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jkl5cf 無功功率自動補償器使用說明(調試說明書)
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有三種采樣方式,功率因數型、無功功率型、無功電流型。選擇那一種物理控制方式實際上就是對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的選擇。控制器是無功補償裝置的指揮系統,采樣、運算。
發出投切信號,參數設定、測量、元件保護等功能均由補償控制器完成。十幾年來經歷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線路--單片機--DSP晶元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國內的總體狀況,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很大,生產廠家也愈來愈多。
其性能及內在質量差異很大,很多產品名不符實,在選用時需認真對待。在選用時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生產的控制器其名稱均為"XXX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名稱里出現的"無功功率"的含義不是這台控制器的采樣物理量。采樣物理量取決於產品的型號,而不是產品的名稱。
(1)基於單片機的無功自動補償裝置擴展閱讀:
對功率因數測量的靈敏度最好要達到0.001。准確地說,應該是對相位差的測量要求,因為測量無功功率並不需要使用功率因數值。這里要強調一點,對無功電流的計算應該使用Iq=I×sinφ的公式來進行計算,而sinφ的值應該根據相位差的值直接進行計算。
不能使用sinφ=(1-cosφ2)1/2的公式計算,否則當相位差在0度附近時,cosφ的微小變化會導致sinφ的很大變化,導致sinφ的值誤差太大。
例如cosφ=0.99時,對應的相位差是8.1度,對應的sinφ值為0.14,意味著0—0.14之間其他sinφ值檢測不到。
對相位差的測量要求達到整個-180—+180度范圍。有一些控制器具有電流互感器接反的自動識別功能,這種控制器以有功必須為正值來判斷互感器的正反,相當於-90—+90度范圍,這就可能以下的問題:
(1)當負荷處於發電狀態時會出現檢測錯誤。
(2)當負荷為純電感或純電容時,由於有功電流約等於零,可能會將電感誤判斷為電容或者將電容誤判斷為電感。
而負荷為純電容的狀態經常會出現,例如負荷為單一大負荷而負荷停機時,無功補償電容器尚在運行,於是變壓器二次電流就變為純電容電流,如果將這個電流誤判為電感電流,控制器就會繼續投入電容器,直至將所有的電容器全部投入運行,造成嚴重的過補償現象。
㈡ jkL5CE智能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的參數是怎樣預置的
JKL 7F系列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採用現代最先進單片機技術,紹構緊湊,抗干擾能力強,操作簡單,易於安裝和應用。產品分四個系列十幾個品種,三種開孔尺寸,適合於工礦集中和分散無功補償,線路和柱上變壓器無功補償,動能和靜能無功補償。
C/K為欠流調節門限,所述情況似是該門限調節過高,若此(小於門限電流時),盡管功率因數表顯示為0.5(投入門限是0.8),在欠流狀態下是不會工作的。
得看你的投切是根據什麼來進行的,一般來說科學的投切門限是根據無功功率,或者無功電流的,根據功率因數來投切是由問題的,比如在輕載時,功率因數可能很低,投入後由於過補償,馬上又要切除,然後反復,形成震盪。
你所說的0.8和1.0應該是無功電流,乘以CT變比折算成實際的無功電流,雖然功率因數低,但是負載可能並不大,實際缺少的無功電流並沒有超過設定門檻值,所以不投入,控制器投入一般都有延時,看看你的延時設的是多少,還有一個原因,控制器出故障了。
㈢ 無功功率自動控制補償裝置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裝置依據A相電流、BC相電壓來判斷需要投退電容器組數
裝置控制內部投退每一迴路電容的繼電器開閉是靠單片機分析計算,輸出控制信號控制繼電器開閉
㈣ 無功補償裝置由哪些元器件組成啊
嘿嘿
在我們從事無功補償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31年裡,常常有新手向我們提類似的求助。這樣:
無功補償裝置,主要構成元件有:
1、無功補償控制器,這是補償裝置的大腦,它完成對線路的無功功率或功率因數的測量,控制電容器的投入或切除,並擔負檢測線路電壓電流等功能,在電參數異常的時候,保護整個裝置不被損壞。
2、並聯電容器,這是補償裝置的執行元件,用來補償線路的感性無功。
3、電容器開關,執行電容器投入線路工作,或從線路中切除而退出工作。常見的有接觸器、復合開關、可控硅模塊等三大類型,依據用戶現場情況確定採用那一類。
4、保險座,用來保護電容器不要出現過電流,因為有諧波或其它原因時,電容器的工作電流可能增大,超出額定電流,這時需要吧電容器退出來,以免發熱而損壞。現在也有用或空氣開關代替的,比保險絲方便。
5、其它輔助元件:比如,電壓表、電流表、電流互感器、電抗器、指示燈,等等。
你可以搜索補償裝置的圖紙,上面很清楚,一看就全部明白了,比幾千個文字還清楚。圖紙網上很多的。
多說幾句:
補償櫃的技術很成熟,元件也很成熟,所以大量的小廠甚至路邊小電器店也敢做補償櫃,這個是很要命的事情,因為行業的技術成熟,不代表生產者工藝和技術成熟,不代表生產者不用偽劣元件和材料,特別是大量低價山寨的補償控制器充斥市場,價格看上去很誘人,但是一次無功罰/款就夠你受了。
無功補償,是國家提倡的節能技術,但是專業性較強,需要專業人員來做。更多關於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等等問題和資料,可以四芯或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這里有一幫讀過大學的電工老頭,幹不了多少事情了,但是都以幫助年輕人為樂。
㈤ 什麼叫智能型無功補償控制器
我是設計院的,我們單位現在補償一般選擇WMRC07!
下面是他的特點! 既然你做畢業設計,那我就把我以前整理的無功補償的都發給你吧!
WMRC07模塊化智能無功補償裝置,裝置主要特點有:
(1)模塊化結構。將數據檢測、投切機構、電容器、保護、通信等所有功能元件集成在一個單元內,形成標准化模塊,結構與功能模塊化,根據用戶不同要求自由組合,便於設備在使用現場的維修與調整。
(2)先進的智能投切裝置。可控硅和路由無功耗開關無縫軟連接,採用微機智能控制,實現過零投切,投切成功後,無功耗開關投入,可控硅再退出,運行功耗低、涌流小、諧波影響微弱,可控硅、無功耗開關和控制電路的使用壽命長。
(3)通信。充分地考慮設備的可持續性使用,採用標準的R$232、R$485介面,也可根據用戶特殊要求配置Mc)dem、現場匯流排、紅外、藍牙等,與配網自動化裝置有機結合。(4)採用智能型無功控制策略。以無功功率為控制物理量,以用戶設定的功率因數為投切參考值,靜態補償與動態補償相結合,三相共補與分相補償相結合,穩態補償號陝速跟蹤補償相結合,依據模糊控制理論智能選擇電容器組合,自動及時地投切電容器補償無功功率容量。根據配電裝置三相中每一相無功功率的大小智能選擇電容器組合,依據「取平補齊"的原則投人電網,提高補償精度。電壓智能控制,以無功功率為投切限值,可設置投切延時,延時時間可調,既可支持快速跟蹤無功補償,也可支持穩態補償。
(5)採集三相電壓、三相電流信號、零序電壓、零序電流及設備本身工況等數據,在線跟蹤裝置中無功的變化,依據模糊控制理論智能選擇電容器組合,同時可對自身故障進行自診斷,通過顯示屏和通信口可直接顯示輸出故障及其故障類型,利於現場故障查找和確診。(6)高功率密度,融合電力電子、通信、計算機眾多先進技術,模塊體積小,功率密度高,一台無功補償櫃最大單櫃容量達1000Kvar,單裝置最大補償容量達1100Kvar,單裝置間可聯網組成最大補償容量11000Kvar。
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
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有三種采樣方式,功率因數型、無功功率型、無功電流型。選擇那一種物理控制方式實際上就是對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的選擇。控制器是無功補償裝置的指揮系統,采樣、運算、發出投切信號,參數設定、測量、元件保護等功能均由補償控制器完成。十幾年來經歷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線路--單片機--DSP晶元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國內的總體狀況,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很大,生產廠家也愈來愈多,其性能及內在質量差異很大,很多產品名不符實,在選用時需認真對待。在選用時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生產的控制器其名稱均為"XXX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名稱里出現的"無功功率"的含義不是這台控制器的采樣物理量。采樣物理量取決於產品的型號,而不是產品的名稱。
1.功率因數型控制器
功率因數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線路中所佔的比例。當cosΦ=1時,線路中沒有無功損耗。提高功率因數以減少無功損耗是這類控制器的最終目標。這種控制方式也是很傳統的方式,采樣、控制也都較容易實現。
* "延時"整定,投切的延時時間,應在10s-120s范圍內調節 "靈敏度"整定,電流靈敏度,不大於0-2A 。
* 投入及切除門限整定,其功率因數應能在0.85(滯後)-0.95(超前)范圍內整定。
* 過壓保護設量
* 顯示設置、循環投切等功能
這種采樣方式在運行中既要保證線路系統穩定、無振盪現象出現,又要兼顧補償效果,這是一對矛盾,只能在現場視具體情況將參數整定在較好的狀態下工作。即使調整的較好,也無法禰補這種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線路重負荷時。舉例說明:設定投入門限;cosΦ=0.95(滯後)此時線路重載荷,即使此時的無功損耗已很大,再投電容器組也不會出現過補償,但cosΦ只要不小於0.95,控制器就不會再有補償指令,也就不會有電容器組投入,所以這種控制方式建議不做為推薦的方式。
2.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控制器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的控制器較完善的解決了功率因數型的缺陷。一個設計良好的無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兼顧線路的穩定性及檢測及補償效果,並能對補償裝置進行完善的保護及檢測,這類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四象限操作、自動、手動切換、自識別各路電容器組的功率、根據負載自動調節切換時間、諧波過壓報警及保護、線路諧振報警、過電壓保護、線路低電流報警、電壓、電流畸變率測量、顯示電容器功率、顯示cosΦ、U、I、S、P、Q及頻率。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備,由於是無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將補償裝置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如線路在重負荷時,那怕cosΦ已達到0.99(滯後),只要再投一組電容器不發生過補,也還會再投入一組電容器,使補償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採用DSP晶元的控制器,運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葉變換得到實現。當然,不是所有的無功型控制器都有這么完備的功能。國內的產品相對於國外的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用於動態補償的控制器
對於這種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與觸發脈沖形成電路一並考慮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擾能力強,運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動態補償功能。由於這類控制器也都基於無功型,所以它具備靜態無功型的特點。
目前,國內用於動態補償的控制器,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一是在動態響應時間上較慢,動態響應時間重復性不好;二是補償功率不能一步到位,沖擊電流過大,系統特性容易漂移,維護成本高、造成設備整體投資費用高。另外,相應的國家標准也尚未見到,這方面落後於發展。
三、濾波補償系統
由於現代半導體器件應用愈來愈普遍,功率也更大,但它的負面影響就是產生很大的非正弦電流。使電網的諧波電壓升高,畸變率增大,電網供電質量變壞。
如果供電線路上有較大的諧波電壓,尤其5次以上,這些諧波將被補償裝置放大。電容器組與線路串聯諧振,使線路上的電壓、電流畸變率增大,還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再這種情況下補償裝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電容器組串接電抗器來組成諧波濾波器。濾波器的設計要使在工頻情況下呈容性,以對線路進行無功補償,對於諧波則為感性負載,以吸收部分諧波電流,改善線路的畸變率。增加電抗器後,要考慮電容端電壓升高的問題。
濾波補償裝置即補償了無功損耗又改善了線路質量,雖然成本提高較多,但對於諧波成分較大的線路還是應盡量考慮採用,不能認為裝置一時不出問題就認為沒有問題存在。很多情況下,採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濾波器可以在補償無功功率的同時,對系統中的諧波進行消除。
無功動態補償裝置工作原理與結構特點
無功動態補償裝置由控制器、晶閘管、並聯電容器、電抗器、過零觸發模塊、放電保護器件等組成。裝置實時跟蹤測量負荷的電壓、電流、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通過微機進行分析,計算出無功功率並與預先設定的數值進行比較,自動選擇能達到最佳補償效果的補償容量並發出指令,由過零觸發模塊判斷雙向可控硅的導通時刻,實現快速、無沖擊地投入並聯電容器組。
例子:
一、SLTF型低壓無功動態補償裝置:適用於交流50 Hz、額定電壓在660 V以下,負載功率變化較大,對電壓波動和功率因數有較高要求的電力、汽車、石油、化工、冶金、鐵路、港口、煤礦、油田等行業。
基本技術參數及工作環境:
環境溫度:-25oC~+40oC(戶外型);-5oC~+40oC (戶內型),最大日平均溫度30oC
海拔高度:1000 m
相對濕度:< 85% (+25oC)
最大降雨:50 mm/10 min
安裝環境:周圍介質無爆炸及易燃危險、無足以損壞絕緣及腐蝕金屬的氣體、無導電塵埃。無劇烈震動和顛簸,安裝傾斜度<5%。
技術指標:額定電壓:220 V、380 V(50 Hz)
判斷依據:無功功率、電壓
響應時間:< 20 ms
補償容量:90 kvar~900 kvar
允許誤差:0~10%
二、SHFC型高壓無功自動補償裝置:適用於6kV~10kV變電站,可在I段和II段母線上任意配置1~4組電容器,適應變電站的各種運行方式。
基本技術參數及工作環境:
正常工作溫度:-15~+50oC,相對濕度<85%,海拔高度:2000 m
技術指標:額定電壓:6 kV~10 kV
交流電壓取樣:100 V (PT二次線電壓)
交流電流取樣:0~5 A(若 PT 取 10 kV 側二次 A、C 線電壓時,CT 應取 B 相電流)
電壓整定值:6~6.6 kV 10~11 kV 可調
電流互感器變比:200~5000 /5 A 可調
動作間隔時間;1~60 min可調
動作需系統穩定時間:2~10 min可調
功率因數整定:0.8~0.99 可調
技術特徵:電壓優先:按電壓質量要求自動投切電容器,使母線電壓始終處於規定范圍。
自動補償:依據無功大小自動投切電容器組,使系統不過壓、不過補、無功損耗始終處於最小的狀態。
記錄監測:可自動或隨時調出監測數據、運行記錄、電壓合格率統計表等 (選配)。
智能控制:在自動發出各動作控制指令之前,首先探詢動作後可能出現的所有超限定值,減少動作次數。
異常報警閉鎖:當電容器控制迴路繼保動作、拒動和控制器失電時發出聲光報警,顯示故障部位和閉鎖出口。
安全防護:手動可退出任一電容器組的自投狀態,控制器自動閉鎖並退出控制。
模糊控制:當系統處於電壓合格範圍的高端且在特定環境時如何實施綜控原則是該系列產品設計的難點。由於現場諸多因素,如配置環境、受電狀況、動作時間、用戶對動作次數的限制等 而引起頻繁動作是用戶最為擔擾的。應用模糊控制正是考慮了以上諸多因素而使這一「盲區」得到合理解決。
㈥ 無功補償的裝置
選擇哪一種補償方式,還要依電網的狀況而定,首先對所補償的線路要有所了解,對於負荷較大且變化較快的工況,電焊機、電動機的線路採用動態補償,節能效果明顯。對於負荷相對平穩的線路應採用靜態補償方式,也可使用動態補償裝置。一般電焊工作時間均在幾秒鍾以上,電動機啟動也在幾秒鍾以上,而動態補償的響應時間在幾十毫秒,按40毫秒考慮則從40毫秒到5秒鍾之內是一個相對的穩態過程,動態補償裝置能完成這個過程。 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有三種采樣方式,功率因數型、無功功率型、無功電流型。選擇那一種物理控制方式實際上就是對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的選擇。控制器是無功補償裝置的指揮系統,采樣、運算、發出投切信號,參數設定、測量、元件保護等功能均由補償控制器完成。十幾年來經歷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線路--單片機--DSP晶元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就國內的總體狀況,由於市場的需求量很大,生產廠家也愈來愈多,其性能及內在質量差異很大,很多產品名不符實,在選用時需認真對待。在選用時需要注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生產的控制器其名稱均為"XXX無功功率補償控制器",名稱里出現的"無功功率"的含義不是這台控制器的采樣物理量。采樣物理量取決於產品的型號,而不是產品的名稱。
1.功率因數型控制器
功率因數用cosΦ表示,它表示有功功率在線路中所佔的比例。當cosΦ=1時,線路中沒有無功損耗。提高功率因數以減少無功損耗是這類控制器的最終目標。這種控制方式也是很傳統的方式,采樣、控制也都較容易實現。
* "延時"整定,投切的延時時間,應在10s-120s范圍內調節 "靈敏度"整定,電流靈敏度,不大於0-2A 。
* 投入及切除門限整定,其功率因數應能在0.85(滯後)-0.95(超前)范圍內整定。
* 過壓保護設量
* 顯示設置、循環投切等功能
這種采樣方式在運行中既要保證線路系統穩定、無振盪現象出現,又要兼顧補償效果,這是一對矛盾,只能在現場視具體情況將參數整定在較好的狀態下工作。即使調整的較好,也無法禰補這種方式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在線路重負荷時。舉例說明:設定投入門限;cosΦ=0.95(滯後)此時線路重載荷,即使此時的無功損耗已很大,再投電容器組也不會出現過補償,但cosΦ只要不小於0.95,控制器就不會再有補償指令,也就不會有電容器組投入,所以這種控制方式建議不做為推薦的方式。
2.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控制器
無功功率(無功電流)型的控制器較完善的解決了功率因數型的缺陷。一個設計良好的無功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的,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兼顧線路的穩定性及檢測及補償效果,並能對補償裝置進行完善的保護及檢測,這類控制器一般都具有以下功能:
* 四象限操作、自動、手動切換、自識別各路電容器組的功率、根據負載自動調節切換時間、諧波過壓報警及保護、線路諧振報警、過電壓保護、線路低電流報警、電壓、電流畸變率測量、顯示電容器功率、顯示cosΦ、U、I、S、P、Q及頻率。
由以上功能就可以看出其控制功能的完備,由於是無功型的控制器,也就將補償裝置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如線路在重負荷時,那怕cosΦ已達到0.99(滯後),只要再投一組電容器不發生過補,也還會再投入一組電容器,使補償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採用DSP晶元的控制器,運算速度大幅度提高,使得富里葉變換得到實現。當然,不是所有的無功型控制器都有這么完備的功能。國內的產品相對於國外的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 用於動態補償的控制器
對於這種控制器要求就更高了,一般是與觸發脈沖形成電路一並考慮的,要求控制器抗干擾能力強,運算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完成動態補償功能。由於這類控制器也都基於無功型,所以它具備靜態無功型的特點。
國內用於動態補償的控制器,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一是在動態響應時間上較慢,動態響應時間重復性不好;二是補償功率不能一步到位,沖擊電流過大,系統特性容易漂移,維護成本高、造成設備整體投資費用高。另外,相應的國家標准也尚未見到,這方面落後於發展。 由於現代半導體器件應用愈來愈普遍,功率也更大,但它的負面影響就是產生很大的非正弦電流。使電網的諧波電壓升高,畸變率增大,電網供電質量變壞。
如果供電線路上有較大的諧波電壓,尤其5次以上,這些諧波將被補償裝置放大。電容器組與線路串聯諧振,使線路上的電壓、電流畸變率增大,還有可能造成設備損壞,再這種情況下補償裝置是不可使用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在電容器組串接電抗器來組成諧波濾波器。濾波器的設計要使在工頻情況下呈容性,以對線路進行無功補償,對於諧波則為感性負載,以吸收部分諧波電流,改善線路的畸變率。增加電抗器後,要考慮電容端電壓升高的問題。
濾波補償裝置即補償了無功損耗又改善了線路質量,雖然成本提高較多,但對於諧波成分較大的線路還是應盡量考慮採用,不能認為裝置一時不出問題就認為沒有問題存在。很多情況下,採用五次、七次、十一次或高通濾波器可以在補償無功功率的同時,對系統中的諧波進行消除。
(三)無功動態補償裝置工作原理與結構特點:
一般無功動態補償裝置由控制器、晶閘管、並聯電容器、電抗器、過零觸發模塊、放電保護器件等組成。裝置實時跟蹤測量負荷的電壓、電流、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通過微機進行分析,計算出無功功率並與預先設定的數值進行比較,自動選擇能達到最佳補償效果的補償容量並發出指令,由過零觸發模塊判斷雙向可控硅的導通時刻,實現快速、無沖擊地投入並聯電容器組。
㈦ 求教 無功功率自動補償裝置 的工作原理,安裝方法及電腦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的使用說明方法……
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
一般在系統中所說的無功負載大部是感性無功負載,把具有容性功率負荷的裝置與感性功率負荷並聯接在同一電路,當感性無功負載吸收能量時,容性負載釋放能量,而感性負載釋放能量時,容性負荷卻在吸收能量,能量在容性負載和感性負載之間交換,這樣容性負載所吸收的無功功率可以從容性負荷裝置輸出的無功功率中得到補償,無功功率就地平衡掉,以降低線路損失,提高帶載能力,降低電壓損失及緩解發電廠的供電壓力,這就是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
★ 相位分析無功補償的基本原理
電感負載中電流IL滯後電壓90°,而純電容的電流Ic則超前電壓90°,如圖所示。電容中的電流與電感中的電流相位相差180°,可以相互抵消。
電力系統中的負載大部分是感性負載,因此總電流I將滯後電壓一個角度Φ1,如果將並聯電容器與負載並聯,這時I′=I+IC,電容器的電流將抵消一部分電感電流,從而使總電流從I降低到I′,相位角由Φ1減少為Φ2,可以提高功率因數,無功就地平衡掉。
㈧ 智能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怎樣使用安裝
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是依據JB/T9663-1999國家最新專業標准設計,可與各種型號低壓靜電電容屏專配套使用,能實屬時監測電網的功率因數和無功電流進行自動投切電容器補償。 本公司根據用戶的需求,共開發了,JKG2B,JKL1B,JKL5C等七種系列的智能無功功率自動補償控制器,其型號產品採用了高性能單片機,增加了斷電記憶功能,具有自動復位、抗干擾性能強、運行穩定可靠、補償精度高、外形美觀、調試簡單等特點。動態型JKLD5C產品採用了新型單片機,具有輸出DC9V-12V直流信號控制動態無觸點補償控制開關或控制過零觸發板觸發雙向可控安裝及開孔尺寸
JKL系列控制器外型的安裝為嵌裝式外殼結構,側面設安裝孔,緊固附件的掛鉤插入孔內,旋附件上螺絲即把控制器固定在屏上(特殊要求可協商訂貨)。硅對電容器進行快速投切,(過零無干擾投切)。型號說明正常工作條件
海拔高度:≤2000m
環境溫度:-25℃~+40℃
相對濕度:20℃時≤90%
周圍環境:無易燃、易爆、導電塵埃,無腐蝕性氣體。
安裝處無劇烈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