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汽車電控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是
電控點火系統的工作原理:該系統根據各相關感測器信號,判斷發動機的運行工況和運行條件,選擇最理想的點火提前角點燃混合氣,從而改善發動機的燃燒過程,以實現提高發動機動力性、經濟性和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
電子控制點火系統(ESA)最基本的功能是點火提前控制。通過一系列感測器如發動機轉速感測器、進氣管真空度感測器、節氣門位置感測器、曲軸位置感測器等來判斷發動機的工作狀態。
汽車電子點火系統優點
1、可以減少觸點火花,避免觸點燒蝕,延長觸點的使用壽命;有的還可以取消觸點,因而克服了與觸點相關的一切缺點,改善了點火性能。
2、可以不受觸點的限制,增大初級電流,提高次級電壓,改善發動機高速時的點火性能。一般傳統點火系統的低壓電流不超過5A,而電子點火系統可提高到7~8A,次級電壓可達30kV。
3、由於次級電壓和點火能量的提高,使其對火花塞積炭不敏感,且可以加大火花塞電極間隙,點燃較稀的混合氣,從而有利於改善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氣凈化性能。
4、結構簡單,質量輕,體積小,使用和維修方便。
『貳』 電控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感測器:採集控制系統所需的信息,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通過線路輸送給ECU
電子控制單元(ECU):是給各種感測器提供參考電壓,接受感測器或其他裝置輸入的電信號,並對所接受的信號進行存儲、計算和分析處理,根據計算和分析的結果向執行元件發出指令。
執行器:是受ECU控制,具體執行某項控制功能的裝置。
3.電控發動機優點:
1使發動機在各種運行工況下得到最合適的混合氣濃度,使發動機在各種工況條件下保持最佳的動力性、 經濟性和排放性能。
2具有減速斷油功能, 不僅能降低排放, 也能節省燃油。
3 當汽車在不同地區行駛時, 大氣壓力或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引起的空氣密度的變化, 發動機控制單元 (ECU) 能及時准確地做出補償。
4加減速行駛的過渡運行階段, 燃油控制能夠迅速地做出反應, 使汽車加速, 減速性能更加良好。
5增大了燃油的噴射壓力, 因此霧化效果比較好;由於每個汽缸均安裝一個噴油器, 所以各缸的燃油分配比較好; 有利於提高發動機運轉的穩定性。
『叄』 電控發動機的組成與工作原理,有哪些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發動機電控汽油噴射系統一般由進氣系統、燃油供給系統、點火系統、控制系統組成。整個電控系統是以發動機電子控制器(簡稱ECU)為控制核心,以空氣量和發動機轉速計算出基本噴油持續時間,根據感測器檢測與發動機工況有關的參數,對基本噴油持續時間進行修正,以噴油器,點火電子組件和怠速控制閥等為控制對象,保證獲得與發動機各種工況相匹配的最佳混合氣成分、噴油時刻和點火時刻。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肆』 汽車電控單元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電控單元主要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主要包括系統電路、電源電路、輸入採集介面電路、輸出ECU驅動電路等。
1、系統電路:
系統電路以所選定的單片機為核心,主要有存儲區擴展電路、時鍾電路、復位電路、通信電路等。
2、輸入介面電路:
輸入介面主要將從感測器中採集到的轉速、油門踏板位置、冷卻水溫度等各種發動機信號進行放大、整形、電壓轉換、濾波處理等,保證實時准確地為CPU提供發動機的各種參數,以便CPU進行監控。
3、驅動電路:
驅動電路主要是將CPU根據發動機狀態和操作人員的要求計算得到的控制信號放大驅動,實現對油量控制機構和定時控制機構的控制。
4、輸出電路:
輸出電路是微型計算機與執行器之間建立聯系的一個裝置。它的功能是將微型計算機發出的指令信號轉變成控制信號,以驅動執行器工作。
『伍』 電控自動變速器的控制原理是什麼
電控自動變速器(AT)的組成:
由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變速器、液壓自動換擋控制系統、電控系統、油泵、冷卻和濾油裝置等組成。
各部分工作原理及作用
(1)液力變矩器:
當發動機曲軸後端帶動變矩器泵輪旋轉時,泵輪便帶動其腔內油液一起旋轉,即繞其軸線做圓周運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油液從泵輪外緣甩出,高速沖入渦輪轉動,將油液的動能轉換成渦輪的機械能,由輸出軸輸出。油液從渦輪流出後進入導輪葉片間的通道,然後又流回泵輪,變矩器中的油液循環流動的過程實現動力傳遞,並代替離合器的功能。
(2)行星齒輪變速器:
行星齒輪可繞自己的軸線回轉(自轉),又可隨著行星架一起繞其固定軸線旋轉(公轉)。若三機件均自由轉動,則行星齒輪結構不能夠傳遞動力。將其中一個基本構件強制固定不動或使其運動受到一定的約束,再將另外兩個構件中的一個作為主動件,另一個作為從動件,即可實現動力傳遞。
(3)液壓自動換擋控制系統:
是由各種滑閥組成的控制系統。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路況及駕車人意圖的需要,通過液閥控制液壓,使離合器和制動器在一定的條件下起作用,從而使行星齒輪系統自動地換擋。同時,它還保證變速器各部位的潤滑,使變速器得到可靠的散熱和冷卻。
(4)電控系統:
電腦將節氣門位置感測器、車速感測器和控制開關輸入的信號與預先存儲器中的換擋參數進行比較計算或邏輯判斷,從而確定控制換擋執行機構是否換擋或鎖止液力變矩器。電控系統包括變矩器鎖止電磁閥、換擋電磁閥、停車擋鎖止電磁閥、停車擋和空擋啟動開關等。
(5)冷卻和濾油裝置:
液壓油在傳動過程中,因沖擊和摩擦生熱,又吸收機件的熱量,使油溫升高,降低了傳動效率和潤滑能力,因而必須使油液用冷油器在水箱內或外部與冷卻液或空氣進行熱量交換,保證油溫為80~90℃。另外,工作中產生的金屬雜質也應及時分離,這是由濾油器來完成的。
『陸』 簡述電控ABS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原理)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中文譯為「防抱死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ABS是常規剎車裝置基礎上的改進型技術,可分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它既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車上最先進、制動效果最佳的制動裝置。
「自動防抱死剎車」的原理並不難懂,在遭遇緊急情況時,未安裝ABS系統的車輛來不及分段緩剎只能立刻踩死。由於車輛沖刺慣性,瞬間可能發生側滑、行駛軌跡偏移與車身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系統的車輛在車輪即將達到抱死臨界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於不停地剎車、放鬆,即相似於機械自動化的「點剎」動作。此舉可避免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與車輪側滑,同時加大輪胎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從微觀上分析,在輪胎從滾動變為滑動的臨界點時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在汽車起步時可充分發揮引擎動力輸出(縮短加速時間),如果在剎車時則減速效果最大(剎車距離最短)。ABS系統內控制器利用液壓裝置控制剎車壓力在輪胎發生滑動的臨界點反復擺動,使在剎車盤不斷重復接觸、離開的過程而保持輪胎抓地力最接近最大理論值,達到最佳剎車效果。
『柒』 自動化控制的原理
原理:對生產中某些關鍵性參數進行自動控制,使它們在受到外界干擾(擾動) 的影響而偏離正常狀態時,能夠被自動地調節而回到工藝所要求的數值范圍內。
『捌』 電控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它主要是通過內機環溫探頭,管溫探頭,外機管溫,環溫探頭,壓力開關等,拾取相應的溫度和壓力信號給電腦板中的中央處理器識別,中央處理器里有人們事先設定好的數據,兩著通過比較再輸出一個相應的信號電壓給下一級電路,通過執行電路(繼電器)送給壓縮機,室內風機,空外風機,四通閥,化霜,溫度自動控制,故障保護等進行相應的工作,也可以顯示故障部位和代碼,但最好配圖講更清楚,
『玖』 什麼叫電控自動變速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1:A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AT傳動系統的結構與手動檔相比,在結構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動檔主要由齒輪和軸組成,通過不同的齒輪組合產生變速變矩;而AT傳動系統是由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變矩。其中,液力變扭器是AT最具特點的部件,它由泵輪、渦輪和導輪等構件組成,它直接輸入發動機動力,並傳遞扭矩,同時具有離合作用。泵輪和渦輪是一對工作組合,它們就好似相對放置的兩台風扇,一台風扇吹出的風力會帶動另一台風扇的葉片旋轉,風力成了動能傳遞的媒介,如果用液體代替空氣成為傳遞動能的媒介,泵輪就會通過液體帶動渦輪旋轉,再在泵輪和渦輪之間加上導輪,通過反作用力使泵輪和渦輪之間實現轉速差就可以實現變速變矩了。由於液力變矩器自動變速變矩范圍不夠大,因此在渦輪後面再串聯幾排行星齒輪來提高效率,液壓操縱系統會隨發動機工作的變化而自行操縱行星齒輪,從而實現自動變速變矩。輔助機構自動換檔不能滿足行駛上的多種需要,例如停泊、後退等,所以還設有干預裝置(即手動撥桿),標志P(停泊)、R(後位)、N(空位)、D(前進位),另在前進位中還設有「2」和「1」的附加檔位,用以起步或上斜坡之用。由於將其變速區域分成若干個變速比區段,只有在規定的變速區段內才是無級的,因此AT實際上是一種介於有級和無級之間的自動變速器。 液力自動變速器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前置後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另一種為前置前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力自動變速器電子控制通過動力傳動控制模塊(Power-transmissionControlMole,PCM)接收來自汽車上各種感測器的電信號輸入,根據汽車的使用工況對這些信息處理來決定液力自動變速器運行工況。按照這些工況,動力傳動控制模塊給執行機構發出指令,並實現下列功能:變速器的升檔和降檔;一般通過操縱一對電子換檔電磁閥在通/斷兩種狀態中轉換;通過電子控制壓力控制電磁閥(PressureControlSolenoid,PCS)來調整管路油壓;變矩器離合器(TorqueConverterClutch,TCC)用以控制電磁閥的結合和分離時間。 自動變速器主要是根據車速感測器(VehicleSpeedSensor,VSS)、節氣門位置感測器(17hrottlePositionSensor,TPS)以及駕駛員踩下加速踏板的程度進行升位和降位控制。
2:AM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AMT、傳動系統是在傳統的固定軸式變速器和乾式離合器的基礎上,應用微電子駕駛和控制理論,以電子控制單元(ECU)為核心,通過電動、液壓或氣動執行機構對選換檔機構、離合器、節氣門進行操縱,來實現起步和換檔的自動操作。AMT傳動系統的基本控制原理是:ECU根據駕駛員的操縱(節氣門踏板、制動踏板、轉向盤、選檔器的操縱)和車輛的運行狀態(車速、發動機轉速、變速器輸入軸轉速)綜合判斷,確定駕駛員的意圖以及路面情況,採用相應的控制規律,發出控制指令,藉助於相應的執行機構,對車輛的動力傳動系統進行聯合操縱。 AMT、傳動系統是對傳統乾式離合器和手動齒輪變速器進行電子控制實現自動換檔,其控制過程基本是模擬駕駛員的操作。ECU的輸入有:加速踏板信號、發動機轉速、節氣門開度、車速等。ECU根據換檔規律、離合器控制規律、發動機節氣門自適應調節規律產生的輸出,對節氣門開度、離合器、換檔操縱三者進行綜合控制。 離合器的控制是通過三個電磁閥實現的,通過油缸的活塞完成離合器的分離或接合。ECU根據離合器行程的信號判斷離合器接合的程度,調節接合速度,保證接合平順。 換檔控制一般是在變速器上交叉地安裝兩個控制油缸。選檔與換檔由四個電磁閥根據ECU發出指令進行控制。 在正常行駛時,節氣門開度的控制由駕駛員直接控制加速踏板,其行程通過感測器輸入到:ECU,ECU再根據行程大小,通過對步進電動機控制來控制發動機節氣門開度。在換檔過程,踏板行程與節氣門開度並非完全一致,按換檔規律要求先減小節氣門開度,進入空檔,在掛上新的檔位後,接合離合器,隨著傳遞發動機扭矩增大的同時,節氣門開度按一定的調節規律加到與加速踏板對應的開度。 3:CV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CVT採用傳動帶和可變槽寬的帶輪進行動力傳遞,即當帶輪變化槽寬時,相應地改變驅動輪與從動輪上傳動帶的接觸半徑而進行變速,傳動帶一般有橡膠帶、金屬帶和金屬鏈等。CVT是真正的無級變速,它的優點是重量輕、體積小、零件少。與AT比較,它具有較高的運行效率,油耗也較低。但CVT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傳動帶很容易損壞,不能承受過大的載荷,因此在自動變速器中佔有率較低。 CVT與AMT和AT相比,最主要的優點是它的速比變化是無級的,在各種行駛工況下都能選擇最佳的速比,其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與AT相比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CVT不能實現換空位,在倒位和起步時還得有一個自動離合器,有的採用液力變矩器,有的採用模擬液力變矩器起步特性的電控濕式離合器或電磁離合器。CVT採用的金屬帶無級變速器與AT一般所用的行星齒輪有級變速器比較,結構相對簡單,在批量生產時成本可能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