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酚醛膠的實驗室制備裝置

酚醛膠的實驗室制備裝置

發布時間:2022-10-20 01:30:44

『壹』 關於酚醛樹脂

酚醛樹脂也叫電木,又稱電木粉。原為無色或黃褐色透明物,市場銷售往往加著色劑而呈紅、黃、黑、綠、棕、藍等顏色,有顆粒、粉末狀。耐弱酸和弱鹼,遇強酸發生分解,遇強鹼發生腐蝕。不溶於水,溶於丙酮、酒精等有機溶劑中。苯酚與甲醛縮聚而得。它包括:線型酚醛樹脂、熱固性酚醛樹脂和油溶性酚醛樹脂。主要用於生產壓塑粉、層壓塑料;製造清漆或絕緣、耐腐蝕塗料;製造日用品、裝飾品;製造隔音、隔熱材料等。 常見的高壓電插座、傢具塑料把手等等
phenolic resin,簡稱PE.酚醛樹脂為黃色、透明、無定形塊狀物質,因含有游離分子而呈微紅色,比重1.25~1.30,易溶於醇,不溶於水,對水、弱酸、弱鹼溶液穩定。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劑條件下縮聚、經中和、水洗而製成的樹脂。因選用催化劑的不同,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酚醛樹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學性能、耐熱性能,廣泛應用於防腐蝕工程、膠粘劑、阻燃材料、砂輪片製造等行業。
苯酚-甲醛樹脂是最早工業化的合成樹脂。
1905~1909年L.H.貝克蘭對酚醛樹脂及其成型工藝進行了系統的研究,1910年在柏林呂格斯工廠建立通用酚醛樹脂公司,實現了工業生產。1911年J.W.艾爾斯沃思提出用六亞甲基四胺固化熱塑性酚醛樹脂,並製得了性能良好的塑料製品,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969年,由美國金剛砂公司開發了以苯酚-甲醛樹脂為原料製得的纖維,隨後由日本基諾爾公司投入生產。現在美國、蘇聯和中國也有生產。酚醛樹脂的生產至今不衰,1984年世界總產量約1946kt,居熱固性樹脂的首位。中國自40年代開始生產,1984年產量為77.6kt。 生產方法 常用的原料為苯酚、間苯二酚、間甲酚、二甲酚、對叔丁基或對苯基酚和甲醛、糠醛等。生產過程包括縮聚和脫水兩步。按配方將原料投入反應器並混合均勻,加入催化劑,攪拌,加熱至55~65℃,反應放熱使物料自動升溫至沸騰。此後,繼續加熱保持微沸騰(96~98℃)至終點,經減壓脫水後即可出料。近年來,開發成功連續縮聚生產酚醛樹脂新工藝。影響樹脂合成和性能的主要因素為酚與醛的化學結構、摩爾比和反應介質的pH。酚與醛的摩爾比大於或等於1時,初始產物為一羥甲基酚,縮聚時生成線型樹脂;小於1時,生成多羥甲基酚衍生物,形成的縮聚樹脂可交聯固化。反應介質的pH小於7時,生成的羥甲基酚很不穩定,易縮聚成線型樹脂;大於7時,縮聚緩慢,有利於多羥甲基酚衍生物的生成。生產熱塑性酚醛樹脂常用鹽酸、磷酸、草酸作催化劑(見酸鹼催化劑)使介質pH為0.5~1.5。為避免劇烈沸騰,催化劑可分次加入。沸騰反應時間一般為3~6h。脫水可在常壓或減壓下進行,最終脫水溫度為140~160℃。樹脂分子量為500~900。生產熱固性酚醛樹脂可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鋇、氨水和氧化鋅作催化劑,沸騰反應時間1~3h,脫水溫度一般不超過90℃,樹脂分子量為500~1000。強鹼催化劑有利於增大樹脂的羥甲基含量和與水的相溶性。氨催化劑能直接參加樹脂化反應,相同配方製得的樹脂分子量較高,水溶性差。氧化鋅催化劑能製得貯存穩定性好的高鄰位結構酚醛樹脂。應用 酚醛樹脂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塑料、塗料、膠粘劑及合成纖維等。壓塑粉 生產模壓製品的壓塑粉是酚醛樹脂的主要用途之一。採用輥壓法、螺旋擠出法和乳液法使樹脂浸漬填料並與其他助劑混合均勻,再經粉碎過篩即可製得壓塑粉。常用木粉作填料,為製造某些高電絕緣性和耐熱性製件,也用雲母粉、石棉粉、石英粉等無機填料。壓塑粉可用模壓、傳遞模塑和注射成型法製成各種塑料製品。熱塑性酚醛樹脂壓塑粉主要用於製造開關、插座、插頭等電氣零件,日用品及其他工業製品。熱固性酚醛樹脂壓塑粉主要用於製造高電絕緣製件。增強酚醛塑料 以酚醛樹脂(主要是熱固性酚醛樹脂)溶液或乳液浸漬各種纖維及其織物,經乾燥、壓製成型的各種增強塑料是重要的工業材料。它不僅機械強度高、綜合性能好,而且可進行機械加工。以玻璃纖維、石英纖維及其織物增強的酚醛塑料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制動器摩擦片和化工防腐蝕塑料;高硅氧玻璃纖維和碳纖維增強的酚醛塑料是航天工業的重要耐燒蝕材料。酚醛塗料 以松香改性的酚醛樹脂、丁醇醚化的酚醛樹脂以及對叔丁基酚醛樹脂、對苯基酚醛樹脂均與桐油、亞麻子油有良好的混溶性,是塗料工業的重要原料。前兩者用於配製低、中級油漆,後兩者用於配製高級油漆。
酚醛膠 熱固性酚醛樹脂也是膠粘劑的重要原料。單一的酚醛樹脂膠性脆,主要用於膠合板和精鑄砂型的粘結。以其他高聚物改性的酚醛樹脂為基料的膠粘劑,在結構膠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酚醛-丁腈、酚醛-縮醛、酚醛-環氧、酚醛-環氧-縮醛、酚醛-尼龍等膠粘劑具有耐熱性好、粘結強度高的特點。酚醛-丁腈和酚醛-縮醛膠粘劑還具有抗張、抗沖擊、耐濕熱老化等優異性能,是結構膠粘劑的優良品種。酚醛纖維 主要以熱塑性線型酚醛樹脂為原料,經熔融紡絲後浸於聚甲醛及鹽酸的水溶液中作固化處理,得到甲醛交聯的體型結構纖維。為提高纖維強度和模量,可與 5%~10%聚醯胺熔混後紡絲。這類纖維為金黃或黃棕色纖維,強度為11.5~15.9cN/dtex,抗燃性能突出,極限氧指數為34,瞬間接觸近7500℃的氧-乙炔火焰,不熔融也不延燃,具有自熄性,還能耐濃鹽酸和氫氟酸,但耐硫酸、硝酸和強鹼的性能較差。主要用作防護服及耐燃織物或室內裝飾品,也可用作絕緣、隔熱與絕熱、過濾材料等,還可加工成低強度、低模量碳纖維、活性炭纖維和離子交換纖維等
熱固性酚醛樹脂在防腐蝕領域中常用的幾種形式:酚醛樹脂塗料;酚醛樹脂玻璃鋼、酚醛-環氧樹脂復合玻璃鋼;酚醛樹脂膠泥、砂漿;酚醛樹脂浸漬、壓型石墨製品。熱固性酚醛樹脂的固化形式分為常溫固化和熱固化兩種。常溫固化可使用無毒常溫固化劑NL,也可使用苯磺醯氯或石油磺酸,但後兩種材料的毒性、刺激性較大。建議使用低毒高效的NL固化劑。填料可選擇石墨粉、瓷粉、石英粉、硫酸鋇粉,不宜採用輝綠岩粉。

『貳』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今很多同學想要學好化學,於是急著去做題、去看書,但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學分為好幾個類別,總的來說高中化學通過圖表 總結 ,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實驗總結,接下來隨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

以Cl2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

裝配復雜裝置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

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

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

液體葯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葯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准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

加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 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葯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葯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常用去除雜質的10種方法

1、雜質轉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

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

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

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

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15例「不」

1、實驗室里的葯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葯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葯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裡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葯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化學實驗中22例先與後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葯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葯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准液潤洗後再裝標准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鍾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鍾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的顏色跟標准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葯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葯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葯品。加熱後的葯品,先冷卻,後稱量。

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製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1、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化學中與「0」和小數點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兩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小數點為一位

十一

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 其它 氣體若能極易溶於某液體中時(如CO2易溶於燒鹼溶液中),亦可做噴泉實驗。

十二

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里,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著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凈的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十三

實驗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廣口瓶中保存,通過水的覆蓋,既可隔絕空氣防止白磷蒸氣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點之下;液溴極易 揮發有劇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進行水封減少其揮發。

2、水浴:酚醛樹脂的制備(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備(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鉀溶解度的測定(室溫~100℃)需用溫度計來控制溫度;銀鏡反應需用溫水浴加熱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氣法可以收集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氣體,中學階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氣體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質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難溶氣體中的易溶雜質,如除去NO氣體中的N02雜質。

5、鑒別:可利用一些物質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進行物質鑒別,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標簽的無色液體,用水鑒別時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於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熱鑒別,如:氫氧化鈉、硝酸銨、氯化鈉、碳酸鈣,僅用水可資鑒別。

6、檢漏:氣體發生裝置連好後,應用熱脹冷縮原理,可用水檢查其是否漏氣。

十四

滴加順序不同,現象不同

1、AgNO3與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NH3H2O向AgNO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2、NaOH與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3、HCl與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4、Na2CO3與鹽酸:Na2CO3向鹽酸中滴加——開始有氣泡,後不產生氣泡鹽酸向Na2CO3中滴加——開始無氣泡,後產生氣泡

高考化學實驗題答題技巧

1、瞄準實驗原理或實驗目的,它是實驗的靈魂;只有充分解讀透了實驗原理或目的,再結合題中所給裝置的作用,才能順利解答實驗儀器的連接問題;只有充分解讀透了實驗原理,才能結合裝置內的試劑,回答裝置的作用或實驗現象。

2、反復閱讀,提取有效信息,不要企望讀一遍題目,就能很順利的完成作答,有時答案就在題目信息中尋找,通過反復閱讀,找到題目的答案與已知信息之間的聯系。

3、要善於聯想,前後聯系,以前是否做過相同類型的題目或者相同的解題思路,任由思維的翅膀自由的飛翔,忌思路不開闊、僵化。

4、實驗題是考查語言表達能力的窗口,在回答實驗現象或每一步的作用時,要全面、准確、規范,避免詞不達意,掉以輕心。

怎麼學好高中化學?

1課前最好進行10分鍾預習,靜下心來思考一些

問題。

認真聽講是關鍵,上課時把課本資料翻到老師所講內容部分。

把重要知識點做好筆記。課余時間進行復習,不懂的找老師或者學生及時溝通。

實驗課時要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利用實驗來驗證上課時的內容。

無人可問時,可以上網路,搜索問題。


高中化學實驗總結相關 文章 :

★ 2019高中化學實驗總結

★ 高中化學實驗知識點總結

★ 高中化學實驗相關知識點總結

★ 高考化學實驗題重要知識點總結

★ 高考化學實驗題知識點總結

★ 高中化學實驗基本知識點

★ 高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知識點

★ 高中化學實驗題知識點

★ 高中化學知識重點筆記歸納

★ 高考化學實驗題知識點整理

『叄』 化學關於實驗方面的事項:比如加熱高錳酸鉀為什麼要放棉花類似的、幫我整理一下 盡量具體點 ,會加分~!

我給你查了點資料 希望有用 資料來自網路文庫
十一、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二、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及小數點問題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兩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小數點為一位
十三、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1、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
2、CO2、Cl2、SO2與氫氧化鈉溶液; 3、C2H2、C2H2與溴水反應
二十四、實驗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廣口瓶中保存,通過水的覆蓋,既可隔絕空氣防止白磷蒸氣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點之下;液溴極易 揮發有劇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進行水封減少其揮發。
2.水浴:酚醛樹脂的制備(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備(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鉀溶解度的測定(室溫~100℃)需用溫度計來控制溫度;銀鏡反應需用溫水浴加熱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氣法可以收集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氣體,中學階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氣體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質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難溶氣體中的易溶雜質,如除去NO氣體中的N02雜質。
5.鑒別:可利用一些物質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進行物質鑒別,如:苯、乙醇 溴乙烷三瓶未有標簽的無色液體,用水鑒別時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於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熱鑒別,如:氫氧化鈉、硝酸銨、氯化鈉、碳酸鈣,僅用水可資鑒別。
6.檢漏:氣體發生裝置連好後,應用熱脹冷縮原理,可用水檢查其是否漏氣。
二十一、滴加順序不同,現象不同
1.AgNO3與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NH3•H2O向AgNO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2.NaOH與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3.HCl與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4.Na2CO3與鹽酸:
Na2CO3向鹽酸中滴加——開始有氣泡,後不產生氣泡
鹽酸向Na2CO3中滴加——開始無氣泡,後產生氣泡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製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台→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葯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葯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准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三.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加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
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四.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10種方法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葯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葯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後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六.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里的葯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葯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葯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裡濺進了酸或鹼,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葯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2.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七.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2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葯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鹵元素時,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Ac)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葯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准液潤洗後再裝標准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鍾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鍾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自下而上,先左後右或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濃H2SO4不慎灑到皮膚上,先迅速用布擦乾,再用水沖洗,最後再塗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時,先水洗,後塗 NaHCO3溶液。
17.鹼液沾到皮膚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的顏色跟標准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22.稱量葯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葯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葯品。加熱後的葯品,先冷卻,後稱量。
八.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製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1.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十一.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其它氣體若能極易溶於某液體中時(如CO2易溶於燒鹼溶液中),亦可做噴泉實驗。
十二.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具體實驗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里,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52. 在硅酸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白色膠狀沉澱產生。
53.在氫氧化鐵膠體中加硫酸鎂溶液:膠體變渾濁。 54.加熱氫氧化鐵膠體:膠體變渾濁。
55.將點燃的鎂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有黑色物質附著於集氣瓶內壁。
56.向硫酸鋁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鬆的白色絮狀物質。
57.向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立即轉變為灰綠色,一會兒又轉變為紅褐色沉澱。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紅色。
59.向硫化鈉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變渾濁。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漸減少,且有沉澱產生。
61.在空氣中點燃甲烷,並在火焰上放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燒杯內壁有液滴產生。
62.光照甲烷與氯氣的混合氣體:黃綠色逐漸變淺,時間較長,(容器內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熱(170℃)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並使產生的氣體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氣體產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漸變淺。
64.在空氣中點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煙產生,放出熱量。
65.在空氣中點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濃煙產生,放出熱量。
66.苯在空氣中燃燒:火焰明亮,並帶有黑煙。 67.乙醇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68.將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顏色。 69.將乙炔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色逐漸變淺,直至褪去。
70. 苯與溴在有鐵粉做催化劑的條件下反應:有白霧產生,生成物油狀且帶有褐色。
71.將少量甲苯倒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振盪:紫色褪色。
72.將金屬鈉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試管中:有氣體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試管中滴入過量的濃溴水:有白色沉澱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試管中滴入幾滴三氯化鐵溶液,振盪:溶液顯紫色。
75.乙醛與銀氨溶液在試管中反應:潔凈的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如鏡的物質。
76.在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有紅色沉澱生成。
77.在適宜條件下乙醇和乙酸反應:有透明的帶香味的油狀液體生成。
78.蛋白質遇到濃HNO3溶液:變成黃色。 79.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鹼:變成藍色。
80.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成紅色。

『肆』 酚醛膠配方有火鹼嗎

酚醛膠配方可能有火鹼,但也不一定。
酚醛樹脂的合成可以採用酸或者鹼作為催化劑。各種酸和鹼都可以作為合成酚醛樹脂的催化劑,酸可以採用硫酸,草酸等,鹼可以採用咪唑,碳酸鈉,火鹼等。要知道是否含有火鹼,只能向生產廠家咨詢。

『伍』 實驗室制備酚醛樹脂的方法是:將適量反應物放入一隻試管中,振盪,搖勻後,塞緊橡膠塞,水浴加熱數分鍾

酚醛樹脂的實驗室製法

在大試管中加入2.5克苯酚和2.5毫升40%甲醛溶液,再加入1毫升濃鹽酸(作為催化劑),此時看不到明顯現象。把試管口塞上插有長玻璃管
(>30厘米)的單孔塞,再把試管放進沸水浴中加熱(沸水浴應為100℃恆溫加熱裝置),如圖。混合液開始沸騰時,表示反應正在進行(反應放熱),
沸騰熄止時,表示反應已完成。繼續加熱約10分鍾,以利酚醛樹脂和水溶液充分分層,上層為水,下層為酚醛樹脂,冷卻後顯粉紅色(原因:苯酚被氧化生成醌類
物質)。反應裝置中的長玻璃管對揮發的反應物起冷凝迴流作用。在這個實驗中,所用苯酚過量,並用酸作催化劑,產物是線型高分子樹脂;如甲醛溶液過量時(如
2.5克苯酚配3—4毫升40%甲醛溶液)且用氨水作催化劑時,產物則是體型高分子樹脂(參看縮聚反應)。實驗後的反應容器,需用酒精浸泡一些時間後,才
易用水洗凈。製得的酚醛樹脂有體型和線型。

所以應該是把試管口塞上插有長玻璃管(>30厘米)的單孔塞,而不是塞緊橡膠塞,這樣加熱會爆炸的

『陸』 合成酚醛樹脂的化學方程式是什麼

合成酚醛樹脂的化學方程式是 nHCHO+nR-OH = -(-R-CH2-)n-OH

R為苯,生成的高聚物CH2和OH是鄰位,另一條鍵與CH2分別在OH兩邊的C上。

酚醛樹脂是1907年世界上第一個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6)酚醛膠的實驗室制備裝置擴展閱讀

固體酚醛樹脂為黃色、透明、無定形塊狀物質,因含有游離酚而呈微紅色,實體的比重平均1.7左右,易溶於醇,不溶於水,對水、弱酸、弱鹼溶液穩定。

由苯酚和甲醛在催化劑條件下縮聚、經中和、水洗而製成的樹脂。因選用催化劑的不同,可分為熱固性和熱塑性兩類。酚醛樹脂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力學性能、耐熱性能,廣泛應用於防腐蝕工程、膠粘劑。

液體酚醛樹脂為黃色、深棕色液體,如:鹼性酚醛樹脂主要做鑄造黏結劑。

『柒』 酚醛樹脂用途

酚醛樹脂能做成酚醛膠、酚醛纖維、防腐蝕材料、隔熱保溫材料、壓塑粉。
1、酚醛膠:主要用在建材板材的膠合板和精鑄砂型的粘結。
2、酚醛纖維:要是以熱塑性線型的酚醛樹脂為基本原料。
3、防腐蝕材料:混合其他物品能有效防腐,如酚醛樹脂玻璃鋼,酚醛樹脂塗料等。
4、隔熱保溫材料:以酚醛樹脂的發泡材料為主,廣泛的用在中央空調系統、輕質保溫彩鋼板等。
5、壓塑粉:壓塑粉可採用傳遞模塑、模壓和注射成型法製成各種塑料製品。
酚醛樹脂:
酚醛樹脂,又名電木,原為無色或黃褐色透明物,市場銷售往往加著色劑而呈紅、黃、黑、綠、棕、藍等顏色,呈顆粒或粉末狀。耐弱酸和弱鹼,遇強酸發生分解,遇強鹼發生腐蝕。不溶於水,溶於丙酮、酒精等有機溶劑中。由苯酚醛或其衍生物縮聚而得。

『捌』 酚醛樹脂膠制備反應過程中為什麼要控制升降溫度

應該是鹼性催化酚醛樹脂,這個過程反應體系放熱很大,升溫速度過快會導致冷卻來不及,會導致嚴重後果.當然這是對生產來說的,如果是小試,冷卻效果很好,溫度好控制;但小試是要靠近生產工藝的.

『玖』 酚醛樹脂是19下7年世界上第一個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圖是實驗室製取酚醛樹脂的裝置圖:(1)膠塞上玻璃導

(下)反應有s量熱放出,苯酚、甲醛溶液易揮發,反應裝置中的長玻璃管除導氣外,還對對揮發的反應物起冷凝迴流作用.
故答案為:導氣&nb少p;&nb少p;冷凝迴流&nb少p;
(2)苯酚羥基鄰位上的兩個氫原子比較活潑,與甲醛醛基上的氧原子結合為水分子,其餘部分連接起來成為高分子化合物--酚醛樹脂.反應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為:
(3)實驗中所用苯酚過量,並用酸作催化劑,產物是線型高分子樹脂,需用酒精浸泡一些時間後,才易用水洗凈.
故答案為:酒精.

『拾』 水溶性酚醛樹脂膠制備實驗裝置

四口瓶、攪拌、控溫裝置、冷凝器、真空裝置等

閱讀全文

與酚醛膠的實驗室制備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空調閥門沒開會怎麼樣 瀏覽:54
儀表盤上顯示胎壓多少是正常的啊 瀏覽:527
儀表盤出現號是什麼故障 瀏覽:782
井下自動報警滅火裝置 瀏覽:845
中間有絲桿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140
德國太力電動工具廣告牌 瀏覽:847
深圳市儀器檢測機構有哪些 瀏覽:325
如何測量軸承座 瀏覽:274
東莞長安家園五金製品公司 瀏覽:931
電動閥門tsc什麼意思 瀏覽:523
仰卧起坐輔助器健身器材怎麼收納 瀏覽:340
大油桶改裝工具箱圖紙 瀏覽:488
小米6鑭系統工具箱充電電流 瀏覽:852
機械設備不用時標識怎麼寫 瀏覽:313
電池包翻轉實驗裝置 瀏覽:727
什麼車儀表盤有擋位 瀏覽:332
化工設備儀表怎麼畫 瀏覽:880
三類手持式電動工具使用的場所 瀏覽:558
閥門開關Hss是什麼信號 瀏覽:965
氨壓縮機皮帶傳動裝置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