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防雷器在電源系統中是怎樣應用的
電磁干擾與兼容網上有大量EMC資訊和技術文章的 同時也有你要的答案http://hi..com/caotying/blog/item/f21ce0097d08129f0a7b8253.html
Ⅱ 在避雷器的發展歷程中,試述避雷器的性能及滅弧能力是如何改進的
一、過電壓保護與防雷技術發展簡史
1.間隙、磁吹間隙[11]
19世紀70~80年代是電力網發展的初期階段,幾乎無任何過電壓保護裝置。80年代末期,在電力網中才採用了電話的保護裝置——導雷器,實際就是保護間隙串聯一個熔斷器,或只裝間隙。後來在本世紀30年代初,發展成去游離避雷器,即由纖維管製成的管型避雷器。
註:1-火花間隙
上世紀90年代初期,E.Tomsom制出了磁吹間隙,用來保護直流電力設備。圖2所示可以說,這是現代磁吹避雷器的前身。20世紀初,開始注意限制工頻續流問題。1901年德國製成用串聯線性電阻限流的角形間隙,這是現代閥型避雷器的前身。上述保護裝置,實際上主要用來防止感應雷造成的事故。如果是直擊雷,或是擊於線路上的近區雷擊,電氣設備多數還會被擊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德國一公司自稱造出吸收能量最大的MOV過電壓保護器(多數是40kA、60kA),而且可通過10/350μs長波通流試驗,其特點就是M0V串聯一個磁吹角型間隙。
2.電容器、電感線圈、吸波器、1:1防雷變壓器[11][13][14]
1908年瑞士MOscick提出利用高壓電容器作防雷元件的方案,通常是與電抗線圈配合使用,構成防雷吸波器。如圖3所示30年代初,前蘇聯莫斯科電力系統曾用電感線圈保護幾個33kV變電所,但因閥型避雷器裝於電感線圈外側,電感與變壓器入口電容諧振,使變電所雷害事故率翻一番,而且電感線圈本身還發生不少絕緣事故,因而後來拆除了這些電感元件。我國40年代和50年代初,有些發電機、升壓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曾採用電感元件保護,可惜未很好總結經驗,後來多數電感元件沒有繼續使用。只是到了60年代,波蘭才在35~110kV變電所,利用裝於進線入口的電感元件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閥型避雷器裝於變壓器與電感元件之間,防止了L-C諧振)。直到現在,電容電感元件還是我國和國外保護旋轉電機的有效保護裝置。我們過電壓保護與接地國標修訂組調查分析表明,經過電感線圈供電的發電機,其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雷害)>290年,即提高防雷可*性3~10倍。我們將電力部門近千個微波站全國指標MTBF≥60年提高到200~500年的微波站過電壓保護櫃,措施之一是1:1變壓器。近年,國外公司在電力、電子保護環節中所用的解耦(退耦)元件並非新物,就是一個電感線圈。裸導線5~10m長的電感有時也相當解耦元件。
註:T-變壓器;S-水電阻器或導體電阻器;L-電抗線圈;C1、C2-電容器
圖3 防雷吸波器
3.自動閥型避雷器、閥型避雷器、磁吹閥型避雷器[11]
1907年在美國出現了鋁電解避雷器,利用它在不同電壓下能通過或閥截電流的特性遮斷工頻續流,它曾用於100kV高壓電網。1922年美國西屋公司(WH)制出了自動閥型避雷器。1929年美國通用電力公司(GE)制出契利特閥型避雷器,使系統雷擊損壞率下降90%。閥型避雷器通過雷電流能力的發展情況如下(多數用8/20μs後試驗,通過20次,且殘壓變化不大於±10%)。[11]
1928 1934 1935 1937(年)
300 3000 10000 l00000(A)
後者系4/lOμs波形2次,100kA及以上。
50年代初,磁吹避雷器問世,它兼能防護雷電過電壓和內過電壓,這是避雷器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因為直到今天,即使在220/380V低壓配電網中的過電壓保護器也要求對操作過電壓波(SEMP)具有防護能力。其2ms方波或工頻續流通流能力從開始的150A,發展到80年代初的1500A左右,我國高壓避雷器的2ms方波通波能力發展情況如下。[11]
1964 1972 1977 1980 1982(年)
400 800 1OOO 1200 1500(A)
現在保護220/380V電源的過電壓保護器應具有SEMP的防護能力,其主要判據是2ms方波的通波能力。當然,還有待定出MOV的耐受電流標准值。
4.氧化鋅避雷器(MOV)[11]
1968年日本大板松下電氣公司研製出了,新一代「無間隙避雷器」,即氧化鋅避雷器,開始應用於電子工業。這是一種利用金屬氧化物對電壓敏感特性來吸收交、直流電路中雷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以保護電力、電子器件的裝置。開始主要用於產生電火花的電觸點,用來吸收暫態電壓能量。1976年,迅速向高電壓電網發展,日本首先製成84kV級耐污型無間隙避雷器,到80年代初已制出275kV和500kV級超高壓避雷器。由於開始時造價較高,而性能又大有改進,故其發展和使用在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用於超高壓電網,而且各國多是從超高壓使用,待價格下降後才逐步用於較低電壓電網。因為前者殘壓每降低8%左右,可使設備的絕緣水平降低一級(6%-8%),相應的設備造價可下降4%-6%。這對幾百萬元、上千萬元一台的超高壓電力設備,採用M0V具有很大經濟意義,即使一組MOV價值數十萬元也是值得的。1972年,我國武漢市一個小廠生產出我國第一批氧化鋅壓敏元件,屬於世界上少數幾個繼日本之後能製造MOV的國家之一。MOV在我國的應用也是從高電壓向低電壓發展的模式。例如,80年代初,華北500kV超高壓電網首先從瑞典ASEA公司引進500kV MOV,同期機械工業部同水利電力部共同觀察、分析、談判後決定,西安電瓷廠和撫順電瓷廠分別從美國GE和日本日立公司引進生產專利,不久即造出接近世界水平的500kV MOV。80年代中後期,先後在:330kV、220kV、110kV等電網應用國產MOV。80年代後期,又在10kV和低壓220/380V配電網普遍採用氧化鋅避雷器,效果良好。
5.管型避雷器
1927年,美國一些線路開始採用在管內產生非游離氣體以遮斷續流的管型避雷器。續流在1.5~3.5個周波內熄滅電弧。80年代初,我國又製成一種無續流管型避雷器,並在高壓電力系統試用。後因用量太少,生產廠效益不佳,陸續被閥型避雷器所代替。
6、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低壓配電系統和信息系統的防雷得到廣泛發展,用得最普遍的是壓敏電阻為主要元件的避雷器,之後,氣體放電管、瞬態二級管也被設計者採用,各種混合型和復合型避雷器相繼誕生。
電涌保護器的類型和結構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應包含一個非線性電壓限制元件。用於電涌保護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電間隙、充氣放電管、壓敏電阻、抑制二極體和扼流線圈等。
一、SPD的分類:
1.按工作原理分:
(1)開關型:其工作原理是當沒有瞬時過電壓時呈現為高阻抗,但一旦響應雷電瞬時過電壓時,其阻抗就突變為低值,允許雷電流通過。用作此類裝置時器件有:放電間隙、氣體放電管、閘流晶體管等。
(2)限壓型:其工作原理是當沒有瞬時過電壓時為高阻擾,但隨電涌電流和電壓的增加其阻抗會不斷減小,其電流電壓特性為強烈非線性。用作此類裝置的器件有:氧化鋅、壓敏電阻、抑制二極體、雪崩二極體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
分流型:與被保護的設備並聯,對雷電脈沖呈現為低阻抗,而對正常工作頻率呈現為高阻抗。
扼流型:與被保護的設備串聯,對雷電脈沖呈現為高阻抗,而對正常的工作頻率呈現為低阻抗。
用作此類裝置的器件有:扼流線圈、高通濾波器、低通濾波器、1/4波長短路器等。
2.按用途分:
(1)電源保護器:交流電源保護器、直流電源保護器、開關電源保護器等。
(2)信號保護器:低頻信號保護器、高頻信號保護器、天饋保護器等。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1.放電間隙(又稱保護間隙):
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氣中的兩根相隔一定間隙的金屬棒組成,其中一根金屬棒與所需保護設備的電源相線L1或零線(N)相連,另一根金屬棒與接地線(PE)相連接,當瞬時過電壓襲來時,間隙被擊穿,把一部分過電壓的電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護設備上的電壓升高。這種放電間隙的兩金屬棒之間的距離可按需要調整,結構較簡單,其缺點時滅弧性能差。改進型的放電間隙為角型間隙,它的滅弧功能較前者為好,它是靠迴路的電動力F作用以及熱氣流的上升作用而使電弧熄滅的。
2.氣體放電管:
它是由相互離開的一對冷陰板封裝在充有一定的惰性氣體(Ar)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內組成的。為了提高放電管的觸發概率,在放電管內還有助觸發劑。這種充氣放電管有二極型的,也有三極型的,
氣體放電管的技術參數主要有:直流放電電壓Udc;沖擊放電電壓Up(一般情況下Up≈(2~3)Udc;工頻而授電流In;沖擊而授電流Ip;絕緣電阻R(>109Ω);極間電容(1-5PF)
氣體放電管可在直流和交流條件下使用,其所選用的直流放電電壓Udc分別如下:在直流條件下使用:Udc≥1.8U0(U0為線路正常工作的直流電壓)
在交流條件下使用:U dc≥1.44Un(Un為線路正常工作的交流電壓有效值)
3.壓敏電阻:
它是以ZnO為主要成分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非線性電阻,當作用在其兩端的電壓達到一定數值後,電阻對電壓十分敏感。它的工作原理相當於多個半導體P-N的串並聯。壓敏電阻的特點是非線性特性好(I=CUα中的非線性系數α),通流容量大(~2KA/cm2),常態泄漏電流小(10-7~10-6A),殘壓低(取決於壓敏電阻的工作電壓和通流容量),對瞬時過電壓響應時間快(~10-8s),無續流。
壓敏電阻的技術參數主要有:壓敏電壓(即開關電壓)UN,參考電壓Ulma;殘壓Ures;殘壓比K(K=Ures/UN);最大通流容量Imax;泄漏電流;響應時間。
壓敏電阻的使用條件有:壓敏電壓:UN≥[(√2×1.2)/0.7]U0(U0為工頻電源額定電壓)
最小參考電壓:Ulma≥(1.8~2)Uac (直流條件下使用)
Ulma≥(2.2~2.5)Uac(在交流條件下使用,Uac為交流工作電壓)
壓敏電阻的最大參考電壓應由被保護電子設備的耐受電壓來確定,應使壓敏電阻的殘壓低於被保護電子設備的而損電壓水平,即(Ulma)max≤Ub/K,上式中K為殘壓比,Ub為被保護設備的而損電壓。
4.抑制二極體:
抑制二極體具有箝位限壓功能,它是工作在反向擊穿區,由於它具有箝位電壓低和動作響應快的優點,特別適合用作多級保護電路中的最末幾級保護元件。抑制二極體在擊穿區內的伏安特性可用下式表示:I=CUα,上式中α為非線性系數,對於齊納二極體α=7~9,在雪崩二極體α=5~7。
抑制二極體的技術參數主要有
(1)額定擊穿電壓,它是指在指定反向擊穿電流(常為lma)下的擊穿電壓,這於齊納二極體額定擊穿電壓一般在2.9V~4.7V范圍內,而雪崩二極體的額定擊穿電壓常在5.6V~200V范圍內。
(2)最大箝位電壓:它是指管子在通過規定波形的大電流時,其兩端出現的最高電壓。
(3)脈沖功率:它是指在規定的電流波形(如10/1000μs)下,管子兩端的最大箝位電壓與管子中電流等值之積。
(4)反向變位電壓:它是指管子在反向泄漏區,其兩端所能施加的最大電壓,在此電壓下管子不應擊穿。此反向變位電壓應明顯高於被保護電子系統的最高運行電壓峰值,也即不能在系統正常運行時處於弱導通狀態。
(5)最大泄漏電流:它是指在反向變位電壓作用下,管子中流過的最大反向電流。
(6)響應時間:10~11s
5.扼流線圈:扼流線圈是一個以鐵氧體為磁芯的共模干擾抑制器件,它由兩個尺寸相同,匝數相同的線圈對稱地繞制在同一個鐵氧體環形磁芯上,形成一個四端器件,要對於共模信號呈現出大電感具有抑製作用,而對於差模信號呈現出很小的漏電感幾乎不起作用。扼流線圈使用在平衡線路中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擾信號(如雷電干擾),而對線路正常傳輸的差模信號無影響。
這種扼流線圈在製作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繞制在線圈磁芯上的導線要相互絕緣,以保證在瞬時過電壓作用下線圈的匝間不發生擊穿短路。
(2)當線圈流過瞬時大電流時,磁芯不要出現飽和。
(3)線圈中的磁芯應與線圈絕緣,以防止在瞬時過電壓作用下兩者之間發生擊穿。
(4)線圈應盡可能繞制單層,這樣做可減小線圈的寄生電容,增強線圈對瞬時過電壓的而授能力。
6. 1/4波長短路器
1/4波長短路器是根據雷電波的頻譜分析和天饋線的駐波理論所製作的微波信號電涌保護器,這種保護器中的金屬短路棒長度是根據工作信號頻率(如900MHZ或1800MHZ)的1/4波長的大小來確定的。此並聯的短路棒長度對於該工作信號頻率來說,其阻抗無窮大,相當於開路,不影響該信號的傳輸,但對於雷電波來說,由於雷電能量主要分布在n+KHZ以下,此短路棒對於雷電波阻抗很小,相當於短路,雷電能量級被泄放入地。
由於1/4波長短路棒的直徑一般為幾毫米,因此耐沖擊電流性能好,可達到30KA(8/20μs)以上,而且殘壓很小,此殘壓主要是由短路棒的自身電感所引起的,其不足之處是工頻帶較窄,帶寬約為2%~20%左右,另一個缺點是不能對天饋設施加直流偏置,使某些應用受到限制。
三、SPD的基本電路
電涌保護器的電路根據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形式,其基本元器件就是上面介紹的幾種,一個技術精通的防雷產品研究工作者,可設計出五花八門的電路,好似一盒積木可搭出不同的結構圖案。研製出既有效又性能價格比好的產品,是防雷工作者的重任
Ⅲ 關於高壓閥型避雷器特點描述正確有哪些
什麼是閥式避雷器
閥式避雷器是用來保護發、變電設備的主要元件。在有較高幅值的雷電波侵入被保護裝置時,避雷器中的間隙首先放電,限制了電氣設備上的過電壓幅值。在泄放雷電流的過程中,由於碳化硅閥片的非線性電阻值大大減小,又使避雷器上的殘壓限制在設備絕緣水平下。雷電波過後,放電間隙恢復碳化硅閥片非線性電阻值又大大增加,自動地將工頻電流切斷,保護了電氣設備。
避雷器有管式和閥式兩大類。閥式避雷器分為碳化硅避雷器和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又稱氧化鋅避雷器)。管式避雷器主要用於變電所、發電廠的進線保護和線路絕緣弱點的保護。
碳化硅避雷器廣泛應用於交、直流系統,保護發電、變電設備的絕緣。氧化鋅避雷器由於保護性能優於碳化硅避雷器,正在逐步取代後者,廣泛應用於交、直流系統,保護發電、變電設備的絕緣,尤其適用於中性點有效接地的110千伏及以上電網。
閥式避雷器原理
內間隙(又稱滅弧間隙)置於產氣材料製成的滅弧管內,外間隙將管子與電網隔開。雷電過電壓使內外間隙放電,內間隙電弧高溫使產氣材料產生氣體,管內氣壓迅速增加,高壓氣體從噴口噴出滅弧。管式避雷器具有較大的沖擊通流能力,可用在雷電流幅值很大的地方。但管式避雷器放電電壓較高且分散性大,動作時產生截波,保護性能較差。主要用於變電所、發電廠的進線保護和線路絕緣弱點的保護。
Ⅳ 防雷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內間隙(又稱滅弧間隙)置於產氣材料製成的滅弧管內,外間隙將管子與電網隔開。雷電過電壓使內外間隙放電,內間隙電弧高溫使產氣材料產生氣體,管內氣壓迅速增加,高壓氣體從噴口噴出滅弧。
避雷器具有較大的沖擊通流能力,可用在雷電流幅值很大的地方。但避雷器放電電壓較高且分散性大,動作時產生截波,保護性能較差。主要用於變電所、發電廠的進線保護和線路絕緣弱點的保護。
(4)爆炸氣流滅弧防雷裝置實驗研究與應用擴展閱讀:
防雷器的特點
1、保護通流量大,殘壓極低,響應時間快;
2、採用最新滅弧技術,徹底避免火災;
3、採用溫控保護電路,內置熱保護;
4、帶有電源狀態指示,指示浪涌保護器工作狀態;
5、結構嚴謹,工作穩定可靠。
Ⅳ 中國氣象局8號令的防雷減災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雷電災害防禦工作,保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從事防雷減災活動的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防雷減災,是指防禦和減輕雷電災害的活動,包括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研究、監測、預警、防護以及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和評估等。
第三條 防雷減災工作,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和指導全國防雷減災工作。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減災工作。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做好本部門和本單位的防雷減災工作,並接受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防雷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推廣應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強防雷標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術水平,開展防雷減災科普宣傳,增強全民防雷減災意識。
第六條 外國組織和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防雷減災活動,應當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批准,並在當地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備案,接受當地省級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監測與預警
第七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則,規劃全國雷電監測網,避免重復建設。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雷電監測網建設,以防禦雷電災害。
第八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雷電災害預警系統的建設工作,提高雷電災害預警和防雷減災服務能力。
第九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台站應當開展雷電監測,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雷電預報,並及時向社會發布。
第十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發生機理等基礎理論和防禦技術等應用理論的研究,並加強對防雷減災技術和雷電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和開發。
第三章 防雷工程
第十一條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築物和其他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以下簡稱防雷裝置),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並由具有相應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資質的單位承擔設計或者施工。
本辦法所稱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稱。
第十二條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和施工實行資質認定製度。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資質分為甲、乙、丙三級,並實行分級管理。甲級資質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認定;乙級和丙級資質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認定。
第十三條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後,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資質等級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禁止無證或者超出資質等級承擔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
第十五條 防雷裝置的設計實行審核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審核合格的設計方案,由負責審核的氣象主管機構出具核准證明;不合格的,負責審核的氣象主管機構作出不予核準的決定,書面告知理由。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設計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六條 防雷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並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監督管理。
在施工中變更和修改設計方案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重新申請審核。
第十七條 防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防雷裝置的竣工驗收。
負責驗收的氣象主管機構接到申請後,應當根據具有相應資質的防雷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進行核實。驗收合格的,由氣象主管機構出具合格證書。驗收不合格的,負責驗收的氣象主管機構作出不予核準的決定,書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證書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條 出具檢測報告的防雷檢測單位,應當對隱蔽工程進行逐項檢測,並對檢測結果負責。檢測報告作為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
第四章 防雷檢測
第十九條 投入使用後的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裝置檢測應當每年一次,對爆炸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第二十條 對從事防雷檢測的單位實行資質認定製度。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防雷檢測單位的資質認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 具有防雷檢測資質的單位對防雷裝置檢測後,應當出具檢測報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見。被檢測單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當地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檢測單位必須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和規范,保證防雷檢測報告的真實性、科學性、公正性。
第二十二條 防雷裝置所有者應當指定專人負責,做好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發現防雷裝置存在隱患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
第二十三條 已安裝防雷裝置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主動申報年度檢測,並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和當地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檢查。
第五章 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評估
第二十四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評估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配合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雷電災害調查、鑒定和評估工作。
第二十五條 遭受雷電災害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及時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並協助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鑒定。
第二十六條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上報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雷電災情和年度雷電災害情況。
第二十七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危險環境等建設項目進行雷擊風險評估,以確保公共安全。
第六章 防雷產品
第二十八條 防雷產品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九條 防雷產品應當通過正式鑒定,並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授權的檢驗機構測試合格後投入使用。
對社會提供公正數據的防雷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計量認證或者獲得資格認可。
第三十條 防雷產品的使用,應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備案,並接受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檢查。
第七章 罰則
第三十一條 申請單位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資質認定、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許可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申請單位在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
第三十二條 被許可單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許可權給予警告,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已取得資質、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的,撤銷其許可證書;被許可單位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許可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偽造、倒賣、出租、出借、掛靠資質證書、資格證書或者許可文件的;
(二)向負責監督檢查的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三)對重大雷電災害事故隱瞞不報的。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許可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具備防雷檢測、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資質,擅自從事防雷檢測、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資質等級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活動的;
(三)防雷裝置設計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審核或者審核未通過,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裝置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驗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證書,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應當安裝防雷裝置而拒不安裝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裝置或者產品的;
(七)已有防雷裝置,拒絕進行檢測或者經檢測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導致雷擊造成火災、爆炸、人員傷亡以及國家財產重大損失的,由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防雷工作人員由於玩忽職守,導致重大雷電災害事故的,由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到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省級氣象學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雷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工作。防雷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通過省級氣象學會組織的考試,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省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對本級氣象學會開展防雷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2000年6月26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防雷減災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主題詞:防雷 減災 辦法 令
─────────────────────────────
分送: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法制工作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務院各部門。
總參氣象水文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單列市人民
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計劃單列市氣象局,
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
─────────────────────────────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 2004年12月27日印發
Ⅵ 避雷器在電力系統應用中的問題分析論文
避雷器在電力系統應用中的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文中闡述了避雷器自身防護問題及其對電力系統的影響,簡單的論述了避雷器的保護特性,分析了氧化鋅避雷器在應用中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技術措施,探討了防雷界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避雷器特性應用問題分析技術措施
1.應用中的問題探討
1.1避雷器自身過電壓防護問題
避雷器是過電壓保護電器,其自身仍存在過電壓防護問題。對於能量有限的過電壓如雷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避雷器泄流能起限壓保護作用。對能量是無限(有補充能源)的過電壓,如暫態過電壓(工頻過電壓和諧振過電壓的總稱),其頻率或為工頻或為工頻的整數倍或分數倍,與工頻電源頻率總有合拍的時候,如因某些原因而激發暫態過電壓,工頻電源能自動補充過電壓能量,即使避雷器泄流過電壓幅值不衰減或只弱衰減,暫態過電壓如果進入避雷器保護動作區,勢必長時反復動作直至熱崩潰,避雷器損壞爆炸,因此暫態過電壓對避雷器有致命危害。如果已將全部暫態過電壓限定在保護死區內不受其危害的避雷器,稱之為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強,反之稱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差。碳化硅避雷器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強,但由於運行中動作特性穩定性差,常因沖擊放電電壓(保護動作區起始電壓)值下降,仍可能遭受暫態過電壓危害。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因其拐點電壓(可近似地把參考電壓當作拐點電壓)偏低,僅2.21~2.56Uxg(最大相電壓),而有些暫態過電壓最大值達2.5~3.5Uxg,故有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差的缺點。對暫態過電壓危害有效防護辦法是加結構性能穩定的串聯間隙將全部暫態過電壓限定在保護死區內,使避雷器免受其危害。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有此獨具優點。
1.2避雷器自身對電力系統不安全影響
保護間隙和管型避雷器在間隙擊穿後,保護迴路再也沒有限流元件,保護動作都要造成接地故障或相間短路故障,保護作用增多電力系統故障率,影響電力系統的正常、安全運行。應用氧化鋅避雷器,從根本上避免保護作用產生接地故障或相間短路故障,且不用自動重合閘裝置就能減少線路雷害停電事故。
1.3避雷器其連續雷電沖擊保護能力
有時高壓電力裝置可能遭受連續雷電沖擊,連續雷電沖擊是指兩次雷電入侵波間隔時間僅數百μs至數千μs,間隔時間極短。碳化硅避雷器保護動作既泄放雷電流也泄放工頻續流,切斷續流時耗最大達10000μs,一次保護循環時間要遠大於10000μs才能恢復到可進行再次動作能力,故碳化硅避雷器沒有連續雷電沖擊保護能力。氧化鋅避雷器保護動作只泄放雷電流,雷電流泄放(小於100μs)完畢,立即恢復到可進行再次動作能力,故氧化鋅避雷器具有連續雷電沖擊保護能力,這對於多雷區或雷電活動特殊強烈地區的防雷保護尤為重要。
1.4工頻能源的浪費
只關注防雷器件泄放雷電流的限(降)壓保護作用,輕視或忽視有些器件同時泄放工頻電流浪費能源作用。保護間隙或管型避雷器保護動作可能伴隨短路電流(幾kA至幾十kA)對地放電,碳化硅避雷器保護動作有工頻續流(避雷器FS型為50A,FZ型為80A,FCD型為250A)對地放電,而造成能源浪費,使用氧化鋅避雷器可徹底避免保護作用帶來的工頻能源浪費。
2.避雷器保護特性
2.1避雷器的保護特性參數
各種型號的避雷器在同用途同電壓級時,其雷電殘壓參數相同或接近,這是因為各生產廠都是按國標規定決定殘壓值的。有人認為既然雷電殘壓值一樣,它們的保護作用和效果也應是一樣的,隨意選用哪種型號都可以。這是一種偏見,因為除雷電殘壓外,還有其它保護參數,如工頻放電電壓值,沖擊放電電壓值,是考察避雷器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保證其長期正常運行的參數;又如是否有雷電陡波殘壓值,是標示避雷器防雷保護功能完全的重要參數。綜合來看,只有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齊備上述保護特性參數,也就是說它有齊全的防護功能。
2.2避雷器動作特性運行穩定性
碳化硅避雷器保護動作要泄放雷電流和工頻續流,動作負載重,經計算每次動作泄放雷電流為0.04~0.07C電荷量,工頻續流為0.5~2.5C電荷量,後者與前者相比一般為11~17倍,且其間隙數量多隙距,常因動作負載重使部分間隙燒毛燒損,另外瓷套外殼臟污潮濕也會影響內間隙電容分布,這些都可能使部分間隙失效而降低沖擊放電電壓值,即動作特性穩定性差,可能增加保護動作頻度,或遭受暫態過電壓危害,而加速損壞。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保護動作只泄放雷電流而無續流,動作負載輕,間隙不需具有滅弧及切斷續流能力,故間隙數量特少,3~10kV避雷器僅一個間隙,35kV避雷器為3個間隙串聯,間隙的工頻放電電壓值與碳化硅避雷器相同,符合GB7327規定,故間隙隙距大,動作特性可保持長期運行穩定。
2.3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
碳化硅避雷器因其間隙結構(隙距小,數量多)帶來一些缺點:如沒有雷電陡波保護功能;沒有連續雷電沖擊保護能力;動作特性穩定差可能遭受暫態過電壓危害;動作負載重壽命短等。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因其拐點電壓較低,有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差,損壞爆炸率高和壽命短等缺點。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既有間隙又用ZnO閥片,其間隙結構不同於碳化硅避雷器,因其間隙數量少,當過電壓達到沖擊放電電壓時間隙無時延擊穿,同時因隙距大動作特性穩定,故它可避免碳化硅避雷器間隙帶來的一切缺點。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的間隙已將全部暫態過電壓限定在保護死區內免受其危害,故它可避免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因拐點電壓偏低帶來一切缺點。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仍有前兩種避雷器保護性能優點,而避免它們的缺點。
2.4避雷器運行工況監測
避雷器失效的主要特徵是泄漏電流增大,運行中不易發現,有可能長時帶病運行,以致擴大事故,故有必要監察其運行工況。碳化硅避雷缺乏監察手段,靠每年定期普遍測試篩選淘汰這樣作事倍功半,還不能隨時剔除失效品。氧化鋅避雷器可附帶脫離器,當其失效損壞時,脫離器自動動作(30mA時不大於8min)退出運行,以免造成更大損失和事故,提高運行安全可靠性。
3.避雷器應用
3.1避雷器外形尺寸
製造避雷器均按戶內外兩用條件決定其瓷套絕緣強度,其外形尺寸與閥片材料有關。當其用於架空線路或戶外變配電設備時,因其相間距大,避雷器外形尺寸不會帶來不良影響。戶內手車式開關櫃因其體積尺寸較小,避雷器外形尺寸大時會帶來不良影響。碳化硅避雷器的SiC閥片其單位通流容量僅為ZnO閥片的1/4,在相同通流能力(5kA)條件下,SiC閥片直徑較大,避雷器外徑也大;在相同額定電壓和殘壓條件下,碳化硅避雷器高度比氧化鋅避雷器大。尤以35kV級的更為顯著。如JYN1-35型手車櫃的112方案,原用FYZ1-35型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高僅650mm,裝在櫃後部隔室內簡易手車上,上部有隔離插頭,因該產品已停產,工程設計堅持改用FZ3-35型碳化硅避雷器,高1500mm,隔室高度不夠,只得將母線室與隔室間隔板取消,避雷器直接與主母線相聯,這樣避雷器的測試或更換必需在整段主母線斷電下進行,運行維護困難,而避雷器外徑較大,相間空氣凈距不夠,加裝的相間絕緣隔板,有老化受潮絕緣事故隱患。氧化鋅避雷器外徑和高度相對較小,35kV級還可作成懸掛式,如Y5CZz-42/110L型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高度僅640mm。小型化避雷器更有利於手車櫃內安裝使用。
3.2避雷器性能價格比
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的閥片運行中長期承受電網電壓,工作條件嚴酷,產品製造時要對閥片嚴格測試篩選,合格率低成本高,故價格也高;因它有暫態過電壓承受能力差的致命弱點,不適於在我國3~35kV電網中推廣使用。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因有間隙,大大改善閥片長期工作條件,產品製造時對閥片測試篩選要求相對低些,合格率高成本低,價格也就便宜,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價格比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普遍便宜,有時也比碳化硅避雷器(如3~10kV的FZ型)便宜,同時它對其它防雷器件都有揚長避短作用,實為當代最先進防雷電器,具有高的性能價格比,是避雷器更新換代的普及和推廣產品。
3.3避雷器使用壽命問題
避雷器使用壽命與許多因素有關,除製造質量,密封失效受潮及其它外界因素外,避雷器閥片的老化速度是影響壽命的關鍵因素。碳化硅避雷器因其動作和負載重,續流大,動作特性穩定差,可能遭受暫態過電壓危害等原因,加速閥片老化,壽命不長,一般7~10年,甚致有僅3~5年的。無間隙氧化鋅避雷器的閥片長期承受電網電壓,工作條件嚴酷,拐點電壓低,動作頻度大,還可能遭受暫態過電壓危害,溫度熱損傷等原因,迅速加快閥片老化,壽命較短,有的比碳化硅避雷器還短。串聯間隙氧化鋅避雷器的間隙可保證閥片只在過電壓保護動作過程承受高電壓,時間極短(100μs內),在其它情況下閥片對於電網電壓,或處於隔離狀態(純間隙時),或處於低電位狀態(復合間隙電阻分壓),大大改善閥片長期工作條件,還可免受暫態過電壓危害和溫度熱損傷,保證閥片溫度不超過55℃,從而保證避雷器壽命達20年以上。
4.氧化鋅避雷器運行中的問題分析
我公司應用氧化鋅避雷器始於80年代,運行至今在110KV母線上共發生6起事故,均為氧化鋅避雷器本體爆炸,其運行壽命最長達110個月,最短的僅有11個月熅1為我公司110KVⅢ段母線避雷器爆炸統計表。
從運行時間上、安裝的環境、氣候、及生產廠,對損壞的氧化鋅避雷器進行技術分析,造成氧化鋅避雷器運行中爆炸的原因可歸納如下幾項:
4.1氧化鋅避雷器的密封問題
氧化鋅避雷器密封老化問題,主要是生產廠採用的密封技術不完善,或採用的密封材料抗老化性能不穩定,在溫差變化較大時或運行時間接近產品壽命後期,造成其密封不良而後使潮氣浸入,造成內部絕緣損壞,加速了電阻片的劣化而引起爆炸。
4.2電阻片抗老化性能差
在氧化鋅避雷器運行在其產品壽命的後期,電阻片劣化造成泄漏電流上升,甚至造成與瓷套內部放電,放電嚴重時避雷器內部氣體壓力和溫度急劇增高,而引起氧化鋅避雷器本體爆炸,內部放電不太嚴重時可引起系統單相接地。
4.3瓷套污染
由於工作在室外的氧化鋅避雷器,瓷套受到環境粉塵的污染,特別是設置在冶金廠區內變電所,由於粉塵中金屬粉塵的比例較大,故給瓷套造成嚴重的污染而引起污閃或因污穢在瓷套表面的不均勻,而使沿瓷套表面電流也不均勻分布,勢必導致電阻片中電流IMOA的不均勻分布(或沿電阻片的電壓不均勻分布),使流過電阻片的電流較正常時大1—2個數量級,造成附加溫升,使吸收過電壓能力大為降低,也加速了電阻片的劣化。
4.4高次諧波
冶金企業電網隨著大噸位電弧爐、大型整流、變頻設備的應用及軋鋼生產的沖擊負荷等的影響,使電網上的高次諧波值嚴重超標。由於電阻片的非線性,當正弦電壓作用時,還有一系列的奇次諧波,而在高次諧波作用時就更加速了電阻片的劣化速度。
4.5抗沖擊能力差
氧化鋅避雷器多在操作過電壓或雷電條件下發生事故,其原因是因電阻片在製造工藝過程中,由於其各工藝質量控制點控制不嚴,而使電阻片的耐受方波沖擊能力不強,在頻繁吸收過電壓能量過程中,加速了電阻片的劣化而損壞,失去了自身的技術性能。
5.技術措施
針對冶金電網的特點及氧化鋅避雷器幾次事故分析的.結論,要保證氧化鋅避雷器在網上安全可靠運行,應採取以下措施:
5.1設計選型
在設計選型上,應首選有多年穩定運行實踐的產品,在選擇生產廠時,應選擇有先進的工藝設備和完善的檢測手段的生產廠,才能保證所選用的氧化鋅避雷器具有高的抗老化、耐沖擊性能,以使在產品的壽命周期內穩定運行。
5.2在線監測
增設氧化鋅避雷器的在線監測儀,並加強對在線監測儀的巡檢力度,特別是在雷雨後和易發生故障的部位(有電弧爐負荷的母線段、氧化鋅避雷器壽命已到後期)增加巡次數。定期給氧化鋅避雷器進行各項電氣性能測試及在線監測儀的校驗。
5.3防污措施
採用必要的避雷器瓷套的防污措施,如定期清掃或塗以防污閃硅油,在氧化鋅避雷器選型上選用防污瓷套型的氧化鋅避雷器。
5.4諧波治理
加強電網諧波的治理力度,在有諧波源的母線段增設動態無功補償和濾波裝置,以使電網的高次諧波值控制在國家標准允許范圍內。
5.5技術管理
加強對氧化鋅避雷器的技術管理工作,即對運行在網上的每一隻氧化鋅避雷器建立技術檔案,對出廠報告、定期測試報告及在線監測儀的運行記錄均要存入技術檔案,直至該避雷器退出運行。
據國外有關技術資料統計,氧化鋅避雷器損壞的原因有雷電和操作過電壓,受潮、污閃、系統條件、本身故障等,但仍有一定比例損壞的原因不詳,故仍有其在運行中對事故原因不明確的問題。又因氧化鋅避雷器的劣化速度的離散性,及雷電、操作過電壓、諧波、運行環境等的隨機性,都決定著氧化鋅避雷器的安全運行的可靠性,故需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去研究、實驗、探索和總結,以使得其在運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可得以預防和完善。
;Ⅶ 家電維修基礎知識-電工知識
家電維修基礎知識-電工必備知識
任何一個復雜的電器,都是由基本電路組成的,任何一個電路都是由基本元器件組成的。要學好家電維修技術首先要懂得單個元器件的作用。下面,我為大家講講電工必備知識的家電維修基礎知識,快來看看吧!
一、直接接觸電擊防護措施
1、絕緣:工程上應用的絕緣材料電阻率一般都不低於107Ω·m。絕緣材料的電阻通常用兆歐表(搖表)測量。任何情況下絕緣電阻不得低於每伏工作電壓1000ω。
2、屏護和間距:
1)屏護裝置應有足夠的尺寸,與帶電體之間應保持必要的距離。
2)遮欄高度不應低於l.7 m,下部邊緣離地不應超過0.1 m。柵遮欄的高度戶內不應小於l.2 m、戶外不應小於l.5 m,欄條間距離不應大於0.2 m;對於低壓設備,遮欄與裸導體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0.8 m。戶外變配電裝置圍牆的高度一般不應小於2.5 m。遮欄、柵欄等屏護裝置上,應有“止步,高壓危險!”等標志。
3)用電設備間距:明裝的車間低壓配電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2 m,暗裝的可取l.4 m。明裝電度錶板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可取1.8 m。常用開關電器的安裝高度為l.3—l.5 m;開關手柄與建築物之間應保留150mm的距離,以便於操作。牆用平開關離地面高度可取1.4 m。明裝插座離地面高度可取1.3—l.8 m,暗裝的可取0.2—0.3m。室內燈具高度應大於2.5 m;受實際條件約束達不到時,可減為2.2 m;低於2.2 m時,應採取適當安全措施。當燈具位於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時,高度可減為1 5m。
戶外燈具高度應大於3 m;安裝在牆上時可減為2.5 m。起重機具至線路導線間的最小距離,l kV及1 kV以下者不應小於1.5 m,10kv者不應小於2 m。
4)檢修間距:低壓操作中,人體及其所攜帶工具與帶電體的距離不應小於0.1m。
高壓作業,10 kv無遮攔作業人體及其所攜帶工具與帶電體的距離不應小於0.7m;線路作業,1.0M。
二、間接接觸電擊防護措施
1、IT系統(保護接地)
將電氣設備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呈現危險電壓的金屬部位經接地線、接地體同大地緊密地連接起來。通過低電阻接地,把故障電壓限制在安全范圍內;在380V不接地低壓系統中,一般要求保護接地電阻RE≤4Ω;用於各種不接地配電網。
2、TT系統:配電網直接接地,電氣設備外殼接地。
大幅度降低漏電設備上的故障電壓,但必須裝設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或過電流保護裝置。工作接地不是安全電壓。主要用於低壓用戶,即用於未裝備配電變壓器,從外面引進低壓電源的小型用戶。
3、TN系統(保護接零)
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部分與配電網中性點之間直接連接。相當於傳統的保護接零系統。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斷電源。
分為TN—S、TN—C—S、TN—C三種類型。TN—S系統的安全性能最好,應用有爆炸危險、火災危險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場所。廠內低壓配電的場所及民用樓房應採用TN—C—S系統;觸電危險性小、用電設備簡單的場合可採用TN—C系統。保護接零用於用戶裝有配電變壓器的,且其低壓中性點直接接地的220/380 V三相四線配電網。
應用安全要求:
1)在同一接零系統中,一般不允許部分或個別設備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
2)重復接地合格。
3)發生對PE線的單相短路時能迅速切斷電源。220 v的TN系統,手持式電氣設備和移動式電氣設備末端線路或插座迴路的短路保護元件應保證故障持續時間不超過0.4 s,配電線路或固定式電氣設備的末端線路應保證故障持續時間不超過5 s。
4)工作接地合格。接地電阻一般不應超過4Ω,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不超過10Ω。
5)PE和PEN線上不得安裝單極開關和熔斷器;PE線和PEN線應有防機械損傷和化學腐蝕的`措施;PE線支線不得串聯連接,即不得用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作為保護導體。
6)保護導體截面面積合格。PE線有機械防護不小於2.5 mm2,沒有機不小於4 mm2;PEN線銅質不小於10mm2,鋁質不小於16 mm2,電纜芯線不小於4mm2;SL≤16為 SL、1635為SL/2。
7)等電位聯結,分主等位連結和輔助等電位連結。
三、兼防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電擊的措施
1、雙重絕緣
(1)電氣設備的防護觸電保護分類:O類、OI類和Ⅰ類、Ⅱ類、Ⅲ類。
(2)雙重絕緣和加強絕緣措施:工作絕緣、保護絕緣、雙重絕緣、加強絕緣。
具有雙重絕緣和加強絕緣的設備屬於Ⅱ類設備,設備上有“回”形標志。工作絕緣不低於2mω, 保護絕緣不低於5mω,加強絕緣不低於7mω。
2、安全電壓:兼有直接接觸電擊和間接接觸電擊防護的安全措施。
(1)特低電壓的限值和額定值:42v、36v、24v、12v和6v等5個等級;由特低壓供電的設備屬於Ⅲ類設備;額定值的選用:特別危險環境手持工具42V,點擊危險環境手持照明36V或24V,金屬容器、特別潮濕危險環境手持照明12V,水下6V。
3、剩餘電流動作保護
又稱漏電保護,作用:防止人身電擊,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災和監測一相接地故障。
(1)工作原理。檢測元件、中間環節、執行機構三個基本環節及輔助電源和試驗裝置構成。
(2)主要技術參數:額定剩餘動作電流、額定剩餘不動作電流、分斷時間。
額定剩餘動作電流值分13個等級,0.03A及其以下者屬高靈敏度,主要用於防止各種人身觸電事故;0.03A以上至1A者屬中靈敏度,用於防止觸電事故和漏電火災;1A以上者屬低靈敏度,用於防止漏電火災和監視一相接地事故。額定剩餘不動作電流不得低於額定剩餘動作電流的1/2。分斷時間,分為一般型和延時型,延時型僅適用於I△n>0.03A的間接接觸電擊防護,延時時間的級差為0.2s。
(3)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防護要求。在TN系統中,必須將TN—C系統改造為TN—C—S、TN—S系統或局部TT系統後,才可安裝使用。在TN—C—S系統中,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只允許用在N線與PE線分開部分。
(4)必須安裝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設備和場所。1)末端保護①屬於I類的移動式電氣設備;②生產用的電氣設備;③施工工地的電氣機械設備;④安裝在戶外的電氣裝置;⑤臨時用電的電氣設備;⑥機關、學校、賓館、飯店、企事業單位和住宅等除壁掛式空調電源插座外的其他電源插座或插座迴路;⑦游泳池、噴水池、浴池的電氣設備;⑧醫院中可能直接接觸人體的電氣醫用設備;⑨其他。2)線路保護①農村集中安裝電能表箱;②農業生產設備的電源配電箱。
(5)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的運行和管理。工作年限6年、允許送電1次。
一、觸電
1、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傷害形式。
2、電擊電流值:感知電流(平均男1.1ma,女0.7ma),擺脫電流(平均男16ma,女10.5ma),室顫電流(50ma左右,與持續時間有關)。人體阻抗:乾燥時約為1000~3000ω,潮濕時約為500~800ω。
3、電擊類型:
根據電擊時所觸及的帶電體是否為正常帶電狀態,分為直接接觸電擊和間接接觸電擊;
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的方式,可分為單相電擊、兩相電擊和跨步電壓電擊三種。單相電擊事故佔全部觸電事故的70%以上。
4、電傷是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等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電傷包括電燒傷、電烙印、皮膚金屬化、機械損傷、電光性眼炎等多種傷害。電燒傷。是最為常見的電傷。大部分觸電事故都含有電燒傷成分。電燒傷可分為電流灼傷和電弧燒傷。
二、電氣火災與爆炸
1、電氣火災爆炸是由電氣引燃源引起的火災和爆炸。電氣裝置在運行中產生的危險溫度、電火花和電弧是電氣引燃源主要形式。
(1)危險溫度:短路、過載、漏電、接觸不良、鐵心過熱、散熱不良、機械故障、電壓異常、電熱器具和照明器具、電磁輻射能量。
(2)電火花和電弧:電火花是電極間的擊穿放電,電弧是大量電火花匯集而成的。分為工作電火花及電弧、事故電火花及電弧。
2、電氣裝置及電氣線路發生爆燃
包括油浸式變壓器火災爆炸、電動機著火、電纜火災爆炸。
三、雷電危害
1、雷電的種類、危害形式和事故後果
(1)雷電的種類:直擊雷(直擊雷的每次放電過程包括先導放電、主放電、餘光三個階段)、閃電感應(包括閃電靜電感應和閃電電磁感應)、球雷。
(2)雷電的危害形式
具有雷電流幅值大、雷電流陡度大、沖擊性強、沖擊過電壓高的特點;
具有電性質、熱性質和機械性質等3方面的破壞作用。
(3)雷電危害的事故後果:火災和爆炸、觸電、設備和設施毀壞、大規模停電。
2、雷電參數:雷暴日、雷電流幅值、雷電流陡度、雷電沖擊過電壓。
四、靜電危害
1、靜電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後果
造成爆炸和火災事故、可能引發二次事故、對生產產生妨礙。
2、靜電的特性
(1)靜電的產生
起電方式(接觸-分離起電、破斷起電、感應起電、電荷遷移)、固體靜電、人體靜電(可達10000 V以上)、粉體靜電、液體靜電、蒸氣和氣體靜電。
(2)靜電的消散:中和、泄漏。
(3)靜電的影響因素:材質和雜質、工業設備和工業參數。
五、射頻電磁場危害
泛指頻率100khz以上的電磁波。危害:
1、人體吸收輻射能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2、生產感應放電造成引爆器件發生意外引爆。
六、電氣裝置故障危害
類別:斷路、短路、異常接地、漏電、誤合閘、電氣設備或電氣元件損壞等。
危害:引起火災和爆炸、異常帶電、異常停電、安全相關系統失效。
一、變配電站安全
1、變配電站位置避開易燃易爆環境,宜設在企業的上風側,有足夠的消防通道並暢通。
2、建築結構:耐火建築;門的開啟及設置:兩面都有配電裝置時應兩邊開啟,超7m的高配和超10m的低配至少應有兩個門。
3、間距、屏護和隔離:室內充油設備油量60kg以下者允許安裝在兩側有隔板的間隔內,60—600kg裝在有防爆隔牆的間隔內,600kg以上裝在單獨的間隔內。
4、通道:高配裝置>6m時,通道設兩出口;低配裝置兩出口>15m時增加出口。
7、標志:重要部位有“止步,高壓危險!”標志。
二、主要變配電設備安全
1、電力變壓器
(1)變壓器的安裝:防火門;居住建築物內安裝的油浸式變壓器,單台容量不得超過400kV·A;10kV變壓器殼體距門不應小於1m,距牆不應小於0.8m(裝有操作開關時不應小於1.2m);自然通風的變壓器室地面應高出室外地面1.1m;室外變壓器容量不超過315kV·A者可柱上安裝,315kV·A以上者應在台上安裝;—二次引線均應採用絕緣導線;柱上變壓器底部距地面高度不應小於2.5m,裸導體距地面高度不應小於3.5m;變壓器台高度一般不應低於0.5m,其圍欄高度不應低於1.7m,殼體距圍欄不應小於1m,操作面距圍欄不應小於2m。
(2)變壓器的運行:運行中變壓器高壓側電壓偏差不得超過額定值的±5%,低壓最大不平衡電流不得超過額定電流的25%,上層油溫一般不應超過85℃;呼吸器內吸潮劑的顏色為淡藍色;乾式變壓器的安裝場所空氣相對濕度不得超過70%。
2、高壓開關:高壓斷路器、高壓隔離開關和高壓負荷開關
(1)高壓斷路器:高壓開關設備中最重要、最復雜的開關設備。有強力滅弧裝置,既能在正常情況下接通和分斷負荷電流,又能藉助繼電保護裝置在故障情況下切斷過載電流和短路電流。高壓斷路器必須與高壓隔離開關或隔離插頭串聯使用,由斷路器接通和分斷電流,由隔離開關或隔離插頭隔斷電源。因此,切斷電路時必須先拉開斷路器,後拉開隔離開關;接通電路時必須先合上隔離開關,後合上斷路器。10kV系統中常安裝機械式或電磁式聯鎖裝置。
(2)高壓隔離開關:高壓隔離開關簡稱刀閘。隔離開關沒有專門的滅弧裝置,不能用來接通和分斷負荷電流,更不能用來切斷短路電流。隔離開關主要用來隔斷電源,以保證檢修和倒閘操作的安全;銅、鋁導體連接須採用銅鋁過渡接頭;運行中的高壓隔離開關連接部位溫度不得超過75℃,機構應保持靈活。
(3)高壓負荷開關:有比較簡單的滅弧裝置,用來接通和斷開負荷電流;必須與高壓熔斷器配合使用,由熔斷器切斷短路電流;前方不得有可燃物。
三、配電櫃(箱)
1、配電櫃(箱)安裝
分動力和照明;開啟式的配電板、封閉式箱櫃、密閉式或防爆型的電氣設施。
觸電危險性大或作業環境較差的加工車間等封閉式箱櫃,易燃易爆氣體的危險作業場所密閉式或防爆型的電氣設施;落地安裝的櫃(箱)底面應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為1.2-1.5m,櫃(箱)前方0.8-1.2m的范圍內無障礙物。
2、配電櫃(箱)運行
配電櫃(箱)內各電氣元件及線路接觸良好,連接可靠;不得有嚴重發熱、燒損現象;
配電櫃(箱)的門應完好,門鎖應有專人保管。
四、用電設備和低壓電器
1、電氣設備外殼防護
外殼防護:固體異物進入殼內設備、人體觸及內部危險部件、水進入內部的防護。
2、手持式電動工具和移動式電氣設備(7點)
手持電動工具包括手電筒鑽、手砂輪、沖擊電鑽、電錘、手電筒鋸等工具。移動式設備包括蛙夯、振搗器、水磨石磨平機等電氣設備。
I類設備必須採取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措施,Ⅱ類、Ⅲ類設備沒有必須。
一般場所,手持電動工具應採用Ⅱ類設備;如使用I類,採用額定剩餘動作電流不大於30mA的剩餘電流動作保護器、隔離變壓器等保護措施;在潮濕或金屬構架上等導電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應使用Ⅱ類或Ⅲ類設備。在鍋爐內、金屬容器內、管道內等狹窄的特別危險場所,應使用Ⅲ類設備。如果使用Ⅱ類設備,則必須裝設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於15mA、動作時間不大於0.1s的漏電保護器。
帶電部分與可觸及導體之間的絕緣電阻I類不低於2MΩ,Ⅱ類不低於7MΩ。
3、電焊設備:觸電、火災。空載自停裝置,一次絕緣電阻不應低於1MΩ、二次絕緣電阻不應低於0.5MΩ,移動焊機時必須停電。
4、低壓保護電器
(1)熔斷器 :短路、過載;
(2)熱繼電器:過載。
一、危險物質及危險環境
(一)危險物質分類、分組
1、危險物質分類
爆炸危險物質分為3類:ⅰ類(礦井甲烷),ⅱ類(爆炸性氣體、蒸氣),ⅲ類(爆炸性粉塵、纖維、飛絮)。
2、ⅱ類、 ⅲ類爆炸性物質的進一步分類(級)
ⅱ類爆炸性氣體按最大試驗安全間隙和最小引燃電流比分為ⅱa、ⅱb和ⅱc三類,ⅲ類進一步劃分為三類:ⅲa、ⅲb和ⅲc,C類最危險。
3、ⅱ類、ⅲ類爆炸性物質的分組:按引燃溫度分為6組。
(二)危險環境
1、爆炸性氣體環境
(1)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場所分區:根據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出現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分為0區、1區、2區。釋放源的等級和通風條件對分區有直接影響。通風主要有自然通風和人工通風兩種類型,通風有效性分為“良好”(良好的通風標志是混合物中危險物質的濃度被稀釋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一般”和“差”三個等級,IEC和我國有關標准將通風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
(2)爆炸性氣體場所危險區域的劃分:原則。
(3)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的范圍。
2、爆炸性粉塵環境
根據混合物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及粉塵層厚度分為20區、21區和22區。
3、火災危險環境
分為21區、22區和23區。
二、防爆電氣設備和防爆電氣線路
1、防爆電氣設備
(1)防爆電氣設備類型:分為ⅰ類、 ⅱ類、ⅲ類。
(2)設備保護等級(EPL):Ma/Mb/Ga/Gb/Gc/Da/Db/Dc
(3)防爆電氣設備防爆結構型式:隔爆型、增安型、本質安全型、澆封型、無火花型、正壓型等。
(4)防爆電氣設備的標志:EX
(5)爆炸危險環境中電氣設備的選用:依據環境、設備種類等。
2、防爆電氣線路
線路安裝位置、敷設方式、導體材質、連接方式等的選擇均應根據環境的危險等級進行。
1區配電線路應採用銅芯導線或電纜,有劇烈振動處應選用多股銅芯軟線或多股銅芯電纜,礦井下不得採用鋁芯電力電纜。2區電力線路應採用截面積4mm2及以上的鋁芯導線或電纜,照明線路可採用截面積2.5mm2及以上的鋁芯導線或電纜。
1區和2區的電氣線路的中間接頭必須在接線盒,1區宜採用隔爆型,2區採用增安型。
一、防雷措施
1、建築物防雷的分類
第一類(火葯製造車間、乙炔站、電石庫、汽油提煉車間、電火花易爆炸)、第二類(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電火花不易爆炸)、第三類防雷建築物。
2、防雷技術分類:外部、內部、防雷擊電磁脈沖。
3、防雷裝置
外部防雷裝置(直擊雷):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
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按滾球法確定,滾球的半徑按建築物防雷類別確定,一類30m、二類45m、三類60m;防直擊雷的專設引下線和人工接地體距建築物出入口或人行道邊沿不宜小於3m;獨立接閃桿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於10Ω;附設接閃器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
內部防雷裝置:屏蔽導體、等電位連接件、電涌保護器(SPD)、避雷器。
對於變配電設備,常採用避雷器作為防止雷電波侵入的裝置。正常時,避雷器對地保持絕緣狀態;當雷電沖擊波到來時,避雷器被擊穿,將雷電引入大地;沖擊波過去後,避雷器自動恢復絕緣狀態。氧化鋅避雷器被廣泛使用。
二、靜電防護(7個措施)
1、環境危險程度控制, 包括:取代易燃介質,降低爆炸性氣體、蒸氣混合物的濃度,減少氧化劑含量。
2、工藝控制:是消除靜電危險的重要方法,包括:材料的選用、限制物料的運動速度、加大靜電消散過程。
3、靜電接地:最基本措施。
4、增濕
5、抗靜電添加劑
6、靜電中和器
7、防止人體靜電的危害(加強靜電安全管理)。
;Ⅷ 電源系統防雷知識與維護
由於雷擊事件具有隨機性,且放電時間極短,只有微秒級 。深入了解過電壓形成的原因,掌握雷電過電壓泄放原理,熟悉常用壓敏電阻、氣體放電管等常用防雷器件特性,在分析與維護與雷擊事件有關的故障時可以得心應手。
雷電流的入侵首先表現為過電壓,當存在泄放通道時,產生雷電流。不論是由於直擊雷產生的線路來波,抑或電磁感應的過電壓均是如此。過電壓有共模過電壓和差模過電壓兩種類型。
由於寄生電容的廣泛存在,雷電過電壓擊穿空氣或在常壓下絕緣的器件,形成強大的雷電流,造成設備損壞。為了抑制雷電的影響,應在雷電能量進入設備前將能量泄放至大地。對於共模過電壓,應在輸入電纜與防雷地之間安裝防雷器件(或稱防雷片);對於差模過電壓,應在輸入電纜火線和零線之間安裝防雷器件。由於雷電流是屬於浪涌電流,防雷器件是一種浪涌抑制保護器件(Surge Protection Device),簡稱SPD。
常用的防雷器件是壓敏電阻和氣體放電管。
1、壓敏電阻
壓敏電阻為限壓型器件,當兩端施加工作電壓時阻值很高,漏電流為μA級。隨著端電壓升高,壓敏電阻阻值降低,端電壓超過一定值後阻值急劇降低,漏電流可高達20~40KA,形成雷電泄放通道。當電壓降低至工作電壓後,壓敏電阻的漏電流迅速減小,恢復原來狀態。
Uc:最大持續工作交流電壓,一般為385V。
U1mA:標稱電壓,指漏電流達到1mA時施加的端電壓,一般為630V。
UP:殘壓,指通過壓敏電阻泄放限壓後兩端最高電壓,一般為1500V。
In:額定通流能力,能在額定通流能力內安全泄放多次雷電流,一般為20KA。
Imax:最大通流能力,能安全泄放1次,一般為40KA,泄放後,壓敏電阻不應損壞。
此外,壓敏電阻的響應時間也很關鍵,一般響應時間為10~100ns。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尤其是多次泄放雷電流,壓敏電阻漏電流逐漸增大。如果施加標稱電壓U1mA的90%電壓時漏電流就達到1mA,就認為壓敏電阻性能達不到要求,需要更換。基於此,可以比較容易地檢測壓敏電阻性能。
壓敏電阻失效時,表現為短路,窗口由綠變紅;偶爾也會因為壓敏電阻爆炸斷裂,表現為開路。
2、氣體放電管
氣體放電管為開關型器件,主要由電極及電極之間的氣隙組成。當氣體放電管兩端施加的電壓小於促發電壓時,氣體放電管為斷路狀態,基本無漏電流。當電壓高於促發電壓時,氣隙被擊穿,可認為短路。促發電壓與氣體放電管種類有關,並且有一定的光敏效應,即在有光和無光的情況下偏差較大。直流開關電源常用的氣體放電管長期耐受工作電壓為255V,促發電壓為400V左右。當兩端的電壓下降至工作電壓以內時,氣隙不能滅弧,繼續有電流通過,這就是氣體放電管的續流問題。氣體放電管的滅弧電壓很低,一般為20~50V,因此不能安裝在火線與零線、火線與地線之間。
氣體放電管主要參數與壓敏電阻類似,如UC、UP、In、Imax等。氣體放電管失效時,表現為開路,偶爾可能因為氣體放電管變形造成短路。
由於雷電流變化率很大,任何較長電纜的電感不可忽略,如果防雷片兩端的電纜較長,最終施加在設備上的電壓等於防雷片殘壓與電纜上感應電壓之和,這對設備來說是危險的。為了降低加在設備上的殘余雷電過電壓,應採用如圖所示的接線方法,這種方法稱為凱文接法。
在具體應用凱文接法時,可能無法做到入、出電纜均直接與防雷器連接,但應盡可能地縮短入、出線交叉點與防雷器接線端子之間的距離,一般不要超過0.5米。
4P防雷器指由4個壓敏電阻構成的防雷器。
當某相壓敏電阻失效短路時,相電流通過地迴流至電源。由於TN供電系統電源端地網與設備端地網有直接的金屬連接,電阻極小,短路電流很大,防雷空開跳閘,使防雷器迅速脫離電源。但如果4P防雷器應用於TT供電系統(如基站供電)中,由於TT供電系統電源接地地網與設備端地網沒有直接連接,短路電流經過電阻較高的大地流回電源。按通信電源、空調維護規程,基站接地電阻小於5Ω,迴路總電阻可能高達10Ω,短路電流只有22A,防雷空開不能脫扣,持續強電流可能導致線路和防雷器著火。
供電均採用TN方式,可以應用4P防雷器。大量中小局站則多採用TT供電系統,宜選用3P+1防雷器,即由3個壓敏電阻和一個氣體放電管組成的防雷器。
3P+1防雷器與4P防雷器的第一個不同點在於壓敏電阻安裝在相線與零線之間,能有效地泄放差模雷電過電壓,共模過電壓由氣體放電管泄放。由於氣體放電管響應時間長於壓敏電阻,在氣體放電管響應前,相線上的對地過電壓不能泄放,防雷器總的響應時間為壓敏電阻與氣體放電管之和,因此有必要優先選用響應速度更快的氣體放電管。3P+1防雷器與4P防雷器的第二個不同點在於零線與地線之間採用氣體放電管作為防雷片。氣體放電管有續流問題,滅弧電壓低,在3P+1防雷器中卻正好可以進一步降低零地電壓,使零線上的殘壓很低,有利於負載正常工作。
C級防雷器只是多級防雷體系中的一環,耐受電壓是有限的,前端需要B級防雷器(即第I級防雷器)的配合,初步泄放更大的雷電能量;後端可能還需要D級防雷器進一步降低過電壓。
B級和C級防雷器距離為5~10米,C級和D級防雷器距離為2.5~5米。當距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兩級防雷器之間安裝退耦元件。退耦元件一般無需單獨部件,直接將電纜繞成線圈即可。
退耦元件(線圈)具有一定的電感L。當雷電流侵入時,上級防雷器首先泄放大部分能量,殘余過電壓通過退耦元件到達下級防雷器。線圈上感應電壓與電流陡度di/dt成正比,雷擊發生時,負載電流可以忽略不計,流過退耦元件上的電流基本就是流過D級防雷器的電流。由於雷電脈沖時間很短,電流很大,平均陡度可達30KA/μs,因此線圈上的反向感應電壓U很高,使耐受能力較低的D級防雷器可以安全工作。
由於直擊雷能量很大,強雷電流流入大地時,由於大地沖擊電阻的存在,在電流入地點形成極高的過電壓,錯誤的接地方式可能導致雷電過電壓反擊。機房接地引入線與鐵塔或天饋連接在一個接地點,直擊雷的強大電流產生了極高的過電壓,並通過地線引入設備。正確的是遠離鐵塔或天饋接地點,雷電流產生的電壓較低,設備遭雷擊損壞的概率大大降低。
1、壓敏電阻窗口變紅才表示損壞,當窗口仍為綠色時,並不表明壓敏電阻性能依舊。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尤其是承受雷電流沖擊後,壓敏電阻耐壓性能下降。
2、無雷擊發生時設備工作狀態與防雷器無關,當無過電壓存在時,防雷器工作時存在μA級漏電流。由於漏電流非常小,一般不產生影響。隨著防雷片性能下降,漏電流增加。如果漏電流過大,可能引起零地電壓升高,干擾下級設備工作。如果安裝有漏電保護器,漏電流還可能觸發保護器跳閘。
3、正常的防雷器一定能安全泄放In以內的雷電流。防感應雷的防雷器性能指標都是在8/20μs模擬雷電流波形下的檢測的;而同時防直擊雷的防雷器(如B級防雷器)還需要在10/350μs模擬雷電流波形下檢測。如果雷電流波形與模擬波形不一致,防雷器的最大泄放電流能力也將改變,因此不能認為只要雷電流最大值小於In就可以安全泄放。
備註:在雷擊實驗中常用8/20μs波形模擬感應雷,用10/350μs波形模擬直擊雷。前一個數字指波頭時長,後一個數字為波尾時長。由於波頭起始時刻及最大值發生時刻不易測量,就將雷電流從10%升高至90%最大電流的時長乘以1.25倍作為波頭時間,稱為視在波頭時間。波尾時長指從視在波頭開始到電流下降至最大電流一半的時長,也稱半峰值時間。
4、防雷空開的作用就是防止電線著火。在沒有安裝防雷空開的情況下,如果壓敏電阻失效短路,產生的短路電流可使主輸入電路中的斷路器跳閘。還能防止因主電路斷路器誤跳閘引起停電事故。
5、只要安裝了防雷器就符合防雷要求。設備與防雷器之間的距離是很重要的,如果距離過長,周邊雷電流變化的電磁場可能在電纜上感應超過設備耐受電壓,導致設備損壞。規范規定,C級防雷器與設備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20米,如果超過20米,需要再額外配置防雷裝置。
D距離大於10米時,設備耐壓大於2倍SPD殘壓(電壓保護水平)。
6、雷電流越大,設備越易損壞。
雷電主要包括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侵入波,直擊雷的波尾時間長,波峰過後電流下降較為平緩,實驗室常用10/350μs波形描述直擊雷,雷電侵入波波形與直擊雷基本相同,但峰值由於遠距離傳輸的影響大為減低。雷電流周邊區域如果存在導電金屬,將在金屬導線上產生感應過電壓。對於固定的導線來說,雷電流的變化率決定了感應過電壓波形與幅值。由於直擊雷電流在峰值後下降較緩,即變化率小,因此峰值過後產生的感應過電壓迅速降低,因此實驗室常用8/20μs波形描述感應雷。
對於同樣的峰值,10/350μs雷電流的能量遠大於8/20μs的雷電流,如果雷電流直接通過設備,前者對設備的損害更大;如果雷電流經電纜泄放到大地,電纜附件的線圈將產生感應過電壓,則後者感應的過電壓高,對設備危害更大。
7、電源交流輸入與直流輸出側配置了適當的防雷器就安全了。接地位置也很重要,否則可能由於地電位反擊造成損失。監控系統是一個布線系統,電纜越長,越容易感應雷電。還應做好天饋、光纖(內有加強筋)等的防雷工程。
Ⅸ 防雷器的工作原理
1.管式避雷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內間隙(又稱滅弧間隙)置於產氣材料製成的滅弧管內,外間隙將管子與電網隔開。雷電過電壓使內外間隙放電,內間隙電弧高溫使產氣材料產生氣體,管內氣壓迅速增加,高壓氣體從噴口噴出滅弧。管式避雷器具有較大的沖擊通流能力,可用在雷電流幅值很大的地方。但管式避雷器放電電壓較高且分散性大,動作時產生截波,保護性能較差。主要用於變電所、發電廠的進線保護和線路絕緣弱點的保護。
2.碳化硅避雷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疊裝於密封瓷套內的火花間隙和碳化硅閥片(電壓等級高的避雷器產品具有多節瓷套)。火花間隙的主要作用是平時將閥片與帶電導體隔離,在過電壓時放電和切斷電源供給的續流。碳化硅避雷器的火花間隙由許多間隙串聯組成,放電分散性小,伏秒特性平坦,滅弧性能好。碳化硅閥片是以電工碳化硅為主體,與結合劑混合後,經壓形、燒結而成的非線性電阻體,呈圓餅狀。碳化硅閥片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過電壓能量,利用其電阻的非線性(高電壓大電流下電阻值大幅度下降)限制放電電流通過自身的壓降(稱殘壓)和限制續流幅值,與火花間隙協同作用熄滅續流電弧。碳化硅避雷器按結構不同,又分為普通閥式和磁吹閥式兩類。後者利用磁場驅動電弧來提高滅弧性能,從而具有更好的保護性能。碳化硅避雷器保護性能好,廣泛用於交、直流系統,保護發電、變電設備的絕緣。
3.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密封在瓷套內的氧化鋅閥片。氧化鋅閥片是以ZnO為基體,添加少量的 Bi2O3、MnO2、Sb2O3、Co3O3、Cr2O3等製成的非線性電阻體,具有比碳化硅好得多的非線性伏安特性,在持續工作電壓下僅流過微安級的泄漏電流,動作後無續流。因此金屬氧化鋅避雷器不需要火花間隙,從而使結構簡化,並具有動作響應快、耐多重雷電過電壓或操作過電壓作用、能量吸收能力大、耐污穢性能好等優點。由於金屬氧化鋅避雷器保護性能優於碳化硅避雷器,已在逐步取代碳化硅避雷器,廣泛用於交、直流系統,保護發電、變電設備的絕緣,尤其適合於中性點有效接地(見電力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的110千伏及以上電網。
Ⅹ 廣西大學郵編 附地址和介紹
一、廣西大學郵編是多少
廣西大學 的郵編為530004,該校地址位於廣西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是一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二、廣西大學簡介
廣西大學 首開廣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長是有著教育界「北蔡南馬」之稱的「一代宗師」,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民主革命家馬君武博士。國立 廣西大學 時期,竺可楨、李四光、陳望道、陳寅恪、王力等一批名家曾在這里任教,是當時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53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 廣西大學 師生、學科專業以及設備和圖書資料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地區的19所高校,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1997年兩校合並以及進入「211工程」,使 廣西大學 邁上了創建高水平大學的新征程。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學校改革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標志性成果:順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並獲得評估通過,再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工程學、材料科學、農學、動物與植物學和化學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成為「部區合建」高校,入選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工作50強、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等,學校各項事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在90年的辦學歷程中, 廣西大學 秉持「勤懇朴誠」的校訓,積累和沉澱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西大精神。
學校佔地面積2.16萬余畝,其中位於扶綏縣的廣西亞熱帶農科新城(農林動科研教學實驗基地)佔地面積16898.3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70多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9.82億元,館藏文獻總量857萬冊(含學院資料室),其中印刷型圖書392萬冊(件),電子圖書465萬冊,電子期刊6.5萬種,中外文資料庫202個。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經、法、教、文、理、工、農、醫、管、藝等11大門類,有98個本科專業(2018年招生專業71個,其中44個專業按18個大類招生)。下設25個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8221人、全日制研究生8639人、留學生及港澳台生2251人,各類在讀繼續教育學生46246人。現有在職在編教職工3524人,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9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079人,專任教師1945人。現有1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2個「部區合建」一流學科群,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和1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基地,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和一批廣西重大科技創新基地、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良種培育中心等。有4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個廣西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6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堅持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發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獲得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共62項,獲得項目數居地方「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7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中心27個,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個,15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強,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肯定和歡迎。學校連續14年獲得「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廣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突出單位」稱號。 廣西大學 KAB創業俱樂部榮膺全國十佳。獲教育部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教育部2016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90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50多萬名各類專業人才,其中李林、黨鴻辛、陳太一、沈善炯、盧鶴紱、文聖常、施汝為、韓斌等8位校友當選為兩院院士;一大批校友成長為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各行業的骨乾和黨政領導幹部。
學校著力提高教師水平和質量,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造就了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職工隊伍。現有院士1人、雙聘院士5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中國科學院「國外引進傑出人才」(*)人選8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名、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7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
學校注重科技創新,努力服務社會,產生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豬雜交改良研究上成就顯著,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1985年獲首屆世界水牛會議「科學先驅者」獎;張先程研究員主持的「秈型雜交水稻」項目獲1981年國家特等發明獎;盧克煥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擔的「牛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黃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醯乳酸脫羧酶的研製與應用」項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雙飛教授主持的「造紙與發酵典型廢水資源化和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曾建民教授主持的「反重力近終形鑄造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王巨豐教授主持的「大幅度降低雷擊事故率、跳閘率和斷線率的噴射氣流滅弧防雷間隙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廣西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王雙飛教授主持的「輕工過程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關鍵設備及工程化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2015年,梁恩維教授主持的「伽瑪射線暴及其餘輝的輻射成份和物理起源」項目和石德順教授主持的「水牛體細胞克隆和幹細胞建系關鍵技術與機理的研究」項目獲廣西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6年,唐紀良教授主持的「十字花科黑腐病菌Ⅲ型分泌系統調控機理及其效應子研究」項目獲廣西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學校還緊密結合區域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深化校市、校廳、校地、校企協同創新,大力推進科教融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沈培康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已率先建成年產15噸粉體石墨烯的中試生產線。余克服教授帶領研究團隊自2014年以來連續對黃岩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的珊瑚礁進行系統科學考察,獲得了大量國內唯一的第一手研究樣品,對我國南海及沿海地區保護與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甘蔗育種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選育甘蔗新品種的單位面積產量和含糖量都明顯增高。鄭皆連院士主持獲得2018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第16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第36屆國際橋梁大會(IBC)最高獎——喬治•理查德森獎;梁軍林教授、陳宗平教授分別參與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趙艷林教授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王雙飛教授主持獲得201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一等獎,獲2018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類特等獎;韋化教授、梅國雄教授分別獲廣西科技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科學技術進步類一等獎;另有21項其他成果獲廣西科技獎勵;凌常榮教授、范祚軍教授、謝舜教授等於2018年獲得廣西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8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20項,國家社科基金立項19項。「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44項。學校協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及 南開大學 等28家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了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東盟區域發展研究創新團隊」入選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中國—東盟研究院入選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和區域與國別研究基地。
近年來,上級領導高度重視 廣西大學 的發展,加快對 廣西大學 的建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主席陳武等多位領導曾到校指導工作;2018年12月8日,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在我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把我校建成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定位;2016年,自治區主席陳武到 廣西大學 調研,提出「( 廣西大學 )要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打造廣西高校改革發展的排頭兵,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排頭兵,高端人才培養成長的排頭兵」。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後印發《 廣西大學 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廣西大學 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和《「部區合建」 廣西大學 實施方案》,與教育部簽署《教育部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部區合建」 廣西大學 的協議》,學校進入了以「雙一流」建設和「部區合建」為主要目標的內涵式發展新階段。學校將以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五個扎實」新要求,圍繞「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秉持「勤懇朴誠」的校訓,統籌推進綜合改革,按照建校「百年目標、三步實施、五個一流、六條方略」的規劃思路,培養******有社會責任、有法治意識、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有國際視野的「五有」領軍型人才,加快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早日建成特色鮮明的國內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在哪裡
廣西大學教務處電話
廣西大學在哪裡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高考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放-快遞查詢入口
廣西大學高考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放-快遞查詢入口
廣西大學生創業補貼優惠政策及扶持標准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廣西大學有幾個校區
廣西大學是一本嗎 是一本還是二本大學
廣西大學生助學貸款申請條件和申請方式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