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

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

發布時間:2022-09-28 01:36:50

機械設計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及原則

機械設計要求及原則:

1、技術性能准則:技術性能包括產品功能、製造和運行狀況在內的一切性能,既指靜態性能,也指動態性能。例如,產品所能傳遞的功率、效率、使用壽命、強度、剛度、抗摩擦、磨損性能、振動穩定性、熱特性等。技術性能准則是指相關的技術性能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

2、標准化准則:與機械產品設計有關的主要標准大致有:概念標准化,實物形態標准化,方法標准化。標准化准則就是在設計的全過程中的所有行為,都要滿足上述標准化的要求。現已發布的與機械零件設計有關的標准,從運用范圍上來講,可以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企業標准三個等級。從使用強制性來說,可分為必須執行的和推薦使用的兩種。

3、可靠性准則:可靠性:產品或零部件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在預期的壽命內能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准則就是指所設計的產品、部件或零件應能滿足規定的可靠性要求。

4、安全性准則:機器的安全性包括零件安全性、整機安全性、工作安全性、環境安全性。

(1)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擴展閱讀:

機械設計優化要求:優化設計需要綜合地考慮許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製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環境污染。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因機械種類和用途的不同而異。設計者的任務是按具體情況權衡輕重,統籌兼顧,使設計的機械有最優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

過去,設計的優化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知識、經驗和遠見。隨著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和價值工程、系統分析等新學科的發展,製造和使用的技術經濟數據資料的積累,以及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優化逐漸舍棄主觀判斷而依靠科學計算。各產業機械的設計,特別是整體和整系統的機械設計,須依附於各有關的產業技術而難於形成獨立的學科。

⑵ 如何提高人-機系統的可靠性

人機系統可靠性設計基本原則,包括14個原則,這部分需要掌握,所以我們需要重點注意:

1、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原則

從人機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出發,合理確定人與機器的功能分配,從而設計出經濟可靠的人機系統。

一般情況下,機器的可靠性高於人的可靠性,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就可將人從機器的危險點和危險環境中解脫出來,從根本上提高了人機系統可靠性。

2、高可靠性組成單元要素原則:系統要採用經過檢驗的、高可靠性單元要素來進行設計。

3、具有安全系數的設計原則:由於負荷條件和環境因素隨時間而變化,所以可靠性也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並且隨時間的增加,可靠性在降低。因此,設計的可靠性和有關參數應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數。

4、高可靠性方式原則:為提高可靠性,宜採用冗餘設計、故障安全裝置、自動保險裝置等高可靠度結構組合方式。

5、標准化原則:為減少故障環節,應盡可能簡化結構,盡可能採用標准化結構和方式。

6、高維修度原則:為便於檢修故障,且在發生故障時易於快速修復,同時為考慮經濟性和備用方便,應採用零件標准化、部件通用化、設備系列化的產品。

7、事先進行試驗和進行評價的原則:對於缺乏實踐考驗和實用經驗的材料和方法,必須事先進行試驗和科學評價,然後再根據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選用。

8、預測和預防的原則:要事先對系統及其組成要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行預測。對已發現的問題加以必要的改善,對易於發生故障或事故的薄弱環節和部位也要事先制定預防措施和應變措施。

9、人機工程學原則:從正確處理人一機一環境的合理關系出發,採用人類易於使用並且差錯較少的方式。

10、技術經濟性原則:不僅要考慮可靠性和安全性,還必須考慮系統的質量因素和輸出功能指標。其中還包括技術功能和經濟成本。

11、審查原則:既要進行可靠性設計,又要對設計進行可靠性審查和其他專業審查,也就是要重申和貫徹各專業各行業提出的評價指標。

12、整理准備資料和交流信息原則:為便於設計工作者進行分析、設計和評價,應充分收集和整理設計者所需要的數據和各種資料,以有效地利用已有的實際經驗。

13、信息反饋原則:應對實際使用的經驗進行分析之後,將分析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

14、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⑶ 人機工程學的目錄

第一章 概論
1-1 什麼是人機工程學
1-2 人機學的發展簡史
1-3 人機學體系的確立
1-4 人機學的任務和研究范圍
1-5 人機學的研究方法
1-6 人機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復習思考與作業題
第二章 人機系統
2-1 什麼是人機系統
2-2 人和機器的特徵機能比較
2-3 人機系統的功能
2-4 人機系統的類型
2-5 人機系統設計的內容和方法
2-6 人機系統設計程序
復習思考與作業題
第三章 人體與人機學參數
3-1 人體的感知特性和反應時間
3-2 人體的應激反應
3-3 人體尺寸
3-4 幾項人體參數的理論計算
3-5 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
3-6 人體測量
復習思考與作業題
第四章 人的視覺特徵和顯示裝置設計
4-1 視覺特徵
4-2 視區分布與設計布置區的劃分
4-3 顯示裝置與指針式儀表設計
4-4 電子顯不裝置設計
4-5 報警信號裝置設計
4-6 儀表盤的布置
復習思考與作業題
第五章 人體運動與操縱裝置設計
5-1 人體運動與操作運作
5-2 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學問題
5-3 手的運動特徵和手動控制器的設計
5-4 腳的運動特徵和腳動控制器的設計
5-5 重體力作業的設墳
第六章 作業空間設墳
6-1 作業空間設計的基本原則
6-2 作業空間范圍
6-3 作業空間布置
6-4 控制室的建築設計與布置
6-5 控制台的設計
6-6 座椅的設墳
復習思考與作業題
第七章 作業環境
……
第八章 信息的聽覺傳示
第九章 色彩的心理與應用
第十章 人機學設計的評價分析
參考文獻

⑷ 如何理解研究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方法

1.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是什麼?
人體特性的研究、人機系統的總體設計、工作場所和信息傳遞裝置的設計、環境控制與安全保護設計
實測法(Measure method) ,實驗法(Experiment method) ,分析法(Analysis) ,調查研究法(Survey),計算機模擬法(Simulation),感覺評價法(Sensory inspection),圖示模擬和模型試驗法(model)
2.簡述坐姿作業空間設計的主要內容和採用的人體參數。
坐姿作業空間設計主要包括: 工作台、工作座椅、人體活動余隙和作業范圍等的尺寸和布局等.
其設計用人體參量(坐姿10個數據)
3.知覺的基本特性及其影響因素
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和主觀狀況整體的反映。 人腦中產生的具體事物的印象總是由各種感覺綜合而成的,沒有反映個別屬性的知覺,也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體的感覺。
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感覺到的事物個別屬性越豐富、越精確,對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越正確。
知覺的整體性 , 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恆常性
4.信息編碼的意義和方法是什麼?分析操縱裝置特徵編碼的方法和意義。 (形狀、大小、顏色、標志)
5.儀表顯示裝置設計時主要考慮哪些方面?在各部分的設計中,主要考慮哪些影響因素? 模擬(指針表盤等的設計) 數字(形狀、格式、顯示器)
6.腳操縱裝置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形式、操縱方式、力量,尺寸、形狀位置)
7.人與「機」特性的比較主要從哪些方面考慮?
速度,邏輯推理,計算,可靠性,連續性,靈活性,輸入靈敏度,智力,操作處理能力,功率輸出,綜合能力,記憶
8.安全防護裝置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舉例說明這些原則的應用 a) 以保護人身安全為出發點進行設計的原則。 b) 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安全可靠的原則。
c) 安全防護裝置與機械裝備配套設計的原則。 d) 簡單、經濟、方便的原則。 (舉例:自己任意)
9.安全人機工程學對安全工程設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人體結構,匹配,結構及環境設計)

⑸ 關於工業設計中人機工程學的問題~

個人認為工業設計具備的素質主要是思想和認識層面的。要有活躍靈動,不拘一格,打破傳統的思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有能准確認知事物本質的能力。工業設計主要研究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系,以人為本是其中心理念,創造力是其靈魂,你接觸到一個新事物能准確找出它與人之間的本質關系,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你就具備了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我在回答別人時總結了一下,說得不好。復制過來供你參考:

人機工程學的目標是根據人類的能力來設計商品和機器,人與物達到完美兼容是其追求的境界。工業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研究基本從以下四個方面:
1.和人體有關的應用,如傢具,電腦,家電等,它們都要考慮人的尺寸、人的力學能力、人的感知能力、人的信息傳遞及使用的心態變化等等。
2.操控的應用,即手控、腳控、眼控、聲控等設備或機器的操作方式,如遙控設備、游戲桿、腳踏開關等。
3.信息顯示的應用,如導航儀、電子屏幕等
4.人機界面的應用,如眼控對焦相機,眼睛看到哪相機自身就能感知而拍到哪,機器能捕捉人的意圖。
總之其中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 。以上乃本人多年工業設計工作中對海量信息資料的歸納總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⑹ 什麼是人機工程學原理

簡單的說就是把機械設計的更符合人的習慣和生理特點。T34坦克來中國時,好多中國士兵腳夠不到腳踏板,原來他們的設計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特點,我們是亞短腿人種。軍工從新測量我們中國人的身材後,制定了坦克兵樣本人,按照它設計的座椅觀察設備就符合我們的士兵。
在化學工業部編的機械手冊中,可以查到我們中國人的一切數據,包括人的輸出功率。

⑺ 防止機械傷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防範機械傷害事故的要點:
1、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2、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臵,該制動鈕位臵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臵;各入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3、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准:一是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4、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
6、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安全生產的管理任重道遠,需要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
「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是安全生產的原則。

⑻ 人機工程學定義是什麼

所謂人機工程學,亦即是應用人體測量學、人體力學、勞動生理學、勞動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體結構特徵和機能特徵進行研究,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重量、體表面積、比重、重心以及人體各部分在活動時的相互關系和可及范圍等人體結構特徵參數;

還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出力范圍、以及動作時的習慣等人體機能特徵參數,分析人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膚覺等感覺器官的機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種勞動時的生理變化、能量消耗、疲勞機理以及人對各種勞動負荷的適應能力。

(8)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擴展閱讀

人機工程學因素往往是企業提高其競爭力的手法之一。若說「人性化產品」是與「人」合為一體的產品設計,「人機工程因素」則是設計工業產品時的人機界面所必須考慮的因素。

在我國即將加入WTO所面臨的沖擊下,中國的製造業無不是嚴陣以待,企圖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曾說過,企業具備競爭優勢的兩個方式,一是擴大生產規模,走向規模經濟,才能佔有成本上的優勢。

⑼ 人機工程怎麼設計

設計中所面臨的各種因素,如人機操作、使用物的功能與結構、形態的人文特徵等等,都反映了人—物、物—人交流的途徑與方式。而設計的核心是「人」。以前的人機界面是研究人一機矛盾,適用於物、理分析而缺乏創新分析,相對研究人—物—環境—信息關系的「設計藝術」則顯得較為片面。所以探討設計界面,即人—物、物—人界面是有意義的。

一、設計界面的涵義
界面的說法以往常見的是在人機工程學中。「人機界面」是指人機間相互施加影響的區域,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一切領域都屬於人機界面。「而設計藝術是研究人一物關系的學科,對象物所代表的不是簡單的機器與設備,而是有廣度與深度的物;這里的人也不是「生物人」,不能單純地以人的生理特徵進行分析。「人的尺度,既應有作為自然人的尺度,還應有作為社會人的尺度;既研究生理、心理、環境等對人的影響和效能,也研究人的文化、審美、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要求和變化」。

設計的界面存在於人一物信息交流,甚至可以說,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領域都屬於設計界面,它的內涵要素是極為廣泛的。可將設計界面定義為設計中所面對、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總和,它反映著人一物之間的關系。

二、設計界面的存在
美國學者赫伯特.A.西蒙提出:設計是人工物的內部環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質和組織)和外部環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環境)的接合。所以設計是把握人工物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接合的學科,這種接合是圍繞人來進行的。「人」是設計界面的一個方面,是認識的主體和設計服務的對象,而作為對象的「物」則是設計界面的另一個方面。它是包含著對象實體、環境及信息的綜合體,就如我們看見一件產品、一棟建築,它帶給人的不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質地,也包含著對傳統思考、文化理喻、科學觀念等的認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內容,都必須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個別物體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設計界面存在的多樣性。

為了便於認識和分析設計界面,可將設計界面分類為:
1)功能性設計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縱與控制物,同時也包括與生產的介面,即材料運用、科學技術的應用等等。這一界面反映著設計與人造物的協調作用。

2)情感性設計界面即物要傳遞感受給人,取得與人的感情共鳴。這種感受的信息傳達存在著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情感把握在於深入目標對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個人的情感抒發。設計師「投入熱情,不投入感情」,避免個人的任何主觀臆斷與個性的自由發揮。這—界面反映著設計與人的關系。

3)環境性設計界面外部環境因素對人的信息傳遞。任何一件或一個產品或平面視覺傳達作品或室內外環境作品都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環境的物理條件與精神氛圍是不可忽缺的界面因素。

應該說,設計界面是以功能性界面為基礎,以環境性界面為前提,以情感性界面為重心而構成的,它們之間形成有機和系統的聯系。

三、設計界面存在的方法論意義
當機械大工業發展起來的時候,如何有效操縱和控制產品或機械的問題導致了人機工程學。二戰後,隨著體力的簡單勞動轉向腦力的復雜勞動,人體工學也進一步地擴大到人的思維能力的設計方面,「使設計能夠支持、解放、擴展人的腦力勞動」。在目前的知識經濟時代,在滿足了物質需求的情況下,人們追求自身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訴求,設計必須要著重對人的情感需求進行考慮。設計因素復雜化導致設計評價標准困難化。一個個性化的設計作品能否被消費者所認同?新產品開發能不能被市場所接受?在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實力還並不強大,設計開發失利承受力還不很強的情況下,如何系統地、有根據地認識、評價設計,使其符合市場,就需要對設計因素再認識。利用界面分析法,正是使設計因素條理化,避免將人作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籠統地說「設計=科學十藝術」的簡單誤區。

現代的人機工程學和消費心理學為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它們的成功就在於實驗、調查和數理表述,是較為可系的。同樣對設計藝術而言,進行設計界面的分析,也要有生理學、心理學、文化學、生物學、技術學學科基礎。從理論上來說,它要直接建立在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之上。相對於機械、電子設計和人機設計,以往人機界面設計把握了技術科學的認識和手段,忽視了人文科學觀念與思想。它的界面設計只能存在於局部的思考范圍內,只成為一個設計的階段。

有人以功能論來評判設計。「功能決定形態」曾是20世紀上半葉的設計格言,它的提法是片面的。這是因為:第一,功能不是單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審美功能、社會功能、環境功能等。「過分追求單一的功能會導致將許多重要內容(裝飾性、民族性、中間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內容並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況物質和精神的內容也並不是時時處處等質等量的融洽在一個統一體中,隨產品的不同、時期的不同,它們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隨之變化」。在現今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情感因素越來越成為設計的主要方面。物質意義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礎地位的情況下,卻日益不能代表情感訴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態服從功能」而設計的產品,對於不熟悉它的使用者來說是難以理解的,產品要為人們所理解,必須要藉助公認的信碼,即符號系統;第三,滿足同一功能的產品形態本來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車等成熟的產品,年度換型計劃等措施成為商品經濟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現象。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現設計的專業需求,而這時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已能滿足,簡單地以物質性功能來決定設計是不恰當的。

相反,設計界面體現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質,也是設計藝術的內涵,它包括了設計的方方面面,明確了設計的目標與程序。

四、設計界面的分析
按照設計界面的三類劃分,有助於考察設計界面的多種因素。當然,應該說設計界面的劃分是不可能完全絕對的,三類界面之間有涵義上也可能交互與重疊,如宗教文化是一種環境性因素,但它帶給信仰者的往往更多的卻是宗教的情感因素。在這里環境性和情感性是不好區分的,但這並不妨礙不同分類之間所存在的實質性的差異。

1 功能性界面
對功能性界面來說,它實現的是使用性內容,任何『件產品或內外環境或平面視覺傳達作品,其存在的價值首要的是在於使用性,由使用性牽涉到多種功能因素的分析及實現功能的技術方法與材料運用。在這一方面,分析思維作為一種理性思維而存在。如果作為一種處理方式來設計產品,則這種產品會使多種特徵性(如民族性、純粹性)因素中性化,如果去除產品商標,就很難認出是哪國的或哪個公司的產品。當然,這方面也說明了產品中存在著共同性因素,它使全人類能做出同樣的反應。人的感覺和判斷能力有著國際性的、客觀性的特徵。

功能性界面設計要建立在符號學的基礎上。國際符號學會對符號學所下定義是:符號是關於信號標志系統(即通過某種渠道傳遞信息的系統)的理論,它研究自然符號系統和人造符號系統的特徵。廣義的說,能夠代表其他事物的東西都是符號,如字母、數字、儀式、意識、動作等,最復雜的一種符號系統可能就是語言。設計功能界面,不可避免地要讓使用者明白功能操作。每一操作對人來說應是符合思維邏輯的,是人性的,而對機械、電子來說則應是准確的、確定無疑的,這雙方的信息傳遞是功能界面的核心內涵。

2 情感性界面
一個家庭裝飾要賦予人家居的溫馨,一副平面作品要以情動人,一件宗教器具要體現信仰者的虔誠。其實任何一件產品或作品只有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才能為人所接受,「敝帚自珍」正體現著人的感情寄託,也體現著設計作品的魅力所在。

現代符號學的發展也日益這一領域開拓,以努力使這種不確定性得到壓縮,部分加強理性化成分。符號學逐漸應用於民俗學、神話學、宗教學、廣告學等領域,如日本符號學界把符號學用於認識論研究,考察認識知覺、認識過程的符號學問題。同時,符號學還用於分析利用人體感官進行的交際,並將音樂、舞蹈、服裝、裝飾等都作為符號系統加以分析研究,這都為設計藝術提供了寶貴與有借鑒價值的情感界面設計方法與技術手段。

3 環境性界面
任何的設計都要與環境因素相聯系,它包括社會、政治和文化等綜合領域。處於外界環境之中,「是以社會群體而不是以個體為基礎的」,所以環境性因素一般處於非受控與難以預見的變化狀態。

聯繫到設計的歷史,我們可以利用藝術社會學的觀點去認識各時期的設計潮流。18世紀起,西方一批美學家已注意到藝術創造與審美趣味深受地理、氣候、民族、歷史條件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孔德指出:「文學藝術是人的創造物,原則上是由創造它的人所處的環境條件決定。」法國文藝理論家丹納認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無論是工藝美術運動、包豪斯現代主義或20世紀80年代的反設計,現代的多元化,「游牧主義」(Nemadism)都反映著環境因素的影響。

環境性界面設計所涵蓋的因素是極為廣泛的,它包括有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科技、民族等,這方面的界面設計正體現了設計藝術的社會性。

以上說明了設計藝術界面存在的特徵因素,說明在理性與非理性上都存在明確、合理、有規則、有根據的認識方法與手段。

成功的作品都是完善地處理了這三個界面的結晶。如貝聿銘設計的盧浮宮擴建工程,功能性處理得很好,沒有屈從於形式而損害功能;但同時又通過新材料及形式反映新的時代性特徵及美學傾向,這是環境性界面處理的典範;人們觀看盧浮宮,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以新的價值觀去重新審視、欣賞,它的三角形外觀符合了人們的心理期望,這是情感性界面處理的極致。

五、設計界面的運用原則
1)合理性原則,即保證在系統設計基礎上的合理與明確。
任何的設計都既要有定性也要有定量的分析,是理性與感性思維相結合。努力減少非理性因素,而以定量優化、提高為基礎。設計不應人雲亦雲,一定要在正確、系統的事實和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嚴密地理論分析,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2)動態性原則,即要有四維空間或五維空間的運作觀念。一件作品不僅是二維的平面或三絕的立體,也要有時間與空間的變換,情感與思維認識的演變等多維因素。

3)多樣化原則,即設計因素多樣化考慮。當前越來越多的專業調查人員與公司出現,為設計帶來豐富的資料和依據。但是,如何獲取有效信息,如何分析設計信息實際上是一個要有創造性思維與方法的過程體系。

4)交互性原則,即界面設計強調交互過程。一方面是物的信息傳達,另一方面是人的接受與反饋,對任何物的信息都能動地認識與把握。

5)共通性原則,即把握三類界面的協調統一,功能、情感、環境不能孤立而存在。

六、設計界面的應用方法
設計界面所包含的因素是極為廣泛的,但在運用中卻只能有側重、有強調的把握。設計因素雖多,但它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的結果是物化的形,但這個形卻是代表了時代、民族等方面的意識,並最終反映出人的「美」的心理活動。

設計界面的運用,核心是設計分析。在一些國際性的大公司,如索尼、松下、柯尼卡等,都有許多的成功案例可為借鑒。如柯尼卡公司設計其相機時,首先不是去繪制「美」的形和考慮技術的進步,而是進行對象人的日常行為分析,作出故事版(STORY)。它先假定對象人的年齡為35歲,名:Xxxx,從而分析他的家庭、喜好與憎惡,分析他的日常行為,進而考察其人在什麼場合需要僚機,從而為設計提供概念(CONCEPT)與目標(TARGET),進行設計。經過分析,設計師有了明確的概念與目標,並隨信息的交互產生了創造力。

另一方面,設計師自身對社會環境也要進行深入的認識與考察,對設計的作品取向有明晰的認識:是否符合人們的消費預期?是否能感受到人們的審美知覺?日本設計師佐野邦雄先生曾作一圖——生活的變遷與設計師的課題,將日本及世界上某些非常有影響性的事件,如技術的進步、企業的發展等等都進行了歸納,進而對設計有了深入的認識與感悟。

所以,要運用好設計的界面,理性的認識是首要的,其次就是創造性的,而且是有實效性的分析、處理信息。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分析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的界面同樣是在人一物的信息交流中變化發展的。

⑽ 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標准

那麼,對於一件產品是如何來評價它在人機工程學方面是否符合規范呢? 以德國Sturlgart設計中心為例,在評選每年優良產品時,人機工程上所設定的標准為:
1)產品與人體的尺寸、形狀及用力是否配合;
2)產品是否順手和方便使用;3)是否能防止使用者操作時意外的傷害和錯用時產生的危險;
4)各操作單元是否實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義毫無疑問的被辨認;
5)產品是否便於清洗、保養及修理。
一般情況下,在設計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項較為強調,而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則是以產品的視覺效果、商場氣氛及價值來決定購買行為的成立與否,但作為一名好的設計師應為產品長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適性負責,尤其是避免傷害與危險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視的考慮因素。如,在操作計算機的上機姿勢中,在現行的上機條件下,操作員常常是手臂向前懸空著來操作鍵盤和滑鼠的。手臂的懸空形成了肩頸部的靜態疲勞,使得操作員不得不將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業(後靠姿勢會加大懸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從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頸部的疲勞),而當操作員脫離靠背又手臂懸空時,體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來承擔,其結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勞酸痛,或者是腰肌放棄維持直坐姿勢而塌腰駝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發腕管綜合症。那麼,要解決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師就必須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的因素。
國際功效學會給人機工程學下的定義是研究人在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諸方面因素,研究人-機器-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著各個組成部分(效率、安全、健康、舒適等)在工作條件下、在家庭中、在閑暇時間內如何達到最優化的一門學科。

閱讀全文

與操縱裝置設計的人機工程學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鍵盤軸有多少種軸 瀏覽:640
軸承厚度英文怎麼寫 瀏覽:427
什麼自來水閥門最耐用 瀏覽:212
2018印刷機械展什麼時間 瀏覽:62
動漫機械奧特曼叫什麼 瀏覽:529
福特福克斯儀表台充電器座怎麼拆 瀏覽:12
肉桂酸熔點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249
上汽大通G10儀表裡程怎麼調 瀏覽:455
掛車發電機軸承怎麼換 瀏覽:187
凈水器接燃氣閥門 瀏覽:714
1t機械硬碟供電多少 瀏覽:637
上樓搬運助力機械裝置 瀏覽:913
自動剪線綳縫機裝置 瀏覽:671
2子宮有哪些固定裝置各起什麼作用 瀏覽:589
機械攪拌通風發酵罐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455
青島巨型拋光設備哪裡有 瀏覽:144
天然氣管道外面的閥門在哪個位置 瀏覽:396
crv儀表盤出現扳手什麼意思 瀏覽:618
開料機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7
萊州東升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