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單擺原理
單擺運動的近似周期公式為:T=2π√(L/g)。其中,L為擺長,g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從公式中可看出,單擺周期與振幅和擺球質量無關。從受力角度分析,單擺的回復力是重力沿圓弧切線方向並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偏角越大,回復力越大,加速度(gsinθ )越大,在相等時間內走過的弧長也越大,所以周期與振幅、質量無關,只與擺長l和重力加速度g有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擺
B.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有什麼作用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候風地動儀絕不是地震預測儀。它只有在地震發生之後才起作用,只不過能比從驛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罷了。這就好比看到閃電,就知道接下來很可能會聽到雷聲,但在閃電發生時,雷聲也已經同時發生,只不過還沒有傳到耳朵里罷了。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
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C. 擺度和振動的區別
擺度=主軸運轉時,軸線會在軸承間隙范圍內發生位移,稱為擺度;位移大小就是擺度大小。
振動=物體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的運動叫做振動,參數主要就是幅值(幅度大小)和頻率(快慢)。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
D. 倉壁振動器起什麼作用的
倉壁振動器又稱振動防閉塞裝置,用來使料倉、料罐或者料斗漏料段的傾斜壁高頻振動,以防止倉(罐、斗)內的物料起拱、出現管狀通道、倉壁粘料等不暢流現象,以保證物料從料倉、料罐或者料斗中順暢流出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撥打泊頭是通明除塵的有限電話網路一下。
E. 鍾擺有什麼作用
時鍾機件的一部分,是根據單擺的原理製成的,左右擺動,通過一系列齒輪的作用,使指針以均勻的速度轉動。擺鍾是利用擺錘的周期性振動(擺動)過程來計量時間,時間=擺的振動周期×振動次數。而擺的振動周期 T=2π(l/r)^0.5一般來說,擺的重量是確定的,調節擺的引用長度(l)即可調整擺的振動周期。擺的引用長度減短,時鍾變快;反之則變慢。對精密擺鍾,也有用附加重物法來微調擺的振動周期。擺鍾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球緯度和海拔高度)中,擺錘的重力加速度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其振動周期。擺鍾放置在不同溫度和氣壓的環境中,也會引起振動周期的變化。溫度變化會引起擺的各部分尺寸包括擺的引用長度的變化。一般是溫度升高,擺脹長而鍾變慢;反之則擺縮短而鍾變快。因此,精密擺鍾常用不同的線脹系數的材料製成溫度補償管,以補償溫度影響。氣壓的變化會引起空氣阻力和空氣密度的變化,從而引起振動周期的變化。因此,精密的擺鍾常將擺安裝在恆壓的殼體中,以消除氣壓影響。擺的振動幅度影響到鍾的等時性。振幅愈小,振幅變化所造成的日差(見鍾表日差)變化愈小,即等時性愈好,因而精密擺鍾常採用長擺桿小擺幅。但是,小擺幅對外界來的震動和撞擊很敏感,因而對安裝環境要求很高。擺鍾的走時日差一般可以達到20秒/天以內,精密擺鍾達千分之幾秒。擺鍾是機械鍾。有的石英電子鍾雖然也裝有擺錘或扭擺,但只起裝飾作用
F. 氣動振動器有什麼用途
【氣動振動器用途】其主要用途為:
1、幫助自斜槽與料斗輸送材料。
2、防止瓶罐或類似產品在輸送機設備上卡住或堵住。
3、容器或模具內材料的壓實處理。
4、在分離機,篩機或濾網上分離不同粒度的材料等。
【氣動振動器】利用空氣壓縮機排出的高壓氣體通過氣管接入產品進氣口,當氣體推動活塞上行,活塞上氣室內氣體受到擠壓,受擠壓的氣體通過排氣孔排出。當活塞上行至終點時,氣體通過槽和氣道自動切換通氣方向,使氣體進入活塞上氣室。高壓氣體推壓活塞下行至終點第一次循環結束,第二次循環開始,依次不斷的往復循環使激振動器產生平動和晃動,從而產生振動力。
G. 擺鍾基礎知識與工作原理
擺鍾發明於1657年,是時鍾的一種,用擺錘控制 其它 機件,使鍾走的快慢均勻,一般能報點。它是根據單擺定律製造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擺鍾基本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擺鍾的簡介
擺動的鍾擺是靠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來擺動的,簡單的說,如果你把鍾擺拉高,由於重力影響它會往下擺,而到達最低位置後它具有一個速度,不可能直接停在那(就好象剎車不能一下子停一樣),它會繼續沖過最低位置,而擺至最高位置就往回擺是因為重力使它減速直到0,然後向回擺(就象往天上仍東西,它會在上升中減速到0,然後落下)。如此往復,就不停的擺動了。
按照上述,鍾擺可以永遠擺下去,但由於阻力存在,它會擺動逐漸減小,最後停止.所以要用發條來提供能量使其擺動。
擺鍾的結構擺鍾的結構大體上可分為走時部分、打點部分、指針部分以及打點控制部分。
1、走時部分
走時部分由頭輪(即條盒輪,內裝發條)、二輪、三輪(中心輪)、四輪、擒縱輪、擒縱叉、擺錘等組成。
條盒輪是機芯中最大的輪子,發條裝在輪片下面的盒裡(以前生產的擺鍾大多不帶條盒),它是走時部分的能源。二輪、三輪、四輪都是傳動輪,其結構由輪軸、輪片,銷輪等組成。擒縱輪的結構與上述各輪相同,但它的輪片齒形是斜三角形的尖齒。擒縱叉也叫卡子,它的作用就是把擒縱輪齒接過來,送出去。
擺錘組件包括擺錘、擺桿及掛擺裝置。擺錘中間有透孔,擺桿從中通過,下面旋有螺母固定。此裝置可以將擺錘升高或降低,從而調節鍾的快慢。
2、打點部分
打點部分由打點條盒輪、打點二輪、打點三輪、打點四輪,打點五輪及風輪組成。在打點三輪上有一個星角輪,當輪系轉動時,它使打點軸上的抬止桿不斷地抬起落下,打點軸的一端固定著兩個打錘,錘頭敲擊一長一短兩根音簧,就發出悅耳的聲音。風輪主要是起調節輪系轉動速度的作用,使打點聲音有一個合適的時間間隔。
3、指針部分
指針部分由分輪、跨輪和時輪組成。結構原理與鬧鍾基本相同。
4、打點控制部分
擺鍾每隔半小時打點一次,整點敲擊的次數必須與時針指示的時刻相同,因此,它的打點必須由走時來控制。在走時和打點之間有一個具有控制打點次數的機構,它由二角凸輪、十二角凸輪、扇形齒、抬閘杠桿、開關杠桿、撥齒凸輪等組成。
二角凸輪緊緊固定在走時部分的中心輪軸上,每小時隨中心輪轉一圈。二角凸輪齒尖半徑一長一短,長的打整點用,短的打半點用。十二角凸輪套在時輪管上,每十二個小時轉一圈,每小時轉過十二角凸輪的一個角。平時抬閘杠桿擋住打點五輪上止釘,使打點機構不能運轉。當二角凸輪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慢慢將抬閘杠桿頂起,抬閘杠桿上端最後將止釘釋放(這個過程也叫抬閘),但打點五輪的止釘轉過一個角度後,又被開關杠桿的折角擋住,打點機構又停止運轉。由於抬閘杠桿抬起的同時,頂起了開關杠桿,開關杠桿原來末端托住扇形齒板現在釋放,扇形齒板落下,齒板中段折角落在十二角凸輪的一個角的中部。當二角凸輪將抬閘杠桿推到最高點落下時,開關杠桿擋住打點五輪的止釘部位也同時脫離,打點機構便開始轉動。打點三輪上的星角輪撥動抬止桿,帶動打錘敲擊音簧。緊固在四輪軸上的撥齒凸輪也隨著轉動,凸輪上的撥銷撥動扇形齒板向上運動,直至開關杠桿末端重新托住扇形鹵板,抬閘杠桿擋住打點五輪上的止釘,打點工作完畢。
擺鍾的工作原理擺鍾是利用擺錘的周期性振動(擺動)過程來計量時間,時間=擺的振動周期×振動次數。而擺的振動周期 t=2π(L/g)^0、5
一般來說,擺的重量是確定的,調節擺的引用長度(l)即可調整擺的振動周期。擺的引用長度減短,時鍾變快;反之則變慢。對精密擺鍾,也有用附加重物法來微調擺的振動周期。擺鍾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地球緯度和海拔高度)中,擺錘的重力加速度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其振動周期。擺鍾放置在不同溫度和氣壓的環境中,也會引起振動周期的變化。溫度變化會引起擺的各部分尺寸包括擺的引用長度的變化。一般是溫度升高,擺脹長而鍾變慢;反之則擺縮短而鍾變快。因此,精密擺鍾常用不同的線脹系數的材料製成溫度補償管,以補償溫度影響。氣壓的變化會引起空氣阻力和空氣密度的變化,從而引起振動周期的變化。因此,精密的擺鍾常將擺安裝在恆壓的殼體中,以消除氣壓影響。
擺的振動幅度影響到鍾的等時性。振幅愈小,振幅變化所造成的日差(見鍾表日差)變化愈小,即等時性愈好,因而精密擺鍾常採用長擺桿小擺幅。但是,小擺幅對外界來的震動和撞擊很敏感,因而對安裝環境要求很高。擺鍾的走時日差一般可以達到20秒/天以內,精密擺鍾達千分之幾秒。
擺鍾是機械鍾。有的石英電子鍾雖然也裝有擺錘或扭擺,但只起裝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