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塑機主要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1) 合模裝置
合模裝置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實現模具的可靠啟閉;二是在注射、保壓時保證足夠的鎖緊力,防止塑件溢邊;三是實現塑件的脫模。合模裝置是保證模具完全閉合和模具按工藝要求順利啟閉的裝置。注塑機在注射過程中,模具在合模機構的作用下,在高壓熔料進入型腔的狀態下仍能可靠地保持閉合狀態。
合模裝置主要由合模機構、脫模機構、調模機構,模板、拉桿等組成。由四根拉桿把前後定模板聯接起來,形成整體剛性框架。動模板則在前後定模板之間滑動。通常,脫模機構位於動模板的後側。動模在開啟模具時,可通過模具中的脫模機構從模腔中頂出塑件。在動模板或定模板上還裝有調模機構,可調節模具的厚度,以適應不同厚度模具的要求。
由於注塑機的結構不同,生產控制的方式不同,塑件復雜程度的不同,目前大體上有三類合模裝置:機械式、液壓式、液壓機械式。機械式一般是利用曲臂或以杠桿作動曲臂的機構來實現開模與合模,這種型式不太符合成型工藝的要求,現在已很少使用,本書將不作介紹。對合模的動作要求是:在合模前由快速變為慢速,塑件成型後慢速打開,再快速復位、以保護模具,?短成型周期。
(2) 注射裝置
注射裝置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使塑料均勻受熱、熔融、塑化,並達到流動狀態;二是在一定的壓力和速度下,將定量的熔料注射到模腔中;三是在注射結束後,對模腔內的熔料進行保壓,並向模腔中補料。為完成上述功能,注射裝置主要由塑化機構、料斗、噴嘴、機筒等組成。
塑化機構為注塑機的重要工作部分,它使塑料均化和塑化,常用的塑化機構主要分兩類:柱塞式和螺桿式。當塑料由料斗因自重進入機筒後,受到機筒外加熱元件的加熱和塑化機構對物料的摩擦生熱,變成均一的熔料,然後經噴嘴進入模腔。
(3) 驅動裝置
驅動裝置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使注塑機按工藝要求進行動作時提供所要求的動力;二是滿足運動部件在運動時所需力和速度的要求。現在使用的驅動裝置多為液壓驅動裝置。通常由控制系統壓力和流量的主迴路和由各執行機構的分迴路所組成。組成迴路的元件主要有:泵、過濾器、流量閥、壓力閥、方向閩、調速閥、行程閥、蓄能器、指示儀表、開關元件等。
注塑機採用液壓驅動,工作穩定可靠,它與控制系統相配合,易於實現注塑機的自動化,液壓元件可以安裝在機體內,結構緊湊、外表美觀。目前注塑機的機械結構改進不多,但在液壓驅動及控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改進,使注塑機精度更高,工作更可靠,還節省能源。
(4)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是注塑機的大腦,它控制著注塑機的各種動作,使它們按預先制訂的程序,實現對時間、位置、壓力、速度等參數的有效控制和調節。
目前使用較多的控制系統,仍是繼電控制系統,少數巳採用微機控制。這種控制系統可以進行動作程序控制、溫度控制、液壓泵電動機控制等,主要由繼電器、電子元件、檢測元件、自動化儀表組合而成。控制系統與液壓系統的有機組合,可對注塑機的工藝程序進行精確而穩定地控制。
而現代的先進注塑機則配備有計算機監控裝置和各種數顯儀表,有的還裝有電子函數分析儀,中央故障診斷裝置,油溫自動預熱和顯示裝置,模具低壓保護裝置,塑件脫模光電監控裝置,自動上料裝置和塑件取出機械手等,它們的有機配合,使注塑機的控制系統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
Ⅱ 數控車床上增加全自動上料下料裝置。
可採用重垂送料的方式實現。
首現,保證從機床左側面可以通過主軸孔回看到另一頭的刀答塔,如果可以,就可以自做一個送料架在機床左側,一般做到3米即可,可做到2.5米的棒料,送料原理同自動車床。
如果採用的是普通3爪卡盤,最好是換成液壓卡盤來保證加工的自動化。
改好後的加工步驟一般是:
1、擋料(可移動刀架任意一點到編程的0點,就用這一點擋料)。
2、液壓卡盤開,重垂送料到位。
3、停0.5秒,卡盤合。
4、切削,完成一個產品的加工。
5、回到1。
Ⅲ 沖床自動送料裝置結構圖和工作原理
給你介紹下NCF系列滾輪送料機的工作原理吧
送料機與沖床聯機時,需要至少2個信版號:送料權、放鬆(2個信號來自沖床凸輪)
送料機PLC根據設定的送料長度,在收到送料信號後,輸出信號到伺服放大器,伺服放大器控制電機運轉,電機運轉的度數由編碼器反饋回伺服放大器,二者配合完成設定的送料長度傳送。
當沖床到達下死點時,送料機PLC接收到放鬆信號,此時PLC輸出1個信號驅動電磁閥動作,此電磁閥控制送料機氣缸,氣缸活塞動作,使送料機構上滾輪松開。
這就是送料機的主要工作過程,如此循環動作,完成沖壓過程。
Ⅳ 五金自動上料組裝機國內外研究狀況
這種不需要什麼特別的裝置吧,上滑塊上固定個螺絲,連接合適的線,一端接落料斗,抖動的程度調整線的長度就可以達到順利出廢料的效果。
Ⅳ 自動配料系統(微量配料秤)的作業原理是什麼
自動配料系統是隨著現代工業生產的高度自動化和過程式控制制的日益復雜化而發展起來的,它融合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為一體,具有技術先進、功能完備、應用靈活、運行可靠等優點,並且隨著計量儀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配料系統控制更靈活,功能更強。是企業生產工藝過程較理想的控制系統。
自動配料系統由除塵裝置、解包投料裝置、日儲倉、給料裝置、粉料秤及集料斗、設備機架和自動控制系統組成。
工作原理:
在料倉下方安裝給料裝置和粉料稱量秤及集料斗,以完成物料的輸送及計量工作。物料由料倉落到螺旋給料裝置,在給料裝置上運行時,其重量信號和速度信號送到稱重儀表。稱重儀表將載荷重量電信號和速度信號經過運算和處理得出電子秤的瞬時流量和累計運料量,分別在稱重顯示器上顯示。
智能稱重儀表調節流量,儀表和變頻調速器形成閉環控制。稱重儀表內置的智能軟體PID調節器對瞬時流量與設定流量進行實時比較後,輸出一電流信號,用來控制變頻器,進而控制給料機電機運行速度,從而達到調節至用戶所設定的流量的目的。其調節過程如下:當物料增大時,流量增大,與流量成正比的調節輸出控制電流減少(即反向調節),控制輸出減少,給料量減少,反之亦然。如此形成一個低層閉環,反復調節並保持最佳控制狀態。
工控機通過串列口與PLC進行通訊,工控機按配料工藝實際過程以動態畫面的形式反映上料、配料、送料及相關設備的運行狀態,可以根據運行數據作出控制狀態分析,根據運行數據工控機可以下達配比,並真實反映配料狀態。
Ⅵ 高爐煉鐵中,什麼是卷揚自動化
高爐煉鐵的上料系統有皮帶上料和料車上料之分。一般小於2500m3高爐可以採用料車上料,料車上料主要是使用交流(少數使用直流)卷揚機作為驅動裝置。卷揚自動化就是通過PLC控制,達到自動上料之目的。
Ⅶ 來點機械製造加工和設計的課題背景、目的和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為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對此研究查閱的大量的資料,首先明白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質成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為了能具體確切的說明過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加工出來,就得制定復雜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來作為生產的指導性技術文件,學習研究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意義與作用就是本課題研究目的。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們將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1)我們必須仔細了解零件結構,認真分析零件圖,培養我們獨立識圖能力,增強我們對零件圖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對零件圖的繪制,不僅能增強我們的繪圖能力和運用autoCAD軟體的能力。
(2)制訂工藝規程、確定加工餘量、工藝尺寸計算、工時定額計算、定位誤差分析等。在整個設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些設計,不僅讓我們更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過程、加工尺寸的確定,而且讓我們知道工藝路線和加工餘量的確定,必須與工廠實際的機床相適應。 這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的復習,也是以後工作的一個鋪墊。
(3)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工件的安裝和夾緊.安裝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工件加工精度,安裝是否方便和迅速,又會影響輔助時間的長短,從而影響生產率,夾具是加工工件時,為完成某道工序,用來正確迅速安裝工件的裝置.它對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率和減輕工人勞動量有很大作用。這是整個設計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近年來,機械製造工藝有著飛速的發展。比如,應用人工智慧選擇零件的工藝規程。因為特種加工的微觀物理過程非常復雜,往往涉及電磁場、熱力學、流體力學、電化學等諸多領域,其加工機理的理論研究極其困難,通常很難用簡單的解析式來表達。近年來,雖然各國學者採用各種理論對不同的特種加工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卓越的理論成就,但離定量的實際應用尚有一定的距離。然而採用每一種特種加工方法所獲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質量與加工條件參數間都有其規律。因此,目前常採用研究傳統切削加工機理的實驗統計方 法來了解特種加工的工藝規律,以便實際應用,但還缺乏系統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種加工 的工藝參數只能憑經驗選取,還難以實現最優化和自動化,例如,電火花成形電極的沉入式 加工工藝,它在占電火花成形機床總數95%以上的非數控電火花成形加工機床和較大尺寸的模具型腔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雖然已有學者對其CAD、CAPP和CAM原理開展了一些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於工藝數據的缺乏,仍未有成熟的商品化的CAD/CAM系統問世。通常 只能採用手工的方法或部分藉助於CAD造型、部分生成復雜電極的三維型面數據。隨著模糊 數學、神經元網路及專家系統等多種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發展,人們開始嘗試利用這一技術 來建立加工效果和加工條件之間的定量化的精度、效率、經濟性等實驗模型,並得到了初步 的成果。因此,通過實驗建模,將典型加工實例和加工經驗作為知識存儲起來,建立描述特 種加工工藝規律的可擴展性開放系統的條件已經成熟。並為進一步開展特種加工加工工藝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應用人工智慧選擇零件的工藝規程和虛擬加工奠定基礎。
同時,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夾具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靠地保證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減輕了勞動的強度,夾具的設計過程中,應深入生產實際,(對工件的圖紙,工藝文件,生產綱領等分析),精心調查研究,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制訂出合理的設計方案。
我們都知道減少停工檢修期是提高生產力、使生產能力利用系數最大化的一項重要因素。然而零件加工過程中的精確定位和裝夾的重復精度也是改進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譬如柔性加工中心的產生就是為了減少產品循環周期。
目前中國製造業發展迅猛,以前的我國製造業普遍使用剛性專機加工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導致改型和生產個零部件周期較長。隨著我國製造業發展和各種各種零件的需求與日俱增,加工設備和工藝也向著柔性化的方向轉變。加工裝備的柔性概念和需求主要體現在對設備快速性和適應性的需求上,因此製造商不得不尋求柔性和產量之間的最佳組合。當然,在滿足了柔性的條件下、也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模塊化、可變換化、可重新配置化、在線兼容性等。不論採用哪種方案,使用高性能的液壓夾具都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柔性專機、可重新配置的機床及專用加工中心的組合應用,使得發動機零件的加工變得越來越柔性化,具體情況取決於每個加工項目的產量配額
使用液壓夾具的主要優勢是能節省夾緊和松卸工件時所花的大量的時間。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液壓夾緊相比機械夾緊節省90%~95%的時間,縮小了生產循環周期,從而增加了產量也就意味著降低了成本。
當加工一長型鋁合金零件時,刀具通過時旋轉油缸可快速讓開,刀具通過後可快速復位。液壓夾具系統的第二項重要特點是可實現非常高的定位精度。關鍵在於夾緊力在定位和夾緊過程中保持恆定不變。從而確保了同一道工序下的加工質量一致性。由於變形造成的廢品率將會微乎其微
夾具是機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機床技術向高速、高效、精密、復合、智能、環保方向發展的帶動下,夾具技術正朝著高精、高效、模塊、組合、通用、經濟的方向發展
2、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
1、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
1、 制訂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規程,關鍵是工序的劃分和定位基準的選擇。在設計開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真分析零件圖,了解其箱體零件的結構特點和相關的技術要求,對箱體零件的每一個細節,都應仔細的分析,如箱體加工表面的平行度、粗糙度、垂直度,特別是要注意箱體零件各孔系自身精度(同軸度、圓度、粗糙度等)和它們的相互位置精度(軸線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軸線與平面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等要求),箱體零件的尺寸是整個零件加工的關鍵,必須弄清箱體零件的每一個尺寸。繪制零件圖是一個重點,同時因為箱體零件比較復雜,所以也是一個難點。我們採用autoCAD軟體繪制零件圖,一方面增加我們對零件的了解認識,另一方面增加我們對autoCAD軟體的熟悉。
工序的劃分
確定加工順序和工序內容,安排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劃分工序階段,這項工作與生產綱領有密切關系,具體可以根據生產類型、零件的結構特點、技術要求和機床設備等。生產條件確定工藝過程的工序次數;如批量小時可採用在通用機床上工序集中原則,批量大時即可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流水線生產,也可利用高生產率的通用設備,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生產。
定位基準的選擇
根據粗基準,精基準的選擇原則;遵循基準統一、基準重合。由零件圖具體分析可得:CA6140車床後托架首先以一個側面和一個孔為粗基準,對底平面A進行粗加工,再以底平面A為基準加工孔。
2、夾具設計可能遇到的問題:
工件定位是否正確,定位精度是否滿足要求,工件夾緊牢固是否可靠等等。
工件在夾具中的定位精度,主要與定位基準是否與工序基準重合、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的配合狀況等因素有關,可提高夾具的製造精度,減少配合間隙,就能提高夾具在機床上的定位精度,夾具中出現過定位時,可通過撤消多餘定位元件,使多餘定位元件失去限制重復自由度的能力,增加過定位元件與定位基準的配合間隙等辦法來解決。
夾緊必須可靠,但夾緊力不可過大,以免工件或夾具產生過大變形。可採用多點夾緊或在工件鋼性薄弱部位安放適當的輔助支撐。夾具的設計必須要保證夾具的定位準確和機構合理,考慮夾具的定位誤差和安裝誤差。我們將通過對工件與夾具的認真分析,結合一些夾具的具體設計事例,查閱相關的夾具設計資料,聯系在工廠看到的一些箱體零件加工的夾具來解決這些問題.
上述即為遇到困難的解決措施
3、 本課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擬採用不同的研究手段(途徑),本課題包括兩方面內容:
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的設計和夾具設計
制定工藝規程的研究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毛坯的選擇:
根據生產綱領和零件結構選擇毛坯,毛坯的類型一般在零件圖上已有規定。對於鑄件和鍛件應了解其分模面、澆口、冒口位置和拔模率,以便在選擇定位基準和計算加工餘量時有所考慮。如果毛坯是棒料或型材,則按其標准確定尺寸規格,並決定每批加工件數。
毛坯的種類和其質量對機械加工的質量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材料、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影響。CA6140車床後托架毛坯材料為灰鑄鐵(HT150),硬度范圍在150~200HBS,承受中等載荷。採用砂型鑄造方法,由於大批量生產故宜採用實體模樣(金屬模)進行兩箱造型,這不僅簡化了造型和合箱操作,還因型砂緊實度較為均勻,鑄件的表面質量得到提高。在切削加工前進行石墨化退火處理,消除鑄件表層和壁厚較薄的部位可能出現的白口組織(大量滲碳體出現)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擬訂工藝路線:
表示零件的加工順序及加工方法,分出工序,安裝或工位及工步等。並選擇各工序所使用的機床型號、刀具、夾具及量具等。擬訂工藝路線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和工人結合起來。常常需要提出幾個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後再確定。
計算切削用量、加工餘量及工時定額:
查閱《切削用量手冊》等資料並進行計算確定。目前,對單件小批量生產不規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據經驗自行選定,但對於自動線和流水線,為保證生產的節拍,必須規定切削用量,並不能隨意改變。計算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是要控制各工序的加工質量以保證最終加工質量。工時定額一般按各工廠的實際經驗積累起來的統計資料來估算。隨著生產的發展,工藝的改進,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工時定額應進行相應的修改。
對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基本要求可歸結為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雖然有時互相矛盾,但只要把它們處理好,就會成為一個統一體。在三個要求中,質量是首要的。質量表現在機械產品的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質量不能保證,根本談不上數量;質量和生產率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該不斷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滿足生產量的要求。如果兩者矛盾,則生產率要服從於質量,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解決生產率問題。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的節約耗費,減少投資,降低製造成本,這就是經濟性。
因此,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工藝規程研究途徑應該體現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的統一,達到經濟合理及可行的最優方案。
夾具設計的研究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CA6140車床後托架鏜、銑、鑽等工序使用的專用夾具,此類夾具的特點是針對性強、結構緊湊、操作簡便、生產率高。
夾具設計最關鍵是要求對工件定位正確,且滿足定位精度要求。為了解決此問題,首先得了解影響定位精度的因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具體的問題。如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的配合狀況和影響定位精度,那麼可以提高夾具的製造精度,減小配合間隙就能提高夾具在機床上的定位精度。
除此之外,選擇夾具的類型與結構型式必須與零件生產批量大小相適應,夾具結構與零部件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從而保證夾具操作方便、夾緊可靠、使用安全、並有合理的裝卸空間。
Ⅷ 配料系統的自動配料系統的工作原理
自動配料系統的恆流量控制採用PID調節,流量計量控制是計量偏差與變頻調速的結合。依據系統工藝流程介紹了配料系統的流量控制方式和系統控制過程,詳細講述了PLC的選型及PLC配料系統變頻控制中的硬體設置、參數設定和軟體設計過程。
自動配料系統是精細化工廠生產工藝過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配料工序質量對整個產品的質量舉足輕重。自動配料控制過程是一個多輸入、多輸出系統,各條配料輸送生產線嚴格地協調控制,對料位、流量及時准確地進行監測和調節。系統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與電子皮帶秤組成一個兩級計算機控制網路,通過現場匯流排連接現場儀器儀表、控制計算機、PLC、變頻器等智能程度較高、處理速度快的設備。在自動配料生產工藝過程中,將主料與輔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由電子皮帶秤完成對皮帶輸送機輸送的物料進行計量。PLC主要承擔對輸送設備、秤量過程進行實時控制,並完成對系統故障檢測、顯示及報警,同時向變頻器輸出信號調節皮帶機轉速的作用。
配料系統的軟體組成:常規的配料系統軟體部分是針對配料工段進行監控和自動化配料而設計開發的可視化電腦操作系統。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可靠性強、人機界面友好、功能完備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飼料、糧食、制葯、冶金、化工等需要電腦自動配料的行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高:上位機具有配方庫管理功能;智能報表軟體為生產管理提供大量數據信息,如配料結果列表、原材料消耗列表、生產量列表、配方使用結果記錄等,可按時間、配方等生產班報、日報、月報和年報等統計及列印功能。同時提供兩種用戶自定義報表組件,一種是採用水晶報表進行二次設計;另外一種是把數據無縫嵌入到EXCEL報表中。另外,系統可與其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交互,滿足深層次的數據分析要求。上位將每次運行各路的累計量、配比、運行起止時間等參數存儲,以便查詢。配料系統的軟體部分可自動完成系統配料工藝流程,計算機畫面實時顯示配料系統(工作流程,軟體操作簡單,畫面逼真。同時具有如下特點:上位機軟體設置運行密碼和重要參數密碼修改保護,且用戶實現分級管理,可任意定義人員的許可權。
該配料系統的核心硬體均採用進口或國產優質產品,其中控制儀表採用優質稱重控制儀表,它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感測器選用高精度稱重模塊。稱重模塊安裝簡單、維護方便,為系統長期穩定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因此我們的配料系統精度高、速度快、穩定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
1.自動配料系統的構成
自動配料系統由5台電子皮帶秤配料線組成,編號分別為1#、2#、3#、4#、5#、,其中1#~4#為一組,1#為主料秤,其餘三台為輔料秤。當不需要添加輔料時,5#電子秤單獨工作輸送主料。系統具有恆流量和配比控制兩種功能。對於恆流量控制時,電子皮帶秤根據皮帶上物料的多少自動調節皮帶速度,以達到所設定流量要求。以主秤(1#)系統工藝流程來分析,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自動配料系統加電後,皮帶驅動電機開始旋轉,微處理機根據當前操作控制電機轉速。料斗中的物料落在落料區,經皮帶運送到達稱重區,由電子皮帶秤對皮帶上的物料進行稱重。稱重感測器根據所受力的大小輸出一個電壓信號,經變送器放大,輸出一個正比於物料重量的計量電平信號。該信號送至上位機的介面,經采樣後並轉換成一個流量信號,在上位機上顯示當前流量值。同時將此流量信號送至PLC介面,與上位機設定的各種配料給定值進行比較,然後進行調節運算,其控制量送至變頻器,以此來改變變頻器的輸出值,從而改變驅動電動機的轉速。調整給定量,使之與設定值相等,完成自動配料過程。
流量就是一定時間內皮帶上走過的物料量。電子皮帶秤稱量的是瞬時流量,上位機給出的是設定流量,二者在實時計量中有所偏差。在流量實際控制中採用工業控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PID調節,根據流量偏差,利用比例、積分、微分計算出控制量進行控制,控制量輸入和輸出(誤差)之間的關系在時域中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中e(t)表示誤差、控制器輸入,u(t)是控制器的輸出,kp為比例系數,Ti為積分時間常數,Td為微分時間常數。圖2為系統流量PID閉環調節結構圖。在生產過程進行自動調節時,以主料成分的流量計量為依據,根據生產工藝要求通過上位機設定出總流量及主、輔料配比參數,按配方比例摻雜其餘輔料。流量計量控制是計量偏差與變頻調速的結合,具有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工作可靠和調整方便等優點。
當自動配料系統)開始工作時,啟動配料生產線。首先系統程序進行初始化,通過上位機或觸摸屏設置配料配比,檢查料斗有無物料。若無物料,向料斗送料,啟動配料生產線,由電子皮帶秤進行稱重並實時計量,CPU計算得實時流量及累計流量。若設定流量與實際流量有偏差,調節器根據系統控制要求比較設定值與實際流量的偏差,經PID調節改變輸出信號以控制變頻器對輸送電機的速度調節,從而實現恆流量控制。根據配比各輔料同時混合計量,並按配方工藝要求添加。系統主程序控制流程如圖:
自動配料系統)中主、輔料秤由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和上位機實現兩級控制。現以1#~4#四台電子皮帶秤的PLC控制分析為例,每一電子皮帶秤有一台皮帶驅動電機,兩個料位感測器,一個速度感測器,一個稱重感測器,一台變頻器,它們構成了被控對象。電動機的啟、停由開關量控制,PLC數字量輸出信號作為變頻器的控制端輸入信號,經變頻器調制輸出高頻脈沖給皮帶驅動電機。料位感測器檢測料斗有無物料,速度感測器測量電機的轉速。系統需8個數字量輸入信號,25個開關量輸入信號和24個開關量輸出信號,I/O點總數量為57。I/O點數量和類型如表1所示。
公司的SIMATICS7-/300,屬於模塊化小型PLC系統,各種單獨的模塊之間可進行廣泛組合構成不同要求的系統。
根據系統被控對象的I/O點數以及工藝要求、掃描速度、自診斷功能等方面的考慮,選用SIEMENS公司S7-300系列PLC的CPU315-2DP。CPU315-2DP是唯一帶現場匯流排(PROFIBUS)SINECL2-DP介面的CPU模板,具有48KB的RAM,80KB的裝載存儲器,可用存儲卡擴充裝載存儲容量最大到512KB,最大可擴展1024點數字量或128個模擬量。根據統計出的I/O點數選擇一個直流32點和一個16點的SM321數字量輸入模塊和一個32點SM322繼電器輸出模塊。
3.2變頻器選型及其功能設定
三菱公司提供了FR-A540系列變頻器與該公司的標准電機相匹配時的技術參數。採用三菱的標准電機,1#皮帶機額定功率2.2KW,2~4#皮帶機額定功率為0.4KW,額定電壓380V,額定電流5A,轉速1420r/min,調速范圍120~1200r/min。三菱FR-A540變頻器自帶有PID調節功能,根據自動配料系統生產工藝要求進行PID控制,需要檢測設定的部分參數設定如下:
① Pr.1=50 Hz, Pr.2= 5 Hz,本系統Pr.18=120 Hz不變。
② Pr.19=9999,與電源電壓相同
③ Pr.7=2s,加速時間(7.5K以下出廠設定值5s,0~3600s/0~360s)
Pr.8=2s,減速時間(7.5K以下出廠設定值5s,0~3600s/0~360s)
④ Pr.9 由電機額定值決定
⑤ Pr.14=0,適用恆轉矩負載
⑥ Pr.79=3,外部/PU組合操作模式
⑦ Pr.183=8,實現RT開關=REX開關
⑧ Pr.128、Pr.129、Pr.130、Pr.131、Pr.132 、Pr.133、Pr.134根據現場PID調節具體要求來設定。
STEP7是西門子的S7-300系列PLC所用的編程語言,它是一種可運行於通用微機中,在WINDOWS環境下進行編程的語言。通過STEP7編程軟體,不僅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梯形圖和語句表等形式進行離線編程,並通過轉接電纜可直接送入PLC的內存中執行,而且在調試運行時,還可在線監視程序中各個輸入輸出或狀態點的通斷情況,甚至進行在線修改程序中變數的值,給調試工作也帶來極大的方便。
STEP7將用戶程序分成不同的類型塊。程序塊分為兩大類:系統塊和用戶塊。用戶塊包括:OB=組織塊,FB=功能塊,FC=功能,DB=數據塊。主程序可以放入「組織塊」(OB)中,而子程序可以放入「功能塊」(FB或FC)中。
在本系統中,PLC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外部開關信號(按鈕、繼電器觸點)和感測器產生的數字信號的輸入,判斷當前的系統狀態以及輸出信號去控制接觸器、繼電器、電磁閥等器件,以完成相應的控制任務。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接受工控機(上位機)的控制命令,以進行自動配料控制。
自動配料程序共有OB1及FC1至FC6等7個「塊」。OB1是主程序,通過6個「CALL」調用語句,依次調用FC1至FC6等功能模塊,達到組織整個程序的目的。程序中6個功能塊的任務分配如下所示:
FCl負責系統開始運行以及運行方式的設定;FC2負責對系統的停止;
FC3負責計量泵和計量泵配比控制;FC4負責故障、事故處理控制;
FC5負責對變頻器的控制;FC6負責指示燈的顯示控制。
5.結束語
PLC代替了傳統的機械傳動及龐大的控制電器,實現了電氣的自動化控制。通過對皮帶電動機的變頻調速,達到節約能源和提高配料精度。
本文的創新點是:自動配料系統採用PLC控制方案,具有功能強大、方便靈活、可靠性高、低成本、易維護等優點,大大提高了配料精度,便於計量的微機化控制,實現網路化生產管理,通過投產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此項目的經濟效益為20萬元。
Ⅸ 自動上下料車床裝置是什麼意思
數控車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是近年來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的數控專行業的大勢所趨。屬
它是在原有的數控車床的基礎上,增加桁架或龍門機構,藉助機械手爪子,通過往復運動,在車床卡盤或夾頭,與堆放工件的碼盤或料倉之間,實現工件的裝填、轉移、碼放的一整套系統。
也可以根據加工工件的特性,採取振動盤、推桿、推舉料斗、溜槽、結合工件取料等組成簡單的送料裝置。
寧波宮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業內數控上下料自動系統的集大成者。該公司不僅有簡單的送料裝置,也有桁架式、龍門式的送料系統。無論是碼盤、小型工位料倉、還是回轉式大型料倉,都能很好的解決物料的自動加工問題。結合一體化設計,整套車床系統,外觀規整美觀,性能穩定,造價合理,後期維護方便。
數控車床一體機,料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