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㈥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步驟如下:A.安裝好實驗器材;B.讓小車拖著紙帶
(1)實驗中,除打點計時器(含紙帶、復寫紙)、小車、平板、鐵架台、導線及內開關外,在容下列的器材中,必須使用的有電壓合適的50Hz交流電源給打點計時器供電,需要用刻度尺測量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處理數據,故選:AD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相鄰的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是個定值得:
s3-s2=s2-s1
解得:s3+s1=2s2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vc==
故答案為:
(1)AD;(2)s3+s1=2s2;
㈦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儀器和裝置,請完成下列各題:(1)實驗中使用儀器A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2
(1)實驗中使用托盤天平的第一步操作是調節天平平衡;
故答案為:調節天平平衡;
(2)檢驗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夾住導管,向分液漏斗內加入水,打開活塞,部分水流入錐形瓶而使瓶內壓強增大,分液漏斗內的水不能繼續流入,則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在導管上乳膠管處用彈簧夾夾緊,向分液漏斗內不斷加水,一段時間後分液漏斗內液面不再下降,則氣密性較好(合理答案均可);
(3)試管常用作反應容器、少量物質的溶解等;儀器E是膠頭滴管;
故答案為: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合理答案均可);膠頭滴管.
㈧ 某同學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製作了一套如圖裝置,用該裝置對粗鋅樣品進行實驗.請幫助完成下列實驗報
(一)通過題意可以知道,該實驗的目的是測定粗鋅的純度,故填:測定粗鋅的純度;
(三)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故粗鋅表面會產生氣泡,產生的氫氣從瓶中逸出,原有物質以及儀器的總質量是20.0g,剩餘物及儀器的總質量是119.8g,故生成氫氣的質量是120.2g-119.8g=0.2g,設生成0.2g氫氣需要鋅的質量為x
Zn+2HCl═ZnCl2+H2↑
65 2
x0.2g
=
x=6.5g
粗鋅的純度為:
×100%=65%
故填:粗鋅表面產生氣泡,Zn+2HCl═ZnCl
2+H
2↑,0.2,65%;
(四)(1)使用稀鹽酸和鋅產生氫氣,則得到的氫氣中混合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使用鹼石灰能吸收氯化氫和水蒸氣,若去掉鹼石灰,則會導致逸出的物質的質量大於實際氫氣的質量,導致計算出的結果偏大,故填:吸收氫氣中的HCl和H
2O,偏大;
(2)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會被鹼石灰吸收掉,故測不到二氧化碳的質量,故不能用來測定石灰石的純度,故填:不能,產生的CO
2將被鹼石灰吸收,得不到生成的CO
2質量;
(4)沒有鹼石灰,氯化氫氣體就會出去,導致質量的變化值增大,即氫氣的質量就變大,設氫氣的質量是x,鋅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
Zn+2HC1=ZnC1
2+H
2↑
y2
10g x
=
y=
從表達式可以看出,x(氫氣的質量)越大,則y(鋅的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小,故填:偏小.
㈨ 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Ⅰ.(1)儀器p的名稱是______
Ⅰ.(1)儀器p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根據2可溶於水生成亞硫酸(H2SO3),H2SO3顯酸性;根據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根據碘能使澱粉溶液變藍,SO2具有還原性,能與碘水反應,使藍色退去;SO2具有氧化性,能與氫硫酸反應;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
(2)SO
2與碘水反應為:SO
2+I
2+2H
2O=H
2SO
4+2HI,溶液藍色褪去,故答案為:I
2+SO
2+2H
2O═4H
++SO
2-4+2I
-;
II.(1)因濃硫酸和濃鹽酸混合時,為了使熱量散發,應將濃硫酸緩慢加入到濃鹽酸中,故答案為:濃硫酸;
(2)有棕黃色物質確定為單質碘,鹵素單質間能發生置換反應:Cl
2+2KI=2KCl+I
2,因通過①後生成了Cl
2,而KMnO
4溶液能氧化HCl得到Cl
2,所以某固體物質可能是KMnO
4,故答案為:Cl
2+2I
-=2Cl
-+I
2;b;
(3)因Cl
2能與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HCl具有酸性,能使石蕊溶液變紅,HClO具有強氧化性能使紅色褪去,故答案為:先由紫色變紅色後褪色;
(4)②處有棕黃色褪去,生成無色的IO
3-,碘的化合價升高,則氯元素和化合價降低為-1價,化學方程式為:
5Cl
2+I
2+6H
2O=2HIO
3+10HCl,離子方程式為:5Cl
2+I
2+6H
2O=12H
++2IO
3-+10Cl
-,
故答案為:5Cl
2+I
2+6H
2O=12H
++2IO
3-+10Cl
-.
㈩ 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完成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羥基中氫原子的活潑性實驗.(1)利用如圖所示儀器組裝
(1)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羥基中氫原子的活潑性,實驗目的是證明酸性:乙酸>碳酸>苯酚,根據強酸製取弱酸的原則,須設計酸性:乙酸>碳酸>苯酚,即乙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A連接D;將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中,二氧化碳、水和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和碳酸氫鈉,所以C連接F,
故答案為:D(或E);E(或D);F;
(2)在試管F之前增加了一個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洗氣裝置,目的是將二氧化碳中的乙酸洗去,防止乙酸與苯酚鈉反應,
故答案為:飽和NaHCO3.
(3)反應(Ⅰ)為醋酸與碳酸鈉的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反應(Ⅱ)是二氧化碳與苯酚鈉溶液的反應,反應方程式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Ⅲ)中苯酚鈉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鈉、苯酚,由於苯酚的溶解性較小而析出,
故答案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產生白色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