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gb/t22513是什麼意思
GB/T22513是推薦性國家標準的標准號,現行是GB/T22513-2013 石油天然氣工業 鑽井和採油設備 井口裝置和採油樹。該標准規定了石油天然氣工業用井口裝置和採油樹的性能、尺寸和功能互換性、設計、材料、試驗、檢驗、焊接、標志、包裝、貯存、運輸、采購、修理和再製造的要求,並給出了相應的推薦作法。該標准不適用於在役的、在現場試驗的、或在現場修理的井口裝置和採油樹。只適用於下列特定設備:a)
井口裝置:1)套管頭殼體;2)套管頭四通;3油管頭四通;4轉換四通;5)
多級套管(油管)頭殼體和四通。b)連接裝置和附件:轉換連接裝置;2)油管頭異徑接頭;3)
頂部連接裝置;4)三通和小四通;5)流體取樣器;6)異徑連接四通和過渡四通。c)套管懸掛器和油管懸掛器:芯軸式懸掛器;2)卡瓦式懸掛器。D)閥門和節流裝置:1)單管完井閥;2)多管完井閥;3)
驅動閥;4)驅動器准備閥;5)止回閥;6)節流閥;7)地面安全閥及驅動器、水下安全閥及驅動器;8)
背壓閥。E)單件連接裝置[法蘭式、螺紋式、其他端部連接裝置(OEC)和焊接式]:1)焊頸式連接裝置;2)盲板式連接裝置;3)螺紋式連接裝置;4)異徑接頭和封隔連接裝置;5管堵;6)閥拆卸堵(V-R堵)。f)其他裝置:1)驅動器;2)卡箍;3)壓力邊界貫穿裝置;4)墊環;5)送入工具和試驗工具;6)防磨襯套。
② 氣密性檢測設備有哪些主要用途和使用領域
以下列舉幾個廣泛的行業:
手機行業:手機整機/鏡頭/揚聲器/卡托等手機零部件的防水氣密性測試;
電子數碼:智能手環/手錶/筆記本電腦/音箱/藍牙耳機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生活家電:電動牙刷/剃須刀/水杯水壺/飲水機/加濕器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汽車行業:汽車車燈/充電槍/車載攝像頭/車胎/水箱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新能源行業:鋰電池外殼/新能源接線柱/充電機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醫療行業:體溫計/按摩儀/人工透析器/內視鏡/輸液袋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安防照明:攝像頭/智能門鎖/對講機/ LED燈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工業機械:各類閥門/水冷管道/真空泵/壓鑄件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線材連接:攝像頭連接器/音響連接器/線材端子連接器等防水氣密性測試。
…
總的來說,只要是需要用到防水的產品都需要氣密性檢測。氣密性檢測設備的應用很廣,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行業。
③ 氣密性檢測裝置有什麼作用
氣密性檢測設備也是氣密性檢測機 主要用途: 氣密性檢測設備,能夠滿足鑽井防噴器、採油(氣)樹和專井屬口裝置、 節流和壓井管匯等產品的出廠檢驗,並同時能夠滿足上述產品的功能試驗。 檢測原理: 氣密性檢測儀是一種通用型空氣泄漏測試儀。本產品適用於大多數有氣密要求的產品。
④ 鑽桿無損檢測方法分析
5.2.1 鑽桿體檢測
5.2.1.1 鑽桿體探傷
據有關資料,由於積膚效應,渦流檢測法對鑽桿內壁損傷不靈敏,對壁厚>6mm的管材檢測效果更差。鑽桿壁厚>6mm時,對鑽桿體的探傷不能選用渦流檢測法。
5.2.1.2 鑽桿管壁測厚
對鑽桿柱的檢測應該包括鑽桿壁厚的檢測。用磁通法測厚其檢測精度很低;當鑽桿偏磨時,其檢測結果誤差更大。原因主要是磁通測量的是平均壁厚,而偏磨是局部壁厚的減小。因此,一般應盡量避免採用。
鑽桿管壁測厚可採用超聲波法。但由於鑽桿體屬於管材類且表面積大,要識別鑽桿的偏磨需要對鑽桿體全程全斷面測量,需要採用多通道超聲自動測厚系統,因此效率較低。
5.2.2 鑽桿兩端和接頭的探傷
對鑽桿兩端絲扣部分的探傷可使用磁粉探傷和超聲波探傷法。前者一般用在檢測中心對鑽桿絲扣或接頭外表面和絲扣部分的探傷,特點是對絲扣的探傷速度快、直觀;缺點是只能探出表面或近表面損傷。後者主要用於現場對絲扣和接頭的探傷,優點是檢測儀輕便、可同時探測內外部缺陷;缺點是超聲波探測絲扣還無統一的標准及現成檢測裝置可用。實際探測時,一般是用戶根據絲扣螺紋形式和錐度選擇同等錐度的超聲探頭,探測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探頭錐度方向與被測螺紋錐度方向的一致性。另外,作為檢測前的校驗儀器和確定檢測靈敏度用的對比試塊,是不可缺少的量具和程序。另外,超聲波探傷法檢測速度慢,且由於絲扣的特殊結構要求探測工藝較高,經過專門培訓認證的人員才可做到。
5.2.3 鑽柱現場快速檢測可行性分析
5.2.3.1 繩索取心鑽桿
繩索取心技術是我國鑽探領域主要的技術成果之一,大陸科學鑽探先導孔可能部分採用繩索取心鑽桿。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成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調研發現,對採油管損傷的漏磁無損檢測技術在國內外都已成熟,既可實現台架檢測也可實現井口下管過程實時監測。繩索取心鑽桿在結構上與採油管有相似之處:即均為兩端帶絲扣、基本外平的細長無縫鋼管。因此,渦流、金屬磁記憶、漏磁無損檢測方法可以適用於對繩索取心鑽桿的損傷檢測。特別是,金屬磁記憶檢測方法對在役鐵鑽桿由於材料不連續性(缺陷)或外力而導致應力集中,以全新的快捷檢測方式,給出設備疲勞損傷的早期診斷,評價鑽桿的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與石油鑽柱相比,繩索取心鑽柱的損傷類型與前者是一致的,主要有縱向、橫向裂紋、磨蝕、偏磨、螺紋、接箍損傷、腐蝕斑點以及應力集中等。但結構上兩者差別較大:石油鑽井用鑽桿,其絲扣部分比鑽桿體直徑大,鑽柱的磨損主要集中在鑽桿的絲扣部分和焊接部位及接頭;繩索取心鑽桿的壁厚比同直徑的石油鑽桿薄,其絲扣部分與鑽桿體的內徑或外徑是基本相同的,就是說,繩索取心鑽柱體和接頭的磨損幾率是相等的。因此,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應包括接頭、鑽桿絲扣和整個鑽桿體,其檢測工作量遠比石油鑽柱檢測大很多。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檢測,其主要矛盾是如何提高檢測速度,一般應不小於0.20m/s。
對繩索取心鑽柱的損傷進行無損檢測,必須採用自動檢測裝置(繩索取心鑽桿的基本內外平的結構較為適合使用自動檢測方法),以滿足實際檢測對速度的要求。
針對鑽桿接頭、接頭螺紋的檢測,可以用每條螺紋一個檢測渦流和磁記憶通道進行旋轉一周的探傷方式,一次掃查即可同時檢測出接頭螺紋的缺陷與疲勞應力集中狀態,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接頭及接頭螺紋組合檢測方法。
5.3.2.2 API石油鑽桿
超深井科學鑽探將會使用API石油鑽桿或類似的改進產品。API石油鑽桿的檢測與繩索取心鑽桿不同。
(1)石油鑽桿與繩索取心鑽桿的區別
繩索取心鑽桿一般為內外平的薄壁結構,檢測裝置的通孔直徑只需考慮鋼管外徑即可,但石油鑽桿柱由鑽桿和接頭構成,接頭外徑大於鑽桿外徑,整個鑽桿柱屬於非同徑管材,安裝檢測裝置時其通孔直徑需按鑽桿柱中直徑最大部分(如接頭或穩定器等)的外徑設計,檢測方法的選擇要同時考慮到對接頭外徑、接箍外徑和鑽桿體外徑等的檢測。即使在井口安裝鑽桿柱漏磁檢測裝置,也只能對鑽桿體部分進行探傷,而對鑽桿兩端(包括絲扣)和接頭等部分不能進行有效探傷,這是由於絲扣部分也會產生較大漏磁通的緣故。
(2)繩索取心鑽桿、石油鑽桿與採油管的工況比較
採油管沒有外徑的偏磨和圓周磨損問題,所以採油管不需對管壁進行測厚。由於在鑽進和起下鑽過程中鑽桿柱與孔壁或套管間易產生磨損,當鑽桿柱嚴重彎曲時易產生偏磨現象,對鑽桿柱的檢測必須解決鑽桿壁厚的測厚問題。用磁通法測厚其檢測精度低,這是難以實現在井口對鑽桿進行實時測厚的主要原因。另外,鑽井施工與下油管施工工況不同,一個鑽孔其起下鑽工況需要重復多次,對鑽桿柱檢測也需要重復多次;鑽進過程中有沖洗液循環介質參與;鑽進過程鑽機和鑽柱系統振動顯著。如在井口安裝鑽桿柱檢測裝置,其工作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特別是,由於漏磁檢測屬於感測器接觸檢測,在人工操作控制起下鑽速度時,要及時改變感測器通孔直徑是困難的。另外,一般測量裝置安裝在轉盤下方、泥漿槽上方,轉盤平面的實際高度可能要增加,給施工帶來不便。實際上,只有起下鑽過程自動化時鑽桿柱井口實時檢測才有可能。下採油管施工過程則工況單一、採油管外平,井口周圍無沖洗液介質,容易在井口安裝採油管檢測裝置並在下管過程中實時檢測採油管損傷狀況。
⑤ 現場鑽柱快速探傷檢測方案
5.3.1 井口實時監測
一般指在回次起鑽時對井內鑽桿同時進行監測。這種檢測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專門的鑽桿檢測台架;也不需要額外的檢測工序和時間。但由於深井起下鑽速度較快,一般應不小於1m/s,要求井口檢測裝置也應有如此高的檢測速度;另外,井口環境最惡劣:受振動、沖擊、泥漿、岩粉等影響,要求檢測裝置抗干擾能力強,安全性好。
從檢測技術方面分析,除檢測速度外,其技術關鍵主要是解決鑽桿在連接狀態下的絲扣探傷問題(包括接頭和接箍兩種連接情況)。需要進行鑽柱管材井口檢測輔助設備的研發才能得以實現,這一檢測方案的一次性投資較大。
5.3.2 井場台架檢測
其檢測原理與井口檢測是相同的,它們的主要區別有:井場台架檢測要求鑽桿水平放置或移動;台架檢測時每次只能檢測單根鑽桿;檢測速度一般較低;井場台架檢測環境較井口好,受振動、沖擊和泥漿等的影響較小;不受鑽井起下鑽工序和時間的限制,可根據需要隨時檢測;井場台架檢測前可對鑽桿作簡單的處理,如清洗、晾乾等。
5.3.3 檢測中心或管子站檢測
這一檢測法與井場台架檢測法在檢測原理、檢測過程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檢測設備的規模大小上。井場台架檢測設備一般以輕便、結構簡單、功能單一、易於搬運、使用方便為主要特徵;而檢測中心或管子站的檢測設備一般以重型、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相對固定、佔地大等為主要特徵。鑒於渦流、金屬磁記憶、漏磁無損檢測技術自身「在線快速非接觸測量」的檢測特性,目前已在一定范圍內應用於石油鑽井領域;結合繩索取心鑽桿的內外平結構特點,適合使用自動檢測方法以滿足實際檢測對速度的要求。
5.3.4 推薦的檢測設備
針對超深井現場鑽柱快速探傷,建議採用以漏磁檢測為主,渦流、金屬磁記憶檢測為輔助的井口實時綜合檢測方法,採用EEC/SMART-2004智能型多功能電磁檢測儀(智能磁記憶/常規渦流/遠場渦流/漏磁檢測儀),設計專門的漏磁、渦流、磁記憶組合探頭機械裝置,設置在井口,可在鑽桿垂直提升過程中進行實時綜合全面檢測(鑽柱表面有泥漿等吸附物),鑽桿一次通過檢測系統,即可檢測出鑽桿內外壁缺陷、腐蝕、壁厚減薄、應力集中及早期疲勞損傷等。
該儀器對在役設備由於材料不連續性(缺陷)而導致應力集中,表面、亞表面缺陷,可檢測給出設備疲勞損傷的早期診斷,可用於帶防腐層焊縫及母材裂紋的檢測、裂紋深度測量以及鍋爐壓力容器、管道、軸承、鋼軌、吊鉤、齒輪對及其他各種在役鐵磁性金屬構件的檢測。儀器的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1)磁記憶檢測
測量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最小測距:1mm;最大測距:150mm;最大掃描速度:0.5m/s。
(2)渦流檢測/遠場渦流檢測
測量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2個獨立可選頻率范圍:64Hz~5MHz(遠場頻帶5~5kHz);探頭激勵范圍:0~12V;增益:0~90dB,每擋0.5dB;具多通道高、低通數字濾波功能,具探頭自動校準功能,自動/手動幅度和相位測量,非等幅相位/幅度報警。
(3)漏磁檢測(低頻電磁場)
通道數:8個,可擴展128至通道;增益:90dB,步進0.5dB;高通濾波:0~500Hz;低通濾波:10Hz~10kHz。
⑥ 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全文內容
本判定標准適用於判定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以下統稱工貿行業)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下簡稱重大事故隱患),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特種設備等有關行業領域對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分為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適用於相關工貿行業,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僅適用於對應的行業。
一、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
(一)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行業領域(共10條)。
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築物內,或其內部設有員工宿舍、會議室、休息室等場所。
2.不同類別的可燃性粉塵、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互連互通。
3.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採取泄爆、隔爆、惰化、抑爆、抗爆等控爆措施。
4.鋁鎂等金屬粉塵除塵系統採用正壓除塵方式;其他可燃性粉塵除塵系統採用正壓吹送粉塵時,未規范採取火花探測消除等防範點燃源措施。
5.除塵系統採用重力沉降室除塵,或採用巷道式構築物作為除塵風道。
6.鋁鎂等金屬粉塵及木質粉塵的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設置鎖氣泄灰裝置,或未及時清卸灰倉內的積灰。
7.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立筒倉、收塵倉、除塵器內部等20區未採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電氣設備。
8.粉碎、研磨、造粒、砂光等易產生機械火花的工藝,未規范採取雜物去除或火花探測消除等防範點燃源措施。
9.未規范制定粉塵清理制度,未及時規范清理作業現場和相關設備設施積塵。
10.鋁鎂等金屬粉塵的收集、貯存等場所未採取防水防潮、通風、氫氣濃度監測等防火防爆措施。
(二)使用液氨製冷的行業領域(共2條)。
1.包裝間、分割間、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生產場所的空調系統採用氨直接蒸發製冷。
2.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的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9人。
(三)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行業領域(共4條)。
1.未對有限空間作業進行辨識、提出防範措施,並建立有限空間管理台賬。
2.未在有限空間作業場所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3.未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或方案未經審批擅自作業。
4.未根據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檢測報警儀器、呼吸防護用品、全身式安全帶等勞動防護用品。
(四)採用深井鑄造工藝的鋁加工行業領域(共7條)。
1.固定式熔煉爐鋁水出口未設置機械或自動鎖緊裝置。固定式、傾動式熔煉爐的鋁水出口與流槽、流槽與鑄造模盤兩處介面位置,未配置液位監測和聯鎖報警裝置。
2.配置的液位感測器未與鋁水流槽上的快速切斷閥和緊急排放閥聯鎖。傾動式熔煉爐在緊急狀態下不能自動復位。
3.放置入爐原材料的地面潮濕,熔煉爐、保溫爐及鑄造等作業場所存在非生產性積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4.深井鑄造結晶器的冷卻水系統未配置進出水溫度、進水壓力、進水流量監測報警裝置;監測報警裝置未與流槽上的快速切斷閥和緊急排放閥聯鎖,未與傾動式熔煉爐控制系統聯鎖。冷卻水系統未設置應急水源;應急水源管道未並聯安裝2個控制閥,或缺少常閉電磁閥(自動控制閥)。
5.鋁水鑄造流程未規范設置緊急排放或應急儲存設施。
6.鋼絲卷揚系統未設置不間斷應急電源;引錠盤托架鋼絲繩未定期檢查和更換。
7.鑄造車間現場未嚴格控制人數,未控制非生產人員進入。
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
(一)冶金行業(共16條)。
1.會議室、操作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和鋼(鐵)水罐冷熱修工位等場所設置在鐵水、鋼水和液渣吊運影響范圍內。
2.煉鋼廠在吊運鐵水、鋼水或液渣時,未使用固定式龍門鉤的鑄造起重機;煉鐵廠鑄鐵車間吊運鐵水、液渣起重機不符合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的相關要求。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龍門鉤橫梁焊縫和銷軸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吊鉤、板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整改。
3.盛裝鐵水、鋼水和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耳軸磨損嚴重仍在使用。
4.冶煉、熔煉、精煉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融金屬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積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連鑄、模鑄流程未設置事故鋼水罐、溢流槽、漏鋼回轉溜槽、中間罐漏鋼坑等熔融金屬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或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未處於良好的備用狀態。
5.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煤氣泄漏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或採用外部噴淋冷卻方式維持使用。
6.高爐爐頂工作壓力超設計最大值,正常生產期間爐頂放散閥未處於自動聯鎖狀態;未設置爐缸水系統熱負荷檢測系統和爐缸侵蝕模型,爐底爐缸連續測溫點的有效性無法確保侵蝕模型准確、正常運行。
7.煉鋼爐氧槍等設備的水冷元件未規范設置出水溫度、進出水流量差監測報警裝置,未與爐體傾動、氧氣開閉等聯鎖。
8.煤氣櫃建設在居民稠密區,未遠離大型建築、倉庫、通信和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煤氣爆炸危險環境1區未採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電氣設備。
9.煤氣區域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操作室和休息室等人員較集中的場所,以及可能發生煤氣泄漏、聚集的場所,未設置固定式一氧化碳濃度監測報警裝置。
10.高爐、轉爐、加熱爐、煤氣櫃、除塵器等設施的煤氣管道未設置吹掃、放散和可靠隔斷裝置;煤氣設施的吹掃介質管道,在使用後未斷開或未堵盲板。
11.煤氣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處,未設置可靠隔斷裝置;進入車間前的煤氣管道,未設置隔斷裝置。
12.使用煤氣(天然氣)的燃燒裝置,未設置防止回火的緊急自動切斷裝置;煤氣(天然氣)點火作業程序不符合標准要求。
13.煤氣U/V型水封和濕式冷凝水排水器水封的有效高度不符合標准要求;煤氣排水器違規共用。
14.生產、儲存、使用煤氣的企業,未建立煤氣防護站(組),未配備必要的煤氣防護人員及防護設備。
15.空分裝置在液氧中碳氫化合物總含量超標的情況下運行;空分裝置冷箱內嚴重泄漏。
16.燒結礦運輸皮帶輸送礦料溫度超過120℃。
(二)有色行業(共12條)。
1.吊運熔融有色金屬及液渣的起重機不符合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的相關要求;橫梁焊縫和銷軸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吊鉤、板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整改。
2.會議室、操作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等場所設置在熔融有色金屬及液渣吊運影響范圍內。
3.盛裝熔融有色金屬及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
4.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精煉、鑄造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積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5.熔融有色金屬鑄造、澆鑄流程未設置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或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未處於良好的備用狀態。
6.採用水冷方式冷卻的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爐窯、鑄造機、加熱爐及水冷元件,未設置應急水源。
7.冶煉爐窯的閉路循環水冷元件未設置出水溫度、進出水流量差監測報警裝置;開路水冷元件未設置進水流量、壓力監測報警裝置,未實施出水溫度定期人工檢測。存在冷卻水進入爐內風險的閉路循環元件,未設置進出水流量差監測報警裝置,未設置防止冷卻水大量進入爐內的安全設施(如快速切斷閥等)。
8.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9.可能出現一氧化碳泄漏、聚集的場所,未設置固定式監測報警裝置;可能存在砷化氫氣體的場所,未使用符合國家標准最高容許濃度精度要求的檢測監測設備,或採取同等效果的檢測措施。
10.使用煤氣(天然氣)的燃燒裝置,未設置防止回火的緊急自動切斷裝置;煤氣(天然氣)點火作業程序不符合標准要求。
11.煤氣U/V型水封和濕式冷凝水排水器水封的有效高度不符合標准要求;煤氣排水器違規共用。
12.生產、儲存、使用煤氣的企業,未配備專職的煤氣防護人員及防護設備。
(三)建材行業(共7條)。
1.水泥工廠煤磨袋式收塵器(或煤粉倉)未設置溫度和一氧化碳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或未設置氣體滅火裝置。
2.水泥工廠筒型儲存庫人工清庫作業外包給不具備專業資質的承包方,作業前未根據風險分析制定適宜的清庫方案,未嚴格按照清庫方案實施。
3.水泥工廠電石渣原料庫未設置可燃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未設置與報警裝置聯鎖的事故通風裝置,報警、通風裝置未有效運行。
4.進入筒型儲庫、預熱器旋風筒、分解爐、磨機、破碎機、篦冷機、各種焙燒窯等有限空間作業前,未對可能意外啟動的設備以及湧入的物料、高溫氣體、有毒有害氣體等採取有效隔離措施。
5.燃氣窯爐在燃氣管道上未設置低壓、超壓報警和緊急自動切斷閥,制氫站、制氧站、保護氣體配氣間等易燃易爆氣體聚集場所未設置可燃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及防爆泄壓設備。
6.纖維製品三相電弧爐、電熔製品電爐、玻璃窯爐、玻璃錫槽等設備的水冷、風冷保護系統漏水、漏氣,或玻璃窯爐、玻璃錫槽未設置冷卻保護系統監測報警裝置。
7.空分裝置在液氧中碳氫化合物總含量超標的情況下運行;空分裝置冷箱內嚴重泄漏。
(四)機械行業(共10條)。
1.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鑄造用熔煉(精煉)爐、熔融金屬吊運和澆注作業影響范圍內。
2.吊運鐵水等熔融金屬的起重機不符合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的相關要求。吊運澆注包的橫梁焊縫和銷軸未按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吊鉤等零件未定期進行檢查,或出現裂紋、嚴重磨損、嚴重形變等缺陷。
3.熔融金屬鑄造、澆鑄流程未規范設置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4.鑄造用熔煉(精煉)爐爐底、爐坑及澆注坑等作業坑存在積水,或放置易燃易爆物品、設置工業管道等設施。
5.鑄造用熔煉(精煉)爐冷卻水系統未規范設置溫度、流量監測報警裝置,或未採取防止冷卻水進入爐內的安全措施。
6.天然氣(煤氣)加熱爐燃燒器操作部位未規范設置可燃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或燃燒系統未採取防突然熄火或點火失敗的安全措施。
7.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品(如天拿水)清洗設備設施、工位器具和地面時,未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除集聚在地溝、地坑等空間內的可燃氣體,或在影響范圍內存在明火。
8.塗裝調漆間和噴漆室未規范設置可燃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電氣設備設施不符合防爆要求,通風設施失效。
9.混有切削液或水的鎂合金廢屑未設立單獨房間(庫房)存放,或未採取防水防潮、通風、氫氣濃度監測等防火防爆措施。
10.鋰離子電池存儲倉庫未規范設置火災探測報警裝置、自動滅火系統和滅火器材,或未規范設置故障電池隔離裝置和通風排煙設施。
(五)輕工行業(共7條)。
1.食品製造企業涉及烘製、油炸等高溫的設施設備和崗位,未採取防過熱自動切斷報警裝置和隔熱防護措施。
2.食品製造企業燃氣油炸鍋未規范設置可燃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
3.白酒儲存、勾兌、灌裝場所未規范設置乙醇蒸氣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或監測報警裝置未與機械通風設施或事故排風設施聯動。
4.紙漿製造、造紙企業使用蒸氣或明火直接加熱鋼瓶汽化液氯。
5.日用玻璃、陶瓷製造企業燃氣窯爐在燃氣管道上未設置低壓、超壓報警和緊急自動切斷閥,或退火爐、熱收縮包裝機等可能發生燃氣泄漏、聚集的區域未設置燃氣濃度監測報警裝置。
6.日用玻璃製造企業爐、窯類設備本體出現裂縫或窯爐附屬設施故障間接傷害窯爐本體導致玻璃液泄漏。
7.噴塗車間、調漆間未規范設置通風裝置和防爆型電氣設備。
(六)紡織行業(共2條)。
1.紗、線、織物加工的燒毛、開幅、烘乾等熱定型工藝設備的汽化室、燃氣貯罐、儲油罐、熱媒爐等未與生產加工、人員密集場所明確分開或單獨設置。
2.保險粉、雙氧水、亞氯酸鈉、雕白粉(吊白塊)等危險品與禁忌物料混合貯存;保險粉露天堆放,或儲存場所未採取防水防潮等措施。
(七)煙草行業(共2條)。
1.熏蒸殺蟲作業前未確認無關人員全部撤離倉庫,作業場所未配置防毒面具。
2.使用液態二氧化碳製造膨脹煙絲的生產線和場所,未設置二氧化碳濃度、燃氣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或緊急聯動排風裝置。
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試行)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標准,以下情形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二)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
(三)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四)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五)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六)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烴、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氣體的充裝未使用萬向管道充裝系統。
(八)光氣、氯氣等劇毒氣體及硫化氫氣體管道穿越除廠區(包括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外的公共區域。
(九)地區架空電力線路穿越生產區且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裝置未經正規設計且未進行安全設計診斷。
(十一)使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十三)控制室或機櫃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准關於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產裝置未按國家標准要求設置雙重電源供電,自動化控制系統未設置不間斷電源。
(十五)安全閥、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與崗位相匹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或者未制定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規程和工藝控制指標。
(十八)未按照國家標准制定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執行。
(十九)新開發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未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直接進行工業化生產;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未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可靠性論證;新建裝置未制定試生產方案投料開車;精細化工企業未按規范性文件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二十)未按國家標准分區分類儲存危險化學品,超量、超品種儲存危險化學品,相互禁配物質混放混存。
二、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試行)
(一)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安全出口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要求。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相鄰礦山的井巷相互貫通。
4.沒有及時填繪圖,現狀圖與實際嚴重不符。
5.露天轉地下開采,地表與井下形成貫通,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6.地表水系穿過礦區,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防治水措施。
7.排水系統與設計要求不符,導致排水能力降低。
8.井口標高在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採取相應防護措施。
9.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及復雜的礦井沒有設立專門防治水機構、配備探放水作業隊伍或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
10.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的礦山關鍵巷道防水門設置與設計要求不符。
11.有自燃發火危險的礦山,未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採取防火措施。
12.在突水威脅區域或可疑區域進行採掘作業,未進行探放水。
13.受地表水倒灌威脅的礦井在強降雨天氣或其來水上游發生洪水期間,不實施停產撤人。
14.相鄰礦山開采錯動線重疊,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5.開采錯動線以內存在居民村莊,或存在重要設備設施時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6.擅自開采各種保安礦柱或其形式及參數劣於設計值。
17.未按照設計要求對生產形成的采空區進行處理。
18.具有嚴重地壓條件,未採取預防地壓災害措施。
19.巷道或者采場頂板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支護措施。
20.礦井未按照設計要求建立機械通風系統,或風速、風量、風質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要求。
21.未配齊具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攜帶型氣體檢測報警儀和自救器。
22.提升系統的防墜器、阻車器等安全保護裝置或信號閉鎖措施失效;未定期試驗或檢測檢驗。
23.一級負荷沒有採用雙迴路或雙電源供電,或單一電源不能滿足全部一級負荷需要。
24.地面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變壓器採用中性接地。
(二)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地下轉露天開采,未探明采空區或未對采空區實施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未採用自上而下、分台階或分層的方式進行開采。
4.工作幫坡角大於設計工作幫坡角,或台階(分層)高度超過設計高度。
5.擅自開采或破壞設計規定保留的礦柱、岩柱和掛幫礦體。
6.未按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對采場邊坡、排土場穩定性進行評估。
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邊坡或排土場未進行在線監測。
8.邊坡存在滑移現象。
9.上山道路坡度大於設計坡度10%以上。
10.封閉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礦山,未按照設計要求建設防洪、排洪設施。
11.雷雨天氣實施爆破作業。
12.危險級排土場。
(三)尾礦庫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庫區和尾礦壩上存在未按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開采、挖掘、爆破等活動。
2.壩體出現貫穿性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范圍管涌、流土變形,壩體出現深層滑動跡象。
3.壩外坡坡比陡於設計坡比。
4.壩體超過設計壩高,或超設計庫容儲存尾礦。
5.尾礦堆積壩上升速率大於設計堆積上升速率。
6.未按法規、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對壩體穩定性進行評估。
7.浸潤線埋深小於控制浸潤線埋深。
8.安全超高和干灘長度小於設計規定。
9.排洪系統構築物嚴重堵塞或坍塌,導致排水能力急劇下降。
10.設計以外的尾礦、廢料或者廢水進庫。
11.多種礦石性質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時,未按設計要求進行排放。
12.冬季未按照設計要求採用冰下放礦作業。
三、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試行)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標准,以下情形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一)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二)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作業人員帶葯檢維修設備設施。
(三)職工自行攜帶工器具、機器設備進廠進行涉葯作業。
(四)工(庫)房實際作業人員數量超過核定人數。
(五)工(庫)房實際滯留、存儲葯量超過核定葯量。
1.山東蓬萊11·19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專項督導報告顯示學生上下學安全監管漏洞嚴重 2.茶陵縣建設局重大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3.學校重大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六)工(庫)房內、外部安全距離不足,防護屏障缺失或者不符合要求。
(七)防靜電、防火、防雷設備設施缺失或者失效。
(八)擅自改變工(庫)房用途或者違規私搭亂建。
(九)工廠圍牆缺失或者分區設置不符合國家標准。
(十)將氧化劑、還原劑同庫儲存、違規預混或者在同一工房內粉碎、稱量。
(十一)在用涉葯機械設備未經安全性論證或者擅自更改、改變用途。
(十二)中轉庫、葯物總庫和成品總庫的存儲能力與設計產能不匹配。
(十三)未建立與崗位相匹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或者未制定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四)出租、出借、轉讓、買賣、冒用或者偽造許可證。
(十五)生產經營的產品種類、危險等級超許可范圍或者生產使用違禁葯物。
(十六)分包轉包生產線、工房、庫房組織生產經營。
(十七)一證多廠或者多股東各自獨立組織生產經營。
(十八)許可證過期、整頓改造、惡劣天氣等停產停業期間組織生產經營。
(十九)煙花爆竹倉庫存放其它爆炸物等危險物品或者生產經營違禁超標產品。
(二十)零售點與居民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或者在零售場所使用明火。 ;
⑦ 氣密性檢測儀用途及應用
氣密性檢測儀能夠滿足鑽井防噴器、採油(氣)樹和井口裝置、節流和專壓井管匯等產屬品的出廠檢驗,並同時能夠滿足上述產品的功能試驗。本型號氣密封試壓台適用於石油工程的管材,防噴器、閥門、采氣井口裝置、管匯、井下工具及航空、科研機構和各個行業等各類壓力容器的氣密性檢測。
典型應用:1、力容器,汽缸等提供靜態和爆破測試。2、航空航天附件維修後的靜態、動態測試。3、安全閥門校定 閥門及井口裝置水壓試驗。4、氣壓調節器的檢測 汽車制動系統測試。5、可增壓氧氣,氮氣,氫氣,空氣,甲烷等各種氣體。
久尹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氣體分析技術及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技術企業,公司氣密性測試檢漏儀觸摸LCD顯示,顯示細膩、清晰;友好人機對話菜單,操作直觀方便;核心部件全部採用進口元件,保證測試准確,性能穩定;高精度,對感應極低壓力變化非常靈敏,高穩定性,具有溫度自動補償功能;氣路連接簡單,可實現快速裝卸;設計簡捷的操作面板,使參數設置易於操作、測試結果顯示一目瞭然,極大地減少了操作失誤。
⑧ 油田所用設備的安全檢測內容
不知道這幾種設備是不是樓主想要了解的內容,
http://www.hydrosyscorp.com/hydrosys_proct.htm 這有很多關於油田設備的內容
井控裝置氣密版性試驗系統:權
井控裝置氣密性試驗系統用於210MPa氣密性試驗,能夠滿足鑽井防噴器、採油(氣)樹和井口裝置、節流和壓井管匯等產品的出廠檢驗,並同時能夠滿足上述產品的功能試驗。設備遵循標准和要求。
井口安全閥控制系統:
用於油(氣)田採油(氣)井口地面安全閥和井下安閥的控制,為野外無人值守環境的油氣井口提供安全保護。
井口裝置氣密封試驗台:
用於防噴器、節流壓井管匯、採油氣井口、套管頭、旋塞閥、鑽具止回閥、閥門、油氣輸送鋼管、鍋爐壓力容器等產品的氣密測試。
⑨ 氣密性檢測設備的試驗標准
SY/T5053. 1 ~ 2000 防噴器及控制裝置,防噴器;
SY/T5127 ~ 2002 井口裝置和採油樹規范;
API Spec 16A /ISO 13533 鑽通設備規范;
API Spec 16C 節流和壓井管匯;
API Spec 6A /ISO 10423 採油樹和井口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