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溫下赤熱的焦炭能與水蒸氣發生反應生成無色的氣體,探究小組同學對其反應後生成的氣體作了如下探究:【
(1)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是不發生改變的,依據反應物是碳和水,所以生成的氣體可能有H 2 、CO 2 、CO;反應前的物質中沒有氮元素,生成物中也不會有氮元素,所以水和碳反應後不會生成氮氣, (2)①水能夠使無水硫酸銅變藍,氫氣和氧化銅反應會生成水,只要D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就證明水的存在,也證明了混合氣中有氫氣;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只要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也證明了混合氣中有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根據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可以確定混合氣體中存在二氧化碳; (3)①根據焦炭和水在高溫條件下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H 2 O
②因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入大氣中,可以在導管口點燃一個酒精燈使一氧化碳燃燒生成無污染的二氧化碳,或收集處理; 故答案為: 【猜想與假設】CO;反應物中沒有N元素,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不可能生成N 2 ; 【設計與實驗】①D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色;②E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③A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與思考】①C+H 2 O
|
⑵ 求2011成都化學最後一道題解析
18.葡萄糖是生命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提出問題】葡萄糖的燃燒產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證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氫元素組成的有機物?
【實驗設計】為了確定葡萄糖的元素組成,某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其中濃硫酸、無水CaCl2均為常用乾燥劑,部分固定裝置省略).
(1)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裝置B中濃硫酸的作用是(3)裝置C處氧化銅的作用是 .
【方案評價】
(1)用充有空氣的儲氣球代替裝置A,是否更有利於實驗的進行? (填「是」或「否」),原因是 .
(2)裝置C處葡萄糖燃燒的設計特點是 (至少1條).
【數據處理】下表是同學們填寫的實驗報告,請你幫助完成.
實驗事實 數據分析及結論
1.8g葡萄糖完全燃燒,得到2.64g CO2和1.08g H2O 數據分析:
結論:葡萄糖含有C、H、O三種元素
【討論交流】為了盡量減少誤差:
(1)該實驗在進行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 (1條)
(2)從定量實驗的角度看,該實驗是否可進一步改進?請簡要寫出一個改進意見:
解析:探究純凈物的確組成元素一般要通過物質的反應後的生成物來判定。初中往往用燃燒的方法來探究簡單的碳、氫、氧等元素的存在。碳元素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氫元素燃燒生成水,因此變成檢驗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存在,如果要判定氧元素的存在,則要通過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與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對比得到。觀察題中的裝置,裝置A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製取氧氣,反應據此可以寫出。濃硫酸的作用是除掉A裝置生成的氧氣中的水蒸氣。裝置C中的氧化銅作用耐人尋味,但仔細分析也可以找到思路:葡萄糖充分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燒產生一氧化碳,氧化銅有氧化性,可以將葡萄糖不充分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變成二氧化碳,以保證後面檢驗的二氧化碳中的碳等於葡萄糖中的碳。如果用空氣代替純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要影響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質量,使碳的確質量偏高,結果不準確,因此不利於反應的進行。裝置C處葡萄糖燃燒的設計特點可以歸納的地方很多,答案開放,只要有理皆可。數據的分析有兩種演算法:一種是先算生成物中的碳、氫元素質量,碳元素質量由二氧化碳來算,氫元素質量由水來算,然後把碳、氫元素質量之和與葡萄糖的質量比較,相等,只有碳、氫元素,沒有氧元素。小於,則有氧元素。同學們可以試試。另一種就是答案中的演算法,先算出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然後算出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質量,發現生成物中的氧元素質量大於氧氣的質量,則葡萄糖中有氧元素,據此可以得到葡萄糖含有C、H、O三種元素。後面的兩個問題是開往性問題,主要目的的是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歸納能力,可以根據裝置靈活作答。
答案:
【實驗設計】(1)
(2)(2) 吸收從A中溢出的水蒸氣
(3)將葡萄糖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證葡萄糖中的碳都轉化為CO2
【方案評價】
(1) 否 空氣中的CO2會干擾實驗結果的測定
(2) 在密閉體系裡燃燒(或反應物均為純凈物或用酒精燈隔著玻璃管加熱,達到著火點等)
(3) 【數據處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兩種元素,則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質量為2.64g×32÷44 = 1.92g,1.08g H2O中氧的質量為1.08g×16÷18 = 0.96g,因為產物中共有氧1.92g+ 0.96g=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種元素
(4) 【討論交流】
(1) 先通氧氣再加熱(或通過B中氣泡的多少來O2控制產生的速度,防止氣流過快,沖走葡萄糖和氧化銅,堵塞導氣管或控制反應物的量,防止反應過快熱量來不及散發而引起試管炸裂或氧氣足量防止燃燒不充分或反應結束,待冷卻後再稱量D、E的質量等)
(2) 將F換成裝有NaOH的乾燥管,同時吸收空氣中的CO2和H2O,減少實驗誤差(或A、B間加一個空集氣瓶,用導氣管連接等)
⑶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如下裝置來驗證濃硫酸與木炭在加熱條件下的產物中含有SO 2 和CO 2 .同學們查閱
(1)根據木炭粉與濃硫酸發生反應書寫化學方程式,該反應為C+2H 2 SO 4 (濃)
故答案為:C+2H 2 SO 4 (濃)
(2)反應產物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需要先驗證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硫,再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氣體通過溶液導氣管一個長進短出,所以實驗時,反應產生的氣體應從a端進入裝置; 故答案為:a; (3)A是驗證二氧化硫氣體的存在,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B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為:2KMnO 4 +5SO 2 +2H 2 O=K 2 SO 4 +2MnSO 4 +2H 2 SO 4 ,在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時不受干擾, 故答案為:品紅溶液褪色;除盡SO 2 ; (4)當C裝置品紅不褪色,證明二氧化硫氣體除凈,D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含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不褪色;變渾濁. |
⑷ 中考化學實驗題集
夠你看的了.
2006年全國初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復賽試題
(120分鍾滿分100分)
試題說明:
l本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l C-12 N-14 0-16 Na-23 S-32 C1-35 5 Ca-40 Cu-64 Fe-56 Zn-65 AI-27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有1個或2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有兩個答案的錯1個不得分,漏選1個扣1分。請將答案填在下表相應的題號的空格內。)
1.將下列四種家庭常用的調味品分別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鹽 B.食用油 C.味精 D.蔗糖
2.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
A.H2 B.O C. C60 D.Cu
3.食用下列方法處理過的食品,不會危及人體健康的是 ( )
A.用乾冰冷藏的食品 B.用硫磺熏制的白木耳、粉絲等食品
C.用甲醛浸泡的海鮮 D.用工業用鹽腌制的肉類食品
4.我國有些煤礦的坑道中具有豐富的可燃性氣體。利用該可燃氣可建成發電廠,這樣既充分利用了能源,又保證了煤礦的安全生產,坑道中主要的可燃性氣體是 ( )
A.H2 B.CO C.CH4 D.CH4和CO的混合氣體
5. 「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你認為「綠色化學」是指化學工業生產中 ( )
A.對廢氣、廢水、廢渣進行嚴格處理
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質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質
C.不使用任何化學物質
D.在化工廠種草、種樹,使其成為花園式工廠
6.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是人們現代生活中所使用的某些化工產品,如有些裝飾材料、化纖地毯、塗料等會不同程度地釋放出某種氣體,該氣體可能是 ( )
A.氟利昂 B.二氧化碳 C.甲醛 D.甲烷
7.下列物質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劑的是 ( )
A.炭粉 B.鐵粉 C.氯化鈣 D.生石灰
8.人體內含有多種元素,其中許多元素都是人體所需的。但有些元素尚未證實其生理功能,在食品中它們的含量稍高會引起毒性反應。我國食品衛生法對這些元素在食品中的含量的最高標准有極嚴格的規定,這些元素是 ( )
①Na ②Mg ③As ④Cd ⑤Ca ⑥Zn ⑦Hg ⑧Pb ⑨Fe ⑩K
A.⑥⑦⑧⑨ B.②④⑥⑧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⑦⑧
9.某學生將食鹽、生石灰、米醋、酸奶分別放人等質量的水中,逐一進行了pH的測定,並表示在下面的數軸上,其中能表示生石灰溶於水形成溶液的pH的是 ( )
10.當水的溫度和壓強升高到臨界點(t=374 3℃,p=22 05MPa)以上時,水就處於超臨界狀態,該狀態的水即稱之為超臨界水。超臨界水具有通常狀態下水所沒有的特殊性質,它可以和空氣、氧氣及一些有機物質均勻混合。如果超臨界水中同時溶有氧氣和有機物,則有機物可迅速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氮氣、水等。有關超臨界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超臨界水可處理有機廢物
B.超臨界水是一種新物質
C.超臨界水是水的一種狀態
D.超臨界水氧化技術不形成二次污染
11.《美國化學會志》報道了中國科學家以二氧化碳和鈉在一定條件製得金剛石,其化學方程式為3C02+4Na=2X+C(金剛石)。則x的化學式為 ( )
A. Na2O2 B .Na2CO3 C. Na2O D. Na4C2O6
12. 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瑞士科學家維特里希夫巧妙地選用生物大分子中的某原子(x)作為測量對象,測出相鄰x原子間的距離和方位,再通過計算機破譯了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空間結構。已知x原子是有機分子中數量最多的原子,該原子是 ( )
A .C B .H C .O D .N
13.有一溶液是由鹽酸、硫酸、硫酸鐵、氯化鐵、稀硝酸、硝酸鐵幾種中的兩種混合而成,向該溶液中加Ba(OH)2溶液的體積與生成沉澱的質量關系如右圖所示,則該溶液是 ( )
A.硝酸、硝酸鐵 B.硫酸、氯化鐵
C.鹽酸、氯化鐵 D.鹽酸、硫酸鐵
14.圖表資料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學生對圖表資料的使用,其中正確的是 ( )
A.根據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判斷該元素原子核中有幾個中子
B.根據密度數據判斷液體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C.根據「各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表」,設計通過蒸發、結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質分離出來的方法
D.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表」判斷每種元素原子中的質子數、中子數和核外電子數
15.把A、B、c、D四種物質放在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並測得反應物和產物在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的質量/g 19.7 8.7 21.6 0.4
反應後的質量/g 待測 19.4 0 3.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質c一定是化合物,物質D可能是單質
B.反應後密閉容器中A的質量為19.7 g
C.反應過程中,物質B和物質D變化的質量比為87:36
D.若物質A與物質C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194 :216,則反應中A和c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2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8個小題,共41分。)
16.(3分)已知右圖為A、B、C三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則
(1)x=__________,y=__________。
(2)寫出一種由A、B、C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___。(用A、B、C代表元素符號)
17.(5分)某單位曾發生了一起亞硝酸鈉中毒事件。亞硝酸鈉外觀酷似食鹽且有成昧,亞硝酸鈉和食鹽的有關資料如下:
項目 亞硝酸鈉(NaNO2) 氯化鈉(NaCl)
水溶性 易溶,在15℃時溶解度為81.5 g 易溶,在15℃時溶解度為35.8 g
熔點 271℃ 801℃
沸點 320℃會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氣體 1431℃
跟稀鹽酸作月 放出虹棕色的氣體N02 無反應
(1)根據上表,請你寫出亞硝酸鈉的兩個物理性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檢驗亞硝酸鈉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現有碳酸氫銨、硫酸鉀兩種固體化肥,請設計兩種實驗方法將它們加以區別。
方法 現象 結論
(1) 原化肥是碳酸氫銨
(2) 原化肥是碳酸氫銨
19.(7分)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理清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知識網路是化學學習重要的學習方法。F圖是初中常見化學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1)寫出A、B、C所屬物質的類別,並以Na、H、O、S元素組成的物質為例各寫出一種代表物質的化學式。
(2)NaHSO4是硫酸的酸式鹽,NaHSO4的溶液具有酸性。寫出NaHSO4與表中A、B、C、
氧化物中某兩種物質分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近年來,多次發生煤礦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為導致我國煤礦特大惡性事故的「頭號殺手」。
(1)瓦斯存在於煤層及周圍岩層中,是井下有害氣體的總稱。瓦斯屬於_______(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當瓦斯爆炸時,下列自救措施不當的是_____________ 。
A.站在原地不動
B.背對爆炸地點迅速卧倒
C.若眼前有水,應俯卧或側卧於水中。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選擇合適通道迅速逃生
(3)煤礦瓦斯爆炸有三個必要條件:瓦斯濃度達到爆炸限度、足夠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對任何一個條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這類事故的發生也提醒我們在做易燃、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任寫一點)。
21.(6分)下面4個觀點都是錯誤的。寫出你熟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否定相應的各錯誤觀點:
序號 錯誤觀點 否定例證(化學方程式)
(1) 分解反應一定有單質生成
(2) 凡有化合物生成的反應都是化合反應
(3) 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4)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22.(7分)某初級中學學生為探究該校化學實驗室的一種黑色粉末和一瓶標簽破損的無色溶液(如右圖所示)可能是什麼物質,大膽猜想並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發現問題]當把黑色粉末與無色溶液混合時即產生氣泡。
[查閱資料]初中化學實驗室常見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鐵粉、炭粉等。
[提出假設]黑色粉末是_______,無色溶液是_______。(只寫一種假設)
[設計實驗]向盛有少許黑色粉末的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無色溶液;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收集一試管氣體;
檢驗氣體(寫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此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原假設_______________
23.(4分)一定體積淡水中浮游植物在單位時間內經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是該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6CO2+6H2O=C6H12O6+6O2生成有機物質量和O2的質量(設為m)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由水體中溶解氧量的改變,可知生成有機物總量。
取水樣,測定其中溶解氧量為m(原)。將水樣灌滿黑、白瓶後放到原先取水樣的位置[黑、白瓶中水樣的體積均與測定m(原)水樣的體積相等],經24小時取出,測得黑、白瓶內水中溶解氧量為m(黑)、m(白)。黑瓶在無光條件下,水中浮游植物只發生消耗O2的呼吸作用,使水中溶解氧量下降;在光照條件下,白瓶內浮游植物發生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氧量上升,同時植物也發生呼吸作用。已知黑、白瓶內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相同。下列兩種溶解氧量的差值各表示什麼?
m(原)-m(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白)- m(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20分)
24.(5分)向一定量的氯化鋇溶液中加一定量的硫酸鈉溶液,充分反應後過濾。你認為濾液中溶質的組成最多有_______種情況,這幾種情況中一定都含有_______。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上述實驗中氯化鋇和硫酸鈉剛好完全反應,並將有關內容填寫在下表中。
驗證的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結論
25.(7分)為探究CO2和NaOH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設計出了下列4種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 選擇任意一種實驗裝置,簡述出現的實驗現象,解釋產生該實驗現象的原因:選擇的實驗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該實驗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同學質疑上述實驗設計,該同學質疑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原實驗的基礎上,請你設計實驗證明CO2和NaOH肯定發生了化學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8分)神州五號、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返航,標志著我國已跨入航天領域國際先進行列。
(1)在宇宙飛船上可以安裝盛有Na202的裝置,它的作用是與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生 成氧氣,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寫出一種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下面的儀器中根據上述反應選擇適當的儀器組成一套製取並收集乾燥的氧氣的裝置,各儀器從左到右的介面順序是( )一( )( )一( )。(填各儀器介面處的字母)。
(3)證明集氣瓶中的氧氣已經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測定生成的氧氣的體積,必須選用除上圖以外的儀器是__________(填儀器名稱)。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9分。)
27.(4分)已知CuO被C還原的產物是Cu2O(紅色)。現有CuO和木炭粉組成的混合物4.24 g,在高溫下充分反應後,得到紅色固體產物。反應後產生的氣體能全部被過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得沉澱2.00 g。試計算所得紅色固體產物質量。
28(5分)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測定Cu—Fe合金、Fe-Zn合金和Fe- Al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實驗室只提供一瓶未標明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和必要的儀器。
他們取其中一種合金的粉末5.6g與足量該硫酸充分反應,經測定,產生了氣體ag。請討論:當粉末為Fe-AI合金時,a>________;當粉末為Cu—Fe台金時,a<______________; 當_________>a>__________時,粉末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全國初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
(第十六屆天原杯)復賽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有1個或2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有兩個答案的錯1個不得分,漏選1個扣1分。請將答案填在下表相應題號的空格內。)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C B C B C D B B B AC C AD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8個小題,共41分)
16、(3分)(1)6;6 (各1分,共2分)
(2)A2BC3等 (1分)
17、(5分)
(1)易溶於水,熔點271℃;(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給分) (各1分,共2分)
(2)方法一:取少量待測物質與稀鹽酸反應,若有紅棕色氣體產生,則該物質為亞硝酸鈉。
或方法二:取待測物質加熱到320℃以上,若有臭味氣體產生,則該物質為亞硝酸鈉。(3分)
18、(4分)
方 法 現 象
(1)將兩種化肥分別放入試管中加熱 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試管壁出現水珠,固體質量減少或消失的
(2)將兩種化肥分別放入到裝有稀鹽酸的試管中 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的
19、(7分)
(1) (每空0.5分,共3分)
A B C
酸 鹼 鹽
H2SO4或H2SO3或H2S NaOH Na2SO4或H2SO3或Na2S
(2)NaHSO4+NaOH=Na2SO4+H2O或2NaHSO4+Na2O=2Na2SO4+H2O
或2NaHSO4+Na2SO3=2Na2SO4+SO2↑+H2O或2NaHSO4+Na2S=2Na2SO4+H2S↑
(化學方程式答對1分得2分,共4分)
20、(5分)(每空1分,共5分)
(1)混合物 (2)A; (3)火源;氧氣;點燃氣體前要先檢驗氣體的純度(或應該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或從遵守規章制度或注意安全等方面均可)
21、(6分)(每空1.5分,說明:其它合理答案均可給分。)
(1)Cu(OH)2 CuO+H2O (2)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 K2MnO4+MnO2+O2↑ (4)Ca(HCO3)2 CaCO3+H2O+CO2↑
22、(5分,每空1分)
假設一:MnO2;H2O2;排水集氣;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帶火星的木條復燃;O2;根據假設與檢驗的氣體是否一致來判斷成立或不成立。
假設二:鐵粉;稀硫酸;排水(或向下排空氣法);把收集滿氣體的試管移近酒精燈火焰(或把燃著的木條移近試管口);聽到爆鳴聲(或氣體燃燒。火焰呈淡藍色);H2;根據假設與檢驗的氣體是否一致來判斷成立或不成立。
23、(4分)(每空1分)有機物量=m×15/16 (180/192=15/16) (2分)
m原-m黑:24小時內浮游植物呼吸消耗氧量 (1分)
m白-m黑:24小時內植物籍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總量 (1分)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3個小題,共20分)
24、(5分)3;NaCl (每空1分,共2分)
驗證的實驗方法 可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結論
(1)取樣,加BaCl2溶液(2)另取樣,加Na2SO4溶液 無沉澱現象無沉澱現象 濾液中無Na2SO4 濾液中無BaCl2 證明兩者剛好完全反應
(每空1分,共3分)
25、(7分)(1) (1分)
裝置(1) 裝置(2) 裝置(3) 裝置(4)
實驗現象 試管內液面上升,燒杯內液面下降(1分) 軟塑料瓶變癟(1分) 氣球脹大(1分) 燒杯內的水流入錐形瓶中(1分)
產生 現象的原因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試管內氣體壓強減少,液體被壓入試管中(1分)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塑料瓶內氣體壓強減少,大氣壓將軟塑料瓶壓癟了(1分)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錐形瓶內氣體壓強減少,大氣使氣球脹大(1分)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錐形瓶內氣體壓強減少,大氣壓將液體壓入錐形瓶(1分)
註:(1)~(4)只需答一題,本題共2分。
(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使氣體的量減少,也可以出現類似的現象。 (2分)
(3)往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後的液體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果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生,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 (3分)
26、(8分)
(1)2Na2O2+2CO2=2Na2CO3+O2↑ (2分)
(2)2KClO3 2KCl+3O2↑或2H2O2 2H2O +O2↑ (1分)
a,fe,g或b,fe,g (3分)
(3)帶火星的木條放在g處,若復燃證明氧氣已經收集滿 (1分)
(4)量筒 (1分)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9分)
27、(4分)
解:4.24g混合物中,m(C): ×12=0.24g (1分)
M(CuO):4.24g-0.24g=4g (1分)
CuO全部被還原為Cu2O的化學方程式:
4CuO+C=2Cu2O +CO2↑
4×80 2×144
4.00 x
X=3.60(g) (2分)
28、(5分)
解:0.20;0.20;0.2~0.17; Fe-Zn合金或者Cu–Fe合金 (每空1分)
⑸ 根據煉鐵的反應原理,小明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煉鐵的主要反應原理是
(1)煉鐵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CO+Fe2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