4遇到水蒸氣會水解,所以E中可以用濃硫酸來隔離空氣;對於氣體的製取性質實驗應該:組裝儀器、檢驗氣密性、加裝葯品,發生反應,終止實驗時為防止倒吸,應先熄滅酒精燈,冷卻到室溫後再停止通入N2;CCl4和TiCl4是兩種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應該用蒸餾;
故答案為:乾燥管;濃硫酸;檢驗氣密性;②③①;蒸餾;
(2)①因為礦石經硫酸溶解後得到的Fe2(SO4)3,而後面過濾得到的是FeSO4?7H2O,所以試劑A是鐵粉,把Fe3+還原為Fe2+;由於TiOSO4容易水解,若溫度過高,則會有較多TiOSO4水解為固體H2TiO3而經過濾進入FeSO4?7H2O中導致TiO2產率降低;
故答案為:鐵粉;由於TiOSO4容易水解,若溫度過高,則會有較多TiOSO4水解為固體H2TiO3而經過濾進入FeSO4?7H2O中導致TiO2產率降低;
②先加KSCN溶液無現象,加H2O2後出現紅色,說明存在Fe2+;經加熱後Fe2+氧化為Fe2O3而使產品發黃;
故答案為:Fe2+;Fe2O3.
『伍』 制備無水試劑時,對儀器和裝置有什麼要求
1. 要對實驗儀器充分乾燥保證沒有水存在。
2. 對於參與反應的試劑都要新制(乾燥,蒸餾)
3. 反應裝置須在迴流管頂端安裝一個裝有乾燥劑的球形乾燥管
『陸』 如何進行無水無氧的有機實驗操作
一般在手套箱裡面操作。手套箱要先經過除水(乾燥劑)除氣(通氮氣或者氬氣置換)。
對於無水無氧要求不是很高的有機實驗,將溶液用乾燥劑乾燥,並且在反應前通氮氣或者氬氣進行保護後,並持續通氣後開始反應。
『柒』 我們學校實驗室想在無氧無水環境下做化學試驗,想問一下用什麼設備
可以用手套箱進行操作,使用惰性氣體來試箱內水氧含量降低
『捌』 請問E裝置的作用為什麼是防止水蒸氣進入而不是除二氧化碳謝謝
因為題目明顯給出了要在無水無氧的條件下進行,TiCl4遇水會產生白霧,是因為生成了HCl,所以一定要無水。E里應該是濃硫酸。反應本身會產生CO2,不會與TiCl4反應,CO2的存在對反應無影響。因為會產生氣體,所以不能密閉。之所以用濃硫酸,主要是可以觀察CO2的氣泡,當氣泡不產生了以後說明反應完畢。
『玖』 無水無氧操作技術的操作方法
對於需要進行稱量、研磨等復雜操作一般在手套箱內進行操作。手套箱一般有兩種:(1)有機玻璃外殼的。(2)不銹鋼外殼的。
有機玻璃外殼的手套箱比較便宜,但是無法進行真空換氣,所以就無法達到低氧分壓、低水分壓的要求。它就只能在一些要求較低的情況下使用。
不銹鋼外殼的手套箱比較貴,由氯丁橡膠手套、抽氣口、進氣口和密封很好的玻璃窗組成。可以進行真空抽換氣,所以能達到高惰性氣體比例,低氧分壓、低水分壓的要求。就能用在一些高標準的反應操作中。
另外,手套箱都比較貴,使用手套箱又對惰性氣體的用量大,一些小型實驗室並不配備手套箱。 對於空氣和水高度敏感的化合物如正丁基鋰的制備和處理,通常用Schlenk技術。
無水無氧操作線也稱史蘭克線(Schlenk Line),是一套惰性氣體的凈化及操作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將無水無氧惰性氣體導入反應系統,從而使反應在無水無氧氣氛中順利進行。無水無氧操作線主要由除氧柱、乾燥柱、Na-K合金管、截油管、雙排管、真空計等部分組成。
惰性氣體在一定壓力下由鼓泡器導入安全管經乾燥柱初步除水,再除氧,再除去因除氧而產生的微量水分,繼而通過Na-K合金管以除去殘余的水和氧。如果該體系也不能引入氮氣的話再將氣體通入鋰屑或灼熱的鎂屑,最後經過截油管進入雙排管。
在乾燥柱中,常填充脫水能力強並可再生的乾燥劑,如 5A分子篩;在除氧柱中則選用除氧效果好並能再生的除氧劑,如銀分子篩。經過這樣的脫水除氧系統處理後的惰性氣體,就可以導入到反應系統或其他操作系統。
事前准備:
要對乾燥柱和除氧柱進行活化。
若選用5A分子篩作乾燥劑,則在長為60cm、內徑為3cm的玻璃柱中,裝入5A分子篩。從柱的上端插入量程為 400℃的溫度計,柱外繞上 500 W電熱絲,其外再罩上長為 60 cm、內徑為 6 cm的玻璃套管。柱的下端連三通,分別與真空泵及惰性氣體相接。在 1.33 kPa(10mmHg)、320~350℃的條件下對分子篩柱活化 10 h。然後旋轉三通,導入惰性氣體,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關上旋塞,並接入系統。
若選用銀分子篩來除氧,則在長為60 cm、內徑為3 cm的玻璃柱內,裝入銀分子篩,柱的上端插入量程為 400℃的溫度計,柱外繞上 300 W的電熱絲,其外再罩上長為 60 cm、內徑為 6cm的外管。活化時,從柱下端側管通入氫氣,尾氣從柱上端側管通至室外。加熱至90~110℃,活化 10 h左右,活化過程中生成的少量水可以通過柱下端的導管放出。當銀分子篩變黑後,停止加熱,繼續通氫氣,自然冷卻至室溫,關上各旋塞,並接入系統。Na-K合金管上端長為50cm、內徑為 2 cm,下端長為 15 cm、內徑為 5 cm。上端側管連三通,並分別與真空泵和惰性氣體相接。先抽真空並用電吹風或煤氣燈烘烤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充惰性氣體,抽換氣三次。在充惰性氣體條件下,從上口加入切碎的鈉(15 g)和鉀(45 g),並用適量的石蠟油加以覆蓋。然後加熱下端,使鈉、鉀熔融,冷卻後即成鈉-鉀合金。插入已抽換氣的內管,關上旋塞,並接入系統。
將上述柱子處理後串聯起來就可以進行除水除氧操作。
將要求除水除氧的儀器通過帶旋塞的導管,與無水無氧操作線上的雙排管相連以便抽換氣。在該儀器的支口處要接上液封管以便放空。同時保持儀器內惰性氣體為正壓,使空氣不能入內。關閉支口處的液封管,旋轉雙排管的雙斜旋塞使體系與真空管相連。抽真空,用電吹風或煤氣燈烘烤待處理系統各部分,以除去系統內的空氣及內壁附著的潮氣。烘烤完畢,待儀器冷卻後,打開惰性氣體閥,旋轉雙排管上雙斜三通,使待處理系統與惰性氣體管路相通。像這樣重復處理3次,即抽換氣完畢。
注意事項:
(1)如果含氧要求在 2 ml/m3的范圍,在史蘭克操作線上可以不用鈉-鉀合金管。
(2)用 5A分子篩來乾燥惰性氣體(如氬氣),容量大,易再生,水平衡蒸氣壓小於 0.13 Pa。
(3)用銀分子篩除氧容易,容量較大,可再生。一般經銀分子篩除氧處理後的惰性氣體,其含氧量可降至 2 ml/m3以下。
(4)無水無氧操作線中所用膠管宜採用厚壁橡皮管,以防抽換氣時有空氣滲入。
(5)如果在反應過程中要添加葯品或調換儀器,需要開啟反應瓶時,都應在較大的惰性氣流中進行操作。
(6)反應系統若需攪拌,應使用磁力攪拌。若使用機械攪拌器,應加大惰性氣體氣流量。
(7)若要對乙醚、四氫呋喃等用鈉精製的溶劑作嚴格無水無氧處理時,同一雙排管上不可再連接含有鹵代烴的反應體系,因為可發生伍茲反應,劇烈放熱,易爆!
(8)用完後要將真空管用樣品管塞上,保持真空橡皮管內無水。
(9)無水無氧操作線中,鼓泡器內裝有石蠟油和汞。通過鼓泡器,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觀察體系內惰性氣體氣流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體系內部壓力或溫度稍微變化產生負壓時,使內部與外部隔絕,防止空氣進入。水銀安全管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反應系統內部壓力太大而導致將瓶塞沖開。它既可以保持系統一定的壓力,又可以在系統壓力過大時,讓惰性氣體從中放空。截油瓶起著捕集鼓泡器中帶出的石蠟油的作用。截油管內裝有活化的分子篩,以吸收惰性氣體流速過快時從鈉-鉀合金管中帶出的少量石蠟油,以免進入反應器。
(10)在常量反應中,如果對於無水無氧條件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採用一根除氧柱和兩根乾燥柱就可以了。
(11) 抽真空換氮氣時,要看雙排管上是否連有其它通氮氣的反應體系,如有則需暫時關閉,待真空體系換好氮氣後再將關閉的反應體系的氮氣開通。
(12)弄清楚雙斜三通活塞(對體系進行抽真空和充惰性氣體兩種操作互不影響)的方向對應的氣流走向。如果活塞上沒有用來標志氣流走向,有必要在活塞上貼上有箭頭表示的膠帶
(13)在連接油泵的真空管與雙排管間一般要接上冷肼
(14)如用於抽換氣的物質是很輕的粉塵狀物的話,則需注意在抽氣頭或者是Schlenk管與真空管的連接處塞上一小團棉花,以免粉塵狀物抽入雙排管中。棉花不能塞得太嚴實,這樣不便於將其取出,而塞得太松的話,起不到防止粉塵抽入雙排管的目的。(15)接到泵上抽的物質要保證沒有溶劑殘留,切忌用泵抽溶劑,否則將嚴重影響泵的壓力及使用壽命。
雙排管的清洗:
(1)取下活塞時要標上相應的號,不要搞混,否則再裝好時可能會漏氣。
(2)洗管中的油酯可以用鹼缸泡,再水洗,如果洗不掉可以加上活塞,關閉,向管中加入二氯甲烷,然後超聲。有無機鹽時可以用酸缸洗,或將濃硫酸加入管中泡。
(3)洗核磁管的小刷子可以用來洗細管處,可以將小刷子折成L型來洗靠里的細管
(4)安裝時真空管要用丙酮洗烘乾等處理
(5)安裝活塞時要用橡皮筋固定,防止氣體開太大時彈出,打碎。
『拾』 無水無氧操作技術的介紹
在我們的實驗研究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化合物,有許多是對空氣敏感的物質——怕空氣中的水和氧;為了研究這類化合物——合成、分離、純化和分析鑒定,必須使用特殊的儀器和無水無氧操作技術。否則,即使合成路線和反應條件都是合適的,最終也得不到預期的產物。所以,無水無氧操作技術已在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中較廣泛的運用。目前採用的無水無氧操作分三種:(1)直接保護操作(2)Schlenk操作;(3)手套箱操作(Glove-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