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魚雷是怎麼發射出去的
魚雷的發射一般有兩種:
一、自航式發射。顧名思義,自航發射,是通過魚雷自身的動力系統離開魚雷發射管。
二、動力式發射。使用外力將魚雷噴出魚雷管,一般有兩種方法,乾式(使用壓縮空氣將魚雷噴出去,在魚雷離開發射管的瞬間再把壓縮空氣抽回來。)和濕式(先將發射管灌水,然後用活塞將魚雷和海水一起噴出去。)
典型的魚雷發射程序為:
1、鎖定攻擊目標(通過潛望鏡瞄準或者通過聲納系統鎖定)
2、下潛或上浮到攻擊深度(水太深了水壓太大,發射不了)
3、打開發射口耐壓蓋
4、確認攻擊目標(這個程序一般是確認最後攻擊的命令,一旦進入下個程序,99%就是真的要發射了)
5、發射管灌水/空氣閥充氣待命(這個程序一般意味著攻擊開始)
6、發射!
7、下潛到安全深度躲避敵方反擊(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戰時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聽爆炸聲音,確定戰果,躲避攻擊,撤出戰斗區域,准備二次攻擊。
如果是使用線控魚雷(使用光纖控制的),在發射完魚雷後,還必須繼續跟蹤和指揮魚雷攻擊和選擇目標。不會馬上下潛。這種攻擊一般使用於潛艇對潛艇的作戰中,線控魚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強,可以依託潛艇本身強大的偵聽聲納和強大的火控系統來打擊敵方潛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潛武器。
2. 氣動平衡器和氣動葫蘆的工作原理
氣動平衡器
氣動平衡器是利用氣體動力學原理,實現物體的無重力狀態的機器。氣動平衡器具有平衡物料重力的功能,可將重物提吊或懸浮在空中,操作者可輕松方便地對重物實現各種要求的搬運、裝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在減輕勞動強度,保障作業安全,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氣動平衡器的操作簡單,操作手柄簡單易於控制,從而可以快捷的響應手柄輸出的動作。氣動平衡器安全保障,一般提升物料能力在20kg~800kg 。有著非常小的耗氣用量,相當於氣動葫蘆的1/50。氣動平衡器有內部潤滑系統,清除空氣的污染。
氣動葫蘆
氣動葫蘆是利用氣體動力學原理,實現物體的起吊、起重的機器。廣泛運用於石油、化工、煤礦、紡織、倉儲、家用電器生產線、汽車製造生產線及船舶修造等行業中,是企業安全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設備。
氣動葫蘆分類有:環鏈氣動葫蘆、超低型氣動葫蘆(低凈空氣動葫蘆)、迷你氣動葫蘆等。常用的氣動葫蘆有葉片式、活塞式和氣缸式三種。起吊起重能力可根據葫蘆的種類、大小、型號的不同,能達到從20公斤到30噸 的范圍,能高效率起重與起吊物體。在突然斷氣情況下,可保證物體不下降、不掉落。
氣動葫蘆便於配合手拉小車或氣動小車組成的移動式氣動起重工具。來實現起吊重物的升、降、移動、定位功能。
氣動平衡器與氣動葫蘆主要不同之處是:
1. 氣動平衡器是對物體的重力進行平衡,來實現在無重力狀態下或減少重力狀態下,對物體進行各種要求的水平位移、垂直起吊、搬運、裝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的機器。
而氣動葫蘆主要是對物體實現垂直起吊、起重,的機器。
2. 氣動平衡器,一般提升物料能力不大,在20kg~800kg 。
氣動葫蘆,提升、起重物料能力大,在20kg~30000kg 之間。
3. 氣動平衡器,對物料選擇定位非常方便、自由、且定位精度高。
氣動葫蘆,對物料選擇定位非常不便、不自由、且定位精度低,范圍不廣。
4.氣動平衡器,對物料的搬運、裝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一般都是要有人手施力,直接操作來進行的工作。
氣動葫蘆,對物料的起吊、搬運、定位等,一般都是通過操作按鈕、開關、操縱桿等操控,間接操作進行的。
3. 潛艇魚雷是不是弄個鐵錘屁股一錘敲去就發射出擊然後充氣加壓!
魚雷是海戰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現在的魚雷,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的特點。它的攻擊目標主要是戰艦和潛水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它的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葯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的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
典型的魚雷發射程序為:
1、鎖定攻擊目標(通過潛望鏡瞄準或者通過聲納系統鎖定)
2、下潛或上浮到攻擊深度(水太深了水壓太大,發射不了)
3、打開發射口耐壓蓋
4、確認攻擊目標(這個程序一般是確認最後攻擊的命令,一旦進入下個程序,99%就是真的要發射了)
5、發射管灌水/空氣閥充氣待命(這個程序一般意味著攻擊開始)
6、發射!
7、下潛到安全深度躲避敵方反擊(一般是水下200-300米,二戰時期一般是100米左右)
8、聽爆炸聲音,確定戰果,躲避攻擊,撤出戰斗區域,准備二次攻擊。
如果是使用線控魚雷(使用光纖控制的),在發射完魚雷後,還必須繼續跟蹤和指揮魚雷攻擊和選擇目標。不會馬上下潛。這種攻擊一般使用於潛艇對潛艇的作戰中,線控魚雷,命中精度高,搜索能力強,可以依託潛艇本身強大的偵聽聲納和強大的火控系統來打擊敵方潛艇,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 反潛武器。
4. 有知道氣動平衡器是什麼嗎工作原理是什麼
氣動平衡器以氣體為動力對物體的重力進行平衡從而實現重物的吊裝或移運,使重物達到懸浮狀態,又稱之為氣動平衡吊。
它的原理如下:
氣動控制系統在氣源正常給氣的情況下,氣控換向閥處於接通狀態。當空載起重時,氣體依次經過氣源、過濾器、匯流板到達空載平衡減壓閥、梭動閥,最後到達執行氣缸。執行氣缸內的氣體壓力通過空載平衡減壓閥控制。與此同時,氣壓到達微型儲氣罐、彈簧復位式換向閥、單向節流閥。單向節流閥具有一定的背壓作用。此時,工作人員可全程上下拖動夾具或者吸盤,並准確停留在任意位置。
當負載起重時,按住按鈕,彈簧復位式換向閥處於開啟狀態,則氣體依次通過氣源、過濾器、匯流板、彈簧復位式換向閥、精密減壓閥、單向節流閥,最後到達微型儲氣罐和執行氣缸。此時微型儲氣罐與氣缸內的壓力是呈線性上升的,同時氣體經過單向節流閥後作用於先導式大流量精密減壓閥的先導閥,將先導式大流量精密減壓閥的輸出壓力設置成與先導閥的控制壓力相等,先導閥的控制壓力由儲氣罐決定。當物體上升時松開按鈕,彈簧復位換向閥關閉,此時儲氣罐與執行氣缸內的壓力值與負載相平衡。儲氣罐具有一定的保壓功能,當移動負載時,儲氣罐可以感知執行氣缸內的壓力變化,並及時地反饋給先導式大流量精密減壓閥的先導閥,通過控制先導閥的壓力間接控制先導式大流量精密減壓閥的輸出壓力。此時操作人員可以用微操作力實現物體全程的上下搬運工作。
當卸載負載時,按下彈簧式復位換向閥的按鈕,此時,執行氣缸和微型儲氣罐內的高壓氣體會通過換向閥與排氣節流閥排到大氣中去。排氣節流閥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避免快速放氣造成機械臂的快速下落。
為確保工作人員安全,安裝氣控換向閥,當氣源發生意外突然中斷或送氣不足造成氣壓急劇下降時,氣控換向閥會及時關閉。微型儲氣罐內的保壓氣體會支持機械臂的緩慢下落,以保護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簡單來說如下圖所示
5. 氣動不平衡魚雷發射裝置是如何工作的有何好處
http://jpkc.nwpu.e.cn/dzjc/yuleigl/wlkt/ch11/11.4/11.4.2a.html
這個網頁專門介紹「潛艇氣動不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的組成及部件動作原理」
優點:結專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屬、維修方便
缺點:
1. 非平衡式的發射裝置,受發射深度的影響;
2. 大發射深度時,需要攜帶大量的壓縮空氣。
6. KHC氣動平衡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KHC氣動平衡器是運用的氣體動力學原理,就是以氣源為動力,利用重物的重力和氣缸內壓力達到平衡來實現重物的提升或下降。只需一個很小的外力就能實現重物的提升或下降,利用KHC氣動平衡器的這個原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並且氣動平衡器結構簡單,組成部分少,成本低,能適合在惡劣工況環境中使用
7. 潛艇的魚雷是靠什麼發射出去的
魚雷是靠高壓氣體被彈射出去的 之後就靠尾部的葉輪了 潛射導彈也是這么發射的
8. 關於潛艇魚雷的相關問題
潛艇的魚雷發射裝置及其原理要比水面艦艇來得相對復雜一些。它絕不是全世界的潛艇都用一樣的發射方法那麼簡單的事,也不是自古以來只有一種方法那麼簡單的事,因此籠統地講進水和不進水意義不大,還是多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各國現今海軍所擁有的潛艇種類繁多,其所配置的發射裝置也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大體上可分為自航式發射裝置,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水壓平穩式發射裝置, 氣動沖壓式發射裝置,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
一,自航式發射裝置
自航式發射裝置,其工作原理就是把魚雷裝填到一個框架式的圓筒形柵狀管中,使其浸沒在水中,只要打開魚雷的扳機使魚雷發動機工作,螺旋槳產生的推力就使魚雷自動游出柵狀管。此發射方式的魚雷發射裝置的鼻祖,一戰前後各國海軍潛艇上裝備的大都是這種柵狀管。通常配置在潛艇耐壓殼外面的上層建築中,有固定式和可轉動式兩中。這種結果簡單的發射裝置可保證發射過程無氣泡,也不傾差。而且由於它沒有向魚雷提供能量的動力系統,所以很輕巧,使用簡單。它的缺點主要是對魚雷的要求較高,難以進行及時和必要的保養和維修。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固有的弱點,一是不能發射無動力的武器,二是不能發射熱動力魚雷(此種魚雷是在發射離管後按要求延遲啟動)三是由於潛艇的結構尺寸限制,發射管不能太長,這使得魚雷增速不夠就出管。這使得發射魚雷時的潛艇航速受到限制。這種發射方式已經基本淘汰。
二,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
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簡稱氣動式發射裝置。它是在柵狀管式結構的自航式魚雷發射裝置之後出現的,為二戰期間世界各國海軍潛艇廣泛採用的一型發射裝置。工作原理如下:既把魚雷(水雷)裝填在帶有前蓋和後蓋的密封圓筒形發射管中,在發射前打開前蓋,然後根據命令,打開發射開關,使貯存在發射系統的高壓空氣瓶(又稱發射氣瓶)中的壓縮空氣進入發射管里魚雷的尾部,進入魚雷尾部的壓縮空氣膨脹做功,把魚雷和雷體附近及周圍的海水一塊擠出發射管。為了保證潛艇的隱蔽性,不允許高壓空氣泡溢出發射管外而暴露前潛艇在水下的位置。同時要求發射魚雷(單射或齊射)後的潛艇姿態基本不變,根據這些要求,氣動式發射裝置通常由魚雷發射管,空氣發射系統,註疏水系統組成。
氣動式發射裝置可發射各種類型的魚雷,也能布放無動力的水雷以及相應結構尺寸的水聲干擾器材等。每根發射管和一套與其協同工作的發射系統等便構成一套獨立而完整的發射裝置。通常的中型潛艇艏配置4~8管,艉2~4管。氣動式發射裝置的最大發射深度為80~100米左右。要在增大,技術難度大大增加。據悉美國的氣動發射裝置最大發射深度為61米。前蘇聯在70,80年代建造的常規潛艇上仍使用此發射裝置,為克服由於發射能量大引起艙室增壓過大艇員無法承受等技術難題,採用遙控遙測等新技術和隔艙發射及控制發射過程中廢氣排放進艙內的速率等辦法,研製出了гс-240型氣動無泡式發射裝置,配置在1982年建成服役的877型中型常規潛艇上。
三,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即液壓式)
隨著核潛艇的出現,潛艇的航速和潛深等性能大大提高,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出現,使得潛艇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和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了對付這些潛艇,反潛和潛艇戰成為各海軍大國密切關注並抓緊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了適應潛艇水下作戰的需求,魚雷向著高速,遠航程,大深度,智能制導和大威力這些目標發展。因而魚雷發射裝置必須與所使用的魚雷及所配置的潛艇相適應。美國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理,於50年代末期研製出能在水下300~600米深度發射魚雷的新型魚雷發射裝置——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隨後不斷的予以改進並提供給英國,日本及其其他盟國。1967年服役的美國「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裝備了mk63型,1976年服役的「洛杉磯」級裝備了mk67型。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蘇聯建造的「台風」級等核潛艇上也裝備了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
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是在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中增加了一個水壓平衡系統,其功用就是讓待發射的魚雷後部也與舷外海水相同,使得在發射過程中當魚雷向前運動時原來作用在雷頭上的海水背壓被作用在雷尾的背壓抵消,這樣一來,在發射過程中所需要的發射能量——壓縮空氣的壓力和容積保持定值,不再隨發射深度的增大而增多。這就是所謂的「平衡式發射」,也叫做「平衡發射原理」。
水壓平衡式魚雷發射裝置是由氣動不平衡式發射裝置改進而成的。它的功能與後者相同,其組成和結構形式,則與所使用的武器的性能,結構密切相關,可分為內置式和外置式兩中。通常該型發射裝置大都配置在艏或艏的艙兩側,以便在艏部安放結構尺寸較大的聲納基陣。由於採用了平衡發射的原理,使得所消耗的發射工質的能量基本上保持定值,因而能在航行深度不大於600米的大中型潛艇上配置。該發射裝置較好的解決了潛艇在水下大深度發射魚雷等武器的技術難題。但由於採用了往復活塞式的工作原理,水缸和氣缸的結構尺寸就比較龐大,其安裝要求比較高。在100米以上的大深度發射時,由於氣缸,水缸和發射管分別安裝在不同的部位,艇體變形難免要影響發射過程的正常進行。
四,氣動沖壓式發射裝置
氣動沖壓式發射裝置由法國研製成功,首先裝備於64~70年建造的「女神」級常規潛艇上,其型號為1h-55b和ed-65型,配置在艇首和艇尾。此兩型發射裝置由於發射之後不能裝填備用魚雷等原因,後經過改進而研製成iq-63a型發射裝置,分別裝備在72-78年建造的「阿戈斯塔」級常規潛艇和82年服役的「紅寶石」級攻擊核潛上。
氣動沖壓式發射裝置比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體積小,重量輕。每具發射管自有一沖壓器,便於根據作戰需要組織齊射,齊射間隔時間不受結構的限制。但該裝置通過沖壓器把發射推力集中加在魚雷尾部,這就要求所發射的魚雷等武器必須能承 受所作用的集中載荷。存在不平衡度,就限制了它在水下更大深度上的使用。此外,在發射管後蓋上安裝一個較長的沖壓器不僅使得開關操作不便,而且所需的回轉空間位置頗大,對潛艇總體布置和充分利用寶貴的空間也很不利。所氣動沖壓式發射裝置發射裝置僅有法國的潛艇使用。
五,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
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是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的改進和發展的產物。水壓平衡式發射裝置的發射過程是高貯存在發射氣瓶中的高壓氣體進入氣缸中膨脹作功,帶動與氣缸活塞連為一體的水缸活塞運動,利用海水的不可壓縮性使魚雷出管離艇。
在發射的過程中,要求流入發射管里的海水量必須與待發射的魚雷的排水量相同才行。這種發射裝置自然比較龐大和笨重,而且安裝要求頗高,僅適用於噸位較大的潛艇配置使用。
70年代末,英國海軍部科學研究中心提出了對潛艇上所使用的往復活塞式水壓平衡發射裝置的改進要求。經過劍橋咨詢公司的可行性研究,由英國史達臣.亨曉公司開發研製了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
該發射裝置的基本運動件是一台空氣渦輪泵,它由一個程式控制發射閥控制。發射過程中,魚雷(導彈,水雷)通過安裝在靠近發射管後部的進水閥泵入到發射管里的海水推出。發射用的海水是由空氣渦輪泵從舷外吸進的。舷外的海水的吸入使得水艙的海水增壓。在發射時打開所選定的發射管上的進水閥讓海水進入相應的發射管中。一台空氣渦輪泵式供幾個發射管共用。但為了貯備量和提供迅速齊射的能力,在大型潛艇上,通常配置兩個獨立的空氣渦輪泵式發射系統。對於小型潛艇可以只配置一台空氣渦輪泵式發射系統。發射過程的能量控制是靠程式控制發射閥(pfv)來完成。根據發射時間程式控制發射閥調節由高壓空氣瓶提供給空氣渦輪的氣流量。空氣渦輪直接驅動海水泵,因而提供給它的空氣量直接影響發射迴路中水的流量和武器發射速度的分布。
該裝置結構布置比較簡便,省掉了結構尺寸龐大和笨重的氣缸和水缸等組件,既節省空間,又可直接利用海水的靜壓力作為水泵的進口壓力,這使得在發射過程 中作用在魚雷頭部和尾端的海水靜壓力基本相同,由於作用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 其結果就使發射武器所需的能量為定值,與發射深度無關。這就滿足了潛艇在最大工作深度范圍內的任意航行深度上根據作戰需要,按艇長的命令立即發射魚雷。
該型發射裝置已配置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建造服役的美英最新一代潛艇上。如 美國的「俄亥俄」彈道導彈核潛艇,「海狼」攻擊型核潛艇,「決心」級彈道導彈 核潛艇。空氣渦輪泵式發射裝置是現今已裝備海軍的世界上性能最好的魚雷發射裝置 。
9. 魚雷是怎麼發射出去的
魚雷發射裝置的種類較多,原理各不相同,但主要可分為不平衡式和平衡式。內
不平衡式發容射裝置——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壓縮空氣作為發射能源,發射式將壓縮空氣送到發射管的後部,氣體在管內直接作用在雷尾上,將魚雷推出發射管。發射氣體在魚雷出管前收回,將氣排到潛艇艙內,以免形成氣泡暴露發射艇位置。當魚雷發射出去後,魚雷發射管內外的壓力不等,潛艇下潛得越深,內外壓差越大,要求發射裝置提供的發射能量(即壓縮空氣)越多,所以一般在小深度上發射,核潛艇一般不採用此種發射裝置。
平衡式發射裝置——原理與不平衡式正好相反,但也不是可以在任意深度發射,畢竟要受到潛艇最大下潛深度的限制,另外一般魚雷發射裝置的耐壓能力也比潛艇的固殼(艇體)小,所以發射深度一般要小於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
平衡式發射裝置又分為3種構造,一是液壓平衡式,即用高壓空氣推動活塞,活塞推動水,水推動魚雷;二是氣動助推式,即用高壓氣推動一根直桿,直桿直接把魚雷頂出去;三是自助式,即魚雷依靠自己的動力從發射管自航出去。
10. 氣動平衡器原理是什麼
氣動平衡器也叫氣動平衡吊,隸屬於平衡吊的一種,是以氣體為動力對物體的重力進行平衡,使物料達到無重力的懸浮狀態,也就是讓物料在空中「飄著」,在無重力狀態或減少重力的狀態下,對物料進行各種操作的機器設備。因為物料處於無重力狀態下,操作者可輕松、方便、精準地對重物實現各種要求,如水平或傾斜位移物體、垂直起吊、搬運、裝配、助力、和特殊定位等工作,在減輕勞動強度,保障作業安全,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氣動平衡器的原理解析,以常用氣動平衡器為例(其他氣動平衡器都以此為參考)。
氣動平衡器一般由主機,懸掛構件,鋼絲繩,手柄和夾具等組成,主機為控制中樞,手柄用來控制氣體的進出從而實現物料的上升下降。主機如下圖所示,由以下8個部分組成。
看到這里也就大致明白氣動平衡器工作的基本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