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小明同學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探究物質的性質.(1)當打開K1、關閉K2時
(1)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A、B裝置可以進行的實驗是:鋅與稀硫酸專反應製取氫氣,屬因為B中的進氣管短,因此不能收集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
(2)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是二氧化碳.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與水發生反應,燒杯中放紫色石蕊試液,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CO2+Ca(OH)2=CaCO3↓+H2O;H2O+CO2=H2CO3
6.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圖.(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①是酒精來燈,常用源作熱源;②是試管,常用作反應容器;③是鐵架台,常用於固定、支持實驗裝置;④是集氣瓶,常用來收集氣體. 故填: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集氣瓶. (2)圖中的錯誤及其改正方法為:錯誤:試管口向上傾斜;改正: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錯誤:導管伸入試管太長;改正:導管伸入試管剛露出橡皮塞;錯誤:鐵夾離試管口太遠;改正: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錯誤:導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改正:導管應該接近集氣瓶底部;錯誤:集氣瓶口沒有玻璃片;改正:集氣瓶口放上玻璃片. 故填:錯誤:試管口向上傾斜;改正: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錯誤:導管伸入試管太長;改正:導管伸入試管剛露出橡皮塞;錯誤:鐵夾離試管口太遠;改正: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錯誤:導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改正:導管應該接近集氣瓶底部;錯誤:集氣瓶口沒有玻璃片;改正:集氣瓶口放上玻璃片. |
7. 某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用於製取SO2和驗證SO2的性質.分液漏斗內裝75%的濃硫酸,錐形瓶內裝固體Na2SO3.試
(1)亞硫酸鈉(Na2SO3)固體與較濃硫酸(H2SO4)在錐形瓶內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二氧化硫,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故答案為:Na2SO3+H2SO4(濃)=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可使品紅溶液褪色,表現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所以實驗過程中,品紅試液的顏色變為無色,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石蕊試液遇酸顯紅色,二氧化硫漂白不穩定,實驗後加熱燒瓶,品紅試液的顏色恢復紅色,
故答案為:無;紅;紅;
(3)SO2通入溴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劑溴單質氧化為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2+Br2+2H2O=H2SO4+2HBr,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4H++SO42-+2Br-;
故答案為:Br2+SO2+2H2O=4H++2Br-+SO42-;
(4)導管①用橡皮管連接分液漏斗和錐形瓶,能平衡分液漏斗和錐形瓶內壓強,使液體能夠順利流下,倒扣的漏斗溶液上升具有緩沖作用,能防止倒吸,防止燒杯內液體倒流入左側試劑瓶內,
故答案為:平衡分液漏斗和錐形瓶內壓強,使液體能夠順利流下;防止燒杯內液體倒流入左側試劑瓶內.
8. 欲探究氯氣與碘單質的氧化性強弱,某同學設計了如圖裝置(用濃鹽酸和KMnO4固體反應製取氯氣).請回答:
(1)氯氣有強氧化性,能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碘遇澱粉試液變藍色,所以實驗中觀察到濕潤的澱粉KI試紙變藍,發生的反應為Cl2+2I-=2Cl-+I2,
故答案為:變藍;Cl2+2I-=2Cl-+I2;
(2)Cl2+2I-=2Cl-+I2中氯氣的氧化性大於碘,所以Cl元素非金屬性大於I,故答案為:強;
(3)氯氣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氣能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無毒的物質,故答案為:吸收多餘的氯氣;
(4)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能與氯氣反應而用來吸收氯氣的只有FeCl2溶液,故選:b;
9. 某同學設計如圖裝置製取少量溴苯,請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實驗室製取溴苯的化學方程式:______.(2)

(2)__淺黃色沉澱_____, 否 _, 有溴進入錐形瓶,溴與硝酸銀溶液也可發生反應,生成溴化銀沉澱。 。
(3) 乾燥 ⑤ 蒸餾 。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