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小 、測力計有重力 (2)動滑輪本身有重力、將動滑輪的重力計算在提升的物體的重力里
⑷ 小明同學按照下圖所示裝置對動滑輪特點進行了探究,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不計繩重與摩擦力,當動滑輪為2N時,使用動滑輪不省力,拉力剛好也是2N
⑸ 探究動滑輪特點實驗中 運用什麼 研究方法
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研究動滑輪特點」的實驗時,操作完全正確,並記錄數據如下表,分析數據後發現,實驗結果與課本中「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的結論不符.你認為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說明兩點)

人在提升重物時把動滑輪也提起了,所以動滑輪重是引進誤差的最主要原因;
由於轉軸之間有摩擦,繩也有一定重量,導致拉力增大.
故答案為:動滑輪重不能忽略;存在摩擦力;繩重的影響.(寫出其中兩條即可)
⑹ 如圖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他按圖示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勻速移動,分別
(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動滑輪時省力;
(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3)乙的距離為0.2m,丙中的距離為0.4,故使用動滑輪費距離;
(4)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滑輪組;
(5)①不用機械所做的功W1=Gh=0.98N×0.2m=0.196J,
使用定滑輪做的功W2=F2×S2=1.02N×0.2m=0.204J,
使用動滑輪做的功W3=F3×s3=0.55N×0.4m=0.22J,
W1<W2;W1<W3,可見使用機械不省功.
②使用定滑輪甲、乙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h,使用動滑輪丙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2h,
可知:使用一個定滑輪移動的距離是用一個動滑輪移動距離的
.
故答案為:(1)能省力;
(2)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費距離;
(4)滑輪組;
(5)使用機械不省功(或使用一個定滑輪移動的距離是用一個動滑輪移動距離的
).
⑺ 如圖所示,是同學們用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為了准確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
(1)第三次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
=
×100%≈83.3%;
(2)由W=Gh可知,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動滑輪的重所做的額外功相同;
提升的物重增加時,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變多,由表中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變大;
(3)多次改變提升的物重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為了進行多次測量,獲得多組數據,總結實驗規律,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4)該實驗只能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與提升物重大小的關系,不能得出其它機械的機械效率跟物重的關系.
故答案為:
(1)83.3%;
(2)相同;大;
(3)C;
(4)不能.
⑻ 組裝一個定滑輪實驗裝置,需要哪些器材呢
組裝一個動滑輪實驗裝置,需要一個鐵架台、40厘米的線、1個滑輪、一盒鉤碼、和1個彈簧測力器
⑼ 當我們利用定滑輪,動滑輪進行是否省力費力實驗的時候,必須准備些什麼實驗器材(請列舉五項)
鉤碼,彈簧測力計,動滑輪,定滑輪,細線
⑽ 如圖所示,是用來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1)實驗時要豎直向上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2)若鉤
(1)如果抄不勻速提升,將會使讀襲數不等於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影響計算,因此應該勻速拉動;
(2)拉力F=2N+0.4N=2.4N;
動滑輪有3段繩子承擔,拉力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移動距離的3倍,因此彈簧測力計需向上移動30cm;
機械效率η=
=
=
=83.3%
(3)機械效率η=
=
=
=83.3%
小紅改變了提升的速度,但機械效率不變,因此小紅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物體提升速度無關;
小華改變了物體的重力,機械效率變大,因此小華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掛物體的重力有關;
故答案:(1)勻速.
(2)2.4;30;83.3%.
(3)83.3%;
小紅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和物體提升速度無關;
小華的探究結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所掛物體的重力有關.(或同一滑輪組,所提物體越重,其機械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