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2·17上海寶鋼鐵水包傾翻事故的事故介紹
2012年12月17日上午9時10分許,寶鋼發生一起鐵水包傾翻事故,造成2人死亡,12人送醫院檢查,其中5人留院治療。
據了解,這起事故是在寶鋼股份煉鋼廠發生的。當時正在進行鐵水扒渣作業,鐵水包突然墜落傾翻,事故造成中冶寶鋼技術公司2人死亡,12人送醫院檢查,其中5人留院治療。
寶鋼集團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午後13時40分,寶鋼方面發布的消息則確認事故造成2死13傷,傷員正在醫院緊急救治中。
② 轉爐煉鋼設計的意義
轉爐煉鋼法
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
(含1%的硅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轉爐煉鋼是在轉爐里進行。轉爐的外形就像個梨,內壁有耐火磚,爐側有許多小孔(風口),壓縮空氣從這些小孔里吹爐內,又叫做側吹轉爐。開始時,轉爐處於水平,向內注入1300攝氏度的液態生鐵,並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後鼓入空氣並轉動轉爐使它直立起來。這時液態生鐵表面劇烈的反應,使鐵、硅、錳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爐渣,利用熔化的鋼鐵和爐渣的對流作用,使反應遍及整個爐內。幾分鍾後,當鋼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與錳時,碳開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熱)使鋼液劇烈沸騰。爐口由於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燒而出現巨大的火焰。最後,磷也發生氧化並進一步生成磷酸亞鐵。磷酸亞鐵再跟生石灰反應生成穩定的磷酸鈣和硫化鈣,一起成為爐渣。
當磷於硫逐漸減少,火焰退落,爐口出現四氧化三鐵的褐色蒸汽時,表明鋼已煉成。這時應立即停止鼓風,並把轉爐轉到水平位置,把鋼水傾至鋼水包里,再加脫氧劑進行脫氧。整個過程只需15分鍾左右。如果空氣是從爐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轉爐。
隨著制氧技術的發展,現在已普遍使用氧氣頂吹轉爐
(也有側吹轉爐)。這種轉爐吹如的是高壓工業純氧,反應更為劇烈,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鋼的質量。
③ 鋼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
工業革命的劃分,不是以鋼鐵等來劃分的,一般以重大科技革命的推動,導致產業革命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
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例如,蒸汽動力的情況就是如此。蒸汽動力在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這些有利條件導致一系列發明,使棉紡織工業有可能到1830年時完全實現機械化。新發明中,理查德·阿克萊特的水力紡紗機(1796)、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多軸紡紗機(1770)和塞繆爾·克朗普頓的走錠紡紗機(1779)是十分出色的。水力紡紗機能在皮輥之間紡出又細又結實的紗;用多軸紡紗機,一個人能同時紡8根紗線,後來是16根紗線,最後為100多根紗線;走錠紡紗機也稱為「騾機」,因為它結合了水力紡紗機和多軸紡紗機的優點。所有這些新紡紗機很快就在生產出比織布工所能處理的多得多的紗線。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賴特的牧師試圖矯正這種不平衡狀態,他在1785年取得了一種最初由馬驅動、1789年以後由蒸汽驅動的動力織機的專利權。這種新發明物製作粗陋,在商業上無利可圖。但是,經過20年的改進之後,其最嚴重的缺點得到了糾正。到19世紀20年代,這種動力織機在棉紡織工業中基本上已取代了手織織布工。
正如紡紗方面的發明導致織布方面相應的發明一樣,某一工業中的發明促進了其他工業中相應的發明。新的棉紡機引趄對動力的需要,這種動力較傳統的水車和馬所能提供的動力更充裕、更可靠。約1702年前後,一台原始的蒸汽機已由托馬斯·紐科門製成,並被廣泛地用於從煤礦里抽水。但是,比起它所提供的動力來,它消耗燃料太多,所以經濟上僅適用於煤田本身。1763年,格拉斯哥大學的技師詹姆斯·瓦特開始改進紐科門的蒸汽機。他同製造商馬修·博爾頓結成事業上的夥伴關系,博爾頓為相當昂貴的實驗和初始的模型籌措資金。這一事業證明是極其成功的;到1800年即瓦特的基本專利權期滿終止時,已有500台左右的博爾頓-瓦特蒸汽機在使用中。其中38%的蒸汽機用於抽水,剩下的用於為紡織廠、煉鐵爐、麵粉廠和其他工業提供旋轉式動力。但是,蒸汽機的順利發明也離不開當時的自然環境於社會因素,早在公元前120年,古埃及就有人曾研究蒸汽作動力。據統計,在此後的一千八百多年裡,試用蒸汽作動力的發明者不下二十人,但他們都未製成較為完善的蒸汽機,並廣泛運用於生產,於是,有人說:「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發明將會一起死亡!」由此可見,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經常被有意識無意識的誇大。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供給推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這時,一個巨大的新能源已為人類所獲得,而且不久,人類還能開發倘藏在地球中的其他礦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氣。如此,開始了一種趨向,它導致當時的局面:西歐和北美洲每人可得到的能量分別為亞洲每人的11.5倍和29倍。這些數字的意義在一個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直接依賴於所能獲得的能源的世界中是很明顯的。實際上,有人認為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機為基礎,但也不應該過分強調蒸汽機的作用,因為19世紀歐洲對亞洲、非洲的征服以武力征服為主。
新的棉紡機和蒸汽機需要鐵、鋼和煤的供應量增加——這一需要通過采礦和冶金術方面的一系列改進得到滿足。原先,鐵礦石是放在填滿木炭的小熔爐里熔煉。森林的耗損迫使製造人求助於煤;正是在此時即1709年,亞伯拉罕·達比發現,煤能夠變為焦炭,正則木頭可以變成木炭一樣。焦炭證明是和木炭一樣有效的,而且便宜得多。達比的兒子研製出一個由水車驅動的巨大風箱,從而製成第一台由機械操縱的鼓風爐,大大降低了鐵的成本。1760年,約翰·斯米頓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他拋棄達比所使用的、由皮革和木頭製成的風箱,用一個泵來代替,這泵由四個裝有活塞和閥門的金屬氣缸組成,並由水車驅動。更重要的是亨利·科特作出的改進,他於1784年發明了除去熔融生鐵中的雜質的「攪煉」法。利特把熔融生鐵放在一個反射爐里,加以攪動或「攪煉」。這樣,通過在熔融體中環流的空氣中的氧,除去熔融體中的碳。除去碳和其他雜質後,就生產出比原先易碎的熔融生鐵或生鐵更有韌性的熱鐵。當時,為了跟上制鐵工業的不斷上升的需要,採煤技術也有了改善。極為重要的是蒸汽機用於礦井排水,還有,就是1815年漢弗萊·戴維爵士發明的安全燈;安全燈大大減少了開礦中的危險。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因此,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然而,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我們在前章中曾提到,科學開始時對工業沒什麼影響。我們迄今所提到的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冶金工業和運輸業方面的種種發明,極少是由科學家們作出的。相反,它們多半是由響應非凡的經濟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過,1870年以後,科學開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漸漸地,它成為所有大工業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和作坊。早先,發明是個人對機會作出響應的結果,而如今,發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實際上是定製的。沃爾特·李普曼已恰當地將這種新形勢描述如下:
從最早的時代起,就有機器給發明出來,它們極為重要,如輪子,如帆船,如風車和水車。但是,在近代,人們已發明了作出發明的方法,人們已發現了作出發現的方法。機械的進步不存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為有系統的、漸增的。我們知道,我們將製造出越來越完善的機器;這一點,是以前的人們所未曾認識到的。
1870年以後,所有工業都受到科學的影響。例如,在冶金術方面,許多工藝方法(貝塞麥煉鋼法、西門子-馬丁煉鋼法和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煉鋼法)給發明出來,使有可能從低品位的鐵礦中大量地煉出高級鋼。由於利用了電並發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內燃機,動力工業被徹底改革。通訊聯絡也因無線電的發明而得到改造。1896年,古利埃爾莫·馬可尼發明了一台不用導線就能發射和接收信息的機器,不過,他的成果是以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和德國物理學家亨利希·赫茲的研究為基礎的。石油工業迅速發展,因為地質學家和化學家做了大量工作;地質學家以非凡的准確性探出油田,化學家發明了從原油中提煉出石腦油、汽油、煤油和輕、重潤滑油的種種方法。科學對工業的影響的最驚人的例子之一可見於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寶貴的煤氣外,還給予一種液體即煤焦油。化學家在這種物質中發現了真正的寶物——種種衍生物,其中包括數百種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產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劑、輕瀉劑、香水、攝影用的化學製品、烈性炸葯及香橙花精等。
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也以大量生產的技術的發展為特點。美國在這一方面領先,就像德國在科學領域中領先一樣。美國擁有的某些明顯的有利條件可說明它在大量生產方面居首位的原因:巨大的原料寶庫;土著和歐洲人的充分的資本供應;廉價的移民勞動力的不斷流入;大陸規模的巨大的國內市場、迅速增長的人口以及不斷提高的生活標准。
大量生產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一種方法是製造標準的、可互換的零件,然後以最少量的手工勞動把這些零件裝配成完整的單位。美國發明家伊萊·惠特尼就是在19世紀開始時用這種方法為政府大量製造滑膛槍。他的工廠因建立在這一新原理的基礎上,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受到了許多旅行者的訪問。其中有位訪問者對惠特尼的這種革命性技術的基本特點作了恰當的描述:「他為滑膛槍的每個零件都製作了一個模子;據說,這些模子被加工得非常精確,以致任何滑膛槍的每個零件都可適用於其他任何滑膛槍。」在惠特尼之後的數十年間,機器被製造得愈來愈精確,因此,有可能生產出不是幾乎相同而是完全一樣的零件。第二種方法出現於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有人對這種傳送帶方式的發展作了如下生動的描繪:
製作傳送帶的想法是從芝加哥的罐頭食品工人那裡得來的,他們利用一台空中吊車沿著一排屠夫吊運蔬菜牛軀體。福特先生是在裝配發動機上的小部件和飛輪磁電機時,然後又在裝配發動機本身和汽車底盤時,嘗試了這一想法。
一天,一個汽車底盤給縛在一根鋼索上,當絞盤將鋼索拖過工廠時,6名工人沿鋼索進行了一次長250英尺的歷史性旅行;他們邊走邊拾起沿途的零件,用螺栓使它們在汽車底盤上固定就位。實驗做完了,但產生一個困難。上帝造人不象福特製造活塞環那樣精確。裝配線對個子矮小的人來說,太高,對身材高大的人來說,太低,結果是勞而無功。
於是,進行更多的實驗。先升高裝配線,接著又降低裝配線,然後試行兩條裝配線以適合高矮不同的人;先增加裝配線的運行速度,再減低裝配線的運行速度,然後做各種試驗以確定一條裝配線上需安置多少人、每道工序應相隔多遠、是否要讓上螺栓的人再上螺帽、使原先上螺帽的人有時間將螺帽上緊。終於,為每個汽車底盤上的裝配而規定的時間從18小時28分鍾縮短到1小時33分鍾,世界有可能得到新的、大量的T型汽車;隨著工人成為其機器上的更為有效的輪齒,大量生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然後,藉助於先進的機械設備,對大堆大堆的原料的處理作了改善。大量生產的這種方法也是在美國得到改善的,其最好的例子見於鋼鐵工業。以下這段對製造鐵路鋼軌的過程的描述,說明了這種方法:
鋼鐵工業在一個巨大的地區范圍里發展了這種……連續生產……。鐵礦石來源於梅薩比嶺。蒸汽鏟把鐵礦石舀進火車車廂;車廂被拖運到德盧斯或蘇必利爾,然後進入某些凹地上方的碼頭,當車廂的底部向外翻轉時,車廂內的鐵礦石便卸入凹地;滑運道使鐵礦石從凹地進入運礦船的貨艙。在伊利湖港,這礦船由自動裝置卸貨,礦石又被裝入火車車廂;在匹茲堡,這些車廂由自動兩卸車卸貨,傾卸車把車廂轉到自己的邊上,使礦石瀑布似地落入箱子;上料車把焦炭、石灰石和這些箱子里的礦石一起運至高爐頂部,將它們倒入爐內。於是,高爐開始生產。從高爐里,鐵水包車把仍然火熱的生鐵轉移到混軼爐,然後再轉移到平爐。就這樣,實現了燃料的節約。接著,平爐開始出鋼,鋼水流入巨大的鋼水包,從那裡,再流入放在平板車上的鑄模,一輛機車把平板車推到若干凹坑處,除去鑄模後赤裸裸地留下的鋼錠就放在這些凹坑裡保溫,直到扎制時。傳送機把鋼錠運到軋機處,自動平台不時地升降,在軋制設備之間來回地拋出所需形狀的鋼軌。由此產生的鋼軌具有極好的形狀,如果有少許偏差,就會被拋棄。電動起重機、鋼水包、傳送機、自動傾卸車、卸料機和裝料機使從礦井中的鐵礦石到鋼軌的生產成為一件不可思議地自動的、生氣勃勃的事情。
從純經濟的觀點來看,這一規模的大量生產所意味的東西,從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的以下這番無可非議的大話中可覺察出來:
從蘇必利爾湖開采兩磅鐵石,並運到相距900英里的匹茲堡;開采一磅半煤、製成焦炭並運到匹茲堡;開采半磅石灰,運至匹茲堡;在弗吉尼亞開采少量錳礦,運至匹茲堡——這四磅原料製成一磅鋼,對這磅鋼,消費者只需支付一分錢。
科學和大量生產的方法不僅影響了工業,也影響了農業。而且,這又是發生在科學應用方面領先的德國和大量生產方面領先的美國。德國化學家發現,若要維持土壤的肥力,就必須恢復土壤中被植物攝取的氮、鉀和磷。最初,是利用天然肥料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將近19世紀末時,天然肥料讓位於形式上更純粹的、必需的無機物。結果,無機物的世界性生產大大增長,在1850至1913年間,硝酸鹽、鉀鹼和過磷酸鈣的產量從微不足道的數量分別上升到899800公噸(其中四分之三用於制肥料)、1348000公噸和16251213噸。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21世紀的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既是危機,也是機遇。產業模式或產業結構轉型,往往是新經濟新產業時代特徵,技術革命帶來的是產業革命。自從英國中西部啟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歐美幾乎同期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社會產業結構的形成與經濟的增長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明清,紡織和印染、采礦等工商業已經萌芽,晉商和徽商形成絲綢之路南北兩端的著名商業模式。西方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可以看到一些因素,比如,儒家的社會倫理化(社會規范)、墨家的實踐經驗化(實驗方法)、禪家的概念澄清化(思維頓悟)和道家的系統邏輯模式(結構模型),以及一些技術發明的原型等。
20世紀科技方法論從實證分析向系統綜合轉型,人工智慧、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導致了電腦、電訊等信息產業革命(即信息革命、資訊革命),帶來基因組計劃、生物信息學的發展。 綜合哲學,遠在系統科學誕生之前已形成,19世紀未和20世紀初斯賓塞的綜合(synthetic)哲學、羅素的哲學分析與綜合、懷德海的有機哲學等。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科學哲學屆討論了綜合哲學、系統科學與傳統醫學、中國哲學,中國科學院曾邦哲(傑)20世紀90年代闡述系統生物工程與系統遺傳學的概念,1999年在德國創建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網(英文)。2000年美國L.Hood、日本H.Kitano等建立系統生物學研究機構。2003年美國J.Keasling成立基於系統生物學的遺傳工程-合成生物學系。2005年法國F.Cambien和L. Tiret論述動脈硬化研究的系統遺傳學觀念。隨後全球爆炸性地走向了電腦科學與生物科學整合的科技與產業發展態勢,將帶來21世紀的細胞制葯廠與細胞計算機的生物工業化時代,歐美國家科技決策機構紛紛制定教育、科研、產業改革政策,中國出台了基因生物技術、系統醫葯學開發中醫葯產業現代化的重大立項與決策。
2007年6月,英國皇家工程院生物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部主席R. I. Kitney院士稱:「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偶合,將產生第三次產業(instrial)革命」,顛覆計算機、納米、生物和醫葯等領域的技術與產業變革,即生物工業革命。21世紀的整個產業結構,將轉型為系統生物工程的生物(化學)物理聯盟工業模式,也就是生態、遺傳、仿生和機械、化工、電磁的工程應用整合的材料、能源、信息產業,體現為機器的生物系統原理(進化、遺傳計算)、生物材料(納米生物分子、工程生物材料)和基因工程生物體等。計算機科學理論源自動物通訊行為、神經系統的控制論、資訊理論研究;細胞內、細胞間通訊行為的探索,導致了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發展,將形成未來的材料、能源與信息全方位生物產業。
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是不同的概念,產業革命往往是由於製造業的革命引發的一場導致三大產業全面變革。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紡紗與織布的工業規模化與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以內燃機發明、汽車工業的起點為結束;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電氣化和電話、電子通訊產業的發展,而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達到了頂峰(即信息革命、資訊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應該以有機化工的末尾,基因工程的開始、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為起點,生物工業革命的顯著特徵是學科交叉和技術綜合,以有機化學合成技術、高精細分析化學、納米分子科學、微電子技術、超大規模集成、計算機軟體設計、轉基因生物技術、葯物篩選高通量技術等學科與技術的綜合集成,開發生物分子計算機元件、人工智慧生物計算、合成細胞生物系統等,將在約30年內帶來的是人工設計的新型生物分子材料、藻類人工細胞合成石油、納米醫療細胞機器人等產業發展。支持重心轉移到把資金力度放在潛在的高科技開發與發明,將是帶來未來支柱企業發展的基礎。
④ 起重設備是否屬於特種設備的界定依據是根據什麼法規規定的 求高人給我相關法規的名稱。
特種設備名詞術語-起重機械
2. 設備分類及主要零部件
2.5 起重機械(lifting appliances)
以間隙、重復工作方式,通過起重吊鉤或其他吊具起升、下降或升降與運移重物的機械設備。
2.5.1 梁式起重機(overhead crane with simple girder)
起重小車在工字形梁或其他簡單樑上運行的簡易橋式起重機。
2.5.1.1 電動單梁起重機(electric overhead crane with single girder)
起重小車在單根工字形梁或其他簡單樑上運行的梁式起重機。
2.5.1.2 電動單梁懸掛起重機(electric underslung crane with single girder)
沿懸掛在廠房屋頂結構上的軌道運行的梁式起重機。
2.5.1.3 柔性組合式懸掛起重機(flexible composite underslung crane)
其主要受力結構是由冷軋型鋼軌道或壓鑄鋁合金型材軌道組合而成的各類簡易起重機。
2.5.1.4 防爆梁式起重機(overhead explosion-proof crane with single girder)
用於易燃、易爆介質的車間中,具有防爆特性的梁式起重機。
2.5.2 橋式起重機(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
橋架兩端通過運行裝置直接支承在高架軌道上,取物裝置懸掛在可沿橋架運行的起重小車上的起重機。
2.5.2.1 通用橋式起重機(general purpose overhead crane)
普通用途的橋式起重機,它的吊具是吊鉤、抓鬥及電磁吸盤中的一種或同時用其中的二、三種。
2.5.2.2 電站橋式起重機(overhead crane for power station)
用於發電站的橋式起重機。
2.5.2.3 防爆橋式起重機(overhead explosion-proof crane)
用於易燃、易爆介質的車間中,具有防爆特性的橋式起重機。
2.5.2.4 絕緣橋式起重機(overhead isolation crane)
對強電流具有絕緣裝置的橋式起重機。
2.5.2.5 冶金橋式起重機(overhead crane for metallurgic plants)
適應冶金用途的各種橋式起重機。
2.5.2.5.1 平爐加料橋式起重機(overhead open-hearth furnace charging crane)
用料箱挑桿作為取物裝置,對平爐加料的橋式起重機。
2.5.2.5.2 地面加料起重機(ground charging crane)
用料箱挑桿作為取物裝置,對平爐加料的地面起重機。
2.5.2.5.3 料箱起重機(scrap charging crane)
藉助於料箱吊架,使料箱掛起、搬運和傾倒,用於轉爐加料的起重機。
2.5.2.5.4 鑄造起重機(ladle crane)
具有使鋼(鐵)水包升降和傾倒機構的起重機。
2.5.2.5.5 兌鐵水起重機(hot metal charging crane)
用鐵水包將鐵水送入混鐵爐或轉爐的起重機。
2.5.2.5.6 鋼水包起重機(teeming ladle crane)
用鋼水包將鋼水注入鋼錠模,或將鋼水包放置到鋼水包回轉台上(連續鑄錠裝置)的起重機。
2.5.2.5.7 脫錠起重機(stripper crane)
具有脫錠機構的橋式起重機。
2.5.2.5.8 整模起重機(mould handling crane)
具有錠模搬運回轉夾鉗裝置的起重機。
2.5.2.5.9 揭蓋起重機(cover carriage crane)
用於初軋廠為均熱爐打開或關閉爐蓋用的起重機。
2.5.2.5.10 夾鉗起重機(socking pit crane)
採用立式夾鉗作為取物裝置的起重機,用來夾取鋼坯,送入均熱爐加熱。
2.5.2.5.11 板坯搬運起重機(slab handling crane)
具有板坯夾鉗(或電磁吸盤)裝置的起重機。用於軋制或連鑄板坯的搬運和堆垛。
2.5.2.5.12 板坯翻轉起重機(slab turn crane)
採用電磁吸盤使板坯翻轉的起重機。用於板坯精整車間。
2.5.2.5.13 料耙起重機(claw crane)
具有料耙(或附加電磁吸盤)橫梁,並由傾翻機構使料耙傾翻的起重機。用於搬運和堆垛、軋制或連鑄的條形坯料。
2.5.2.5.14 鍛造起重機(forge crane)
具有使鍛件提升、翻轉和緩沖裝置的橋式起重機。
2.5.2.5.15 淬火起重機(quenching crane)
用於淬火工序時,將工件快速浸入淬火液中的起重機。
2.5.2.5.16 加熱爐裝取料起重機(ingot charging crane)
用裝在回轉立柱下端的水平夾鉗作為取物裝置的起重機。用來夾取坯料送入卧式加熱爐加熱,並從加熱爐取出坯料。
2.5.2.5.17 料箱-電磁起重機(box-handling crane with magnet)
用料箱托取器和電磁吸盤作為取物裝置的起重機。電磁吸盤主要用來對料箱加料。
2.5.2.5.18 料箱-抓鬥起重機(box-handling crane with grab)
用料箱托取器和抓鬥作為取物裝置的起重機。抓鬥主要用來對料箱加料。
2.5.2.5.19 拔棒起重機(electrode-handling crane)
從電解槽中取出碳精棒的起重機。
2.5.2.6 電動葫蘆橋式起重機(overhead crane with electric hoist)
採用電動葫蘆作為起升機構的橋式起重機。
2.5.3 架橋機(bridge-erecting crane)
起重小車沿大跨度主梁將預制梁吊運並架設到預定的基礎上的施工工地專用設備。
2.5.4 堆垛起重機(stacking crane)
通常採用貨叉作為取物裝置,在倉庫或車間堆取成件物品的起重機。
2.5.4.1 橋式堆垛起重機(overhead stacking crane)
堆垛貨叉由懸掛立柱導向的堆垛起重機。
2.5.4.2 巷道堆垛起重機(aisle stacking crane)
金屬結構由上、下支承支持,起重機沿著倉庫巷道運行,裝取成件物品的堆垛起重機。
2.5.5 門式起重機(portal bridge crane)
橋架通過兩側支腿支承在地面軌道或地基上的橋架型起重機。
2.5.5.1 通用門式起重機(gantry crane for general purpose)
一般用途的門式起重機。
2.5.5.2 電站門式起重機(power station gantry crane)
安裝在水電站壩頂上,主要用來吊運和啟閉閘門、攔污柵的門式起重機。
2.5.5.3 集裝箱門式起重機(gantry crane for container handling)
用來裝卸、吊運集裝箱的門式起重機。
2.5.5.4 電動葫蘆門式起重機(gantry crane with electric hoist)
採用電動葫蘆作為起升機構的門式起重機。
2.5.5.5 萬能桿件拼裝式門式起重機(gantry crane with combined members)
主體結構是由萬能桿件組合拼裝而成,易於裝拆和運輸,常用於工程施工工地。
2.5.5.6 裝卸橋(transporter crane)
小車運行速度大,運行距離長,生產效率高,主要吊運散料的門式起重機。
2.5.5.6.1 通用裝卸橋(transporter crane for general purpose)
一般用途的裝卸橋。
2.5.5.6.2 岸邊集裝箱起重機(dockside container crane)
在港口岸邊專用於裝卸集裝箱的裝卸橋。
2.5.5.6.3 橋式抓鬥卸船機(bridge-type grab ship unloader)
在港口岸邊用抓鬥裝卸散料的裝卸橋。
2.5.6 懸臂起重機(cantilever crane)
取物裝置吊掛在臂端或懸掛在可沿懸臂運行的起重小車上,懸臂不能俯仰的起重機。
2.5.6.1 柱式懸臂起重機(pillar jib crane)
懸臂可繞固定於基座上的定柱回轉,或者是懸臂與轉柱剛接,在基座支承內一起相對於垂直中心線轉動的由立柱和懸臂組成的懸臂起重機。
2.5.6.2 壁式懸臂起重機(wall jib crane)
固定在牆壁上的懸臂起重機。
2.5.6.3 平衡起重機(counter-weighted jib crane)
是一種配有平衡重的懸臂起重機,應用力的平衡原理,使吊重可在任何位置隨意平衡,可靈活地在三維空間吊運重物。
2.5.7 塔式起重機(tower crane)
臂架安置在垂直的塔身頂部,取物裝置懸掛在臂架頂端,或掛在可沿臂架運行的起重小車上,臂架可回轉的起重機。
2.5.7.1 通用塔式起重機(tower crane for general purpose)
一般用途的塔式起重機。
2.5.7.2 電站塔式起重機(tower crane for power station)
在電站施工中,吊裝發動機組、廠房構件等用的塔式起重機。
2.5.7.3 塔式皮帶布料機(tower-type belt feeder)
輸送物料的皮帶輸送機附著在塔式起重機上,利用塔機旋轉和頂升功能進行布料,常用於大型建築工地的混凝土澆灌。
2.5.8 桅桿起重機(derrick crane)
臂架下端與桅桿下部鉸接,上部通過鋼絲繩與桅頂相連,桅桿本身依靠頂部和底部支承保持直立狀態的可回轉臂架型起重機。
2.5.8.1 固定式桅桿起重機(stationary derrick crane)
固定在基礎或其他固定底座上的桅桿起重機。
2.5.8.2 移動式桅桿起重機(travelling derrick crane)
具有運行底架的桅桿起重機。
2.5.9 纜索起重機(cable crane)
承載索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支架頂部,掛有取物裝置的起重小車沿架空承載索運行的起重機。
2.5.9.1 固定式纜索起重機(stationary cable crane)
承載索固定在兩個固定式支架(或地錨)上的纜索起重機。
2.5.9.2 搖擺式纜索起重機(cable crane with swinging leg)
支架能在垂直於跨度平面內擺動一定幅度的纜索起重機。
2.5.9.3 平移式纜索起重機(parallelly travelling cable crane)
承載索兩端的支架可以在兩端平行的軌道上運行的纜索起重機。
2.5.9.4 輻射式纜索起重機(radial cable crane)
一個支架固定,另一支架可在弧形軌道上圍繞固定支架移動的纜索起重機。
2.5.9.5 門式纜索起重機(portal cable crane)
承載索末端分別固定在橋架兩端,橋架通過兩側支腿支承在地面軌道上的纜索起重機。
2.5.10 鐵路起重機(railway crane)
在鐵路上運行,從事裝卸作業以及鐵路機車、車輛顛覆等事故救援的臂架型起重機。
2.5.10.1 蒸汽鐵路起重機(steam locomotive crane)
以蒸汽為動力裝置的鐵路起重機。
2.5.10.2 內燃鐵路起重機(diesel locomotive)
以內燃機為動力裝置的鐵路起重機。
2.5.10.3 電力鐵路起重機(motor driven railway crane)
以外接電源的電動機為動力裝置的鐵路起重機。
2.5.11 流動式起重機(mobile crane)
可以配備立柱或塔架,能在帶載或空載情況下,沿無軌路面運動,依靠自重保持穩定的臂架型起重機。
2.5.11.1 履帶起重機(crawler crane)
以履帶為運行底架的流動式起重機。
2.5.11.2 汽車起重機(track crane)
以通用或專用的汽車底盤為運行底架的流動式起重機。
2.5.11.3 輪胎起重機(wheel crane)
裝有充氣輪胎,以特製底盤為運行底架的流動式起重機。
2.5.11.4 全路面起重機(all terrain crane)
既具有載重汽車的高速行駛性能,又具有越野輪胎起重機的通過能力和在崎嶇路面行駛、起重作業、吊重行駛的起重機。
2.5.11.5 隨車起重機(lorry loading crane)
固定在載貨汽車上,通常用於裝卸車上貨物的起重機。
2.5.12 門座起重機(portal slewing crane)
具有沿地面軌道運行,下方可通過鐵路車輛或其他地面車輛的門形座架的可回轉臂架型起重機。
2.5.12.1 港口通用門座起重機(harbour portal crane for general porpose)
配備有可以更換的吊鉤、抓鬥等吊具,能滿足港口裝卸不同種類的件貨、散料和集裝箱的要求。
2.5.12.2 帶斗門座起重機(kangaroo)
門座上裝有漏斗和帶式輸送機,用抓鬥卸船的門座起重機。
2.5.12.3 船廠門座起重機(shipyard portal crane)
裝在高門座上的門座起重機,用於船廠的吊裝工作,具有較大的起重能力和起升高度,通常備有兩個或多個起重吊鉤。
2.5.12.4 電站門座起重機(portal crane for power station)
用於電站建設的門座起重機,具有較大的工作幅度和起重能力,且易於拆卸和拼裝,便於轉移工地。
2.5.12.5 集裝箱門座起重機(container portal crane)
用於集裝箱碼頭、堆場上的專用門座起重機。
2.5.12.6 多用途門座起重機(portal crane for multi-purpose)
取物裝置可根據需要更換為吊鉤、抓鬥或吊具,用以裝卸不同種類的件貨、散料和集裝箱的多種用途門座起重機。
2.5.13 浮式起重機(floating crane)
以專用浮船作為支承和運行裝置,浮在水上作業,可沿水道自航或拖航的水上臂架型起重機。
2.5.14 升降機(elevator)
重物或取物裝置只能沿導軌升降的起重機械。
2.5.14.1 工作平台(elevating platform)
根據需要將工作檯面沿導軌上升或下降到某個需要的高度的可升降設備。
2.5.14.2 通航升船機(ship lift)
用於使船舶通過閘壩的設施,採用承船廂或承船架承載船隻沿垂直方向升降或沿斜面運行過壩。
2.5.14.3 啟閉機(water gate』s hoister)
採用螺母螺桿旋轉升降、卷繞鋼絲繩收放或液壓油缸伸縮的方式在水電站或水庫啟閉閘門的設備。
2.5.14.4 施工升降機(building hoist)
用吊籠、平台、料斗等裝置載人、載物沿導軌架作上下運輸的施工機械。
2.5.15 機械式停車設備(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是用來存取儲放車輛的機械或機械設備系統。
2.5.15.1 升降橫移類機械式停車設備(lift-sliding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利用存車板的升降、橫向平移存取停放車輛的設備。
2.5.15.2 垂直循環類機械式停車設備(vertical cycle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用一個垂直循環運動的車位系統存取停放車輛的設備。
2.5.15.3 水平循環類機械式停車設備(horizontal cycle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用一個水平循環運動的車位系統存取停放車輛的設備。
2.5.15.4 多層循環類機械式停車設備(multi-storey cycle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作循環運動的車位系統存取停放車輛的設備。
2.5.15.5 平面移動類機械式停車設備(plane moving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在同一層上用搬運台車或起重機平面移動車輛,或使存車板平面移動實現存取停放車輛的設備。
2.5.15.6 巷道堆垛類機械式停車設備(aisle stacking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用巷道堆垛起重機或橋式起重機將進到搬運器上的車輛水平且垂直移動到存車位,並用存取機構存取車輛的設備。
2.5.15.7 垂直升降類機械式停車設備(vertical-lift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用提升機將車輛升降到指定層,並用存取機構存取車輛的設備。
2.5.15.8 簡易升降類機械式停車設備(mini 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用設備的升降或俯仰機構使車輛存入或取出的簡易的停車設備。
2.5.15.9 汽車專用升降機類停車設備(equipment for vertical lifting and lowering automobile)
用於停車庫出入口至不同樓層間升降搬運車輛的機械裝置,它代替停車庫中車路的一部分。
2.5.16 輕小型起重設備(series lifting equipment)
構造緊湊,動作簡單,作業范圍投影以點、線為主的輕便起重機械。
2.5.16.1 鋼絲繩電動葫蘆(electric rope hoist)
由電動機驅動,最後經捲筒卷放起重繩,以帶動取物裝置升降的輕小起重設備。
2.5.16.2 環鏈電動葫蘆(electric chain hoist)
由電動機驅動,最後經星輪或有巢鏈輪卷放起重鏈條,以帶動取物裝置升降的輕小起重設備。
2.5.16.3 氣動葫蘆(pneumatic hoist)
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起重葫蘆。
2.5.16.4 防爆鋼絲繩電動葫蘆(explosion-proof rope hoist)
用於易燃、易爆介質的車間中,具有防爆特性的鋼絲繩電動葫蘆。
2.5.17 安全保護裝置(safety protection devices)
為使起重機械安全可靠地工作所需的各種裝置。
2.5.17.1 起重量限制器(load lifting limiter)
當起重機起升載荷超過起升能力時,自動停止起升和變幅機構運轉的裝置。
2.5.17.2 起重力矩限制器(load moment limiter)
當起重機的起重力矩超過規定值時,自動停止起升和變幅機構運轉的裝置。
2.5.17.3 起升高度限位器(hoisting limiter)
吊具起升至最高極限位置時起作用的限制器。
2.5.17.4 下降深度限位器(lowering limiter)
吊具下降至最低極限位置時起作用的限制器。
2.5.17.5 回轉限位器(slewing limiter)
限制起重機回轉部分轉動角度的限制器。
2.5.17.6 起重機行程限位器(crane travelling limiter)
起重機運行至終端位置時起作用的限制器。
2.5.17.7 臂架變幅限位器(derricking limiter)
限制臂架傾角的限制器。
2.5.17.8 偏斜限制器(skew limiter)
當起重機一側相對於另一側的運行偏斜超過某一規定值時,調整偏斜或自動停止起重機運行機構運轉的裝置。
2.5.17.9 繩索松馳停止器(slack rope stop)
當繩索松馳時,自動停止起升機構運轉的裝置。
2.5.17.10 防墜安全器(safety device)
非電氣、氣動和手動控制的防止吊籠、平台或料斗墜落的機械式安全保護裝置。
2.5.17.11 緩沖器(buffer)
吸收動能,緩和沖擊的裝置。
2.5.17.12 防風裝置(safety device against wind)
防止起重機或起重小車在大風作用下沿軌道滑行或傾覆的裝置。
2.5.17.11 夾軌器(rail clamp)
用夾鉗夾緊軌道,使起重機或起重小車位置固定,以防被大風吹動滑行的裝置。
2.5.17.12 錨定裝置(rail anchor device)
防止起重機在暴風作用下沿軌道滑行、傾覆,將起重機與軌道基礎相連接的固定裝置。
2.5.17.13 減震裝置(shock attenuation device)
減輕起重機,或起重小車,或剛性變幅系統震動的裝置。
2.5.17.14 防臂架後翻裝置(overturn protection of jib)
防止擺動臂架往後翻倒的裝置。
2.5.17.15 起重機防碰裝置(anti-collision device)
防止相鄰兩台起重機碰撞的裝置。
2.5.17.16 報警裝置(warning signal alarm device)
當起重機繼續運轉發生危險時,自動發出警報信號的裝置。
2.5.17.17 過壓保護(overvoltage protection)
電壓超過預定值時,使電源斷開或使受控設備電壓降低的一種保護方式。
2.5.17.18 過流保護(overcurrent protection)
由於過電流而使電路中電源斷開的一種裝置。
2.5.17.19 過熱保護(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保護電流或其部件,避免其溫度超過規定值。
2.5.17.20 防爆元件(explosion-proof component)
在特定的爆炸環境中,能正常工作而且在帶電負荷差拔或通斷時也不會引起爆炸的元件。
2.5.17.21 防腐元件(protected against corrsion)
有外殼,元件在一定量的腐蝕性氣體、蒸汽、鹽霧等條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2.5.17.22 安全鉤(safety hook)
防止單梁懸掛起重機或單主梁起重機的小車墜落的鉤狀件。
2.5.17.23 電力液壓塊式制動器(electric hydraulic block brake)
由電力液壓推桿松閘,靠制動瓦塊與制動輪間的摩擦力實現制動的制動器。
2.5.17.24 直流電磁鐵制動器(DC magnetic brake)
採用直流電磁鐵松閘的制動器。
2.5.17.25 盤式制動器(disk brake)
靠圓盤側面與制動頭之間的摩擦力實現制動的制動器。
2.5.17.26 電動葫蘆用錐型轉子電動機(motor with cone rotor for hoist)
用於電動葫蘆的制動電機,利用錐型轉子旋轉時產生的軸向力松開制動器
⑤ 天車從設備和操作方面分析,如何預防金屬溶液傾翻、脫鉤
操作方面 首先指吊人員和司機同時確認板鉤與而軸掛好時在起吊, 起吊時候鋼絲繩必須垂直。這樣就可以避免鋼絲繩不垂直歪拉斜拽帶動小車移動,讓鋼水包直接撞擊到鋼包車上造成金屬溶液傾翻。然後聽從地面人員正確指揮。 設備方面 鋼水包過滿不弔,這樣可以避免吊運過程中車體震動導致鋼水包濺出。一般鋼水與包口的高度相差200mm。軌道要用起重器專業軌道,嚴禁軌道對邊高低不平。夜晚車體安裝1000瓦的電燈,這樣可以使視線更清晰。就能避免燈光黑暗所造成頂鉤事件。
⑥ 液壓缸密封件什麼材質最耐高溫煉鋼的鋼水包的滑板機構液壓缸總是漏油,是否有更好的設計
常用的氟橡膠密封圈的使用溫度也就是200度左右。金屬密封圈也有,但很難設計,油缸需要大改動。
不知道你現在的油缸上用的是哪一種類密封圈,建議使用低摩擦的進口密封,壽命會好一些,例如斯特封之類的,
⑦ 房屋建築設計說明怎麼寫
建築設計說明
項目背景
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的城鎮建設突飛猛進。80年代開始擴展,近年繼續拉大城市框架,進一步豐滿城市形象。2005年共投入3000多萬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實施「東延北擴西改」戰略,建立「四縱四橫」道路骨架。已建成大溪中學、新世界國際大酒店、十六層信用社大樓,目前31層皇家花園和25層荷蘭花園正在加緊建設中。今年加大投入,對鎮政府廣場、河濱公園、城區主幹道一級公路的兩側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風姿。
由於溫嶺市鐵路站場建設涉及到下洋張村全村拆遷,根據大溪鎮下洋張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設安置辦法,特製定此項目解決方案。
一.項目概況
1.地理位置
大溪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北端。東毗澤國,南鄰溫嶠,西接樂清大荊,北交黃岩、路橋,是台州市與溫州市的交接處,距溫嶺市區14.5公里。鎮區面積129平方公里,轄5個管理區,110個村(居)。常住人口12.1萬人。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16元;工業總產值154.2億元,預算內財政收入2.22億元。大溪鎮是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小城鎮試點單位,國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浙江省中心鎮。並榮獲「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水泵之鄉」稱號。
2.基地位置
本項目位與溫嶺市大溪鎮西環路東側,溫嶴溪以南,下洋張村B地塊,總用地面積4.11公頃。-總建築面積為101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為80864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積為20336平方米。建築高度為17+1層,為二類高層建築。
二.總平面布置
1.交通組織
根據規劃條件,兩側建築後退中間32米規劃道路不少與6.5米,規劃用地因此被分割為東西兩個區塊,主入口設置於規劃道路與規劃用地紅線南側交接處,沿規劃用地紅線南側設置一條12米寬小區主要道路(暫明為同賦路), 沿狐形轉角處延伸到地塊北側,並向東延伸到東面地塊,成為小區主要通行道路,沿此路分別在東西兩側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並在中段位置設置一條小區次級道路(暫名為鳳鳴路)貫通南北,在鳳鳴路上設置地下車庫出入口,使人與車有效的得以分流。沿規劃用地紅線的西側設置4.5米寬機動車單行道路(暫名銀屏巷),北側設置6米寬雙車道(暫名濱水巷),由此使整個小區的建築群體可以由機動車道路環通,方便人們出行。除此以外,在中心綠地上面設置了若干條蜿蜒曲折的游步道,配合沿路的景觀,使小區更具品質感。
根據交通組織關系,小區由西向東分為四個組團,暫名為天水苑、疊翠苑、上林苑、雲溪苑。
2.功能布置
根據規劃要求,此項目的建築分為住宅與配套公建兩大功能,其中配套公建又分為商業與其他相關管理用房。為充分滿足日照要求,本案住宅以高層板式建築為主,西側布置兩棟點式住宅,地面1-2層為商業與其他相關管理用房,南北向道路兩側設置大型商業,環小區道路設置沿街小型商鋪,中心組團中央設置大型公共綠地公園,從而使整個小區形成明顯的動靜分區,居住與商業有機結合。
3.空間與景觀
為充分挖掘規劃道路周邊的商業價值,本案將規劃道路沿線設計為大型商業景觀帶,以加深路人印象,達到城市標志性區域的目的。在整體空間布局上,東側組團呈半開放形態布置,西側點式商住樓呈開放姿態布置,配合部分綠化景觀,使居住與商業得以平衡發展,中間組團基本呈環抱形布置,注重中心景觀的營造,使之成為整個小區極具人氣的公共活動場地 ,以提升小區的整體品質。
4.平面布局
為達到舒適的居住要求,充分考慮住戶的南向採光,中心組團南側布置119平方米舒適三房戶型,以減少對北面住戶的日照影響,也可以使組團南面視線更為寬廣、通透。西側組團為兩幢一梯三戶點式戶型,雖然離中央綠化景觀相對較遠,但是視野通透,建築間隔較大,且底下1-2層為主要面向小區內部開放的大型商業,配套服務完善,方便居住。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東面組團南側布置四拼139平米經濟四房戶型,北側布置六拼119平米舒適三房戶型,並在中間設置中央綠化景觀帶,以提高居住舒適度。
底商柱網基本以8.4米布置,以提高地下車庫面積利用率,平面布置規整,方便分隔。
三.單體設計
1.住宅
本案中,住宅樓主要為89平米舒適兩房,119平米舒適三房,139平米舒適四房戶型。
其中89平米舒適兩房為點式一梯三戶型中間套,擁有兩房兩廳一廚一衛,客廳與主卧室南向布置,各功能區間均能正常採光,且布局合理,空間尺度舒適整齊。
119平米舒適三房為一梯兩戶板式戶型,擁有三房兩廳一廚兩衛,客廳與主卧室南向布置,採用全明設計,布局合理,空間利用率高。
139平米四房一梯兩戶板式戶型,擁有四室兩廳一廚兩衛,客廳與兩卧室南向布置, 動靜分區明確,設計中盡量減少走道面積,使各功能區間尺度更為宜人。
139平米四房一梯三戶點式戶型,擁有四室兩廳一廚兩衛,兩卧室南向布置,客廳為東西向採光,空間布置規整有序。
2.商業與其他配套服務用房
地面1-2層為商業與其他配套服務用房,由西向東分為天水苑商業區塊、疊翠苑商業區塊、上林苑商業區塊與雲溪苑商業區塊。
其中,天水苑商業區塊主要為面向小區內部開放的大型綜合商場,南北兩側為沿街商鋪。
疊翠苑商業區塊西側布置大型商業,由過街樓形式連通,與天水苑商業區塊的大型綜合商場結合成為小區內部商業中心,南北兩側均布置沿街商鋪,為達到動靜分區的理想效果,商鋪不向組團綠地公園開放。
上林苑商業區塊臨近規劃道路,以大型商業為主,南北布置沿街商鋪。
雲溪苑商業區塊西側以大型商業為主,以過街樓形式連通,與上林苑大型商業一起,將規劃道路的這一路段打造成為城市商業中心。
3.造型設計
建築以簡潔現代的風格為基調,局部加以線腳的處理,使建築更顯精緻,色彩採用暖灰色調,具有一種親切的歸屬感。建築頂部通過退台、窗戶整合、線腳等處理使得整體更顯挺拔。
商場部分的造型簡潔大方,給上部住宅以強烈的依託感,入口與其他節點位置通過特殊立面處理加以強調,使商業區域整齊有序。
整個小區建築風格趨向大方,穩重,又獨具個性。
經濟技術指標
A地塊經濟技術指標 單位
總用地面積 30737 m2
總建築面積 75920 m2
其中 住宅面積 60600 m2
配套公建面積 15320 m2
建築佔地面積 10142 m2
建築密度 33 %
容積率 2.47
綠地率 30 %
地下建築面積 21250 m2
A戶型130-140 m2 252 戶
B戶型110-120 m2 192 戶
C戶型80-90 m2 36 戶
地面 汽車位 69 個
非機動車位面積 478 m2
地下 汽車位 380 個
摩托車位面積 775 m2
非機動車位面積 3952 m2
B地塊經濟技術指標 單位
總用地面積 10363 m2
總建築面積 25280 m2
其中 住宅面積 20160 m2
配套公建面積 5120 m2
建築佔地面積 2612 m2
建築密度 25 %
容積率 2.44
綠地率 30 %
地下建築面積 4820 m2
A戶型130-140 m2 64 戶
B戶型110-120 m2 96 戶
地面 汽車位 15 個
非機動車位面積 153 m2
地下 汽車位 69 個
摩托車位面積 116 m2
非機動車位面積 1239 m2
結構設計說明
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於浙江省溫嶺市西環路東側,下洋張村B地塊。由十棟17-18層高層商住樓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01200平方米,地下面積約26340平方米。
二、 設計依據
《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2001)
《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
《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 94-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
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基本風壓:0.6KN/ m2(重現期50年)
基本雪壓:0.35KN/ m2(重現期50年)
本工程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於0.05g,不進行抗震設計。
三、 結構選型
1. 本工程中的高層商住樓地下一層,地上十五~十六層,房屋高度均不超過50米,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樓屋面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
2. 構件尺寸:
剪力牆厚度:250mm
框架柱:600×600 mm~400×400 mm
框架梁:250×400 mm
四、 基礎型式
因未提供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根據周邊建築及地質情況,本工程擬採用φ600~φ800鑽孔灌注樁,承台厚1200mm,地下室底板厚500mm。
給排水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國家有關消防設計及給排水設計規范、標准。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
建築專業方案設計圖紙及甲方提供的資料
二、 設計范圍
承擔紅線范圍內所有建築物室內和室外給排水及消防設計。
三、 給水設計
1. 給水水源
水源採用城市自來水,從市政給水干管預留的介面上引入DN150進水管兩根,並各設DN100水表井一座,市政供水壓力為0.15MPa。
2. 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為345m3/d。
3. 室外給水系統
室外給水管網為消防、生活合一高壓制,圍繞四周布置成DN150環狀管網,並與市政預留的兩根進水管相連接。
4. 室內給水系統
根據建築設計、水源條件、節能和管理上的合理性,生活給水系統共分二個區:低區為二層及二層以下用水由城市自來水直接供給;中區為三至十五層用水,由泵房生活水箱、變頻生活水泵供水。
水泵房內設不銹鋼生活水箱一個,有效容積100m3。
5. 管材
室外給水管採用內襯PE鋼塑管或給水鑄鐵管。鋼塑管絲接或溝槽相接;給水鑄鐵管承插連接,水泥砂漿介面。室內給水管採用不銹鋼管,卡壓式相接;也可採用PE管或PPR管,熱熔相接。
四、 排水設計
1. 排水體制:室外採用雨、污分流制;室內雨水、生活糞便污水和生活洗滌廢水分流排至室外。
2. 排水量
3. 生活排水量按給水量(不包括綠化用水)的85%計,約為295m3/d。
4. 排水系統
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廢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和生活廢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 雨水:屋面雨水為有組織排放,室外雨水經雨水口匯集排入室外雨水檢查井,排入室外雨水檢查井。再統一經雨水管道匯總後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五、 消防設計
1. 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消防控制建築物屬二類高層建築,根據<<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火災延續時間室內外消火栓用水為3h。自動噴淋用水為1h。
2. 室內消火栓系統
室內各層均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 消火栓給水管布置成環狀,消火栓出水壓力控制<0.5MPa。室內消火栓布置保證同層有兩支水槍充實水柱同時到達室內任何部分,充實水柱>10m,屋頂設有試驗用消火栓,室外設水泵接合器。
3. 消防水箱
屋頂設一隻消防水箱,有效容積18 m3,貯存火災初期室內消防用水。屋頂消防水箱旁設置消防增壓措施以滿足最不利點消火栓要求。
4. 自噴系統:
自動噴淋系統按中危險級II級設計。地下車庫設置濕式自動噴淋系統。水力報警閥按每套不超過800個噴頭設置。水流指示器,按防火分區設置;噴頭溫級均為68℃噴頭;同時系統中還設有增壓裝置和供水能力為15l/s的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
5. 消防泵房:
地下室泵房設有消防泵兩台,噴淋泵兩台。泵房內設置一座消防水池,有效容積為250m3,貯存室內消防用水。
室內根據規范設置滅火器。
六、 人防設計
1. 概況:地下室戰時為防空地下室,作為人員掩蔽所,每個防護單元按800人設計。
2. 人防給水:水源採用城市自來水,在每個防護單元設75m3鋼板水箱一座,在臨戰時構築,水箱與自來水連接處設隔斷措施。
3. 人防排水:在每個人防單元內設污水集水池,採用污水泵排出。在人防進、排風機房附近按要求設置防爆地漏,沖洗水流入污水池,採用手搖泵排出。
4. 管材:人防給水管採用熱浸鍍鋅鋼管,排水管採用鋼管。所有穿過人防壁的給排水、消防管道均設防護密閉套管,並在人防壁內側設置壓力>1.0Mpa的閥門。
暖通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1. 採暖通風與空調氣調節設計規范。
2.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3.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二、 工程概況及設計范圍
本工程為商住樓的高層建築。設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通風設計:地下室設備用房,人防通風。
2. 防排煙設計:地下室用房,設備用房,主樓等的機械排煙系統。
三、 設計內容
1. 通風系統
(1) 地下室設備用房配置機械送排風系統,換氣次數為6次/小時,以排除廢氣、廢熱。金庫設機械送排風系統。廢氣由豎井排出屋頂。
(2) 衛生間設置排風換氣,廢氣排入豎井,通至屋頂層由屋頂風機排入大氣
(3) 地下車庫配置機械排風,排煙系統,排風(煙)量按6次/時換氣次數計算,火災發生時系統切換成排煙工況運行。汽車尾氣排至高空排放,排風排煙系統根據防火分區防煙分區設置, 排風管路與排煙管路合為一路,通風管路上設置70℃防火閥, 排煙管路上設置280℃防火閥,室外風口採用風吹百葉風口,風管穿越防火分區均設置70℃防火閥。
(4) 人防通風設計
地下層設六級人防,人防區內設置進排風口部,送風由擴散室,油網過濾器,濾毒器,電動腳踏風機等組成,排風由自動排氣活門,經洗消間,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戰時人防通風系統按清潔室、濾毒室和隔絕式三種通風方式運行,清潔式送風量按6m3/h.p計,濾毒式按3m3/h.p,人防區用手動密閉閥隔絕。
2. 大樓防排煙系統
(1) 排煙系統
地下部分:地下室用房,設備用房配置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以60立方米/平方米計算。地下車庫配置機械排風,排煙系統,排風(煙)量按6次/時換氣次數計算,火災發生時系統切換成排煙工況運行。汽車尾氣排至高空排放,排風排煙系統根據防火分區防煙分區設置, 排風管路與排煙管路合為一路,通風管路上設置70℃防火閥, 排煙管路上設置280℃防火閥,室外風口採用風吹百葉風口,風管穿越防火分區均設置70℃防火閥。
地上部分:樓層內大於20m的內走道,大於60m的外走道和大於100m2的經常有人停留的暗房均設置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60M3//H計。排煙風機設於屋頂,煙氣排入大氣。
(2) 防煙系統
大樓為二類高層建築。故在無窗的防煙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均各自獨立設置加壓送風系統,加壓風機均設於一層。消防前室每層設正壓送風口,有效尺寸為800×500, 樓梯間隔層設正壓送風口有效尺寸為630×400,送風豎井面積0.8m2。
3. 人防通風設計
地下層設六級人防,人防區內設置進排風口部,送風由擴散室,油網過濾器,濾毒器,電動腳踏風機等組成,排風由自動排氣活門經洗消間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戰時人防通風系統可按清潔室、濾毒室和隔絕式三種通風方式運行,清潔式送風送風量按6m3/h.p計,濾毒式按3m3/h.p,人防區用手動密閉閥隔絕。
4. 控制系統
當某一樓層發生火災時,由消控中心自動開啟(也可手動開啟)著火層以及其上下各一兩層多葉排煙口,同時停止該三層空調,通風系統運行,聯鎖啟動排煙風機。當地下層防煙分區發生火災時,由消控中心自動啟動(亦可手動啟動)該區所配置的機械排煙系統。
排煙風機前均配置排煙防火閥,樓層排煙風機排煙防火閥平時常閉,地下室排煙風機排煙防火閥平時常開,發生火災時與排煙風機聯鎖開啟,當煙溫度超過280ºC,排煙防火閥自動關閉,排煙風機停止運行。
5. 環保和節能
地下室內設置排風風機。以保空氣潔度。
6. 其它
所有地下室通風管道均採用玻璃鋼風管製作,厚度按國標。
電氣設計說明
一、 設計依據:
1. 工業與民用供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15-95);
2.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95);
3.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4.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5.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6. 商店建築設計規范 (JGJ 48-88);
7.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2000年版;
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98);
9. 相關專業提供的有關資料。
二、 設計范圍
電氣設計范圍包括整個工程的電力,照明,消防及防雷接地。
三、 供電設計
本工程內有住宅及配套的商鋪、物業用房等,其中消防設備、走道疏散應急燈等的供電負荷等級為一級。供電電源採用兩路10KV高壓電源進線,由電力部門從城市10KV電網引入至開閉所,再分別引至各變配電房.
四、 負荷計算
本方案按面積指標法估算,住宅總安裝容量Pe=1363KW,擬設2台變壓器,容量分別為800KVA; 公共區總安裝容量Pe=689KW,擬設2台變壓器,容量分別為400KVA。
五、 變配電所
本工程內變配電所均設於地下室,高壓櫃、變壓器、低壓屏採用組合式布置於同一室。
六、 計量方式
電能總計量採用高供高計,高層住宅每個單元集中分層設電表箱,每戶一表,分別計量。
七、 防雷接地
1. 防雷等級按第二類防雷建築物,根據自然條件、當地雷暴日數、建築物的高度和重要程度,屋面設避雷帶作防雷接閃器,並利用柱內不小於φ16兩根對角主筋作為引下線,並利用建築物基礎鋼筋焊通作為聯合接地體,接地電阻要求小於1歐。
2. 保護接地採用TN-C-S系統。
八、 人防電氣設計
1. 設計依據
(1)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98(2001 年版)
(2)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
2. 人防電源
本工程地下室設有人防區。人防平時電源由本樓變電所雙迴路供電,戰時電源由市內人防區域電源供給,採用末端動力配電箱切換,平時自動切換,戰時手動切換到戰時電源。人防區域電源進出人防工程,均經電纜防爆井進入人防區。
九、 弱電設計
本工程弱電包括通訊,有線電視,車庫管理, 保安監控系統,寬頻網等內容。由建設單位委託專業單位設計實施。
1. 電話通信及寬頻網路:本小區的電話從市網引入光纜至弱電機房,住宅按每戶兩門,商業按40部/100人設置。
2. 有線電視:設廣電機房一個(均考慮在弱電機房內),住宅內有線電視線路採用暗管配線方式,用戶分配網路採用分支——分配方式。
3. 樓宇對講與門禁系統:住宅單元設置樓宇對講與門禁系統,住戶可通過樓宇對講系統與訪客對話,並遙控開啟單元保安門。
4. 保安監控系統:監控機房與消控中心集中設一間,保安監控主要是閉路攝像監控、安全防盜等,針對公共場所:
5. 車庫管理:主要有車庫自動計費系統及出入識別,採用非接觸式智能卡停車管理系統,並對車庫入口及出口設置擋道桿、出票機、出入口圖像識別等設計。
十、 電氣消防
1. 本工程內設火災報警控制系統,系統選用火災集中報警控制系統,報警控制系統工作接地採用聯合接地,消控中心設於底層。
2. 車庫設溫感探測器,各設備用房,辦公用房等均設煙感探測器;且各區域皆設有手動報警按鈕、消火栓按鈕、消防電話及事故廣播;火警電話分別設於消防泵房,變配電房、消防控制室;火災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主要設在通道、出入口。
3. 應急照明:
各樓內樓梯間、公用走廊及公共場合按規范要求設置一定數量的帶鎘鎳電池的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燈。在消控中心、消防水泵房等重要場所設置帶鎘鎳電池的事故照明燈。
⑧ 12·17上海寶鋼鐵水包傾翻事故的專家分析
對於寶鋼這起鐵水傾翻事故,鋼鐵專家馬忠普表示,在煉鋼過程中,高爐的鐵水需要通過鐵水包運輸到轉爐廠。容易發生事故的環節有兩個,一是出鐵水時,二是運到轉爐廠掛鉤時。寶鋼事故應該是在轉爐廠吊裝環節發生,極有可能是操作不規范引起的,或者是設備老化檢修不到位。
⑨ 12·17上海寶鋼鐵水包傾翻事故的事故原因
2012年12月17日上午9時10分,寶鋼股份公司煉鋼廠一煉鋼分廠行車在吊運270噸鐵水包時,發生雙板鉤單側脫落,致使鐵水包傾翻。傷員立即被送往寶鋼醫院救治。
據悉,鐵水包內裝有270噸鐵水,溫度高達1300℃,傾覆出的鐵水遇空氣中水蒸氣,狀況堪比火山熔岩。初步判定鐵水包傾翻系雙板鉤單側脫落所致。
寶鋼相關負責人稱目前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已組成事故調查組,具體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寶鋼3號門已被嚴密地封鎖,所有的車輛和人員進入都需要核查相關的證件。進去該門走不遠就是事發現場。據工人介紹,當日早上,有工人聽到這個方向有巨響。
⑩ 鋼水包行進多少米范圍不能站人
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在鋼水包吊運時整個經過的通道內都要避免有人活動。尤其是在鋼水包向冶煉爐內傾倒鋼水時。
從行業內發生的事故看,鋼包吊運中是碰撞事故,而在傾倒時發生的是失控傾翻事故,鋼水直接翻倒在平台上直接飛濺快速流淌,要避讓多遠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