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下是常見的實驗裝置圖(1)圖中有標號的儀器名稱是:①______ ②______(2)製取並收集乾燥的CO2氣體,
(1)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長頸漏斗方便加液體葯品,故答案為:酒精燈;長頸漏斗
(2)實驗室製取CO2,是在常溫下,用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濃硫酸或無水硫酸銅乾燥;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不能稀鹽酸換成濃鹽酸,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CO2中混入HCl氣體;故答案為:BDH或BFH;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是否熄滅;CaCO3+2HCl═CaCl2+H2O+CO2↑;不可行;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CO2中混入HCl氣體
(3)碳酸氫銨(NH4HCO3)是一種常見的氮肥,受熱易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檢驗時,為了避免干擾,應該先檢驗水再檢驗二氧化碳,水用無水硫酸銅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故答案為:氮;CO2;H2O;hig
(4)如果用雙氧水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在一定范圍內,MnO2的用量越大,反應越快;每次用等量的MnO2,採用足量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H2O2溶液進行實驗,觀察收集等量氣體時所消耗的時間;MnO2顆粒大小、環境溫度、氣壓、是否振盪等,都會影響反應的速度;故答案為:B;2H2O2
MnO2 | .
Ⅱ 初中所有化學實驗及其裝置名稱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Ca(OH)2 + CO2 === CaCO3↓+ H2O(復分解)
現象: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
相關知識點:這個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2Mg + O2 === 2MgO(化合)
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關知識點:(1)這個反應中,鎂元素從游離態轉變成化合態;(2)物質的顏色由銀白色轉變成白色。
3. 水通電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現象:陰極、陽極有大量的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1)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
4. 生石灰和水反應
CaO + H2O== Ca(OH)2(化合)
現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關知識點:(1)最終所獲得的溶液名稱為氫氧化鈣溶液,俗稱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無色酚酞,酚酞會變成紅色;(3)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
5.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溶解、過濾、蒸發。
②加熱高錳酸鉀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關知識點: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C + O2 === C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紅光,在氧氣中是發出白光;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檢驗。
7.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S + O2 === S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是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紫色的石蕊來檢驗(紫色變成紅色)
8.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相關知識點:在做此實驗時,應先在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目的是防止集氣瓶爆裂。
9.磷在空氣中燃燒
4P + 5O2 === 2P2O5(化合)
現象:產生大量而濃厚的白煙。
相關知識點: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液體小顆粒。
1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2H2 + O2 === 2H 2O(化合)
現象: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1.木炭和氧化銅高溫反應
C + 2CuO === 2Cu + CO2↑(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木炭;氧化劑:氧化銅
12.氫氣還原氧化銅
H2 + CuO === Cu + H2O (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關知識點:(1)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段時間氫氣,目的是趕走試管內的空氣;(2)實驗結束後,應先拿走酒精燈,後撤走氫氣導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銅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又生成氧化銅。
1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復分解)
現象:白色固體溶解,同時有大量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碳酸鈣是一種白色難溶的固體,利用它能溶解在鹽酸中的特性,可以用鹽酸來除去某物質中混有的碳酸鈣。
14.煅燒石灰石(或碳酸鈣高溫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
2CO + O2 === 2CO2(化合)
現象:產生藍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6.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CO + CuO === Cu + CO2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一氧化碳;氧化劑:氧化銅
17.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CH4 + 2O2 === CO2 + 2H2O
現象:火焰明亮呈淺藍色
相關知識點:甲烷是天然氣(或沼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很好的燃料。
18.工業製造鹽酸
H2+Cl2 === 2HCl
相關知識點:該反應說明了在特殊條件下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19.實驗室製取氫氣
Zn + H2SO4 === ZnSO4 +H2↑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現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碳酸。
22.碳酸受熱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關知識點:碳酸是一種不穩定的酸,受熱易分解。
23.滅火器的反應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現象:噴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噴到火上就可以滅火。
24.金屬和水的反應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於非金屬的反應
C +H2O === CO+ H2
26.水與氧化物的反應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鹽酸來清除鐵銹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復分解)
29.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換)
現象:鐵絲表面有一層光亮的紅色物質析出。
30.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復分解)藍色絮狀物
Ⅲ 是中學化學實驗的常見實驗裝置。(1)請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
F圖是初中常見化學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1)寫出A、B、C所屬物質的類別,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上述實驗中氯化鋇和硫酸鈉剛好完全反應,並將有關
Ⅳ 初中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Ⅰ.這些裝置都有其優點,其中發生裝置的圖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Ⅰ、可根據裝置的特點分析解答,如:發生裝置操作是否簡單,能否控制反應速率,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節約葯品等; (1)圖2可通過分液漏斗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圖3中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容器內壓強增大,將液體壓入漏斗,反應停止; (3)圖4的優點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且可以節約葯品,操作方便; (4)圖5的優點是可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使反應發生和停止; (5)圖6的優點是打開活塞,固液接觸生成氣體,關閉活塞,U型管內壓強增大,U型管左側液面上升,右邊的下降,與固體分離,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尾氣處理處置可從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進行分析; (6)圖7中氣體通入液體,可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被充分吸收; (7)圖8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圖9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9)圖10氣體可充分與液體接觸被充分吸收,尾氣被吸收,引起裝置壓強減小,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不會引起倒吸; 故答案為:Ⅰ、(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通過控制液滴滴加速度,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2)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容器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過彈簧夾的開閉控制試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4)操作簡單,可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通過將試管拿出和放入液體里,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通過活塞的開閉控制U型管內壓強,從而使反應隨時發生和停止; Ⅱ、(6)使氣體充分吸收;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 (7)防止液體倒吸;有漏斗,氣體溶於液體後壓強減小,液面不會上升太多,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8)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小球,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9)既能使氣體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氣體與液體充分接觸,從而使氣體充分吸收,且液體最多進入長頸漏斗,壓強變化,又會流回燒杯,從而可防止液體倒吸.
Ⅳ 以下是中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圖1) (1)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要制備並收集乾燥的氫氣,
(1)bdci (2)a、①;在a處連接一段導管,把導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雙手緊捂試管,如果導管口有氣泡出現,說明裝置不漏氣. b、二氧化錳;不可以. C、  ×100%.
Ⅵ 下面A~E是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幾種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1)請為進行下列實驗挑選合適的裝置(
(1)①因A裝置是量氣裝置,故答案為:A. ②因C裝置是過濾裝置,故答案為:回C; ③因D裝置是蒸發答裝置,故答案為:D; ④因E裝置是蒸餾裝置,故答案為:E; ⑤因消石灰與氯化銨共熱制NH3是固體+固體 加熱 |
Ⅶ 如圖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實驗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問題:(1)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選擇裝置:______
(1)因蒸餾可以實現水中難揮發性雜質和水的分離,則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可用蒸餾,故答案為:A; (2)裝置A中②的名稱是冷凝管,使用時下口進水上口出水,裝置③分液漏斗,故答案為:冷凝管;下埠;分液漏斗; (3)蒸發可以實現易溶於水的固體和水的分離,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氯化鈉固體可用蒸發,故選D裝置; 實驗時,安裝儀器應先下後上,先左後右,正確順序為①②③④⑤,故答案為:D;①②③④⑤.
Ⅷ 如圖是初中化學中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x的名稱是__
(2)啟普發生器(或者錐形瓶帶雙孔橡皮塞插入導氣管和分液漏斗)專 (屬3)2KMnO2==△==K2MnO4+MnO2+O2↑ 排水法 (4)製取裝置出來-----濃硫酸裝置-----接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
Ⅸ 以下是常見的實驗裝置圖:(1)圖中有標號的儀器名稱是①______、②______.(2)用高錳酸鉀製取並收集較
(1)儀器①是酒精燈,而②是聚口型長頸儀器,為長頸漏斗. (2)高錳酸鉀製取較為純凈的氧氣時,由於是固體受熱產生氣體,所以應該選用加熱製取氧氣的裝置,選A裝置(應該加上棉花團更合適).而較為純凈的氣體則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選C裝置收集. (3)用鋅和濃鹽酸能夠得到氫氣,其反應原理為Zn+2HCl=ZnCl2+H2↑.但是由於濃鹽酸易揮發,導致收集的氣體混有水蒸氣的同時還含有氯化氫氣體,所以需要將之除去.除去水蒸氣需要用濃硫酸,除去氯化氫氣體用氫氧化鈉溶液,而除去氣體中的雜質,需要將氣體通入到液體中,所以洗氣瓶的氣體流動是長進短出.所以選擇的儀器為DGBI.介面順序為bjkdem. (4)碳酸氫銨的分解,在生成氨氣的同時,還生成兩種氧化物,根據元素種類不變可以看出,應該是二氧化碳和水.若要檢驗二氧化碳和水的存在,檢驗二氧化碳需要用澄清石灰水,而檢驗水需要用無水的硫酸銅粉末.但是檢驗水在前,檢驗二氧化碳在後. 故答案為: (1)①酒精燈、②長頸漏斗. (2)AC. (3)Zn+2HCl=ZnCl2+H2↑; B、I; 除去氣體中的水蒸氣、除去氣體中的氯化氫氣體;bjkdem. (4)①二氧化碳,②水; FE.
Ⅹ 以下是化學實驗室里幾種常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 (1)請寫出圖中a、b的儀器名稱:a______,b______.
(1)圖中所標儀器的名稱為:a、長頸漏斗,b、錐形瓶; (2)在選擇氣體的收集方內法時通常容要考慮氣體的水溶性、密度及是否與水反應,故選②③⑤; (3)B裝置能夠較容易的控制反應速率,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通常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4)D裝置為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在驗滿時應該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收集滿了; (5)根據題意可知道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硫為固液常溫型的反應,所以應該選B裝置作為發生裝置,而二氧化硫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該選擇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所以應該選擇D裝置作為收集裝置. 故答案為:(1)長頸漏斗;錐形瓶; (2)②③⑤; (3)易於控制反應速率;棉花; (4)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收集滿了; (5)B;D. |
與以下是中學常見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測量軸承座
發布:2025-09-17 08:55:46
瀏覽:27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