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B裝置連接
(1)將A、B裝置抄連接,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可以用於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3)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故答案為: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故答案為:(1)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B.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E裝置連接
(1)將A、E裝置連接時,應將A裝置的導管a與E裝置的導管c相連,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版比空氣的密度大,二權氧化碳的驗滿方法是:將一根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滿了;
故答案為:c;用燃著的木條靠近E瓶b導管口,木條火焰熄滅
(2)將A、B裝置連接,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可以用於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4)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用於滅火,故答案為: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C. 最近我們做了一個實驗:觀察二氧化碳的臨界狀態. 分別保持溫度在20度,27度,31.1度和50度.
增大壓強,可以縮小氣體分子之間的距離,當這個距離小到一定程度,氣體就液化了。
由CO₂的三相圖知,在31.1°C,需要73個大氣壓,才能達到液化的臨界狀態,
溫度越高,液化需要的壓強也越大。
D. 某研究小組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圖實驗.(1)利用圖一實驗驗證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
(1)圖一中觀察到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後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為確保蠟燭自下而上熄滅,傾倒二氧化碳時應讓它沿著燒杯壁流下;
故答案為:不支持燃燒;乙;
(2)先關閉K1,打開K2,往導管中緩緩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均無明顯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又由於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大約能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因此說明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然後打開K1,關閉K2,繼續往導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現渾濁,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生了化學反應;
故選AC.
E. 誰可以幫我整理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室製取CO2的原理、裝置、操作、收集及驗滿。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選用和制氫氣相同的發生裝置
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4)驗證方法:將製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證明已集滿二氧化碳氣體。
3、二氧化碳的工業製法:
煅燒石灰石: CaCO3高溫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乾冰
2、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本反應用於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 C+CO2高溫2CO
(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3、用途: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乾冰用於人工降雨、製冷劑
溫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F. 二氧化碳的製取與性質實驗的步驟
一、實驗室製取CO2的反應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實驗室製取CO2的裝置
三、製取CO2的步驟
1.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加入葯品;先固後液
3.製取收集氣體。向上排空氣
4.檢驗方法: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生成的氣體是CO2。
5.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CO2已收集滿。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於水。
向軟塑料瓶中加入水,蓋緊瓶塞後,發現塑料瓶向內凹陷。這說明二氧化碳易溶於水,
使瓶內氣壓減小。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時,下面蠟燭先熄滅,上面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噴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小花噴上水後,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後將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熱,觀察現象。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G. co2臨界性質的測定有什麼意義
意義:
觀察CO2臨界狀態附近氣液兩相界限模糊的現象,測定臨界狀態參數,增強對臨界狀態的感性認識。
觀察汽液整體相變的現象。
掌握用定溫法測定CO2的p-v-t關系。
原理
:
簡單可壓縮系統處於平衡態時,狀態參數壓力、溫度和比容之間有確定關系,可表示為
:F(p,v,T)=
0
或
v
=
f(p,T)
保持溫度不變,測定比容與壓力的對應數值,就可得到等溫線的數據。在不同溫度下對CO2氣體進行壓縮,將此過程畫在p-v圖上,可得到如圖1所示的CO2
p-v-t關系曲線。當溫度低於臨界溫度tc時,該CO2實際氣體的等溫線有氣液相變的直線段。隨著溫度的升高,相變過程的直線段逐漸縮短。當溫度增加到臨界溫度時,飽和液體和飽和氣體之間的界限已完全消失,呈現出模糊狀態,稱為臨界狀態。CO2的臨界壓力pc為7.38MPa
,臨界溫度tc為31.1℃。在p-v圖上,臨界溫度等溫線在臨界點上既是駐點,又是拐點。臨界溫度以上的等溫線也具有拐點,直到48.1℃才成為均勻的曲線。
H. co2臨界性質的測定有什麼意義
意義:
1.
觀察CO2臨界狀態附近氣液兩相界限模糊的現象,測定臨界狀態參數,增強對臨界狀態的感性認識。
2.
觀察汽液整體相變的現象。
3.
掌握用定溫法測定CO2的p-v-t關系。
原理
:
簡單可壓縮系統處於平衡態時,狀態參數壓力、溫度和比容之間有確定關系,可表示為
:F(p,v,T)=
0
或
v
=
f(p,T)
保持溫度不變,測定比容與壓力的對應數值,就可得到等溫線的數據。在不同溫度下對CO2氣體進行壓縮,將此過程畫在p-v圖上,可得到如圖1所示的CO2
p-v-t關系曲線。當溫度低於臨界溫度tc時,該CO2實際氣體的等溫線有氣液相變的直線段。隨著溫度的升高,相變過程的直線段逐漸縮短。當溫度增加到臨界溫度時,飽和液體和飽和氣體之間的界限已完全消失,呈現出模糊狀態,稱為臨界狀態。CO2的臨界壓力pc為7.38MPa
,臨界溫度tc為31.1℃。在p-v圖上,臨界溫度等溫線在臨界點上既是駐點,又是拐點。臨界溫度以上的等溫線也具有拐點,直到48.1℃才成為均勻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