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堆肥是不是一種環保的垃圾處理方式
是的。
通過分類,回收和堆肥,一家四口的垃圾每年可以減少1000公斤到100公斤以下的垃圾。想像一下,欽奈所有垃圾中的90%在一夜之間消失了,一個干凈的綠色城市,它將幫助你開始你的堆肥之旅。
下面為家庭製作肥料一些指南:
廚余堆肥就是在空氣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蟲分解有機物質(食物垃圾)的過程。最終產品被稱為廚余肥料,其中富含易於使用的植物營養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議可以買一個堆肥廚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陽台或室外製作。在廚余堆肥發酵的時候會有味道(主要是氨氣和硫化氫)。
廚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幾個條件: 含碳有機物如干樹葉、木屑、紙、花生殼、瓜子殼等 含氮有機物如水果和蔬菜廢棄物、咖啡渣、麥芽粉等。
㈡ 污泥堆肥方案
目前,污泥的處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海洋傾倒和土地利用等。前三種處置方法由於環境和經濟壓力日益增大及二次污染問題而逐漸減少或被禁止。同時,土壤長期施用化肥會產生不可逆的破壞,而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有機質,堆肥產生的腐殖質能改良土壤,因此污泥的土地利用越來越受重視。堆肥法是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種,用堆肥法處理後的污泥進行農業利用,具有經濟簡便、不需外加能源、不產生二次污染、可資源化等優點。因此,污泥堆肥化已成為環保領域的個研究熱點。近二三十年來,污泥堆肥處理研究十分活躍。國內外學者對污泥堆肥的過程式控制制、監測方法、腐熟度評價、添加劑的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處理方法是利用快速發酵回轉倉完成中溫、高溫連續發酵的工藝。它具有高效、防臭、成品質量高的特點,在美國、日本、歐洲廣為採用。國內的一些相關企業根據不同的污泥特性也開發了一些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克服污泥軟化、霉變、重金屬等難題,利用脫水污泥製取復混肥、菌肥,顯示出廣闊的市場前景。
2、國內污泥堆肥研究進展
在我國和印度等東方國家,原始的堆肥方式很早就已經出現,勞動人民一直重視堆肥對土壤的改良作用。但與國外相比,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方面,我國對城市污泥農用資源化的研究均相差甚遠。20世紀60年代初,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進行的污泥自然通風堆肥試驗獲得成功,並確定了好氧發酵堆肥工藝的主導地位。目前,全國現有不到1/4的污水處理設施中有污泥穩定處理設施,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較為完善的還不到1/10。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建成了一條年產3000t的有機復合肥生產線。採用自行研製的高效滾筒污泥堆肥設備進行動態快速發酵,在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又降低了其含水率,解決了制肥工藝中關鍵的預處理問題,是一種高效的污泥堆肥裝置。
為達到經濟實用、高效低耗的污泥堆肥處理目的,必須對污泥堆肥過程進行更深入系統的實驗研究,使城市污水污泥堆肥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研究:展開新型調理劑的研發,注重污泥堆肥過程中臭味的控制,建立起污泥堆肥工藝過程和產品的評價標准,深入研究並分離出快速好氧堆肥的優勢種群,縮短堆肥時間,提高堆肥效率。我國污泥農用的比例還不足10%,污泥堆肥有很大的發展前途和空間。
3、該項目解決的技術瓶頸和技術問題,完成後市場需求前景、推廣應用領域、達到的技術水平,以及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目前,我國城鎮污水污泥處理中,普遍存在重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忽視污泥處置設施的配套;重視維持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忽視污泥的無害化、穩定化規范處置,以致造成污水處理後大量的污泥得不到有效處置,引起新的污染,城鎮污水污泥的處理處置已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導致這一狀況的產生,除了由於我國污水廠大規模建設始於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的歷史原因之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適合我國國情和地區條件、具有安全、環保、經濟特點的城鎮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系統技術。特別是污泥的好氧發酵處理技術(即堆放)及土地利用,被納入污泥處理處置國家技術政策,並列為最佳可行技術之後,研究開發其集成、實用技術體系,就顯得更為重要。
為了有效解決城鎮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難題,我公司組建省內首家污泥污染治理專業隊伍,組織科研人員進行產、學、研攻關,應用生物技術、多功能高效機械、環境礦物材料以及我國土壤肥料研究最新成果,遵循對污泥中的有機物在好氧發酵、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降解,同時好氧反應釋放的熱量形成大於55攝氏度的高溫殺死病源微生物,污泥終端產品符合無害化指標、穩定化指標,以及污泥污染物限值(最高允許含量),組成城鎮污水污泥好氧發酵處理、土地利用污泥處理集成配套技術系統,技術系統具體包括:污泥發酵物料調質預處理關鍵設備——多功能物料處理機(已獲國家專利)好氧發酵設施及微電升溫控制器、後處理及臭氣、重金屬污染綜合控制技術以及污泥產品的養分揮發控制及延伸增值開發等。本項目技術的示範工程已在張掖市污水處理廠建成,本污泥處理處置集成配套技術,符合國家環保部2010年2月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試行)中關於「污泥好氧發酵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工藝流程、工藝參數、污染物削減及污染防治措施,技術經濟適用性以及土地利用的規定要求。
本項目利用自主產權核心設備物料多功能處理機,研發適合我省及西北地區環境條件及經濟水平的城鎮污水污泥處理及污染防治集成技術,填補了占我國80%以上中、小污水處理廠目前尚無污泥處理處置專用設備及系統技術的空白,項目技術原於國家鼓勵支持的「適合我國國情和地區特點的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技術政策導向。
本項目有效利用好氧發酵生物堆肥技術,不外加能源、零排放、全回收、無二次污染,有機廢棄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等特點,對污泥進行高效、節能、低成本處理,成功解決了目前城鎮污水污泥處理中地區經濟水平與投資門檻,技術壁壘與普及推及推廣,污染治理與與資源再生利用的矛盾和難題。項目符合國家污染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導向。
第二章 項目實施方案
2.1、項目前期工作情況:項目已開展的前期工作,企業現有支持配套條件,技術或成果來源,知識產權情況,技術或藝特點等。
2.1.1項目前期工作情況
城鎮污水污泥生物堆肥處理處置技術,涉及微生物學、生物工程、物理、化學、機械,建構築物設計以及肥料製造、植物營養等多學科領域,專家就「城市污泥高效生物堆肥與農林安全利用技術設備研製及示範」為題,聯合申報2009年國家資源環境技術領域863計劃,形成了理論基礎,核心技術研發目標和工藝路線規范。實踐證明。本項目技術路線符合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提出的《最佳可行技術》規定要求。
污泥處理示範工程的建成,使我公司具備項目規劃、工程、工藝設計、核心設備研發、產品延伸開發、土地利用及開拓廣闊環境市場的能力。
2、技術成果來源,知識產權情況
3、技術工藝特點
本項目利用自主研製的可同時進行粉碎、混合、攪拌、調質、接種乃至造粒作業的」城鎮污水污泥堆肥物料多功能處理機」,研發適合西北地區的污泥堆肥的集成配套技術,解決污泥堆肥中的物料調質處理、除臭、重金屬消解、堆肥產品延伸增值等工藝難題,開發生產多種專用肥料及其用品。國內未見相同文獻報道。
2.2、項目研發或建設主要內容、目標及創新點:包括技術特點、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或需要增加的主要研究試驗設施、儀器設備和相關支持軟體等;實施方式(自主開發、消化吸收、國際合作)、技術和工藝路線;項目進度安排、實施期限等。
1、污泥好氧發酵生物堆肥處理污染防治集成技術包括:污泥發酵物料調質預處理關鍵設備「城鎮污水污泥堆肥物料多功能處理機」(已獲國家專利授權),「污泥好氧控溫動態堆肥工程技術」的核心設備,污泥堆肥產品養分揮發控制及延伸增值開發等單元技術。項目技術具有不外加能源、無二次污染、零排放、全回收、節能低耗、高效實用等特點,符合國家環保部2010年2月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污泥好氧發酵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關於工藝流程、工藝參數、污染物削減及污染防治措施、技術經濟適用性以及土地利用的規定要求。
2、2010年完成「污泥翻堆式條垛好氧發酵堆肥技術和設備」系統工藝的研發,為了縮短我國城鎮污水污泥處理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污泥處理設備的基礎上進行了整合創新,所研發的「污泥好氧溫控動態發酵堆肥處理工藝和設備」是我公司第二代核心技術,將用於本項目建設中。
達諾式發酵滾筒,由於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是經濟發達國家經常用來處理污泥等固廢的主要設備。這項1933年出現於丹麥的技術,已經過近80年的歷程,全世界已有150多家工廠在應用,但是無人對它做突破性的改進,使其更加完善高效。我公司首先針對其工藝上的不盡合理作出創新調整,使其一次發酵時間由原來的3-4d縮短到12h,完全腐熟的的堆肥產品,微生物菌群數上升2個數量級,使其成為良好的生物有機肥料。目前該項技術的關鍵設備設計圖紙已送交委託廠家進行審核,評估其技術的合理性,相關專利正在准備申報中。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將加速我國特別是西北地區污水污泥處理處置進程,為實現國家污染減排目標,完成「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做出積極貢獻。
第三章 項目建設目標
3.1、達到的技術性能指標和參數:
3.1.1、指標:
1、經好氧發酵處理後的污泥含水率小於40%;
2、有機物降解率大於40%;
3、蠕蟲卵死亡率大於95%;
4、糞大腸菌群菌值大睛0.01%,(GB18918-2002)
3.1.2、參數:
1、好氧發酵前:污泥混合物料含水率調到55%~65%、碳氮比(C/N)為25:1~35:1、有機質含量通常不小於50%、pH值6~8。
2、採用條垛式好氧發酵翻堆通風發酵周期約15d,溫度55℃以上持續5~7d。
3、採用好氧動態發酵時發酵時間12h,陳化期5~6d,60℃溫度維持3d以上。
4、動態好氧發酵強制通風時,每1m3物料通風量0.05~0.2m3/mm。
㈢ 【高分求教】雞糞堆肥的原料配比
按照南京市農用雞糞無害化生產技術規程要求如下:
3.1 堆肥原料要求
3.1.1 雞糞
3.1.1.2應是養雞場產生的新鮮雞糞或經過預處理的雞糞。
3.1.1.3不應摻雜有死雞、死禽類等動物遺體或其它有害物質。
3.1.1.3 無烈性傳染病源。
3.1.2 調理添加劑
3.1.2.1 可選用秸稈、礱糠、蛭石、化肥等物料。
3.1.2.2 雞糞和調理添加劑的比例一般為1:1~3:1。
3.1.3 混合後原料的要求
3.1.3.1 含水率為50%~60%。
3.1.3.2 有機質含量不低於25%。
3.1.3.3 碳氮比(C/N)為10:1~40:1。
3.1.3.4 物料粒徑或長度不得超過10cm。
3.1.3.5 無害化指標應符合DB32/T 504中關於有機肥料的要求。
3.1.3.6 不含腐蝕性、放射性等有害物質和玻璃、不可降解塑料、磚頭、鐵器等惰性物質。
3.2 工藝流程
農用雞糞無害化加工宜採用以下工藝流程:
堆肥原料 →前處理→ 堆肥高溫發酵→ 後處理→ 成品
3.3 前處理
3.3.1 符合3.1要求的堆肥原料,可直接進入發酵設施發酵。否則,應經前處理去除粗大物、非堆肥物或破(切碎)碎後進入發酵設施發酵。
3.3.2 前處理過程中的分選物,其可回收物應作資源回收利用,其非堆肥物、雜物應採用衛生填埋或其它無害化措施,進行最終處置。
3.3.3 可根據需要接種有效有益微生物菌群,以加快發酵進程,但接種的微生物菌群應符合國家有關微生物發酵制劑的相關要求。
3.4 堆肥發酵條件和過程
3.4.1發酵設施須有保溫、防雨、防滲的性能,並配置通風、排水和其它相關裝置。
3.4.2 雞糞高溫發酵周期夏天不宜少於15d,春秋天不宜少於20d,冬天不宜少於25d,後處理周期不少於3d。
3.4.3 發酵過程中,應定時測定堆層溫度的變化情況。堆層各測試點溫度均應保持在55℃以上,持續時間為5d~8d,發酵中心溫度不宜大於75℃。
3.4.4 堆肥發酵過程中堆層溫度的測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3.4.4.1 測定儀器可用金屬套筒溫度計或其它類型測溫感測裝置。
3.4.4.2 測定點分布應均勻,有代表性。高度應分上、中、下3層,上層和下層測試點均應設離堆層表面或底部0.6m~1.0m處,每個層次水平面測試點布置按發酵設施的幾何形狀,可中心部位和邊緣部位設置,邊緣部位距邊緣宜為0.5m。
3.4.4.3 在發酵周期內,應每天2~3次測試堆層各測試點溫度變化,並記錄,直發酵終止。
3.4.5發酵溫度達到55℃後,應及時進行人工翻堆或機械通風,以保持有氧狀態。
3.4.5.1 人工翻堆通風時,堆層高度宜在0.8m~1.5m,並根據外界條件和堆肥情況確定頻率,以保證高溫的持續。
3.4.5.2機械通風時,應及時調整通風量,標准狀態的風量宜為每立方米堆肥原料0.05 m3/min~0.20m3/min;風壓可按堆層每升高1m增加1000Pa~1500Pa選取。通風次數和時間應以保證發酵在最適宜條件下進行為依據。
3.5 後處理
去除水分可採取晾曬、鋪放、低溫烘乾(65℃以下)等措施。此外,對於顆粒較大的半成品進行破碎處理。
3.6 成品技術要求
3.6.1外觀為褐色或灰褐色,粒狀或粉狀,無機械雜質,無惡臭。
3.6.2 含水率為25%~40%。
3.6.3 碳氮比(C/N)不大於30:1。
3.6.4 達到DB32/T 504中5.5規定的無害化要求。
4 加工場所的環境要求
4.1 加工場地至少遠離村莊、城鎮或飲用水源500m以上。
4.2 應避免在沙石土質的地區建場(廠)。
4.3 作業區雜訊應不大於85dB,超過規定時應該採取降雜訊措施。
4.4 作業區粉塵、有害氣體(H2S、SO2、NH4等)的允許濃度,應符合GBZ 1的規定。對作業區產生粉塵的設施,應採取防塵、除塵措施,作業區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4.5 場內外大氣單項指標應符合GB 3095中三級標準的規定,有害氣體(不得超過CJJ l7中規定的3級標准。
4.6 發酵設施應有雨水分流裝置和滲透水收集裝置。滲透水不能隨意排放,而應在收集後和作業區沖洗污水一起進入蓄水池,作為物料調節用水。
4.7 加工場所應採取滅蠅措施,糞便的無害化應符合GB 7959的要求。
5 檢測
5.1 堆肥原料應按批次檢測,內容應包括:含水率、有機質、全N、重金屬、pH值、三氯乙醛(酸)。
5.2 工藝參數的檢測。含水率和碳氮比(C/N) 每10d進行一次檢測,堆層溫度的變化以日為單位進行跟蹤檢測。
5.3 農用雞糞成品檢測應每季度進行1-2次,檢測內容應包括:水分、有機質、全N、全P、全K、pH 值、汞(Hg)、鎘(Cd)、鉻(Cr)、砷(As)、鉛(Pb)、氯離子(Cl-)、蛔蟲卵死亡率、大腸桿菌值、三氯乙醛(酸)。
微生物菌劑的添加量需要和提供單位聯系,確定他們的要求。
㈣ 實驗室用沼氣裝置
玻璃的不好做,可以用1大2小,3個白色可樂瓶代替.
製作方法:
1、將大可樂瓶的中部開2個高低回錯落的對稱孔,直徑答可以插進瓶口的孔。
2、將另外兩個瓶底去掉,插入孔內,作為進出料口。
3、連接孔用雙管密封膠密封。
4、上口在蓋上插上醫用輸液管即可,用調整葯液流量的開關作為放氣開關,針頭在有沼氣產出時可以點燃。
㈤ 有機肥發酵原理
為什麼需要發酵
腐熟是有機肥料分解過程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機物已經變到不能辨認它原來的形態,成為一團黑色松軟的物質,有時有臭味,在原重量上失去原來的三分之二(一般3噸有機肥原料可以腐熟1噸有機肥),在碳氮比率上變得較小。
有機肥料施用前要強調腐熟,是因為沒有腐熟的有機肥料中,所含的養分形態絕大部分是遲效態的,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不經腐熟的有機肥施入土壤中,不僅肥效差,而且還會滋生雜草和傳播病菌和蟲卵。因此,有機肥料腐熟的目的是為了釋放養分提高肥效,同時避免肥料在土壤中腐熟時產生某些對作物不利的影響,特別是產生的高溫,容易「燒苗」。
原理
腐熟的有機肥一般需要兩個階段,即第一次高溫堆肥腐熟發酵階段和第二次陳化階段。不穩定的有機物通過腐熟過程,通過微生物作用下,轉化成穩定的腐殖質。其溫度變化可以界定是否腐熟。
第二階段:溫度初見降低,氧氣吸收率降低,臭味完全消失。相對於第一次堆肥腐熟來說,不能沒有第二次堆肥,因為二次堆肥可以降解難降解的有機物,嗜溫微生物菌落重新建立,從而有助於有機肥腐熟、減少植物毒性物質和抑制病原菌。
第一階段:通過配比原料基質,肥堆高氧吸收,產生高溫,可降解揮發性固體大量減少,臭味逐漸降低,肥堆顏色逐漸變化,需保持良好的曝氣和水分控制。
溫度升高階段:有機肥腐熟溫度上升到45℃,主要以放線菌、真菌和細菌為主,主要分解糖類和澱粉。甚至有源生物動物和動物參與。高溫階段:腐熟溫度達到45℃以上,嗜溫微生物被抑制,嗜熱主導。可溶解的有機物繼續被氧化分解,復雜的有機物(纖維素、半纖維素、蛋白質、木質素)也開始被分解。50℃左右(嗜熱真菌和放線菌);60℃左右(嗜熱細菌和放線菌);70℃左右(大多微生物已經不能適應)。最佳腐熟溫度為55℃,這是因為大多微生物在該溫度最活躍,最易分解有機物,病菌、蟲卵、雜草種子大多數會被殺死。降溫降低階段:嗜溫微生物又開始大量繁殖,占據優勢,對殘余難分解的有機物作進一步分解。此時微生物活性下降,堆肥腐熟需氧量降低,溫度下降,肥堆逐漸趨於穩定。
分類
2、厭氧發酵:在缺氧或無氧條件下,主要利用厭氧微生物進行的堆肥化過程。最終產物除腐殖質類有機物、二氧化碳和甲烷外,還有氨、硫化氫和其他有機酸等還原性物質。工藝簡單、不需進行通風,但反應速率緩慢,堆肥化周期較長。
1、好氧發酵:在人工控制和一定碳氮比例(C/N)、水分、溫度和通風的情況下,通過微生物將有機質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的過程,這類堆肥無臭無蠅,反而有淡淡的泥土味。
㈥ 堆肥箱製造方法
堆肥箱就是用來堆肥的容器, 就是把廚余,水果皮等放入堆肥箱裡面進行堆肥,一般配合發酵菌,更多的堆肥知識請登錄 我愛菜菜網的土壤肥料版塊
㈦ 要怎麼利用廚余堆肥來做種菜肥料
下面為家庭製作肥料一些指南:
廚余堆肥就是在空氣和水的存在下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和小昆蟲分解有機物質(食物垃圾)的過程。最終產品被稱為廚余肥料,其中富含易於使用的植物營養素,形成健康土壤的一部分。 建議可以買一個堆肥廚余的桶和木箱。最好在陽台或室外製作。在廚余堆肥發酵的時候會有味道(主要是氨氣和硫化氫)。
廚余堆肥主要要有下面幾個條件: 含碳有機物如干樹葉、木屑、紙、花生殼、瓜子殼等 含氮有機物如水果和蔬菜廢棄物、咖啡渣、麥芽粉等。
㈧ 堆肥廁所和堆肥箱傻傻分不清,求解釋
都可以稱作堆肥箱,堆肥廁所專門處理糞便垃圾,堆肥箱就比較廣啦,有專門處理糞便垃圾的堆肥箱,有處理廚余垃圾的堆肥箱,有處理植物垃圾的堆肥箱,因為處理的垃圾種類不一樣,對堆肥箱設計要求也不一樣。
堆肥廁所顧名思義像馬桶一樣的設計,用戶使用堆肥廁所就像普通馬桶一樣,排泄物直接排放入箱內經過一段時間降解發酵成為堆肥,可以直接用來耕種或作為園藝肥料,是作為作為廁所供用戶使用。
堆肥箱是指將各種垃圾收集後再投放入堆肥箱體,經過一段時間經過降解,發酵然後成為堆肥,是一種後端的處理設備。
㈨ 沼渣的沼渣的好氧堆肥處置
沼渣由於富含有機質等,因此沼渣好氧堆肥生產生物肥料漸漸成為沼渣處理的一種主要趨勢。但由於目前國內關於沼渣的收集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沼渣分散處置的情況比較多見,分散處置導致其規模較小,每天的處理量較小,因此北京天時成方設計人員針對這種情況,研發出了一種小型的箱式堆肥工藝設備,主要針對這種沼渣量小的堆肥情況。
箱式堆肥裝置是一種集沼渣攪拌翻拋曝氣及臭氣和滲濾液收集於一體的小型好氧堆肥發酵裝置。將經過預處理後的沼渣置於箱式堆肥設備中,並通過翻拋輔以箱體內曝氣,將沼渣在短時間(箱式堆肥設備的生產周期為8到10天)內降解穩定的堆肥工藝,製成生物肥料,同時對產生的臭氣及滲濾液收集集中處置。整體的自動化程度更高,更節省佔地。
該箱式堆肥工藝設備的優勢如下:
①有效攪拌加曝氣,節省能源;
②簡單,易操作,可一鍵完成整個發酵過程,節省人工;
③發酵周期短,8-10天完成發酵;
④節省佔地,一部裝置佔地30平米;
⑤自帶臭氣、滲濾液收集系統,避免二次污染;
⑥設備外觀整潔漂亮,好維護;
⑦成品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