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履帶底盤總成的結構都有哪些呢
履帶行走機構廣泛應用於工程機械、拖拉機等野外作業車輛。行走條件惡劣,要求該行走機構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並具有良好的行進和轉向能力。履帶與地面接觸,驅動輪不與地面接觸。當馬達帶動驅動輪轉動時,驅動輪在減速器驅動轉矩的作用下, 通過驅動輪上的輪齒和履帶鏈之間的嚙合, 連續不斷地把履帶從後方捲起。接地那部分履帶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 而地面相應地給履帶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 這個反作用是推動機器向前行駛的驅動力。當驅動力足以克服行走阻力時, 支重輪就在履帶上表面向前滾動, 從而使機器向前行駛。整機履帶行走機構的前後履帶均可單獨轉向,從而使其轉彎半徑更小zy12。
履帶行走裝置有「四輪一帶」(驅動輪、支重輪、導向輪、拖帶輪及履帶),張緊裝置和緩沖彈簧,行走機構組成。如下圖所示。
履帶底盤結構組成
上圖中,1-履帶;2-驅動輪;3-托帶輪;4-張緊裝置;5-緩沖彈簧;6-導向輪;7-支重輪;8-行走機構。
❷ 專利號200820054312.0查詢
名 稱: 礦井巷道裝卸車
申 請 號: 200820054312.0 申 請 日: 2008.09.01
公 開 (公告) 號: CN201258032 公開(公告)日: 2009.06.17
主 分 類 號: B62D55/02(2006.01)I 分案原申請號:
分 類 號: B62D55/02(2006.01)I;B61D9/00(2006.01)I
頒 證 日: 優 先 權:
申請(專利權)人: 陳濟良
地 址: 410625湖南省寧鄉縣喻家坳鄉湧泉山村陳家組
發 明 (設計)人: 陳濟良 國 際 申 請:
國 際 公 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 代理 機構: 代 理 人:
摘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礦井上使用的機械設備,具體說,本實用新型是礦井巷道裝卸車,它由履帶行走裝置、駕駛室、裝卸裝置、油壓裝置、動力裝置、變速箱、操縱手柄七大部件組成,裝卸裝置連接在履帶行走裝置上,動力裝置、變速箱、油壓裝置、駕駛室、操縱手柄都連接在履帶行走裝置的主樑上,履帶行走裝置設置成履帶式的行走方式,與地接觸面積大,凹凸不平地面一越而過,行進靈後,能原地旋轉;裝卸裝置能收集巷道中的礦石或石塊,泥塊裝入絞車桶內,功效高,速度快,這種礦井巷道裝卸車結構簡單,尺寸小,重量輕,特適宜於礦井巷道中裝卸礦石或石塊、泥塊、渣土,也適宜於各種場合的裝卸作業。
❸ 履帶的結構及原理
1、結構:履帶由履帶板和履帶銷組成。
(1)履帶銷將每個履帶板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履帶鏈。
(2)履帶板兩端有與驅動輪嚙合的孔,中間有誘導齒,用於調節履帶,防止坦克轉向或滾動時履帶脫落。在與地面接觸的一側,加強防滑肋(花紋),以提高軌道板的堅固性和軌道與地面的粘合性。
2、原理:當發動機的動力傳遞給驅動輪時,驅動輪順時針拉動履帶,從而在地面履帶和地面履帶之間產生相互作用。根據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原理,軌道沿水平方向對地面施力,地面對軌道施力。這個反作用力使坦克運動,稱為坦克的牽引力。
(3)履帶行走裝置結構設計擴展閱讀:
履帶的歷史:
人們最初研製的坦克,是沿用了農用履帶式拖拉機的履帶。1915年,英國的「小遊民」坦克沿著美國「布洛克」拖拉機的軌道行駛。1916年,法國的「施納德」和「聖沙蒙」坦克沿著美國的「霍爾特」拖拉機的軌道行駛。
履帶已經進入坦克歷史近90年。現今的履帶,無論其結構、材料、加工等,都在不斷地充實著坦克庫。履帶已經發展成為可以經歷戰爭考驗的坦克「無限軌道」。
❹ 怎樣將簡單飛機的履帶的速度調快
在簡單飛機中,很多人都期望著建造一個飛得很快的飛機,而飛得很快的飛機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阻力小、動力強、續航長等特點,而高速飛機不好做,但是領悟到要點之後可以輕松製作出高於1000英里每小時的飛機!
操作方法
01
移走方塊
首先,啟動「簡單飛機」游戲,進入游戲後,點擊屏幕窗口中部的「SANDBOX」(沙盒),進入到飛機編輯器中。進入後能看到一個駕駛室和駕駛室下方的兩個普通方塊。請移走下方的兩個方塊。
02
添加圓筒
在駕駛艙中剛剛被移走方塊地方添加圓筒,具體操作是:點擊屏幕右側的「加號」按鍵,在彈出來的菜單中選擇「Structural」(結構)分類,在該分類中拖動一個「Faselage Block」(圓筒)到駕駛艙底部。
03
製作機頭
重復使用步驟2提供的方法,拼接出一個長形的機身。在機身前方添加一個「Faselage Cone」(圓筒尖)。您需要直接從列表中拖動該組件到機頭處。
04
添加發動機
再次重復步驟2的方法,通過添加「Faselage Block」(圓筒)組件使機身足夠的長。之後進入「Propulsion」(動力)分類,拖動名為「Blasto BFE120」的大型引擎到機身尾部。
05
添加駕駛艙的另一半
如果飛機上的駕駛艙只有一半,會不會感覺非常奇怪呢?進入「Gizmos」(小部件)分類,然後拖動一個「Cockpit」(駕駛艙)組件到飛機上,點擊屏幕右側的「旋轉」按鍵,來將駕駛艙旋轉到合適的角度。
06
添加機翼
進入「Wing」(機翼)分類,拖動一個「Primary Wing」(基礎機翼)到飛機的右側,之後添加「Horizontal Stabilizer」(水平穩定尾翼)到飛機的右側,再拖動「Vertical Stabilizer」(垂直穩定尾翼)到飛機的頂部位置,您可以通過機翼調節器來微調機翼。
❺ 履帶式挖掘機行走裝置如何構造
履帶式行走裝置由「四輪一帶」(即驅動輪2、導向輪7、支重輪3、托鏈輪6及履帶1)、張緊裝置4和緩沖彈簧5,行走機構11,行走架(包括底架10、橫梁9和履帶架8)等組成。驅動裝置是雙速液壓馬達經過減速器減速,帶動驅動輪和履帶行走。導向輪是通過張緊裝置和行走架連接。張緊緩沖裝置是用以調整履帶的張緊度,並在前部履帶受到沖擊時起緩沖作用。履帶上部由托鏈輪支持,下部通過支重輪將載荷傳到地面。
挖掘機行走時驅動輪在履帶的緊邊一驅動段及接地段(支撐段)產生一拉力,企圖把履帶從支重輪下拉出,由於支重輪下的履帶與地面間有足夠的附著力,阻止履帶的拉出,迫使驅動輪卷動履帶,導向輪再把履帶鋪設到地面上,從而使挖掘機借支重輪沿著履帶軌道向前運行。
挖掘機轉向時由安裝在兩條履帶上,分別由兩台液壓泵供油的行走馬達(用一台油泵供油時需採用專用的控制閥來操縱)控制油路,可以很方便地實現轉向或就地轉彎,以適應挖掘機在各種地面、場地上運行。液壓挖掘機的轉彎情況,為兩個行走馬達旋轉方向相反、挖掘機就地轉向)僅向一個行走馬達供油,挖掘機則繞著一側履帶轉向。
❻ 小型挖土機行走裝置的組成
行走架是小型挖土機行走裝置的載重框架,它由支撐架,承重梁和履帶架構成
履帶行走裝置由「四輪一帶」(即主動輪,導輪,支重輪,錕軸,及其履帶)那樣可以使上端凈重勻稱傳到路面,有利於在承重力較低的路面應用,提升行走特性。
小型挖土機關鍵用於市政道路建設或是狹小空間內工作考慮辦公環境和具體標准等要素應選用硫化橡膠履帶,因為硫化橡膠履帶具備對地面毀壞小,噪音低,速度更快,震動小,接地裝置比壓小,驅動力大,能夠降低路面對機械設備的沖擊性等優勢,在極端環境中或在野外工作時能夠應用鋼制履帶以融入極端的工作狀況,而輪式行走裝置雖然有運作速度更快,操控性好,運作時車胎不損壞地面,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很火爆,可是其他接地裝置比壓大,爬坡度小,發掘工作時必須用專業支腳支撐點,以保證挖掘機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數。
❼ 履帶行走裝置牽引力計算
鑽機行走時,需要不斷克服行走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牽引力也就是用於克服這些運動阻力的。牽引力計算原則是行走裝置的牽引力應該大於總阻力,而牽引力又不應超過機械與地面的附著力。
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很多,主要有:履帶運行的內阻力、由履帶支承引起的土壤變形的阻力、坡度阻力、轉彎阻力、風載阻力、慣性阻力、傳動損失和液壓損失等。
圖6-12 雙排行星輪行走減速器內部結構
(一)鑽機行走時要克服的阻力
1.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
履帶運行時,由於驅動力與履帶板的嚙合有嚙合阻力Fn1;驅動輪和導向輪軸頸的摩阻力Fn2;履帶銷軸摩擦阻力Fn3;支重輪的摩擦損失Fn4。
綜上所述,等效到驅動輪節圓上的履帶總內阻力F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當鑽機前進時和鑽機後退時履帶運行的內阻力Fn不同。考慮到這些損失,在計算時可取履帶行走裝置效率等於0.8~0.85。
2.土壤變形阻力Fd
該項阻力為土壤對履帶運行的阻力,是由於支重輪沿履帶滾動,履帶使土壤受擠壓變形而引起的。雙履帶的地面總變形阻力,即運行阻力Fd(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λd為運行比阻力系數,根據試驗測定,見表6-1。
3.坡度阻力Fs
坡度阻力是鑽機在斜坡上因自重分力所引起的。設坡角為α,則坡度阻力Fs(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m為鑽機工作質量,kg。
表6-1 運動比阻力系數
4.轉彎阻力Fr
履帶行走裝置轉彎時所受到的阻力較為復雜,而主要是履帶板與地面的摩擦阻力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μ3為轉彎時履帶與地面摩擦系數,一般為0.4~0.7,對於堅實地面取較小值,對於松軟地面取較大值。m為鑽機工作質量,kg;L為履帶接地長度,m;R為行走履帶的轉彎半徑,m。
當鑽機以單條履帶制動轉彎時,由R=B,所以,此時轉彎行駛阻力可表示為Fγ(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B為履帶軌距,m。
5.風載阻力Fw
風載阻力可表示為Fw(N)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qW為鑽機工作狀態的風壓,取qW=250Pa;AW為鑽機的迎風面積,m2。
6.慣性阻力Fi
若鑽機的行走速度為1~2km/h,啟動時間為3s,則不穩定運行啟動、停車時的慣性阻力Fi(N)為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二)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
綜上所述,以上6種運行阻力中,以坡度阻力和轉彎阻力為最大,往往要佔到總阻力的2/3,尤其鑽機的原地轉彎阻力比機械式的繞一條履帶轉彎阻力更大,但轉彎和爬坡一般不同時進行。因此,可以根據上坡時作直線行走的情況計算履帶行走裝置,並根據平道上轉彎的情況來驗算。故在實際計算履帶行走裝置的牽引力FT時,總是從下面兩種組合情況中選用較大者,即
爬坡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轉彎時: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在對鑽機的履帶底盤進行設計時,有些阻力很難精確計算,因此可用整機重力估算鑽機的行走牽引力,即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若鑽機的液壓功率PT(kW)為已知,則可根據下列公式驗算行走速度等參數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η為行走傳動機構的效率,取0.8~0.85;RV為泵或馬達的變數系數(如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則取RV=1);FT為牽引力,N;υ為行走速度,km/h。
採用變數泵系統的鑽機在爬坡或轉彎時可根據阻力的增加,自動降低行走速度,增加牽引力;在平坦路面上又能自動減少牽引力,提高行走速度。因此,牽引力和行走速度兩者通常都能滿足要求。
在採用定量泵系統時,如果發動機功率不太富裕,則可以適當降低行走速度,滿足必需的最大行走牽引力,使鑽機在一般路面能實現原地轉彎。
目前採用變數泵或變數馬達的履帶式鑽機的最大行走速度一般在2~5.5km/h范圍內,採用定量泵和定量馬達的行走速度一般在1.5~3km/h范圍內。
為了保證鑽機在坡道上運行,應驗算其附著力,即牽引力必須小於履帶和地面之間的附著力
液壓動力頭岩心鑽機設計與使用
式中:φ為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表6-2);Tf為鑽機的地面附著力,N;m為鑽機整機質量,kg;α為坡度角,(°)。
表6-2 履帶和地面間的附著系數φ
❽ 我最近在設計一個礦山履帶式鑽車行走驅動裝置,自己基礎比較差,希望各位高手能提供一點思路或者解決方案
一般此類行走由一個直軸式軸向柱塞馬達驅動,內部設有三級減速機構(行星輪減速機),最終將動力(轉矩)輸出給履帶輪,再由履帶輪帶動履帶實現行走。此類行走馬達內設有彈簧制動器(液壓解除),然後還有改變馬達斜盤傾角實現高低速行走。如果是雙履帶兩輪驅動,還得考慮必須使得每個履帶輪都可以各自動作以實現轉向,和同時動作實現直線行走。 ..
❾ 履帶底盤的構造
履帶底盤是整個鑽機的支承底座,由底盤車架、履帶、驅動輪、支重輪、托鏈輪、引導輪和履帶張緊裝置等組成,如圖6-1所示。
車架5通過支重輪6、履帶1將載荷傳至地面。履帶為封閉狀環繞過驅動輪8和引導輪2,托鏈輪7支持履帶上半邊,使之不下垂,行走裝置的動力由行走液壓馬達10經行走減速機9傳給驅動輪,使整個行走裝置運行,當履帶由於磨損而伸長時,可由張緊裝置4調節其松緊度。
1.車架
車架是履帶自行底盤的承重結構。車架按結構不同可分為組合式和整體式。
圖6-1 履帶底盤結構圖
組合式車架(圖6-2)的履帶架為框架結構。橫梁是工字鋼或焊接的箱形梁,履帶架通常採用下部敞開的門形截面,兩端呈叉形,以便安裝驅動輪、導向輪、和支重輪。這種結構的優點是可根據鑽機長寬不同的尺寸要求不需改變機架結構,換裝加寬的橫梁和加長的履帶架就可安裝不同長度和寬度的履帶。它的缺點是履帶架截面削弱較多,剛性較差,在截面削弱處易產生裂縫。
圖6-3是整體式車架,是將橫梁和履帶架焊為一體。具有構造簡單、布置緊湊、質量輕、剛性好等優點。此外,這種結構還可使支重輪直徑做得較小,根據履帶自行底盤的長度,支重輪數量每邊可裝5~9個。這樣,機重可均勻地傳給地面,這對於承載能力較低的地面使用更為有利。
2.履帶與驅動輪
履帶是用來將機械的質量傳給地面,其形狀和構造必須考慮到機器的穩定性和對各種工況的適應性,行走時還要保證能有足夠的牽引力。每條履帶由履帶板、軌鏈總成等組成,如圖6-4所示。
履帶板用特製鋼螺栓裝在左右履帶節上。履帶節是供支重輪滾動的軌道。每對履帶節的前銷孔內壓配一個銷套,然後再使其與前一對履帶節的後銷孔用履帶銷鉸接,履帶銷與銷套是間隙配合,履帶銷的兩端與前一對履帶節的後銷孔是過盈配合,這樣就使前後兩對履帶節通過履帶銷與銷套呈鉸接狀態,前後兩塊履帶板能自由相對轉動。整條履帶的履帶節都安裝好後,形成一條帶導軌面的套筒滾子鏈。驅動輪的輪齒就通過銷套與履帶相嚙合。
圖6-2 組合式車架
圖6-3 整體式車架
圖6-4 組合式履帶
目前,履帶總成零件已通用化,其中履帶板一律採用質量小、強度高、結構簡單、價格低的軋制履帶板,履帶板的斷面形狀對工程機械的牽引附著性能和其他一些使用性能有很大影響。
履帶板的結構根據用途不同,通常分為普通用、濕地用、沼澤地用和岩石地用等履帶板。
(1)普通履帶板 一般有20~80mm高的履刺。其中單筋式履帶板牽引力大,用於推土機;雙筋式履帶板,剛度大,兼有牽引性能和轉向性能,用於裝載機;三筋式履帶板用於挖掘機(圖6-5a、b、c)。
(2)濕地、沼澤地履帶板 有三角形(圖6-5d)和四邊形(從履帶縱向剖面看)。前者為履帶推土機用,後者多為履帶式挖掘起重機用。
圖6-5 履帶板結構
(3)岩石地履帶板 為加強履帶板,及防止側滑,兩側有加強筋(圖6-5e)。履帶板可用40Mn2鑄成,為減輕質量,厚度在7~8mm之間,寬度在600~1800mm范圍內,接地比壓可減少到30~10kPa。
驅動輪用來驅動履帶。它安裝在履帶自行底盤的後部。它的齒距一般為履帶節距的一半,也就是每個一個齒和履帶節銷相嚙合。這樣驅動輪上的一半齒磨損後,可調換另一半再工作,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但也有履帶的節距等於驅動輪的節距。這樣,就能同時有幾個節銷與齒嚙合,受力比較均勻,圖6-6為組合式履帶的驅動輪。
3.支重輪和托鏈輪
支重輪用來支承車體的質量,並將機重傳給履帶,在行駛過程中,它除了沿履帶導軌滾動外,還要夾持履帶,防止履帶橫向滑移而造成支重輪脫軌,在機械轉向時,它又要迫使履帶在地面上橫向滑移。
支重輪常在泥水、塵土中工作、且受較大沖擊載荷,工作條件差。因此要求它的相對轉動部分密封可靠、輪圈耐磨,滾動阻力要小支重輪有單邊和雙邊兩種,兩者結構相同,雙邊支重輪的僅多一輪緣。單邊支重輪只是在兩個輪緣的內側或外側帶有凸邊,雙邊支重輪則在輪緣的內、外側都有凸邊,使之能更好地夾持履帶,但其滾動阻力大。因此每台設備上雙邊支重輪的數目不應超過單邊支重輪的數目。。
圖6-6 組合式履帶的驅動輪
如圖6-7所示的支重輪是一種直軸式結構。支重輪軸8是不轉動的,通過兩端軸座3固定在履帶架上。支重輪體4分兩段焊接而成,輪邊有凸緣,起支承履帶的作用,使履帶板行走時不會橫向滑落。支重輪內壓裝有軸套5。軸兩端裝有浮動油封。
圖6-7 支重輪
托鏈輪用來承托上部履帶。不讓它下垂過多,以減少運動時的振跳現象,同時引導上部履帶運動方向,防止它側向滑落。
托鏈輪的形式與支重輪相似,但承受的力量較小,工作條件較好,所以它的結構比較簡單,尺寸較小,如圖6-8所示。
4.導向輪與張緊裝置者為履帶推土機用,後者多為履帶式挖掘起重機用。
導向輪的作用是支承履帶和引導履帶正確地卷繞,同時它與張緊裝置一起使履帶保持一定的張緊度,並緩和道路傳來的沖擊力,減少履帶在運動過程中的振跳現象。履帶運動過程的振跳會導致沖擊載荷和額外的功率損耗,加快履帶銷和銷孔之間的磨損。當履帶遇到障礙物時,張緊裝置可以讓導向輪後移一些,避免履帶過於局部張緊。
圖6-8 托鏈輪
左右支承滑塊的後面通過左右叉臂裝著張緊裝置。這種滑塊式張緊裝置有兩種調整張緊方式。一種是螺旋調整式,它由張緊螺桿和張緊彈簧組成。另一種是黃油調整式,它由液壓缸、活塞與張緊彈簧等組成,這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張緊裝置,(圖6-9)。它通過手搖泵向張緊裝置壓注黃油,由液壓缸和柱塞對導向輪位置進行調節來達到履帶張緊。注入液壓缸內的黃油量的多少決定了履帶的張緊程度。若履帶過緊或需要拆卸履帶時,可擰松放油螺塞,擠出黃油,減少張緊力。
圖6-9 液壓張緊裝置示意圖
張緊彈簧,在預緊後應有適當的緩沖作用的行程,以便在行駛不平道路或遇到障礙物時起緩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