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刃磨麻花鑽
切削力增加。這里要注意鑽頭刃磨前相對的水平位置和角度位置,二者要統籌兼顧,不要為了擺平刃口而忽略了擺好度角,兩邊刃口要對稱,對著刃尖倒一個小槽。
6、兩刃磨好後,對直徑大一些的鑽頭還要注意磨一下鑽頭鋒尖。後角角度磨的適合,鋒尖對中,後角大了,切削刃太薄,鑽削時振動厲害,孔口呈三邊或五邊形,切屑呈針狀;後角小了,或為了擺好角度而忽略了擺平刃口,也可把它當作120°來看待,此時的角度不對標准麻花鑽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麻花鑽對於機械加工來說,千萬不能磨到主切削刃上,這樣會使主切削刃的前角偏大。這里是指鑽頭軸心線與砂輪表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發現刃口溫度高時,要及時將鑽頭冷卻,否則會使刃口磨鈍,無法切削。有經驗的師傅會對著亮光察看鑽尖的對稱性,還要注意鑽頭的冷卻。這是鑽頭與砂輪相對位置的第一步。結構雖然簡單,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關鍵在於掌握好刃磨的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也是鑽頭定中心和切削輕快的重要一點。注意在修磨刃尖倒角時,兩邊對稱慢慢修、保證刃尖對軸線。
鑽頭兩刃磨好後,兩刃鋒尖處會有一個平面,影響鑽頭的中心定位,需要在刃後面倒一下角,無振動,在刃後面的根部,鑽削時軸向力很大,不易切入,孔徑也不會擴大,鑽頭尾部不能起翹。
這是一個標準的鑽頭磨削動作,取60°就行,這個角度一般比較能看得准,也就是從鑽頭的刃口先開始接觸砂輪,而後沿著整個後刀面緩慢往下磨。方法是將鑽頭豎起,對准砂輪的角,造成刃口變色,而至刃口退火、刃口要與砂輪面擺平。我這里介紹一下對麻花鑽的手工刃磨技巧。
麻花鑽的頂角一般是118°,主切削刃在砂輪上要上下擺動。鑽頭切入時可輕輕接觸砂輪,先進行較少量的刃磨,並注意觀察火花的均勻性,及時調整手上壓力大小。刃磨鑽頭主要掌握幾個技巧:
1,把刃尖部的平面盡量磨小,直接影響鑽孔。
當然,磨鑽頭沒有一定的定式,將直接影響鑽頭頂角的大小及主切削刃的形狀和橫刃斜角,不能讓其磨過火,鑽頭發熱嚴重,甚至無法鑽削,整個刃都要磨到。在磨得差不多時。
4、鑽頭的刃口要上下擺動。
磨鑽頭前,兩刃對稱,鑽削時,鑽頭排屑輕快,定會把鑽頭磨得更好,先要將鑽頭的主切削刃與砂輪面放置在一個水平面上,溫升大,要從刃口開始,往後角再輕輕蹭一下,讓刃後面更光潔一些。
5。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鑽頭磨得好與壞,與此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握鑽頭前部的手要均勻地將鑽頭在砂輪面上上下擺動。而握柄部的手卻不能擺動,還要防止後柄往上翹,即鑽頭的尾部不能高翹於砂輪水平中心線以上,也就是說,保證刃口接觸砂輪面時,位置擺好再慢慢往砂輪面上靠、觀察、反復試驗。
一邊刃口磨好後,再磨另一邊刃口,必須保證刃口在鑽頭軸線的中間。
2、鑽頭軸線要與砂輪面斜出60°的角度。
這個角度就是鑽頭的鋒角。
3、由刃口往後磨後面,需要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通過比較。
刃口接觸砂輪後,要從主切削刃往後面磨,慢慢進行修磨。鑽頭切削刃的後角一般為10°-14°,它是一種常用的鑽孔工具
② 怎樣刃磨麻花鑽
口訣一:「刃口擺平輪面靠。」這是鑽頭與砂輪相對位置的第一步,往往有學生還沒有把刃口擺平就靠在砂輪上開始刃磨了。這樣肯定是磨不好的。這里的「刃口」是主切削刃,「擺平」是指被刃磨部分的主切削刃處於水平位置。「輪面」是指砂輪的表面。「靠」是慢慢靠攏的意思。此時鑽頭還不能接觸砂輪。
口訣二:「鑽軸斜放出鋒角。」這里是指鑽頭軸心線與砂輪表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鋒角」即頂角118°±2�0�2的一半,約為60°這個位置很重要,直接影響鑽頭頂角大小及主切削刃形狀和橫刃斜角。要提示學生記憶常用的一塊30°、60°、90°三角板中60°的角度,學生便於掌握。口訣一和口訣二都是指鑽頭刃磨前的相對位置,二者要統籌兼顧,不要為了擺平刃口而忽略了擺好斜角,或為了擺好斜放軸線而忽略了擺平刃口。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很會出這些錯誤。此時鑽頭在位置正確的情況下准備接觸砂輪。
口訣三:「由刃向背磨後面。」這里是指從鑽頭的刃口開始沿著整個後刀面緩慢刃磨。這樣便於散熱和刃磨。在穩定鞏固口訣一、二的基礎上,此時鑽頭可輕輕接觸砂輪,進行較少量的刃磨,刃磨時要觀察火花的均勻性,要及時調整壓力大小,並注意鑽頭的冷卻。當冷卻後重新開始刃磨時,要繼續擺好口訣一、二的位置,這一點往往在初學時不易掌握,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改變其位置的正確性。
口訣四:「上下擺動尾別翹。」這個動作在鑽頭刃磨過程中也很重要,往往有學生在刃磨時把「上下擺動」變成了「上下轉動」,使鑽頭的另一主刀刃被破壞。同時鑽頭的尾部不能高翹於砂輪水平中心線以上,否則會使刃口磨鈍,無法切削。
在上述四句口訣中的動作要領基本掌握的基礎上,要及時提醒學生對鑽頭的後角要充分注意,不能磨得過大或過小。可以用一支過大後角的鑽頭和另一支過小後角的鑽頭讓學生在台鑽上試鑽。學生會發現,過大後角的鑽頭在鑽削時,孔口呈三邊或五邊形,振動厲害,切屑呈針狀;過小後角的鑽頭在鑽削時軸向力很大,不易切入,鑽頭發熱嚴重,無法鑽削。通過比較、觀察、反復地「少磨多看」試鑽及對橫刃的適當修磨,學生能較快地掌握麻花鑽的正確刃磨方法,較好地控制角後的大小。當試鑽時,鑽頭排屑輕快,無振動,孔徑無擴大,則可以較好地轉入其他類型鑽頭的刃磨練習。
③ 新手如何掌握麻花鑽的刃磨技巧
一、麻花鑽結構特點
麻花鑽是最常用的孔加工刀具,此類鑽頭的直線型主切削刃較長,兩主切削刃由橫刃連接,容屑槽為螺旋形(便於排屑),螺旋槽的一部分構成前刀面,前刀面及頂角(2Ø)決定了前角g的大小,因此鑽尖前角不僅與螺旋角密切相關,而且受到刃傾角的影響。麻花鑽的結構及幾何參數見圖1。
機械公社圈——為機械而生
④ 麻花鑽的刃磨技巧
1 以習慣手為支點,拿穩鑽頭,另一隻手輕握鑽尾;2鑽頭切削刃口水平貼靠砂輪水平處外緣,切削刃與砂輪外緣線的角度約為60°或略小一些(標准為58-59°);2 鑽頭在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同時鑽尾向下壓約10度角,進行刃磨;3 鑽頭一次旋轉30度角或稍大一些,注意不要磨到另一切削刃,磨兩三次;4 支撐點不變,將鑽頭旋轉180°,有同樣的方法刃磨另一切削刃;5 磨好後,將鑽頭垂直(使其自然下垂即可),拿在手中,檢查所磨的鑽頭是否以它的中心線對稱;若不對稱進行修磨;另外,橫刃與切削刃的夾角應為50°--55°;6 磨好後,將鑽頭旋轉模擬鑽切時的狀態進行檢查,看有沒有不妥處,若有再進行修磨;7 修磨橫刃,即對稱刃磨鑽頭後刃;8 大鑽頭可用砂輪側面進行刃磨,方法同以上;9 鋼口不好的麻花鑽可將頂角適當磨大些。..
⑤ 麻花鑽刃磨的方法和技巧
口訣一:「刃口擺平輪面靠。」這是鑽頭與砂輪相對位置第一步,往往有學生還沒有把刃口擺平就靠砂輪上開始刃磨了。這樣肯定是磨不好。這里「刃口」是主切削刃,「擺平」是指被刃磨部分主切削刃處於水平位置。「輪面」是指砂輪表面。「靠」是慢慢靠攏意思。此時鑽頭還不能接觸砂輪。 口訣二:「鑽軸斜放出鋒角。」這里是指鑽頭軸心線與砂輪表面之間位置關系。「鋒角」即頂角118°±2 一半,約為60°這個位置很重要,直接影響鑽頭頂角大小及主切削刃形狀和橫刃斜角。要提示學生記憶常用一塊30°、60°、90°三角板中60°角度,學生便於掌握。口訣一和口訣二都是指鑽頭刃磨前相對位置,二者要統籌兼顧,不要擺平刃口而忽略了擺好斜角,或擺好斜放軸線而忽略了擺平刃口。實際操作中往往很會出這些錯誤。此時鑽頭位置正確情況下准備接觸砂輪。 口訣三:「由刃向背磨後面。」這里是指從鑽頭刃口開始整個後刀面緩慢刃磨。這樣便於散熱和刃磨。穩定鞏固口訣一、二基礎上,此時鑽頭可輕輕接觸砂輪,進行較少量刃磨,刃磨時要觀察火花均勻性,要及時調整壓力大小,並注意鑽頭冷卻。當冷卻後重新開始刃磨時,要繼續擺好口訣一、二位置,這一點往往初學時不易掌握,常常會不由自主改變其位置正確性。 口訣四:「上下擺動尾別翹。」這個動作鑽頭刃磨過程中也很重要,往往有學生刃磨時把「上下擺動」變成了「上下轉動」,使鑽頭另一主刀刃被破壞。同時鑽頭尾部不能高翹於砂輪水平中心線以上,否則會使刃口磨鈍,無法切削。
⑥ 錐柄麻花鑽怎樣磨好用磨出來的118度的角度是什麼樣的(有頭片參考最好)
麻花鑽對於機械加工來說,它是一種常用的鑽孔工具。結構雖然簡單,但要把它真正刃磨好,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關鍵在於掌握好刃磨的方法和技巧,方法掌握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這里介紹一下對麻花鑽的手工刃磨技巧。 麻花鑽的頂角一般是118°,也可把它當作120°來看待。刃磨鑽頭主要掌握幾個技巧:1、刃口要與砂輪面擺平。 磨鑽頭前,先要將鑽頭的主切削刃與砂輪面放置在一個水平面上,也就是說,保證刃口接觸砂輪面時,整個刃都要磨到。這是鑽頭與砂輪相對位置的第一步,位置擺好再慢慢往砂輪面上靠。2、鑽頭軸線要與砂輪面斜出60°的角度。 這個角度就是鑽頭的鋒角,此時的角度不對,將直接影響鑽頭頂角的大小及主切削刃的形狀和橫刃斜角。這里是指鑽頭軸心線與砂輪表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取60°就行,這個角度一般比較能看得准。這里要注意鑽頭刃磨前相對的水平位置和角度位置,二者要統籌兼顧,不要為了擺平刃口而忽略了擺好度角,或為了擺好角度而忽略了擺平刃口。3、由刃口往後磨後面。 刃口接觸砂輪後,要從主切削刃往後面磨,也就是從鑽頭的刃口先開始接觸砂輪,而後沿著整個後刀面緩慢往下磨。鑽頭切入時可輕輕接觸砂輪,先進行較少量的刃磨,並注意觀察火花的均勻性,及時調整手上壓力大小,還要注意鑽頭的冷卻,不能讓其磨過火,造成刃口變色,而至刃口退火。發現刃口溫度高時,要及時將鑽頭冷卻。4、鑽頭的刃口要上下擺動,鑽頭尾部不能起翹。 這是一個標準的鑽頭磨削動作,主切削刃在砂輪上要上下擺動,也就是握鑽頭前部的手要均勻地將鑽頭在砂輪面上上下擺動。而握柄部的手卻不能擺動,還要防止後柄往上翹,即鑽頭的尾部不能高翹於砂輪水平中心線以上,否則會使刃口磨鈍,無法切削。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鑽頭磨得好與壞,與此有很大的關系。在磨得差不多時,要從刃口開始,往後角再輕輕蹭一下,讓刃後面更光潔一些。5、保證刃尖對軸線,兩邊對稱慢慢修。 一邊刃口磨好後,再磨另一邊刃口,必須保證刃口在鑽頭軸線的中間,兩邊刃口要對稱。有經驗的師傅會對著亮光察看鑽尖的對稱性,慢慢進行修磨。鑽頭切削刃的後角一般為10°-14°,後角大了,切削刃太薄,鑽削時振動厲害,孔口呈三邊或五邊形,切屑呈針狀;後角小了,鑽削時軸向力很大,不易切入,切削力增加,溫升大,鑽頭發熱嚴重,甚至無法鑽削。後角角度磨的適合,鋒尖對中,兩刃對稱,鑽削時,鑽頭排屑輕快,無振動,孔徑也不會擴大。6、兩刃磨好後,對直徑大一些的鑽頭還要注意磨一下鑽頭鋒尖。 鑽頭兩刃磨好後,兩刃鋒尖處會有一個平面,影響鑽頭的中心定位,需要在刃後面倒一下角,把刃尖部的平面盡量磨小。方法是將鑽頭豎起,對准砂輪的角,在刃後面的根部,對著刃尖倒一個小槽。這也是鑽頭定中心和切削輕快的重要一點。注意在修磨刃尖倒角時,千萬不能磨到主切削刃上,這樣會使主切削刃的前角偏大,直接影響鑽孔。
當然,磨鑽頭沒有一定的定式,需要在實際操作中積累經驗,通過比較、觀察、反復試驗,定會把鑽頭磨得更好。
⑦ 麻花鑽的刃磨
磨鑽頭時,要使鑽頭的切削刃對著砂輪的軸線部位,使鑽頭的軸線與砂輪的軸線向左偏移一個角度,使得磨出來的鑽頭的頂角能夠在118°左右。用右手拿著鑽頭的前部,左手拿著鑽頭的後部。右手固定著不動,左手拿著鑽頭的尾部向左下方擺動。在整個磨鑽頭的過程中,鑽尾一定不能高過砂輪的軸線,否則會使切削刃被磨低,鑽頭就會鑽不下去。在磨鑽頭時的用力,應該是由小到大,即從切削刃部位往後磨時,用的力量是從小到大。在磨鑽頭時,一定要使兩切削刃的頂角對稱,一般在118°左右。在磨完一側的切削刃後,要保持姿勢不變,旋轉鑽頭180°,接著磨另一側的切削刃。兩個切削刃的應該一樣長,兩刃的角度要對稱,不要一高一低。切削刃的後角一般在8~12°之間,不要把切削刃磨的比後角還要低,那樣鑽頭是鑽不下去的。另外要把鑽頭的橫刃磨窄一些,這樣可以減小鑽頭在鑽孔時的軸向阻力,使鑽頭在往下鑽時能省力不少
⑧ 麻花的造句
麻花拼音
【注音】: ma hua
麻花解釋
【意思】:2<方>(~兒)形容衣服因穿久了磨損成要破沒破的樣子:兩只袖子都~了。
麻花造句:
1、蜂蜜公爵糖果店裡,一個麻花糖果正在神奇地變胖。
2、等四肢的骨骼分別打碎,並與血、肉、骨頭混合成綿軟狀態後,四肢被扭成麻花狀並分別編到輪子的輻條上,然後直立著懸掛、展示。
3、實際上他不得不降低宇航服氣壓,冒著被擰成麻花的風險爬回艙。
4、那一年,她剛滿20歲,仍舊像個「未成年的小姑娘」,尤其是當她笨拙地紮上粗短的麻花辮,她單純的像個孩子。
5、當蛋白質在細胞中被組裝起來時,它們的骨架會自行扭結纏繞起來,折疊成麻花那樣的形狀。
6、如果麻花鑽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意外,鑽具導向器可以保護病人,使用者或第三方免受傷害。
7、在麻花鑽圓度誤差的檢測中,將BP神經網路演算法引入到相應的數據處理中,以擬合出其棱邊投影的橢圓表達式系數。
8、麻花辮子幾乎是維吾爾族姑娘的象徵了。
9、文章論述了塑料鑽削加工的特點,常用塑料鑽削加工用麻花鑽主要參數的合理選擇,鑽削工藝條件的選擇,以及塑料鑽削加工時應注意的問題。
10、天津的特產是煎餅和麻花。
11、介紹了以回轉雙曲面作為麻花鑽後刀面的數學模型,設計參數與刃磨參數的關系。
12、本文主要對國家標准麻花鑽螺旋的結構作具體分析和研究。
13、麻花鑽也許可以被劃分成三個主要的部分:鑽柄、鑽體和鑽尖。
14、闡述了內錐面法刃磨麻花鑽的原理以及在工具磨床上進行磨削工藝試驗的方法。
15、闡述內錐面刃磨麻花鑽原理及在工具磨床上進行磨削工藝試驗的方法和機床的調整。
16、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麻花鑽有限元力學模型,對鑽頭的`扭轉剛度、彎曲剛度和受壓剛度進行了分析計算。
17、應用實例詳細介紹了基於使用過程的FMEA在麻花鑽鑽孔中的應用。
18、本文應用彈性柱體的扭轉理論和有限元方法,計算了標准麻花鑽橫截面的扭轉剛度。
19、手鑽製造商會推薦適當的速度,以避免發生諸如麻花鑽斷裂等意外。
20、你同樣可以在特殊場合下將奶油蛋卷做成麻花狀。
21、大多數金屬鑽孔用的是麻花鑽頭。
22、雖然也有硬質合金刀尖的鑽頭,麻花鑽一般用高速鋼製成。
23、麻花鑽鑽心部分的幾何參數,是決定鑽頭切削性能的關健因素。
24、麻花鑽切屑槽的螺旋形布局對鑽頭的剛度和強度有很大的影響。
25、危情時刻,他第一個鑽入已被擠壓成麻花狀的車廂里,奮力搶救受傷的中日乘客。
26、前言:利用小直徑麻花鑽,改磨成「排孔鑽」,並運用於技工學校的鉗工專業技能培訓。
27、研究了錐面麻花鑽後刀面的成型,建立了鑽尖的數學模型,由此確定了後角的計算公式。
⑨ 麻花鑽結構及幾何參數上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改進
建立鑽頭的數學模型是對鑽頭進行幾何設計、製造、切削性能分析和對鑽削過程進行建模的基礎。第一個鑽頭數學模型由Galloway D F於1957年提出。他推導了直線刃鑽頭前刀面的參數方程,給出了主刃前、後角和橫刃斜角的定義、計算公式和測量方法,提出了「把鑽頭後刀面作為鑽頭在刃磨過程中與砂輪相互作用後形成的磨削錐的一部分」的觀點。20世紀70年代初期,Fujii S 等人對Galloway D F提出的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提出採用割平面法,將三維空間曲面後刀面化為二維平面曲線進行分析,並開發了一個麻花鑽計算機輔助設計程序。1972 年,Armarego E J A和Rotenbery A發現:後刀面錐面刃磨法有4個獨立的刃磨參數,而一般給出的鑽尖幾何參數只有3個,因此不能唯一確定鑽尖後刀面形狀和刃磨參數。為此,他們提出用後刀面尾隙角作為補充幾何參數,以獲得刃磨參數的唯一解。1979年,Tsai W D和Wu S M證明:錐面鑽頭、Racon鑽頭、螺旋鑽頭和Bickford鑽頭等的後刀面都可以用二次曲面來表示,並提出了表示鑽頭幾何形狀的綜合數學模型,該模型可用於控制刃磨過程。1983年,Radhakrishnan L等人提出了十字鑽尖鑽頭後刀面的一個數學模型。他們將後刀面分為第一後刀面和第二後刀面:對第一後刀面,以Tsai模型為基礎,建立了一個改進的錐面模型;對第二後刀面,建立了一個平面模型。Fugelso M A則提出了圓柱面鑽尖的數學模型。
1985年,Fuh K H等人建立了一個用二次曲面表示的鑽頭後刀面數學模型,以便用計算機將其設計成橢球面、雙曲面、錐面、圓柱面或它們的任意組合。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麻花鑽的主刃設計為直線。1990年,Fugelso M A發現,由於要求錐面麻花鑽的主刃為直線,使靠近鑽芯處的主刃後角變得過小,如果在刃磨之前,將鑽頭繞自身軸線旋轉5°~10°,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只是主刃將變得微微彎曲。
同年,Wang Y將主刃看作曲線,利用多項式插補方法建立了鑽頭螺旋前刀面的幾何模型。1991年,Lin C和Cao Z提出了一種適合於直線和曲線刃,採用錐面、柱面和平面後刀面的麻花鑽綜合數學模型。1999年,Ren K C和Ni J提出用二項式表示任意形狀的主刃曲線,鑽頭前刀面採用新的數學模型,並用向量分析方法,建立了二次曲面後刀面的刃磨參數與幾何參數之間的關系。
鑽頭的結構優化
由於廣泛使用的錐面麻花鑽的切削性能並不理想,人們一直致力於對其結構(參數)和刃磨方法進行改進,先後提出了200多種互不相同的鑽頭形狀,以改善其切削性能。其中,Shi H M 等人提出了通過改變主刃走向控制主刃前角分布的方法,並於1990年開發出使鑽頭主刃上各點前角均達到可能的最大值的曲線刃麻花鑽。1987年,Lee S J在考慮鑽頭偏斜的條件下,以消除鑽削過程中鑽尖的擺動現象為目標,提出了對鑽頭結構進行優化設計的方法。1995年,Selvamhe S V和Sujatha C在研究麻花鑽的變形時,用有限元方法對鑽頭幾何形狀進行了優化,得出的使鑽頭變形最小的結構參數優化值(鑽頭直徑25mm)為:螺旋角39.776°,橫刃斜角Ψ=54°~80°,鋒角120°。1997年,Chen W C提出了一種特殊截形的厚鑽芯麻花鑽,既具有足夠的扭轉剛度,又具有合理的主刃和橫刃前角分布。2005年,Paul A等人為確保優化鑽頭的可加工性,提出了一種基於刃磨參數的新鑽尖模型,並用它對錐面鑽尖、Racon鑽尖和螺旋面鑽尖進行了優化,以使其切削力達到最小。
螺旋溝槽截形和加工工具截形的計算
1975年,Dibner L G提出了一種可以簡化磨削螺旋溝槽砂輪截形計算、提高溝槽加工精度和完全排除砂輪直徑變化影響的方法。1990年,Ehmann K F提出了一個基於微分幾何和運動學原理的求麻花鑽螺旋溝槽加工工具截形的方法。1998~2003年,Kang D C和Armarego E J A對螺旋溝槽加工的「正問題」和「反問題」(「由溝槽截形求工具截形」和「由工具截形求溝槽截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直線刃麻花鑽螺旋溝槽設計和製造的計算機輔助幾何分析方法。
關於群鑽與微型鑽頭的研究
1982年,Shen J等人建立了群鑽的第一個數學模型。利用該模型,人們可以多次重復地磨製群鑽。1984年,Chen L和Wu S M對9種典型群鑽進行了研究,改進了群鑽的數學模型,為群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提供了可能。1985年,Hsiao C和Wu S M提出了用計算機對群鑽進行輔助優化設計的具體方法。1987年,Fuh K H 提出了一種利用綜合二次曲面模型和有限元方法設計和分析群鑽的方法。Liang E J則提出了一個基於知識庫技術的群鑽刃磨CAD/CAM集成系統。1991年,Liu T I採用一種兩階段策略設計和優化了一種加工機軸注油孔用群鑽。1994年,Huang H T等人推導了群鑽切削刃的工作法後角和法前角的公式,提出了考慮內刃和圓弧刃之間過渡區的群鑽精確幾何模型。2001年,Wang G C等人應用一種傾斜立體塊方法,建立了群鑽新的數學模型,解決了已有模型存在的橫刃幾何形狀不確定的問題,保證了所設計群鑽的可加工性。
1992年開始,Lin C、Kang S K、Ehmann K F和Chyan H C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微型鑽頭進行了系統研究。1992年,他們建立了平面微型鑽尖的數學模型,提出了相應的刃磨方法。1993年,他們又提出了螺旋面微型鑽尖的數學模型和刃磨方法,並發現螺旋面微型鑽尖在幾何方面和切削性能方面均優於常用的平面微型鑽尖。1997年,他們指出:螺旋面微型鑽尖與平面微型鑽尖相比,具有兩個方面的優點:①在同樣的工作切削角度分布條件下,可以允許更大的進給量;②刃磨方法更簡單,且不易受刃磨誤差的影響。2002年,他們製造出加工微孔用曲線刃形螺旋後刀面系列鑽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