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利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時候,它的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各是什麼
反應原理是2H2O2=(MnO2)=2H2O+O2↑
反應裝置是固液常溫型~
有錐形瓶(裝二氧化錳固體)木塞導管,分液漏斗。
收集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集氣法收集~
❷ 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橡皮塞彈飛出去,是過氧化氫過量 怎麼改進發生裝置得到平穩的氧氣氣流
這類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用單孔塞的套在試管上,加裝一個分液漏斗,分批次打開開關,控制過氧化氫的進入量,可以控制反應速率的。
❸ 雙氧水製取氧氣,實際製得比用化學方程式算的少,可能的原因是
第一,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是理想結果。
雙氧水不純,含水
第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化學(上海教育出版社)給出的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製取氧氣實驗設計存在如下缺陷:實驗過程中不能即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只有所加入的H2O2完全分解後反應才能停止);反應結束後,作為催化劑的MnO2不便於即時回收再利用,固體和液體葯品浪費嚴重。為彌補以上不足,筆者對此實驗進行如下改進設計:
一、實驗儀器和葯品
球形漏斗、去底飲料瓶、鐵架台(帶鐵夾)、帶導管的的橡皮塞、鑷子、集氣瓶、水槽、酒精燈、火柴、10%的過氧化氫溶液、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
二、實驗裝置
混有二氧化錳的水泥塊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b090d0100c64x.html) - 雙氧水分解製取氧氣實驗的改進
雙氧水
三、實驗步驟:
1、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使去底飲料瓶低於球形漏斗高度,向去底飲料瓶中加適量水,將導管一段伸入盛水的水槽中,手持飲料瓶,慢慢提升其高度,觀察到導管口產生氣泡,則裝置不漏氣。
2、先向球形漏斗中放入幾塊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後向去底飲料瓶中加入過氧化氫水溶液適量,固定儀器(飲料瓶應低於球形漏斗高度)。
3、集氣瓶中裝滿水倒扣在水槽中。通過調整飲料瓶的高度,使過氧化氫水溶液與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接觸,反應發生,當導管口出現連續、均勻氣泡時開始收集;收集滿氣體後,使固液分離,停止反應(通過升高或降低固定飲料瓶的鐵夾的高度調整飲料瓶的高度)。
4、用帶火星的木條驗證收集的氣體是氧氣。
四、說明:
1、將過氧化氫溶液盛放在去底飲料瓶中,可增加盛放過氧化氫溶液的量,防止溶液潑出;同時有效利用了廢棄塑料瓶。
2、實驗前將粉末狀MnO2與水泥按2:1的比例加少量水混合,捏成小塊狀,便於MnO2的即時回收再利用(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必須充分凝固後使用,否則實驗時易粉碎,導致實驗失敗)。
3、在球形漏斗中放入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去底飲料瓶中盛放過氧化氫水溶液,便於即時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4、過氧化氫水溶液的濃度不宜太高或太低,濃度太高,反應劇烈,產生氧氣的速度快,導氣管來不及導出,易發生意外;濃度太低,產生氧氣的速度慢,難收集。混有MnO2的小水泥塊,大小要合適,太大不易放進球形漏斗;太小易從球形漏斗下端漏出,固液無法分離。
5、改進後的裝置氣密性檢查方便且現象明顯,實驗操作簡單,既節約了過氧化氫溶液,又能將二氧化錳及時回收,重復使用。該裝置同時可用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或氫氣。
可參照這個得出,氣體會有副反應。
謝謝。希望有幫助。
❹ 問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
這題是歷屆中考的經典題型,由於過程較復雜,需要答到的點較多,很少有學生可以拿到滿分。我已經給同學講過很多次了,希望對你也有所幫助吧
由於催化劑有「一改變,二不變」的特性,即「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反應前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所以要證明h具有催化作用,就要證明這三個特性,所以要做三個實驗,分別進行以下的操作:
實驗過程:
a.
(1)
實驗步驟:取少量過氧化氫液體於試管中,向內伸入一支帶火星的木條
實驗現象:木條沒有復燃
(2)
實驗步驟:向上述試管中,加入x克h,再向內伸入一支帶火星的木條
實驗現象:木條復燃了
(這個實驗就說明,h可以改變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速率)
b.
實驗步驟:將上述反應後的試管內的固體進行:溶解、過濾、洗滌、烘乾的操作。(從而從試管中獲得反應後剩餘的h)將得到的固體進行稱量
稱量結果:h仍為x克
(這個實驗就說明,h在反應的前後,質量不變)
c.
實驗步驟:再取少量過氧化氫溶液於另一個試管中,將上一步實驗後剩餘的h再次加入試管中。然後再向試管中伸入一支帶火星的木條
實驗現象:木條復燃
(這個試驗就說明了,h在反應的前後,化學性質沒有改變,仍然可催化過氧化氫的分解)
綜上所述,就可得出
實驗的結果:h對過氧化氫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❺ 過氧化氫實驗裝置的優點
1隻用試管,帶導管的單孔橡膠塞.這個裝置優點也就是簡單,方便
2 用錐形瓶,長頸漏斗,帶導管專的雙孔橡膠塞,優點是屬節約葯品
3 用錐形瓶,分液漏斗,帶導管的雙孔橡膠塞 或 試管 注射器 加導管和膠塞,優點是可以產生平穩的氧氣流.
❻ 過氧化氫製取氧氣裝置
發生裝置:
錐形瓶,長頸漏斗(分液漏斗),帶導管的橡膠塞
收集裝置:
(導管),集氣瓶,水槽(排水法時使用,向上排空氣法不用)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❼ 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裝置有哪些
錐形瓶、長頸漏斗、雙孔橡皮塞、導管、集氣瓶、水槽,過氧化氫溶液等。
檢查裝置氣密性。方法是向長頸漏斗中加水直至浸沒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然後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若長頸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再錐形瓶中裝入二氧化錳,倒入過氧化氫溶液,收集氧氣即可。
過氧化氫製取氧氣裝置禁忌
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但其下端應該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
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裝葯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過氧化氫、網路-實驗室制氧氣
❽ 過氧化氫製取氧氣怎麼改進發生裝置防止橡皮塞因試管內氣體壓強大彈飛
使用錐形瓶加上雙孔膠塞,一邊插漏斗,一邊插導氣管。一般不會因內壓大而彈飛塞子的。也可以先使用少量的H2O2,反應後在添加。
❾ 某同學從定量角度研究雙氧水製取氧氣的過程,對原實驗室進行部分改進,增加了稱量操作.具體做法是:
C、催化劑二氧化錳的質量為0.3克;
❿ 某同學從定量角度研究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過程,對原實驗進行部分改進,增加了稱量操作.具體做法是:
(1)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物質的質量總和,生成氧氣的質量為:34.3g-32.7g=1.6g; (2)設生成1.6g氧氣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 2H 2 O 2
68 32 x 1.6g
x=3.4g 所以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3.4g÷10%=34g 答:過氧化氫溶液的質量為34g. 故答案為:(1)1.6. (2)3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