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氣體由氫氣、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學校化學興趣小組最氣體的組成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氣體
【提出假設】猜想Ⅲ:根據H2、CO兩種氣體的組合方式,共有三種可能:①只有氫氣;②只有一氧化碳;③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現象與結論】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吸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氫氣燃燒只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無變化,說明只生成了水,則猜想Ⅰ正確;猜想Ⅱ成立,會只生成二氧化碳,則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如猜想Ⅲ成立,則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所以,
現象 | 結論 |
①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無變化 | 猜想Ⅰ成立 |
②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Ⅱ成立 |
③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Ⅲ成立 |
【分析討論】(1)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吸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裝置A質量增加,說明氣體燃燒的產物中有水,水中的氧元素可來自氧氣,但氫元素定來自氣體;裝置B質量增加,說明該氣體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必然來自氣體;
(2)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從而進一步判斷氣體的成分;
【反思】燃燒產物中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所以可燃物中必然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如甲烷等.
故答案為:【提出假設】: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現象與結論】
現象 | 結論 |
①.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無變化 | 猜想Ⅰ成立 |
②.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Ⅱ成立 |
③.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Ⅲ成立 |
【分析討論】(1)水,氫,二氧化碳,碳;
(2)吸水;
【反思】甲烷.
Ⅱ (15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將CuSO 4 溶液與Na 2 CO 3 溶液混合會產生藍綠色沉澱。他們對沉澱的組成
(15分) Ⅰ.猜想1:Cu(OH) 2 ;(2分)猜想2:CuCO 3 ; (2分) Ⅳ.現象:B中白色固體變藍,C中無明顯現象;(2分) (若猜想1為CuCO 3 ,則現象為:B中無明顯現象,C中產生白色沉澱。) (1)用酒精燈微熱橫玻璃管,若C中有氣泡逸出,撤燈冷卻一段時間,C中導管內形成水柱,則證明此裝置氣密性良好;(3分) (2)① Ba(OH) 2 溶解度大於Ca(OH) 2 ,能充分吸收CO 2 ;(2分)且M(BaCO 3 )大於 M(CaCO 3 ),測量誤差小;(2分) ②Cu 5 (OH) 6 (CO 3 ) 2 (或:2CuCO 3 ????3Cu(OH) 2 )。(2分)
Ⅲ 某氣體由H2、CO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氣體的組成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氣體由什麼物
【提出假設】猜想Ⅲ:根據H2、CO兩種氣體的組合方式,共有三種可能:①只有氫氣;②只有一氧化碳;③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現象與結論].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吸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氫氣燃燒只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①.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無變化,說明只生成了水,則猜想Ⅰ正確;猜想Ⅱ成立,會只生成二氧化碳,則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如猜想Ⅲ成立,則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 【分析討論】(1)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吸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裝置A質量增加,說明氣體燃燒的產物中有水,水中的氧元素可來自氧氣,但氫元素定來自於該氣體;裝置B質量增加,說明該氣體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必然來自氣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其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反思】燃燒產物中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則可燃物中必然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如甲烷、乙醇、甲醇等. 故答案為: 猜想: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寫化學式也可,下同). 表格: 現象 | 結論 | ①.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無變化 | 猜想Ⅰ成立 | ②.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Ⅱ成立 | ③.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 | 猜想Ⅲ成立 |
分析:(1)水(H 2O);氫(H);二氧化碳(CO 2);碳(C); (2)石灰水變渾濁,CO 2+Ca(OH) 2=CaCO 3↓+H 2O; 反思:甲烷(乙醇、甲醇等).
Ⅳ 實驗是探究工業制硫酸接觸室中的反應,圖與問題如下
實驗結束後裝置D增加的質量為ag,即說明生成的SO3的質量為ag,通過列反應方程式計算可以得出參與反應的二氧化硫的質量, 2SO2 +O2 ===2SO3 128 160 128a/160 ag 參與反應的二氧化硫的質量為128a/160g,裝置E增加的質量為bg,說明還有bg二氧化硫剩餘沒有參與反應,所以so2的轉化率=(128a/160 ) /(b+128a/160 )
Ⅳ 某氣體由H2、CO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對該氣體的組成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氣體由什麼物質
[提出假設]猜想Ⅲ:根據H2、CO兩種氣體的組合方式,共有三種可能:①只有氫氣;②只有一氧化碳;③氫氣與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現象與結論].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燃燒生成的水,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以吸收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氫氣燃燒只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①裝置A質量增加,說明只生成了水,則猜想Ⅰ正確,裝置B的質量應該是無變化;猜想Ⅱ成立,會只生成二氧化碳,則裝置A質量無變化,裝置B質量增加;如猜想Ⅲ成立,則裝置A質量增加,裝置B質量增加. [反思]某純凈物完全燃燒,將其產物依次通過該套實驗裝置A、裝置B,發現裝置A.B的質量都增加了,說明燃燒產物中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則可燃物中必然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故答案為: 既有H2也有CO;無變化;增加;氫、碳.
Ⅵ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將一定濃度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藍色沉澱.甲同學認為兩者反應生成只有CuCO3一
I、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兩者相互促進水解反應,生成Cu(OH)2、二氧化碳和Na2SO4,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故答案為:Na2CO3+CuSO4+H2O=Cu(OH)2↓+Na2SO4+CO2↑; Ⅱ、(1)利用加熱的方法檢驗,氫氧化銅和碳酸銅加熱分解得到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若有氫氧化銅可用無水硫酸銅檢驗,若有碳酸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產生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A;C;B; (2)裝置C檢驗是否有水生成,可用無水硫酸銅檢驗,若無水硫酸銅變藍色說明有水生成,驗證沉澱中有氫氧化銅生成,否則沉澱中無氫氧化銅,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 (3)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是否產生二氧化碳,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二氧化碳,即說明含有CuCO3, 故答案為: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Ⅲ、(1)實驗開始時裝置的空氣中會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若不排除被吸收裝置吸收會對計算結果產生較大的誤差,故開始時先用除去水和二氧化碳的空氣將裝置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排除;實驗結束氫氧化銅和碳酸銅加熱分解後會在反應裝置中殘留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也應通過用除去水和二氧化碳的空氣將裝置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趕出被吸收裝置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開始時通入處理過的空氣可以將裝置中原有含水蒸氣和CO2的空氣排出;結束時通入處理過的空氣可以將裝置中滯留的水蒸氣和CO2排出; (2)裝置B質量增加了n克,說明分解生成ng水,水的物質的量為 mol,根據氫元素守恆可知氫氧化銅的物質的量為 mol,故氫氧化銅的質量為 lmol×98g/mol= g,沉澱中CuCO 3的質量分數為 ×100%=(1- )×100%,故答案為:(1- )×100%.
Ⅶ 三位同學分別用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石灰石中的雜質既不與酸反應
(1)79%(1分); B(2分);(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帶出的水蒸氣或HCl氣體(1分) (3)80%;(4)7.3%(2分)
Ⅷ 給好評!高中化學,求過程!
水的質量為ng,則其物質的量為n÷18,即氫氧化銅的物質的量,所以氫氧化銅的質量為98×n÷18,氫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98×n÷18÷m,所以碳酸銅的質量分數為1-98×n÷18÷m。 不明白可以追問哦,祝你學習進步!!
Ⅸ 化學實驗 最後一問(只要最後一問)怎麼計算的 求詳解
解析:(2) 1、氫氧化鋇的溶解性大於氫氧化鈣,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且碳酸鋇的摩爾質量大於碳酸鈣,測量誤差比碳酸鈣小,所以用氫氧化鋇較好, 故答案為:Ba(OH)2溶解度大於Ca(OH)2,充分吸收CO2,BaCO3的摩爾質量大於CaCO3,測量誤差小; 2、B中吸收的是水,水的物質的量=2.7/18=0.15mol,C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澱,根據碳原子守恆得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19.7/197=0.1mol, 氧化銅的物質的量=(27.1-2.7-0.1×44)/80=0.25mol,則銅離子、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0.25mol:0.3mol:0.1mol=5:6:2,所以其化學式為:Cu5(OH)6(CO3)2 [或2CuCO3•3Cu(OH)2],故答案為:Cu5(OH)6(CO3)2[或2CuCO3•3Cu(OH)2]. 滿意請採納!
Ⅹ (16分)(Ⅰ)下列實驗操作或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可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少量的氯
(Ⅰ)D (Ⅱ)(1)CO 3 2 - +Cu 2 + ===CuCO 3 ↓過濾、洗滌、乾燥 (2)在漏斗內加入適量蒸餾水,沒過沉澱,讓水自然流下,重復數次 (Ⅲ)(1)C→A→B→D→E (2)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CO 2 結束時通入過量的空氣可以將裝置中滯留的水蒸氣和CO 2 趕出。 (3)(1-)×100%。
與實驗結束後發現裝置b質量增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鞋廠設備多少錢
發布:2025-09-17 21:33:32
瀏覽:44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