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須;等於;(2)丙;(3)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4)不一定.
㈢ 汽車大量增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交通事故也隨之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汽車從制動到
(1)分析1、2兩次實驗可知,實驗條件相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該不變,因此必定有一個出現了問題,再與實驗3的結果相比較可以看出,第2次實驗的2.9N顯然是偏大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造成的;
(2)第1和第4兩次實驗中,接觸面相同,木塊的壓力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因此可得出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根據控制變數法的要求,在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時,應保持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小麗的設計明顯違背了控制變數法的要求;最簡便的做法是選擇一個長方體木塊,這樣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可通過改變不同的側面來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至少通過兩次實驗,可得出相應的結論;
(4)防滑鏈的作用是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在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進而增大了摩擦力,達到了減少交通事故的效果.
(5)實驗中他們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性,很難讀數,原因是:難於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利用該裝置的優點是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對靜止的彈簧測力計讀數比較容易.
故答案為:(1)2.9;是由於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造成的;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
(3)沒有控制壓力不變;長方體;2;
(4)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
(5)難於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對靜止的彈簧測力計讀數比較容易.
㈣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實驗中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時,他們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壓力的大小
;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數控制變數
的研究方法,利用圖中甲、乙兩次實驗比較得出:「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這樣對比這兩組數據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嗎?不對不對
.你的理由是: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
(2)請你根據小明這三次實驗情況設計一個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3)從圖中甲、丙兩次實驗比較,你能得出的結論是: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
(4)實驗中他們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性,很難讀數,原因是:難以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難以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上圖乙所示.利用該裝置的優點是:木塊與彈簧測力計位置固定,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木塊與彈簧測力計位置固定,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
.
(5)小明在實驗中還發現: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且示數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象表明: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摩擦摩擦
力的作用,且該力有大小與拉拉
力的大小有關.
(6)上學路上,小明看見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裡,司機將一些稻草塞進後輪底下,汽車很快就爬上來了,這是利用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的方法增大摩擦力.【考點】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專題】實驗探究題;控制變數法;轉換法.【分析】(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和粗糙程度有關,因此,在探究時應控制其中的一個量不變,再探究與另一個量的關系;如果兩個量都不相同時,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2)實驗中應反映出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不同以及拉力的大小(摩擦力);
(3)甲、丙中壓力是相同的,只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再根據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可得出結論;
(4)只有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力,但實驗中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是不太容易的;改進後我們看到,木塊與彈簧測力計相對靜止,讀數時更容易把握,而且下邊的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都不會影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5)物體之間只要有了相對運動的趨勢,它們之間便會有摩擦力的存在,這種摩擦是靜摩擦,在本實驗中,與拉力的大小有關;
(6)根據實驗中探究的結論可以看出,將稻草塞進車輪底下後,接觸面變得粗糙了,因此摩擦力也就增大了.【解答】解:(1)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不變時,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數法;實驗甲、乙中,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兩次的壓力也不同,不符合控制變數法研究的要求,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對的;
(2)為了完整記錄實驗中的各個變數和測量結果,記錄的表格應包括接觸面的情況、壓力的情況以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項目,見下表:
實驗次數接觸面情況壓力大小/N彈簧測力計示數F/N
甲木板
乙毛巾
丙毛巾
(3)觀察甲、丙兩次實驗可以看出,兩次的壓力是相同的,接觸面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同,故可得出: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實驗中很難保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穩定,是因為難以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只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與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力.改進後裝置的優點主要體現在,拉動下面的長木板,木塊與彈簧測力計保持相對靜止,讀數時更穩定,而且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會有影響;
(5)當物體之間雖然靜止,但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也會產生摩擦力的作用,這個摩擦力稱為靜摩擦力,該力的大小與拉力的大小有關;
(6)從這一現象中可以看出,稻草的作用是使車輪與路面的接觸面變粗糙,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了摩擦力.
故答案為:
(1)壓力的大小,控制變數;不對.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見上表;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難以控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與彈簧測力計位置固定,長木板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測量結果沒有影響;
(5)摩擦,拉;
(6)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點評】本題從多個方面考查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運用了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等研究方法,同時還有對實驗的改進和應用,考查的角度較全,知識點涵蓋較廣,雖然在中考中不可能從如此多的角度考查,但對我們全面掌握這一實驗及相關知識點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㈤ 如圖a是「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1)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______(選填「必須」或「不
(1)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示數.
(2)甲、乙兩圖,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壓力較大,所受的摩擦力較大;乙、丙兩圖,壓力相同,丙的接觸面較粗糙,摩擦力較大,可知在三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大的是丙.
(3)甲、乙實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乙、丙實驗,壓力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4)由圖b知,木塊固定,抽動木板,不一定要勻速拉動長木板,木塊總會處於靜止狀態,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始終是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1)必須;等於;
(2)丙;
(3)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
(4)不一定.
㈥ 小麗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將正在發聲的音叉靠近懸掛著的輕質小球來探究「聲音的強弱與什麼因素有
(1)當正在發聲的音叉靠近懸掛著的輕質小球時可觀察到小球跳動現象,這個版實驗是權說明了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換法; (2)輕質小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物體的振動有時用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以通過輕質小球被彈起的高度來判斷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它是將音叉振動幅度放大,便於觀察; (3)若在實驗中,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則會看到小球跳動幅度變大,聽到聲音變大;由此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大小有關; 故答案為:(1)小球跳動;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轉換法;(2)將音叉的振動放大,便於觀察;(3)小球跳動幅度變大;大;聲音的響度與振幅的大小有關; |
㈦ 一道物理題
不能,瓶子處在上下對口位置,這樣的話不能排除氣體重力因素。
改進:把2瓶子橫過來就行了。
㈧ 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做測定空氣中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時對裝置進行了改進,圖一是教材中的實驗裝置,
1BD。。2,白磷著火點低,可比較方便地點燃,3,實驗誤差小,該裝置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反應不會污染空氣
㈨ 某同學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做測定空氣的中氧含量的含量的實驗。 (1)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可觀察到的現象
(1)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是冒出白煙,放出熱量。 ⑵水倒吸入集氣瓶內. ⑶化學性質:不燃燒,不助燃,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物理性質:不溶於水等 ⑷、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或可能沒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或紅磷熄滅後立即打開彈簧夾. ⑸紅磷燃燒的產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會散失到空氣造成環境污染,也節約了紅磷,即C裝置的優點是:環保.同時也利於實驗的結果的准確。
㈩ 硫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會造成空氣污染.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氣,某教師對教材中「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
(1)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S02=Na2S03+H20; (2)D裝置的閥門打開,水流出後,水位下降,造成壓強減小,形成內外壓強差,故氣流能從左向右作定向流動; (3)未反應的一氧化碳和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鈣吸收,一氧化碳與氫氧化鈣不反應,然後進入D裝置,故裝置還有儲存氣體的作用; (4)因為B中玻璃管內有空氣,如果在加熱的條件下進入一氧化碳,可能會引起爆炸,故先打開止水夾和閥門,通一會兒一氧化碳把玻璃管內的空氣排凈,然後點燃酒精燈,目的是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爆炸. 故答案為:(1)微弱的淡藍色;2NaOH+S02=Na2S03+H20; (2)水位下降,壓強減小,形成內外壓強差; (3)儲存氣體(或收集氣體); (4)排盡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爆炸;
與小麗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鞋廠設備多少錢
發布:2025-09-17 21:33:32
瀏覽: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