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利用孵化器孵雞、鴨、鵝
使用孵化機孵雞、鴨、鵝,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孵化人員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孵化技術。
(1)孵化前的准備①制訂孵化計劃:首先根據設備條件、孵化能力、種蛋供應、雛禽銷售信息等情況,周密、妥善考慮,編制適宜的孵化計劃。同時安排好孵化工作人員及勤雜人員。②孵化室、孵化機的消毒:入解前一個星期,在檢修機械各部位的同時,要對解化室和孵化機進行清理消毒。室內屋頂、地面、各個角落都要清掃干凈,機內刷洗干凈後,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消毒,或與人孵種蛋一起消毒。③檢查蛋盤:檢查蛋盤框是否牢固,鐵絲是否有脫位、彎曲、折斷等現象,蛋盤必須逐個仔細檢查。④機體檢查;反復開、關機門,仔細觀察是否嚴密,機體四璧、上頂、底板是否因受潮變形或開縫,如有毛病要及時修補.⑤校正檢修機器:在孵化前一周,要檢查電孵機各部件安裝是否妥當、牢固,各電器系統是否接好、靈敏、准確。檢測溫度計准確度的方法:將體溫計與孵化用溫度計插入88℃溫水中,觀察溫差,如溫差超過0.5℃以上,更換或用膠布貼上差度標記.接通電源,扳動電熱開關,觀察供溫、供濕、警鈴等系統的接觸點,看是否接觸失靈。調節控溫、控濕水銀導電溫度計至所需溫度、濕度。還要檢查電機及傳動系統是否正常,風扇皮帶是否鬆弛,翻蛋裝置是否安裝牢固。上述部分均無問題,要試機運轉1~2天,一切正常後再正式入孵。
(2)孵化期管理①種蛋入孵:裝盤後的種蛋,經過預熱、消毒即可入孵。為使種蛋碼盤後很快達到孵化溫度,種蛋應在入孵前12小時左右裝入蛋盤中,移入孵化室內預熱,然後將蛋盤裝入孵化機內的蛋架,經熏蒸消毒後開機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車翻倒。開孵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4點以後,這樣大批出雛的時間正好是白天,便於出雛操作。一般立體孵化機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台解化機內進行多批次解化,為了便於區別,在分批上蛋時,每次上的蛋盤要記上特殊顯眼的標記,並使各批入孵的蛋盤一套間一套地交錯放置,這樣「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調節溫度,既省電,孵化效果又好。②溫度調節:溫度經過設定之後,一般不要輕易變動。剛入孵時,由於開門放蛋,散失部分熱量,種蛋和蛋盤又要吸收部分熱量,而使孵化機內溫度驟然下降,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正常,在孵化期間,要時常注意特化溫度的變化。當溫度偏離給溫要求0.5℃以上時,就應進行調節。每次調節的幅度要小,逐步調至機內溫度允許波動的范圍內。當整批孵化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孵化溫度時,逐漸降溫也應遵循小幅度調節的原則。孵化機內的溫度要每隔半小時觀察1次,每隔2小時記錄1次,《③濕度調節:將干濕球溫度計放置在孵化機內,工作人員通過機門玻璃窗觀察了解機內的相對濕度、如果機器沒有調濕裝置,濕度的調節主要靠增減水盤、升降水溫等措施。當濕度偏低時,應增加水盤,提高水溫,加速蒸發,或向孵化室地面酒水,必要時可直接噴霧提高濕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應注意防止濕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較大的地區要注意防止濕度過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氣溫低時應加溫水,④通風與翻蛋:如導化器沒有自動通風裝置,應採取人工通風。一般入孵後第一天可不進行通風,但從第二天起就要逐漸開大風門,增加通風量,夏季高溫高濕,機內熱量不易散出,應增大通風量。在孵化時,每2小時翻蛋一次,並記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輕、穩、慢」。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立體孵化器均有自動通風系統和翻蛋裝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煩。⑤照蛋:一般於孵化第5~7天和第18~19天(鴨在第25天,鵝在第28天)進行兩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鴨、鵝在第15~16天)再進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時檢出無精蛋和死胚蛋,並觀察胚胎的發育情況。在進行照蛋時,要提高孵化室溫度,盡量縮短時間,要穩、准、快。移盤與揀雛;在解化第18~19天(鴨在第25天,鵝在第28天)最後一次照蛋後,剔除死胚蛋,把發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雛箱的出雛盤中准備出雛,稱為移盤或落盤。移盤時間可根據胚胎發育情況靈活掌握。如發育得好,此時氣室已斜口,下部黑暗,應及時移盤。如果氣室邊界平整,下部發紅,則為發育遲緩,應稍晚些時間移盤。移盤時要輕、快,盡量縮短操作時間,以減少破蛋或蛋溫下降。移盤前出雛箱內的溫度要升至36.6~37.2℃,移盤後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濕度,保證順利出雛,雞蛋孵化滿20天就開始出雛,孵至20.5天時大批出雛,當30%以上雛雞出殼時,就可以揀出羽毛基本幹了的雛雞,同時揀出空殼,每隔4小時揀雛一次。揀雛時不要同時打開前後機門,以免出雛器內溫度、濕度下降過快,影響出雛,⑦清掃與消毒:出維完畢,必須對出雛器、孵化器、孵化室等進行清掃和消毒。出雛盤、水盤沖洗干凈後放入出雛箱內,進行熏蒸消毒、③孵化記錄:在孵化期間,工作人員要認真做好記錄工作。每次照蛋後,應將檢出的無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數量,以及出雛數、毛蛋數分別統計,記錄填寫要及時、准確,以便統計孵化成績,為孵化工作積累經驗。
② 小型孵化機是不是要加水
不管是小型的,還是中型大型的,只要是孵化機,都要加水的,這樣才能保持機器裡面的濕度,如果機面不加水,機器就會燒掉的。
③ 自動小雞孵化器水槽加水麻煩,蛋盤下水槽里塑料袋裝水放到下面可以嗎
摘要 放到下面也可以的
④ 半自動鸚鵡孵化器怎樣加水
摘要 親,您好,在的呢,我正在為您查詢相關信息,稍等片刻,馬上回復您
⑤ 孵化器加濕器要放水裡嗎
不需要。
孵化時進行溫濕度管控是為了加快孵化速率,提高孵化成功率,而孵化器的自帶加濕器能使孵化器內的濕度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並自動控制。但是一旦壞了的話,也是可以用空氣加濕器代替的,不過代替之後難以控制其濕度范圍,建議在孵化器內放一個濕度計,維持在60%±10%范圍內的濕度,或者按照孵化器原來的濕度范圍來操作。一旦超出濕度范圍,則先停止加濕一算時間。
⑥ 家用自動孵化器剛才加水怎麼一直滴滴滴的響
濕度過高或過低會滴滴滴響,大概是你加水太多濕度過高了,或者是孵蛋器蓋子打開濕度過低了。
⑦ 電孵機孵化時,怎樣操作管理
(1)種蛋入孵
上盤後的種蛋,經過預熱、消毒即可入孵。為了種蛋碼盤後很快達到孵化溫度,種蛋應在入孵前12小時左右裝入蛋盤中,移入孵化室內預熱,然後將蛋盤裝入電孵機內的蛋架上,經熏蒸消毒後開機孵化,要注意保持蛋架的平衡,防止蛋車翻倒。開孵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4點以後,這樣大批出雛的時間正好是白天,便於出雛操作。一般立體電孵機每5~7天入孵一次,可在同一台電孵機內進行多批次孵化。為了便於區別,在分批上蛋時,每次上的蛋盤要記上特殊顯眼的標記,並使各批入孵的蛋盤一套間一套地交錯放置,這樣「新蛋」和「老蛋」能相互調節溫度,既省電,孵化效果又好。
(2)溫度調節
溫度經過設定之後,一般不要輕易變動。剛入孵時,由於開門放蛋,散失部分熱量,種蛋和蛋盤又要吸收部分熱量,而使電孵機內溫度驟然下降,這是正常現象,過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正常。在孵化期間,要隨時注意孵化溫度的變化。當溫度偏離給溫要求0.5℃以上時,就應進行調節。每次調節的幅度要小,逐步調至機內溫度允許波動的范圍內。當整批孵化採用「前高、中平、後低」的孵化溫度時,逐漸降溫也應遵循小幅度調節的原則。孵化機內的溫度要每隔半小時觀察一次,每隔2小時記錄一次。
(3)濕度調節
將干濕球濕度計放置在電孵機內,工作人員通過機門玻璃窗觀察了解機內的相對濕度。如果機器沒有調濕裝置,濕度的調節主要靠增減水盤、升降水溫等措施。當濕度偏低時,應增加水盤,提高水溫,加速蒸發速度,或向孵化室地面灑水,必要時可直接噴霧提高濕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區應注意防止濕度偏低,沿海及降雨量較大的地區要注意防止濕度過高。一般每天加水一次,外界氣溫低時應加溫水。
(4)通風與翻蛋
如電孵機沒有自動通風裝置,應採取人工通風。一般入孵後第一天可不進行通風,但從第二天起就要逐漸開大風門,增加通風量,夏季高溫高濕,機內熱量不易散出,應增大通風量。在孵化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溫度、濕度和通風三者的關系,在管理上掌握下列原則:綠燈常亮時,加大風量;紅燈常亮時,稍閉風門;紅綠燈交替時,正常工作。在孵化時,每2小時翻蛋一次,並記住翻蛋方向,注意手工翻蛋要「輕、穩、慢」。目前生產中使用的立體孵化器一般均有自動通風系統和翻蛋裝置,因而省去了不少麻煩。
(5)照蛋
一般於孵化第5~6天和第18~19天進行兩次照蛋,也可在孵化第11~12天再進行抽查照蛋,以便及時檢出無精蛋和死胚蛋,並觀察胚胎的發育情況。
在進行照蛋時,要提高孵化室溫度,照蛋盡量縮短時間,要穩、准、快。
(6)移盤與揀雛
在孵化第18~19天最後一次照蛋後,剔出死胚,把發育正常的活胚蛋移入出雛箱的出雛盤中准備出雛,稱為移盤或落盤。移盤時間可根據胚胎發育情況靈活掌握。如發育得好,此時氣室已斜口,下部黑暗,應及時移盤。如果氣室邊界平整,下部發紅,則為發育遲緩,應稍晚些時間移盤。移盤時要輕、快,盡量縮短操作時間,以減少破蛋或蛋溫下降。移盤前出雛箱內的溫度要升至36.6~37.2℃,移盤後要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濕度,保證順利出雛。
雞蛋孵化滿20天就開始出雛,孵至20.5天時大批出雛。見有30%以上雛雞出殼時,開始揀出羽毛基本幹了的雛雞,同時揀出空殼,每隔4小時揀雛一次。揀雛時不要同時打開前後機門,以免出雛器內溫度、濕度下降過快,影響出雛。
(7)清掃與消毒
出雛完畢,必須對出雛器、孵化器、孵化室等進行清掃和消毒。出雛盤、水盤沖洗干凈後放入出雛箱內,進行熏蒸消毒。
(8)孵化記錄
在孵化期間,工作人員要認真做好記錄工作。每次照蛋後,應將檢出的無精蛋、死胚蛋、破蛋的數量,以及出雛數、毛蛋數分別統計。記錄填寫要及時、准確,以便統計孵化成績,為孵化工作積累經驗。常用的孵化記錄表見表2-1。
表2-1孵化記錄
⑧ 家用五十枚蛋水床孵化器怎麼加濕
家用50枚蛋水床,孵化器加息的過程中,一般他都是自動駕駛有加水系統。
⑨ 孵化器怎麼孵1
1)孵化機應安裝在混凝土地面上,地面應保持平整,安裝時孵化機應稍向前(有的機型向後)傾斜,以便於清洗時排放污水,機門前要留2~3m的把持空間。
(2)孵化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27℃,溫度高於27℃或低於20℃時,應考慮安裝空調設備或採用其他措施。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室內要有良好的透風換氣條件,孵化機(特別是出雛機)排出的廢氣要用管道引至室外
2
(3)整機安裝完畢後要通電試機,檢查溫度、濕度節制系統是否正常,並根據請求調好溫度。
(4)應用中隨時留心觀察機門上溫度計唆使的溫度,如有不正常現象要及時檢查控溫系統,消除故障。
3
(5)隨著胚齡的增加應適當開啟進氣口和排氣口,後期應全部打開,以保證胚胎正常發育對氧氣的需要,但前期不應開啟過大,以免加溫較慢,浪費電能。
(6)要留心翻蛋角度是否達到請求,定時是否准確,最好使所有的孵化機翻蛋方向一致,以便於治理。每翻蛋一次都要做好記錄。
4
(7)要留心控濕裝置的水箱(盤)內不能斷水,感受元件的紗布與水盒內要經常換水,紗布被臟物污染後要洗凈後重裝。對於無主動控濕裝置的孵化機,要定時往水盤內加溫水並根據不同孵化期對濕度的請求,調劑水盤的數目,以確保胚胎發育對濕度的請求。
⑩ 孵化器水槽在哪裡怎樣加水
1、使用前要保證電源安全;選擇正常的蛋;不能孵化器規定的盛蛋總重量;把機器放在房間里,溫度保持在14~30℃,房間不能有化學品、震動性大的物品。
2、在准備孵化前16~24小時左右要給孵化器接通電源運行,並且孵化器內的水槽不要加水。
3、運行16~24小時之後,開始加水,水位不能超過標示(A,B),水位在50%~65%。4mm水深以下。加好水後,把已選好的蛋放入柵網上。
4、把孵化器蓋好,把底合上,通電測試機器是否正常,發出響聲則是不正常的表現。
5、2分鍾後,紅色指示等發亮,說明孵化器開始加熱;8分鍾左右,孵化器的指示燈會一閃一閃的,說明進入恆溫工作。
6、每天檢查水槽內的水位,水少了,就要及時加水。一個水槽內加水,濕度在50-60%,兩個水槽加70-85%。水深在水槽內不高8mm。水位不要超過兩個水槽面。
7、第三天開始每天早晚或間隔12小時翻蛋一次,保證一天最少二次翻蛋,翻蛋角度180度,把蛋的另一面朝上,在翻蛋的時候,把機器內的蛋,中間的放邊緣,邊緣的放中間,這樣有利提高孵化率,翻蛋的同時也要檢查水槽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