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危險化學品的生產企業應設置哪些安全設施和設備
您好
一、防火防爆;
二、職業衛生;
三、機械安全;
四、電氣安全。
至於「應設置哪些安全設施和設備」根據需要和可能性而定。
設施有:安全護欄、
Ⅱ 歷屆冬奧會的火炬中有哪些亮點設計
歷屆冬奧會火炬中的亮點設計:
1、1952年奧斯陸冬奧會火炬
自本屆冬奧會開始,火炬傳遞正式成為冬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火炬也成為了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把火炬。火炬通體呈銀色,由一個圓柱形手柄和一個扁平的橢圓形碗組成。
火炬上部刻有奧運五環標志,以及本次火炬傳遞的起始點「Morgedal」至「Oslo」,共有94位火炬手參加了本次火炬傳遞。
2、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火炬
本屆冬奧會為冬奧會歷史上第二次進行火炬傳遞。火炬造型與1956年墨爾本夏奧會類似,均為合金材質並採用鏤空工藝。
火炬上刻有「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字樣。由於當時火炬傳遞為多位火炬手共同接力傳遞一把火炬的方式,因此火炬數量極少,所以也使得這款火炬每一把都彌足珍貴。
3、1960年斯闊谷冬奧會火炬
火炬為鋁合金材質,高78.5厘米,由著名設計師johnhench設計。火炬燃燒頭部分與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火炬類似,均為三點鏤空雕刻五環圖案,五環下刻有本屆冬奧會的英文名稱和會徽標志。
4、1964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
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上面的碗狀部分刻有「1964年冬奧會」和「奧林匹克五環」字樣。把手是圓錐形的,有兩片金屬圓環。
5、1968年格勒諾布爾冬奧會
格勒諾布爾冬奧會火炬是由銅製成的,有一個狹長的燃燒室和一個鋸齒狀的上部。把手的一部分被布覆蓋。上半部分刻有「XeJeux Olympiquesd' HiverGrenoble1968」字樣。
6、1972年札幌冬奧會火炬
1972年札幌冬奧會火炬由燃燒管和黑色合金手柄兩部分組成,長為56厘米,刻有1972年札幌的文字和這屆冬奧會的會徽。
黑色合金手柄的形狀與奧林匹克主火炬台的形狀相呼應。傳遞者手持的火炬燃燒時間為10分鍾,這也是冬奧會聖火第一次在亞洲點燃。
7、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
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靈感來源於滑雪跳台形象,並配有鏤空五環標志。中央部分刻有「OlympischeWinterspiele1976」的銘文,不銹鋼材質,長為73厘米。
8、1980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火炬
火炬長73厘米,鋁合金材質,銅色。手柄部分有皮質包裹,便於手握。火炬的形狀像一個帶銀環的碗,火炬設計和材料融入了現代技術和古希臘文化。
9、1984年撒拉熱窩冬奧會火炬
火炬高57.5厘米,重680克,由燃燒部和手柄兩部分構成,在手柄座處刻有金色「薩拉熱窩84」字樣,由世界著名體育用品生產商美津濃採用精鋼製作,通體閃耀著銀色的光芒。
10、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火炬
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火炬以卡爾加里塔為設計原型,長60厘米,頂部為鋁合金材質,手柄部分為木質。火炬燃燒頭部分印有本屆冬奧會的名稱、會徽,以及奧林匹克座右銘。
手柄部分用激光刻有10個冬季項目的運動圖案。本屆冬奧會火炬傳遞歷經88天,有約7000名火炬手參與了傳遞。
11、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火炬
本屆冬奧會的火炬形狀像一個特殊的海螺角,火炬頭部刻有法文的「1992年,第十六屆冬季奧運會」字樣並帶有獨立編號。
本屆冬奧會的聖火按慣例從奧林匹亞點燃,然後空運至法國巴黎。由5000名15-20歲的青少年繼續傳遞,經過法國22個地區的60個城市。
12、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火炬
本屆冬奧會火炬是歷屆冬夏季奧運會中長度最長的一把,火炬由一個長木把手和頂部的金屬組成,長度約為152cm。火炬上印有「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的字樣、奧運會會徽,以及體育象形圖。
樺木手柄象徵著挪威的傳統,頂部拋光的金屬片反映了其工業的現代技術。而選擇柔韌細長的形狀和相當長的火炬長度,以期與火炬手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13、1998年長野冬奧會火炬
長野冬奧會火炬上設計理念源自日本古代的松枝火把,刻有運動項目圖案和本屆冬奧會會徽圖案,長度為55厘米。六邊形的火炬代表了雪晶,並且選擇了銀色以模仿冰雪覆蓋的風景,黃繩是日本傳統的設計元素。
14、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火炬
火炬整體由手柄、火炬身、皇冠三部分組成,以銀色為主調,搭配熊熊燃燒的聖火。火炬頂部圍繞著火焰的玻璃皇冠,是第一次將玻璃材質融入奧運火炬的設計,代表著冬天和冰,上面刻著本屆奧運會的格言:點燃心中的火焰。
火炬的表面從中心部分的老化處理(代表過去)到下部的拋光處理(代表現代)各不相同。這兩個表面的連接處,即火炬手舉著火炬的地方,寓意過去和現在之間的橋梁。
15、2006年都靈冬奧會火炬
2006年都靈冬奧會火炬由著名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設計,高77厘米,直徑10.5厘米,自重1.85公斤。
整個火炬是「以賽車科技的工業標准」製作。火炬外形就像滑板和冰刀的藝術整合體,將冬奧會冰雪項目的特徵完美凝結在火炬上。
這支火炬最大特點是火焰在火炬內部燃燒,點火後火炬四周將被火焰吞沒,可以保證即使在大風天氣下,火炬依然能保持正常燃燒。
16、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火炬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火炬長約1米,流線型設計,顏色主要為白色,設計靈感來源於加拿大白雪覆蓋的起伏地形和滑雪者出下雪坡時在雪上留下的痕跡。
火炬上鑲有冬奧會會徽還有一個紅色的楓葉型開口。楓葉是加拿大的象徵,這個楓葉型的開口也是火炬的通風口。
17、2014年索契冬奧會火炬
索契冬奧會的羽毛型鍍鉻火炬設計極具時尚感與未來感。火炬重1.8公斤,長約1米,內里為紅色,整體設計靈感來源於俄羅斯民族不死鳥傳說的故事。
18、2018年平昌冬奧會火炬
平昌冬奧會火炬以白色和金色為主色調,高700毫米,代表平昌700米的海拔高度。火炬握把部分的設計採用「手拉手」的圖案,象徵著全世界的火炬手們攜手傳遞奧運聖火的神聖使命。
Ⅲ 實際工作中如何做好職業病的防護工作
依法做好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
第八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職業健康知識和管理能力,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健康培訓,普及職業健康知識,督促從業人員遵守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操作規程。
第十一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下列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
(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三)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四)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九)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第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的作業場所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
(二)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
(三)有與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相適應的有效防護設施;
(四)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其他規定。
第十三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將本單位的職業危害因素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預評價。職業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產生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應當在初步設計階段編制職業危害防治專篇。職業危害防治專篇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第十七條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其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依法經驗收合格,取得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
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對產生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並督促、教育、指導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正確佩戴、使用,不得發放錢物替代發放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職業危害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確保防護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已經失效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和保養,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第二十一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有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保證監測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
第二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日常的職業危害監測或者定期檢測、評價過程中,發現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向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等內容。
第二十五條向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等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危害防護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場所應當設置危險物品標識。
第二十六條任何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
第二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危害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危害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危害和保護從業人員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逐步替代產生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
第二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對採用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應當知悉其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對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故意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其所造成的職業危害後果承擔責任。
第三十條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後果、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從業人員,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繳納保險費。
從業人員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從業人員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從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拒絕作業而解除或者終止與從業人員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一條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生產經營單位承擔。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業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從業人員,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為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從業人員離開生產經營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並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對遭受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及時組織救治,並承擔所需費用。
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職業危害事故。
第三十五條作業場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
第三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Ⅳ 北京奧運火炬設計是怎樣的
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目錄
火炬簡介
外觀創意
技術特點
工作流程
火炬組件
設計研發
設計團隊
全新亮相
編輯本段火炬簡介
奧林匹克火炬是經國際奧委會批準的、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燃燒的、可手持的火炬。奧林匹 火炬設計創意過程
克火炬是奧林匹克聖火的載體。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每屆奧運會都誕生一支體現主辦國家文化特色並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並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遺產。
編輯本段外觀創意
北京奧運會火炬長72厘米,重985克,燃燒時間15分鍾,在零風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
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在工藝方面使用錐體曲面異型一次成型技術和鋁材腐蝕、著色技術。火炬外形製作材料為可回收的環保材料。 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編輯本段技術特點
北京奧運會火炬在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達到了新的技術高度,能在每小時65公里的強風和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情況下保持燃燒。在工藝上採用輕薄高品質鋁合金和中空塑件設計,十分輕盈。下半部噴塗高觸感塑膠漆,手感舒適不易滑落。北京奧運會火炬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產物,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北京奧運會火炬使用燃料為丙烷,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燃燒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沒有其他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編輯本段工作流程
航天芯,也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的燃燒系統,包括燃料供應系統(燃料瓶、穩壓裝置和回熱裝置)和燃燒器兩大部分。工作時,利用開關工具順時針打開燃料瓶上的常閉開關閥,瓶內的高壓丙烷蒸汽經過穩壓裝置進行減壓,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某一壓力值附近,然後經過有五個通氣孔的燃料分配器的側孔進入回熱銅管,在流經燃燒室和燃料瓶後重新進入燃料分配器,並從兩路分別進入預燃室和主燃室進行燃燒。
編輯本段火炬組件
燃料瓶 燃料供應系統的主要構成部件是穩壓裝置和燃料瓶,都是採用國內先進工藝和技術自主研發的。燃料瓶採用無縫冷拉工藝,直徑為32毫米,即用一整塊板拉成現在的形狀,因此非常耐壓(達14兆帕),相當於可承受水下1400多米的壓力。由於火炬燃燒有時間要求,一瓶燃料需要保證燃燒15分鍾以上,而燃燒器除要保證火炬形態外,也有一定的流量要求,因此為了既能保證和火炬外殼的匹配,又能滿足燃燒時間,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細又長。這從工藝上講,難度大大增加。因為是整體成型,且燃料瓶壁的壁厚不到1毫米,在長細比達到7.5倍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拉裂的。 燃料的選擇 燃料用的是99%以上純度的丙烷。歷史上的奧運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較多。採用丙烷燃料是為了能在火炬傳遞路線范圍內,滿足環境溫度的要求。其次顏色也是一個考慮,丙烷燃燒後火焰是橙色,具有較好的可視性。 穩壓裝置 穩壓裝置也是特別研製的。從燃料瓶里出來的氣體壓力是不穩定的,隨著溫度降低而減小。而火炬的燃燒需要一個穩定的流量,穩壓裝置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壓力,一定流量的燃料供應,這和一般穩壓裝置的原理是一樣的。氣態的燃料以相對較高的壓力進入穩壓裝置的進口,以高出環境壓力一定范圍的壓力流出,保證燃燒所需的燃料壓力和流量。穩壓器的設計要求一般就是小巧輕便和多功能。現在的穩壓裝置共有四個功能:第一是將火炬開關設計到穩壓裝置上,這就少了一個零件;第二是減壓;第三是穩壓;第四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況下,還能確保火炬繼續燃燒,不會發生危險。 燃料瓶和穩壓裝置的連接 燃料瓶和穩壓裝置採用螺紋連接,燃料瓶口用外螺紋,穩壓裝置用內螺紋。這個雖不是獨創,但在火炬上用得比較少。以前的一些火炬用的是現成的燃料瓶,多數是採用直接的頂壓方式。這種沒有螺紋的連接方式,如果氣體壓力過大,頂針會頂得很緊,用起來費勁;如果壓力過小,由於使用時的振動,容易松脫,造成漏氣;同時由於是非精確定位密封,在壓緊的過程中或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密封不嚴而漏氣,既不安全,也容易熄火。我們吸取了國外火炬的經驗和教訓,採用了螺紋介面。
回熱管 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火炬都採用了保溫裝置。因為對於氣相燃燒而言,若沒有有效的熱量補充,燃料瓶的溫度是下降的。燃料在低溫狀態下,蒸汽壓會降低,有可能會影響火炬燃燒性能。最初的設計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剛研製時燃料瓶容積較大,因此它降溫慢。現在燃料瓶小了,而燃燒時間要求提高,所以必須要加回熱裝置。要給它加熱,就要有熱源,於是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火炬自身的火焰熱量——燃料出來後不是直接進燃燒室,而是通過回熱系統給燃料瓶進行加熱,減緩溫度降低的速度,滿足燃燒時間。回熱管還有個好處,就是熱交換不可能把所有熱量都交換掉,所以管內的氣體溫度也是升高的,有利於燃燒,這是個額外的好處。 燃燒器 雙火焰是一個核心設計,並在國內第一次運用。燃料經過回熱之後,分兩路,一路進入預燃室,一路進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進行分配。預燃室底部中心是噴嘴,其周圍是進空氣的孔。火炬外殼底部也有一定面積的進氣通道。預燃室燃料往上噴時,會帶動周圍空氣上升進入預燃室,這就是引射作用。 預燃室中燃料和空氣混合後再燃燒,火焰像我們家裡的煤氣灶一樣,摻混得比較好,燃燒充分,火焰溫度比較高,形狀短,是藍色的,在強光下不易看見。而主燃室的燃料沒有經過預混,燃料噴出後和空氣混合,先擴散再燃燒,火焰溫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於25厘米。預燃室相當於一個穩定的火源,保證它始終不滅,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滅,它會馬上把主火焰點燃。 國外也有類似雙火焰的設計,但不太一樣,不是預混氣的。像2006年都靈冬奧會,也是前後兩個燃燒室,但兩個都是擴散火焰。我們考慮用預混火焰,主要是它的溫度比較高,復燃主火焰比較容易些。另一方面,主火焰在上,預燃火焰在下,受外界影響相對就小,保護火焰就容易些。 這個設計實際上是受了吸氣式發動機的啟發。因為有的發動機也有一個小的預燃室。應該說這種方案在火炬的使用中是第一次。主火焰從圓形管道上均勻的小孔中噴出,這也是特別之處。國外有很多是從一個小口噴出,或者雖是多個噴口,但尺寸較大。我們也做過這樣方案的試驗,一方面不太利於火焰的穩定,另一方面燃燒時煙較大。我們現在這個設計,火焰能從一個環的小孔中噴出,好處之一是噴出的燃料比較均勻,是圓形的火焰;另一個就是噴出來的燃料能與空氣摻混的比較均勻,燃燒比較充分,煙就會小,有利於觀賞性和環保。 在火炬研製中發現,風速對火炬工作的影響最大,在專用設備上進行了大量實驗,做到大風小風條件下,都不熄火。我們很希望得到一支性能可靠、穩定的火炬。我們認為今後應在實際環境中,繼續對火炬進行各項參數考核,並經嚴格的生產過程,保證研製質量。我們期待著北京奧運火炬將在同一個世界,傳播同一個夢想。
編輯本段設計研發
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研究規劃工作從2005年8月開始。結合北京奧運會舉辦理念,通過對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經驗的分析,確定了火炬設計理念、設計要求和創作方式。根據火炬工業設計的特點,為使設計方案達到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經北京奧組委辦公會批准,確定了火炬設計方案以藝術造型為主導,燃燒技術與工業設計同時徵集、公開徵集和定向委託創作相結合的創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出公開徵集火炬設計的邀請。截至2 鳥巢上方的巨型火炬
006年2月28日,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海內外設計機構和設計師提交的應征參賽作品847件,其中有效應征作品388件。 經過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徵集活動初評評審委員會對應征作品初評和復評,按照評審程序的規定,選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2006年6月至8月,根據選擇最好藝術設計和技術設計方案的原則,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確定由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創新設計中心設計的火炬外形祥雲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藝術設計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團設計研發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技術方案,並確定由航天科工集團在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協助下完成火炬外形與燃燒系統結合的火炬樣品製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完整設計,並於2007年1月經國際奧委會批准。
編輯本段設計團隊
祥雲火炬由聯想集團創新設計中心設計 火炬設計總指導:姚映佳 創作總負責人:李鳳朗 創作指導:仇佳鈺 創作工藝:負責人韓小勤 火炬主創設計:章駿。
編輯本段全新亮相
2011年1月18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又添一處新景觀。完成「搬家」移建施工的北全新火炬(5張)京奧運主火炬塔正式在鳥巢東北側的空地亮相,色調與奧運期間保持一致。據介紹,全新的奧運主火炬塔地面高31米 ,基座埋入地下7.8米。[1] 2008年曾在北京奧運會熊熊燃燒了16天的奧運主火炬16日正式結束了為期三個多月的「搬家工程」,亮相「鳥巢」東北角的空地,吸引了眾多遊人拍照留念。17日清晨,紅色蒙皮、印有祥雲圖案的主火炬在寒風中與國家體育場內的冰雪世界相映成趣,紅白交映,幾位遊客正圍著拆除了腳手架的奧運火炬合影留念。 據工作人員介紹,全新的奧運主火炬塔地面部分高31米,埋入地下基座部分深7.8米。奧林匹克公園近期還將在奧運主火炬塔旁建造一面冠軍牆,形成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火炬廣場」,面向遊客開放。 長32米、重45噸的奧運主火炬塔2010年9月底拆離「鳥巢」,主體鋼結構返廠維修後進行了再次翻新、加固和「瘦身」,新增加基座、蒙皮、燃燒器和外網。全部組裝完的主火炬塔在造型和色調上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火炬點燃時一致。[2]
Ⅳ 石化企業高架火炬的布置
高空火炬 高空火炬是由自控系統、點火系統,鋼結構的一個單純之直立上升管道組成,像是煙道,使得火焰在頂端遠程自動點火燃燒,遠離地面,而不致於傷害到人員和工廠,高空燃燒塔可調整其高度,從最小5M到最高200M。火炬系統的設計內容一般包括火炬氣排放管網和火炬裝置兩部分。排放管網的設計內容包括火炬氣管道和凝液回收輸送設備和管道的工藝、配管、土建、電氣等的設計。火炬裝置的設計內容包括火炬頭、火炬筒體、分液罐、水封罐、點火器、泵等設備,及相應的工藝配管、電氣、電信、自控、土建、給排水、環境保護等設計。
我們的企業火炬裝置附近還建有污水處理裝置。
Ⅵ 毒物危害的四種預防措施
防止金屬類毒物危害的措施有組織措施、衛生技術措施、個人防護措施和衛生保健措施。防止金屬類毒物危害的衛生技術措施有:
(1)以無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藝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藝;
(2)生產過程密閉化與控制塵毒源;
(3)通風排塵、毒;
(4)改進操作技術和生產設備,加強設備維修保養,消除跑、冒、滴、漏;
(5)儀表遠距離操作或隔離操作。
Ⅶ 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病危害因素衛生防護設施設計要求
2.7.1
通風系統通風系統通風排毒、通風除塵和空氣調節設計必須遵循《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9—2003)及相應的防塵、防毒技術規范和規程的要求,局部機械排風系統各排氣罩必須遵循設計原則,罩口風速的大小須保證將發生源產生的塵毒吸人罩內。通風系統的組成、管道材質及其分布應當合理,容易凝結蒸汽和聚集粉塵的通風管道、幾種物質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燒或形成更為有害的混合物、化合物的通風管道應設單獨系統,不要相互連通,說明事故通風時換氣次數。設計中應有控制二次污染的措施,當使用循環風時,進風須經凈化,進風中粉塵或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該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的30%。
2.7.2
防腐蝕設計產生粉塵、有毒物質或酸鹼等強腐蝕性介質的車間,應設計有沖洗地面和牆壁的設施,地面應有一定坡度的坡向排水系統。
2.7.3
防雜訊設計產生雜訊、振動的設備應有消聲、吸聲、隔聲及隔振、減振措施,並根據雜訊、振動的物理特性合理設計,使其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1—2002)的要求。產生高頻、微波等非電離輻射的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線金屬屏蔽。
2.7.4
防高溫和熱輻射、防潮濕、防惡臭設計要求防高溫和熱輻射、防潮濕、防惡臭設計措施應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l一2002)及相應的規范執行。
2.7.5
採光及照明設計
車間採光照明分別按照《建築採光設計標准》(GB/T
50033—2001)和《建築
照明設計標准》(GB
50034—2O04)進行設計。
2.7.6
報警裝置設計在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易燃易爆物質或易揮發性物質且可能泄漏或積聚的地方,必須設置固定式或攜帶型檢測報警儀器和事故通風設備。
2.7.7
生活衛生設施設計
生活衛生設施設計方案包括新建企業職工食堂、托幼機構、浴室、衛生醫療機構,應符合相關的衛生標准要求。車間應設置飲水設施,並應設置更衣室、休息室、廁所、女工衛生室,按車間衛生級別要求設置淋浴間。改建、擴建、續建項目中的生活衛生設施必須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的要求實施。
2.7.8
應急救援設施設計新建企業根據生產性質應設置職業病防治專業機構及應急救援設施和必要的儀器設備。
2.8
預期效果所有的職業危害因素經防護控制後均須在初步設計(職業衛生專篇)中提出定量的預期效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所採用的建築設計方案和職業病防護措施的預期效果及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
Ⅷ 北京奧運火炬設計理念是什麼
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名為「飛揚」,火炬外觀突破傳統火炬的封閉造型,採用內外雙層螺旋設計,紅銀雙色漸變,看上去就像舞動的飄帶一般精美絕倫,且極具動感與活力。
Ⅸ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挺不錯的。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創辦於2004年4月,孕育於「國家火炬計劃」,由中山市人民政府舉辦,委託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是中山市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公辦高等職業院校。是全國不多的、沒有「圍牆」的「園區大學」,也是省內唯一以「園區模式」辦學的高職院校。
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學生近3萬人。學校歷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高達99.37%,高於本省高職院校平均就業率。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9300多人,教職員工434人,其中博士34人,碩士296人, 高級職稱1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廣東省高職教育專業領軍人才8人、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人 、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6人。
以上內容參考: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Ⅹ 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病危害因素衛生防護設施設計要求
2.7.1 通風系統通風系統通風排毒、通風除塵和空氣調節設計必須遵循《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9—2003)及相應的防塵、防毒技術規范和規程的要求,局部機械排風系統各排氣罩必須遵循設計原則,罩口風速的大小須保證將發生源產生的塵毒吸人罩內。通風系統的組成、管道材質及其分布應當合理,容易凝結蒸汽和聚集粉塵的通風管道、幾種物質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燒或形成更為有害的混合物、化合物的通風管道應設單獨系統,不要相互連通,說明事故通風時換氣次數。設計中應有控制二次污染的措施,當使用循環風時,進風須經凈化,進風中粉塵或有害物質的濃度不得超過該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的30%。
2.7.2 防腐蝕設計產生粉塵、有毒物質或酸鹼等強腐蝕性介質的車間,應設計有沖洗地面和牆壁的設施,地面應有一定坡度的坡向排水系統。
2.7.3 防雜訊設計產生雜訊、振動的設備應有消聲、吸聲、隔聲及隔振、減振措施,並根據雜訊、振動的物理特性合理設計,使其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1—2002)的要求。產生高頻、微波等非電離輻射的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線金屬屏蔽。
2.7.4 防高溫和熱輻射、防潮濕、防惡臭設計要求防高溫和熱輻射、防潮濕、防惡臭設計措施應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l一2002)及相應的規范執行。
2.7.5 採光及照明設計 車間採光照明分別按照《建築採光設計標准》(GB/T 50033—2001)和《建築
照明設計標准》(GB 50034—2O04)進行設計。
2.7.6 報警裝置設計在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易燃易爆物質或易揮發性物質且可能泄漏或積聚的地方,必須設置固定式或攜帶型檢測報警儀器和事故通風設備。
2.7.7 生活衛生設施設計 生活衛生設施設計方案包括新建企業職工食堂、托幼機構、浴室、衛生醫療機構,應符合相關的衛生標准要求。車間應設置飲水設施,並應設置更衣室、休息室、廁所、女工衛生室,按車間衛生級別要求設置淋浴間。改建、擴建、續建項目中的生活衛生設施必須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的要求實施。
2.7.8 應急救援設施設計新建企業根據生產性質應設置職業病防治專業機構及應急救援設施和必要的儀器設備。
2.8 預期效果所有的職業危害因素經防護控制後均須在初步設計(職業衛生專篇)中提出定量的預期效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所採用的建築設計方案和職業病防護措施的預期效果及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