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cmo哪個國家生產的
截止到2020年3月,國內市場主流的ECMO品牌主要是歐美的美敦力、米道斯、邁柯唯和索林等。根據中國醫師協會體外生命支持專業委員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國內共有ECMO設備400餘台,其中邁柯唯和索林兩家公司的產品占國內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ECMO中國市場全球排名前三的供應商:德國邁柯唯屬於瑞典潔定(Getinge Group)集團,占據中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
其次是美敦力(Medtronic)佔10%;另外,索林(Sorin)屬於英國理諾琺(LivaNova),佔10%。其他的廠家還有泰爾茂Terumo,米道斯Medos(屬於費森尤斯Fresenius)等。
中國公司蓄勢待發,在一片被普遍看好的市場中開始暗流涌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國產ECMO成品問世。
(1)人工心肺輔助裝置設計研發擴展閱讀:
1953年Gibbon醫生發明人工心肺機開始,他將體外循環技術首次用於臨床心臟手術獲得成功,這使人工心肺機系統作長時間心肺輔助有了可能。體外膜肺氧合(ECMO)實際上是心肺轉流技術的擴展和延長應用,ECMO用以治療威脅生命的呼吸衰竭已有20多年。
1960~1970年,膜式氧合器出現,1965~1975年,抗凝控制技術完善,這使心肺轉流技術的延長使用成為可能,膜式氧合器以半透膜將血一氣相分開,保護了紅細胞、血小板,使ECMO可能較長時間安全進行。
1971年Hill醫生首次用ECMO救治1例24歲的男性患者,因多發性創傷導致呼吸衰竭進行性加重,經過75小時的ECMO救治,患者脫離危險,搶救成功。於是一些醫院相繼開展ECMO,但很快因低成功率而告一段落。
1975年Bartlett醫生首次成功地用ECMO救治1例患持續性胎兒循環的新生兒。以後ECMO技術在新生兒應用的經驗快速增加,現在人們已認為ECMO是治療新生兒、嬰兒嚴重呼吸衰竭的標准方法。
1993年Zwushenberrger等對5000例ECMO治療的呼吸衰竭患兒調查表明,其生存率為82%,而常規治療死亡率為80%。這又激發了人們的研究熱情,並於1994年做出階段性的總結:ECMO對新生兒的療效優於成人,對呼吸功能衰竭療效優於心臟功能衰竭。
隨著醫療技術、材料技術、機械技術的不斷發展,ECMO的支持時間不斷延長,成人的療效不斷提高,從而被更廣泛地用於臨床危重急救。甚至一些醫療中心將ECMO裝置定為救護車基本配置,使ECMO走向院前而更好地發揮急救功能。
2. 中國有1300萬人心臟衰竭,國產人工心臟能續命嗎
隨著醫學的發展,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但作為各種心臟病的最終發展階段,心力衰竭已成為心血管疾病領域唯一一種呈上升趨勢的疾病。人工心臟的發明是因為它是對晚期或嚴重心力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之後,受“液壓泵”工作原理的啟發,工程師們開發了第二代心室輔助裝置,該裝置利用DC無刷電機產生的磁場驅動葉輪高速旋轉,從而產生吸力,將衰竭心臟的血液抽出並泵入主動脈,以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3. 中國國產的人工心臟研發成功了,成功研發人工心臟有什麼意義
在2021年3月17日,有一個讓人非常振奮的消息,就是中國國產的人工心臟研發成功了,心臟病是一個慢性病,世界上有很多人由於過大的壓力或者是先天的心臟,並都喪失了自己的生命,特別是那些先天的心臟病患者,他們從一出生就要小心翼翼的,因為死神不知什麼時候會把他們的生命奪走,但是人工心臟研發成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你覺得國家還應該研究出來什麼東西來對抗疾病,歡迎在評論區底下留下你的想法。
4.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是哪個公司研發的這一研發有哪些意義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是陳琛公司研發的。陳琛作為人工心臟研發帶頭人,為人工心臟的研發與運用奉獻了自己的30年。這一研發對於我國的醫療進步來說,也有很深遠的意義。人工心臟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外國人工心臟醫療技術的壟斷,為心臟衰竭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將會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1、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外國人工心臟醫療技術壟斷。
在陳琛公司成功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之前,人工心臟醫療技術一直都被國外壟斷,國內很難拿到相關的研究結果。由於人工心臟成功研發的意義重大,很多資本都選擇對它進行大量投資,在中國成功研發之前,市值近千億人民幣的Abiomed是擁有目前全球唯一獲得FDA認證的介入式人工心臟——Impella系列產品平台。這一技術在中國的研發成功對於我國的醫療水平有著歷史性的進步意義。
5. 國產ecmo進入臨床階段
國產ecmo進入臨床階段
國產ecmo進入臨床階段, 這一次突破並不是天降神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心血管團隊,已從事ECMO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超過20年,國產ecmo進入臨床階段。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8日公布,該院與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聯合研發的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在國內率先進入臨床階段。
ECMO可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ECMO逐漸為公眾所熟知,然而其核心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設備及耗材價格昂貴。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院院長袁祖貽介紹,該院心血管團隊已從事ECMO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超過20年。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ECMO臨床工作的單位之一,也是國內最早研發膜式氧合器、灌注管路等醫療器械的單位之一。2017年,該團隊聯合有關方面針對ECMO設備全血液接觸面長效抗凝塗層、磁懸浮離心泵、超聲流量探頭、程式控制監測系統及ECMO膜肺展開深入設計和研發。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庄健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研發團隊已基本完成ECMO離心泵設備及全系列耗材的樣品試制,並進行了針對抗凝塗層的大動物實驗。在本項目研發中,團隊充分分析比較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優缺點及臨床使用存在的問題,設計出針對國內臨床需求的國產化ECMO。
此次該團隊研發的首套國產ECMO系統成功應用於臨床,有望顯著降低ECMO產品的國內售價,推動ECMO技術向基層醫院普及,使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受益。
在新冠 疫 情 爆發期間,大量患者心肺功能出現障礙,ECMO在治療當中發揮巨大作用,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今已經是歐美各大醫院的標配。
ECMO是拯救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強力武器,它的主要原理是把靜脈血引出體外,讓血液與氧氣充分氧合之後,再泵回體內,以代替心肺功能,在病人危重症的時候可以極大程度上幫助病人度過最危險的時期。
早在1953年人類第1個人工肺就誕生了,從上個世紀70年代ECMO就在歐美多個醫院進行了臨床應用,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ECMO算是真正的被認可及醫療價值,並且開始向幾乎所有的醫院進行推廣。
在2021年以前,我國的ECMO設備主要來自於國外進口,一台設備的單價在100萬元到350萬元不等,這個價格並不比很多從日本進口的醫療設備高,那麼用上兩周就會讓病人花上20萬元呢?
原因就是,機器運作需要的相應耗材也屬於國外壟斷技術,其中固體中空纖維膜在全球只有一家廠商生產,價格極高,而ECMO的另一項尖端技術就是離心泵,這也是阻礙我國國產化的一個「硬骨頭」。
所以,在我國三四線城市,以及中小規模的醫院,這一設備的普及率並不高,畢竟能用得起的人真的不多。
而我國現ECMO設備保有量僅僅500台左右,目前有260多個醫院支持此項治療方法,結合我國的實際人數來看,平均接近280萬人擁有一個ECMO設備,而一家醫院需要覆蓋的人數多達500萬,而在德國,一台ECMO覆蓋的人數為3萬人左右,這其中巨大的數字鴻溝,我國的普及率幾乎是德國的1%。
此前,由於設備價格與外國壟斷,所以國內設備奇缺,當去年新冠疫情 爆發後,工信部通過協調各方,緊急征調與購買後,才讓湖北有了100多台ECMO,只不過相較於患者人數,這數量多少還是有些杯水車薪。
如今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經歷過疫情期間的考驗之後,我國也認識到了ECMO對於守護人民群眾安全的重要性,加之國外設備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所以普通老百姓對於國產ECMO設備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最近,在11月6日國產的`ECMO設備終於在臨床上得以運用,兩位醫生在西安交通大學附一院心血管病院成功用國產ECMO救治好了兩名危重心血管病的患者。
此次國產設備進入臨床試驗,其實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取得了如此快的進展,早在20年前,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團隊就已經,並且在新冠疫情開始前,該團隊就已經完成ECMO離心泵設備及全系列耗材的樣品試制,並開始進行抗凝塗層的大動物實驗。
在疫情的壓力之下,以及國內對ECMO強烈的內需呼應一下,西安交大一附院加快了研發腳步,在反復試驗與結合我國使用ECMO診治的臨床實際數據之後,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我國首套ECMO系統設備,並且擁有全套的自主知識產權。尤其是在固體中空纖維膜方面,也實現了自主化的生產能力。
目前我國每年ECMO診治的人次只有不到1300例,相較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而言,這裡面還存在著巨大的缺口,而ECMO作為救命神器,很多時候許多醫院是想用卻用不上,普通民眾是想用也負擔不起這高額的價格。
但這種日子可能馬上就一去不復還了,隨著臨床試驗的成功,國產ECMO設備便可以按照規定進行大規模的投產,而國產設備在價格上顯然更具備優勢,並且國產設備在製造時就考慮到了我國的實際臨床情況,這對於廣大醫生與患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消息。
同時,由於ECMO設備在國際上也是高度壟斷的情況,所以只要我國的ECMO設備正式獲批,那麼到時候還可以反過來沖擊國際上的市場,而2018年全球每年也不過是有12000人接受了ECMO設備診治,所以在整個全球范圍內,我國的設備也都還具備強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又一次打破行業的壟斷讓人振奮,你認為國產ECMO設備如何收費比較合適呢?
ECMO是什麼?
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人稱它為人工肺、俗稱「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大家都知道,新冠期間的重症患者,往往都伴隨著心肺功能衰竭,該設備就可以為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來維持生命,延長救治時間。ECMO在本次新冠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ECMO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真正的核心是膜肺和血泵,分別充當著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將患者體內的靜脈血引到體外進行氧合,再將氧合後的血液輸回體內,用於供氧,從而暫時替代心肺功能。就是這樣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長時間心肺支持,為危重症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與死神賽跑,是目前針對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譽為是心肺衰竭患者 「最後的救命稻草」。
ECMO一響,黃金萬兩
與ECMO相伴的,是昂貴的價格,ECMO這一台機器目前處於被壟斷的狀態,國內純粹是靠進口,進口的ECMO設備價格在100萬~200萬不等。機器本身相較於其它昂貴的醫療設備,似乎看起來又沒有那麼貴了。
但是ECMO的貴還體現在耗材上,使用ECMO一次性耗材的支出,還有單個耗材包價格都在數萬不等,這些在治療期間通常需要更換。另外還有使用中產生的用葯、檢測、設備更換等費用,通常每天也需要花費數萬元。一份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術後ECMO患者調查顯示,患者使用ECMO後平均支付費用超過24萬元。
拋開機器本身的價格和耗材,另外還有醫護操作的成本也比較高。ECMO是一項技術難度很高、且伴隨巨大風險的救治技術,這就意味著對治療和護理團隊的要求較高,往往需要重症醫學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的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和護士一起精密合作。這就意味著使用ECMO需要多團隊通力合作,還伴隨巨大風險,人工成本也非常高。
機器貴、耗材貴、耗費的人工也貴,也難怪會有「ECMO一響,黃金萬兩」這種說法了。
30年壟斷
在1953年,一個叫Gibbon的人發明了人工心肺機,並將該技術首次用於臨床心臟手術中,並且還獲得了成功,從此人工心肺機系統就有了長時間輔助的可能。後續又經過一系列的發展,隨著醫療技術、材料技術、機械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ECMO的支持時間不斷延長。在90年代,ECMO被廣泛認可,從此被廣泛運用於臨床危重急救。
我國在ECMO領域落後別人一大截,起步就非常晚,更不要提什麼超越了。30年的壟斷,我們不僅購買機器貴,購買的一次性耗材也貴,ECMO中的固體中空纖維膜在全球只有一家廠商生產,價格奇高。而阻礙我們自研ECMO的,另外還有「離心泵」這一項技術,我們遲遲無法攻克。
打破壟斷
由於設備與耗材被壟斷,價格昂貴,我國的ECMO設備是非常稀缺的。新冠之後,在各方協調之下,調往湖北的ECMO設備,也不過100多台,可見我國對ECMO設備的緊缺程度。因為ECMO設備在疫情期間發揮的重要作用,民眾也意識到了ECMO設備的重要性,有關ECMO的熱度也越來越高。
在今年的11月6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四川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三強聯合研發的國內首款體外膜肺氧合設備,即ECMO在國內率先運用於臨床。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病院袁祖貽、閆煬教授團隊使用該國產設備,成功救治了兩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這一次國產的ECMO成功運用於臨床,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十分的給力。
這一次突破並不是天降神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心血管團隊,已從事ECMO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超過20年,是國內最早開展ECMO臨床工作的團隊之一。在2017年該團隊就針對ECMO設備全血液接觸面長效抗凝塗層、磁懸浮離心泵、超聲流量探頭、程式控制監測系統及ECMO膜肺展開深入設計和研發。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團隊研發的ECMO系統現在成功運用於臨床,有望顯著降低ECMO產品在我國的售價,推動ECMO在我國醫院的發展,讓更多的重症患者受益,保住我們普通人的錢包。
目前在我國,ECMO設備的數量並不多,並且只有260多個醫院支持此項治療方法,拋開一二線城市,其餘一些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院,ECMO設備的普及率並不會太高,除了設備貴的問題外,能用的起的人也不會太多。
希望國產ECMO的出現,能改善這一情況,各位覺的ECMO的使用定價該怎麼定價呢?
6. 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又一個里程碑,它能夠應用於哪些地方
一:國產人工心臟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又一個里程碑,它能夠應用於心臟移植手術,同時也會降低人工心臟的售價,讓更多的患者得到重生的機會。
有嚴重心臟疾病的患者,最終的病症就是出現心力衰竭,而治療心力衰竭的最佳方法就是心臟移植。國內大約有1500萬心衰患者,其中至少有130萬的患者是急需心臟移植,但由於供體不足,每年心臟移植手術量僅僅只有300例左右,然而對於人工心臟則存在價格非常昂貴的問題,一個進口最先進的人工心臟售價都要在100萬元以上,很多心衰患者都難以承擔。蘇州一家企業自主研製出了全球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重量不到180克,並且價格會遠低於進口產品,填補了國內人工心臟技術領域的空白。
7. 「中國心」國產人工心臟研發成功!國產與進口的相比有何優勢
此前,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擁有人工心臟的成熟技術,我國尚無同類上市產品,直到2015年,我國自主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直徑50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重量與手機相當,這個 “鐵疙瘩”被醫學界親切地稱為 “中國心”。
“人工心臟”設備僅僅只有180g,能直接放入心包內,導線也是很細小一根。控制器和電池都很小,由兩根背帶組成,像一個馬甲一樣可以背在病人身上,非常輕便和小巧,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小。
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醫生王亞波介紹到,“此次移植的‘中國心’屬於第三代產品,從初期的軸流技術向現代磁懸浮式的轉變,在這些演變過程中不但使得人工心臟體積大大縮小,更易於植入,而且盡可能地減少了血細胞的接觸磨損,使得產品更加經久耐用。與此同時,更為先進的機械工藝處理也使得其抗凝性大大提升。”
8. 脫口秀演員王十七自述植入中國首顆人工心臟,人工心臟是怎樣實現的
人工心臟是通過一個旋轉的葉輪實現的。高速旋轉的人工心臟可以產生離心力,把左心室里的血液泵入機器,然後再甩出機器。被甩出的血液會通過管道進入主動脈。簡單來說,左心輔助裝置取代了左心室的功能,將血液從左心室泵入主動脈,能夠更好地延續生命。
要知道的是人工心臟是利用機械或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天然心臟向人體供血的輔助裝置。它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或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甚至作為一種永久性的治療方法;是能夠延長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雖然國際上已經開展了幾次完全人工心臟的臨床應用,但人工心臟仍處於動物實驗的研究階段。
9. 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ECMO的本質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運轉時,血液從靜脈引出,通過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經過氣體交換的血,在泵的推動下可回到靜脈(VV通路),也可回到動脈(VA通路)。
前者主要用於體外呼吸支持,後者因血泵可以代替心臟的泵血功能,既可用於體外呼吸支持,又可用於心臟支持。當患者的肺功能嚴重受損,對常規治療無效時,ECMO可以承擔氣體交換任務,使肺處於休息狀態,為患者的康復獲得寶貴時間。同樣患者的心功能嚴重受損時,血泵可以代替心臟泵血功能,維持血液循環。
(9)人工心肺輔助裝置設計研發擴展閱讀
體外心肺輔助的實驗室研究從Gibbon醫生發明人工心肺機開始,1953年他將體外循環技術首次用於臨床心臟手術獲得成功,這使人工心肺機系統作長時間心肺輔助有了可能。體外膜肺氧合(ECMO)實際上是心肺轉流技術的擴展和延長應用,ECMO用以治療威脅生命的呼吸衰竭已有20多年。
初期的心肺轉流用鼓泡式氧合器,它存在血與氣的直接接觸,這種裝置至今仍在心臟手術中應用,其優點是操作迅速、方便、費用低廉,其缺點是有一個血一氣界面,對紅細胞、血小板、血漿蛋白等血液成分會產生破壞,使用時間超過數小時,可能發生溶血、血小板減少、血漿蛋白變性。
1960~1970年,膜式氧合器出現,1965~1975年,抗凝控制技術完善,這使心肺轉流技術的延長使用成為可能,膜式氧合器以半透膜將血一氣相分開,保護了紅細胞、血小板,使ECMO可能較長時間安全進行。
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60年代後期開始在臨床上試用長時間體外心肺輔助。1971年Hill醫生首次用ECMO救治1例24歲的男性患者,因多發性創傷導致呼吸衰竭進行性加重,經過75小時的ECMO救治,患者脫離危險,搶救成功。1975年Bartlett醫生首次成功地用ECMO救治1例患持續性胎兒循環的新生兒。以後ECMO技術在新生兒應用的經驗快速增加,現在人們已認為ECMO是治療新生兒、嬰兒嚴重呼吸衰竭的標准方法。
1980年美國NIH(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了由9個中心完成的體外心肺輔助用於成年病人呼吸衰竭的首次前瞻性隨機的研究結果,原計劃准備作300例病人,但作了92例病人後,此研究停止了,因為結果顯示ECMO試驗組和對照組(常規通氣治療組)的死亡率均低於10%,而且他們判斷繼續做完300例試驗,結果不會有什麼變化。
他們發現盡管大多數死亡原因與並發症有關,但是在屍檢中發現肺均有廣泛明顯的不可逆性的纖維化改變。因此他們認為,ECMO治療組的死亡率高,主要問題不在於技術,而在於肺實質的不可逆性病變。對患嚴重的難治性呼吸衰竭的嬰幼兒,應用ECMO治療的早期結果,成功率的差異也很大,很多嬰兒肺發育不全,因此ECMO成功率低。
早期ECMO治療期間的死亡大多數是因為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這與大劑量應用肝素有關。ECMO是一項復雜的療法,需要有經過廣泛訓練的專門技術人員管理,早期階段人員的經驗少,因此也影響ECMO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CMO--體外膜肺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