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圖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測量同一組數據F 1
(1)AC。(2)4.00.(3)等效替代。; F
⑵ (1)甲圖中游標卡尺的讀數是______cm.乙圖中螺旋測微器的讀數是______mm.(2)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游標卡尺的固定刻度讀數為10cm,游標尺上第10個刻度游標讀數為:0.05×10mm=0.50mm=0.050cm,所以最終讀數為:10cm+0.050cm=10.050cm; 1 | 2m | |
⑶ 「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P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用兩把互
①彈簧測力計上1N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2N,即此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此時指針指在「3.8」處,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8N. ②力的示意圖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而力的圖示可以比較准確的表示出里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故為了更准確得到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要採用作力的圖示. ③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的力是用一個彈簧秤拉時的拉力F′. ④F′是通過一個彈簧稱沿AO方向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O點,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 F是通過作圖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論值,由於誤差的存在F與AO方向即實際值F′方向要有一定夾角. 故答案為:①3.8;②圖示;③F′;④F′. |
⑷ 如圖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下列關於減小實驗誤差的做法哪些是有效的()A.盡可能使定
A、盡可能使定滑輪的軸光滑,減小摩擦,故A正確;
B、彈簧測力計拉細線時,拉力方向不需要一定豎直向下,故B錯誤;
C、拉橡皮條的繩細一些且長一些,實驗效果更好,故C正確;
D、實驗要方便、准確,兩分力適當大點,讀數時相對誤差小,夾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不需要夾角一定為90°,故D錯誤;
故選:AC.
⑸ (1)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合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①若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應保
①若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應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分別改變施加在小車上的拉力F,測出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②把帶有滑輪的長木板右端墊高,在沒有牽引的情況下讓小車拖著紙帶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計時點,如果計時點間距相等,就說明摩擦力和小車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③實驗過程中,放開小車前,小車要靠近打點計時器,要先接通電源,然後再放開小車故AD正確,選AD. ④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s×5=0.1s,C點的速度v C =
故答案為:①小車質量;②相等;③AD;④1.07;3.10. |
⑹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其中,
(1)根據測力計指針的指示可讀出其示數為:2.60N;
(2)以FB、FC為臨邊,作出平回行四邊形,如圖所示答,對角線表示合力:
⑺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合力的方法彈簧測力計a掛於固定點p下端用細
(1)彈簧測力計讀數,每1N被分成5格,則1格就等於0.2N.圖指針落在3N到4N的第3格處,所以3.6N.
(2)A、彈簧測力計是測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確必須在測之前校零.故A正確;
B、該實驗中不一定需要OB水平,故B錯誤;
C、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分別為兩細線的力的大小,同時畫出細線的方向即為力的方向.雖懸掛重物的細線方向確定,但大小卻不知,所以要測重物重力,故C正確;
D、拉線方向必須與木板平面平行,這樣才確保力的大小准確性,故D正確;
E、該實驗中,改變拉力時,只要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兩彈簧拉力的合力與M的重力等大反向,因此O點不用每次靜止在同一位置,故E錯誤
故選:ACD
故答案為:(1)3.6;(2)ACD
⑻ 圖甲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圖乙是四位同學在做該實驗中作出的圖示,圖中F′是根據平行四邊
F′是F1與F2合成的理論值是由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得到的,由於誤差可能不與橡皮筋共線;而F1與F2合成的實際值即F一定與橡皮筋共線(二力平衡),由此可知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⑼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其中,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