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右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的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實
(1)實驗前,關閉活塞b,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其內目的是檢查裝置容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NO2↑+2H2O,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③是利用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反應過程中無污染氣體生成,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故答案為:③不產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2.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1)檢查裝置氣抄密性 (2)Cu+4HNO 3 (濃)==Cu(NO 3 ) 2 +2NO 2 ↑+2H 2 O;反應變緩,氣體顏色變淡 (3)丙;耗酸量最少,無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體KMnO 4 ,由a向c中加入濃鹽酸;c中有黃綠色氣體產生,d中溶液變為黃棕色;沒有處理尾氣 |
3. (2012安徽)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微型實驗裝置.實驗時,先斷開K2,閉合K1,兩極均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
A、斷開K2,閉合K1時,是電解池裝置,電解飽和食鹽水的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2O+2Cl-
通電 | .
4. 某興趣小組設計並進行了以下實驗來探究Cl2、漂白粉的制備及有關性質.(1)實驗室擬用如圖裝置制備乾燥純
(1)實驗室製取氯氣時,首先要製取氯氣,然後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通過濃硫酸除去混入的水蒸氣,這時得到了乾燥、純凈的氯氣,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氯氣,最後要吸收多餘的氯氣,注意防止倒吸,儀器連接為H→B→A→C→D→E, 故答案為:B;A;C;D;E;飽和食鹽水; (2)氯氣和石灰乳反應生成氯化鈣、次氯酸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測得pH約為12,說明漂白粉顯鹼性,試紙先變藍後褪色,說明漂白粉具有漂白性,故答案為:鹼性、漂白性; (4)因氯氣與酸化的AgNO3溶液反應也產生白色沉澱,故檢驗鹽酸,應先排除氯氣的干擾,故答案為:排除氯氣干擾; (5)現象ⅱ中溶液變為黃綠色的可能原因: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隨溶液酸性的增強,漂白精中成分為次氯酸鈣、氯化鈣,次氯酸根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可以氧化氯離子為氯氣,氯氣為黃綠色氣體,氯氣溶於水呈黃綠色, 故答案為: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觀察溶液是否變為黃綠色; (6)溶液呈黃綠色,有Cl2生成,Cl2與SO2反應生成鹽酸與硫酸;反應方程式為:SO2+Cl2+2H2O=H2SO4+2HCl;由於反應產生了硫酸,故要檢驗氯離子,須先排除硫酸根的干擾,可用硝酸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澱,取上層清液,再加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澱,證明有氯離子, 故答案為:SO2+Cl2+2H2O=H2SO4+2HCl;取樣,加入足量的硝酸鋇,帶沉澱沉積後,取上層清夜,滴入硝酸銀與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澱,說明有Cl-.
5.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經檢驗該裝置氣密性良好.用膠頭滴管滴入稀鹽酸,此時裝置A的
碳酸鈣能與鹽復酸反應生成制二氧化碳氣體和易溶於水的氯化鈣,故會觀察到A試管中的固體溶解且有氣泡產生,故填:固體溶解、氣泡產生; (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 3 +2HCl═CaCl 2 +CO 2 ↑+H 2 O; (2)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能加快反應的速度,相同質量的碳酸鈣與相同的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相同,故填:同質量的粉末狀和塊狀的碳酸鈣與同溶質質量分數同體積鹽酸反應產生氣體量一樣多,鹽酸與粉末狀碳酸鈣反應比與塊狀碳酸鈣反應速度快 |
6. (12分)某興趣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Fe與H 2 SO 4 反應的過程,裝置如下圖所示。實驗步
(1)常溫下Fe在80%的H 2 SO 4 溶液中可以發生鈍化;(2)生成的SO 2 氣體具有漂白性; (3)Fe+2H + =Fe 2+ +H 2 ↑;Fe+2Fe 3+ =3Fe 2+ (4)取少許所得溶液加入KSCN不變色,再加入氯水後變成紅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Fe 2+ (其他合理設計也給分)。
7.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固定裝置略
(1)分析裝置圖設計檢驗該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把d中的短導管伸入到水槽中的液面下,關閉b的旋塞,用手握住試管C,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時,導管口有迴流水柱; 故答案為:把d中的短導管伸入到水槽中的液面下,關閉b的旋塞,用手握住試管C,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時,導管口有迴流水柱; (2)在d中加適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塊銅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濃硝酸,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再由a向c中加2mL蒸餾水,硝酸溶液稀釋,反應速率減慢,所以c中的實驗現象是反應變緩,氣體顏色變淡;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反應變緩,氣體顏色變淡; (3)方案甲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方案乙是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丙是利用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反應過程中無污染氣體生成,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故答案為:丙,不產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4)用上述裝置進行實驗證明氧化性:KMnO4>Cl2>Br2,依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設計,c中加入高錳酸鉀,分液漏斗中加入濃鹽酸,d中加入溴化鉀溶液,分液漏斗中的濃鹽酸滴入高錳酸鉀反應生成黃綠色氣體氯氣,通過d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溶液變棕紅色,證明氧化性為KMnO4>Cl2>Br2;由於生成產物中含有污染空氣的氣體,需要添加尾氣處理裝置; 故答案為:c中有黃綠色氣體產生,d中溶液變為黃棕色;沒有處理尾氣;
8. 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三個實驗裝置(天平略)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1)上述的A~C三個實驗裝
(1)①B裝置內發生抄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不能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 C裝置內產生的氧氣會逸散到空氣中,因此不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故填:B裝置內發生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C裝置內產生的氣體會逸散到空氣中. ②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 點燃 | .
9. 某興趣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Fe和H 2 SO 4 反應的過程,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在燒瓶中
(1)常溫下將Fe絲插入硫酸中會有氣泡產生,說明發生了反應,但一會兒後即停止,說明Fe在硫酸中發生了鈍化,阻止了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故答案為:在常溫下鐵在濃硫酸中發生鈍化; (2)Fe與濃H 2 SO 4 反應可能是濃H 2 SO 4 強氧化性或是發生置換反應生成H 2 ,則實驗現象品紅溶液褪色說明產生的是SO 2 氣體,故答案為: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明產生了Fe 2+ ,一種可能是Fe與H 2 SO 4 反應生成FeSO 4 ,也存在Fe 3+ 離子轉化為Fe 2+ ,故答案為:Fe+2H + =Fe 2+ +H 2 ,Fe+2Fe 3+ =3Fe 2+ ; (4)1g氫氣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142.9KJ熱量,則2g氫氣即1mol氫氣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285.8KJ的熱量,故答案為:H 2 (g)+ O 2 (g)=H 2 O(l)△H=-285.8KJ/mol; (5)收集到bL可燃性氣體氫氣,根據化學方程式Fe+2H + =Fe 2+ +H 2 可以知道消耗金屬鐵的物質的量為 mol,則和三價鐵反應消耗金屬鐵的物質的量為( - )mol,該物質的量和生成二氧化硫的量相等,所以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為64( - )g,故答案為:64( - ). |
10. 為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進行研究.實驗材料和用具:大廣口瓶、帶玻管的
(1)該實驗的自變數是光照強度,由不同的台燈控制,實驗中的無關變數是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水分等. (2)裝置中氧氣的釋放量由針筒的度數得到. (3)該植物在50W的光強下,光合作用的速率是(5.0+5.3+5.0)×2÷3=10.2ml/h (4)用此方法測得的光合速率表示的是凈光合作用,實際光合作用等於凈光合作用加呼吸作用消耗的,因為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該方法測得的光合速率比實際低. (5)凡士林可以將葉片的氣孔阻塞,影響二氧化碳的吸收,從而導致光合作用減弱. (6)需要使用同體積的植物模型和緩沖溶液作為對照,校正氣體的物理性膨脹產生的誤差. 故答案為: (1)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2)從針筒的刻度上 (3)10.2 (4)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5)氣孔阻塞,導致二氧化碳攝入減少 (6)C
與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