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焊接的發展歷史
19世紀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藝是鐵匠沿用了數百年的金屬鍛焊。最早的現代焊接技術出現在19世紀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氣焊,稍後出現了電阻焊。
20世紀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軍用設備的需求量很大,與之相應的廉價可靠的金屬連接工藝受到重視,進而促進了焊接技術的發展。戰後,先後出現了幾種現代焊接技術,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電弧焊、以及諸如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埋弧焊(潛弧焊)、葯芯焊絲電弧焊和電渣焊這樣的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
20世紀下半葉,焊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激光焊接和電子束焊接被開發出來。今天,焊接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質,繼續開發新的焊接方法,並進一步提高焊接質量。
金屬連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早期的焊接技術見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歐洲和中東。數千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文明已開始使用軟釺焊技術。前340年,在製造重達5.4噸的古印度德里鐵柱時,人們就採用了焊接技術 。
中世紀的鐵匠通過不斷鍛打紅熱狀態的金屬使其連接,該工藝被稱為鍛焊。維納重·比林格塞奧於1540年出版的《火焰學》一書記述了鍛焊技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工匠已經很好地掌握了鍛焊,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鍛焊技術不斷改進。到19世紀時,焊接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其風貌大為改觀。1800年,漢弗里·戴維爵士發現了電弧;稍後隨著俄國科學家尼庫萊·斯拉夫耶諾夫與美國科學家C·L·哥芬(C. L. Coffin)發明的金屬電極推動了電弧焊工藝的成型。電弧焊與後來開發的採用碳質電極的碳弧焊,在工業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1900年左右,A·P·斯特羅加諾夫在英國開發出可以提供更穩定電弧的金屬包敷層碳電極;1919年,C·J·霍爾斯拉格(C. J. Holslag)首次將交流電用於焊接,但這一技術直到十年後才得到廣泛應用。
電阻焊在19世紀的最後十年間被開發出來,第一份關於電阻焊的專利是伊萊休·湯姆森於1885年申請的,他在接下來的15年中不斷地改進這一技術。鋁熱焊接和可燃氣焊接發明於1893年。埃德蒙·戴維於1836年發現了乙炔,到1900年左右,由於一種新型氣炬的出現,可燃氣焊接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廉價和良好的移動性,可燃氣焊接在一開始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焊接技術之一。但是隨著20世紀之中,工程師們對電極表面金屬敷蓋技術的持續改進(即助焊劑的發展),新型電極可以提供更加穩定的電弧,並能夠有效地隔離基底金屬與雜質,電弧焊因此能夠逐漸取代可燃氣焊接,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工業焊接技術。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對焊接的需求激增,各國都在積極研究新型的焊接技術。英國主要採用弧焊,他們製造了第一艘全焊接船體的船舶弗拉戈號。大戰期間,弧焊亦首次應用在飛機製造上,如許多德國飛機的機體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製造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第一座全焊接公路橋於1929年在波蘭沃夫其附近的Słudwia Maurzyce河上建成,該大橋是由華沙工業學院的斯特藩·布萊林(Stefan Bryła)於1927年設計的。
1920年代,焊接技術獲得重大突破。1920年出現了自動焊接,通過自動送絲裝置來保證電弧的連貫性。保護氣體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因為在焊接過程中,處於高溫狀態下的金屬會與大氣中的氧氣和氮氣發生化學反應,因此產生的空泡和化合物將影響接頭的強度。解決方法是,使用氫氣、氬氣、氦氣來隔絕熔池和大氣。接下來的10年中,焊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諸如鋁和鎂這樣的活性金屬也能焊接。19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動焊、交流電和活性劑的引入大大促進了弧焊的發展。
20世紀中葉,科學家及工程師們發明了多種新型焊接技術。 1930年發明的螺柱焊接(植釘焊),很快就在造船業和建築業中廣泛使用。同年發明的埋弧焊,直到今天還很流行。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終於在1941年得以最終完善。隨後在1948年,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使得有色金屬的快速焊接成為可能,但這一技術需要消耗大量昂貴的保護氣體。採用消耗性焊條作為電極的手工電弧焊是在19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並迅速成為最流行的金屬弧焊技術。 1957年,葯芯焊絲電弧焊首次出現,它採用的自保護焊絲電極可用於自動化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同一年,等離子弧焊發明。電渣焊發明於1958年,氣電焊則於1961年發明。
焊接技術在近年來的發展包括:1958年的電子束焊接能夠加熱面積很小的區域,使得深處和狹長形工件的焊接成為可能。其後激光焊接於1960年發明,在其後的幾十年歲月中,它被證明是最有效的高速自動焊接技術。不過,電子束焊與激光焊兩種技術由於其所需配備價格高昂,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

⑵ 科普:微電子行業必不可少的激光錫焊
隨著電子元器件的精、薄、短、小、差異化發展,傳統的工藝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超細小化電子基板、多層化的點狀零件焊接需求。激光錫焊以「非接觸焊接、無靜電、可實時質量控制」等技術優勢逐漸成為彌補傳統焊接工藝不足的新技術,並得到了行業的廣泛應用。隨著市場的要求更多,激光錫焊技術也為電子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激光錫焊原理是利用激光作為加熱光源,傳輸光纖與激光焊接頭相互配合,將激光聚焦於焊接區域,激光輻射能轉換成熱能,熔化錫材,完成焊接。
激光焊接按照錫料狀態分為錫膏、錫絲以及錫球激光焊。相比傳統波峰焊、迴流焊、手工烙鐵錫焊等錫焊工藝, 激 光 錫 焊 的 激 光 光 源 主 要 為 半 導 體 光 源(808-980nm)。由於半導體光源屬近紅外波段,具有良好熱效應,其特有的光束均勻性與激光能量的持續性,對焊盤的均勻加熱、快速升溫效果顯著,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位置可精確控制、焊點一致性好等優勢, 非常適合小微型電子元器件、結構復雜電路板及 PCB 板等微小復雜結構零件的精密焊接。
電子行業是國家戰略性發展產業,時下,消費電子行業存量市場空間依然非常大;一方面,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都已經開始進入紅海的競爭格局,隨之而來的將是各自產品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從而帶來新的技術應用和工藝變革。另外,隨著技術進一步的創新,在消費電子領域也涌現出一批新產品。如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AR/VR、消費無人機等,這些新興的消費電子產品發展迅猛。
錫聯萬物。當下,市場正朝著縱向數量的增長和橫向應用領域的擴展,隨之而來的是市場對電子元器件需求的增長, 錫焊是其生產工藝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因此,包括上游產業鏈也相繼尋找激光錫焊工藝解決方案。相信激光錫焊在目前及未來很長的時間將會有驚人的爆發式增長和較為龐大的市場體量。
1.激光錫膏焊
激光錫膏焊是以激光為熱源加熱錫膏融化的激光焊接技術。通過將錫膏塗覆在焊盤上,採用激光加熱將錫膏熔化然後凝固形成焊點,操作比較簡單。但由於錫膏是由小顆粒錫珠組合成,在激光光斑作用的邊緣由於熱量較低導致部分錫珠沒有完全熔化而形成殘留,對電路板有造成短路的風險,因此,激光錫膏焊盡量採用防飛濺錫膏以避免飛濺的錫珠造成短路。
激光錫膏焊一般應用在微小型的精密零件、工件的加固以及預上錫方面,此外,也適用於電路導通焊接,對於柔性電路板的焊接效果非常好,比如塑料天線座,因其不存在復雜電路,通過錫膏焊往往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2.激光錫絲焊接
激光預熱焊件後,自動送絲機構將錫絲送到指定位置後,激光將低於焊件的焊料熔化完成焊接。
激光送絲焊接具有結構緊湊、一次性作業的特點,焊點飽滿,與焊盤潤濕性好,尤其適合PCB電路板、光學元器件、聲學元器件、半導體製冷元器件等集成電路板及其單一電子元器件錫焊。
聯贏激光自主研發的 PCB 錫焊倒掛焊接台 是專為 SMT 行業相關 PCB 板激光送絲錫焊工序定製,既支持上下游工序設備的無縫銜接自動生產,也支持手動人工上下料,實現焊接工位的精確快速定位和激光功率的穩定輸出,送錫精準且與激光加熱協調運作。該設備整機效率高、維護少、焊點質量牢固可靠、成形美觀,能幫助客戶有效提高焊接質量及效率。
另外,UW這里也要提醒大家, 材料預熱、送絲熔化及抽絲離開三個步驟的精準實施是決定激光送絲焊焊接是否完美的關鍵點。 比方說,預熱 PCB 焊盤時,溫度一定要嚴格控制,溫度高會對 PCB 焊盤及現有電子元件造成損傷,溫度低無法起到預熱效果。送絲和離絲速度要快,送絲速度慢,會產生激光燒灼 PCB 的現象,離絲速度慢則會出現多餘焊絲堵住送絲嘴的現象。
3. 激光錫球焊
激光錫球焊分為噴球焊接和植球焊接,是一種全新的錫焊貼裝工藝。這種工藝的主要優點是能實現極小尺寸的互連,熔滴大小可小至幾十微米。能將容器中的錫球通過特製的單錫珠分球系統轉移至噴射頭,通過激光的高脈沖能量,瞬間熔化置於噴射頭上的錫球,再利用惰性氣體壓力將熔化後的錫料,噴射到焊點表面,形成互聯焊點。
由於錫球內不含助焊劑,激光加熱熔融後不會造成飛濺,凝固後飽滿圓滑,對焊盤不存在後續清洗或表面處理等附加工序。且錫量恆定,分球焊接速度快、精度高, 尤其適合高清攝像頭模組及精密聲控器件、數據線焊點組裝等細小焊盤及漆包線錫焊。
聯贏激光自主研發的錫球噴射焊接台採用雙工位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利用錫球出射頭提高焊接效率, 出球速度最快達 3 球/s 。焊接部分搭載直線電機結合送料研磨模組實現短距離平穩啟停、長間距快速響應。高標準的重復定位精度保證產品焊接一致性、穩定性。此外,該設備操作簡便,焊接過程中無需工具接觸,避免了工具與器件表面接觸而造成器件表面損傷, 滿足精密電子元器件焊接要求的同時,能幫助客戶極大程度提高產能。
時下,國內微電子企業PCB、FPCB板主件、晶振元件、倒裝晶元等製造過程已經越來越多地使用激光錫焊。具體表現在微電子封裝和組裝中,激光錫焊已經用於高密度引線表面貼裝器件的迴流焊、熱敏感和靜電敏感器件的迴流焊、選擇性再流焊、BGA 外引線的凸點製作、Flip chip 的晶元上凸點製作、BGA 凸點的返修、TAB 器件封裝引線的連接、攝像頭模組、VCM音圈馬達、CCM、FPC、連接器、天線、感測器、電感、硬碟磁頭、揚聲器、喇叭、光通訊元器件、熱敏元件、光敏元件等傳統方式難以焊接的產品上。
在錫焊領域,聯贏激光將同軸溫度反饋、異形光斑等核心技術應用到其中,擁有激光錫焊實驗平台能力、激光錫焊焊後檢測能力及DOE驗證能力,擁有錫膏焊接頭、錫球焊接頭、錫絲焊接頭、溫控儀、送絲機、點膠閥、錫絲(0.3-1.2mm)、錫球(0.1-2.0mm)、錫膏(低、中、高溫)等激光錫焊專用焊接部件,並積累大量應用案例。
目前,聯贏激光錫焊設備及相關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到汽車製造、消費電子、光通訊、五金家用、航天航空、感測器等行業。
作為智能激光焊接專家,聯贏激光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從實際產業需求出發,緊緊圍繞激光焊接開發系列設備及自動化產線,經過16年潛心研發與技術積淀,在動力電池、汽車製造、光通訊、錫焊、塑料焊等近三十個應用領域新工藝、新技術層出不窮,能針對客戶不同需求,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激光焊接及自動化解決方案。
⑶ 東莞手持式激光焊接機它有哪些優缺點
手持式激光焊的優點有幾方面:
1手持式水冷焊槍,人體工學設計、靈活方便、專焊接距離屬更長,可以對工件實現任意部位角度的焊接。
2、簡單易學,不用專業焊接師傅,普通工人在短暫培訓後即可上崗。長期使用可大大節省加工成本,而且電光的轉換效率高、能耗低。
手持式激光焊的缺點有:
手持式激光焊接機需要長時間者手拿著,這樣工作會導致手臂疲勞,而且不太實用於大型原件的焊接,使用范圍受到了的限制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⑷ 激光焊接、電子束焊接、超聲波焊接與電弧焊等傳統焊接方法有何區別
網上資料,供參考。
焊接是一種連接金屬或熱塑性塑料的製造或雕塑過程。焊接過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區域(熔池),熔池冷卻凝固後便形成材料之間的連接。這一過程中,通常還需要施加壓力。普通焊接與硬釺焊(brazing)和軟釺焊(soldering)的區別在於軟釺焊通過融化熔點較低(低於工件本身的熔點)的焊料來形成連接,無需加熱熔化工件本身。
焊接的能量來源有很多種,包括氣體焰、電弧、激光、電子束、摩擦和超聲波等。除了在工廠中使用外,焊接還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無論在何處,焊接都可能給操作者帶來危險,所以在進行焊接時必須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焊接給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包括燒傷、觸電、視力損害、吸入有毒氣體、紫外線照射過度等。
19世紀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藝是鐵匠沿用了數百年的金屬鍛焊。最早的現代焊接技術出現在19世紀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氣焊,稍後出現了電阻焊。20世紀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軍用設備的需求量很大,與之相應的廉價可靠的金屬連接工藝受到重視,進而促進了焊接技術的發展。戰後,先後出現了幾種現代焊接技術,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電弧焊、以及諸如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埋弧焊、葯芯焊絲電弧焊和電渣焊這樣的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20世紀下半葉,焊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激光焊接和電子束焊接被開發出來。今天,焊接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研究人員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質,繼續開發新的焊接方法,並進一步提高焊接質量。
弧焊
弧焊(Arc welding)使用焊接電源來創造並維持電極和焊接材料之間的電弧,使焊點上的金屬融化形成熔池。它們可以使用直流電或交流電,使用消耗性或非消耗性電極。有時在熔池附近會引入某種惰性或半惰性氣體,即保護氣體,有時還會添加焊補材料。
弧焊過程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可以通過多種焊接電源來供應能量。最常見的焊接電源包括恆流電源和恆壓電源。在弧焊過程中,所施加的電壓決定電弧的長度,所輸入的電流則決定輸出的熱量。恆流電源輸出恆定的電流和波動的電壓,多用於人工焊接,如手工電弧焊和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因為人工焊接要求電流保持相對穩定,而在實際操作中,電極的位置很難保證不變,弧長和電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恆壓電源輸出恆定的電壓和波動的電流,因此常用於自動焊接工藝,如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葯芯焊絲電弧焊和埋弧焊。在這些焊接工藝中中,電弧長度保持恆定,因為焊頭和工件之間距離發生的任何波動都通過電流的變化來彌補。例如,如果焊頭和工件的間隔過近,電流將急速增大,使得焊點處發熱量驟增,焊頭部分融化直至間隔恢復到原來的程度。
所用的電的類型對焊接有很大影響。耗電量大的焊接工藝,如手工電弧焊和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通常使用直流電,電極可接正極或負極。在焊接中,接正極的部分會有更大的熱量集中,因此,改變電極的極性將影響到焊接性能。如果是工件接正極,工件將更熱,焊接深度和焊接速度也會大大提高。反之,工件接負極的話將焊出較淺的焊縫。 耗電量較小的焊接工藝,如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可以通直流電(採用任意接頭方式),也可以使用交流電。然而,這些焊接工藝所採用的電極都是只產生電弧而不提供焊料的,因此在使用直流電時,接正電極的時候,焊接深度較淺,而接負電極時能產生更深的焊縫。交流電使電極的極性迅速變化,從而將生成中等穿透程度的焊縫。使用交流電的缺點之一是,每一次變化的電壓通過電壓零點後,電弧必須重新點燃,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特殊的焊接電源產生的是方波型的交流電,而不是通常的正弦波型,使得電壓變化通過零點時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
手工電弧焊
手工電弧焊(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SMAW)是最常見的焊接工藝。在焊接材料和消耗性的焊條之間,通過施加高電壓來形成電弧,焊條的芯部分通常由鋼製成,外層包覆有一層助焊劑。在焊接過程中,助焊劑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保護焊縫區免受氧化和污染。電極芯則直接充當填充材料,不需要另外添加焊料。
這種工藝的適應面很廣,所需的設備也相對便宜,非常適合現場和戶外作業。操作者只需接受少量的培訓便可熟練掌握。焊接時間較慢,因為消耗性的焊條電極必須經常更換。焊接後還需要清除助焊劑形成的焊渣。此外,這一技術通常只用於焊接黑色金屬,焊鑄鐵、鎳、鋁、銅等金屬時需要使用特殊焊條。缺乏經驗的操作者還往往難以掌握特殊位置的焊接。
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 ,又稱為金屬-惰性氣體焊或MIG焊,是一種半自動或自動的焊接工藝。它採用焊條連續送絲作為電極,並用惰性或半惰性的混合氣體保護焊點。和手工電弧焊相似,操作者稍加培訓就能熟練掌握。由於焊絲供應是連續的,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和手工電弧焊相比能獲得更高的焊接速度。此外,因其電弧相對手工電弧焊較小,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更適合進行特殊位置焊接(如仰焊)。
和手工電弧焊相比,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所需的設備要復雜和昂貴得多,安裝過程也比較繁瑣。因此,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的便攜性和通用性並不好,而且由於必須使用保護氣體,並不是特別適合於戶外作業。但是,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的焊接速度較快,非常適合工廠化大規模焊接。這一工藝適用於多種金屬,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
另一種相似的技術是葯芯焊絲電弧焊(Flux-cored arc welding,FCAW),它使用和熔化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相似的設備,但採用敷蓋粉末材料的鋼質電極芯的焊條。和標準的實心焊條相比,這種焊絲更加昂貴,在焊接中會產生煙和焊渣,但使用它可以獲得更高的焊接速度和更大的焊深。
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或稱鎢-惰性氣體(TIG焊)焊接(有時誤稱為氦弧焊),是一種手工焊接工藝。它採用非消耗性的鎢電極,惰性或半惰性的保護氣體,以及額外的焊料。這種工藝擁有穩定的電弧和較高的焊接質量,特別適用於焊接板料,但這一工藝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焊接速度相對較低。
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幾乎適用於所有的可焊金屬,最常用於焊接不銹鋼和輕金屬。它往往用於焊接那些對焊接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如自行車、飛機和海上作業工具。與之類似的是等離子弧焊(Plasma arc welding,PAW),它採用鎢電極和等離子氣體來生成電弧。等離子弧焊的電弧相對於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更集中,使對等離子弧焊的橫向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這一技術對機械系統的要求較高。由於其電流較穩定,該方法與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相比,焊深更大,焊接速度更快。它能夠焊接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所能焊接的幾乎所有金屬,唯一不能焊接的是鎂。不銹鋼自動焊接是等離子弧焊的重要應用。該工藝的一種變種是等離子切割,適用於鋼的切割。
埋弧焊(Submerged arc welding,SAW),是一種高效率的焊接工藝。埋弧焊的電弧是在助焊劑內部生成的,由於助焊劑阻隔了大氣的影響,焊接質量因此得以大大提升。埋弧焊的焊渣往往能夠自行脫落,無需清理焊渣。埋弧焊可以通過採用自動送絲裝置來實現自動焊接,這樣可以獲得極高的焊接速度。由於電弧隱藏在助焊劑之下,幾乎不產生煙霧,埋弧焊的工作環境大大好於其他弧焊工藝。這一工藝常用於工業生產,尤其是在製造大型產品和壓力容器時。其他的弧焊工藝包括原子氫焊(Atomic hydrogen welding,AHW)、碳弧焊(Carbon arc welding,CAW)、電渣焊(Electroslag welding,ESW)、氣電焊(Electrogas welding,EGW)、螺柱焊接(Stud welding)等。
使用可燃氣焊接金屬部件
最常見的氣焊工藝是可燃氣焊接(Oxy-fuel welding),也稱為氧乙炔焰焊接。它是最古老,最通用的焊接工藝之一,但近年來在工業生產中已經不多見。它仍廣泛用於製造和維修管道,也適用於製造某些類型的金屬藝術品。可燃氣焊接不僅可以用於焊接鐵或鋼,還可用於銅焊、釺焊、加熱金屬(以便彎曲成型)、氣焰切割等。
可燃氣焊接所需的設備較簡單,也相對便宜,一般通過氧氣和乙炔混合燃燒來產生溫度約為3100攝氏度的火焰。因為火焰相對電弧更分散,可燃氣焊接的焊縫冷卻速度較慢,可能會導致更大的應力殘留和焊接變形,但這一特性簡化了高合金鋼的焊接。一種衍生的應用被稱為氣焰切割,即用氣體火焰來切割金屬[5] 。其他的氣焊工藝有空氣乙炔焊、氧氫焊、氣壓焊,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使用不同的燃料氣體。氫氧焊有時用於小物品的精密焊接,如珠寶首飾。氣焊也可用於焊接塑料,一般採用加熱空氣來焊接塑料,其工作溫度比焊接金屬要低得多。
電阻焊
電阻焊(Resistance welding)的原理是:兩個或多個金屬表面接觸時,接觸面上會產生接觸電阻。如果在這些金屬中通過較大的電流(1,000—100,000安培),根據焦耳定律,接觸電阻大的部分會發熱,將接觸點附近的金屬熔化形成熔池。一般來說,電阻焊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焊接工藝,但其應用因為設備成本的問題受到限制。
點焊機
點焊(Spot welding),或稱電阻點焊,是一種流行的電阻焊工藝,用於連接疊壓在一起的金屬板,金屬板的厚度可達3毫米。兩個電極在固定金屬板的同時,還向金屬板輸送強電流。該方法的優點包括:能源利用效率較高,工件變形小,焊接速度快,易於實現自動化焊接,而且無需焊料。由於電阻點焊的焊縫強度明顯較低,這一工藝只適合於製造某些產品。它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業,一輛普通汽車上由工業機器人進行的焊接點多達幾千處。一種特殊的點焊工藝(Shot welding),可用於不銹鋼點焊。
與點焊類似的一種焊接工藝稱為縫焊(Seam welding),它通過電極施加壓力和電流來拼接金屬板。縫焊所採用的電極是軋輥形而非點形,電極可以滾動來輸送金屬板,這使得縫焊能夠製造較長的焊縫。在過去,這種工藝被用於製造易拉罐,但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其他的電阻焊工藝包括閃光焊(Flash welding)、凸焊(projection welding)、對焊(Upset welding)等。
能量束焊接
能源束焊接工藝包括激光焊接(Laser beam welding,LBW)和電子束焊接(Electron beam welding,EBW)。它們都是相對較新的工藝,在高科技製造業中很受歡迎。這兩種工藝的原理相近,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它們的能量來源。激光焊接法採用的是高度集中的激光束,而電子束焊接法則使用在真空室中發射的電子束。由於兩種能量束都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能量束焊接的熔深很大,而焊點很小。這兩種焊接工藝的工作速度都很快,很容易實現自動化,生產效率極高。主要缺點是設備成本極其昂貴(雖然價格一直在下降),焊縫容易發生熱裂。在這個領域的新發展是激光復合焊(Laser-hybrid welding),它結合了激光焊接和電弧焊的優點,因此能夠獲得質量更高的焊縫。
固態焊接
和最早的焊接工藝鍛焊類似的是,一些現代焊接工藝也無需將材料熔化來形成連接。其中最流行的是超聲波焊接(Ultrasonic welding),它通過施加高頻聲波和壓力來連接金屬和熱塑塑料製成的板料和線。超聲波焊接的設備和原理都和電阻焊類似,只是輸入的不是電流而是高頻振動。這一焊接工藝焊接金屬時不會將金屬加熱到熔化,焊縫的形成依賴的是水平振動和壓力。焊接塑料的時候,則應該在熔融溫度下施加垂直方向的振動。超聲波焊接常用於製造銅或鋁質地的電氣介面,也多見於焊接復合材料。
另一種較常見固態焊接工藝是爆炸焊(Explosion welding),它的原理是使材料在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作用下形成連接。爆炸產生的沖擊使得材料短時間內表現出可塑性,從而形成焊點,這一過程中只產生很少量的熱量。這一工藝通常用於連接不同材料的焊接,如在船體或復合板上連接鋁制部件。其他固態焊接工藝包括擠壓焊(Co-extrusion welding)、冷焊(Cold welding)、擴散焊(Diffusion welding)、摩擦焊(Friction welding)(包括攪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高頻焊( High frequency welding)、熱壓焊(Hot pressure welding)、感應焊(Inction welding)、熱軋焊 (Roll welding)。
接頭型式
常見的焊接接頭類型:(1)I形對接接頭;(2)V形對接接頭;(3)搭接接頭;(4)T形接頭。
工件之間的焊接連接可以有多種接頭形式。五種基本接頭類型分別是:對接接頭、搭接接頭、角接接頭、端接接頭、T形接頭。還有一些由此衍生的接頭形式存在,例如雙V形對接制備接頭,它的特點是把兩個待連接的材料都切屑成V型尖角形狀。單U型和雙U型對接制備接頭也很常見,它們的接頭被加工成曲線狀的U形,和V形接頭的直線型不同,搭接接頭可以用來連接兩件以上的材料,這取決於焊接工藝和材料的厚度,一個搭接接頭可以焊接多個工件。
通常情況下,某些焊接工藝不能或幾乎完全不能加工某些類型的接頭。例如,電阻點焊、激光焊和電子束焊時常常採用搭接接頭。然而,一些焊接工藝,如手工電弧焊,幾乎可以採用任何接頭類型。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焊接工藝允許進行多次焊接:在一次焊接的焊縫冷卻之後,在其基礎上再焊一次。這樣就能夠以V形對接接頭來焊接較厚的工件。
一個焊接接頭的橫截面,顏色最深的部分是焊接區或稱熔化區,較淺的部分是熱影響區,顏色最淺的部分是母材
焊接結束之後,焊縫附近的材料顯示出幾個區別明顯的區域。焊縫被稱為熔化區,更具體地說就是助焊劑融化後填充的區域,熔化區的材料特性主要取決於所使用的助焊劑,以及助焊劑和母材的兼容性。熔化區周圍的是熱影響區(HAZ),該區域的材料在焊接過程中產生了微觀結構和特性上的變化,這些變化取決於母材在受熱狀態下的特性。熱影響區的金屬性能往往不如母材和熔化區,殘余應力就分布在這一區域[28]。
[編輯] 焊接質量
衡量焊接質量的主要指標是焊點及其周邊材料的強度。影響強度的因素很多,包括焊接工藝、能量的注入形式、母材、填充材料、助焊劑、接頭設計形式,以及上述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通常採用有損或無損檢測來檢查焊接質量,檢測的主要對象是焊點的缺陷、殘余應力和變形的程度、熱影響區的性質。焊接檢測有一整套規范和標准,來指導操作者採用適當的焊接工藝並判斷焊接質量。
[編輯] 熱影響區
圖中藍色部分顯示了在600°C左右的焊接過程中造成的金屬氧化。通過顏色來判斷焊接時的溫度是很准確的,但是顏色區域不代表熱影響區的大小。真正的熱影響區實際上是焊縫周圍很窄小的區域。
焊接工藝對焊縫附近的金屬特性的影響是可以標定的,不同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藝會形成大小不一、特性各異的熱影響區。母材的熱擴散系數對熱影響區的性質有很大的影響:較大的熱擴散系數使得材料能以較快速度冷卻,形成相對較小的熱影響區。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材料的熱擴散系數較小,散熱困難,熱影響區相對就較大。焊接工藝的熱能輸入量對熱影響區也有顯著的影響,如氧乙炔焊接中,由於熱量不是集中輸入的,會形成較大的熱影響區。而諸如激光焊接這樣的工藝,能夠把有限的熱量集中輸出,所造成的熱影響區較小。弧焊所造成的熱影響區則位於兩種極端情況之間,操作者水平往往決定了弧焊熱影響區的大小[29][30]。
計算弧焊的熱輸入量,可以採用以下的公式:
Q = \left(\frac{V \times I \times 60}{S \times 1000} \right) \times \mathit{Efficiency}
式中Q為熱輸入量(kJ/mm),V為電壓(V),I為電流(A),S為焊接速度(mm/min)。Efficiency(效率)的取值取決於所採用的焊接工藝:手工電弧焊為0.75,氣體金屬電弧焊和埋弧焊為0.9,鎢極氣體保護電弧焊為0.8[31]。
[編輯] 扭曲和斷裂
由於焊接時金屬被加熱到熔化溫度,它們在冷卻時會產生收縮。收縮會產生殘余應力,並造成縱向和圓周方向的扭曲。扭曲可能導致產品形狀的失控。為了消除扭曲,有時焊接時會引入一定的偏移量,以抵消冷卻造成的扭曲[32]。限制扭曲的其他方法包括將工件夾緊,但是這樣可能導致熱影響區殘余應力的增大。殘余應力會降低母材的機械性能,形成災難性的冷裂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多艘自由輪就出現過這種問題[33][34]。冷裂紋僅見於鋼材料,它與鋼冷卻時形成馬氏體有關,斷裂多發生在母材的熱影響區。為了減少扭曲和殘余應力,應該控制焊接的熱輸入量,單個材料上的焊接應該一次完工,而不是分多次進行。
其他類型的裂紋,如熱裂紋和硬化裂紋,在所有金屬的焊接熔化區都可能出現。為了減少裂紋的出現,金屬焊接時不應施加外力約束,並採用適當的助焊劑[35]。
[編輯] 可焊性
焊接的質量還取決於所採用的母材和填充材料。並非所有的金屬都能焊接,不同的母材需要搭配特定的助焊劑。
[編輯] 鋼鐵
不同鋼鐵材料的可焊性與其本身的硬化特性成反比,硬化特性指的是鋼鐵焊接後冷卻期間產生馬氏體的能力。鋼鐵的硬化特性取決於它的化學成分,如果一塊鋼材料含有較高比例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它的硬化特性指標就較高,因此可焊性相對較低。要比較不同合金鋼的可焊性,可以採用以一種名為當量碳含量的方法,它可以反映出不同合金鋼相對於普通碳鋼的可焊性。例如,鉻和釩對可焊性的影響要比銅和鎳高,而以上合金元素的影響因子比碳都要小。合金鋼的當量碳含量越高,其可焊性就越低。如果為了取得較高的可焊性而採用普通碳鋼和低合金鋼的話,產品的強度就相對較低——可焊性和產品強度之間存在著微妙的權衡關系。1970年代開發出的高強度低合金鋼則克服了強度和可焊性之間的矛盾,這些合金鋼在擁有高強度的同時也有很好的可焊性,使得它們成為焊接應用的理想材料[36]。
由於不銹鋼含有較高比例的鉻,所以對它的可焊性的分析不同於其他鋼材。不銹鋼中的奧氏體具有較好的可焊性,但是奧氏體因其較高的熱膨脹系數而對扭曲十分敏感。一些奧氏體不銹鋼合金容易斷裂,因此降低了它們的抗腐蝕性能。如果在焊接中不注意控制鐵素體的生成,就可能導致熱斷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用一隻額外的電極頭,用來沉積一種含有少量鐵素體的焊縫金屬。鐵素體不銹鋼和馬氏體不銹鋼的可焊性也不好,在焊接中必須要預熱,並用特殊焊接電極來焊接[37]。
[編輯] 鋁
鋁合金的可焊性隨著其所含合金元素的不同變化很大。鋁合金對熱斷裂的敏感度很高,因此在焊接時通常採用高焊接速度、低熱輸入的方法。預熱可以降低焊接區域的溫度梯度,從而減少熱斷裂。但是預熱也會降低母材的機械性能,並且不能在母材固定時施加。採用適當的接頭形式、兼容性更好的填充合金都能減少熱斷裂的出現。鋁合金在焊接之前應清理表面,除去氧化物、油污和鬆散的雜質。表面清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鋁合金焊接時,過多的氫會造成泡沫化,過多的氧會形成浮渣[38]。
[編輯] 極端環境下的焊接
水下焊接
除了在工廠和修理店這樣的可控制環境下工作外,一些焊接工藝還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如戶外、水下、真空(如太空)。在戶外作業,如建築建設和修理工作中,常採用手工電弧焊。需要保護氣體的焊接工藝通常不能在戶外進行,因為空氣的無序流動會導致焊接失敗。手工電弧焊還可用於水下焊接,如焊接船體、水下管道、海上作業平台等。水下焊接較常用的工藝還有葯芯焊絲電弧焊等。在太空中進行焊接也是可行的:1969年,蘇聯宇航員第一次在真空環境下試驗了手工電弧焊、等離子弧焊和電子束焊接。在那以後的幾十年中,太空焊接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今天,研究者們仍在嘗試將不同的焊接技術轉移到真空中進行,如激光焊接、電阻焊和摩擦焊等。這些焊接技術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透過真空焊接技術,在地面搭建好的空間站子模塊得以在太空中組裝成型[39]。
[編輯] 保護措施
焊工穿著防護頭盔、手套和防護服進行弧焊操作
在缺乏保護的情況下進行焊接作業是十分危險而且有害健康的。通過採用新技術和合適的保護措施,焊接時發生事故和死亡的危險可以大大降低。常用的焊接技術往往採用開放式電弧或火焰,很容易造成燒傷。焊工通過加穿個人防護設備,如橡膠手套、長袖防護夾克等來避免人體暴露在高溫和火焰下。除此之外,焊接區域的強烈光照會造成電光性眼炎之類的疾病,因為焊接時產生的大量紫外線會刺激並破壞角膜和視網膜。在進行弧焊時,必須佩帶保護眼睛的護目鏡或防護頭盔。近年來開發的新型防護頭盔,可以隨著入射紫外線的強度改變護目鏡片的透光度。為了保護焊工之外接近焊接現場的人,焊接工作現場往往用半透明的保護幕圍起來。這些保護幕通常是聚氯乙烯製成的塑料幕布,能夠保護附近的無關人員免受電弧產生的高強度紫外線的照射,但是保護幕不能完全代替護目鏡和頭盔[40]。
焊工還會受到危險氣體和飛濺材料的威脅。諸如葯芯焊絲電弧焊和手工電弧焊這樣的焊接工藝會產生含有多種氧化物的煙霧,可能會造成金屬煙熱之類的職業病。焊接煙霧中的小顆粒也會影響工人的健康,顆粒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另外,很多的焊接工藝會產生有害氣體和煙氣,常見的如二氧化碳、臭氧和重金屬氧化物。這些氣體對沒有經驗和有效通風措施的操作人員危害很大。值得注意的還有,很多焊接工藝所採用的保護氣體和原材料是易燃易爆的,需要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控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將易燃易爆材料分開堆放等[41]。焊接排煙設備常用來抽散有害氣體,並通過高效率有隔板空氣過濾器來過濾。
[編輯] 經濟性和發展趨勢
焊接的經濟成本是其工業應用的重要影響因素。影響焊接成本的因素很多,如設備、人力、原材料和能量成本等。焊接設備的成本對不同工藝來說變化很大,手工電弧焊和可燃氣焊接相對成本低廉,激光焊接和電子束焊接則成本較高。由於某些焊接工藝的成本高昂,一般只用於製造重要的部件。自動焊接設備和焊接機器人的設備成本也很高,因此它們的使用也受到相應的限制。人力成本取決於焊接的速度、每小時工資和總工作時間(包括焊接和後續處理)。原材料成本包括購置母材、焊縫填充材料、保護氣體的費用。能量成本則取決於電弧工作時間和焊接的能量需求。
對於手工焊接來說,人力成本往往占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手工焊接成本的降低往往著眼於減少焊接操作的時間,有效的方法包括提高焊接速度、優化焊接參數等。焊接之後的除渣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因此,減少焊渣能夠提高安全性、環保性,並降低成本,提高焊接質量[42]。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也能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但另一方面增加了設備成本,還需要額外的設備安裝和調試時間。當產品有特殊需求時,原材料成本往往隨之水漲船高。而能量成本通常是不重要的,因為它一般只佔總成本的幾個百分點[43]。
近年來為了減少高端產品中焊接的人力成本,工業生產中的電阻點焊和弧焊大量採用自動焊接設備(尤其是汽車工業)。焊接機器人能夠有效地完成焊接,尤其是點焊。隨著技術的進步,焊接機器人也開始用於弧焊。焊接技術的前沿發展領域包括:異型材料之間的焊接(如鐵和鋁部件的焊接連接)、新型焊接工藝,如攪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磁力脈沖焊(magnetic pulse welding)、導熱縫焊(conctive heat seam welding)和激光復合焊(laser-hybrid welding)等。其他研究則集中於擴展現有焊接工藝的應用范圍,如將激光焊接應用於航空和汽車工業。研究者們還希望進一步提高焊接質量,尤其是控制焊縫的微觀結構和殘余應力,以減少焊縫的變形斷裂
⑸ 氬弧焊自動送絲機送絲時容易走偏是怎麼回事
氬弧焊自動送絲機送絲時容易走偏調整送絲的高度及方向。
氬焊自動送絲機工作原版理:氬弧權焊槍槍把開關線接到送絲機上,送絲機再接線到焊機上,送絲機與焊機接線後,便有了聯動功能。工作原理,手按一下氬弧焊槍開關,便給了送絲機信號,送絲機馬上給焊機信號,便開始同時工作,並送絲。手鬆開焊槍開關,送絲便停止。
氬弧焊技術是在普通電弧焊的原理的基礎上,利用氬氣對金屬焊材的保護,通過高電流使焊材在被焊基材上融化成液態形成熔池,使被焊金屬和焊材達到冶金結合的一種焊接技術,由於在高溫熔融焊接中不斷送上氬氣,使焊材不能和空氣中的氧氣接觸,從而防止了焊材的氧化,因此可以焊接不銹鋼、鐵類五金金屬。
工作原理及特點:非熔化極氬弧焊是電弧在非熔化極(通常是鎢極)和工件之間燃燒,在焊接電弧周圍流過一種不和金屬起化學反應的惰性氣體(常用氬氣),形成一個保護氣罩,使鎢極端部、電弧和熔池及鄰近熱影響區的高溫金屬不與空氣接觸,能防止氧化和吸收有害氣體。從而形成緻密的焊接接頭,其力學性能非常好。
⑹ 手持激光焊接機多少錢台大家都在選擇什麼牌子
看配置 :
手持焊最貴在激光器,市場主流光纖激光器銳科,熱刺,創鑫,傑普特等,IPG可選但性價比很低;
是否帶自動送絲技術,這個很關鍵,只有小部分有實力的廠家才會配全自動送絲裝置;送絲能大大擴大焊縫縫隙容差。
看廠家技術和服務
不是定是大品牌動輒上億上千萬注冊資金哪種,主要還是看公司主營產品和技術實力;因為激光技術已經發展了這么多年,不會像很久很久以前天高的故障率。
看是否有齊全的整套說明書
只能說整套完整的說明書,表明公司老闆的發展態度-長期發展還是短線掙錢,有沒有責任心etc
⑺ 手持連續激光焊接機由哪些參數及配件控制的

⑻ 什麼是送絲機、、、什麼事氬弧焊送絲機
自動送絲機一般有控制部分提供參數設置,驅動部分在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進行送絲驅動,送絲嘴部分將焊絲送到焊槍位置。
送絲是焊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操作環節,手工氬弧焊焊接的送絲方法多採用焊工手指捻動焊絲來完成送絲過程,焊工操作送絲時非常不方便,因此,手工送絲准確性差、一致性差、送絲不穩定,從而導致了焊接生產效率低下,焊接成型一致性差。另外,焊工手持焊絲長度有限,長時間焊接時需要頻繁拿取焊絲,焊接效率較低,且每段焊絲焊接完成時都會留存一小段焊絲無法使用,造成了浪費。
新型TWA-I型自動送絲機是一種自動驅動的機械化送絲裝置,其主要應用於手工焊接自動送絲、自動氬弧焊自動送絲、等離子焊自動送絲和激光焊自動送絲。系統採用微電腦控制,步進減速電機傳動,送絲精度高,可重復性好。
氬弧焊送絲機,氬弧焊自動送絲機,TIG送絲機,氬弧焊填絲機特點:
1.手工焊接自動送絲、自動氬弧焊自動送絲、等離子焊自動送絲、激光焊自動送絲。
2.有滯後送絲和提前抽絲功能。
3..抗高頻干擾能力強,不受氬弧焊高頻起弧干擾,可與各品牌氬弧焊機相配連接。
4.脈動送絲功能,模仿手工斷續送絲過程,用直流焊機可焊出均勻漂亮的魚鱗紋焊縫。
5.送絲速度連續可調,LED數碼管顯示,直觀易用。
6.全封閉式四輪雙驅送絲機,數字編碼電機,送絲平衡精準。
7.焊絲直徑0.8mm、1.0mm、1.2mm和1.6mm均可送絲。
8.接線簡單,無需改裝焊槍和焊機,操作簡單。
9.不銹鋼、碳鋼、低碳鋼、銅、鋁等材質焊絲均可以送絲。
用戶效益:
1. 代替人工填絲,減輕工工的勞動強度和焊接的操作技術難度,焊接過程更平衡,效果更好。
2. 定量控制焊縫的寬度、深度和余高,產品的質量有了穩定的保障。
3. 焊接速度更快,生產效率更高,工人培訓更容易,人工成本更低。
4. 操作簡單方便,適用各種焊接自動化專機、激光焊機和焊接機器人,提供簡單、方便有效的填絲解決方案。
⑼ 激光焊接機的用途
焊接用的。
激光焊接機,又常稱為激光焊機、鐳射焊機,是激光材料加工用的機器。工作原理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脈沖對材料進行微小區域內的局部加熱,激光輻射的能量通過熱傳導向材料的內部擴散,將材料熔化後形成特定熔池。它是一種新型的焊接方式。
⑽ 焊絲機和送絲機是一樣的嗎
由自動送絲機自動添加焊絲,配合自動激光焊接機的數控工作台,焊接時通過對激光頻率、脈 寬、工作台速度、移動方向進行高精度焊接。激光脈沖的高能量、高密度可使焊接平整、焊縫寬度小熱影響區小,能完成傳統工藝無法實現的精密焊接。 激光焊自動送絲機焊接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簡單方便,適用於各種材料的平面直線、圓弧的焊接
激光焊自動送絲機採用的光電隔離技術和電源隔離技術,焊機高頻打火抗干擾強,具有送絲速度穩定、動態響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