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生物化學實驗回收裝置

生物化學實驗回收裝置

發布時間:2022-10-05 18:57:20

『壹』 能不能幫我設計一個生物化學實驗

實驗二 氨基酸的分離鑒定――紙層析法

一、目的
通過氨基酸的分離,學習紙層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紙層析法是用濾紙作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層析法。
層析溶劑由有機溶劑和水組成。
物質被分離後在紙層析圖譜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來表示的:
Rf = 原點到層析中心的距離 / 原點到容劑前沿的距離
在一定的條件下某種物質的Rf值是常數。Rf值的大小與物質的結構、性質、溶劑系統、層析濾紙的質量和層析溫度等因素有關。本實驗利用紙層析法分離氨基酸。
三、器材
1、層析缸 2、毛細管 3、噴霧器 4、培養皿 5、層析濾紙(新華一號)
四、試劑
1、擴展劑 650mL
是4份水飽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將20 mL正丁醇和5 mL冰醋酸放人分液漏斗中,與15mL水混合,充分振盪,靜置後分層,放出下層水層。取漏斗內的擴展劑約5mL置於小燒杯中做平衡溶劑,其餘的倒人培養皿中備用。
2、氨基酸溶液 0.5%的賴氨酸、脯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溶液及它們的混合液(各組份濃度均為0.5%)。各5mL
3、顯色劑 50~lOOmL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五、操作
1、將盛有平衡溶劑的小燒杯置於密閉的層析缸中。
2、取層析濾紙(長22 cm、寬14 cm)一張。在紙的一端距邊緣2~3 cm處用鉛筆劃一條直線,在此直線上每間隔2cm作一記號。
3、點樣用毛細管將各氨基酸樣品分別點在這6個位置上,干後再點一次。每點在紙上擴散的直徑,最大不超過3 mm。
4、擴展 用線將濾紙縫成筒狀,紙的兩邊不能接觸。將盛有約20 mL擴展劑的培養皿迅速置於密閉的層析缸中,並將濾紙直立於培養皿中(點樣的一端在下,擴展劑的液面需低於點樣線1 cm)。待溶劑上升15―20 cm時即取出濾紙,鉛筆描出溶劑前沿界線,自然乾燥或用吹風機熱風吹乾。
5、顯色 用噴霧器均勻噴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後置烘箱中烘烤5分鍾(100℃)或用熱風吹乾即可顯出各層析斑點。
6、計算各種氨基酸的Rf值。
思 考 題
1、何謂紙層析法?
2、何謂及f值?影響只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3、怎樣制備擴展劑?
4、層析缸中平衡溶劑的作用是什麼?

『貳』 初中生物化學實驗有哪些

1、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熱,有白霧生成。
2、鐵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固體。
3、鉀在純氧中燃燒,有淺紫色火焰,產生黃色固體。
4、鎂在氮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熱,產生淡黃色固體。

5、氫氣在溴蒸汽中點燃,放出熱量,紅棕色逐漸褪去,產生白霧。
6、鎂與氯化銨的反應。氯化銨溶液中銨根離子水解,溶液顯酸性。當加入鎂粉之後,鎂與溶液中的氫離子反應,放出氫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銨根離子的水解產物——氨水,受熱之後,則發生分解。故此反應可以得到兩種氣體。
7、銅與氧氣的反應
銅是不太活潑的重金屬,在常溫下不與乾燥空氣中的氧氣化合,加熱時能產生黑色的氧化銅,如果繼續在很高溫度下燃燒,就生成紅色的Cu₂O:
的時候,還沒有物理和化學。那時候,生物做過 「澱粉遇碘變藍」,還有就是 在顯微鏡下觀察青菜葉表皮細胞 、(這個實驗初二的時候要考試的)。
初二的時候,物理實驗做得比較多,首先是 光學方面的,「凸透鏡成像」,然後動力學裡面會遇到許多用小車、砝碼等做實驗的,還有就是 物體的屬性,會用到托盤天平等。
初三的時候,物理方面主要是攻下 電學。會有許多電路圖,還有會做關於電的實驗。 還有之前的杠桿平衡條件,我們也是做的實驗的、 化學方面做的實驗比較多。包括了 碳酸氫銨加熱分解,關於氧氣的製取及氧氣與其他物體反映。之後還有二氧化碳、主要學習 置換、分解、化合、復分解(其中包括重要的酸鹼中和)、四大反應。在學到酸、鹼、鹽 一章中反應很多,因此做的實驗也很多。
值得一提、我期末的時候。生物是在初二考的、考的是 顯微鏡下觀察植物葉表皮細胞。物理是初三考的、考的是測電阻大小。化學也是初三考的、考的是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及其性質。

『叄』 需要生物化學層析柱的一些介紹 大學生來

1概念:
層析是「色層分析」的簡稱。利用各組分物理性質的不同,將多組分混合物進行分離及測定的方法。有吸附層析、分配層析兩種。一般用於有機化合物、金屬離子、氨基酸等的分析。
層析利用物質在固定相與流動相之間不同的分配比例,達到分離目的的技術。層析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等復雜的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分離分析有極高的分辨力。
2類別:
◆按層析的機理劃分:
吸附層析、分配層析、離子交換層析、凝膠過濾層析、親和層析等。
吸附層析:利用吸附劑表面對不同組分吸附性能的差異,達到分離鑒定的目的。
分配層析:利用不同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使之分離。
離子交換層析:利用不同組分對離子交換劑親和力的不同。
凝膠層析:利用某些凝膠對於不同分子大小的組分阻滯作用的不同。
◆按流動相與固定相的不同劃分:
氣相層析、液相層析。這兩大類層析是以流動相不同來劃分的。如同時區分流動相和固定相,劃分為:氣固層析、氣液層析、液固層析和液液層析等。
◆按操作形式劃分:
柱層析、紙層析、薄層層析、高效液相層析等。
柱層析:將固定相裝於柱內,使樣品沿一個方向移動而達到分離。
紙層析:用濾紙做液體的載體,點樣後,用流動相展開,以達到分離鑒定的目的。
薄層層析:將適當粒度的吸附劑鋪成薄層,以紙層析類似的方法進行物質的分離和鑒定。
以上劃分無嚴格界限,有些名稱相互交叉,如親和層析應屬於一種特殊的吸附層析,紙層析是一種分配層析,柱層析可做各種層析。
3幾種常用的層析:
◆吸附層析
吸附劑的吸附力強弱,是由能否有效地接受或供給電子,或提供和接受活潑氫來決定。被吸附物的化學結構如與吸附劑有相似的電子特性,吸附就更牢固。常用吸附劑的吸附力的強弱順序為:活性炭、氧化鋁、硅膠、氧化鎂、碳酸鈣、磷酸鈣、石膏、纖維素、澱粉和糖等。以活性炭的吸附力最強。吸附劑在使用前須先用加熱脫水等方法活化。大多數吸附劑遇水即鈍化,因此吸附層析大多用於能溶於有機溶劑的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較少用於無機化合物。洗脫溶劑的解析能力的強弱順序是:醋酸、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醚、氯仿、苯、四氯化碳和己烷等。為了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常用兩種或數種不同強度的溶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合適洗脫能力的溶劑系統,以獲得最佳分離效果。
◆分配層析
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兩相系統。一般是水相和有機溶劑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膠、纖維素和澱粉等,這些親水物質能儲留相當量的水。被分離物質在兩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比率不同,展層時就會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動的區帶。
◆離子交換層析
支持物是人工交聯的帶有能解離基團的有機高分子,如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纖維素、離子交換凝膠等。帶陽離子基團的,如磺酸基(—SO3H)、羧甲基(—CH2COOH)和磷酸基等為陽離子交換劑。帶陰離子基團的,如DEAE—(二乙基胺乙基)和QAE—(四級胺乙基)等為陰離子交換劑。離子交換層析只適用於能在水中解離的化合物,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對於蛋白質、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離分析有極好的分辨力。離子交換基團在水溶液中解離後,能吸引水中被分離物的離子,各種物質在離子交換劑上的離子濃度與周圍溶液的離子濃度保持平衡狀態,各種離子有不同的交換常數,K值愈高,被吸附愈牢。洗脫時,增加溶液的離子強度,如改變pH,增加鹽濃度,離子被取代而解吸下來。洗脫過程中,按K值不同,分成不同的區帶。
◆凝膠過濾層析
支持物是人工合成的交聯高聚物,在水中膨脹後成為凝膠。凝膠內為內水層,凝膠周圍的水為外水層。控制交聯度以形成不同孔徑的網狀結構。交聯度小的孔徑大,交聯度大的孔徑小。凝膠只允許被分離物質中小於孔徑的分子進入,大於孔徑的分子被排斥在外水層,最先被洗脫下來。而進入孔徑的分子也按分子量大小大致分離成不同的區帶。選擇不同規格的凝膠,可把一個混合物按分子量的差異分成不同的組分。這種方法曾被稱為分子篩。目前常用的凝膠商品有:葡聚糖凝膠(sephadex)、聚丙烯醯胺凝膠(bio-gel)、瓊脂糖凝膠(sepharose)和聚苯乙烯凝膠(styragel)等。
◆親和層析
在一對有專一的相互作用的物質中,把其中之一聯結在支持物上,用於純化相對的另一物質。常見的親和對如:酶和抑制劑,抗原和抗體,激素和受體等。支持物為瓊脂糖或纖維素等。
◆氣相層析
屬於分配層析或吸附層析,僅適用於分析分離揮發性和低揮發性物質。固定相是在惰性支持物(如磨細的耐火磚)上覆蓋一層高沸點液體,如硅油、高沸點石蠟和油脂、環氧類聚合物。外塗層約為支持物重量的20%。分析時操作溫度范圍,一般從室溫到200℃。特殊的層析柱能達到500℃。流動相常用氦、氬或氮為展層氣體。氣相層析分離的區帶十分清晰,是由於揮發性物質在兩相間能很快達到平衡,所需分析時間大為縮短,一般為數分鍾至10餘分鍾。檢測記錄系統繪出的各峰是測定流出氣體電阻變化的結果,因而測定樣品量可到微克和毫微克水平。具有快速、靈敏和微量的優點。氣相層析也能用於分離制備樣品,但需增加將流出氣體通過冷凍將分離物回收的裝置。
◆紙層析
以濾紙為支持物的分配層析。組成濾紙的纖維素是親水物質,能形成水相和展層溶劑的兩相系統,被分離物質在兩相中的分配保持平衡關系。紙層析用於分析簡單的混合物時可做單向層析。對於復雜的混合物,可做雙向層析。1944年A.J.P.馬丁第一次用紙層析分析氨基酸,得到很好的分離效果,開創了近代層析的發展和應用的新局面。70年代以後,紙層析已逐漸為其他分辨力更高、速度更快和更微量化的新方法,如離子交換層析、薄層層析、高效液相層析等所代替。
◆薄層層析
在玻璃片、金屬箔或塑料片上鋪上一層約1~2毫米的支持物,如纖維素、硅膠、離子交換劑、氧化鋁或聚醯胺等,根據需要做不同類型的層析。聚醯胺薄膜是一種特異的薄層,將尼龍溶解於濃甲酸中,塗在滌綸片基上,當甲酸揮發後,在滌綸片基上形成一層多孔的薄膜,其分辨力超過了用尼龍粉鋪成的薄層。薄層層析較紙層析優越在於分辨高,展層時間短。例如用紙層析做氨基酸分析,往往需要兩天時間,而且對層析條件要求嚴格,不易得到滿意的分離效果。如用薄層層析做,一般約需半小時,分離效果更好。薄層層析一般用於定性分析。也能用於定量分析和制備樣品。
◆高效液相層析(又名高壓液相色譜)
70年代新發展的層析法。其特點是:用高壓輸液泵,壓強最高可達5000psi(相當於34個標准大氣壓)。用直徑約3~10微米的超細支持物裝填均勻的不銹鋼柱。常用的支持物是在玻璃小珠上塗一層1~2微米的二氧化硅,經硫醯氯反應生成Si—Cl,進一步連接疏水的烷基,如Si—C18H37,或陽離子交換基團—Si(CH2)n—C6H4SO3H,或陰離子交換基團—Si(CH2)nNH2。這種支持物能承受很高的壓力,化學性能穩定。用不同類型支持物的HPLC,可做吸附層析、離子交換層析和凝膠過濾層析。其分析微量化可達10-10克水平。但用於制備,可以純化上克的樣品。展層時間短,一般需幾分鍾到10餘分鍾。其分析速度、精確度可與氣相層析媲美。HPLC適於分析分離不揮發和極性物質。而氣相層析只適用於揮發性物質,兩者互為補充,都是目前最為理想的層析法。HPLC配有程序控制洗脫溶劑的梯度混合儀,數據處理的積分儀和記錄儀等電子系統,成為一種先進的分析儀器,在生物化學、化學、醫葯學和環境科學的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反相層析
在吸附層析中,高極性物質在層析柱上吸附較牢,洗脫時發生拖尾現象和保留時間長的問題。如果在支持物上塗上一層高碳原子的疏水性強的烷烴類,洗脫液用極性強的溶劑,如甲醇和水的混合物。則被分離樣品中的極性強的物質不被吸附,最先洗下來,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這種層析法與普通的吸附層析法相反,故稱為反相層析。目前用HPLC做反相層析常用的ODS柱,即在支持物的表面上連接了C18H37Si—基團。
◆同系層析
在核酸分析中,將樣品經核酸酶部分裂解成不同長度的核苷酸片段,用同位素標記後,在DEAE纖維素薄層上分離,用含有未標記的相同的核苷酸片段作展層溶劑,這樣,未標記的核苷酸把標記過的核苷酸推進,使按分子量大小不同把標記核苷酸片段,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達到分離的目的。於是把這種層析法稱為同系層析。同系層析和電泳相結合曾用於寡核苷酸的順序分析。
紙層析是層析法的一種,要了解紙層法還得從層析法開始.層析法又稱色層分析法或色譜法(Chromatography),是一種基於被分離物質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的不同,使它們在某種基質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進行分離和分析的方法。例如:我們利用物質在溶解度、吸附能力、立體化學特性及分子的大小、帶電情況及離子交換、親和力的大小及特異的生物學反應等方面的差異,使其在流動相與固定相之間的分配系數(或稱分配常數)不同,達到彼此分離的目的。
層析法的最大特點是分離效率高,它能分離各種性質極相類似的物質。而且它既可以用於少量物質的分析鑒定,又可用於大量物質的分離純化制備。因此,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分離手段與方法,它廣泛地應用於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上。現在,它在石油、化工、醫葯衛生、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農業科學等領域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層析根據固定相基質的形式分類,層析可以分為紙層析、薄層層析和柱層析。其中紙層析是指以濾紙作為基質的層析。

『肆』 請問:生物化學實驗中抽濾的有關問題。

一個真空泵加一個抽濾瓶加一個抽濾漏斗。都是常規儀器,很容易買到。合算不合算就看你自己了。抽濾都是用定性濾紙抽的,沒有孔徑這么一說。

『伍』 生物化學實驗指導的清華大學出版社

書名:生物化學實驗指導(第2版)
書號:9787302237228
作者:余冰賓
定價:32元
出版日期:2010-9-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為清華大學精品課程,《生物化學實驗指導》(第2版)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多年實驗教學經驗的結晶。本教材分為理論和實驗兩大部分。理論部分論述了生物大分子制備、層析技術、電泳技術、離心技術、分光光度技術、免疫化學技術等內容,補充了新的蛋白質技術;實驗部分,除經典的生物化學實驗外,增加了生物化學綜合大實驗的內容,並更新了生物軟體在生物化學實驗中的應用部分內容。生物化學實驗的英文參考資料及優秀學生實驗報告舉例見所附光碟。
修訂再版後的教材,刪除了陳舊、過時的內容,補充了一些新內容,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結合更緊密,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內容新穎、科學,實用性強,可供全國高等院校生物化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學生和科研人員參考。 理論部分
1 生物大分子的制備
1.1 概述
1.2 生物大分子制備的前處理
1.2.1 生物材料的選擇
1.2.2 細胞的破碎
1.2.3 生物大分子的提取
1.3 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
1.3.1 沉澱法
1.3.2 透析
1.3.3 超濾
1.3.4 冰凍乾燥
1.3.5 樣品的保存
1.3.6 分離純化方法的選擇
2 層析技術
2.1 層析技術概述
2.1.1 引言
2.1.2 層析的基本理論
2.1.3 層析的基本概念
2.1.4 層析法的分類
2.1.5 柱層析的基本裝置及基本操作
2.2 凝膠層析
2.2.1 簡介
2.2.2 凝膠層析的基本原理
2.2.3 凝膠層析的基本概念
2.2.4 凝膠的種類和性質
2.2.5 凝膠的選擇、處理和保存
2.2.6 凝膠層析的基本操作
2.2.7凝膠層析的應用
2.3 離子交換層析
2.3.1 簡介
2.3.2 基本原理
2.3.3 離子交換劑的種類和性質
2.3.4 離子交換劑的選擇、處理和保存
2.3.5 離子交換層析的基本操作
2.3.6 陰離子交換樹脂Q-Sepharose
2.3.7 離子交換層析的應用
2.4 親和層析
2.4.1 簡介
2.4.2 親和層析的基本原理
2.4.3 親和吸附劑
2.4.4 親和層析的基本操作
2.4.5 親和層析的應用
2.5 高效液相層析(HPLC)
2.5.1 簡介
2.5.2 HPLC的特點
2.5.3 HPLC的分類
3 電泳技術
3.1 發展簡史
3.2 電泳基本原理
3.3 影響電泳分離的主要因素
3.4 電泳的分類
3.5 紙電泳和醋酸纖維薄膜電泳
3.6 瓊脂糖凝膠電泳
3.7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3.8SDS-PAGE
3.9 梯度凝膠電泳
3.10 等電聚焦電泳
3.11 二維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3.12 蛋白質的檢測、鑒定及回收
3.13 蛋白質印跡
3.14 毛細管電泳
3.15 晶元毛細管電泳
……
4 離心技術
5 分光光度技術
6 免疫化學技術
7 其他新技術概覽
實驗部分
實驗1 蛋白質含量測定法
實驗2 凝膠層析法測定蛋白質分子質量
實驗3 等電聚焦電泳法測定蛋白質的等電點
實驗4 蛋白質的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實驗5 小牛胸腺DNA的制備
實驗6 小牛胸腺DNA熔解溫度的測量
實驗7 脫輔基血紅蛋白的制備和重組
實驗8 離子交換柱層析分離核苷酸
實驗9 豬胰蛋白酶的純化及其活性測定
實驗10 親和層析純化胰蛋白酶
實驗11 兔肌肌酸激酶的分離純化及部分性質測定
實驗12 免疫化學實驗
實驗13 生物軟體在生物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實驗14 熱休克蛋白16.3的分離純化和活性測定
附錄
參考文獻

『陸』 PBL理論及其在生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PBL理論及其在生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 PBL; 生物化學

實驗教學基於問題的學習(problem瞓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1],旨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目前PBL已經應用於多個學科領域。

1 PBL的特點

1.1 PBL中的「問題」與「學習」 PBL中的「問題」不同於一般傳統教學方式中的問題。傳統講授式教學中,教師也經常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對概念的理解。但由於傳統教學是以教學內容為中心,因此作為輔助性的提問式教學只是強調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且問題本身也是結構良好的,即在限定的條件中尋找到預先設定好的答案。良構性的問題對於學生習得某種特定的方法、步驟是有幫助的,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對於真實問題的思考和把握,這也正是學生在面對現實問題時,無法實現知識遷移的主要原因。PBL中的「問題」是置於真實情景中的,強調問題情境的真實性。真實情景中的問題具有結構不良的特徵,通常是多變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新情況的出現發生變化。同時問題的解決不是單一或一成不變的,需要綜合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概念,而且往往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這就使得多途徑收集信息和資源成為必要,也使得小組的分工和協作成為必要[2]。在一個接近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中訓練學習,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有效解決問題的技能和高級思維能力,並確保這些能力可以有效遷移到未來實際工作問題的解決中。

PBL中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憑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信息的意義的高水平的學習過程,它要求學生把握概念之間的復雜聯系並能靈活地應用其解決真實情景中的問題。而解決問題是為了從問題解決中反思和抽象出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學習策略,即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進行元認知反思活動。因此,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獲取知識,反過來,又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高層次思維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藉此高水平學習過程而得到充分發展。

1.2 PBL中的「學生」與「教師」角色 PBL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不再是簡單的被動學習者[3],而是積極的問題解決者和意義的建構者,PBL培養他們自主協作的精神。PBL問題解決要求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工與協作,學生通常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查資料等多種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問題解決後,學生們還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總結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由盲目變為有目的地探尋問題的答案和實質的主動探索過程,並且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鍛煉了多種技能,如思考、創新、協作等能力。在該模式下,教師不再是中心,其角色退居為資源提供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或輔導者,基本任務是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與建構主義所倡導的「支架式教學」中師生的角色一致[4]。

2 PBL學習流程與應用實例

據Barrows在醫學教育中所用的典型模型,PBL大致包括組建小組、創設情境及提出問題、探究及解決問題、展示匯報成果、問題後評價及信息反饋等環節[5]。我們將該模式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後,應用於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步驟如下:

2.1 前期准備 對教師開展PBL課程培訓,學習PBL的理念及實施方法;定期召開教師會議,制定修改適應PBL教學的配套實驗課教案;設定2005級七年制中西醫臨床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2.2 組建PBL小組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班(PBL教學模式)和對照班(傳統教學模式)。將實驗班再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1名組長以及1名記錄員,分別負責小組討論的主持和討論記錄的整理工作。

2.3 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劣構情境問題,如針對「蛋白質含量測定—Lowry法」實驗,提出如何鑒定劣質奶粉?針對「激素對家兔血糖的影響」實驗,提出如何排除某肝臟腫大患者為糖原累積症患者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具有多樣性,而實驗內容是其中一種可以應用的手段。在實驗之前教師將設計的`問題及部分參考書目留給每個PBL小組,由小組討論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即學生決定自己要學什麼。在這個階段教師發揮「引導者」作用,鼓勵學生的反省性思維,促使其自己發現缺乏哪些阻礙問題解決的知識,從而激發起共同的學習目標。

2.4 解決問題 PBL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小組確定的學習要點分頭查找資料,然後小組成員集合,在組長主持下溝通他們所學的東西,基於他們新學習的東西生成新的解決問題的假設,再根據假設進一步查找資料,完善解決方案。在此階段,教師主要發揮「協調者」和「學科專家」的作用,協調小組矛盾,為小組成員提供一定咨詢服務。該階段是小組成員分享學習成果的時間,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們要評價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樣得來的,來源是否可靠等,這是促成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2.5 匯報成果 各小組選派代表,在實驗課上向老師和其他小組從解決問題方案設計、原理解釋、基本操作流程、預期結果等角度匯報自己的結論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該階段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的成就感得以滿足,同時匯報後學生通過實驗實際操作,可進一步對比驗證其解決問題的方案。

2.6 評價及反饋 對問題解決及學習的評價要結合成果展示和傳統的測評方法,如考試等。我們採用的就是問卷調查及實驗課筆試方式相結合。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課程期終考試(筆試)成績比較顯示:實驗班平均66.9分,對照班平均58.7分;不及格率:實驗班2%,對照班7%。調查問卷結果顯示,PBL教學法應用於生化實驗教學,88.9%的學生認為能夠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92.5%的學生認為能提高自學能力,96.2%的學生認為可提高綜合學習的能力,93.4%的學生認為拓寬了知識面,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3 PBL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3.1 教材方面 目前生化實驗教材及其他學科實驗教材,所設實驗教學內容基本都屬於針對本學科理論內容的驗證性實驗,不利於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而PBL教學的特點就是打破學科界限及傳統教學體系,學習過程不再依賴於某本具體的教科書。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合理組合傳統實驗項目成為綜合性、系統性的實驗,編寫相應的實驗教案,設計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3.2 教師方面 師資相對不足是目前PBL在我國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首先教師相對學生人數比例上難以滿足PBL應用的需求,PBL採用小組教學法,小組學生人數過多會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教學思維的轉變還需要教育和時間,目前大多數教師都是經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在PBL教學實踐中很難堅持「隱退」,往往在小組問題解決過程中表現為過度熱心、主動教學。所以在教師中廣泛開展轉變教育觀念的教育活動,加強PBL教學法培訓十分必要。

3.3 學生方面 實踐中發現,學生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到PBL教學的效果。如在小組討論階段,表現強勢的學生會積極討論發言,而一些學生較為沉默,無法真正融入PBL的教學模式中來。另外,存在平時表現與考核成績不相符的現象:一些在課堂上表現積極,討論問題時思維活躍、思路清晰的學生在筆試中的成績卻很低;在實驗操作考核中,也有部分學生一上考場就不知所措、頻頻錯誤。提示我們要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科學有效的評價系統。

總之,在具體應用並實施PBL時,不能照搬國外原創性的PBL典型模式,應當對PBL的內涵和特點等關鍵問題有合理的認識,並結合我國國情及學校教學現狀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利用它實踐到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中。

【參考文獻】

1 姜萍,楊振寧,商慶新,等.PBL 教學模式在高等醫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分析.中國中醫葯信息雜志,2005,12(3):104105.

2 黃斌.PBL與我國的教育現實.現代教育科學,2005,(6):79.

3 劉智運.論高校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中國大學教育,2006,(2):2426.

4 馬紅亮,楊冬.網路環境下PBL的模式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02,12(3):1718.

5 Barrows HS,Tamblyn RM. An evaluation of problem瞓ased learning in small group utilizing a simulated patient. J Med Ec,1976,51(1):5254.

;

『柒』 實驗室廢物,廢液處理辦法有哪些

廢液的處理 實驗室廢液可以分別收集進行處理,下面介紹幾種處理方法: 2.1、 無機酸類:將廢酸慢慢倒入過量的含碳酸鈉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中或用 廢鹼互相中和,中和後用大量水沖洗。 2.2、 氫氧化鈉、氨水:用6mol/L鹽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沖洗。 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 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2.3、 普通簡單的廢液: 如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可直接倒入廢液桶 中,廢液桶盡量不要密封,不能裝太滿(3/4即可)。 2.4、 有特殊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倒入另一個廢液桶內立即封蓋,統一處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 3.1、 沾附有有害物質的濾紙、包葯紙、棉紙、廢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東西, 不要丟入垃圾箱內,要分類收集。 3.2、 廢棄不用的葯品可交還倉庫保存或用合適的方法處理掉。 3.3、 廢棄玻璃物品單獨放入紙箱內;廢棄注射器針頭統一放入專用容器內, 注射管放入垃圾箱內。 3.4、乾燥劑和硅膠可用垃圾袋裝好後放入帶蓋得垃圾桶內;其他廢棄的固體葯品包裝好後集中放入紙箱內,放到液體廢液集中放置點由專業回收公司處理(劇毒,易爆危險品要先預處理)。

『捌』 生化實驗室常用的分析儀器都有哪些

細胞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有:
烘箱、高壓滅菌器、二氧化碳培養箱、生物安全櫃、低溫保存箱、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移液器、離心機、倒置顯微鏡、PCR儀、電泳儀、脫色搖床等。
而微生物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有:
恆溫培養箱、黴菌培養箱、生化培養箱、超凈工作台、高壓滅菌器、烘箱、加熱板、電爐、分析天平、普通天平、磁力攪拌器、水浴鍋、搖床、離心機、低溫保存箱、移液器、PH計、分光光度計、光學顯微鏡、掃描顯微鏡、均質器等。
組織培養實驗室常用儀器有:
高壓滅菌器、烘箱、搖床、光照培養箱、人工氣候培養箱、分析天平、普通天平、超凈工作台等。

而從實驗室工作流程來看,則分為樣品保存、樣品前處理、培養過程、觀察分析等。在不同的工作環節則需要不同的儀器。一般來說,樣品保存常用儀器有冰箱/超低溫冰箱、液氮罐等。樣品前處理常用儀器有移液器、天平、均質/攪拌系列、離心機、凍干機、高壓滅菌器以及電泳儀等。

在培養過程常用實驗室儀器有培養箱系列、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發酵罐、搖床、水浴、轉瓶機、PCR儀、酶標儀等。觀察分析時常用儀器有顯微鏡、菌落計數儀、流式細胞儀、DNA測序儀、高效色譜系列等。在生物實驗室中還可能會用到洗瓶機、超純水系列、超聲波清洗機等儀器。
簡單介紹下幾款儀器設備的作用:
顯微鏡: 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電子秤:是用來對貨物進行稱重的自動化稱重設備,通過感測器的力電轉換,經稱重儀表處理來完成對貨物的計量,適用於各種散貨的計量。
離心機: 該機適用於生物,化學,遺傳學,醫葯學,醫院,實驗室對學業,生物體,葉綠素,蛋白核酸等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電子天平: 是實驗室分析或質量控制所必須的儀器,具有稱量大,精度高,在較差使用環境下亦可達到精密稱量的要求。
乾燥箱 :是一種常用的實驗室儀器設備,主要用來乾燥樣品,也可以提供實驗所需的溫度環境。
實驗室其它的輔助器材:
1、吸濾瓶、布氏漏斗2、三腳架 3.混三角 4、鐵夾5、鐵環 6、鐵架台7、洗瓶 8、試管架
9、錐形瓶 10、量筒11、漏斗 12、燒杯 13、滴瓶14、表面皿 15、細口瓶 16、葯勺 17、稱量瓶 18、乾燥器 19、廣口瓶 20、石棉網2l、蒸發皿 22、毛刷23、滴管 24、研缽25,試管夾 等等
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希望對你有些用處

『玖』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如下圖所示:

實驗原理

1.減壓蒸餾適用對象

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2、減壓下的沸點

(1)通常液體的沸點是指其表面的蒸氣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的溫度;

(2)液體沸騰時溫度是與外界的壓力相關的,即外界壓力降低沸點也降低;

(3)利用外界壓力和液體沸點之間的關系,將液體置於一可減壓的裝置中,隨體系壓力的減小,液體沸騰的溫度即可降低,這種在較低壓力下進行蒸餾的操作被稱為減壓蒸餾。

(9)生物化學實驗回收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真空油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真空泵油的質量,如果是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其蒸氣被油吸收後,會增加油的蒸氣壓,影響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氣,還會腐蝕泵的機件;

另外,由於水蒸氣凝結後會與油形成濃稠的乳濁液,破壞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應安裝必要的保護裝置。

2.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內部的壓力,通常採用水銀測壓計,一般可分為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使用時必須注意勿使水或臟物侵入測壓計內。水銀柱中也不得有小氣泡存在。否則,將影響測定壓力的准確性。

閱讀全文

與生物化學實驗回收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島巨型拋光設備哪裡有 瀏覽:144
天然氣管道外面的閥門在哪個位置 瀏覽:396
crv儀表盤出現扳手什麼意思 瀏覽:618
開料機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7
萊州東升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379
單個軸承晃動怎麼解決 瀏覽:739
cad煤氣管道閥門 瀏覽:992
店透視工具箱准嗎 瀏覽:438
機械製造廠有多少車間 瀏覽:116
帕薩特儀表燈暗怎麼調 瀏覽:286
超聲波為什麼不能用塑料模 瀏覽:566
慈溪健身器材怎麼樣 瀏覽:381
汽車儀表顯示六角花表示什麼 瀏覽:709
小區為什麼沒有水表閥門 瀏覽:76
製冷設備屬於什麼材質 瀏覽:501
車用工具箱的價格 瀏覽:248
閥門開關處漏小怎麼辦 瀏覽:228
不需要皮帶傳動裝置防護 瀏覽:832
閥門手動兩用啟閉機套什麼定額 瀏覽:278
機械自動表不帶了怎麼辦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