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有哪些
確定氧氣含量的裝置:紅磷,廣口瓶,燃燒匙,導氣管,燒杯,止水夾。
收集氧回氣裝置:固加熱型:高錳答酸鉀,試管,酒精燈,鐵架台,棉花團,水槽,導氣管,集氣瓶
固液不加熱型:鐵架台,錐形瓶,二氧化錳,雙氧水,分液漏斗,導氣管,水槽,集氣瓶
B. 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小強採用了右圖所示裝置:
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讓裡面的氧氣與銅充分接觸,利於反應
銅+氧氣==加熱==氧化銅 屬於化合反應
他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21%,造成該實驗出現誤差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
方法是使一種物質反應,而另外的物質不反應,那麼差量就是該物質的質量或者體積
C. 某化學興趣活動小組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如下探究實驗:如圖,在一個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動的活塞的
白磷燃燒時的現象是:發出黃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達為:磷+氧氣
點燃 |
D. 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如圖1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燃燒
(1)實驗時,燃燒匙里要盛過量紅磷的原因是:為了保證將廣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掉;故答案為:(1)為了保證將廣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掉; (2)這個實驗除了可以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的結論外,還可以得出有關氮氣性質的如下結論:氮氣不溶於水;氮氣在點燃的條件下不與氧氣反應.故答案為:氮氣不溶於水;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3)白磷著火點低,約40℃,100度的熱水會引燃白磷,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由於白磷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使玻璃管內氣體膨脹,因此會推動活塞向右移動,實驗結束時,由於反應消耗了氧氣,恢復常溫後氣體冷縮,致使玻璃管內的氣壓小於外界的大氣壓,活塞會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動,慢慢移動到4cm處停止,活塞內縮的體積就是玻璃管內空氣中氧氣的體積.通過實驗可知:玻璃管內的空氣共有5份,其中氧氣約佔1份,因此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故答案為:放出大量的熱、產生大量的白煙;右;左;4;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①使用木炭,由於碳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變化不大,故不能測得氧氣的含量,故答案為:否;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是氣體,瓶內的壓強沒有明顯的改變; ②進行此實驗時,必須保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紅磷足量,瓶子冷卻後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會導致測定的氧氣含量低於21%的體積數,故答案為: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氣;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
E. 如圖為兩種常見的「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你對比分析下面圖I、圖Ⅱ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發黃光、放出熱量、冒出大量的白煙;打開止水專夾,水進入集氣瓶約占屬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故答案為:紅磷燃燒發出黃光,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白煙,水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 要使本實驗成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白磷足量;③必須冷卻到室溫再讀數.故答案為:裝置不嚴密;紅磷的量不足; (2)根據圖可知:圖Ⅱ中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銅+氧氣 加熱 |
F. 如圖所示裝置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容積為40毫升的盛有過量白磷在硬質試管與容
答案:(1)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前沿在約12 mL的刻度線上 (3)白磷燃燒,產生白煙,活塞先向右移動,最終穩定在約8 mL的刻度線上 (4)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講析:(1)實驗操作前後裝置內氣體壓強不變,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2)白磷在燃燒時消耗空氣中的氧氣,產生白煙(生成五氧化二磷),導緻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減小,由於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而試管內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 =8 mL,且過量的白磷燃燒能將試管內空氣中的氧氣耗盡,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線上.(3)白磷在空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的空氣受熱膨脹,氣體壓強增大,活塞就會向右移動,當過量的白磷燃燒耗盡密閉體系內的氧氣,試管冷卻後,密閉體系內氣體的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就會推動活塞向左移動,而密閉體系內氧氣的體積約為:(40 mL+20 mL)× =12 mL,因此最終活塞的前沿在約8 mL(20 mL-12 mL=8 mL)的刻度線上.(4)因為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會使密閉體系內氣體壓強增大,所以該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橡膠塞彈出、試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彈出等. 點評:此題是考查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通過活塞的移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提高了實驗結果的准確度.本題的創新性在於實驗裝置始終密閉,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G. 如圖1所示為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的水並標上記號,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
(1)紅磷燃燒時的現象產生大量的白煙.該反應中磷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 點燃 |
H. 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1)①作此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必須要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實驗中測定的氧氣體積分數小於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銅絲量不足,裝置氣密性不好; ③這個實驗可以證明空氣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 (2)紅磷可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因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①集氣瓶中剩餘氣體主要是氮氣,氮氣具有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的性質; ②認真比較(1)、(2)兩種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1)實驗裝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環保; ③通過上面兩種方法的研究、總結,可以得出這樣的看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首先要選取一種合適的物質,這種物質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物最好是固體物質通過觀察現象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故答案為: (1)①固定兩個注射器中的一個活塞,推動另一活塞,然後松開,如果能能回復到原處.說明裝置氣密裝置氣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銅絲量不足;加熱溫度不夠;裝置氣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卻至室溫就讀數(或其它合理說法任寫兩點);③混合物;注射器內空氣未完全消耗(說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氣;性質較穩定、難溶於水;②(1)更環保或更精確(任寫一點);③氧氣;固體;
I.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初中化學)
1、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2、左 3、4;白磷易燃,著火點較低;空氣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
J. 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華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從20 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後鬆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注意實驗前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等到試管冷卻後再松開彈簧夾。可觀察到的現象為:針筒的活塞向內移動,說明裝置中的氣體變少了
注意,先夾緊彈簧夾,結束後,冷卻,此時O2被消耗了,試管中殘留氣體變少了
(3)若不使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的現象為:針筒活塞先向外移動,結束後,冷卻後,再向內移動,最後的位置與(2)一樣
注意,不使用彈簧夾,所以一開始燃燒,氣體體積膨脹,而後冷卻,則剩餘氣體體積減少
與測定空氣氧氣含量活塞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