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羅比遜的實驗裝置

羅比遜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9-17 12:07:41

㈠ 誰知道電磁波的發展史和它的應用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啊謝謝了

電磁學的發展史
電磁學的歷史背景
靜電和靜磁現象很早就被人類發現,由於摩擦起電現象,英文中「電」的語源來自希臘文「琥珀」一詞。然而真正對電磁現象的系統研究則要等到十六世紀以後,並且靜電學的研究要晚於靜磁學,這是由於難以找到一個能產生穩定靜電場的方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660年摩擦起電機被發明出來。十八世紀以前,人們一直採用這類摩擦起電機來產生研究靜電場,代表人物如本傑明·富蘭克林[26],人們在這一時期主要了解到了靜電力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靜電感應現象以及電荷守恆原理。
靜電學和庫侖定律
庫侖定律是靜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其主要描述了靜電力與電荷電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反比關系。人們曾將靜電力與在當時已享有盛譽的萬有引力定律做類比,發現彼此在理論和實驗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包括實驗觀測到帶電球殼內部的球體不會帶電,這和有質量的球殼內部物體不會受到引力作用(由牛頓在理論上證明,是平方反比力的一個特徵)的情形類似。其間蘇格蘭物理學家約翰·羅比遜(1759年)
[27]
和英國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什(1773年)等人都進行過實驗驗證了靜電力的平
方反比律,然而他們的實驗卻遲遲不為人知。法國物理學家夏爾·奧古斯丁·庫侖於1784年至1785年間進行了他著名的扭秤實驗[28],其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證實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律,因為他認為「假說的前一部分無需證明」,也就是說他已經先驗性地認為靜電力必然和萬有引力類似,和電荷電量成正比。扭秤的基本構造為:一根水平懸於細金屬絲的輕導線兩端分別置有一個帶電小球A和一個與之平衡的物體P,而在實驗中在小球A的附近放置同樣大小的帶電小球B,兩者的靜電力會在輕導線上產生扭矩,從而使輕桿轉動。通過校正懸絲上的旋鈕可以將小球調回原先位置,則此時懸絲上的扭矩等於靜電力產生的力矩。如此,兩者之間的靜電力可以通過測量這個扭矩、偏轉角度和導線長度來求得。庫侖的結論為:

……對同樣材料的金屬導線而言,扭矩的大小正比於偏轉角度,導線橫
截面直徑的四次方,且反比於導線的長度…… 」
—夏爾·奧古斯丁·庫侖, 《金屬導線扭矩和彈性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庫侖在其後的幾年間也研究了磁偶極子之間的作用力,他也得出了磁力也具有平方反比律的結論。不過,他並未認識到靜電力和靜磁力之間有何內在聯系,而且他一直將電力和磁力吸引和排斥的原因歸結於假想的電流體和磁流體——具有正和負區別的,類似於「熱質」一般的無質量物質。

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律確定後,很多後續工作都是同萬有引力做類比從而順理成章的結果。1813年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西莫恩·德尼·泊松指出拉普拉斯方程也適用於靜電場,從而提出泊松方程;其他例子還包括靜電場的格林函數(喬治·格林,1828年)和高斯定理(卡爾·高斯,1839年)。
對穩恆電流的研究
十八世紀末,義大利生理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接觸金屬刀片時會發生痙攣,他其後在論文中認為生物中存在著一種所謂「神經電流」。義大利物理學家亞歷山德羅·伏打對這種觀點並不贊同,他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後認為這不過是外部電流的作用,而蛙腿肌肉只是起到了導體的連接作用。1800年,伏打將鋅片和銅片夾在用鹽水浸濕的紙片中,得到了很強的電流,這稱作伏打電堆;而將鋅片和銅片浸入鹽水或酸溶液中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這稱作伏打電池。伏打電堆和電池的發明為研究穩恆電流創造了條件。
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格奧爾格·歐姆從傅立葉對熱傳導規律的研究中受到啟發,在傅立葉的熱傳導理論中,導熱桿中兩點的熱流量正比於這兩點之間的溫度差[29]。因而歐姆猜想電傳導與熱傳導相似,導線中兩點之間的電流也正比於這兩點間的某種驅動力(歐姆稱之為電張力,即現在所稱的電動勢)。歐姆首先嘗試用電流的熱效應來測量電流強度,但效果不甚精確,後來歐姆利用了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的磁效應,結合庫侖扭秤構造了一種新型的電流扭秤,讓導線和連接的磁針平行放置,當導線中通過電流時,磁針的偏轉角與導線中的電流成正比,即代表了電流的大小。歐姆測量得到的偏轉角度(相當於電流強度)與電路中的兩個物理量分別成正比和反比關系,這兩個量實際相當於電動勢和電阻。歐姆於1827年發表了他的著作《直流電路的數學研究》,明確了電路分析中電壓、電流和電阻之間的關系,極大地影響了電流理論和應用的發展,在這本書中首次提出的電學定律也因此被命名為歐姆定律。
庫侖發現了磁力和電力一樣遵守平方反比律,但他沒有進一步推測兩者的內在聯系,然而人們在自然界中觀察到的電流的磁現象(如富蘭克林在1751年發現放電能將鋼針磁化)促使著人們不斷地探索這種聯系。首先發現這種聯系的人是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30][31],他本著這種信念進行了一系列有關的實驗,最終於1820年發現接通電流的導線能對附近的磁針產生作用力,這種磁效應是沿著圍繞導線的螺旋方向分布的。
安培的電磁學定理
在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畢奧和費利克斯·薩伐爾進一步詳細研究了載流直導線對周圍磁針的作用力,並確定其磁力大小正比於電流強度,反比於距離,方向垂直於距離連線,這一規律被歸納為著名的畢奧-薩伐爾定律。而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在奧斯特的發現僅一周之後(1820年9月)

就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一份更詳細的論證報告[32][33],同時還論述了兩根平行載流直導線之間磁效應產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在這期間安培進行了四個實驗,分別驗證了兩根平行載流直導線之間作用力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磁力的矢量性、確定了磁力的方向垂直於載流導體以及作用力大小與電流強度和距離的關系。安培並且在數學上對作用力進行了推導,得到了普遍的安培力公式,這一公式在形式上類似於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1821年,安培從電流的磁效應出發,設想了磁效應的本質正是電流產生的,從而提出了分子環流假說,認為磁體內部分子形成的環形電流就相當於一根根磁針。1826年,安培從斯托克斯定理推導得到了著名的安培環路定理,證明了磁場沿包圍產生其電流的閉合路徑的曲線積分等於其電流密度,這一定理成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基本方程之一。安培的工作揭示了電磁現象的內在聯系,將電磁學研究真正數學化,成為物理學中又一大理論體系——電動力學的基礎[34]。麥克斯韋稱安培的工作是「科學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後人稱安培為「電學中的牛頓」。
電磁感應現象
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早年跟隨化學家漢弗里·戴維從事化學研究,他對電磁學的貢獻還包括抗磁性的發現、電解定律和磁場的旋光性(法拉第效應)[35]。 在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的1821年,英國《哲學學報》邀請當時擔任英國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的法拉第撰寫一篇電磁學的綜述,這也導致了法拉第轉向電磁領域的研究工作。法拉第考慮了奧斯特的發現,也出於他同樣認為自然界的各種力能夠相互轉化的信念,他猜想電流應當也如磁體一般,能夠在周圍感應出電流。從1824年起,法拉第進行了一系列相關實驗試圖尋找導體中的感應電流,然而始終未獲成功。直到1831年8月29日,他在實驗中發現對於兩個相鄰的線圈A和B,只有當接通或斷開線圈迴路A時,線圈B附近的磁針才會產生反應,也就是此時線圈B中產生了電流。如果維持線圈A的接通狀態,則線圈B中不會產生電流,法拉第意識到這是一種瞬態效應。一個月後,法拉第向英國皇家學會總結了他的實驗結果,他發現產生感應電流的情況包括五類:變化中的電流、變化中的磁場、運動的穩恆電流、運動的磁體和運動的導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從而表述為:任何封閉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等於穿過這一電路磁通量的變化率。不過此時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仍然是一條觀察性的實驗定律,確定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方向的是俄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楞次,他於1833年總結出了著名的楞次定律[36]。法拉第定律後來被納入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從而具有了更簡潔更深刻的意義。 法拉第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力線和場的概念,力線實際是否認了超距作用的存在,這些思想成為了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愛因斯坦稱其為「物理學中引入了新的、革命性的觀念,它們打開了一條通往新的哲學觀點的道路」,意為場論的觀念是有別於舊的機械觀中以物質為主導核心的哲學觀念[14]。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對電磁理論的貢獻是里程碑式的[21][37]。麥克斯韋自1855年開始研究電磁學,1856年他發表了首篇專論《論法拉第力線》[38],其中描述了如何類比流體力學中的流線和法拉第的力線,並用自己強大的數學功底重新描述了法拉第的實驗觀測結果,這部分內容被麥克斯韋用六條數學定律概括。1861年至1862年間,麥克斯韋發表了第二篇電磁學論文《論物理力線》[38],在這篇論文中麥克斯韋嘗試了所謂「分子渦流」模型,他假設在磁場作用下的介質中存在大量排列的分子渦流,這些渦流沿磁力線旋轉,且角速度正比於磁場強度,分子渦流密度正比於介質磁導率。這一模型能很好地通過近距作用之說來解釋靜電和靜磁作用,以及變化的電場與磁場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它預言了在電場作用下的分子渦流會產生位移,從而以勢能的形式儲存在介質中,這相當於在介質中產生了電動勢,這成為了麥克斯韋預言位移電流存在的理論基礎。此外,將這種介質理論應用到彈性波上,可以計算求得在真空或以太中橫波的傳播速度恰好和當時已知的光速(斐索,1849年)非常接近,麥克斯韋由此大膽預言:

我們難以排除如下的推論:光是由引起電現象和磁現象的同一介質中的
橫波組成的。 」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論物理力線》
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他的第三篇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38],在論文中他堅持了電磁場是一種近距作用的觀點,指出「電磁場是包含和圍繞著處於電或磁狀態的物體的那部分空間,它可能充有任何一種物質」。在此麥克斯韋提出了電磁場的方程組,一共包含有20個方程(電位移、磁場力、電流、電動勢、電彈性、電阻、自由電荷和連續性方程)和20個變數(電磁動量、磁場強度、電動熱、傳導電流、電位移、全電流、自由電荷電量、電勢)。這實際是8個方程,但到1890年才由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給出了現代通用的形式[39],這是赫茲在考慮了阿爾伯特·邁克耳孫在1881年的實驗(也是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的先行實驗)中得到了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後對麥克斯韋的方程組進行的修改。1887年至1888年間,赫茲通過他製作的半波長偶極子天線成功接收到了麥克斯韋預言的電磁波,電磁波是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上的振動,同時赫茲還測定了電磁波的速度等於光速。赫茲實驗證實電磁波的存在是物理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勝利,同時也標志著一種基於場論的更基礎的物理學即將誕生。愛因斯坦盛贊法拉第、麥克斯韋和赫茲的工作是「牛頓力學以來物理學中最偉大的變革」,而「這次革命的最大部分出自麥克斯韋」。

㈡ 光照派的參考文獻

--Stauffer 1918, pp. 133-134.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lluminati(1911年《大英網路全書》條目《光照會》) America's Secret Establishment: An Introction to the Order of Skull & Bones — Antony C. Sutton (Trine Day, LLC, 2003) Die Korrespondenz des Illuminatenordens. vol. 1, 1776-81, ed. Reinhard Markner, Monika Neugebauer-Wölk e Hermann Schüttler. - Tübingen, Max Niemeyer, 2005. - ISBN 3-484-10881-9 Proof of a Conspiracy Against all the Religions and Governments of Europe — 約翰·羅比遜 (New York, 1798) alt.illuminati FAQ 丹·布朗,(2006年),《天使與魔鬼》,時報出版社 Stauffer, Vernon. New England and the Bavarian Illuminati.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18 [27 January 2011]. OCLC 2342764.

㈢ 賽爾號任務攻略7月10日

【原創】 賽爾號 全攻略

基本操作(比如走動.射擊.戰斗.技能.捕捉之類)就不說了,除了白痴都會,直接開始做任務。

一、新手任務

新手任務屬於最簡單的了,稍微有些游戲常識的人應該知道,這主要是用來熟悉游戲操作,在這里我稍微提一下。屏幕左下角有一個「雷達顯示屏」,這其實就是地圖,點擊打開,可以直接到達宇宙世界的五個星球和賽爾號飛船的各個艙室。來到「船長室」,點擊船長,他指示你去查看《飛船手冊》,看完知道了賽爾號的由來,然後去「實驗室」。實驗室主要是用來買精靈道具的。跟博士說話,他向你介紹「賽爾精靈」的內容,並叫你查看《賽爾精靈》,之後就可以選擇一隻自己喜歡的初始精靈飼養了。先不急著去戰斗,再來到「機械室」,這兒是賣裝備的地方。跟機械師說話,他告訴你可以購買些裝備,讓你看看《賽爾裝備》。由於一開始有2000賽爾豆(如何賺豆下文說),可以買下免費物品,再買「氣體收集器」「履帶」。處理完後,跑去向機械師交任務,新手任務完成!得到2000賽爾豆和5個精靈膠囊,以及5個小治療葯水!

二、發狂的蘑菇怪

已經做完新手任務了,大家便加入了賽爾號的保護組織「先鋒隊」。先接任務,然後去實驗室哪兒,右下角有個噴射器模樣的東西,點擊以後開始配氣體燃出最大火焰。把氧氣和氫氣的比例調至50%,點出火焰後得到「火焰噴射器」,裝備上以後「瞄準」射出的就不是激光而是火焰彈了。通過地圖來到克洛斯草原——克洛斯沼澤——克洛斯林間,看到有個有著淡藍色保護膜的大蘑菇怪走來走去,( ⊙ o ⊙ )啊!好嚇人啊~通過「瞄準」射火焰彈大蘑菇怪,快速地多打幾下,打掉保護膜後點擊它便可和它戰鬥了。推薦15級以後去打它,因為Boss雖然是十級,但很厲害的。最好是火系精靈去戰斗,這樣比較佔便宜。

三、尋找黑晶石

同樣是接到任務去機械師哪兒,和他說話,他說要給潛艇接上電,拿個模型給你試一試。有三次機會。第一步把電池拖進電池格,雖然是有四個電池,但是只能拖兩個電池進去,不然太多電會燒壞馬達。第二步把電線接入電池格那(有兩種方法,都試一下,反正有三次機會嘛~呵呵)。第三步點一下金屬條形狀的開關,接通完成!得到潛艇套裝。裝備上(只穿潛水的三件套)以後通過地圖來到海洋星淺水區——海洋星深水區——海洋星海底。遠處有個洞,一隻鯊魚虎視眈眈…………更可怕 ( ⊙o⊙ ) !點擊後開始戰斗。Boss二十五級,推薦30級以上的精靈去戰斗,最好血要過一百,不然很容易被秒。同時記得帶幾瓶治療葯水以防萬一。打敗之後得到黑晶石,去動力室的物質轉換儀處兌換黑武士套裝,完成任務嘍~

四、教官資格考核

想成為教官,教其它新手賽爾嗎?趕快去教官辦公室報名吧!原來要去五個星球搜集五樣物品。這個我就不說嘍,反正只有那麼幾個地方,很容易看到的,順便熟悉一下地方啦~\(≥▽≤)/~!有些機關很難開,去問問其賽爾吧(偷偷懶)。找全之後到走廊二樓找二樓的衛兵,和他的精靈戰斗(是十五級的普通精靈),推薦20級左右的精靈去戰斗。完成後去船長室找船長,得到「教官徽章」和「教官棒」!嘿嘿,裝備上教官棒,懸浮著,一閃一閃,很炫吧~

五、艾爾遜的求救

SPT接到了大盜發出的求救信號,會是陷阱嗎?首先,去機械室,點擊左邊的藍色東西,開始考驗你。把水槍調至45°角,射出最遠的水澆滅火焰,得到噴水套裝!裝備上噴水裝置,射擊時就可以噴出水柱了。來到火星的第二個地圖,上方有許多石頭似乎堵住了什麼,多點幾下把石頭點開,就可以去火星的山洞深處了,大盜就困在這里。用水柱把掛在上方的兩個岩石打下來鋪路,再把里奧斯(就是有火的鹿)旁邊的火圈滅了,就可以靠近里奧斯和大盜了。點擊大盜,他向你求救,點擊確定進入和里奧斯的對戰。里奧斯Boss三十五級,建議水系的40級左右去打(會克制的尤里安也可以勉強打過),草系的最好超過50級。勝利之後大盜送你藍騎士套裝,接著他就走了。你以後還可以挑戰里奧斯,可以隨機得到火系精靈胡里亞(幾率可能較低,多的兩次就有了,少的打幾十次)

六、隕石入侵,飛船危機!(7月3日)

大批的隕石入侵了飛船,瞭望艙和動力室損壞,這似乎和宇宙大盜有什麼暗中聯系~先跑去船長室接任務,得到維修臂和維修面罩。得知需要收集赫爾卡星的材料。來到赫爾卡星建築區,看到有個宇宙大盜的小羅羅站在這,去挑戰他!很容易的獲勝,得到維修腿(似乎不是這個名字)。這個混蛋站在這兒,莫非……沒錯,鋼板就在他身後的門里。滑鼠移上去,門漸漸打開,看見鋼板了。點擊得到鋼板,接著去赫爾卡星遺跡,大機器人的脖子處有一小截顯眼的電線纏在一起,點擊後得到。穿上維修服,去受損的地方維修,維修完得到加農炮的磁卡,接到全新的任務。加農炮在雲霄星表面,還在建設中,一些任務的相關東西還沒有,看來要解救飛船,破解大盜的陰謀,還要等到下次更新啊!

七、艾爾遜的陰謀(7月10日)

相信大家都拿到磁卡了吧~首先,穿上飛機套裝去雲霄星2,點擊已經建設完的加農炮,接著自動插入磁卡——轟轟!兩個海盜小兵的防禦壁都摧毀了。點擊他們中的一個,和他們戰斗!對方是18級的普通精靈,20級就能打過了,對大家應該是小菜一碟。接著如法幹掉另一個,向雲霄星3進發!雲霄星3主艙旁有個門,是驗證身份的,發現只有艾里遜能打開。艾利遜就在門旁邊,去打他。對方是27級左右的精靈(一種沒見過的精靈),戰勝之後再點艙門,身份認證通過,但要答題。一共三題,全答對之後艙門打開,發現裡面有四個被洗腦的機器人。點擊後得到「機器人」,最後到實驗室的博士派特那復命。博士研究後改造了一個初始機械精靈「西塔」送給你(據說有三分之一的失敗率,失敗了要再拿個過來)。本次任務就結束了。

附:我答的三題 ①光年指光傳播一年的長度 ②一光年的距離是一秒鍾300000千米 ③太陽到地球要500秒

文末再說一下如何賺賽爾豆,這也是很多賽爾所關心的吧。現在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裝備上「鑽頭」挖取黃晶礦。草原星,火星和水星都有分布,每處可以挖五次,一共能挖到100多塊吧,去動力室,點正中的小門可以賣,一共能賣2500左右的賽爾豆($_$) !第二種方式是裝備上「氣體收集器」去採集甲烷燃氣,每天下午6:00~8:00(假期全天),在火星,水星和雲霄星有分布。一天下來賺到近4000賽爾豆耶,雖然很多但也要省著用哦,因為賽爾號游戲里的持續性支出比較多,而且膠囊特別費錢(普通膠囊200豆,中級膠囊400豆,有時捉一隻精靈要浪費十幾個呢!)。

英勇賽爾,智慧童年 我的米米號是15195875。打這樣一篇攻略很費力的,希望大家尊重作者,不要擅自轉載、修改。若想和其他賽爾分享,請寫明原創的網址出處。請大家多多支持此文章,謝謝合作~

㈣ 妊娠斑防治,快速去妊娠斑,妊娠斑能去掉嗎

還快速度呢,再快些你永遠都去不了斑了,臉上的斑就是得內服慢慢調理才行, 很多成功者是是這樣做的,我臉上斑就是被歐璧詩成功去除的, 相信你只要堅到底,你也可以做到的。

㈤ 詳細介紹下圖靈

1936年,圖靈向倫敦權威的數學雜志投了一篇論文,題為「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在這篇開創性的論文中,圖靈給「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學定義,並提出著名的圖靈機"(Turing Machine)的設想。「圖靈機」不是一種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思想模型,可製造一種十分簡單但運算能力極強的計算裝置,用來計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計算函數。"圖靈機"與"馮.諾伊曼機" 齊名,被永遠載入計算機的發展史中。1950年10月,圖靈又發表了另一篇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成為劃時代之作。也正是這篇文章,為圖靈贏得了"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

故事從謎開始

英國現代計算機的起步是從德國的密碼電報機——Enigma(謎)開始的,而解開這個謎的不是別人,正是阿蘭·圖靈,一個在計算機界響當當的人物,可與美國的馮·諾依曼相媲美的電腦天才。在他短暫的生涯中,圖靈在量子力學、數理邏輯、生物學、化學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在晚年還開創了一門新學科—— 非線性力學。

圖靈英年早逝。在他42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的創造力是豐富多彩的,他是天才的數學家和計算機理論專家。24歲提出圖靈機理論,31歲參與COLOSSUS的研製,33歲設想模擬系統,35歲提出自動程序設計概念,38歲設計"圖靈測驗"。這一朵朵靈感浪花無不閃耀著他在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預見性。特別是在60年代後當然,圖靈最高的成就還是在電腦和人工智慧方面,他是這一領域開天辟

地的大師。為表彰他的貢獻,專門設有一個一年一度的"圖靈獎",頒發給最優秀的電腦科學家。這枚獎章就像"諾貝爾獎"一樣,為計算機界的獲獎者帶來至高無上的榮譽。而阿蘭·圖靈本人,更被人們推崇為人工智慧之父,在計算機業十倍速變化的歷史畫卷中永遠佔有一席之地。他的驚世才華和盛年夭折,也給他的個人生活塗上了謎一樣的傳奇色彩。

神童圖靈

阿蘭·圖靈,1912年6月2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其祖父曾獲得劍橋大學數學榮譽學位,但他父親的數學才能平平。因此,圖靈的家庭教育,對他以後在數學及計算機方面的成就並沒有多少幫助。小時侯的圖靈生性活潑好動,很早就表現出對科學的探索精神。據他母親回憶,3歲時,小圖靈就進行了他的首次實驗,嘗試把一個玩具木頭人的小胳膊、小腿掰下來栽到花園里,等待長出更多的木頭人。到了8歲,他更開始嘗試寫一 部科學著作,題目為《關於一種顯微鏡》。在這部很短的書中,天才兒童圖靈拼錯了很多單詞,句法也有些問題,但寫得還能讓人看懂,很像那麼一回事兒。在書的開頭和結尾,他都用同一句話"首先你必須知道光是直的"作前後呼應, 但中間的內容卻很短,短得破了科學著作的記錄。圖靈曾說 :"我似乎總想從最普通的東西中弄出些名堂。"就連和小朋友們玩足球,他也能放棄當前鋒進球這樣出風頭的事,只喜歡在場外巡邊,因為這樣能有機會去計算球飛出邊界的角度。他的老師認為 :"圖靈的頭腦思維可以像袋鼠一樣進行跳躍。" 圖靈是個天才。他16歲就開始研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1931年,圖靈考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開始他的數學生涯,研究量子力學、概率論和邏輯學。在校期間,圖靈還是現代語言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班上最出色的學生。他對由劍橋大學的羅素和懷特海創立的數理邏輯很感興趣。數理邏輯的創建,主要源於古希臘克里特島上有個叫愛皮梅尼特的"智者",他說 :"所有的克里特島人都說謊"。我們可以把它簡化為:"我說的這句話是假話"。這就出現一種兩面都無法自圓的怪圈:如果他沒有說謊,那他這句話是錯的,他是在說謊;如果他真的在說謊,那他說自己在說謊是對的,所以他又沒有說謊。羅素和懷特海把它從邏輯、集合論以及數論中驅逐出去,最後又想盡辦法歸入《數學原理》之中。

圖靈一上大學,就迷上了《數學原理》。在1931年,著名的"哥德爾定理"出現後(該定理認為沒有一種公理系統可以導出數論中所有的真實命題,除非這種系統本身就有悖論),天才的圖靈在數理邏輯大本營的劍橋大學提出一個設想 :能否有這樣一台機器,通過某種一般的機械步驟,能在原則上一個接一個地解決所有的數學問題。大學畢業後,圖靈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還順手發明過一個解碼器。在那裡,他遇見了馮·諾依曼,後者對他的論文擊節贊賞,並隨後由此提出了"存儲程序"概念。圖靈學成後又回到他的母校任教。在短短的時間里,圖靈就發表了幾篇很有份量的數學論文,為他贏得了很大的聲譽。

怪才圖靈

在劍橋,圖靈可稱得上是一個怪才,一舉一動常常出人意料。他是個單身漢和長跑運動員。在他的同事和學生中間,這位衣著隨便、不打領帶的著名教授,不善言辭,有些木訥、害羞,常咬指甲,但他更多地以自己傑出的才智贏得了人們的敬意。圖靈每天騎自行車上班,因為患過敏性鼻炎,一遇到花粉,就會鼻涕不止,大打噴嚏。於是,他就常常在上班途中戴防毒面具,招搖過市,這早已成為劍橋的一大奇觀。圖靈的自行車經常半路掉鏈子,但他就是不肯去車鋪修理。每次騎車時,他總是嘴裡念念有詞,在心裡細細計算,這鏈條也怪,總是轉到一定的圈數就滑落了,而圖靈竟然能夠做到在鏈條下滑前一剎那停車,讓旁觀者佩服不已,以為圖靈在玩雜技。後來圖靈又居然在腳踏車旁裝了一個小巧的機械記數器,到圈數時就停,歇口氣換換腦子,再重新運動起來。

1936年,圖靈向倫敦權威的數學雜志投了一篇論文,題為《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在這篇開創性的論文中,圖靈給"可計算性"下了一個嚴格的數學定義,並提出著名的"圖靈機"(Turing Machine)的設想。"圖靈機"不是一種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思想模型,可製造一種十分簡單但運算能力極強的計算機裝置,用來計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計算函數。裝置由一個控制器和一根假設兩端無界的工作帶(起存儲器的作用)組成。工作帶被劃分為大小相同的方格,每一格上可書寫一個給定字母表上的符號。控制器可以在帶上左右移動,它帶有一個讀寫出一個你期待的結果。外行人看了會墜入雲里霧里,而內行人則稱它是"闡明現代電腦原理的開山之作",並冠以"理想計算機"的名稱。這篇論文在紙上談了一把兵,創造出一個"圖靈機"來。但現代通用電腦確實是用相應的程序來完成任何設定好的任務。這一理論奠定了整個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基礎。"圖靈機"更在電腦史上與"馮·諾依曼機"齊名,被永遠載入計算機的發展史中。

圖靈機理論不僅解決了純數學基礎理論問題,一個巨大的"意外"收獲則是,理論上證明了研製通用數字計算機的可行性。雖然早在100年前的1834年,巴貝奇(Chark Babbage,1792~1871)就設計製造了"分析機"以說明具體的數字計算,但他的失敗之處是沒能證明"必然可行"。圖靈機理論不僅證明了研製"通用機"的可行性,而且比世界上第一台由德國人朱斯(K·Zuze)於1941年製造的通用程序控制計算機Z-3整整早5年。這不得不使人驚嘆這一理論的深刻意義。

謎語圖靈

正當圖靈的理論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時,戰爭爆發了。他被派往布雷契萊庄園承擔"超級機密"研究。當時的布雷契萊庄園是一所"政府密碼學校",即戰時的英國情報破譯中心。在這座幽靜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里,表面上鳥語花香、人跡罕見,其實每天都有12000多名志願者在這里夜以繼日地工作,截獲、整理、破譯德國的軍事情報,有些結果甚至直達丘吉爾首相本人手中。在這里,圖靈被人們稱為"教授",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名。當時德國有一個名為"Enigma"(謎) 的通信密碼機,破譯高手們絞盡腦汁也難以破解。這個難題交到了圖靈手中,他率領著大約200多名精幹人員進行密碼分析,其中甚至還包括象棋冠軍亞歷山大。分析和計算工作非常復雜,26個字母在"Enigma"機中能替代8萬億個謎文字母。如果改動接線,變化會超過2.5千萬億億。最後多虧波蘭同行們提供了一台真正的"Enigma",圖靈才憑借著他的天才設想設計出一種破譯機。這台機器主要由繼電器構成,還用了80個電子管,由光電閱讀器直接讀入密碼,每秒可讀字元2000個,運行起來咔嚓咔嚓直響。它被圖靈戲稱為"羅賓遜",至今沒人能搞懂圖靈究竟如何指揮它工作。但"羅賓遜"的確神通廣大,在它的密報下,德國飛機一再落入圈套,死無葬身之地。

1945年,圖靈帶著大英帝國授予的榮譽勛章,來到英國國家物理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兩年後,圖靈寫了一份內部報告,提出了"自動程序"的概念,但由於英國政府嚴密、死板的保密法令,這份報告一直不見天日。1969年,美國的瓦丁格(Woldingger)發表了同樣成果,英國才連忙亮出壓在箱底的寶貝,終於在1970年給圖靈的報告"解密"。圖靈的這份報告後來收入愛丁堡大學編的《機器智能》論文集中。由於有了布雷契萊的經驗,圖靈提交了一份"自動計算機"的設計方案,領導一批優秀的電子工程師,著手製造一種名叫ACE的新型電腦。它大約用了800 個電子管,成本約為4萬英鎊。1950年,ACE電腦就橫空出世,開始公開露面,為感興趣的人們玩一些"小把戲",贏得陣陣喝彩。圖靈在介紹ACE的內存裝置時說:"它可以很容易把一本書的10頁內容記住。"顯然,ACE是當時世界上最快、最強勁的電子計算機之一。

1946年,在紐曼博士的動議下,皇家學會成立電腦實驗室。紐曼博士是皇家學會會員,又是當年破譯小組的成員,正是他對"赫斯·魯賓遜"的製造起了關鍵作用。皇家學會的這一新實驗室不在倫敦,而是設在曼徹斯特大學,由紐曼博士牽頭負責。1946年7月,研製基金到位,紐曼博士開始招募人選。阿蘭·圖靈也在次年9月加盟電腦實驗室。一時間,曼徹斯特大學群英會萃。實驗室設在一幢維多利亞時代的老房子里,條件十分簡陋,但因圖靈他們的到來,也算是蓬蓽生輝了。在1948年6月,這里造出了一台小的模型機,大家都愛叫它"嬰兒"(Baby)。這台模型機用陰極射線管來解決存儲問題,能存儲32個字,每一字有32位字長。這是第一台能完全執行存儲程序的電子計算機的模型。

大師圖靈

到了1949年10月,各項改進工作都已展開,夾在兩層存儲器之間的自動控制系統已正常運轉,並能在程序的控制下,實現磁鼓和陰極射線管存儲單元間信息交互。圖靈設計出一些協同電路來做輸入和輸出的外設。有關電動打字設備也是圖靈通過老關系從他戰時供職的外交部通信部門弄過來的,其中甚至包括一個戰後從德國人那裡收繳來的穿孔紙帶鍵盤。這樣,整個模型機已大功告成。在整個試驗階段,大家忙上忙下。1949年底,模型機交付給曼徹斯特當地的一家叫弗蘭尼蒂(Ferranti)的電子公司,開始正式建造。1951年2月完工,通稱"邁可1型"。它有4000個電子管,72000個電阻器,2500個電容器,能在0.1秒內開平方根、求對數和三角函數的運算。比起先前的模型機,"邁可1型"功能更為齊全,靜電存儲器的內存容量已翻倍,能存256個40位字長字,分別存在8個陰極射線管中,而磁鼓的容量能擴容到16384個字,真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與馮·諾依曼同時代的富蘭克爾(Frankel,馮氏同事)在回憶中說:馮·諾 依曼沒有說過"存儲程序"型計算機的概念是他的發明,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圖靈是現代計算機設計思想的創始人。當有人將"電子計算機之父"的頭銜戴在馮·諾依曼頭上時,他謙遜地說,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應該是圖靈。當然,馮·諾依曼問之無愧,而圖靈也有"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他倆是計算機歷史浩瀚星空中相互映照的兩顆巨星。

早在1945年,圖靈就提出"模擬系統"的思想,並有一份詳細的報告,想建造一台沒有固定指令系統的電腦。它能夠模擬其他不同指令系統的電腦的功能, 但這份報告直到1972年才公布。這說明圖靈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了後來被稱 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他開始關注人的神經網路和電腦計算之間的關聯。

1950年,圖靈又來到曼徹斯特大學任教,同時還擔任該大學自動計算機項目的負責人。就在這一年的十月,他又發表了另一篇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成為劃時代之作。也正是這篇文章,為圖靈贏得了一頂桂冠--"人工智慧之父"。在這篇論文里,圖靈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他逐條反駁了機器不能思維的論調,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還對智能問題從行為主義的角度給出了定義,由此提出一假想: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相當長時間內,他無法根據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麼,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的智力,即這台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ing)。當時全世界只有幾台電腦,根本無法通過這一測試。但圖靈預言,在本世紀末,一定會有電腦通過"圖靈測試"。終於他的預言在IBM的"深藍"身上得到徹底實現。當然,卡斯帕羅夫和"深藍"之間不是猜謎式的泛泛而談,而是你輸我贏的彼此較量。

故事以謎結束

1951年,圖靈以他傑出的貢獻被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就在他事業步入輝煌之際,災難降臨了。1952年,圖靈遭到警方拘捕,原因是他是一個同性戀者。與其他一些智慧超群的人物一樣,圖靈在個人生活方式上也"與眾不同"。當時,人們對同性戀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寬容,而是把這種行為當作一樁傷風敗俗的罪孽。事情的敗露是這樣的,當時有一位叫瓊·克拉克(Joan Clarke)的姑娘愛上了圖靈,圖靈也對對方很有好感,並向對方求婚,瓊欣然接受。但不久,圖靈自己退縮了,告訴瓊,他是同性戀者。在1948年,圖靈就由於同性戀傾向,離開了當時屬於高度保密的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但也有人說,圖靈是被英國軍事情報部門"開除"出去的,對於這位天才的離去,許多人悵惜不已。

1952年3月31日,圖靈更因為和曼徹斯特當地一位青年有染,被警方逮捕。在法庭上,圖靈既不否認,也不為自己辨解。在庄嚴的法庭上,他鄭重其事地告訴人們:他的行為沒有錯,結果被判有罪。在入獄和治療兩者中間,圖靈選擇了注射激素,來治療所謂的"性慾倒錯"。此後圖靈開始研究生物學、化學,還和一位心理醫生有很深的交往。那時,他的脾氣已變得躁怒不安,性格更為陰沉怪僻。1953年3月,他因為接待過一位被英國警方注意的挪威客人,成為警方的目標,甚至去希臘度假時也被跟蹤。

1954年6月8日,圖靈42歲,正逢進入他生命中最輝煌的創造頂峰。一天早晨,女管家走進他的卧室,發現台燈還亮著,床頭上還有個蘋果,只咬了一小半,圖靈沉睡在床上,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但這一次,圖靈是永遠地睡著了,不會再醒來……經過解剖,法醫斷定是劇毒氰化物致死,那個蘋果是在氰化物溶液中浸泡過的。圖靈的母親則說他是在做化學實驗時,不小心沾上的,她的"艾倫"從小就有咬指甲的習慣。但外界的說法是服毒自殺,一代天才就這樣走完了人生。

㈥ 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影響

在二戰後的美蘇對抗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在美國掀起的一股反共浪潮,象徵著冷戰時代的開始。挑起這股反共狂潮的是美國共和國黨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在1951年—1954年間,美國的許多知名人士慘遭迫害。麥卡錫聲稱他手中掌握著許多證據。50年後的今天,人們終於得知,他當年要挾民主進步人士的所謂證據全部是他一手遮天,操縱參議院聽證調查的結果。 400位證人和4000頁文件 當地時間5月5日,美國參議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公開1953—1954年間麥卡錫主持的參議院聽證會的檔案資料,其中包括聽證會的文字記錄和文件。這些資料表明,當時擔任參議院調查委員會主席的麥卡錫,為了達到迫害民主進步人士的目的,不惜採取卑鄙的手段——他傳喚的證人全都是在他威脅恐嚇之後,表示願意聽從他擺布的,而凡是可能對他不利的證人,都被他排斥在外。 在當年大約400位證人中,有美國當時著名的作曲家雅朗恩·科普蘭、《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雷斯頓和艾斯蘭達·古德·羅比遜(後者是上了麥卡錫黑名單的進步演員兼歌手保羅·羅比遜的妻子)。同時公開的大約4000頁文件也表明,麥卡錫當時堅信有許多作家、政府官員甚至秘書都有機會接觸到美國的機密文件。 「麥卡錫只需要他能夠操縱擺布的證人」 負責整理這些文件的美國參議院客座歷史學家唐納德·里特奇說,麥卡錫和他的首席法律顧問羅伊·科恩慣於採取類似大陪審團的方式召集秘密會議,然後用脅迫恐嚇等方式逼迫他召來的證人提供有利於他煽動反共狂潮的所謂證據。 麥卡錫的秘密會議有在紐約市舉行的,有在波士頓舉行的,但是,每次參加的參議員都只有他一個,而且,他傳喚證人只需憑一張小小的紙條。由此可見,他當時的肆無忌憚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里特奇說:「任何人只要在秘密會議上對麥卡錫提出針鋒相對的意見,就不會在以後出現在公開的聽證會上,麥卡錫只需要他能夠操縱擺布的證人。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對證人威脅恐嚇,他給許多美國人的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 曾經受雇美國國務院到海灣執教的科普蘭就是因為對麥卡錫提出了質問,從此再沒有機會出現在公開聽證會上。在秘密會議上,麥卡錫問科普蘭是不是共產黨的同情者,科普蘭毫不客氣地回答說:「我不明白你說的『同情者』是什麼意思。」 得克薩斯大學歷史學教授、麥卡錫傳記作者戴維·奧辛斯基說,在二十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確實有一些共產黨人進入過美國政府機構,但是到麥卡錫開始發動清查運動的時候,共產黨人幾乎已經全部被辭退了。然而,共和黨繼續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並藉助於這一點在1952年的總統大選中拿下了白宮,控制了國會,麥卡錫也因此被任命為參議院調查委員會主席。 1954年,麥卡錫迫害民主進步人士的活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甚至揚言要清查隱藏在美軍中的顛覆分子。最後,氣焰囂張的麥卡錫甚至把矛頭對准了艾森豪威爾政府,這時,連許多共和黨人都覺得他做得太過分了,紛紛與他疏遠並表示了譴責。 迫於來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壓力,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要求麥卡錫必須把由他主持的聽證會進行電視轉播。1954年12月,參議院對他進行了集體指責。

㈦ 查爾斯·亞當斯級驅逐艦的本級艦

艦名 中文名番號 服役期間 結局 Charles F. Adams 查理·F·亞當斯號DDG-2 1960–1990 轉變為傑克遜維爾市博物館 John King 約翰·金恩號DDG-3 1961–1990 報廢拆解 Lawrence 羅倫斯號DDG-4 1962–1990 報廢拆解 Claude V. Ricketts 比德爾號DDG-5 1962–1989 報廢拆解 Barney 巴尼號DDG-6 1962–1990 報廢拆解 Henry B. Wilson 亨利·B·威爾遜號DDG-7 1960–1989 靶艦擊沉 Lynde McCormick 林德·麥科米克號DDG-8 1961–1991 靶艦擊沉 Towers 陶爾士號DDG-9 1961–1990 靶艦擊沉 Sampson 桑普森號DDG-10 1961–1991 報廢拆解 Sellers 塞勒斯號DDG-11 1961–1989 報廢拆解 Robison 羅比遜號DDG-12 1961–1991 報廢拆解 Hoel 霍爾號DDG-13 1962–1990 轉為駁船後報廢 Buchanan 布坎南號DDG-14 1962–1991 靶艦擊沉 Berkeley 伯克利號DDG-15 1962–1992 出售予希臘轉為D-221 Joseph Strauss 約瑟夫·斯特勞斯號DDG-16 1963–1990 出售予希臘轉為D-220 Conyngham 康寧漢號DDG-17 1963–1990 報廢拆解 Semmes 西門斯號DDG-18 1962–1991 出售予希臘轉為D-218 Tattnall 塔特納爾號DDG-19 1963–1991 報廢拆解 Goldsborough 高斯伯號DDG-20 1963–1993 出售拆解 Cochrane 科克倫號DDG-21 1964–1990 報廢拆解 Benjamin Stoddert 本傑明·斯托德特號DDG-22 1964–1991 報廢沉沒 Richard E. Byrd 理查德·E·柏德號DDG-23 1964–1990 出售拆解 Waddell 韋德爾號DDG-24 1964–1992 出售予希臘轉為D-219

閱讀全文

與羅比遜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管閥門漏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96
軸承蛻皮怎麼 瀏覽:326
x5排氣閥門 瀏覽:491
鐵桶改成工具箱 瀏覽:855
軸承運輸多少錢 瀏覽:731
超聲波玻璃管用什麼顏色 瀏覽:530
進水閥門怎麼包 瀏覽:512
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試驗自動化裝置 瀏覽:539
塑料筐生產設備哪裡買 瀏覽:85
自動扣緊裝置 瀏覽:33
捷達運動儀表怎麼刷431 瀏覽:279
台州光谷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加裝可變排氣閥門有影響嗎 瀏覽:288
注塑機機械手吸盤吸不住怎麼辦 瀏覽:11
電容隔直裝置作用 瀏覽:512
實驗器材包括什麼材料嗎 瀏覽:112
雙軸式秸稈收割粉碎裝置設計 瀏覽:600
為什麼突然投屏找不到設備 瀏覽:406
直線軸承座uu代表什麼 瀏覽:251
消防器材計入管理費用怎麼算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