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化學課本利用銅粉與氧氣反應來測定含量的實驗的原理是不是這樣 高分懸賞!!!!!!!
注射器裡面的氣體,一部分是氧氣,反應完了就不反應了。所以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是要大於反應的氧氣的體積的
第一句話是對的,因為注射器的內外壓強要一樣, 而且移動會被看做是無摩擦的移動
❷ 某化學活動小組要做「銅與空氣中氧氣的反應」的實驗,其操作如下:將一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銅片放在酒精燈火
(1)綜合兩種猜測找到合理的假設可以得到另一種結論,即:黑色物質既有氧化銅,也有炭黑;
(2)因為氧化銅能與硫酸反應生成藍色的硫酸銅溶液,而碳與硫酸不反應所以,為驗證結論是否正確,可將表面變黑的銅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通過不同的現象得到不同的結論;
(3)如果把銅片不直接與火焰接觸進行加熱,銅片表面仍然變成黑色,即可排除黑色物質為炭黑的可能,因此可將銅片放入試管或石棉網上加熱以排除碳的干擾.
故答案為:
(1)黑色物質既有氧化銅,也有炭黑.
(2)
可能有的結論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將表面變黑的銅片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2分) | 溶液變藍,黑色物質完全消失 | |
溶液顏色無變化,銅片表面黑色物質不消失 | ||
溶液變藍,黑色物質部分消失 |
❸ 銅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現象
銅很穩定,一般是不會燃燒的,除非是很細的銅粉也僅僅會有輕微火花差生.銅在氧氣中用火燒一般是直接變黑,生成氧化銅,火焰發綠中火焰是酒精燈火焰的顏色(焰色反應)。
銅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方程式:
銅元素是一種金屬化學元素,也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 銅也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金屬之一,是人類廣泛使用的一種金屬,屬於重金屬。
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銅是一種存在於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以化合物即銅礦物存在。銅礦物與其他礦物聚合成銅礦石,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過選礦而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產出的金屬,也存在於各種礦石(例如黃銅礦、輝銅礦、斑銅礦、赤銅礦和孔雀石)中,能以單質金屬狀態及黃銅、青銅和其他合金的形態用於工業、工程技術和工藝上。
❹ 用銅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魯教版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我剛剛自己整理的,不一定都對,歡迎大家探討
【實內驗原理】2Cu+O2=2CuO
【實驗裝容置】如右圖所示。
【實驗步驟】① 連接裝置,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內存有30mL空氣。
② 給裝有細銅絲團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
③ 停止加熱後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讀取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
【實驗現象】① 紫紅色的銅變為黑色;② 放熱;③ 冷卻後打開彈簧夾,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空氣總體積的1/5。
【實驗結論】① 銅能跟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② 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注意事項】
測量結果偏小的原因:① 銅絲的量不足;② 加熱的溫度不夠;③ 沒有反復交替推動活塞;(前3項都導致裝置內的氧氣未被完全消耗)④ 溫度未冷卻至室溫開始讀數。
在實驗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
測量結果偏大的原因:①中間的玻璃管太粗、太長;② 裝置漏氣
❺ 如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兩套裝置圖,結合圖示探究有關問題.(1)用銅粉而不用碳粉的原因是______.
(1)銅粉加熱消耗氧氣生成的是固體,炭粉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影響測量消耗氧氣的體積,因此用銅粉而不用碳粉;故答案為:炭粉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影響測量消耗氧氣的體積;
(2)向硬質玻璃管其中注滿水,兩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後打開一端橡皮塞將水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就是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故答案為:向硬質玻璃管其中注滿水,兩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後打開一端橡皮塞將水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
(3)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為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應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故答案為:使空氣中氧氣與銅粉充分反應;
(4)注射器內氣體減少的量就是氧氣的體積,則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15mL?7mL |
15mL+25mL |
❻ 用加熱銅粉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
(1)加熱過程中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所以可以看到紅色的銅絲逐漸變為黑色;氣體體積減少了約1/5.(2)為了使注射器里的空氣中的氧氣能充分與銅絲反應,在實驗加熱過程中,可以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3)通過交替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而使空氣中的氧氣全部與銅反應,氣體體積將減少1/5,即剩餘氣體體積=30ml×(1-1/5)=24mL;通過該實驗可以說明空氣中約含有1/5體積的氧氣;(4)分析測定的數據剩餘小於24mL氣體,本應剩餘24mL,主要原因:裝置的氣密性不好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時少量空氣排出等.分析測定的數據剩餘大於24mL氣體,本應剩餘24mL造成這種差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銅絲太少,反應時間不夠,加熱溫度不夠,未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加入的銅絲的量不足,沒有完全消耗掉氧氣,讀數時沒有冷卻至室溫等;都可以造成數據的差異;故答案為:(1)(每空1分)紅色的銅絲逐漸變為黑色;氣體體積減少了約1/5(2)(2分)使銅絲與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3)(每空2分)24;?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4)(每空1分)裝置的氣密性不好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時少量空氣排出,銅絲太少,反應時間不夠,加熱溫度不夠,未交替緩緩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加入的銅絲的量不足,沒有完全消耗掉氧氣,讀數時沒有冷卻至室溫等.答案合理即可
❼ 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如下:①在硬質玻璃管中加入銅粉,兩端塞
()該實驗的正確步驟是 ④①③②⑤⑥或④①②③⑤⑥
(2)該實驗的原理是:利用化學反應,在不引入新的氣態雜質的前提下,將氧氣轉化為固態的氧化銅,從而測定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