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文獻綜述簡易rlc測量裝置的設計

文獻綜述簡易rlc測量裝置的設計

發布時間:2022-10-29 02:27:19

❶ 題目32 簡易水位測量儀設計 利用幾個電阻設計製作一個簡易水位自動測量儀,用單片機控制LED顯示水位的高度

可以用電阻橋的方式進行測量
並將電阻橋的輸出接入單片機的AD輸入
通過測量不同水位的水阻抗,來判斷水的水平面
用電阻橋有個好處是,精度高,測量穩定,當然價格便宜

❷ 我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馬上就要選畢業設計的題目了,不知道選什麼好。來大神幫我參考參考啊

要看你對自己如何要求。
不過建議盡量選設計類的,因為如果要求要實物實現會比較麻煩,比如
基於RFID車輛管理系統實現。
雖然硬體的設計可能看上去很簡單,但真的去做了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實驗階段的硬體是極其不可靠的。而如果購買比較成熟的硬體產品,相對而言你能做的可擴展的東西就很少,倒答辯的時候又會被質疑你自己設計的東西到底有多少。
另外,設計類中,也不要太理論的東西,比如
信道編碼(線性分組碼等)模擬研究
信道編碼(交織編碼等)模擬研究
這個需要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而且必須學到位。其中可能會有瓶頸。
所以我還是建議樓主選擇偏應用的設計,比如
基於RFID的車輛管理系統設計
RFID技術可以說非常簡單,稍微理解一下,再考慮好這個題目所給的環境條件,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設計,當然最後要在理論上完善它,證明是可行的並且是能帶來改進的設計。
最後,在以上前提下,應該根據樓主自己的興趣,喜歡哪方面的東西,就會有興趣去找資料。所以樓主好好加油吧。

❸ 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範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文獻綜述的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文獻綜述範例

論文題目: 溫室環境測控系統及其發展趨勢

摘要 :本文闡述了溫室環境測控系統在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包括從溫室誕生起,美國、日本、荷蘭等溫室測控技術發展比較先進的國家在各自領域內的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引進溫室技術後,各個高校及專業人員就自己擅長的方面進行探索並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次淺談了溫室測控系統的發展前沿,即該領域的先進技術,如無線電監控系統、GPRS技術、遠程溫室大棚控制系統等。最後具體講述了溫室測控中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以及當下比較適宜的處理辦法。

關鍵詞 : 溫室環境測控;無線電監控;遠程監控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ing systems and its

development

Abstract : This paper sai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at home and aborad , since the birth of greenhouse , United States , Japan , the Netherlands and other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mor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ir respective areas of research , and after the introction of greenhouse technology as well as domestic , various universities and professionals to explore their own good and have mad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 Second ,on the forefro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house control system , such as radio control system , GPRS technology ,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greenhouse and so on . Finally , Specific about the main factors of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 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 light , CO2 concentration and the more appropriate approach at present Keyword: greenhous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 radio control system ;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greenhouse.

引言

目前,我國農業正處於從傳統農業向以優質、高效、高產為目標的現代化農業轉化新階段。而溫室作為現代化設施農業的重要產物,在國內多數地區得到了廣泛應用。溫室可以模擬成一個由人工智慧監測的半封閉生態系統,它可以避開外界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人為控[1]制或創造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氣候環境。由於溫室中各種環境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因此控制技術直接決定著溫室中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溫室測控系統一般包括三個模塊:環境信息採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和執行模塊。在目前的測控系統中,環境因子的採集主要包括溫度、濕度、CO2濃度、光照強度、土壤濕度等。

1溫室環境測控在國內外的發展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溫室誕生以來,各國對測控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入,逐步向著網路化、智能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2]

1.1國外溫室技術發展概況

美國是最早發明計算機的國家,也是將計算機應用於溫室控制和管理最早、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開發的溫室計算機控制與管理系統可以根據溫室作物的特點和要求,對溫室內光照、溫度、水、氣、化肥等諸多因子進行自動調控,還可利用溫差管理技術實現對花卉、果蔬等產品的開花和成熟期進行調節及控制。

在日本,作為設施農業主要內容的設施園藝建設相當發達,比如塑料溫室和其它人工栽培設施達到普遍應用,設施栽培面積位居世界前列,蔬菜、花卉、水果等普遍實行設施溫室生產,並針對種苗生產設施的高溫、多濕等不良環境進行了若干設施項目的研究[3],主要有設施內播種裝置、苗接觸刺激裝置、苗灌水裝置和遮光裝置的開閉裝置、缺苗不良苗的檢測及去除和補栽裝置、CO2施肥裝置等方面的自動化研究[4]。

2002年,英國倫敦大學農學院利用計算機遙控技術,可以觀測50km以外溫室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狀況並遠程式控制制。另外針對CO2濃度對作物的影響這一點,溫室中通常安裝通風機,攪動空氣使溫室中的CO2濃度一致[5]。

荷蘭園藝溫室發展較早,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區,日照短,全年平均氣溫較低等不利於作物生長的氣候因素,因此集中較大力量發展經濟價值高的鮮花和蔬菜,大規模地發展玻璃溫室和配套的工程設施並且全部採用計算機控制,大大提高了作物的產出及品質要求。

現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外溫室業正致力於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遙測技術、網路技術、控制區域網已逐漸應用於溫室的管理與控制中,近幾年各國溫度控制技術提出建立溫室行業標准並朝著網路化,大規模,無人化的方向發展[6]。

1.2國內溫室技術發展概況

國內的計算機應用開始於70年代中期,當時主要用於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計算。自70年代末起,我國陸續從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現代化溫室技術,在借鑒及學習發達國家高科技溫室技術的基礎上,我國農業科研工作人員進行了溫室內部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等環境因子控制技術的綜合研究,在邊學習邊發展的道路上我國溫室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早期溫室技術引進是198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引進了FELIXC 512系統,並建立了全國農業系統的第一個計算機應用研究機構[7]。到了90年代初期,計算機開始用於溫室的管理和控制領域。

2000年,金鈺研究了工業控制機IPC在自動化溫室控制中的應用[8]。該研究是以工業控制機為核心採集環境信息,控制外圍設施執行控制。實現了溫室的封閉環境控制,但該系統布線復雜,維護困難且成本過高。

2005年,杜輝等研究了基於藍牙技術的分布式溫室監控系統[9]。該系統將藍牙技術和現場匯流排技術相結合運用於溫室群的監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數據傳輸過程中干擾。但由於藍牙技術本身的不成熟,與其他技術相結合以後會導致系統的紊亂,難以調控,顧該系統的實際應用仍需要深入研究。

2007年,唐娟等研究了基於新型AVR單片機的溫室測控系統[10]。該系統把個體生產和規模化生產相結合,在單個溫室大棚生產實現智能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連棟溫室大棚的規模化生產。

2008年,周茂雷,郭康權研究出了基於ARM7微處理器的溫室控制器系統[11]。該系統能通過AD演算法實現溫室各路模擬量、開關量實時動態採集,將採集到的數據經處理後定時保存並送出控制量。

2 溫室技術新型發展

現代化農業設施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利用不同的先進科技創造了利於作物生長的溫室環境,下面講述了五種新型溫室技術。

2.1無線電監控系統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大棚數量的增多,有線監測系統布線復雜、維護困難、不能任意增加節點等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體化的無線收發晶元nRF905,該晶元體積小巧,外圍只需添加少量幾元件即可工作,而且編程簡單,可實現信息的無線傳輸, 以上位機為信息處理終端,構成了溫室大棚環境參數監控系統, 該系統具有無需布線、可以任意增減採集點、結構簡單、功耗低及組網方便等特點,因而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12]

2.2 GPRS技術的應用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的簡稱,是一種基於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系統的無線分組交換技術。同一無線信道又可以由多個用戶共享,只有當某個用戶需要發送或接收數據的時候才會佔用信道資源,從而有效地利用了信道資源。監控中心伺服器通過GPRS 可以在移動狀態下使用各種採集到的信息數據, 在移動通信服務商提供的GPRS業務平台上構建溫室大棚環境監控信息數據傳輸系統, 實現智能化溫室控制信息採集點的無線數據傳輸,監控系統同時可以實現資料、指令的.反向傳輸,以達到遠程式控制制的目[13]。的溫室大棚環境監控中心也可以通過伺服器來瀏覽各個溫室大棚的作物生長狀況。

2.3 基於CAN和Profibus匯流排的溫室分布式監控系統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匯流排是一種分布式實時控制系統的串列通信區域網[14-15],其信號傳輸採用短幀結構,具有傳輸時間短、受干擾的概率低、實時性強、性能好和可靠性高等優點,廣泛應用於各種控制系統中的檢測和執行機構之間的數據通信。

Profibus匯流排的溫濕度分布式測控系統也和CAN匯流排的功能差不多。在現有的各種現場匯流排中, Profi2bus 匯流排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 並提供了DP、PA3和FMS三種協議類型。

2.4 虛擬儀器的應用

溫室大棚測量系統的發展經過了模擬儀器、分立元件儀器、數字化儀器和智能化儀器,到現在發展到了虛擬儀器。虛擬儀器以計算機為核心組成的虛擬儀器平台,可以通過不同的虛擬儀器軟體實現多種測試功能,能由虛擬儀器代替部分傳統的儀器硬體,並利用虛擬儀器強大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功能,進行各種信息的處理,然後將結果送出顯示或控制調節機構,調節大棚的環境參數[16]。

2.5 遠程溫室大棚控制系統

為實現農民對大棚的簡捷控制,實現農民增產增收,遠程溫室大棚控制系統顯然是一項值得研究和推廣的工程。該系統實時要求很高, 傳輸距離較遠, 對穩定性以及抗干擾性的要求也很高, CC2Link造價低廉, 能滿足現場環境的通訊要求而成為主要的新型現場通訊方式,另外乙太網實時、高速且傳輸距離較遠, 而成為主流的遠程通訊方式。兩者相結合便實現了溫室大棚遠程式控制制網[17]。

3 影響作物生長的各項因素及處理辦法

作物的生長發育,一方面取決於作物本身的遺傳特性,另一方面取決於外界環境條件。在生產上,則要通過優良的栽培技術及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來控制生長和發育。

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條件包括:溫度(空氣溫度及土壤溫度)、光照(光的強度和光周期)、水分(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土壤(土壤肥力及土壤溶液的反應)、空氣(大氣及土壤中空氣的特性,CO2的含量,有毒氣體的含量)、生物條件(土壤微生物及病蟲害)等。下面就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這四方面進行具體的論述。

3.1 溫度

作物的生長發育環境中以溫度最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自然環境下,溫度在時間上隨

四級變化而周期變化,在空間上隨緯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另外在室內的話,由於作物的茂密生長會使得溫度的空間變得比較復雜,實際上溫度的空間分布受室外氣候因子、室內調控方式、植物群體結構的綜合影響,空氣溫度不論在水平方向還是在垂直方嚮往往都不均勻。

處理辦法:

目前溫室的溫度調控主要包括增溫、保溫、降溫[18]。加溫有熱風採暖系統、熱水採暖系統、土壤加溫三種形式;保溫包括減少貫流放熱和通風換氣量、增大保溫比、增大地表熱流量;降溫最簡單的途徑是通風.

3.2 濕度

適宜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是溫室內作物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根據研究發現,除了陰雨天以外,室內午後過低的空氣濕度會導致作物發生光合作用的午休現象。

一般情況下,作物適宜的相對濕度是60%~80%。所以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的大小直接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影響作物生產的質量;另外,空氣濕度過大,作物植株也易於生病。

土壤濕度對植物的影響也很大,若溫室內排水不良,灌水不當,土壤滲水性不好,造成土壤水分過剩,使土壤中的氧氣減少,植物根部呼吸的水分減少,從而影響植物的水分代謝,阻滯植物的生長或者發生根部腐爛的情況[19]。

處理辦法:

除濕的方法有通風換氣、加溫除濕、覆蓋地膜、使用除濕機、除濕型熱交換通風裝置。 加濕的方法包括噴霧加濕、濕簾加濕、溫室內頂部安裝噴霧系統[20]。這幾種方法除了有加濕功能還可以達到降溫的功效.

3.3 光照強度

光照是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條件之一。沒有光照,就談不上植物的生長,光照不足,勢必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

光照的強度直接影響到作物光合作用的強度。與室外相比較,室內光明顯的差異表現在數量減少,光質改變及光分布不均勻等三個方面,從而形成獨特的溫室光環境[21]。

處理辦法:人工調節大棚外部設施的方法來改變溫室內的光照強度

❹ 紅外線測距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畢業前最後一個重要學習環節,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且還是對學生的畢業資格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
一、畢業設計(論文)資料的組成A.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B.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書;C.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說明書(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設計總說明(包括關鍵詞)、目錄、正文、謝辭、參考文獻、附錄);D.譯文及原文復印件;E.圖紙、軟盤等。
二、畢業設計(論文)資料的填寫及有關資料的裝訂畢業設計(論文)統一使用學校印製的畢業設計(論文)資料袋、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書、畢業設計(論文)封面、稿紙(在教務處網上下載用,學校統一紙面格式,使用A4列印紙)。
畢業設計(論文)資料按要求認真填寫,字體要工整,卷面要整潔,手寫一律用黑或藍黑墨水;任務書由指導教師填寫並簽字,經院長(系主任)簽字後發出。畢業論文或設計說明書要按順序裝訂: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設計總說明(包括關鍵詞)、目錄、正文、謝辭、參考文獻、附錄裝訂在一起,然後與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書、譯文及原文復印件(訂在一起)、工程圖紙(按國家標准折疊裝訂)、軟盤等一起放入填寫好的資料袋內交指導教師查收,經審閱評定後歸檔。
三、畢業設計說明書(論文)撰寫的內容與要求一份完整的畢業設計(論文)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標題
標題應該簡短、明確、有概括性。標題字數要適當,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可以分成主標題和副標題。
2.論文摘要或設計總說明論文摘要以濃縮的形式概括研究課題的內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個左右實詞為宜,關鍵詞一般以3~5個為妥。
設計總說明主要介紹設計任務來源、設計標准、設計原則及主要技術資料,中文字數要在1500~2000字以內,外文字數以1000個左右實詞為宜,關鍵詞一般以5個左右為妥。
3.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即:1……、1.1……、1.1.1……),要求標題層次清晰。目錄中的標題應與正文中的標題一致,附錄也應依次列入目錄。
4.正文
畢業設計說明書(論文)正文包括緒論、正文主體與結論,其內容分別如下:緒論應說明本課題的意義、目的、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說明本課題的指導思想;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體是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其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條件;模型的建立,實驗方案的擬定;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設計計算的主要方法和內容;實驗方法、內容及其分析;理論論證,理論在課題中的應用,課題得出的結果,以及對結果的討論等。學生根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性質,一般僅涉及上述一部分內容。
結論是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出的總結,對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和課題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見解與建議。結論要寫得概括、簡短。
5.謝辭
謝辭應以簡短的文字對在課題研究和設計說明書(論文)撰寫過程中曾直接給予幫助的人員(例如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及其他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這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是治學者應有的思想作風。
6.參考文獻與附錄
參考文獻是畢業設計(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畢業設計(論文)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參考文獻可向讀者提供一份有價值的信息資料。一般做畢業設計(論文)的參考文獻不宜過多,但應列入主要的文獻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在2篇以上。
附錄是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設計(論文)的附錄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編寫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號較多時,便於讀者查閱,可以編寫一個符號說明,註明符號代表的意義。一般附錄的篇幅不宜過大,若附錄篇幅超過正文,會讓人產生頭輕腳重的感覺。
四、畢業設計(論文)要求
我校畢業設計(論文)大致有設計類、理論研究類(理科)、實驗研究類、計算機軟體設計類、經濟、管理及文科類、綜合類等,具體要求如下:
1.設計類(包括機械、建築、土建工程等):學生必須獨立繪制完成一定數量的圖紙,工程圖除了用計算機繪圖外必須要有1~2張(2號以上含2號圖)是手工繪圖;一份15000字以上的設計說明書(包括計算書、調研報告);參考文獻不低於10篇,其中外文文獻要在2篇以上。
2.理論研究類(理科):對該類課題工科學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選題,除非題目確實有實際意義。該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字數要在20000字以上;根據課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方案、並進行建模、模擬和設計計算等;參考文獻不低於15篇,其中外文文獻要在4篇以上。
3.實驗研究類:學生要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實驗,取得足夠的實驗數據,實驗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簡單重復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論文,其包括文獻綜述,實驗部分的討論與結論等內容;參考文獻不少於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獻。
4.計算機軟體類:學生要獨立完成一個軟體或較大軟體中的一個模塊,要有足夠的工作量;要寫出10000字以上的軟體說明書和論文;畢業設計(論文)中如涉及到有關電路方面的內容時,必須完成調試工作,要有完整的測試結果和給出各種參數指標;當涉及到有關計算機軟體方面的內容時,要進行計算機演示程序運行和給出運行結果。
5.經濟、管理及文科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開題報告;撰寫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專題論文(外國語專業論文篇幅為5000個詞以上。);參考文獻不少於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獻。
6.綜合類:綜合類畢業設計(論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類內容,如有工程設計內容時,在圖紙工作量上可酌情減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獻。
每位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同時要求:(1)翻譯2萬外文印刷字元或譯出5000漢字以上的有關技術資料或專業文獻(外語專業學生翻譯6000~8000字元的專業外文文獻或寫出10000字元的外文文獻的中文讀書報告),內容要盡量結合課題(譯文連同原文單獨裝訂成冊)。(2)使用計算機進行繪圖,或進行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或進行文獻檢索、論文編輯等。繪圖是工程設計的基本訓練,畢業設計中學生應用計算機繪圖,但作為繪圖基本訓練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線和鉛筆線圖。畢業設計圖紙應符合制圖標准,學生應參照教務處2004年3月印製的《畢業設計制圖規范》進行繪圖。
五、畢業設計(論文)的寫作細則
1.書寫
畢業設計(論文)要用學校規定的文稿紙書寫或列印(手寫時必須用黑或藍墨水),文稿紙背面不得書寫正文和圖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寫到文稿紙邊框以外,文稿紙不得隨意接長或截短。漢字必須使用國家公布的規範字。
2.標點符號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標點符號應按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使用。3.名詞、名稱科學技術名詞術語盡量採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准、部標准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稱術語,可採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時應在括弧內註明其含義。外國人名一般採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後的原則書寫。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達爾文、馬克思等)可按通常標准譯法寫譯名。
4.量和單位
量和單位必須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標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台、元/km。
5.數字
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但在敘述不很大的數目時,一般不用阿拉伯數字,如"他發現兩顆小行星"、"三力作用於一點",不宜寫成"他發現2顆小行星"、"3力作用於1點"。大約的數字可以用中文數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數字,如"約一百五十人",也可寫成"約150人"。
6.標題層次
畢業設計(論文)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採用統一的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應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章節編號方法應採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各層標題均單獨占行書寫。第一級標題居中書寫;第二級標題序數頂格書寫,後空一格接寫標題,末尾不加標點;第三級和第四級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後空一格書寫標題。第四級以下單獨占行的標題順序採用A.B.C.…和a.b.c.兩層,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後空一格寫標題。正文中對總項包括的分項採用⑴、⑵、⑶…單獨序號,對分項中的小項採用①、②、③…的序號或數字加半括弧,括弧後不再加其他標點。
7.注釋
畢業設計(論文)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註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註頁的下端)或篇末注(將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夾在正文中的注)。注釋只限於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8.公式
公式應居中書寫,公式的編號用圓括弧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公式和編號之間不加虛線。9.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後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接寫,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復寫,並在右上方寫"續表××"。
10.插圖
畢業設計的插圖必須精心製作,線條粗細要合適,圖面要整潔美觀。每幅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應在描圖紙或在白紙上用墨線繪成,也可以用計算機繪圖。
11.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一律放在文後,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要按國家標准GB7714-87規定。參考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後統一用阿拉伯數字進行自然編號,一般序碼宜用方括弧括起,不用園括弧括起。

❺ 怎樣簡易測量通入空氣的流量

PVC、熱塑性工程塑料、熱塑性彈性體等聚合物及各種共混物,主要用於成型包裝容器,儲存罐與大桶,還可成型用於汽車工業等工業製件。擠出吹塑成型跟其他的塑料中空成型一樣,其主要優點是生產的產品成本低,工藝簡單,效益高,但其突出缺點是製品壁厚尺寸及均勻性不易控制[1]。

擠出吹塑成型是將擠出成型的半熔融狀態的塑料管坯(型坯),趁熱置於各種形狀的模具中,並即時在管坯中通入壓縮空氣將其吹脹,使其緊貼於模腔壁上成型,經冷卻脫模後得到中空製件的熱成型過程。它的整個成型過程可以分為:型坯形成、型坯吹脹以及冷卻和固化三階段。

國內外的研究者從60年代一直到現在都力圖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擠出吹塑成型的各個階段以及全過程,但總的來說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實驗研究和數值分析技術。數值分析法是建立在連續性方程,運動方程和能量方程三大基本方程上,須做大量假設來簡化方程,用有限差分或有限元法求解。而且本構方程中的某些流變參數數據也不易得到。對於形狀復雜的在製品,需要耗大量的計算機時間。實驗研究則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下面對擠出吹塑各個階段的實驗研究狀況進行綜述分析。

2.型坯成型階段研究狀況

型坯形成是指通過擠出成型得到半熔融狀態的塑料管坯(型坯)。隨著中空吹塑製件的幾何形狀越來越復雜,設計良好的預成型型坯對以最小的材料消耗獲得所需求的壁厚分布且結構穩定的製件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就是在型坯成型階段通過採用調節型坯的壁厚分布形狀,以使吹塑製品的壁厚分布趨於均勻。由於型坯形成時的擠出膨脹、下垂、回彈等因素使得型胚成型階段型胚尺寸在長度方向不一致而變得非常復雜。
由於擠出的聚合物型坯溫度高而無法直接測量,對擠出吹塑中型坯成型階段的實驗研究主要是設計實驗方法來測量型胚直徑分布和壁厚分布。最早用實驗方法研究而獲得型坯尺寸的是Sheptakr等人。他們設計了一種被稱為「夾坯型」的特殊模具來分析型坯。這種裝置只能得到型坯的質量膨脹Sw,但不能直接得到型坯的直徑和壁厚膨脹。Kalyon等[2]在上述裝置上增加了一套攝像裝置,可用於拍攝模具夾坯前型坯的圖像,從而可獲得型坯的直徑分布。這種方法能得到較精確的型坯直徑分布,但較費時,且不能用於在線測量,因此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

另一種測量型坯膨脹的方法是塑料熔體直接擠出到與熔體相同溫度和密度的油中,這樣可以在無垂伸和固化的條件下測量型坯的膨脹;同時由於油箱側壁是透明玻璃,可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對型坯進行拍照;又由於塑料熔體的透明性,根據照片就可確定型坯內外的直徑分布。由於型坯膨脹,型坯的形狀尺寸沿著型坯長度方向是不一致的。為了標識數據測量的位置,每隔固定時間用噴墨裝置把碳黑粒子噴射到型坯表面上做記號。但這種方法沒有考慮垂伸的影響,難以在實際生產中應用。

隨著圖像分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都偏向使用圖像分析技術來確定型坯尺寸。型坯的直徑分布可通過圖像直接測量,但型坯的厚度分布則不能,它只能間接計算得到。許多的研究者試著用不同的測量手段和演算法來計算型坯壁厚分布。P.L.Swan 等[3]設計了一套使用兩台攝像機的裝置來測量型坯膨脹尺寸(如圖4所示)。讓型坯擠入到溫度與型坯一樣的容器中,位於下面的攝像機(9)對准型坯的末端,而位於上端的攝像機(5)發出信號通過計算機控制攝像機(9)的位置以保證其在型坯擠出過程中總是對准型坯的末端。通過圖像可以得到型坯的直徑和壁厚尺寸。但實驗裝備復雜且只考慮等溫的情況,實際應用不廣。

R.W.Diraddo和A.Garcia-Rejon[4]提出只建立在圖像分析基礎上非接觸式測量型坯壁厚分布的方法。該實驗只使用一台攝像機對型坯擠出過程進行拍照,測量出型坯長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型坯的直徑分布、擠出流率、型坯沿長度方向的溫度梯度,再根據型坯壁厚分布與這些參數的關系計算出型坯壁厚分布。R.W.Diraddo等用此方法分別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大小的HDPE樹脂,流率、熔體溫度、口模間隙對型坯壁厚分布的影響。這種方法理論復雜,實驗數據處理較繁瑣。

W.I.Patterson和M.R.Kamal[5]開發了型坯壁厚尺寸分布在線閉環控制系統。在該系統中,型坯的長度和直徑可通過相機及與其相連的圖像分析儀直接得到,型坯壁厚分布則通過幾何關系計算獲得,但其中所用的經驗參數比較難得到。若要實現對型坯壁厚尺寸分布的在線閉環控制,則需要一種能直接在線測量型坯壁厚分布的方法。

假定熔體流量為一常數的前提下,型坯壁厚可由一簡單方法計算得到,且可用於在線測量。最早使用該方法的是德國Kaise,後由Svein Eggen和Arne Sommerffeldt[6]改進,測量裝置簡圖如圖5所示。由攝像機和向型坯表面噴墨的裝置及圖形分析儀組成。型坯的直徑分布可直接由所拍攝的圖片得到,再測量相鄰墨點間的距離,根據流量為一常數的假設,型坯的壁厚分布可由計算得到。

其中R是型坯半徑,q是流率,ρ是熔體密度,z是相鄰墨點間的距離。這種方法理論簡單,實驗裝置簡易,測量精度較高,但實驗數據較多,處理較繁瑣。

有些研究者利用光學方法來研究型坯成型。P.L.Swan、M.R.Kamal和A.Garcia-Rejon[7]研製開發了一套光學感測器測量裝置,如圖6所示,它可在閉模前在線測量型胚的厚度尺寸分布。該裝置是基於光學中光線反射的原理設計的。一束激光一定的角度射向型坯表面,激光束經型坯內外表面反射形成兩束激光,攝像鏡頭檢測出這一間隔並將送入計算機分析系統,根據幾何關系,計算機就能算出型坯壁厚分布。但在光線反射的同時還存在光線的折射問題,而光線的折射在這種測量方法中是不容忽視的,要把折射考慮進去並且要確定型坯的折射率無疑給這種測量方法增加了很大的復雜性和難度。

3.型坯吹脹階段研究狀況

型坯吹脹是指將塑料管坯趁熱置於模具中,並即時在管坯中通入壓縮空氣將其吹脹,緊貼於模腔壁上成型,這個階段的成型直接影響製品的外形,壁厚均勻性以及製品的性能,是整個成型過程的關鍵環節。

在這一階段,型坯吹脹的實驗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型坯吹脹動力學研究,另一方面是型坯吹脹完畢後,型坯壁厚尺寸的測量。最早建立實驗裝置對型坯吹脹動力學研究的是Musa R.Kamal、Victor Tan和Dilhan Kalyon[8]。他們自行設計透明吹塑模具,並用兩台攝像機來拍攝型坯在模具內的脹大行為,其裝置簡圖如圖8所示,所拍的圖片送入圖形分析儀分析,從而確定型坯的直徑分布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Ryan和Dutta[9]利用攝像技術在無模具條件下監測了型坯的自由膨脹行為,並得到了型坯脹大尺寸。其後大部分研究者都是用此類似的方法來研究型坯的吹脹行為的。

Wagner和 Kalyon[10]在Kamal[8]基礎上再設計內部裝有固體壓力感測器,如圖8所示。它可測量型坯吹脹時的壓力,同時,另一壓力感測器裝在模具型腔的飛邊上,這樣,兩感測器就可測量吹塑過程中吹塑階段型坯內外的真實壓力差。他們用此裝置研究了三種PA-6在吹脹壓力下對吹脹行為的影響。

最近Yong Li等[11]使用可以測得瞬時表面形狀的高速光學測量系統來測量聚合物薄膜的脹大行為。其測量簡圖如圖9所示。聚合物薄膜型坯兩端固定在兩平板間,通入壓縮空氣至壓力腔使聚合物薄膜型坯脹大。光學探頭內有CCD攝像機和光柵發射器。測量時,光柵發射器發射光柵投到聚合物薄膜型坯表面,光柵隨著聚合物薄膜型坯變形而變形,因此光柵圖中就包含了聚合物薄膜型坯表面形狀的信息。攝像機快速拍攝到光柵圖並送入計算機內處理就可得到聚合物薄膜型坯脹大尺寸。MCDL是多通道數據集線器,它可同時採集壓力和光柵圖信號以便得到脹大過程中壓力與聚合物薄膜型坯形狀之間的關系。實驗證明其測量精度比圖7高得多。

型坯壁厚尺寸測量有離線測量和在線測量,由於離線測量測簡單,因此使用較多。離線測量包括有紅外,超聲波和千分尺測量。這些方法不僅費時,而且由於離線測量而引起的時間滯後需對加工過程產生的偏差進行修正,導致測量的不精確而出現許多不合格製品。

在線測量製品壁厚尺寸能把滯後時間減少到最小,因此提高加工過程工過程產生的偏差修正的精度。Diderichs 和Oeynhauser[12]使用置於模具內的超聲波感測器來測量壁厚分布。其測量原理如圖10所示。在超聲波感測器內壓電晶體產生的短超聲波在物體,之後被物體壁面反射,返回感測器。被測量物體的壁厚s就等超聲波在物體內的速度乘超聲波在物體內傳送所需時間的一半。但是超聲波測量的精度受聚合物性能(如密度、結晶度)與溫度的影響很大。

4.製品冷卻及固化階段研究進展

製品冷卻及固化是指型坯吹脹緊貼模壁後憑借熱擴散率較高的模具和壓縮空氣進行冷卻,冷卻至一定溫度後開模,再在空氣中冷卻的過程。一般包括外冷卻(製品外表面與模腔間的導熱),內冷卻(製品內表面與冷卻空氣或其它介質間的對流傳熱)及開模後冷卻(製品的內外表面與空氣或其它介質的自然對流傳熱)。

製品冷卻及固化階段的實驗研究主要是測量製品瞬態溫度、收縮率、翹曲等。

製品的瞬態溫度一般是利用高靈敏度的熱電偶和數據採集器來測量。1981年,Edward[13]等人設計「半瓶成型實驗」來驗證其擠出吹塑冷卻過程的理論預測。如圖11所示。實驗中外表面的瞬時溫度用熱電偶測得,內表面溫度在製品一離開模具用輻射高溫計測得。其結果與理論預測結果基本一致。1995年Diraddo等[14]用六個熱電偶從模具的不同部位插入製品的不同厚度處,並通過與之連接的溫度採集器採集溫度,獲得製品不同厚度處的瞬態溫度,這與只測量內、外表面溫度有了較大的改進。

而最早測得製品的收縮率是Diraddo等[14]。他們在模腔內加工出尺寸為5mmx5mm的網格,型坯吹脹後網格印在製品的表面上,這樣可直接測出製品在軸向和周向收縮,然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計算徑向收縮。

製品翹曲一般用三維激光數字系統測量製品的形狀[15],進而得到製品的收縮和翹曲。

5.結論

實驗研究一直是指導工程應用最直接的方法,也是理論研究的基礎和依據。擠出吹塑成型過程包括型坯成型、型坯吹脹以及製品冷卻與固化三個階段。各國的研究者正採用不同的實驗方法和裝置對擠出吹塑各個階段進行研究,其研究發展對工藝及模具結構優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義。隨著科技的發展,實驗手段的改善,擠出吹塑成型過程的實驗研究將會更上一層樓,為實際生產提供更好的指導,生產出在質量、性能等各方面適應社會需求的中空吹塑件

❻ 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❼ 求一份文獻綜述範文(課程設計與管理系統)

最近本座也要做系統,找來了一點資料。
具體寫法:
http://ke..com/view/203980.htm

參考範文:

浙江ⅩⅩ學院畢業論文
(或畢業設計)
文 獻 綜 述

工資管理信息
系統設計和實現的文獻綜述

學生姓名 613工作室 指導教師 徐老師

二級學院 信息學院 專業名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班 級 04信息2班 學 號 0404

2008年1月5日

工資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實現 文獻綜述

摘 要: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工資管理信息系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一些大型企業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已經達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本文在 閱讀一些小型企業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所寫的一篇綜述。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企業信息化;工資管理;設計

1.引言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適應信息技術發展要求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必將成為企業提高工資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來企業工資管理適應環境變化的主要發展趨勢。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將是一個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於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都至關重要。一直以來人們使用傳統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這種管理方式存在著許多缺點,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時間一長將產生大量的文件和數據,對於查找、更新和維護都帶來不少的困難。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科學日漸成熟,其強大的功能已為人們深刻認識並已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計算機應用的一部分,使用計算機對企業的工資信息進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例如:檢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儲量大、保密性好、壽命長和成本低等。這些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業的科學化、正規化管理,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條件。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管理信息系統是70年代初「後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在其發展的初期,是單一的人-機系統,系統功能簡單,效率低,對管理的作用有限。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網路和通信技術的大力發展,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進入網路化的發展時期。世界發達國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體系。他們在數十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經驗,在企業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和規范。
由於管理信息系統本身及與其相應的計算機信息應用技術均非常成熟。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均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這個系統是全國性的,覆蓋了全國的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國外公司的人事部或勞工部一般均建立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負責公司內部的人力資源或勞工管理。所以,國外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己非常普及。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因此,在社會經濟發展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我國的管理信息系統大發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相繼建立起了「金卡」、「金關」、「金橋」工程,多數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區域網和廣域網管理信息系統。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逐步向知識經濟邁進,無論是基於工業經濟的管理信息系統,還是面向少數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專家系統(ES)或決策支持系統(SS),其處理對象和服務對象,自身的系統結構,處理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IT技術更廣泛的應用於企業工資管理,如何提高工資部門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為企業管理者重點關心的問題。目前,國內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技術基本成熟,主要原因在於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本身具有業務清晰、數據處理規范等許多優點,為其實現計算機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優越條件。加上近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飛躍發展,以及國內各企業的高度重視,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在國內基本上已進入了普及應用的階段。國內近90%以上的應用計算機及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公司和單位均開發並運行了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其他沒有和正准備開發計算機應用或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公司和單位,也把工資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其應用與開發的首要目標。加上國家勞動主管部門及國內計算機應用開發商的共同努力,國內目前己有多種通用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軟體供企業單位選擇使用,而且還有多種工資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通用工具供企業開發自己的工資管理信息系統擇用。應該說,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在國內已經進入了相對成熟期。
3.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黎紅曾在《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中將信息系統的發展里程分為三個階段:
3.1 面向事務處理階段
面向事務處理階段也就是部門內的信息集成的階段。在開始階段, 信息系統的目標是提高業務處理的工作效率, 使員工從機械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典型例子是獨立的會計核算系統。接下來, 信息系統的目標是在業務處理自動化的基礎上, 對業務數據進行事後分析, 向個別的部門提供一些管理和決策的信息。1996 年, 我國所提出的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財務軟體就屬於此思想的信息系統產品。
3.2 面向系統階段
面向系統階段也是企業內過程集成的階段, 此時信息系統的目標是提高信息處理的實時程度, 為企業提供戰術決策的相關信息。MRPⅡ、ERP 等管理軟體屬於面向系統階段的信息系統產品。
3.3 面向決策階段
面向決策階段也是企業間的過程集成階段, 這個階段的信息系統的目標是為企業提供戰略決策的相關信息。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CRM系統和電子政務系統等都是企業內部信息系統與外部實體實現集成的途徑。
這種劃分把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全部都表現出來了,也把各個階段信息系統的特徵表現的淋漓盡致。
4.企業信息化
衛少軍和徐釗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及其信息系統開發模式》一文中提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和企業信息化的三個階段:
4.1 現階段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
(1)重視程度差別較大。
(2)行業、區域信息化建設發展水平不一致。
(3)信息化建設模式各異,效果不一。
(4)信息化建設中重復建設嚴重。
4.2 企業信息化的三個階段
(1)信息化的認知階段
從認知階段來講,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還不能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統地了解信息化建設的知識;有些企業雖然認識到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但他們面對各種各樣的設備和軟體時卻卻所適從.這就造成他們很難選擇所需要的技術和設備,進而提出一整套對應其業務特點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2)信息化實施階段
企業信息化經常存在的情況是,企業從硬體設備的采購、應用軟體的開發直到系統的集成建設都要面對不同的廠商;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系統的兼容性、穩定性不夠;一旦出現問題,供應商之間經常互相推委。這導致很多企業希望利用信息技術來增加他們的競爭力,但面對信息化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卻無所適從。
(3)後期運營維護階段
從信息化系統的維護、運營階段看,由於企業的業務運營分秒不停,這也就要求企業的信息系統必須得到長期可靠的運營保證。因此不同的企業根據其自身能力和業務特點,也許需要隨時能夠接通電話支持,也許需要維修工程師隨時到達現場解決問題;但目前國內IT產業的狀況還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多數廠商還只能提供如一年上門、三年保修這樣的服務。除了對少數大客戶外,用戶的個性化維修服務要求尚不能滿足。
從上述的分析不難看出,正是由於缺乏針對客戶需求的IT方案和服務,才造成了企業信息化步履維艱。
5.工資管理系統需要具有的特點
對於小型企業,功能上的實用、夠用,是企業選擇軟體產品的重要條件,這里的實用性主要表現為軟體的管理方式要符合企業原用的管理習慣。
在我國,大量小型企業管理不夠規范,尤其是各個行業間,更是有其鮮明的行業特性,即使是同行業間,其管理方式亦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對於一個可普遍使用的工資管理系統,一方面應即有通用性,更需要有效高的靈活性。如,允許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取捨多種計工薪方式;或根據實際制訂薪資條目及條目間的邏輯關系等。
小型企業信息化人才比較缺乏,對於這些企業,CIO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概念。同時,為節省運營成本,小型企業在用人上往往會採取從緊方式。對於進入小型企業的信息化產品,容易使用、高效實用是一個基本的要求。
薪資數據是一個企業的重要的基礎數據。同時,計件工資數據自然關聯到企業的產量、成本以及質量等商業機密。所以,對於實行計件(計時)工資混合制的小型企業,其對工資數據的安全性要求,會較一般的企業為高。
小型企業是我國最活躍的經濟體,屬於成長性群體。其群體中的大量的優秀企業,會迅速成長為中型,甚至大型企業。提供一個高可擴展性的工資管理系統,將有利於保障小型企業的信息化的投入,以及應用上的延續性。
當前不乏優秀的企業信息化產品,但其高昂的應用代價,使大量的小型企業望而卻步。對於這些企業所需的工資管理系統,一方面要求軟體系統本身價廉物美,另一方面也要求其相應的硬體投入要相對較低。同時,在應用過程性,盡量降低維護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技術成本以及資金成本等。通過工資數據的有機管理,可以從中挖掘出產品、產量、產品質量以及員工技能水平等信息。為小型企業建立一套基於Delphi的工資管理系統,符合廣大小型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現實需求。
6.相關技術
系統設計中用到的控制項比較多,也比較復雜,但有些模塊如輸入模塊、報表模塊,雖然設計的窗體比較多,但設計思路基本相同,在設計時,將最復雜的窗體設計出來,其它窗體按著此思路進行設計,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elphi應用平台雖然也有自己的數據管理系統,但它的數據管理能力遠遠落後於其數據應用能力,往往容易出現數據滯後於應用程序的現象,而SQL SERVER具有很強的數據管理能力,而且跟現有的WINDOW系列操作系統完兼容,所以在資料庫管理系統選型上選用了SQL SERVER資料庫管理系統。如何使Delphi開發的應用軟體能夠訪問SQL SERVER,如何將從SQL SERVER中讀取或寫入、更新數據,是系統設計的一個難點,可以使用開放式資料庫連接(ODBC) ,通過Delphi自帶的BDE功能訪問ODBC數據源,但ODBC連接一般是在操作系統的控制面版中進行手動連接的,而且一般用戶也不懂如何建立ODBC連接,所以在系統中必須設計出一個獨立的模塊供用戶進行ODBC連接,此中涉及到注冊表的修改和如何將ODBC連接信息保存到系統配置文件中的技術,設計時用到了寫注冊表的OLE命令如:
WriteString( ′Database′, ls_database) ; / /資料庫
WriteString( ′Descrip tion′, ls_desc) ; / /數據源描述
WriteString( ′Driver′, ′E: \Windows\SYSTEM \ sqlsrv32.dll′) ;
/ /驅動程序DLL文件
Writestring( ′LastUser′, ls_login_id) ;
WriteString( ′Server′, ls_server_ip) ; / /用戶名稱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Username′, edit4.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Password′, edit6.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Server′, edit5. Text)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Logmode′, s) ;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ODBCmode′, sl) ;
上述是有關設計系統時所需要的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
7.總結
通過以上綜述,可以看出設計和實現一個基於Delphi平台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可行的。在實用性方面,通過這個系統公司在計算員工工資方面減少了人力的支出,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同時還為企業的日後查詢提供了方便。在技術方面,該系統准備採用Delphi作為資料庫前台開發工具,後台資料庫採用的是SQL Server 2000。

參考文獻
[1] 胡曼、劉廣宇:「基於MIS原理的工資管理系統構建研究」,《科技創業月刊》,2007年第08期。
[2] 甘容、李明東:「人事工資管理信息系統——員工工資信息查詢模塊的實現」, 《甘肅科技》,2007年第03期。
[3] 徐緒松:《信息系統原理》,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0-272頁。
[4] 朱志強:《管理信息系統——原理、開發及應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09-194頁。
[5] 張劍平:「信息系統:歷史沿革與發展趨勢」, 《浙江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年第04期。
[6] 屈成鷹:「談談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廈門科技》,2001年第81期。
[7] 劉賓:「小型企業工資系統資料庫的應用」, 《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02期。
[8] 程燕:「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上海電機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04期。
[9] 黎紅:「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年第03期。
[10] 衛少軍、徐釗:「企業信息化建設及其信息系統開發模式」,《能源技術與管理》,2004年第01期。
[11] 劉仕蓮:「工資管理系統」,《廣州造船》,2005年第01期。
[12] 祁昌平:「用Delphi設計人事工資管理系統」,《河西學院學報》,2004年第05期。
[13] Kenneth C.Laudon, Jane Price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56-82頁。
[14] 何勇、鄭文鍾:《管理信息系統的原理方法及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1-79頁。
[15] (美)本-甘,(美)薩卡,(美)沃爾特 著,趙立東 譯,電子工業出版社,《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技術內幕:T-SQL程序設計》,2007年8月第1版。

❽ 高手來看 要求基於單片機的rlc測量儀

基於PIC單片機控制的RLC智能測量儀設計
現代電子技術

使用電子元器件時,首先需要了解其參數,這就要求能夠對元器件的參數進行精確測量。採用傳統的儀表進行測量時,首先要從電路板上焊開器件,再根據元件的類型,手動選擇量程檔位進行測量,這樣不僅麻煩而且破壞了電路板的美觀。經過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採用正交采樣演算法,並由單片機控制實現在線測量、智能識別、量程自動轉換等多種功能,可大大提高測量儀的測量速度和精度,擴大測量范圍。因此這種RLC測量儀既可改善系統測量的性能,又保持了印刷電路的美觀,較傳統的測量儀還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功能的集成化,在未來的應用中將具有廣闊的前景。
1 硬體電路設計
此測量儀硬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由於PIC單片機只能正確採集0~5 V之間的電壓,而輸入的信號是正弦波信號,因此在將此正弦信號送入單片機之前需對其進行電位提升,使整個正弦信號任意時刻的電位均大於或等於0。另外本測量儀具有量程自動轉換和增益自動可控的特點,實現電路如圖2所示。

圖2中U1(CD4051)是一個單刀八擲的模擬開關,用以完成量程電阻擋位的轉換;U2(CD4052)是一個雙刀四擲的模擬開關,用來選擇待測元件或基準電阻信號;U3,U4,U5,U6共同組成一個增益可以控制的儀用差分式放大電路,其中U5(CD4052)是用來切換增益倍數的;U8(74LS273)是一個鎖存器,用於將由單片機發出的控制信號鎖存並傳輸給U1,U2,U5實現程式控制;由於U1,U2,U5開關切換的驅動電壓要求達到5 V以上,而單片機的高電平僅為3~5 V,達不到驅動電壓,所以要採用一個集電極開路的驅動器(74LS07)才能實現由單片機控制的開關切換(R13,R14,R15,R16,R17為74LS07輸出端的上拉電阻)。
這樣通過程序控制單片機與74LS273相接埠的高低電位,就可以控制模擬開關選擇不同的通道,從而實現自動的量程檔位轉換和增益控制。
2 軟體程序設計
本測量儀的測量原理是以正交采樣為基礎。首先選用頻率恆定的正弦信號作為標准測量信號,然後用待測元件和基準電阻串聯對測量信號進行分壓,最後由單片機分別對待測元件和基準電阻分壓後所得的信號進行正交采樣處理。
由於流過電容或電感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存在90°的相位差,因此只需在任一時刻采樣得到交流信號瞬時值V1,然後相移90°,再采樣得到瞬時值V2,就可用V1和V2表示完整的交流信號:V2=V1+jV2。
軟體程序的設計思路如圖3所示。

3 實驗結果
表1給出了該測量儀在測量頻率為100 Hz,1 kHz,10 kHz±0.02%三種情況下的測量范圍與測量精度。其中L,C,R,Q,D分別表示電感量、電容量、電阻值、品質因數、損耗角正切值。

4 結 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PIC單片機的RLC智能測量儀,其主要功能如下:
(1) 能夠智能地識別出待測元件是電容、電感、還是電阻。
(2) 能精確測量出電容、電感、電阻的參數值。
(3) 可以實現量程電阻的自動轉換,無須人工選擇檔位。
(4) 當測量正弦信號的幅度過小時,可以自動實現增益放大,從而不影響精度。
(5) 對測量儀進行擴充後還實現了二極體、三極體的測量。
由此可見,此測量儀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可精確地對元器件參數進行測量,這正符合當今測量儀器的發展趨勢,他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❾ 某化學小組在實驗室利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如圖)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步驟如下:①測量實驗需要的具

(1)往具支試管中裝滿水,然後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即該具支試管的容積,故答案為:往具支試管中裝滿水,然後倒入量筒中測量水的體積,即該具支試管的容積.
(2)為防止橡膠塞彈出、注射器活塞彈出等,應在具支試管上固定小氣球.在實驗加熱過程中,為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應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故答案為:防止橡膠塞彈出、注射器活塞彈出等;使空氣中的氧氣充分反應.
(3)假設具支試管的容積為50mL,反應前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20mL,反應後注射器中氣體的體積為6ml,則反應消耗氧氣的體積為20ml-6ml=14ml;

14ml
50mL+20mL
=
1
5
,由此可得實驗結論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4)a、加熱時,應先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以防試管炸裂,故說法正確;
b、注射器中預先不留一定體積的氣體,銅就會和氧氣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影響,故說法錯誤;
c、反應停止試管冷卻後,將氣球內的氣體全部擠入注射器內,是測量更准確,故說法正確;
故選ac.

閱讀全文

與文獻綜述簡易rlc測量裝置的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儀表盤靜電干擾怎麼辦 瀏覽:766
白色儀表盤燈什麼顏色 瀏覽:265
ed工具箱2進不了游戲 瀏覽:555
冰櫃沒製冷紅燈不亮什麼原因 瀏覽:4
蒸汽和空氣管道用什麼閥門 瀏覽:964
球磨機支撐裝置的作用 瀏覽:75
機械設備有安全控制裝置 瀏覽:439
本田雅閣儀表盤有顆數是什麼標志 瀏覽:401
機械制圖如何繪畫表格 瀏覽:951
找墓用什麼器材 瀏覽:790
人受到超聲波有什麼反應 瀏覽:895
小車堵車空調不製冷是什麼原因 瀏覽:69
錦州電力線路器材怎麼樣 瀏覽:738
烏魯木齊攝影器材批發店哪裡有 瀏覽:346
什麼叫砂型鑄造其特點和應用如何 瀏覽:829
機械液壓保安裝置 瀏覽:272
如何通過qq查詢設備 瀏覽:92
大眾低配儀表盤怎麼顯示油耗 瀏覽:137
什麼等機械在自行車上能找到 瀏覽:716
惠州五金製品企業黃頁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