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圖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一種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分析.(1)等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應加到___
(1)由以上分析可知,等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應加到B和D瓶中;錐形瓶C、E中加版入的是澄清石權灰水,目的是檢測有氧呼吸或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A瓶中是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以免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2)乙裝置是用於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的實驗裝置,要反應一段時間後才將D與E連通,這樣可以消除D瓶中的氧氣,構成無氧環境.
(3)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
①若C渾濁而E不渾濁,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②若E渾濁而C不渾濁,說明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③若C、E都渾濁,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
故答案為:
(1)BD,澄清石灰水,CO2;
(2)消除氧氣,構成無氧環境;
(3)①有氧呼吸;②無氧呼吸;③既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
5. 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
A、如果A不動,說明沒有氧氣的消耗,酵母菌不進行有氧呼吸;B右移時說明有回二氧化碳的釋答放,綜合以上可知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
B、如果A左移,說明有氧氣的消耗,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B不動時說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和氧氣的吸收量相等,綜合以上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B正確;
C、如果A左移,說明有氧氣的消耗,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B右移時說明有二氧化碳的釋放,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綜合以上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C正確;
D、如果A、B都不動時酵母菌既不進行有氧呼吸,也不進行無氧呼吸,而活的酵母菌肯定進行呼吸作用,D錯誤;
故選:D.
6. 如圖1是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1)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並按照實驗的
(1)有氧呼吸需要的裝置是c→a→b,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氧呼吸的裝置是d→b.
(2)氫氧化鈉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干擾.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溶液將由藍變綠再變黃.
(3)根據圖2可知,①、②和①、③分別表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1)①階段是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②階段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2)組裝後的實驗裝置,d瓶中酵母菌呼吸過程為無氧呼吸,所以其過程中具有①、③階段.檢測酒精可用酸性重鉻酸鉀試劑.
3)若a瓶中有酒精產生,則瓶中的酵母菌先進行有氧呼吸,後進行無氧呼吸,因此瓶中的酵母菌的呼吸過程有①②③階段,其中產生的ATP最多的階段是②階段.
(4)由於葡萄糖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其中水中的氧來自氧氣,因此葡萄糖中的氧出現在二氧化碳中.若將酵母菌培養液通入含放射性18O2氣體的容器內,18O2進入細胞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與[H]結合,生成水,所以最先出現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
故答案為:
(1)c→a→b d→b
(2)吸收空氣中的CO2,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3)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①③、③、①②③、②
(4)二氧化碳 水
7. 如圖為酵母菌無氧呼吸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回答:(1)本實驗主要驗證______.(2)盛有清水的試管在此發酵
(1)分析實驗裝置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可以產生二氧化碳.
(2)為避免盛溶液A的試管中的O2進入圓底燒瓶,特設盛清水的試管過濾.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溶液A一般用二氧化碳溶液;由於無氧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成有清水的試管會冒出氣泡,盛有石灰水的A溶液會變渾濁.
(4)隨著時間推移,葡萄糖逐漸被消耗盡,因此盛清水的試管冒出氣泡的現象最終消失;由於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此時燒瓶中的溶液是酒精溶液.
(5)為了排出葡萄糖溶液裡面的氧氣,為酵母菌無氧呼吸製造無氧環境.葡萄糖溶液在用前要煮沸,為了避免酵母菌因高溫而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煮沸後的葡萄糖溶液要進行冷卻.
(6)乳酸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沒有二氧化碳的產生,因此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不會變渾濁;乳酸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為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故答案為:
(1)酵母菌無氧呼吸可產生二氧化碳
(2)進一步過濾氧氣,防止氧氣進入圓底燒瓶抑制酵母菌發酵
(3)澄清的石灰水
冒出氣泡
溶液變渾濁
(4)葡萄糖逐漸耗盡
酒精溶液
(5)排出葡萄糖溶液裡面的氧氣,為酵母菌無氧呼吸製造無氧環境,冷卻的目的是避免酵母菌因高溫而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
(6)無混濁
C6H12O6
酶
2C3H6O3+能量
8. 圖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裝置圖,據圖分析不合理的是()A.該實驗可以證明酵母菌是
A、甲裝置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乙裝置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因此該實版驗可以證明酵權母菌是兼性厭氧菌,A正確;
B、實驗中的甲、乙裝置中的自變數是氧氣的有無,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所以甲、乙裝置需要相同且適宜的溫度,B正確;
C、在相同時間內C、E瓶中渾濁程度不同,C瓶進行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氣化碳多,因而更渾濁,C錯誤;
D、裝置甲的A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避免對實驗的干擾,D正確.
故選:C.
9. 如圖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圖.裝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溫度適宜.A、B表示著色液滴,可隨容
①20%NaOH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無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故①錯誤;
②如果回A不動,說明沒有氧氣的消耗,酵答母菌不進行有氧呼吸;B右移時說明有二氧化碳的釋放,綜合以上可知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故②正確;
③如果A左移,說明有氧氣的消耗,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B不動時說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和氧氣的吸收量相等,綜合以上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故③正確;
④如果A、B都不動時酵母菌既不進行有氧呼吸,也不進行無氧呼吸,故④錯誤.
故選:D.
10. 下面是在上述生物學愛好者的指導下,某學習小組探究酵母菌是否也存在上述兩種呼吸類型的實驗裝置圖:裝置
(1)裝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判斷酵母菌是否消耗氧氣,瓶內氣壓是否下降,液滴是否移動,來判斷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
(2)如果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裝置一酵母菌釋放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而酵母菌消耗氧氣,瓶內氣壓下降,液滴左移.裝置二由於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氣量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故瓶內氣壓不變,液滴不移動.
如果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裝置一不消耗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吸收,瓶內氣壓不變,液滴不移動;裝置二不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瓶內氣壓上升,液滴右移.
如果酵母菌同時進行2種細胞呼吸,裝置一釋放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消耗氧氣,氣壓下降,液滴左移;裝置二釋放的二氧化碳量大於消耗的氧氣量,氣壓上升,液滴右移.
(3)①裝置一和裝置二設置有氧和無氧條件,實驗結果都是未知,通過比較結果,來探究氧氣對細胞呼吸方式的影響,為對比實驗.
②實驗目的是探究是否有氧呼吸產生的能量也比無氧呼吸產生的也多一些,故因變數為能量,通過觀察溫度計的相應溫度讀數變化來檢測.
故答案為:
(1)吸收細胞呼吸產生的CO2
(2)
| 結果預測 (紅色液滴移動情況) | 相應結論 |
裝置一 | 裝置二 |
① | 左移 | | |
② | | 右移 | |
③ | | 右移 | |
(3)①對比②溫度計的相應溫度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