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花生收割機
一種花生聯合收割機,屬於農業機械,它與農用四輪拖拉機相配套,可實現花生收割的聯合機械化作業。其特徵是:整體懸掛固定在拖拉機後面,動力由拖拉機變速器的驅動軸加上帶輪提供。刨掘器與輸送帶固定架在下端連接,輸送帶上端與摘果機進穰口相連,摘果機與粉碎機連成一體,在摘果機內主軸上裝有推進葉片、摔打棒,摘果機下部還設有振動篩、收集器,與其相配套的還有輸送帶、收集箱。粉碎機內設有定刀與動刀。這樣就實現了刨掘、摘果、碎穰、收集花生的聯合化目的。
權利要求
一種農業機械-花生聯合收割機,其特徵是它由機架(1)、刨穰運輸機構(2)、摘果機(3)、粉碎機(4)、收集器(5)、主傳動變速機構(6)組成,機架(1)通過三角支承臂(18)直接與小型四輪拖拉機座下螺釘及變速箱下兩側牽引盤緊固,刨穰運輸機構(2)在機架(1)的一側通過活動支架(21)與機架(1)成45度角相連接,它由果穰輸送帶(20)、活動支架(21)、抓穰
花生聯合收獲機 專利號:03245779.0 可行性分析報告 有樣機照片 歡迎來電來函索取 1.專利介紹: 本實用新型專利(花生收獲機)包括機架和裝在機架上的行走輪、鏟刀、輸送裝置、脫果裝置、震動裝置、分撿裝置和收集裝置。輸送裝置是有前高後低的輸送輪和輸送皮帶組成;脫果裝置包括脫果輥、凈果輥和脫果網;震動裝置包括位於脫果裝置下方的、前高後低的震動篩和曲柄連桿機構;分撿裝置包括分撿輥和分撿帶,使掉落在土中的花生果也能被撿拾;收集裝置包括集果斗和集秧斗可以收集篩選凈後的花生果和脫果後的花生秧;輸送裝置靠地輪驅動,脫果裝置、震動裝置、分撿裝置和收集裝置靠動力輸出輪驅動,動力輸出輪可於拖拉機、農用車、柴油發動機等不同的動力裝置配套。本專利不但對花生具有挖掘、脫果、篩凈、收集等功能,而且獨具有對土中殘留花生果的撿拾功能(拾凈率:99.8%)和完整的花生秧功能(花生秧是良好的牲畜飼料) 2.技術背景 :傳統的花生收獲一直依靠人工挖掘、摘果、分撿、收集等工作。勞動量大,效率低。此前人們為減輕勞動強度,用犁將花生從土中挖出,用犁先將花生從土中挖出,雖減輕了勞動強度,但土中殘留花生較多,還要人工撿拾土中殘留的花生,效率非常低。而現有的花生收獲機種類較多,結構簡單的僅具有挖掘功能,然後在人工完成後續剩餘工作。結構復雜的如專利00253682.x 公開了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雖具有挖掘、脫果、篩凈功能;但其缺點是結構太復雜,需要與大馬力拖拉機相配套,而且對土中殘留的花生果沒有撿拾功能。而本花生收獲機作到了人無我有的獨特功能。 3.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國花生的種植面積非常大,以前收獲工作全靠人工,勞動強度高,效率低,一個正常的勞動力,每天按工作8小時計算,可收獲0.5畝,而藉助於犁等收獲工具,每天可收獲2—3畝。而此前推出的花生收獲機(專利號:00253682.x ),雖能完成花生的收獲工作,但他的結構非常復雜,成本相當高,而且對土中殘留沒有撿拾功能(它的土中殘留量還是很大的)從而影響了該產品的使用和推廣。而本專利非常巧妙的把挖掘、脫果、篩凈、撿拾、收集等功能融為一體,能完成花生的所有收獲工作。另外獨有的撿拾功能(撿拾率99.8%)、花生秧收集功能,能完好無損的把花生秧收集在一起(花生秧是非常好的牲畜飼料)另外本機可於手拖、機動三輪、小四輪、50型拖拉機相配套,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㈡ 花生如何才能實現秧果分離的目的呢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花生秧果分離機,屬於一種農用機具,它有機架,機架上安裝有電動機,電動機軸上的傳動輪通過傳動機構與機架上部的軸上的另一傳動輪連接在一起,機架上部有帶進料口的護蓋,護蓋內側有兩端帶刮鉤的刮板固定在軸上,刮板下方有接板傾斜安裝在機架上,機架前面有前護蓋,前護蓋下方有出料口。這種花生秧果分離機,結構簡單合理,生產成本低,操作方便,實現了花生秧果分離的半機械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且花生植株上的葉子不會與花生果混在一起,干凈度高,使用時,花生植株根部的塵土也不會飛向操作者,工作的衛生性好。
㈢ 種植花生能機械化嗎
能
花生又名落花生、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脈,種子有花生果皮包被。歷史上曾叫長生果、地豆、落花參、落地松、成壽果、番豆、無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
花生又名落花生,屬蝶形花科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於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於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葯,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性也相對較強。
花生是經濟價值較高的油料作物,在北方省份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很好地抵禦低溫和春旱,促進花生生長發育、改善花生品質和大幅度提高早產,是實現花生種植增產增效的一條好途徑。
本指導意見針對我國花生主產區生產特點和自然條件制定,旨在促進農機與農藝融合,提高花生機械化生產的技術水平,推進花生標准化種植、輕簡化作業、規模化生產,推動花生產業發展。
一、播前准備
(一)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產和種源條件,選擇結果集中、結果深度淺、適收期長、不易落果、莢果外形規則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適合機械化生產的直立型抗倒伏品種。
(二)土壤條件與地塊選擇
土壤條件要求理化性狀好、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地塊規整、地勢平坦,集中連片,排灌條件良好,適宜機械化作業。
(三)土地耕整
春播花生在前茬作物收後,及時進行機械耕整地,耕翻深度一般在22~25cm左右,要求深淺一致,無漏耕,覆蓋嚴密。在冬耕基礎上,播前精細整地,保證土壤表層疏鬆細碎,平整沉實,上虛下實,揀出大於5cm石塊、殘膜等雜物。夏播花生在前茬作物收獲後,及時耕整地,達到土壤細碎、無根茬。
結合土地耕整,同時進行底肥施用和土壤處理。
(四)種子准備
種粒大小一致,種子純度96%以上,種子凈度99%以上,籽仁發芽率95%以上。播種前,按農藝要求選用適宜的種衣劑,對花生種子進行包衣(拌種)處理,處理後的種子,應保證排種通暢,必要時需進行機械化播種試驗。
(五)地膜選擇
選用寬度適宜、不破損、抗拉強度高的優質地膜,寬度以800~900mm、厚度不小於0.008mm為宜,要求斷裂伸長率(縱/橫)100%,伸展性好,以利於機械化覆膜及機械化回收。
二、播種
(一)播期選擇
花生的播期要與當地自然條件、栽培制度和品種特性緊密結合,根據地溫、墒情、種植品種、土壤條件及栽培方法等全面考慮,靈活掌握。播種前5天5cm日平均地溫達15℃以上為適宜播期,播期選擇注意收獲期避開雨季。堅持足墒播種,播種時5~10cm土層土壤含水量不能低於15%,如果墒情不足,應提前澆水造墒。
(二)播種
1.播種深度。要根據墒情、土質、氣溫靈活掌握,一般機械播種以5cm左右為宜。沙壤土、墒情差的地塊可適當深播,但不能深於7cm;土質粘重、墒情好的地塊可適當淺播,但不能淺於3cm。
2.播種密度。花生機械播種為穴播,大花生每畝8000~10000穴,小花生每畝10000~12000穴為宜,每穴2粒。一般情況下,播種早、土壤肥力高、降雨多、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或播種中晚熟品種,播種密度要小;播種晚、土壤瘠薄、中後期雨量少、氣候乾燥、無水利條件的地方,或播種早熟品種,播種密度宜大。
3.播種要求。花生播種一般採用一壟雙行(覆膜)播種和寬窄(大小)行平作播種。
(1)一壟雙行壟距控制在80~90cm,壟上小行距28~33cm,壟高10~12cm之間,穴距14~20cm。同一區域壟距、壟面寬、播種行距應盡可能規范一致。覆膜播種苗帶覆土厚度應達到4~5cm,利於花生幼苗自動破膜出土。
易澇地宜採用一壟雙行(覆膜)高壟模式播種,壟高15~20cm,以便機械化標准種植和配套收獲。
(2)平作播種。等行平作模式應改為寬窄行平作播種,以便機械化收獲。寬行距45~55cm,窄行距25~30cm。在播種機具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一次完成施肥、播種、鎮壓等多道工序的復式播種機。其中,夏播花生可採用全秸稈覆蓋碎秸清秸花生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
(3)播種作業質量要求。機播要求雙粒率在75%以上,穴粒合格率在95%以上,空穴率不大於2%,破碎率小於1.5%。所選膜寬應適合機寬要求。作業時盡量將膜拉直、拉緊,覆土應完全,並同時放下鎮壓輪進行鎮壓,使膜盡量貼緊地面。
三、田間管理
(一)中耕施肥
在始花期前完成中耕追肥作業。可選用帶施肥裝置的中耕機一次完成中耕除草、深施追肥和培土等工序。
(二)病蟲害防治
根據植保部門的預測預報,選擇適宜的葯劑和施葯時間。在植保機具選擇上,可採用機動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噴粉機、電動噴霧機、農業航空植保等機具。機械化植保作業應符合噴霧機(器)作業質量、噴霧器安全施葯技術規范等方面的要求。
(三)化控調節,防徒長倒伏
花生盛花到結莢期,株高超過35cm,有徒長趨勢的地塊,須採用化學葯劑進行控制,防止徒長倒伏。噴灑器械應選擇液力霧化噴霧方式。如採用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還應確保花生秧蔓到收獲期保持直立。
(四)排灌
花生生育期間乾旱無雨,應及時灌溉;如雨水較多、田間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澇以免爛果,確保產量和質量。
四、收獲
(一)收獲期
一般當花生植株表現衰老,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和莖稈變黃,大部分莢果果殼硬化,網紋清晰,種皮變薄,種仁呈現品種特徵時即可收獲。收獲期要避開雨季。
(二)收獲條件
土壤含水率在10%~18%,手搓土壤較鬆散時,適合花生收獲機械作業。土壤含水率過高,無法進行機械化收獲;含水率過低且土壤板結時,可適度灌溉補墒,調節土壤含水率後機械化收獲。
(三)收獲方式選擇
應根據當地土壤條件、經濟條件和種植模式,選擇適宜的機械化收獲方式和相應的收獲機械。
1.分段式收獲。提倡採用花生收獲機挖掘、抖土和鋪放,撿拾摘果機完成撿拾摘果清選,或人工撿拾、機械摘果清選。在丘陵坡地,可採用花生挖掘機起花生,人工撿拾,機械摘果清選。
花生收獲機作業質量要求:總損失率5%以下,埋果率2%以下,挖掘深度合格率98%以上,破碎果率1%以下,含土率2%以下;無漏油污染,作業後地表較平整、無漏收、無機組對作物碾壓、無莢果撒漏。
花生挖掘機作業質量要求:挖掘深度合格率98%以上,破碎果率1%以下,無漏油污染,作業後地表較平整、無漏收、無機組對作物碾壓、無莢果撒漏。
2.聯合收獲。採用聯合收獲機一次性完成花生挖掘、輸送、清土、摘果、清選、集果作業。聯合收獲機的選擇應與播種機匹配。
半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機作業質量要求:總損失率3.5%以下,破碎率1%以下,未摘凈率1%以下,裂莢率1.5%以下,含雜率3%以下;無漏油污染,作業後地表較平整、無漏收、無機組對作物碾壓、無莢果撒漏。
全喂入花生聯合收獲機作業質量要求:總損失率5.5%以下,破碎率2%以下,未摘凈率2%以下,裂莢率2.5%以下,含雜率5%以下;無漏油污染,作業後地表較平整、無漏收、無機組對作物碾壓、無莢果撒漏。
(四)秧蔓處理
半喂入聯合收獲機收獲後的花生秧蔓,應規則鋪放,便於機械化撿拾回收。全喂入聯合收獲機收獲後的花生秧蔓,如做飼料使用,應規則鋪放,便於機械化撿拾回收;如還田,應切碎均勻拋灑地表。
五、機械脫殼
機械脫殼時,應根據花生品種的大小,選擇合適的凹版篩孔,合理調整脫粒滾筒與凹版篩的工作間隙,並注意避免喂入量過大,防止花生仁在機器內停留時間過長和擠壓強度過大而導致破損。脫殼時花生果不能太濕或太干,太潮濕降低效率,太干則易破碎。冬季脫殼,花生果含水率低於6%時,應均勻噴灑溫水,用塑料薄膜覆蓋10小時左右,然後在陽光下晾曬1小時左右即可進行脫殼。其他季節用塑料薄膜覆蓋6小時左右即可。機械脫殼要求脫凈率達98%以上,破碎率不超過5%,清潔度達98%以上,吹出損失率不超過0.2%。
㈣ 怎樣控制花生秧旺60公分怎麼辦呀
用以下三種方法:
1.控制施肥。實踐證明,防止花生旺長的施肥原則是:前期施足底肥,後期不用追肥。花生在花期補充微量元素肥料,目的是促進花生授粉下針。種植花生一定注意不能施氮肥過多,特別是花生秧子生長較旺的地塊,少施或不施氮肥。
2.人工控制。方法一:人工去頂。花生下針後期、結莢前期,株高超過40厘米時,可用手摘掉主莖和主要側枝的生長點,控制花生秧子生長,摘掉生長點的多少要適宜,多則影響光合作用,少則不能控制旺長。實踐證明花生人工去頂控制花生秧旺長可增產10%左右。方法二:人工踩秧。在花生生長旺季,一般是7月下旬~8月上旬之間,發現株高過高時,選擇晴天下午3時後,用腳將直立的花生秧踩倒。人工踩秧後不但能控制花生秧旺長,而且還可縮短果針與地面間距,促使果針下扎早入土。達到控上促下、增果增收。
3.葯物控制。如果花生主莖高不超過45厘米,就不需要打葯。如果主莖高超過45厘米,可以採取葯物控制。
㈤ 花生翻秧機器如何製作
背景技術:
花生從田地里連秧帶果拔出後,需要進行秧花生脫果,傳統的人工摘果方式一般是人工摘果,這種摘果方式效率低下、速度慢、且人力負擔較大,往往會耽誤收獲時間,使得成熟的花生花在地里,影響農民受益,這就需要設計一種既可以自動切秧、脫粒,並在脫粒過程中自動翻秧,提高脫粒效率的集脫粒翻秧一體的花生收果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操作方便、有效提高脫果效率的集脫粒翻秧一體的花生收果機。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集脫粒翻秧一體的花生收果機,其特點是,包括果秧傳輸帶,果秧傳輸帶的前部設置為上秧工位,果秧傳輸帶的後部設置為脫果工位,在上秧工位和脫果工位之間的果秧傳輸帶的至少一個側部設有切秧裝置;
所述的果秧傳輸帶為向下漏花生果的格柵狀傳輸帶;
在脫果工位的下方設有脫粒傳輸帶,所述的脫粒傳輸帶設置在果秧傳輸帶的上下帶之間,脫粒傳輸帶與果秧傳輸帶傳送方向相反設置,在脫粒傳輸帶上間隔的設置有若干打果刀,所述的打果刀貼近格柵狀傳輸帶的下表面設置;
在脫果工位的上方設有翻秧傳輸帶,翻秧傳輸帶與果秧傳輸帶傳送方向相反設置,在果秧傳輸帶上間隔的設置有若干翻秧爪。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脫粒傳輸帶的傳送速度大於果秧傳輸帶的傳送速度。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翻秧傳輸帶的傳送速度大於果秧傳輸帶的傳送速度。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翻秧傳輸帶與果秧傳輸帶相對一面的翻秧爪朝向果秧傳輸帶前端設置。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脫粒傳輸帶為封閉式傳輸帶,在上秧工位的下方、脫粒傳輸帶的前端設置有花生果收集倉。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脫粒傳輸帶為柵格狀傳輸帶或鏈條式傳輸帶,在脫粒傳輸帶的下方設有花生果收集倉。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翻秧傳輸帶的傳送方式為間歇式傳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包括上秧工位和脫粒工位的果秧傳輸帶,花生秧由上秧工位經過切秧裝置去除上部的花生葉莖,然後進入脫粒工位;設置位於脫粒工位下方的脫粒傳輸帶,通過脫粒傳輸帶上的打果刀將花生從秧子上打落;
㈥ 花生摘果機原理圖,誰有,求圖,最好詳細點的
原理圖如下:
原理闡述:
花生棵(莖蔓上帶果)由喂入工作台推喂入摘果系統,或經半自動輸送喂入摘果系統,經滾筒刀齒轉動甩打,使花生果和被打碎的莖稈與葉叢弧形柵漏下,經過風選區進行風選,葉被吹出機外,果和較重的莖稈(少量)落在分選篩上,較長的莖稈再分選篩的上面被逐出機外,較短的莖稈與泥土經過篩底層柵板落到地面,果與少量莖稈,泥塊叢分選篩出果口流出。
(6)花生秧自動上料裝置擴展閱讀:
花生摘果機主要有機架、電動機(柴油機)、傳動部分、摘果脫離部分、風機請選部分、風機淸選部分、振動機構組成。作業時由電動機或柴油機帶動機器運轉經喂入口或自動喂入台進入摘果系統,由滾筒摘選桿轉動打擊使花生脫離莖桿,果實及雜物通過凹版孔下落到振動篩上,莖稈由出料口排出,散落在振動篩上的雜果經振動篩傳到風機吸雜口排雜,選出干凈的果實從而完成全過程。
花生摘果機具有摘凈率高、破碎率低、清選干凈、工作效率高、整機結構合理、場地間移動方便等優點。該機器為全機械化摘果的發展更近一步。
1、使用前必須對花生摘果機進行調整和檢修。作業前,操作者要對摘果機進行全面的檢查,看摘果機是否處於完好狀態,各部件連接螺栓是否緊固,各皮帶輪安裝是否牢固,用手轉動皮帶輪有無碰撞摩擦現象,摘果部分滾齒有無開焊及缺齒情況;用手轉動滾齒軸,觀察轉動是否平穩;檢查各傳動部位三角帶漲緊度是否合理;檢查柴油機運轉情況是否良好;檢查電動機是否運轉正常,電源線有無漏電現象。
2、此外,各轉動部件要安裝防護罩;試運轉時,工作人員應先離開摘果機,待操作者發出規定信號後,開始試作業。
3、作業時要按工藝流程進行。花生秧喂入時必須先將花生結果部位填入喂料口,喂料時要均勻;作業時嚴禁將石塊、木塊、金屬物等堅硬物體喂入機內,以免損壞機器和造成人身事故;作業時嚴禁將手伸入進料口、風機口,排雜口;作業時操作者要扎緊衣袖口,女同志要帶工作帽;作業時如聽到有異常聲音或發現故障時必須停機檢查,及時排除故障,嚴禁機器帶病作業;嚴禁摘果機超負荷工作;每天工作結束後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檢查、調整和保養。如:加註潤滑脂、補焊等。
4、摘果機出現滾筒堵塞時,應檢查喂入量大小,花生秧干濕度,電機三角帶的松緊度,電源電壓等;花生摘果機摘不凈時要調整滾齒與篩底的間隙。滾齒與篩底間隙大則易造成摘不凈;當花生果里含雜物多,花生小果有被吸出時,要適當調整吸風口。雜物多時下調吸風口;花生小果有被吸出時,上調吸風口。
㈦ 花生秧如何配製肉牛飼料配方比較好
飼料分為粗料和細料,肉牛主要以粗飼料為主
粗料:酒糟,豆腐渣,牧草,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草,雜草,都可以作為粗料,粗料選擇其中的兩種,或者兩種以上,達到飼料的多樣化。
細料:麩皮(麥麩),玉米面,豆餅,豆粕,棉籽餅,菜籽餅,都可以作為精料。
粗料我家一般採取青貯的玉米秸稈。另外加酒糟(酒廠的下腳料),細料:玉米面,麩皮,豆粕,添加劑,骨粉,食鹽,小蘇打,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添加劑一般不能自己配製,需要從正規生產廠家購買,按照說明在規定期內使用,嚴禁應用「三無」產品。)詳細飼養技術網路搜索吉林省吉順牧業!
㈧ 怎樣加工花生秧
1、及時收獲運輸:花生成熟後及時收獲,並將花生秧及時運輸到青貯地點,以防耗時過長造成水分蒸發。
2、將花生秧粉碎:將花生秧粉碎或切成2~3厘米的小段,以利於裝窖時踩實、壓緊、排氣,同時沉降也較均勻,養分損失少。此外,切短的植物組織能滲出大量汁液,有利於乳酸菌生長,加速青貯過程。
3、混勻物料裝窖:5噸花生秧用金寶貝青貯發酵劑1公斤。將發酵劑用米糠(麥麩皮或玉米粉)按1:10左右的比例稀釋混勻。花生秧水分調至60~70%(水分判斷辦法:手抓一把物料,見水印不滴水,落地能散開卻可),然後開始裝窖,隨裝隨踩,一邊裝花生秧,一邊撒發酵劑,每裝30厘米左右踩實1次,尤其是邊緣踩得越實越好,盡量1次裝滿全窖。
4、嚴格密封發酵:裝填量需高於邊緣30厘米,以防青貯料下沉。發酵過程應確保密封良好。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法製作青貯時,應注意最後覆蓋塑料薄膜後壓土或壓上其他重物,薄膜應嚴格密封,防止漏氣。一般3-4周即可發酵完成。
花生秧中營養物質豐富,據分析測定,匍匐生長的花生秧莖葉中含有12。9%粗蛋白質、2%粗脂肪、46。8%碳水化合物,其中花生葉的粗蛋白質含量高達20%。就可消化蛋白質而言,1千克乾花生秧含可消化蛋白質70克左右,還含有17克鈣、7克磷。花生秧中的粗蛋白質含量是豌豆秧的1.6倍、稻草的6倍。畜禽採食1千克花生秧產生的能量相當於0.6千克大麥所產生的能量。一般每畝地產300千克花生就可得到300千克的花生秧,用於飼喂家畜則相當於180千克大麥的飼養效果。花生秧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低廉質地松軟,畜禽都可以食用。
㈨ 花生秧青貯飼料需要怎麼做
青貯的製作很簡單,只須要打碎裝入袋、桶、池中壓實密封發酵7天左右即可,不過花生秧本身含糖量不高,單獨發酵青貯質量不高,建議和玉米秸稈、牧草等其他有一定含糖量的原料一起混合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