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過氧化鈉碳酸鈉實驗裝置

過氧化鈉碳酸鈉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9-23 11:54:12

❶ 呼吸面具中可用過氧化鈉作為供氧劑,某同學設計以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證明過氧化鈉可作供氧劑.(1)反

實驗原理為:A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B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防止影響氧氣的檢驗,再用排水法收集滿剩餘的氣體,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內,木條復燃,說明試管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證明過氧化鈉可以作供氧劑,
(1)反應管A中加入Na2O2固體,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為:Na2O2;2Na2O2+2CO2=2Na2CO3+O2
(2)由於生成的氧氣中混有未二氧化碳氣體,應用NaOH溶液洗氣,吸收未反應的CO2氣體,防止影響氧氣的檢驗,
故答案為:吸收未反應的CO2氣體;
(3)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內,木條復燃,說明試管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證明過氧化鈉可以作供氧劑,
故答案為: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口內,木條復燃,證明試管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

❷ 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常用作制氧劑,供人類呼吸之用,某學生為了驗證這一實驗,以足量的大理石、足

(1)該反應的葯品是固體和液體,且不需加熱,所以所需裝置為固液混合不加熱型,所以排除圖1;圖2中只能製取少量二氧化碳而不能製取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排除圖2,故選圖3;
大理石和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鹽酸具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水蒸氣,氯化氫和碳酸氫鈉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裝置的作用是吸收A裝置中產生的鹽酸酸霧,除去HCl氣體;
二氧化碳和碳酸氫鈉不反應,水蒸氣能使無水硫酸銅由白色變藍色,所以C裝置內可能出現的現象是白色固體變藍色;
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時,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管口,木條復燃說明收集到的氣體為氧氣,
故答案為:圖3;吸收A裝置中產生的鹽酸酸霧;變藍色;帶火星的,復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若E中石灰水出現輕微白色渾濁,說明未反應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所致,
故答案為:未反應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所致;
(3)若D中的3.9g過氧化鈉樣品接近反應完畢時,所以E中可能會因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而生成較多沉澱,而且E氣體的量基本不,則E中液面基本不變;
故答案為:E中石灰水的白色渾濁明顯增加,瓶內液面的下降接近停止;
(4)3.9g過氧化鈉完全反應生成氧氣的體積為v.
2Na2O2----O2
2mol 22.4L

3.9g
78g/mol
V
V=0.56L=560mL>500mL,所以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小;
560mL-500mL=60mL;
原因是因樣品中含有不與CO2反應生成氣體的雜質,導致生成的氧氣的體積偏小;
故答案為:小;60;因樣品中含有不與CO2反應生成氣體的雜質;
(5)D裝置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其反應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為:2Na2O2+2CO2═2Na2CO3+O2

❸ 將過氧化鈉與碳酸鈉

將過氧化鈉轉化為碳酸鈉
直接通入CO2氣體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也可以將其先與H2O反應得氫氧化鈉,再通入CO2氣體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❹ 過氧化鈉樣品中常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下面的裝置來測定樣品中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1. C中是濃硫酸,乾燥二氧化碳作用。

  2.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CO2+2OH-====碳酸根離子+H2O

  3. E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進入D中,影響實驗結果。

    快採納

❺ 怎樣用過氧化鈉來製取碳酸鈉

過氧化鈉溶於水後通適量二氧化碳

❻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水接觸時才能和過氧化鈉反應」.(1)過氧化鈉與二氧

(1)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方程式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故答案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於;
(2)鹽酸和碳酸鈣反應時可能會帶出一部分氯化氫,為了使實驗更准確應該可用稀硫酸和小蘇打反應制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c;
(3)根據實驗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乾燥的二氧化碳,來判斷乾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所以打開的止水夾為K 2 ,故答案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當二氧化碳通過過氧化鈉時,不可能全部反應,所以應該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是否產生了氧氣,
故答案為:除去未充分反應的CO 2
②根據查閱資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所以不能判斷是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故答案為:水與Na 2 O 2 反應生成氧氣;
(5)Ⅲ中固體若有碳酸鈉,鹽酸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故答案為: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❼ 過氧化鈉在潛水艇中用作制氧劑,供人類呼吸之用.某學生為了驗證這一實驗,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鹽酸和

(1)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故答案為:2Na2O2+2CO2=2Na2CO3+O2
(2)無水硫酸銅吸水後變成藍色晶體CuSO4?H2O,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故答案為:白色固體變藍;取下集氣瓶,豎立起來,用帶余燼木條深入瓶內,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當D中的1.95g過氧化鈉樣品接近反應完畢時,由於生成氧氣的量減少,壓強變小,所以E中可能會因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而倒吸.
故答案為:由於生成氧氣的量減少,E中可能會因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而倒吸;
(4)1.95g過氧化鈉完全反應生成氧氣的體積為v.
2Na2O2----O2
2mol 22.4L

1.95g
78g/mol
v
v=0.28L=280mL>250mL,所以實際收集到的氧氣體積比理論計算值小.
280mL-250mL=30mL;
原因是Na2O2可能含有其它雜質,
故答案為:30;Na2O2可能含有其它雜質;
(5)生成氧氣物質的量=
5.6L
22.4L/mol
=0.25mol,
由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都是2mol反應生成1mol氧氣,故混合氣體物質的量為0.25mol×2=0.5mol,設CO2物質的量為xmol,水蒸氣物質的量為(0.5-x)mol,則:
44x+(0.5-x)×18=16.8;
解得:x=0.3mol,
所以水的物質的量=0.5mol-0.3mol=0.2mol,
原混合氣體中CO2與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答案為3:2.

❽ 怎麼證明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後生成的固體是碳酸鈉,設計一種合理的實驗方案

初中知識解法:

①將固體溶於水;

②用試管A取少量溶液,加入稀鹽酸,觀察有無氣泡產生;

③用試管B取少量溶液,加熱,觀察有無氣泡產生;(無氣泡證明不是NaHCO3,因為2NaHCO3=加熱=Na2CO3+CO2+H2O)

④用試管C取少量溶液,加入CaCl2溶液,觀察有無沉澱生成

若A中有氣泡產生、B中無氣泡產生、C中有白色沉澱,根據題目即可證明產物是Na2CO3

❾ 下圖是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定性定量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請在看一下題目,實驗開始時,打開K1,K2,K4,關閉K3,
注意K3是關閉的,CO2沒有和石灰水反應,這證明二氧化碳沒有經過裝有石灰水的試管,所以說二氧化碳依舊是乾燥的(其中不含有水蒸氣,石灰水裡肯定含有水啊),然後CO2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而不是NaOH,所以不用擔心NaOH腐蝕玻璃管
2 Na2O2 + 2 CO2 = 2 Na2CO3 + O2

我發現樓主真愛學化學啊,看見你好幾次了,和我一樣,我高中時就愛學化學,如有意,可加我QQ共同討論QQ1185280981

❿ 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可用過氧化鈉(Na2O2)作為供氧劑.為了探究其反應原理,興趣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


【設計實驗】(1)從所給圖可知,此題製取氣體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要加熱,故答案為:①錐形瓶、長頸漏斗;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該裝置在實驗室還可以用來製取氧氣,寫出用該裝置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2H2O2

MnO2
.

與過氧化鈉碳酸鈉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圖1裝置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實驗中 瀏覽:861
空調閥門結冰是怎麼回事 瀏覽:968
怎麼把默認設備揚聲器改成耳機 瀏覽:569
復合材料的軸承用什麼潤滑 瀏覽:486
dec在數控機床上是什麼意思 瀏覽:964
冰櫃換什麼製冷液效果好 瀏覽:916
全自動洗衣機軸承壞了需要多少錢 瀏覽:121
自控閥門儀表怎麼裝配 瀏覽:81
主通風振動檢測裝置 瀏覽: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 瀏覽:745
清潔保養維護機械或電器裝置前 瀏覽:736
石灰石脫硫再熱裝置作用 瀏覽:780
鞋廠設備多少錢 瀏覽:444
閥門上開過力是什麼 瀏覽:353
汽車改裝排氣閥門開關控制盒壞了 瀏覽:662
燃氣灶離燃氣閥門距離圖 瀏覽:211
五菱宏光儀表盤上的表怎麼調 瀏覽:202
網課批註設備哪個好 瀏覽:938
鋒馭儀表台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3
氣動計數迴路應用於哪些設備 瀏覽:50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