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室縮聚裝置

實驗室縮聚裝置

發布時間:2022-11-03 00:15:30

1. 塑料是誰發明的

從第一個塑料產品賽璐珞誕生算起,塑料工業迄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其發展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合成樹脂階段 這個時期是以合成樹脂為基礎原料生產塑料為特徵。1909年美國人L.H.貝克蘭在用苯酚和甲醛來合成樹脂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第一個熱固性樹脂──酚醛樹脂的專利權。在酚醛樹脂中,加入填料後,熱壓製成模壓製品、層壓板、塗料和膠粘劑等。這是第一個完全合成的塑料。1910年在柏林呂格斯工廠建立通用酚醛樹脂公司進行生產。在40年代以前,酚醛塑料是最主要的塑料品種,約占塑料產量的2/3。主要用於電器、儀表、機械和汽車工業。

1920年以後塑料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德國化學家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鏈是由結構相同的重復單元以共價鍵連接而成的理論和不熔不溶性熱固性樹脂的交聯網狀結構理論,1929年美國化學家W.H.卡羅瑟斯提出了縮聚理論,均為高分子化學和塑料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由於當時化學工業總的發展十分迅速,為塑料工業提供了多種聚合單體和其他原料。當時化學工業最發達的德國迫切希望擺脫大量依賴天然產品的局面,以滿足多方面的需求。這些因素有力地推動了合成樹脂制備技術和加工工業的發展。

第一個無色的樹脂是脲醛樹脂。1928年,由英國氰氨公司投入工業生產。1911年,英國F.E.馬修斯製成了聚苯乙烯,但存在工藝復雜、樹脂老化等問題。1930年,德國法本公司解決了上述問題,在路德維希港用本體聚合法進行工業生產。在對聚苯乙烯改性的研究和生產過程中,已逐漸形成以苯乙烯為基礎,與其他單體共聚的苯乙烯系樹脂,擴展了它的應用范圍。

1931年,美國羅姆-哈斯公司以本體法生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製造出有機玻璃。 1926年,美國W.L.西蒙把尚未找到用途的聚氯乙烯粉料在加熱下溶於高沸點溶劑中,在冷卻後,意外地得到柔軟、易於加工、且富於彈性的增塑聚氯乙烯。這一偶然發現打開了聚氯乙烯得以工業生產的大門。1931年德國法本公司在比特費爾德用乳液法生產聚氯乙烯。1941年,美國又開發了懸浮法生產聚氯乙烯的技術。從此,聚氯乙烯一直是重要的塑料品種,它又是主要的耗氯產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氯鹼工業的生產。

2. 終縮聚釜攪拌密封潤滑系統的作用是什麼

潤滑系統的作用是,在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會連續不斷地把數量足夠、溫度適當的潔凈機油輸送到全部傳動件的摩擦表面,從而形成一層潤滑功效的油膜。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零件的摩擦,而且還可以降低功率的損耗,確保發動機使用壽命的同時,還能提供一個很好的工作狀態。
潤滑系統,是向潤滑部位供給潤滑劑的一系列的給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屬裝置的總稱。潤滑系統可分為五種,即循環潤滑系統,集中潤滑系統,噴霧潤滑系統,浸油與飛濺潤滑系統,油和脂的全損耗性潤滑系統。潤滑系統有下列五大作用有:
1、潤滑作用機油可使運動零件之間構成油膜接觸,減小摩擦阻力和動力損失,並減小機件的磨損。
2、冷卻作用利用機油的流動性,帶走發動機零件的部分熱量,防止零件溫度過高而燒損。
3、清潔作用循環流動的機油,將發動機在工作中磨下的金屬微粒、從大氣中吸人的塵土及燃料燃燒產生的一些固體物質帶走,防止在零件之間形成磨料而加劇磨損。
4、密封作用利用機油的粘性,使機油附著於運動零件表面,提高零件的密封效果,減少漏氣。
5、防銹作用:潤滑油膜吸附在金屬表面,把空氣和水隔開,起到防銹和防腐蝕作用。
除此以外,潤滑系統還有吸振作用。機油可吸收運動副間的振動,從而降低雜訊,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3. 聚合反應和縮聚反應的區別是什麼

在聚合反應中,由不飽和的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結合成相對分子質量大的化合物的分子,這樣的聚合反應同時也是加成反應,所以這種聚合反應叫做加成聚合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縮聚反應的實質是縮合反應而生成高分子的聚合反應,在生成高分子物質的同時,還會產生一種小分子

4. 2009寧夏理綜化學高考考試說明

化 學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准實驗版)》(以下簡稱《大綱》),結合寧夏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課程標准實驗版)(供寧夏回族自治區使用)》(以下簡稱《說明》)的化學科部分。

制定《說明》既要有利於化學新課程的改革,又要發揮化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要重視考查考生對中學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大綱》的要求,符合《寧夏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工作指導方案》和寧夏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實際情況,有要利用高考命題的導向功能,推動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於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測試學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認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能夠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合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論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並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3)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確地撮實質性內容,並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1)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採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2)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並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並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並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為了便於考查、將高考化學命題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所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不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有: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二、考試范圍和內容

考試分為必考和選考兩部分。必考為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選考為選修模塊「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考生從三個選考模塊中任意選考一個模塊的內容。

必考內容

必修模塊「化學1」、「化學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根據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具體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

1.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理研究的方法是化學發展的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理解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可用於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5)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如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系等)。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2.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組成、性質和分類

①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②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④理解酸、鹼、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量

①熟記並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②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元素的化合價。

③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並能是行有關計算。

⑤理解質量守情理定律的含義。

⑥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⑦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⑧能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准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有關計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義。

②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④了解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②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⑤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彎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⑥以IA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⑦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

⑧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①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②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③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④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⑤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慶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①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反應物的轉化率。

⑤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一般規律。

⑥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很需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①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②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③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④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⑤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

⑥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⑦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⑧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計算)。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②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②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4.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徵。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6)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及重要應用。

(7)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5.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途徑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製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①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②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④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選考內容

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考生從中任意選考一個模塊的內容。

(一)化學與技術

1.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的意義

(2)了解我國無機化工的生產資源和產品的主要種類。

(3)了解海水的綜合利用。了解化學科學發展對自然資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

2.化學與材料的製造、應用

(1)了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學對材料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2)了解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離分子合成材料、復合材料和其它新材料的特點,了解有關的生產原理。

(3)了解用化學方法進行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原理。

(4)了解我國現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情況。了解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3.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1)了解化學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了解合成氮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設備、流程和意義,認識催化劑的研製對促進化學工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3)了解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精細化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學肥料、農葯等在生產中的作用。

(二)物質結構與性質

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並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2.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形成,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徵,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4)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質性質。

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

(3)了解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三)有機化學基礎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力,能正確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販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的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能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並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糠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

點擊查看更多福建招生考試網信息(http://www.fjzsksw.com)

5. 用線形縮聚反應在實驗室小規模合成高分子,通常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都不是很高,原因

因為影響因素比較難控制 首先要等摩爾投料 小分子要不斷提出 平衡常數最好越大 最重要的是等摩爾投料了哦 很難得

6. 乙二酸和乙二胺的縮聚反應產物叫什麼名字具體實驗反應條件是什麼

HOOC-CH2-CH2-COOH+H2N-CH2-CH2-NH2——>HOOC-CH2-CH2-CONH-CH2-CH2-NH2+H2O
生成的是聚乙二胺
條件應該是高溫高壓
有催化劑

7. 縮聚反應是怎麼回事啊 舉個例子什麼的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官能團的單體,相互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時產生有簡單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學反應。兼有縮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雙重含義,反應產物稱為縮聚物。其特徵是:
縮聚反應通常是官能團間的聚合反應
比如說酯化反應就是一個典型的縮聚反應
反應中有低分子副產物產生,如水、醇、胺等
縮聚物中往往留有官能團的結構特徵,如 -OCO- -NHCO-,故大部分縮聚物都是雜鏈聚合物
縮聚物的結構單元比其單體少若干原子,故分子量不再是單體分子量的整數倍
縮聚反應(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縮合聚合反應, 單體經多次縮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應[1]。該反應常伴隨著小分子的生成。
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官能團的單體,相互反應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時產生有簡單分子(如H2O、HX、醇等)的化學反應。如:甲醛跟過量苯酚在酸性條件下生成酚醛樹脂(線型)
在鹼性和甲醛過量條件下,則生成網狀高分子
再如: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含成聚酯樹脂
縮聚反應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應之一,在有機高分子化工領域有重要應用。
縮聚反應的特點是:
大多數為可逆反應和逐步反應,分子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但單體的轉化率卻幾乎與時間無關。根據反應條件可分為熔融縮聚反應、溶液縮聚反應、界面縮聚反應和固相縮聚反應四種;根據所用原料可分為均縮聚反應、混縮聚反應和共縮聚反應三種;根據產物結構又可分為二向縮聚或線型縮聚反應和三向縮聚或體型縮聚反應兩種。
具體來說,縮聚反應又可分為以下幾種:
1)縮聚反應、縮合聚合反應、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2)縮聚反應、polycondensation、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3)線型縮聚反應:DLI polycondensation
4)體型縮聚反應:three 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
5)共縮聚反應、copolycondensation
6)混縮聚反應、mixed polycondensation
7)均縮聚反應、homogeneous polycondensation、homopolycondensation
性質:1) 縮合聚合反應的簡稱。是將許多相同的或不相同的低分子物質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物質,同時析出小分子,如水、醇、氨、鹵化物等的反應。同種分子的縮聚(如氨基酸)反應稱為均縮聚;不同種分子的縮聚稱為共縮聚;相同官能團的同系物加乙二醇、一縮二乙二醇與苯酐反應或乙二醇與苯酐及順酐反應,這種共縮聚有時稱為混縮聚反應。縮聚反應按反應條件可分為熔融縮聚、溶液縮聚、界面縮聚和固相縮聚四類;按產物的結構可分為線型縮聚反應與體型縮聚反應兩類。
2)一種或幾種含有二個以上官能團的單體化合成為聚合物同時析出低分子副產物(如水、氯化氫等)的過程。例如二元酸和二元胺經縮聚而成聚醯胺,同時生成水。縮聚反應的特點是:大多數為可逆反應和逐步反應,分子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但單體的轉化率卻幾乎與時間無關。根據反應條件可分為熔融縮聚反應、溶液縮聚反應、界面縮聚反應和固相縮聚反應四種;根據所用原料可分為均縮聚反應、混縮聚反應和共縮聚反應三種;根據產物結構又可分為二向縮聚或線型縮聚反應和三向縮聚或體型縮聚反應兩種。
3)見二向縮聚。
4)見三向縮聚。
5)兩種以上的雙官能團化合物進行的縮聚反應。例如一種二元胺H2N(CH2)nNH2和兩種二元酸HOOC(CH2)nCOOH、HOOC(CH2)mCOOH之間進行的縮聚。
6)帶有兩個官能團的兩種單體進行的縮聚反應。例如一種二元胺H2N(CH2)nNH2和一種二元酸HOOC(CH2)nCOOH進行的縮聚。
7)由一種帶有兩個官能團的單體進行的縮聚反應。如某些氨基酸H2N—R—COOH的縮聚.

8. 求助化學達人(從第二開始詳解)

(1)裝置中的一處錯誤是:①試管底部與燒杯接觸;②起冷凝迴流作用的玻璃管太短。

(2)試管上方長玻璃管的作用是:使蒸發出的有機物冷凝迴流。

(3)濃鹽酸在該反應中的作用是:催化劑。

(4)此反應需水浴加熱,不用溫度計控制水浴溫度的原因是:因為反應條件就是沸水浴。

(5)生成的酚醛樹脂為:粉紅色粘稠液態。

(6)實驗完畢後,若試管用水不易洗滌,可以加入少量酒精浸泡幾分鍾,然後洗凈。

(7)寫出實驗室製取酚醛樹脂的化學方程式:nC6H5OH + nHCHO → [C6H3OHCH2]n + nH2O
,此有機反應類型是縮聚反應。

9. 如何通過實驗的方法提高縮聚物的聚合度

影響聚合度的因素
反應程度對聚合度的影響
在任何情況下,縮聚物的聚合度均隨反應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反應程度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可逆反應
原料非等當量比
條件<等當量
不可逆
利用縮聚反應的逐步特性,通過冷卻可控制反應程度,以獲得相應的分子量
體型縮聚物常常用這一措施
縮聚平衡對聚合度的影響
在可逆縮聚反應中,平衡常數對P和Xn有很大的影響,不及時除去副產物,將無法提高聚合度
>密閉體系
兩單體等當量,小分子副產物未排出

閱讀全文

與實驗室縮聚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路車號自動識別裝置的價格 瀏覽:523
手機k歌要哪些器材 瀏覽:689
南方軸承質量怎麼樣 瀏覽:152
幼兒為什麼機械記憶占優勢 瀏覽:634
新裝的暖氣前兩組熱怎麼調節閥門 瀏覽:169
新奇駿後工具箱軟 瀏覽:65
燒結機柔性傳動裝置 瀏覽:277
製冷機溫度低怎麼處理 瀏覽:643
機械液壓助力如何保養 瀏覽:717
軸承如何確定自由端與固定端 瀏覽:617
機械位移光電測量裝置的設計 瀏覽:959
vb程序中控制項工具箱 瀏覽:171
小丸工具箱怎麼壓水印 瀏覽:258
暖氣樓道一戶一閥門安裝多錢 瀏覽:483
李比希有機物元素分析實驗裝置 瀏覽:997
換分離軸承怎麼換 瀏覽:69
汽車儀錶板怎麼拆 瀏覽:720
乙炔的實驗室製取裝置類型 瀏覽:742
拉鏈超聲波焊接時間頻率怎麼調 瀏覽:50
sch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