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防倒吸的原理是什麼
1、倒吸的原理:裝置中導管內氣體的壓強小於外界氣體的壓強,就會出現倒吸現象。
2、倒吸的原因:主要有兩種(1)加熱裝置產生溫度高的氣體,通入溫度低的液體中,如果先撤去了熱源,就可能引起倒吸。所以實驗室加熱制出氧氣,實驗結束後,應先移導氣管再撤酒精燈。(2)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大,且溶解得快,氣體溶解在液體中,管中形成真空,液體就會填補充氣體所佔空間,沿管逆向而行,產生倒吸。氣體的溶解度大而快,氣體有這兩個性質才能產生倒吸。僅溶解度大是不能倒吸的。如氯氣雖在氫氧化鈉中的溶解度大,但溶解的慢,不能形成倒吸。
3.常見的氣體的的溶解情況。溶解度不大的氣體,如CO2、Cl2、H2S等,它們常溫下一般不能形成倒吸,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如NH3、HCl等能形成倒吸。SO2氣體的溶解度較大,如果加熱法制二氧化硫時,要注意防倒吸。
注意如果制備的氣體是混合氣體,其組成成分有溶解度大的,也有溶解度小的,像N2、 H2、NH3的混合氣體溶解在水中,NH3的體積比很大,就能倒吸,如果N2、 H2、體積比很大,就不能形成倒吸。實驗室制模擬工業上N2+3H2=2NH3r制氨原理得到的混合氣體通入水中,不能倒吸。由於反應可逆,生成的氨氣小,餘下的氮、氫氣體的體體積大。但若把二氧化氮與氧氣的混合氣體(體積比4:1),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就能倒吸。
4、常見防倒吸的裝置

2、ClO2作為一種廣譜型的消毒劑,將逐漸用來取代Cl2成為自來水的消毒劑。
已知ClO2是一種易溶於水而難溶於有機溶劑的氣體,實驗室制備ClO2的原理是用亞氯酸鈉固體與氯氣反應:2NaClO2+Cl2=2ClO2+2NaCl。
下圖是實驗室用於制備和收集一定量較純凈的ClO2的裝置(某些夾持裝置和墊持用品省略)。其中F中盛有CCl4液體(用於除去ClO2中的未反應的Cl2)。
『貳』 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重要的含氯消毒劑,主要用於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與殺菌.以下是過氧化
(1)根據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內生成NaClO2,所以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則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氣產生,反應方程式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2molClO2反應的轉移為2mol,若1molClO2參加反應,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1mol;
故答案為:H2O;O2;1;
(2)從溶液中得到含結晶水的晶體,只能採取蒸發、濃縮、冷卻結晶方法,通過過濾得到粗晶體.所以操作順序為bed.
得到的粗晶體經過重結晶可得到純度更高的晶體.
故答案為:bed;重結晶;
(3)NaOH過量則溶液呈鹼性,但考慮到該溶液有強氧化性,選擇指示劑或pH試紙檢驗會遇到氧化褪色問題,故生產中主要是用pH計連續測定溶液pH;
故答案為:連續測定吸收塔內溶液的pH;
(4)濃度g/L表示1L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的多少.160g/LNaOH溶液表示1L氫氧化鈉溶液含有160gNaOH.令溶液體積為1L,則160gNaOH的物質的量為
=4mol.所以該溶液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c(NaOH)=
=4mol/L,若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結合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換算分析可知,需要溶液密度;
故答案為:4mol/L;該溶液的密度.
『叄』 ClO2是一種黃綠色氣體,易溶於水.實驗室以NH4Cl、鹽酸、NaClO2(亞氯酸鈉)、為原料制備ClO2的流程如圖
(1)由工藝流程轉化關系可知,電解氯化銨與鹽酸混合溶液,生成NCl3與H2,
反應方程式為NH4Cl+2HCl═3H2↑+NCl3.
故答案為:NH4Cl+2HCl═3H2↑+NCl3.
(2)A、ClO2易溶於水,不能利用碳酸鈉溶液吸收氨氣,故A錯誤;
B、鹼石灰不能吸收氨氣,故B錯誤;
C、濃硫酸可以吸收氨氣,且不影響ClO2,故C正確;
D、ClO2易溶於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氣,故D錯誤.
故選:C.
(3)①由題目信息可知,ClO2通入錐形瓶與酸性碘化鉀溶液反應,氧化I-為I2,自身被還原為Cl-,同時生成水,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ClO2+10I-+8H+=2Cl-+5I2+4H2O.
故答案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溶液由藍色恰好變為無色,且半分鍾內不褪色,說明滴定至終點.
故答案為:溶液由藍色恰好變為無色,且半分鍾內不褪色;
③VmLNa2S2O3溶液含有Na2S2O3物質的量為V?10-3 L×cmol/L=0.1×50×10-3 mol.則:
根據關系式:2ClO2~5I2~10Na2S2O3,
2 10
n(ClO2)0.1×50×10-3 mol
所以n(ClO2)=
×0.1×50×10
-3 mol.
所以m(ClO
2)=
×0.1×50×10
-3 mol×67.5g/mol=0.0675g.
故答案為:0.0675g.
(4)以N
2、H
2為電極反應物,以HCl-NH
4Cl為電解質溶液製取新型燃料電池,N
2在正極發生還原反應生成NH
4+,電極反應式為:N
2+6e
-+8H
+=2NH
4+;
已知NH
3?H
2O在常溫下的電離平衡常數為K,N
2-H
2燃料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後溶液的pH=7,則溶液中c(OH
-)=c(H
+)=10
-7mol/L,根據電荷守恆可得:c(Cl
-)=c(NH
4+)=0.1mol/L,氨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為:K=
=
,則溶液中氨水濃度為:c(NH
3?H
2O)=
mol/L,原電池工作中生成銨根離子和氨水總的物質的量為:(0.05mol/L+
mol/L)×1L=(0.05+
)mol,氮氣的化合價為0,氨水和銨根離子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化合價降低了3價,則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3=3×(0.05+
)mol;
CuSO
4溶液存在的陰離子為:SO
42-、OH
-,OH
-離子的放電能力大於SO
42- 離子的放電能力,所以OH
-離子放電生成氧氣;
溶液中存在的陽離子是Cu
2+、H
+,Cu
2+離子的放電能力大於H
+離子的放電能力,所以Cu
2+離子放電生成Cu,溶液變成硫酸溶液;
電解硫酸銅的方程式為:2CuSO
4+2H
2O
電解 | .
『肆』 高氯酸(HClO4)和亞氯酸鈉(NaClO2)在工業上有廣泛的用途,其制備工藝流程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
(1)已知:H的化合價為:+1,O的化合價為:-2; 設Cl元素的化合價為x, 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1+x+(-2)×4=0 解之得:x=+7;故答案為:+7; (2)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HClO 4是由H、Cl、O三種元素組成的,所以不是氧化物; ②ClO 2是由Cl、O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所以是氧化物; ③NaHSO 4是由H、Na、S、O四種元素組成的,所以不是氧化物; ④H 2O是由H、O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所以是氧化物; 故屬於氧化物的是ClO 2和H 2O;:故答案為:ClO 2和H 2O; (3)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原子和種類和數量都不會改變.由化學方程式為2ClO 2+SO 2+4NaOH=2NaClO 2+X+2H 2O,可知:反應前反應物中有:2個Cl原子、10個O原子、1個S原子和4個Na原子;而反應後已經有:2個Cl原子、6個O原子、1個S原子和2個Na原子;還少:4個O原子、1個S原子和2個Na原子,由於X前面的化學計量數為1,所以在一個X分子中應含有:4個O原子、1個S原子和2個Na原子,故其化學式為:Na 2SO 4;故答案為:Na 2SO 4.
『伍』 以粗鹽(主要成分為NaCl,含少量Ca2+、Mg2+、Fe3+、SO 24等)為原料制備亞氯酸鈉(NaClO2)的工藝如下(
(1)「精製」過程中,加入過量的Na2CO3可將Ca2+、Ba2+完全轉化為沉澱,其作用為除去Ca2+和過量的Ba2+,故答案為:除去Ca2+和過量的Ba2+; (2)電解NaCl溶液,生成氫氣、氯酸鈉,離子反應為Cl-+3H2O 電解 | .
『陸』 高一化學
看了你的問題,我的理解是「求F中所裝的物質」,你沒說,我只能這樣理解了 實驗目的是獲得「較純凈的CLO2」,實驗製取CLO2後,經過CCL4液體除CL2,這樣一來,CL02氣體中就含有一定的水汽,又「已知ClO2是種易溶於水而難溶於有機溶劑的氣體」,所以必須把水汽濾去,故 F 中應該放濃H2SO4!
滿意嗎!!
『柒』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展開對漂白劑亞氯酸鈉(NaClO2)的研究.實驗Ⅰ:製取NaClO2晶體已知:NaClO2飽和溶液
(1)裝置③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 故答案為:防止倒吸; (2)亞硫酸鈉具有還原性,在反應中作還原劑;裝置②中產生ClO2的反應是氯酸鈉在酸性溶液中氧化亞硫酸鈉為硫酸鈉,本身被還原為二氧化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裝置④反應後的溶液獲得NaClO2晶體,故裝置④中生成NaClO2,Cl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雙氧水應表現還原性,有氧氣生成,結合原子守恆可知,還有水生成,配平後方程式為: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故答案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Na2SO3;2NaOH+2ClO2+H2O2=2NaClO2+2H2O+O2; (3)從溶液中製取晶體,一般採用蒸發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的方法,為防止析出晶體NaClO2?3H2O,應趁熱過濾,由題目信息可知,應控制溫度38℃~60℃進行洗滌,低於60℃乾燥, 故答案為:用38℃~60℃熱水洗滌; (4)碘遇澱粉變藍色,反應結束時,碘反應完全,滴加最後一滴Na2S2O3標准液時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鍾內不變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故答案為:滴加最後一滴Na2S2O3標准液時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鍾內不變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5)令樣品中NaClO2的質量分數為a,則: NaClO2~2I2~4S2O32- 90.5g 4mol mag c mol?L-1×V×10-3L× , 所以90.5g:mag=4mol:c mol?L -1×V×10 -3L× , 解得a= %= %, 故答案為: %; (6)實驗測得結果偏高,說明滴定消耗的Na 2S 2O 3標准液體積偏高,溶液中碘的含量偏高,應是生成的碘離子被氧氣氧化為碘,同時生成水,反應離子方程式為4I -+O 2+4H +=2I 2+2H 2O, 故答案為:4I -+O 2+4H +=2I 2+2H 2O;
『捌』 求實驗室制備二氧化氯的制備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實驗室制備二氧化氯的方法是用亞氯酸鈉與氯氣反應,化學方程式如下:2NaClO2+Cl2=2ClO2+2NaCl
二氧化氯活化液不回穩定,答應現配現用。 配製溶液時,忌與鹼或有機物相混合。 二氧化氯在空氣中和水中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爆炸。
『玖』 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重要的含氯消毒劑,主要用於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與殺菌.以下是過氧化
(1)濃度g/L表示1L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的多少.80g/LNaOH溶液表示1L氫氧化鈉溶液含有80gNaOH.令溶液體積為1L,則80gNaOH的物質的量為 =2mol.所以該溶液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濃度c(NaOH)= =2mol/L. 故答案為:2mol/L. (2)由信息②可知,純ClO 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氣體或空氣稀釋到10%以下安全.發生器中鼓入空氣的作用應是稀釋ClO 2以防止爆炸. 故選:c. (3)根據流程信息可知,發生器內生成ClO 2,所以一定有NaClO 3→ClO 2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則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鈉,反應的方程式為:2NaClO 3+SO 2=2ClO 2↑+Na 2SO 4,ClO 2進入吸收塔,則硫酸鈉留在母液中,故從母液中可回收硫酸鈉; 故答案為:Na 2SO 4; (4)根據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內生成NaClO 2,所以一定有ClO 2→NaClO 2,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則H 2O 2必定被氧化,有氧氣產生, 反應方程式為2NaOH+2ClO 2+H 2O 2=2 NaClO 2+2H 2O+O 2. H 2O 2不穩定,溫度過高,H 2O 2容易分解,吸收塔的溫度不能超過20℃,其目的是防止H 2O 2分解. 故答案為:2NaOH+2ClO 2+H 2O 2=2NaClO 2+2H 2O+O 2;防止H 2O 2分解. (5)NaOH過量則溶液呈鹼性,但考慮到該溶液有強氧化性,選擇指示劑或pH試紙檢驗會遇到氧化褪色問題,故生產中主要是用pH計連續測定溶液pH. 故答案為:連續測定吸收塔內溶液的pH. (6)還原性要適中.還原性太強,會將ClO 2還原為更低價態產物,影響NaClO 2生產;方便後續分離提純,加入試劑不能幹擾後續生產.Na 2O 2溶於水相當於H 2O 2. Na 2S、FeCl 2還原性較強,生成物與NaClO 2分離比較困難. 故選:b. (7)從溶液中得到含結晶水的晶體,只能採取蒸發、濃縮、冷卻結晶方法,通過過濾得到粗晶體.所以操作順序為a、e、c. 故答案為:a、e、c.
『拾』 如何制二氧化氯呢
氯酸鉀還原法: 2KClO3+H2C2O4+H2SO4=K2SO4+2CO2↑+2ClO2↑+2H2O 冷凝即可分離出ClO2。
亞氯酸鈉氧化法: 2KClO2+Cl2=2KCl+2ClO2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與實驗室制備naclo2的裝置如下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管道蝶形閥門
發布:2025-09-18 01:44:47
瀏覽:70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