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下是實驗室製取氣體時常用的裝置.請按要求填空:(1)製取並收集氧氣,應選用的裝置為AE或AC或BC或BEA
(1)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有三種,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的方法制氧氣,反應回物的狀態是固答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生裝置,用加熱氯酸鉀或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氧氣,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反應條件是加熱,應選固-固加熱型的發生裝置;氧氣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為防止水倒吸,引起試管炸裂,所以實驗完畢後,要先撤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故答案為:AC或AE或BC或BE;將導管移出水槽;熄滅酒精燈;水倒吸炸裂試管;
(2)實驗室通常用鋅粒與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反應物的狀態是固態和液態,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固-液不加熱型的發生裝置,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難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可燃性氣體點燃前要驗純.
故答案為:BE或BD;檢驗氫氣的純度;
(3)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應製取二氧化碳,此反應是固液不加熱反應,所以可以用B裝置反應;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並且易溶於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故答案為:稀鹽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B、C.
2. 下圖是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解:(來1)由圖示可知,標號儀器①是自長頸漏斗;
(2)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
△¯K2MnO4+MnO2+O2↑;實驗時應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其作用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的合適時機是:氣泡連續均勻時;
用如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氧氣應從a端導入;
(3)實驗室用雙氧水製取氧氣,反應物的狀態可認為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應選用發生裝置B;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2H2O+O2↑.
(4)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是否燒的更旺
故答為:(1)長頸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氣泡連續均勻時,a;(3)B,2H2O2
MnO2¯2H2O+O2↑.
3. 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有哪些
發生裝置:固體和固體加熱反應裝置:如氯酸鉀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的裝置
固體和液體常溫下反應裝置:大理石和稀鹽酸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收集裝置:排水法、排空氣法(向上,向下)
4. 實驗室製取氫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什麼!!
發生裝置抄和收集裝置襲: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具體如下圖所示:
1、反應原理:Zn+H₂SO4=ZnSO₄+H₂↑
2、反應物的選擇:選用鋅粒和稀硫酸。
3、不使用稀鹽酸,因為:鹽酸易揮發,使製得的氫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
4、不用鎂是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用鐵是因為反應速度太慢。
5、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發生裝置同分解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氣體的裝置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裝置。
化學中常用的裝置:
1、固固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2、固固不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3、固液加熱型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4、固液不加熱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5.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通常採用稀鹽酸與石灰石發生反應,方程式為:
試驗裝置如圖:
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所謂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指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第二層面,是指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它們的具體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後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具體如圖所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6. 化學實驗的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分為哪幾種,分別叫什麼名字
一,固液常溫裝置(啟普發生器、或者是簡易分液漏斗加燒瓶)常用來制去氫氣,二氧化碳…
二,固夜加熱裝置(鐵架台加燒瓶)常用來製取氯氣,氧氣…
三,固固加熱裝置(鐵架台加試管)常製取氨氣…
7. 有哪些常見的氣體發生裝置
氣體發生裝置是制備氣體、產生氣體一系列儀器組合的總裝置,除了3號裝置有確定名稱外其他並沒有明確的名稱。
3號氣體發生裝置有特定名稱,叫啟普發生器。
1和2主要由圓底燒瓶、分液漏斗組成。
456以試管為主體,這種一般都歸為簡易發生裝置,用於制備少量氣體。
1和2的區別在於加熱。
1比如出現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制備氯氣
2比如在雙氧水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時制備氧氣
3比如鋅和稀鹽酸制備氫氣
4比如在氯化銨與氫氧化鈣固體加熱制備氨氣
5比如鐵塊(粉)與稀硫酸反應制備氫氣.
6比如濃硫酸與乙醇制備少量乙烯.
其他的裝置一般都是以這些裝置為模型,在原裝置上進行改良.
8. 製取氣體發生裝置
這道題字很多啊,呵呵
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兩種,一種是固體和液體接觸及反應的制氣裝置,一種是(固體加熱反應裝置—固固加熱型裝置)。後一種裝置中,固定試管時,應使(試管夾),原因(反應需要加熱)。若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試管口應(向下傾斜),原因是(防止水在反應過程中倒流,使試管破裂)。檢驗一瓶氣體是否為氧氣的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口,看木條是否復燃),收集氧氣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氣),分別利用氧氣的性質為(不溶於水),(比空氣重)。若用排水法收集加熱製得的氣體,實驗結束後,應先(把導管撤出),再(熄滅酒精燈),原因是(防止水槽內水會倒流,導致試管爆裂)
9.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發生裝置:錐形瓶(內放大理石),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收集裝置:集氣瓶(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10. 化學實驗的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分為哪幾種,分別叫什麼名字
二,固夜加熱裝置(鐵架台加燒瓶)常用來製取氯氣,氧氣…三,固固加熱裝置(鐵架台加試管)常製取氨氣… 補充: 其他的裝置,實驗室都不是很用,理論上還有固氣常溫(加熱)裝置,固固常溫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