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四輪傳動裝置

四輪傳動裝置

發布時間:2022-10-14 23:07:20

① 汽車四輪驅動與兩輪驅動有什麼區別

汽車四輪驅動與兩輪驅動的區別如下:

1、驅動車輪的數量不同:四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兩輪驅動是指只有兩個車輪是驅動輪,連接車輛的動力系統;

2、分類不同:四輪驅動分為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和適時驅動(Real-Time)驅動,兩輪驅動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

3、出現問題不同:兩輪驅動車型會因為輪子的空轉而轉向不足,偏離了彎道或者會甩尾,而四輪驅動則由於各個輪子的動力分配是自動的,就不會存在上面這種問題。

(1)四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四輪驅動車的機構設計:

1、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

2、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

3、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地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4、轎車的4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力,變為4輪驅動。

② 汽車四輪驅動系統主要由什麼組成

汽車驅動輪產生的牽引力受地面附著力的影響,與汽車質量成正比。為了提高汽車的操縱性能,特別是提高在低摩擦系數道路上行駛的動力性和穩定性,許多汽車採用四輪驅動系統。比如 奧迪A6 採用的全時四驅系統,可以有效地將發動機的動力分配到四個車輪上,在托森機械式中央差速器的幫助下,四個輪胎都可以有效地抓地,因此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可以保持良好的穩定性和安靜性。

1.四輪驅動系統的結構和特點四驅車輛的傳動系統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分動箱、前萬向傳動、前驅動橋、後萬向傳動和後驅動橋組成。
四輪驅動系統的分類。 四輪驅動系統大致分為臨時四輪驅動和全時四輪驅動兩種形式。 臨時四輪驅動汽車有一個缺陷,就是在四輪驅動狀態下進出車庫時,汽車會突然停頓,甚至發動機熄火。這是由臨時四輪驅動系統前輪和後輪直接連接的結構引起的。在汽車轉彎時,前輪和後輪的轉動情況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成為汽車運動的阻力,所以產生了汽車突然停頓的現象,因此轉彎時需要切換到兩輪驅動狀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了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它採用了中央差動齒輪,雖然前輪和後輪有轉動差異,仍能發出動力,所以進庫時也可以保持四輪驅動狀態。 新款四輪驅動系統的差速器分為3種結構形式: 一種是粘滯耦合器式中央差速器裝置,一般配6速手動變速器; 另一種是轉矩分流傳遞耦合器裝置,一般配CVT無級變速器; 還有一種是通過電子控制的液壓離合器進行轉矩調節的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裝置,一般配3.6L發動機和5速自動變速器。 四輪驅動系統的優缺點 ①優點。 使汽車具有比較好的轉彎穩定性、直行穩定性、起動和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以及雪地等惡劣路面的行駛性能。例如 奧迪 四驅汽車採用可鎖式冠形齒輪差速器,冠形齒輪差速器屬於可鎖式中間差速器,具有非對稱動態力矩分配功能,它的優點是牽引力更大,集成度更高,體積小巧,不需要保養,不需要駕駛人的任何操作。 ②缺點。 四輪驅動汽車的外形比較高大,而且輪胎的花紋比較粗短。四驅汽車不可避免地存在傳動系統結構復雜、整車裝備質量大、傳動效率偏低等問題。另外,成本、振動及雜訊也比較大,當轉彎半徑小並以臨時四輪驅動方式行駛時,會出現轉彎「制動」現象。 典型四輪驅動系統簡介。 以 雷克薩斯RX 350汽車全時四輪驅動系統為例,在該四驅雙泵系統中,後差速器總成上裝備了液壓離合器和後差速器機構,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的轉換機構內置於後差速器總成中。在正常條件下,汽車由前輪驅動。根據前輪驅動力和路面條件的不同,系統會在瞬間將適當的驅動力傳遞給後輪,實現兩輪驅動與四輪驅動的自動轉換,無需駕駛人在2WD和4WD之間操作。另外,雙泵系統在前進檔制動時,會自動撤銷後輪的驅動力,這樣有利於ABS系統的正常工作。 在 雷克薩斯LS 600hl汽車傳動系統及其內置的中央差速器中,採用了「轉矩感應式 LS D」,它能根據行駛條件自動地向前、後輪分配最佳的驅動力。在一般道路行駛時,為偏重後輪的驅動力分配比40:60,能夠根據情況切換為50:

50或30: 70,可媲美6.0L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和基於四輪再生制動的低燃耗率。

2.四輪驅動汽車的合理使用四輪驅動汽車輪胎的使用。四輪驅動車輛應配備全天候輪胎,即可以在任何季節和任何路面上使用的輪胎。全天候輪胎是一種改進的輪胎,具有鋼帶斜交簾布層和密集刀槽的間隔胎面花紋,用於提高輪胎附著力和增加抗側滑性,因此同時具有普通輪胎和雪地輪胎的特點。但如果在光滑的路面上使用全天候輪胎,高速時的操縱穩定性比普通輪胎稍差,噪音略大。外觀上,全天候輪胎和普通輪胎幾乎一樣,只是輪胎側面有一排英文字母「ALLSEASON」,說明這款輪胎適合所有季節。有些全天候輪胎在輪胎側面標有英文字母「M+S」,說明輪胎適合泥濘路面和雪地行駛。

四輪驅動車輛應適當縮短輪胎換位里程。對於前輪驅動車輛,輪胎通常每8000公里更換一次,但四輪驅動車輛應該每6000公里更換一次。

此外,對於四輪驅動車輛來說,保持四個輪胎的品牌、圖案和外徑完全相同尤為重要。一輛 大眾 途銳 4.2L四驅轎車,當車速低於5公里/小時時,在右後輪發出。

有節奏的「咯啞、咯啞」異常響聲伴隨著身體的震動,但轉彎時卻沒有這樣的響聲。檢查所有變速器零件和橡膠墊,沒有問題,控制單元沒有存儲故障代碼。拔下分動器電機電線側的接頭,故障消失。最後發現前後輪胎外徑尺寸不一致,導致前後軸輪速不同。在全時四輪驅動裝置中,驅動扭矩均勻地分配到前後軸上,軸之間沒有滑動。如果車橋差速鎖感測器檢測到車橋之間存在速度差,則由分動控制單元計算扭矩差,由步進電機調節膜片離合器施加所需的制動壓力,使前後車橋不打滑。但由於前後輪胎外徑尺寸不同,前後軸之間總是存在速度差,使得後輪發出有節奏的「咯噔」異響。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存在,可能會導致傳送步進電機因工作溫度過高而損壞。

應避免前軸和後輪軸之間的長期高速補償或高負荷運行,否則會損壞可鎖定的冠狀齒輪差速器。

牽引全時四驅車時,不要讓兩個車輪轉動,另外兩個車輪固定。也就是說,類似 奧迪A7 的四輪驅動汽車,在車頭或後輪軸被抬起時,是不允許拖車牽引的。具體牽引方式應符合車輛維修手冊的規定。 @2019

③ 汽車四輪驅動的原理誰可以解說下

四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顧名思義是指汽車前後的輪子都有動力驅動,可以按照行駛路面狀態的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別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四輪驅動表示法用4×4或者4WD。註明這些符號的汽車就是有四輪驅動的功能了。

四輪驅動以往用在越野車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了這種裝置。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而在轎車上,由於轎車的車架結構與越野車的車架結構有所不同,作用目的也有差異,所以轎車上的四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偶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給前後輪子。

現代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造成前軸輕飄。這對於前輪驅動的轎車來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車也會打滑,四輪驅動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所以,轎車應用四輪驅動,主要作用是提高車子的加速性能

目前四輪驅動的小車,發動機以前置或者中置為主。前置發動機的轎車重量分配到前後軸上大致相同,兩軸的驅動力矩大約是45:55到40:60,中置發動機的跑車,全車重量在前後軸上的分布大約是40:60,兩軸的驅動力矩大約是35:65到30:70。這兩類車子前後軸之間有差速器和粘性耦合器,哪一個軸的輪子打滑,可以通過耦合器的粘性液體把它的部分驅動扭矩傳送到不打滑的車輪上.

由一個傳遞動力的齒輪箱將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動力傳遞到前後驅動軸上。這在直線行駛時非常容易。但不要忘記,當車輛轉彎時前後輪經過的弧線不同所以轉速也不同。轉彎時前後輪的轉速差雖沒有左右兩側的輪胎的轉速差那麼大,但如果被忽視的話也足夠引起傳動系統的損壞。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簡單的方法是象許多皮卡車和運動車那樣採用部分時間工作的四輪驅動系統。在正常路面上行駛時採用兩輪驅動,這樣差速器就可以解決轉彎時兩側車輪速度不同的問題。四輪驅動只用在特殊路面或冰雪覆蓋的路面上,而且車速應低於80—96公里/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前後驅動軸直接由齒輪連接,轉彎時前後輪的速度差由輪胎在路面上的滑動來克服。當車輛回到正常路面時,必須恢復到兩輪驅動模式。這種四輪驅動系統簡單成本低,但卻完全限制了四輪驅動在良好道路上的使用。而且很容易被不恰當的使用所損壞。

如果要想在任何道路上都採用四輪驅動模式,就必須選用全時間工作的四輪驅動系統。這種四輪驅動系統配有另一個差速器——裝在位於前後驅動軸之間的傳遞動力的齒輪箱內部。這種四輪驅動系統使車輛在任何速度以及任何路面上都可以由四輪驅動。這種全時間工作的四輪驅動系統也可以在夏季採用兩輪驅動模式。它的中央差速器可以使駕駛模式在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之間切換。此外,中央差速器還裝有自鎖裝置,用於在很差的路面上低速行駛時。如果要想在任何時候都採用四輪驅動,則必須關掉兩輪驅動模式。福特探索者和林肯領航員等車型裝備了自動四輪驅動系統。當它的電子控制系統檢測到輪胎打滑時,會自動由兩輪驅動模式切換到四輪驅動模式。但這需要事先將駕駛模式設置為自動四輪驅動模式。

永久的四輪驅動系統不提供兩輪驅動模式。當你選擇了四輪驅動系統,那麼你也許會希望在任何時候都採用四輪驅動模式。駕駛員無須在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模式之間選擇。當車在行駛時,所有車輪都獲得動力。運動型多用途車如賓士M級,蘭治陸虎, 陸虎發現等車型將牽引力控制系統作為四輪驅動系統的補充。不要忘記,差速器總是把大部分動力分配給附著力小的驅動輪。可以想像,在特殊情況下當全部動力都傳遞到打滑的車輪時,四輪驅動系統也同樣無法行駛。通過ABS感測器探知打滑的輪胎並對之採取單獨的制動措施以阻止其空轉,從而使有足夠附著力的車輪獲得動力。這樣即使只有一個輪胎不打滑,也可以使車輛移動。

1999款的大切諾基吉普車採用了一個新的系統—在傳動軸和中央變速箱中加裝轉子油泵。當車輪開始打滑時,泵中會產生壓力使離合器逐漸關閉。這樣動力就可以被分配到另一側的車輪或通過中央差速器分配到其他傳動軸。這種系統完全是機械式的,不依賴電腦系統和ABS組件。大多數四輪驅動系統提供一個兩速的傳遞動力的齒輪箱。低擋位用於在岩石中行駛或爬陡坡的時候。這樣大大提高了車輛在野外的行駛能力。

還有另一種四輪驅動系統——全輪驅動系統,用於一些轎車,微型貨車或運動型多用途車上。奧迪公司的Quattro系統是最早的全輪驅動系統,速波車將其作為標准配置。正常情況下,大部分發動機的動力被傳遞到前輪。當前輪打滑時,發動機的動力漸漸的傳遞到後輪以提高牽引力和穩定性。但全輪驅動系統只可以在道路上行駛。因為沒有配備低速檔,所以全輪驅動系統不適合在野外駕駛,但它可以提高車輛在雨雪天氣中行駛的穩定性。

④ 四輪驅動有什麼作用

四輪驅動(4WD-4 Wheel Drive system)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引擎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四輪驅動以往用在越野車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這種裝置。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

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而在轎車上,由於轎

車的車架結構與越野車的車架結構有所不同,作用目的也有差異,所以轎車上的四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偶合器,省去了手動分

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

現代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

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有些汽車製造商在一些前輪驅動轎車上安裝四輪驅動裝置,將發動機輸出扭矩通過傳遞裝置傳到前橋右半軸的延長桿上,並通過中間裝有

硅酮粘液耦合器的傳動軸傳遞到後驅動橋上,再經分置的半軸以驅動後軸。

在正常路面上,四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

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

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目前,轎車的四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

力,變為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四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⑤ 幾種四輪驅動系統工作原理

四輪驅動
所謂4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歐藍德4驅版。現在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目前,轎車的4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力,變為4輪驅動。4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4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全時驅動(Full-Time):前後車輛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缺點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好。

兼時驅動(Part-Time):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2輪驅動或4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4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缺點是其機械結構比較復雜,駕駛員要具有一定的經驗才能掌握好切換時機。

適時驅動(Real-Time):採用適時驅動(Real-Time)的車輛,其選擇何種驅動模式由電腦控制,正常路面一般採用後輪驅動,如果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電腦會自動測出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其它兩輪,切換到4輪驅動狀態,操縱簡單。其缺點是電腦即時反應較慢,缺少駕駛樂趣。

四輪驅動系統分為兩大個類別:主動與被動,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把動力從空轉打滑的輪子移走,然後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較大的輪子上,就好比車輪打滑,我們要用石塊木板等東西塞在打滑的輪子下面一樣,道理很簡單。當兩輪(前輪或者後輪)驅動的汽車發生輪胎空轉打滑的時候,補救措施只有一個,就是減小引擎的驅動力,而駕駛者只有通過收油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或者行車電腦控制油門的收小。而四輪驅動的汽車就不同了,你可以任憑自己的喜好打腳加油,動力會通過電子系統自動分配到各個車輪上,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車輪打滑的情況發生。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其實他們把貼地性能的概念給混淆了,四輪驅動汽車與兩輪驅動汽車的最大差別在於:FF車型會因為輪子的空轉而轉向不足,偏離了彎道,而FR車型則會甩尾,而四輪驅動則由於各個輪子的動力分配是自動的,就不會存在上面這種問題,這是涉及到汽車的循跡性能的問題,而並非是貼地性能。

相反的,同一款車子的四驅版和兩輪版,往往兩輪版的加速性能和貼地性能要強於四輪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奧迪的A4,因為四輪驅動的車子在重量和摩擦力方面都比兩輪驅動的要大。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例如齒輪式的扭力感應差速器--奧迪的Quattro,或者油壓式的分動器--保時捷的911 Turbo,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例如大眾的4 Motion,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⑥ 四輪驅動有什麼樣的作用

1. 對於正常設計的量產車,任何四驅都沒法提高車的穩態彎道極限(可以理解為發生失穩的臨界側向加速度極值),因為只要有驅動力,側向力一定會下降。
2. 四驅的作用更在於改善車頭的指向性,也就是說,雖然發生了側滑,車輛離開了駕駛者期望的軌跡,但是車頭仍然指向駕駛者所期望的方向(偏航角/側滑角slip angle)。
3. 對於普通駕駛者而言,前驅車是最容易控制的。嚴重的轉向不足不管什麼驅動形式,基本誰都救不回來,而轉向過度,前驅車只要及時反打方向並給油,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4. 多數城市SUV的「全時四驅」其實還是以前驅為主,原因無他,省油。所以救車的時候操作基本和前驅車一樣。
5. 對於一般駕駛者,性能良好的ESP作用遠遠超過四驅。

⑦ 四驅車靠什麼驅動的,是車輪還是車軸還是電動機

四輪驅動,指的是汽車前後的四個輪子都與發動機的傳動軸相鏈接,都是驅動輪。它區別於二輪驅動(二輪/兩輪驅動,一般是汽車的兩個前輪與汽車發動機的傳動軸相連接,而汽車的兩個後輪是沒有動力的從動輪)。


四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動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四輪驅動系統分為兩大個類別:主動與被動,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把動力從空轉打滑的輪子移走,然後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較大的輪子上,就好比車輪打滑,我們要用石塊木板等東西塞在打滑的輪子下面一樣,道理很簡單。

⑧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所謂四輪驅動,又稱全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4輪驅動的功能。

外形特點驅動裝置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力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現在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Q7,歐藍德4驅版。現在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內部設計

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混和驅動

目前,轎車的4輪驅動裝置已經引進了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當前輪或後輪驅動時,車子隨時根據路面狀態的反饋信息分配前後輪子的動力,變為4輪驅動。4輪驅動又可以細分成4種驅動模式:全時驅動(Full-Time)、兼時驅動(Part-Time)、適時驅動(Real-Time)和兼時/適時混和驅動。

驅動全時驅動

全時驅動(Full-Time):前後車輛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缺點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好。

兼時驅動(Part-Time):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2輪驅動或4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4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缺點是其機械結構比較復雜,駕駛員要具有一定的經驗才能掌握好切換時機。

適時驅動

適時驅動(Real-Time):採用適時驅動(Real-Time)的車輛,其選擇何種驅動模式由電腦控制,正常路面一般採用後輪驅動,如果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電腦會自動測出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其它兩輪,切換到4輪驅動狀態,操縱簡單。其缺點是電腦即時反應較慢,缺少駕駛樂趣。

系統類別

四輪驅動系統分為兩大個類別:主動與被動,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把動力從空轉打滑的輪子移走,然後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較大的輪子上,就好比車輪打滑,我們要用石塊木板等東西塞在打滑的輪子下面一樣,道理很簡單。

防止車輪打滑

當兩輪(前輪或者後輪)驅動的汽車發生 輪胎 空轉打滑的時候,補救措施只有一個,就是減小引擎的驅動力,而駕駛者只有通過收油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或者行車電腦控制油門的收小。而四輪驅動的汽車就不同了,你可以任憑自己的喜好打腳加油,動力會通過電子系統自動分配到各個車輪上,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車輪打滑的情況發生。

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四輪驅動的汽車會有更加強的貼地性能,其實他們把貼地性能的概念給混淆了,四輪驅動汽車與兩輪驅動汽車的最大差別在於:FF車型會因為輪子的空轉而轉向不足,偏離了彎道,而FR車型則會甩尾,而四輪驅動則由於各個輪子的動力分配是自動的,就不會存在上面這種問題,這是涉及到汽車的循跡性能的問題,而並非是貼地性能。

四驅版和兩輪版

相反的,同一款車子的四驅版和兩輪版,往往兩輪版的加速性能和貼地性能要強於四輪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奧迪的A4,因為四輪驅動的車子在重量和摩擦力方面都比兩輪驅動的要大。 被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採用的是機械式的分動裝置,例如齒輪式的扭力感應 差速器 --奧迪的Quattro,或者油壓式的分動器--保時捷的911 Turbo,該系統是在車輪發生空轉以後才介入的。而主動式的四輪驅動系統,是通過由電腦控制的多碟式離合器來介入的,例如大眾的4 Motion,電腦會不斷收集輪胎的轉速與油門的大小等數據,在輪胎發生空轉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 四輪驅動 @2019

⑨ 四輪驅動的車有什麼優缺點

1、優點:

四驅是公路過彎極限最高的傳動方式,它可以實現車輛高速過彎時每個車輪分配到最佳的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被大量講求操控性能的大排量轎車採用,而裝配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效驅動力和過彎極限。

2、缺點:

四驅的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高,佔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不太適合在定位較低,或者體型較小的車型上裝配。同時四驅是要消耗功率的,它的傳遞效率比兩驅要低,對於看重經濟性以及發動機動力較小的車型來說,全時四驅也不太適合裝配。


(9)四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四輪驅動的分類:

1、全時四驅

全時驅動前後車輪永遠維持4輪驅動模式,行駛時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50:50設定在前後輪上。全時驅動具有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行駛循跡性,缺點是比較廢油,經濟性不好。

兼時驅動由駕駛員根據路面情況,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2輪驅動或4輪驅動模式,這也是一般越野車或4驅SUV最常見的驅動模式。優點是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取驅動模式,比較經濟。

2、適時四驅

適時驅動採用適時驅動(Real-Time)的車輛,其選擇何種驅動模式由電腦控制,正常路面一般採用(前)後輪驅動,如果路面不良或驅動輪打滑,電腦會自動測出並立即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其它兩輪,切換到4輪驅動狀態,操縱簡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輪驅動

⑩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點是什麼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四輪驅動

過去只有越野車採用4輪驅動,一般的越野車,變速器後面裝有手動分力器,前後車軸各裝一個稱為驅動橋的部件。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通過分動器和傳動軸,分別傳遞到前後車軸上的驅動橋,再通過驅動橋將扭矩傳遞到輪子上。有些轎車也用上4輪驅動裝置,比如奧迪A4quattro、Q7,歐藍德4驅版。轎車的馬力都比較大,加速時重心後移,全車重量就會向後軸移動,造成前軸輕飄。前輪驅動的轎車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也會打滑,4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

內部設計轎車上的4輪驅動裝置是常嚙合式,增加了粘性耦合器,省去了手動分力器,自動將扭矩按需分配在前後輪子上。在正常路面上,4輪驅動裝置將引擎輸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輪,8%分配到後輪;在滑溜的路面上,將至少40%的引擎機輸出扭矩分配給後輪;當前輪開始打滑時,前、後輪的轉速差異會使耦合器中的粘液立即變稠並鎖住耦合器,從而使傳動軸只將扭矩傳遞至後輪,待前、後輪地轉速差異消失就自動回復原有驅動形式。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優點

全時四驅是公路過彎極限最高的傳動方式,它可以實現車輛高速過彎時每個車輪分配到最佳的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被大量講求操控性能的大排量轎車採用,而裝配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效驅動力和過彎極限。分時四驅技術很成熟,結構也比較簡單,可靠性好,加上其不用裝配中央差速鎖,成本要比全時四驅低得多。在正常駕駛時採用兩輪驅動的模式,經濟性更高,靈活性也更出色。而在路況惡劣的情況下,選擇四輪驅動又可以提高車子的通過性。適時四驅的結構比全時四驅簡單得多,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還有利於降低整車重量。它適合於前橫置發動機前驅平台的車型配備,這使得許多基於這種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驅轎車有了裝配四驅系統的可能。

汽車四輪驅動的優缺點介紹:缺點

全時四驅的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高,佔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不太適合在定位較低,或者體型較小的車型上裝配。同時全時四驅是要消耗功率的,它的傳遞效率比兩驅要低,對於看重經濟性以及發動機動力較小的車型來說,全時四驅也不太適合裝配。分時四驅對於公路來說意義不大,並且對駕駛技術要求較高。因為分時四驅接通後相當於硬軸連接,因此採用四驅模式要非常謹慎。在公路上過彎不能採用四驅模式。在砂石、雨雪、冰面上轉彎也不能用四驅模式。目前絕大多數適時四驅在前後軸傳遞動力時,會受制於結構本身的缺陷,無法將超過50%以上的動力傳遞給後軸,這使它在主動安全控制方面,沒有全時四驅的調整范圍那麼大

閱讀全文

與四輪傳動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暖氣片溫控三通閥門怎麼調 瀏覽:618
145壓盤配什麼分離軸承型號 瀏覽:698
防偽稅控專用設備包括哪些 瀏覽:195
自行車怎麼配軸承 瀏覽:388
江淮瑞風工具箱在那裡 瀏覽:510
自動投入裝置調試是什麼 瀏覽:37
磨削加工軸承用什麼砂輪 瀏覽:467
vr儀表盤是什麼樣的車 瀏覽:553
五金銷售業務員開發市場報表 瀏覽:910
空調閥門沒開會怎麼樣 瀏覽:54
儀表盤上顯示胎壓多少是正常的啊 瀏覽:527
儀表盤出現號是什麼故障 瀏覽:782
井下自動報警滅火裝置 瀏覽:845
中間有絲桿的是什麼閥門 瀏覽:140
德國太力電動工具廣告牌 瀏覽:847
深圳市儀器檢測機構有哪些 瀏覽:325
如何測量軸承座 瀏覽:274
東莞長安家園五金製品公司 瀏覽:931
電動閥門tsc什麼意思 瀏覽:523
仰卧起坐輔助器健身器材怎麼收納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