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題目中問及「實驗裝置中的不足,並要求進行改進」時。答題思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要看是什麼實驗,如果有關氣體的可以看其是否採取防倒吸裝置,若是有版害氣體則需要尾氣處理權裝置,看看有沒有。
有的實驗是缺少溫度計或者玻璃棒之類的,只要多做做不同類型的實驗題多看看就會自然的明白題意的。
希望能幫到你,
Ⅱ 如圖所示是通過重物自由下落的實驗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關於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實驗
A、打點計時器向右使用交流電,所以該實驗可用4-6伏的交流電源,故A錯誤;
B、根據h=
1 |
2 |
1 |
2 |
1 |
2 |
Ⅲ 如圖是某同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該同學先後三次將同一個小車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然後用不同的
(1)木塊運動的距離長短不僅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有關,還與物體的初始速度有關,因此在研究摩擦力對其運動距離的影響時,要控制木塊的速度相同,即要用到控制變數法.由於用不同的力推木塊,導致了木塊的初始速度不同.故這種操作是錯誤的.
(2)根據實驗現象可知,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越遠;
(3)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釋放,從而使它們剛運動到水平面上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4)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如果平面光滑,小車將不受阻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2)阻;遠;(3)初速度;(4)勻速直線運動.
Ⅳ 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實驗,酒精脫色後為什麼要洗凈
水城中學七年級同學為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選擇了一種盆栽斑葉植物作為實驗材料,該植物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無葉綠體)界限清晰,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步驟:
步驟一:10:00時安裝好實驗裝置,並將裝置放在陽台上;
步驟二:15:00時將葉片A、B同時摘下,酒精脫色處理,然後滴加碘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A、B兩葉片的綠色部分都變藍,非綠色部分無變化.
請分析回答問題:
(1)從實驗裝置看,該裝置可探究的兩個變數是______.請你說出探究其中任意一個變數的一組實驗是______(回答提示:××和××是探究變數××的一組實驗).
(2)實驗現象說明A、B兩葉片的綠色部分都含有澱粉.請你說出B葉片綠色部分澱粉的來源是______.
(3)實驗現象表明實驗失敗,你認為如何改進實驗操作步驟才能使實驗達到預期效果______.
魔方格
題型:解答題難度:中檔來源:聊城
答案(找作業答案--->>上魔方格)
(1)本題的選材是斑葉植物,這告訴我們材料的本身存在對照組,就是有葉綠體部分和無葉綠體部分,惟一變數就是葉綠體,該對照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葉綠體;從實驗裝置可以看出A葉片與B葉片所處的環境不同,A葉片在空氣中有二氧化碳,而B葉片在塑料袋內,由於有固體氫氧化鈉的存在,吸收袋內的二氧化碳,故B葉片處的環境中無二氧化碳,惟一變數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對照實驗是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對照組應該是A葉片的與B葉片的綠色部分.
(2)由於B葉片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二氧化碳,因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按理B葉片的綠色部分應該沒有澱粉產生,而實驗中B葉片有澱粉產生,說明實驗步驟中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分析實驗步驟,實驗時是將裝置直接放在陽光下進行實驗的,由於B葉片在裝入塑料袋前已經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有機物澱粉,所以原來製造的澱粉仍然能使碘液變藍,使實驗結果不明顯出現錯誤.
(3)要排除B葉片內原有澱粉的干擾,可以在實驗前將實驗裝置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在黑暗的環境里,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把原有的澱粉消耗盡,這樣就不能幹擾實驗了.
故答案為:
(1)葉綠體和二氧化碳;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是探究變數葉綠體的一組實驗(或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葉片B的綠色部分是探究變數二氧化碳的一組實驗)
(2)實驗前葉片光合作用形成的(或實驗前葉片含有的)
(3)在實驗前,將實驗裝置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
Ⅳ 圖甲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光滑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
(1)甲圖是研究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實驗裝置,在該圖中的小球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所處的高度不同,即兩情況下小球滾動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不同的,故該實驗裝置是用來研究鋼球的動能與其運動速度關系的裝置.分析乙實驗裝置不難看出,兩次的小球是相同的,斜面的高度也是相同的,但斜面底端平面的材料是不同的,且材料越粗糙,其阻力越大,小球在斜面上滾動的越近,即速度減小的越快;故該實驗裝置是用來研究運動的鋼球速度減小快慢與阻力大小關系的實驗裝置.
(2)在甲圖中,鋼球之所以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這是由於受到重力的原因造成的,當鋼球打擊木塊過程中,木塊由靜止變為運動,故該過程使得木塊的速度增大,之後木塊又因為受到摩擦力,速度逐漸減小;
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看圖甲,鋼球下落時,其質量不變,高度減小,故其重力勢能減小;同時,其質量不變,速度變快,故其動能變大,所以該過程是將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而打擊木塊做功的過程,實質是一個能量轉移的過程.而木塊克服摩擦力做功的過程,又是一個能量轉化的過程,即該過程長消耗了機械能,產生了內能,即是將其能量轉化為內能的過程;
由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故圖甲中木塊對地面的壓力是不變的,其與地面間的粗糙程度也是不變的,即其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 一定的;同時,當我們觀察到鋼球撞擊木塊移動的距離SA大於SB時,即撞擊木塊距離越遠,其對應的鋼球對木塊所做的功就越多,其所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故答案為:(1)速度;動能;速度;速度減小的快慢;(2)受重力;增大;減小;重力勢能;動能;內能; 一定;大.
Ⅵ 從實驗結果看出,相同的雷諾數,管徑相同的光滑管與粗糙管哪個阻力摩擦系數值大
(1)光滑管結果分析: 曲線表明,在湍流區內,光滑管阻力系數隨雷諾數增大而減小,進入阻力平方區(也稱完全湍流區)後,雷諾數對阻力系數的影響卻越來越弱,阻力系數基本趨於不變。按本實驗裝置判斷:該光滑管的阻力系數和雷諾數關系,近似適合柏拉修斯(Blasius)式,即 25.0Re3164.0=λ(5000<Re<1×105)。 (2)粗糙管結果分析: 曲線表明,在湍流區內,粗糙管阻力系數隨雷諾數增大而減小,進入阻力平方區(也稱完全湍流區)後,雷諾數對阻力系數的影響卻越來越弱,阻力系數基本趨於不變。
Ⅶ 用右圖所示裝置進行中和熱測定實驗,請回答問題:(1)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從實
(1)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散失,根據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形玻璃攪拌器,故答案為: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散失;環形玻璃攪拌器; (2)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熱化學方程式為:
(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鹼的量的多少有關,並若用60mL0.25mol?L -1 H 2 SO 4 溶液跟50mL0.55mol?L -1 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熱量偏高,但是中和熱的均是強酸和強鹼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中和熱相等;又醋酸是弱酸,電離過程吸熱,所以用50mL0.50mol?L -1 醋酸代替H 2 SO 4 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反應前後溫度的變化值會減小, 故答案為:不相等;相等;偏小. |
Ⅷ (1)如圖甲所示為某同學所安裝的「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若在圖示狀態下開始做實驗,請從該同
(1)故錯誤之處有:①應將電池改為交流電;②沒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車應靠近打點計時器端;④左端連接的細線應與木板平行
(2)由於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設0到A之間的距離為x1,以後各段分別為x2、x3、x4、x5、x6,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 |
3 |
(0.0968+0.1033+0.1095)?(0.0774+0.0841+0.0905) |
9(0.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