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化學檢查裝置氣密性常見方法
1、升高溫度法:升高氣體發生裝置體系內氣體的溫度,可以臨時增大其專壓強,從而使這個整體部屬分空氣外逸(在液體處可觀察到有氣泡放出),當溫度恢復到初始溫度時,這個整體壓強減小,導致浸沒在水中的導氣管內倒吸有一段水柱。
用止氣夾夾住橡膠導管部分,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繼續加水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在一段時間內水柱不發生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對於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比如:實驗室製取氫氣,經除雜質(HCI氣體及水分)後,再做它用。
2、液面差法:檢驗氣密性時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用熱水微熱B或C裝置,如果在D處有氣泡放出,A的長頸漏斗水面上升,停止加熱,A中長頸漏斗液面恢復正常,D中導管倒吸—段水柱,證明氣密性良好。
氣密性檢測裝置:
1、核心部件:通過氣體增壓泵對氣體進行增壓,以達到試驗壓力要求。
2、氣動兩聯件:對壓縮空氣進行過濾及調壓;
3、調速閥:調節驅動空氣流量,以調節增壓器的動作頻率,可延長增壓器的使用壽命;
4、高壓過濾器:對氣體進行過濾處理;
5、高壓限壓閥:設定增壓器的自動停機和開啟壓力,以保證增壓器能在設定壓力時自動停機。
Ⅱ 有幾種方法可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來後,將導管的一自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壓強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
Ⅲ 二張同樣厚度的馬口鐵,分別通過雙張檢測裝置時,一張顯示雙張報警,一張不顯示,請問這兩張鐵有什麼不同
一,報警的那張不符合你檢測裝置的標准,
二,如果兩張鐵所含成分相同那麼就是一張檢測是沒有調檢測機器,一張在做檢測時改變了檢測裝置的檢測參數及標准
Ⅳ 用如圖裝置(圖中夾持儀器已略去)測定某牙膏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實驗中,通過測定丙裝置質量的改變
A、省去裝置甲和丁時,裝置內和裝置外的二氧化碳會被氫氧化鈉溶液吸內收,能降低測定準確容度.
B、將丙中的NaOH溶液換成Ca(OH)2溶液時,不利於二氧化碳的完全吸收,能降低測定準確度.
C、裝置乙不再產生氣泡時,立即停止抽氣,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能降低測定準確度.
D、滴加稀鹽酸之前,先抽氣一段時間,除去裝置內原有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測定準確度.
故選:D.
Ⅳ 魯大師通過什麼裝置檢查電腦溫度
一個東西要想知道他的溫度,那麼必須要有硬體支持,比如溫度探針,或者電子束掃描,然後寫入到BIOS裡面。(BIOS是最底層的硬體信息晶元,電腦能否運行,溫控系統什麼的,必須要靠BIOS),魯大師測量溫度的原理是和bios連起來,然後直接獲得溫度。把bios顯示的溫度顯示在軟體上。有些軟體不但可以測溫而且還可以降溫,但降溫軟體似乎不太管用,只是通過軟體的手段優化了CPU而已,前幾年比較流行,CPU主要靠散熱風扇的。
計算機規范,當晶元溫度超過60°的時候,會產生電子偏移。如果溫度在高的話,BIOS的溫控系統會起作用,斷電保護,或者降頻,起到一個不被燒毀的作用。很多人都說電腦80° 90° 100° 電腦還運行,您說這可能嗎?開水多少度。如果真的100°您的電腦外殼早變形了。 最准確的溫度是在BIOS裡面。
現在說說硬體信息。其實也是採用的BIOS讀取技術,如果晶元裡面本來就沒有硬體信息,魯大師怎麼會識別。應該說軟體測的與BIOS裡面的溫度,其來源都是一樣的,都是讀取的I/O晶元裡面的數據,也就是說其原始來源相同。
可是為什麼有些軟體讀取的數據與BIOS裡面的就不一樣呢?這主要是因為主板的結構花樣太多,軟體不能適應的原因,比如測溫晶元,有的是與兼具其它功能的晶元集成在一起的,有的是單獨的功能,有的是溫度感測器集成在內部(主要是主板溫度感測器),有的是通過連線獨立安裝在主板上,CPU溫度感測器雖然都安裝在CPU下面,但由於走線不同,在加之I/O晶元不同,軟體無能為力的時候多。
所以不要一味的堅信軟體的數據。
用手模,涼,20度以下
感覺不到溫度,35度左右
溫,40度
略熱,45度
熱可忍受,50度
熱不可忍受,60度
燙手,70度
不能碰,80度
燒傷,90度以上
Ⅵ 常用的位置檢測裝置的工作原理
這個太簡單了!
說簡單點就是,設備運行到某個位置,由這個位置檢測裝置產生一個信號,用於後續的控制。
位置開關一般分為,機械的,光電的,磁的(霍爾或者干簧管)。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Ⅶ 數控機床檢測裝置故障分析
1位置檢測元件的維護1.1光柵尺的維護光柵尺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護措施,有的需要給尺盒裡面通入潔凈的氣源,保持尺內氣壓大於外部氣壓,防止潮氣進入,但限於現場的生產環境及機床本身的加工條件(如高壓力的切削液等),還是要做好防污、防振等維護工作。1.1.1防污光柵尺由於直接安裝於工作台和機床床身上,因此,極易受到冷卻液的污染,從而造成信號丟失,影響位置控制精度。冷卻液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輕微結晶,這種結晶會在掃描頭上形成一層薄膜且透光性差,不易清除,故在選用冷卻液時要慎重。加工過程中,冷卻液的壓力和流量過大,容易形成大量的水霧,會污染光柵尺。光柵尺最好通入低壓壓縮空氣,以免掃描頭運動時形成的負壓把污物吸入光柵,壓縮空氣必須凈化,濾芯應保持潔凈並定時更換。1.1.2防振光柵尺拆裝時要用靜力,不能用硬物敲擊,以免引起光學元件的損壞。1.2光電脈沖編碼器的維護光電脈沖編碼器是在一個圓盤的邊緣上開有間距相等的縫隙,在其兩面分別裝有光源和光敏元件,當圓盤轉動時,光線的明暗變化,經過光敏元件檢測變成電信號的強弱,從而得到脈沖信號。編碼器的輸出信號有:兩個相位差90°的信號,用於辨向;一個零信號(又稱一轉信號),用於機床回參考點的控制;另外還有+5 V電源和接地端信號。編碼器的維護主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2.1防振和防污編碼器是一個精密的測量元件,本身密封很好,在使用和拆裝時要與光柵尺一樣注意防振和防污。污染容易出現在導線引出段、接插頭處,要做好這些部位的防護措施。振動容易造成內部緊固件松動脫落,造成內部短路。1.2.2連接問題連接問題分為連接松動和連接調整不當。編碼器的連接方式有內裝式和外裝式。內裝式與伺服電機同軸安裝,如:SIEMENS 1FT5、1FT6伺服電機上的ROD320編碼器。外裝式安裝於傳動鏈的末端,當傳動鏈較長時,這種安裝方式可以減小傳動鏈累積誤差對位置檢測精度的影響。由於連接的松動,所以往往會影響位置控制精度。另外,有些交流伺服電機的內裝式編碼器除了位置檢測外,還同時有測速和交流伺服電機轉子位置檢測作用,因此編碼器連接松動還會引起進給運動的不穩定,影響交流伺服電動機的換向控制,從而引起機床的振動。另外編碼器是通過皮帶傳動的,若傳動皮帶調整過緊,給編碼器軸承施加力過大,則容易損壞編碼器。維修實例1:一數控機床出現進給軸飛車失控的故障。該機床伺服系統為SIEMENS 6SC610驅動裝置和1FT5交流伺服電機帶ROD320編碼器,在排除數控系統、驅動裝置及速度反饋等因素後,將故障定位在位置檢測控制裝置。經檢查,編碼器輸出電纜及連接均正常,拆開ROD320編碼器,發現一緊固螺釘脫落並置於+5 V與接地端之間,造成電源短路,編碼器無信號輸出,數控系統處於開環狀態,從而引起飛車失控故障。維修實例2:一加工中心在主軸換刀時,主軸定位不準,重新設定後,試驗位置又有偏差。該機床的主軸位置檢測用一個脈沖編碼器,主軸和編碼器通過皮帶1:1傳動。由於系統有C軸位置顯示功能,手動將主軸旋轉一圈,發現位置變化小於360°。懷疑編碼器問題,卸下來檢查發現,圓光柵部分區域磨損。經分析後認為,主軸和編碼器的傳動皮帶調整過緊,長時間運行後,編碼器軸承損壞,使圓光柵與讀數頭部分摩擦。更換新的編碼器,將皮帶松緊調整適當後,未出現類似故障。2位置檢測元件故障診斷及維修實例當出現位置環報警時,將J2連接器脫開,在CNC系統一側,把J2連接器上的+5 V線同報警線ALM連在一起,合上數控系統電源,根據報警是否再現,便可迅速判斷故障部位是在測量裝置還是在系統介面板上。若問題出現在測量裝置,便可測J1連接器上有無信號輸入,這樣便可將故障定位在光柵尺或EXE脈沖整形電路。維修實例1:一卧式加工中心採用SIN8系統,帶EXE光柵測量裝置,運行中出現114號報警,同時伴有113號報警。從報警產生的原因看,由於114號報警,引起113號報警,因此將故障定位在位置檢測裝置。114號報警有兩種可能:一是電纜斷線或接地;二是信號丟失。前者可通過外觀檢查和測量診斷,後者主要是信號漏讀。如果某種原因使光柵尺輸出的正弦信號幅度降低,則在信號處理過程中,將會影響到被處理信號過零的位置,嚴重時會使輸出脈沖擠在一起,造成丟失。因為光電池所產生的信號與光照強度成正比,所以信號幅度下降無非是因為光源亮度下降或光學系統臟污所致。從尺身中抽出掃描單元,分解後看到,燈泡下的透鏡表面呈毛玻璃狀,指示光柵表面有一層霧狀物,燈泡和光電池上也有這種污物,這些污物導致了光源發光效率下降和輸出信號降低,通過對光柵的清洗可消除故障。維修實例2:某數控立式銑床配備FANUC 3M數控系統,位置檢測裝置為與伺服電動機同軸連接的編碼器。在運行過程中Z軸產生31號報警。查維修手冊,31號報警為誤差寄存器內容大於規定值,根據31號報警提示,將誤差寄存器的設定極限值放大,即將對應的參數由2 000改為5 000,然後用手搖脈沖發生器給Z軸發移動指令,又發生32號報警,32號報警表示誤差寄存器的內容超過±32 767,或數模轉換指令值超過了-8 192~+8 191的范圍。這種故障需要檢查系統的位置偏差診斷。誤差寄存器是用來存放指令值和反饋值之差的,當位置檢測裝置或位置控制單元發生故障時,就會引起誤差寄存器的超差,為此,將故障定位在位置控制裝置上。位置控制信號可以用診斷號800(X軸)、801(Y軸)、802(Z軸)來診斷。將三個診斷號調出,用手搖脈沖發生器分別給各軸發出指令,觀察其變化,給X、Y軸發出指令,位置偏差變化的過程與機床的移動是一致的。給Z軸發出指令偏差不消失。進一步定位故障是在Z軸控制單元還是在編碼器上,採用交換法,將Z軸和Y軸驅動裝置和反饋信號同時互換,發現同樣的故障現象出現在Y軸上,這說明Z軸控制單元沒問題,故障出現在與Z軸伺服電動機同軸連接的編碼器上。維修實例3:某數控銑床,配備DECKEL系統,位置檢測裝置採用HEIDENHAIN LS907光柵尺,故障報警為Z軸檢測系統臟污。系統啟動後,移動Z軸時,低速時比較穩定,當跟隨誤差超過60時,機床就過沖,並發出該報警,且上升時不報警,下降時報警。根據報警內容,首先確認光柵尺是否需要清潔。拆下檢查後,發現光柵尺外殼上有較多潤滑油,這是由於機床對光柵尺的保護措施不到位,長時間使用後,機床導軌潤滑油順著床身流到光柵尺部位。清洗光柵尺,安裝上重試,還發生光柵尺報警。這時,分析光柵尺是否本身有故障。正好該機床Y軸光柵尺與Z軸規格、型號相同,採用置換法將兩根光柵尺進行互換,結果Y軸出現測量系統故障,可以確定是光柵尺本身故障,進一步對光柵尺進行鑒定,確認讀數頭有故障,更換讀數頭,機床恢復正常。位置檢測裝置是數控機床的關鍵部件,在數控機床故障中經常出現,在維修過程中,要仔細認真的研究,才能迅速查找出故障所在,保證機床的正常運行。
Ⅷ 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有那些
有三種方法。
一.將實驗儀器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內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容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壓強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
Ⅸ 中國首次成功救護放歸野生東北虎,怎樣才能防止東北虎進入人類生活區
近日,一則“中國首次成功救護放歸野生東北虎”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怎樣才能夠防止東北虎進入人類的生活區呢?我認為,第一,我們可以設立檢測裝置。通過一些檢測裝置,我們就可以去通過一些移動來發現是否有野生的動物出沒在附近,如果有則發出警報。第二,可以在一些可能出現老虎的地方設立隔離網。把老虎通過隔離網給隔絕開來,這也是可以讓老虎不進入人類的生活區。總結起來呢,要麼就是及時的發現老虎。要麼就是把老虎攔截在城牆之外。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設立檢測裝置首先,就是設立檢測裝置。可以是攝像頭,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專業設備都是可以的。把這些檢測裝置安裝到一些合適的地方,就可以通過檢測裝置來及時的發下老虎的出沒了。如果發現了就可以進行及時的通報,疏散人群,抓捕大蟲。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Ⅹ 控制系統中需要檢測某裝置是否旋轉了的開關量信號用什麼感測器最好
距離傳自感器是利用「飛行時間法」(flying time)的原理來實現測距離,以檢測物體的距離的一種感測器。
位移具有兩個方向,即選定一個方向後,位移有正負之分,因此用一個 光電元件測定莫爾條紋信號確定不了位移方向。為了辨向,需要有 π/2相位差的兩個莫爾條紋信號。如圖2,在相距1/4條紋間距的位置上安放兩個光電元件,得到兩個相位差π/2的電信號u01和u02,經過整形後得到兩個方波信號u01『和u02'.光柵正向移動時u01超前u02 90度,反向移動時u02超前u01 90度,故通過電路辨相可確定光柵運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