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液壓傳動的原理是什麼呢
液壓傳動是主要利用液體壓力能的液體傳動。
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稱為流體傳動,是根據17世紀帕斯卡提出的液體靜壓力傳動原理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是工農業生產中廣為應用的一門技術。如今,流體傳動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液壓傳動的早期運用
[編輯本段]
1795年英國約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倫敦用水作為工作介質,以水壓機的形式將其應用於工業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壓機。1905年將工作介質水改為油,又進一步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液壓傳動廣泛應用,特別是1920年以後,發展更為迅速。液壓元件大約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20年間才開始進入正規的工業生產階段。1925 年維克斯(F.Vikers)發明了壓力平衡式葉片泵,為近代液壓元件工業或液壓傳動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礎。20 世紀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對能量波動傳遞所進行的理論及實際研究;1910年對液力傳動(液力聯軸節、液力變矩器等)方面的貢獻,使這兩方面領域得到了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5)期間,在美國機床中有30%應用了液壓傳動。應該指出,日本液壓傳動的發展較歐美等國家晚了近 20 多年。在 1955 年前後,日本迅速發展液壓傳動,1956 年成立了「液壓工業會」。近20~30 年間,日本液壓傳動發展之快,居世界領先地位。
液壓傳動的應用范圍的基本原理
[編輯本段]
液壓傳動有許多突出的優點,因此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如一般工業用的塑料加工機械、壓力機械、機床等;行走機械中的工程機械、建築機械、農業機械、汽車等;鋼鐵工業用的冶金機械、提升裝置、軋輥調整裝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閘門及堤壩裝置、河床升降裝置、橋梁操縱機構等;發電廠渦輪機調速裝置、核發電廠等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機械(絞車)、船頭門、艙壁閥、船尾推進器等;特殊技術用的巨型天線控制裝置、測量浮標、升降旋轉舞台等;軍事工業用的火炮操縱裝置、船舶減搖裝置、飛行器模擬、飛機起落架的收放裝置和方向舵控制裝置等。
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是在密閉的容器內,利用有壓力的油液作為工作介質來實現能量轉換和傳遞動力的。其中的液體稱為工作介質,一般為礦物油,它的作用和機械傳動中的皮帶、鏈條和齒輪等傳動元件相類似。
在液壓傳動中,液壓油缸就是一個最簡單而又比較完整的液壓傳動系統,分析它的工作過程,可以清楚的了解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
[編輯本段]
液壓系統主要由:動力元件(油泵)、執行元件(油缸或液壓馬達)、控制元件(各種閥)、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把液體利用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 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 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 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 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液壓傳動的優缺點
[編輯本段]
1、液壓傳動的優點
(1)體積小、重量輕,例如同功率液壓馬達的重量只有電動機的10%~20%。因此慣性力較小,當突然過載或停車時,不會發生大的沖擊;
(2)能在給定范圍內平穩的自動調節牽引速度,並可實現無極調速,且調速范圍最大可達1:2000(一般為1:100)。
(3)換向容易,在不改變電機旋轉方向的情況下,可以較方便地實現工作機構旋轉和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
(4)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之間用油管連接,在空間布置上彼此不受嚴格限制;
(5)由於採用油液為工作介質,元件相對運動表面間能自行潤滑,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6)操縱控制簡便,自動化程度高;
(7)容易實現過載保護。
(8)液壓元件實現了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於設計、製造和使用。
2、液壓傳動的缺點
(1)使用液壓傳動對維護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終保持清潔;
(2)對液壓元件製造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3)液壓元件維修較復雜,且需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4)液壓傳動對油溫變化較敏感,這會影響它的工作穩定性。因此液壓傳動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溫度下工作,
一般工作溫度在-15℃~60℃范圍內較合適。
(5)液壓傳動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節流調速系統中,其壓力大,流量損失大,故系統效率較低。
液壓元件分類
[編輯本段]
動力元件- 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螺桿泵
執行元件-液壓缸:活塞液壓缸、柱塞液壓缸、擺動液壓缸、組合液壓缸
液壓馬達:齒輪式液壓馬達、葉片液壓馬達、柱塞液壓馬達
控制元件-方向控制閥:單向閥、換向閥
壓力控制閥: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
流量控制閥:節流閥、調速閥、分流閥
輔助元件-蓄能器、過濾器、冷卻器、加熱器、油管、管接頭、油箱、壓力計、流量計、密封裝置等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液壓於氣動技術》
2.液壓與氣壓傳動,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何存興主編
貢獻者(共9名
omiomi12、Modena之謎、iamchenzetian、 水木秋寒、sfrh、清露不留痕、happywolf2007、再見西雅圖、少昊被判無妻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山東農業大學機電學院、汽車傳動系
「液壓傳動」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網路詞典):
1.hydraulic transmission
『貳』 機械傳動的物理運動
機械傳動
mechanical drive有多種形式,主要可分為兩類:①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摩擦傳動,包括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等。摩擦傳動容易實現無級變速,大都能適應軸間距較大的傳動場合,過載打滑還能起到緩沖和保護傳動裝置的作用,但這種傳動一般不能用於大功率的場合,也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②靠主動件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包括齒輪傳動、鏈傳動、螺旋傳動和諧波傳動等。嚙合傳動能夠用於大功率的場合,傳動比准確,但一般要求較高的製造精度和安裝精度。
基本產品分類:減速機、制動器、離合器、聯軸器、無級變速機、絲杠、滑軌等 機械傳動機構,可以將動力所提供的運動的方式、方向或速度加以改變,被人們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中國古代傳動機構類型很多,應用很廣,除了上面介紹的以外,像地動儀、鼓風機等等,都是機械傳動機構的產物。中國古代傳動機構,主要有齒輪傳動、繩帶傳動和鏈傳動。
1、齒輪傳動。其出現時間不晚於西漢,西漢時的指南車、記里鼓車,東漢張衡發明的水力天文儀器上,都使用了相當復雜的齒輪傳動系統。這些齒輪只用來傳遞運動,強度要求不高。至於生產上所採用的齒輪,要傳遞較大的動力,受力一般較大,強度要求較高。古代在利用畜力、水力和風力進行提水、糧食加工等工作時,都要應用此類齒輪。例如在翻車上,須應用一級齒輪傳動機構,以改變運動的方位和傳遞,適應翻車的工作要求。
2、鏈傳動。鏈,在我國古代出現很早,商代的馬具上已有青銅鏈條,其他青銅器和玉器上也有用鏈條作為裝飾的。西安出土的秦代銅車馬上,有十分精美的金屬鏈條。但這都不能算是鏈傳動。作為動力傳動的鏈條,出現在東漢時期。東漢時畢嵐率先發明翻車,用以引水。根據其工作原理和運動關系,可以看作是一種鏈傳動。翻車的上、下鏈輪,一主動,一從動,繞在輪上的翻板就是傳動鏈,這個傳動鏈兼做提水的工作件,因此,翻車是鏈傳動的一種特例。到了宋代,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台上,出現了一種「天梯」,實際上是一種鐵鏈條,下橫軸通過「天梯」帶動上橫軸,從而形成了真正的鏈傳動。
3、繩帶傳動。這是一種利用摩擦力的傳動方式。在西漢時,四川出產井鹽,在鑿井、提水時,都是用牛帶動大繩輪,收卷繞過滑輪上的繩索,來提升鑿井工具、鹵水等。西漢時出現的手搖紡車,是一種典型的繩帶傳動。在西漢時期的畫像石上,有幾幅手搖紡車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繩輪主動,通過繩索帶動紗錠,用手搖大繩輪旋轉一周,紗錠旋轉幾十周,效率很高。以後出現的三錠、五錠的紡車,效率就更高了。元代的水運大紡車,也是用繩帶傳動的。東漢時,冶金手工業有一項重要發明「水排」,用於鼓風。這種繩帶傳動的工作原理是:水力推動卧式水輪旋轉,水輪軸上裝有大繩輪,通過繩帶帶動小繩輪,小繩輪軸上端曲柄隨之旋轉,通過連桿推動鼓風器鼓風。這種水排鼓風效力很高,可以抵得上幾百匹馬鼓風。它的出現,標志著東漢時發達的機械已經在我國出現了,因而意義十分重大。 機械傳動按傳力方式分,可分為 :
1 摩擦傳動。
2 鏈條傳動。
3 齒輪傳動。
4 皮帶傳動。
5 蝸輪蝸桿傳動。
6 棘輪傳動。
7 曲軸連桿傳動
8 氣動傳動。
9 液壓傳動(液壓刨)
10 萬向節傳動
11 鋼絲索傳動(電梯、起重機中應用最廣)
12 聯軸器傳動
13 花鍵傳動。 皮帶傳動帶傳動是具有中間撓性件的傳動方式,在機械傳動中應用較為普遍,特別是帶傳動中的V帶傳動,應用極為廣泛。
一、 帶傳動的類型
帶傳動是利用帶作為中間撓性件來傳遞運動或動力的一種傳動方式。
按傳動原理不同,帶傳動分為摩擦型(平帶傳動、V帶傳動等)和嚙合型(同步帶)兩類。
目前機械設備中應用的帶傳動以摩擦型帶傳動居多,下面主要以V帶傳動為例介紹有關帶傳動的基本知識。
二、帶傳動的基本原理
傳動帶套在主動帶輪1和從動帶輪2上,對帶施加一定的張緊力,帶與帶輪接觸面之間就會產生正壓力;主動輪轉動時,依靠帶和帶輪之間的摩擦力來驅動從動輪轉動。
帶傳動的基本原理是依靠帶和帶輪之間的摩擦力來傳遞運動和動力。
三、帶傳動的特點和傳動比
1、帶傳動的特點
由於帶富有彈性,並靠摩擦力進行傳動,因此它具有結構簡單,傳動平穩、雜訊小,能緩沖吸振,過載時帶會在帶輪上打滑,對其他零件起過載保護作用,適用於中心距較大的傳動等優點。
但帶傳動也有不少缺點,主要有:不能保證准確的傳動比,傳動效率低(約為0.90~0.94),帶的使用壽命短,不宜在高溫、易燃以及有油和水的場合使用。
2、帶傳動的傳動比
帶傳動中,主動輪轉速 與從動輪轉速 之比稱為傳動比,用符號 表示。
四、常用帶傳動
常用的帶傳動有兩種形式,即平帶傳動和V帶傳動。
1、平帶傳動
橫剖面為扁平矩形,工作是環形內表面與帶輪外表面接觸。平帶傳動結構簡單,平帶較薄,撓曲性和扭轉性好,因而適用於高速傳動、平行軸間的交叉傳動或交錯軸間的半交叉傳動
2、V帶傳動
橫剖面為等腰梯形,工作時置於帶輪槽之中,兩側面接觸,產生摩擦力較大,傳動能力較強。
五、帶傳動的張緊裝置
帶傳動工作時,為使帶獲得所需的張緊力,兩帶輪的中心距應能調整;帶在傳動中長期受拉力作用,必然會產生塑性變形而出現鬆弛現象,使其傳動能力下降,因此一般帶傳動應有張緊裝置。帶傳動的張緊方法主要有調整中心距和使用張緊輪兩種,其中它們各自又有定期張緊和自動張緊等不同形式。
六、安裝和維護
為提高V帶傳動的效率,延長V帶的使用壽命和確保帶傳動的正常運轉,必須正確做好帶傳動裝置的安裝、維修與保養工作。
1、V帶必須正確地安裝在輪槽之中,一般以帶的外邊緣與輪緣平齊為准。
2、V帶傳動中兩帶輪的軸線要保持平行,且兩輪相對應的V形槽的對稱平面應重合。
3、拆、裝V帶時,應先調小兩帶輪中心距,避免硬撬而損壞V帶或設備。套好帶後,再將中心距調回到正確位置,帶的松緊要適度。
4、V帶傳動必須安裝防護罩,防止因潤滑油、切削液或其他雜物等飛濺到V帶上而影響傳動,並防止傷人事故的發生。
5、對一組V帶,損壞時一般要成組更換,新舊帶不能混用。
齒輪傳動
齒輪傳動是由分別安裝在主動軸及從動軸上的兩個齒輪相互嚙合而成。齒輪傳動是應用最多的一種傳動形式。
一、齒輪傳動的基本特點
1、齒輪傳遞的功率和速度范圍很大,功率可從很小到數十萬千瓦,圓周速度可從很小到每秒一百多米以上。齒輪尺寸可從小於1mm到大於10m。
2、齒輪傳動屬於嚙合傳動,齒輪齒廓為特定曲線,瞬時傳動比恆定,且傳動平穩、可靠。
3、齒輪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
4、齒輪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各種傳動形式的需要。
5、齒輪的製造和安裝的精度要求較高。
二、齒輪傳動的分類
齒輪的種類很多,可以按不同方法進行分類。
按嚙合方式分,齒輪傳動有外嚙合傳動和內嚙合傳動。
按齒輪的齒向不同分,齒輪傳動有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斜齒圓柱齒輪傳動;人字齒圓柱齒輪傳動和直齒錐齒輪傳動。
三、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是齒輪傳動的最基本形式,它在機械傳動裝置中應用極為廣泛。
齒線為分度圓直母線的圓柱齒輪稱為直齒圓柱齒輪,簡稱直齒輪。
直齒圓柱齒輪的主要參數
(1)齒數z 一個齒輪的輪齒總數稱為齒數。
(2)齒形角a
在端平面上,過端面齒廓與分度圓交點處的徑向直線與齒廓在該點處的切線所夾的銳角稱為齒形角。
標准規定漸開線齒輪的標准齒形角a =20°。(3)模數m
齒距p除以圓周率π所得的商稱為模數,模數的單位為mm,且已經標准化。
四、其他類型齒輪傳動
常用的齒輪傳動除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外,還有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直齒錐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等。
1、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齒線為螺旋線的圓柱齒輪稱為斜齒圓柱齒輪。
斜齒圓柱齒輪根據螺旋角的方向不同,分為左旋齒輪和右旋齒輪兩種,其旋向可用右手法則來判斷。伸出右手,手掌朝上,四指指向齒輪軸向方向,若齒向與拇指方向一致則為右旋,反之為左旋。
一對斜齒圓柱齒輪嚙合時,由於輪齒在圓柱面上是螺旋放置的,所以兩嚙合輪齒齒面是逐漸接觸又逐步脫離的,而一對直齒圓柱齒輪嚙合時,兩嚙合齒齒面是同時在齒向全長上接觸,之後又同時脫離。因此,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平穩性好,沖擊小,特別是在高速重載下更為明顯。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適用於傳動平穩性要求高的兩平行軸之間的傳動。
2、直齒錐齒輪傳動
分度曲面為圓錐面的齒輪稱為錐齒輪,它是輪齒分布在圓錐面上的齒輪,當其齒向線是分度圓錐面的直母線時稱為直齒錐齒輪。
錐齒輪傳動用於空間兩相交軸之間的傳動,一般多用於兩軸垂直相交成90°的場合。
五、齒輪的失效形式
齒輪在工作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而損壞,使其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現象稱為失效。齒輪的失效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失效形式有:
1、齒面磨損
齒輪在傳動過程中,輪齒嚙合表面間存在相對滑動。齒輪在受力情況下,齒面間的相對滑動使齒面發生磨損。磨損會破壞齒面形狀,造成傳動不平穩;另外,磨損使輪齒變薄,造成齒側間隙增大,輪齒強度降低。齒面磨損是潤滑條件差的開式齒輪傳動(外露的齒輪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也是開式蝸桿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
2、輪齒折斷
齒輪在工作中,其輪齒的受力狀況相當於懸臂梁,齒根處受到的彎矩最大,所產生的應力集中。在嚙合過程中,齒輪根部所受的彎矩是交替變化的,因此,在該處最容易產生疲勞裂紋而使輪齒折斷,輪齒的這種失效形式稱為輪齒的疲勞折斷。齒輪的另一種折斷是長期過載或受到過大沖擊載荷時的突然折斷,稱為過載折斷。
3、輪齒塑性變形
在低速重載的工作條件下,齒輪的齒面承受很大的壓力和摩擦力,由於這些力的作用,材料較軟的齒輪的局部齒面可能產生塑性流動,使齒面出現凹槽或凸起的稜台,從而破壞齒輪的齒廓形狀,使齒輪喪失工作能力。齒輪的這種失效形式稱為輪齒的塑性變形。
4、齒面點蝕
齒輪工作時,當嚙合表面反復受到接觸擠壓作用,且由此所產生的壓力過大或使用時間過長時,齒面會產生細微的疲勞裂紋。隨著齒輪的連續工作,裂紋會沿表層不斷擴大,使齒面出現小塊金屬剝落,形成麻點和斑坑。輪齒齒面發生的這種失效形式稱為齒面點蝕。嚴重的齒面點蝕會破壞齒輪輪齒的工作表面,造成傳動不平穩,產生雜訊,甚至使齒輪失去工作能力。
齒面點蝕這種失效形式多發生在潤滑條件良好的閉式齒輪傳動中。
5、齒面膠合
在高速重載的閉式齒輪傳動中,齒面潤滑較為困難,嚙合面在重載作用下產生局部高溫使其粘結在一起,當齒輪繼續運動時,會在較軟的齒面上撕下部分金屬材料而出現撕裂溝痕,這種由於齒面粘結和撕裂而造成的失效稱為齒面膠合。齒面出現膠合現象後,將嚴重損壞齒面而導致齒輪失效。閉式蝸桿傳動中極易發生這種失效。
鏈傳動
鏈傳動是由兩個具有特殊齒形的的齒輪和一條閉合的鏈條所組成,工作時主動連輪的齒與鏈條的鏈節相嚙合帶動與鏈條相嚙合的從動鏈輪傳動。鏈條傳動主要用於傳動比要求較准確,且兩軸相距離較遠,而且不宜採用齒輪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常見的自行車鏈輪鏈條傳動原理。
一、鏈傳動的特點
1)能保證較精確的傳動比(和皮帶傳動相比較)
2)可以在兩軸中心距較遠的情況下傳遞動力(與齒輪傳動相比)
3)只能用於平行軸間傳動
4)鏈條磨損後,鏈節變長,容易產生脫鏈現象。
二、滾子鏈
1、滾子鏈的結構
在機械傳動中,常用的傳動鏈是滾子鏈(也稱套筒滾子鏈)。滾子鏈由內鏈板1、外鏈板2、銷軸3、套筒4和滾子5組成。
滾子鏈的內鏈板與套筒、外鏈板與銷軸分別採用過盈配合固定,銷軸與套筒、滾子與套筒之間分別為間隙配合;各鏈節可以自由屈伸,滾子與套筒能相對轉動。滾子鏈與鏈輪嚙合時,由於滾子的作用,將套筒與鏈輪齒直接接觸的滑動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小了鏈輪齒的磨損。
滾子鏈的長度用節數來表示。為了使鏈條的兩端便於連接,鏈節數應盡量選取偶數,鏈接頭處可用開口銷或彈簧夾鎖定。當鏈節數為奇數時,鏈接頭需採用過渡鏈節,過渡鏈節不僅製造復雜,而且傳遞能力低,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
2、滾子鏈的標記
滾子鏈是標准件,其標記為:
鏈號 — 排數 — 整鏈鏈節數 標准編號
標記示例
08A—1—88GB/T1243—1997表示鏈號為08A(節距為12.70mm),單排,88節的滾子鏈。
3、鏈傳動的使用
(1)為保證鏈傳動的正常工作,兩鏈輪軸線應相互平行,且兩鏈輪應位於同 一鉛垂平面內。
(2)為了提高鏈傳動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應注意進行潤滑。
(3)鏈傳動可不施加預緊力,必要時可採用張緊輪裝置。
(4)為了安全和防塵,鏈傳動應加裝防護罩。
蝸輪蝸桿傳動
當一個齒輪具有一個或幾個螺旋齒,並且與渦輪(類似於螺旋齒輪)嚙合而組成交錯軸傳動時,這種傳動稱為蝸桿傳動。蝸輪蝸桿傳動用於兩軸交叉成90度,但彼此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情況下,通常在蝸輪傳動中,蝸桿是主動件,而蝸輪是被動件。
(1)蝸桿傳動的特點
單級傳動就能獲得很大的傳動比,結構緊湊,傳動平穩,無雜訊,但傳動效率低。
(2)蝸桿傳動中渦輪轉向的判定
蝸桿傳動中蝸桿、渦輪轉向間的關系取決於兩者間的相對位置、蝸桿的旋向及其旋轉方向。
判斷渦輪相對於蝸桿的轉向用左手或右手法則,擋蝸桿為右旋(蝸桿也分左右旋且判斷方法與斜齒輪方向判斷方法相同)時用右手法則,蝸桿為左旋時用左手法則。彎曲四指,是之指向蝸桿的旋向方向(直箭頭表示蝸桿可見側的圓周運動方向),則拇指的反方向就是渦輪相對於蝸桿的運動方向。
螺旋傳動
螺旋傳動是利用螺桿和螺母組成的螺旋副來實現傳動要求的,主要用於將回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同時傳遞運動和動力。
螺旋傳動的分類:
1)傳力螺旋:以傳遞動力為主,要求以較小的轉矩產生較大的軸向推力,用於克服工作阻力。如各種起重或加壓裝置的螺旋。這種傳力螺旋主要是承受很大的軸向力,一般為簡寫工作,每次工作時間較短,工作速度也不高。[email=7@&x]x[/email]
2) 傳導螺旋:以傳遞運動為主,有時也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如機床進給機構的螺旋等。傳導螺旋主要在較長的時間內連續工作,工作速度較高,因此,要求具有較高的傳動精度。
3)調整螺旋:以調整、固定零件的相對位置。如機床、儀器、及測試裝置中的微調機構的螺旋。調整螺旋不經常轉動,一般在空載下調整。
螺旋傳動的特點:傳動精度高、工作平穩無噪音,易於自鎖,能傳遞較大的動力等特點。 工作機一般都要靠原動機供給一定形式的能量,但是,把原動機和工作機直接連接起來的情況很少,往往需要在二者之間加入傳遞動力或改變運動狀態的傳動裝置:
(1)工作機所需要的速度一般與原動機的最優速度不相符合。。
(2)很多工作機都需要根據生產要求進行速度調整,但是依靠原動機的速度來達到這一目的是不經濟的,也不可能。
(3)在有些情況下,需要用一台原動機帶動若干個工作速度不同的工作機。
(4)為了安全及維護方便,或因機器的外廓尺寸受到限制等原因,不能將原動機和工作機直接連接在一起。 當設計傳動時,如傳動的功率、傳動比和工作條件已定,則不同的類型傳動各有其優缺點。
1)功率和效率
各類傳動所能傳遞的功率取決於其傳動原理、承載能力、載荷分布、工作速度、製造精度、機械效率、發熱情況等因素。
效率是評定傳動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
2)速度
速度是傳動的主要運動特性之一。提高傳動速度是機器的重要發展方向。
3)外廓尺寸、質量、成本
傳動的外廓尺寸和質量與功率和速度的大小密切相關,也與傳動零件材料的力學性能有關。
傳動比是傳動的運動特性之一。
成本是選擇傳動類型時的重要經濟指標。
『叄』 機械傳動裝置的名詞解釋
機械傳動在機械工程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是指利用機械方式傳遞動力和運回動的傳動。分為兩類答:一是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的摩擦傳動,二是靠主動件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另有同名《機械傳動》雜志。
『肆』 齒輪傳動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齒輪傳動的原理:即一對相同模數(齒的形體)的齒輪相來互嚙合將動力由甲軸版傳送給乙軸,以完成權動力傳遞。
齒輪傳動是指由齒輪副傳遞運動和動力的裝置,它是現代各種設備中應源用最廣泛的一種機械傳動方式。齒輪傳動是靠齒與齒的嚙合進行工作的,輪齒是齒輪直接參與工作的部分,所以齒輪的失效主要發生在輪齒上。百主要的失效形式有輪齒折斷、齒面點蝕、齒面磨損、齒面膠合以及塑性變形等。
(4)傳動裝置的運動學理論擴展閱讀
齒輪傳動的特點
1、傳動精度高。度現代常用的漸開線齒輪的傳動比准確、恆定不變。這不但對精密機械與儀器是關鍵要求,也是高速重載下減輕動載荷、實現平穩傳動的重問要條件。
2、適用范圍寬。齒輪傳動傳遞的功率范圍極寬,可以從0.001W到60000kW;圓周速度可以很低,也可高達150m/s,帶傳動、鏈傳動均難以比擬。
3、可以實現平行軸、相交軸、交錯軸等空間任意兩軸間的傳動,這也是帶傳動、鏈傳動做不到的。
4、使用壽命長,傳動效率較高。
5、對環境條件要求較嚴,除少數低速答、低精度的情況以外,一般需要安置在箱罩中防塵防垢,還需要重視潤滑。
『伍』 設計帶式輸送機中的傳動裝置
給你做個參考
一、前言
(一)
設計目的:
通過本課程設計將學過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培養結構設計,計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機械裝置設計過程。
(二)
傳動方案的分析
機器一般是由原動機、傳動裝置和工作裝置組成。傳動裝置是用來傳遞原動機的運動和動力、變換其運動形式以滿足工作裝置的需要,是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傳動裝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機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傳動方案除滿足工作裝置的功能外,還要求結構簡單、製造方便、成本低廉、傳動效率高和使用維護方便。
本設計中原動機為電動機,工作機為皮帶輸送機。傳動方案採用了兩級傳動,第一級傳動為帶傳動,第二級傳動為單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
帶傳動承載能力較低,在傳遞相同轉矩時,結構尺寸較其他形式大,但有過載保護的優點,還可緩和沖擊和振動,故布置在傳動的高速級,以降低傳遞的轉矩,減小帶傳動的結構尺寸。
齒輪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適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圍廣,使用壽命較長,是現代機器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機構之一。本設計採用的是單級直齒輪傳動。
減速器的箱體採用水平剖分式結構,用HT200灰鑄鐵鑄造而成。
二、傳動系統的參數設計
原始數據:運輸帶的工作拉力F=0.2 KN;帶速V=2.0m/s;滾筒直徑D=400mm(滾筒效率為0.96)。
工作條件:預定使用壽命8年,工作為二班工作制,載荷輕。
工作環境:室內灰塵較大,環境最高溫度35°。
動力來源:電力,三相交流380/220伏。
1
、電動機選擇
(1)、電動機類型的選擇: Y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2)、電動機功率選擇:
①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0.98×0.99 ×0.96×0.99×0.96
②工作機所需的輸入功率:
因為 F=0.2 KN=0.2 KN= 1908N
=FV/1000η
=1908×2/1000×0.96
=3.975KW
③電動機的輸出功率:
=3.975/0.87=4.488KW
使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 =(1~1.3)P ,由查表得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 = 5.5KW 。
⑶、確定電動機轉速:
計算滾筒工作轉速:
=(60×v)/(2π×D/2)
=(60×2)/(2π×0.2)
=96r/min
由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取圓柱齒輪傳動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 =3~6。取V帶傳動比I』 =2~4,則總傳動比理時范圍為I』 =6~24。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為n』 =(6~24)×96=576~2304r/min
⑷、確定電動機型號
根據以上計算在這個范圍內電動機的同步轉速有1000r/min和1500r/min,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情況,同時也要降低電動機的重量和成本,最終可確定同步轉速為1500r/min ,根據所需的額定功率及同步轉速確定電動機的型號為Y132S-4 ,滿載轉速 1440r/min 。
其主要性能:額定功率:5.5KW,滿載轉速1440r/min,額定轉矩2.2,質量68kg。
2 、計算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
(1)、總傳動比:i =1440/96=15
(2)、分配各級傳動比:
根據指導書,取齒輪i =5(單級減速器i=3~6合理)
=15/5=3
3 、運動參數及動力參數計算
⑴、計算各軸轉速(r/min)
=960r/min
=1440/3=480(r/min)
=480/5=96(r/min)
⑵計算各軸的功率(KW)
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m=5.5KW
所以
P =5.5×0.98×0.99=4.354KW
=4.354×0.99×0.96 =4.138KW
=4.138×0.99×0.99=4.056KW
⑶計算各軸扭矩(N•mm)
TI=9550×PI/nI=9550×4.354/480=86.63N•m
=9550×4.138/96 =411.645N•m
=9550×4.056/96 =403.486N•m
三、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
(一)齒輪傳動的設計計算
(1)選擇齒輪材料及精度等級
考慮減速器傳遞功率不大,所以齒輪採用軟齒面。小齒輪選用40Cr調質,齒面硬度為240~260HBS。大齒輪選用45#鋼,調質,齒面硬度220HBS;根據指導書選7級精度。齒面精糙度R ≤1.6~3.2μm
(2)確定有關參數和系數如下:
傳動比i
取小齒輪齒數Z =20。則大齒輪齒數:
=5×20=100 ,所以取Z
實際傳動比
i =101/20=5.05
傳動比誤差:(i -i)/I=(5.05-5)/5=1%<2.5% 可用
齒數比: u=i
取模數:m=3 ;齒頂高系數h =1;徑向間隙系數c =0.25;壓力角 =20°;
則 h *m=3,h )m=3.75
h=(2 h )m=6.75,c= c
分度圓直徑:d =×20mm=60mm
d =3×101mm=303mm
由指導書取 φ
齒寬: b=φ =0.9×60mm=54mm
=60mm ,
b
齒頂圓直徑:d )=66,
d
齒根圓直徑:d )=52.5,
d )=295.5
基圓直徑:
d cos =56.38,
d cos =284.73
(3)計算齒輪傳動的中心矩a:
a=m/2(Z )=3/2(20+101)=181.5mm 液壓絞車≈182mm
(二)軸的設計計算
1 、輸入軸的設計計算
⑴、按扭矩初算軸徑
選用45#調質,硬度217~255HBS
根據指導書並查表,取c=110
所以 d≥110 (4.354/480) 1/3mm=22.941mm
d=22.941×(1+5%)mm=24.08mm
∴選d=25mm
⑵、軸的結構設計
①軸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裝配
單級減速器中可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由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固定,聯接以平鍵作過渡配合固定,兩軸承分別以軸肩和大筒定位,則採用過渡配合固定
②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
Ⅰ段:d =25mm
, L =(1.5~3)d ,所以長度取L
∵h=2c
c=1.5mm
+2h=25+2×2×1.5=31mm
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和箱體內壁應有一定距離。取套筒長為20mm,通過密封蓋軸段長應根據密封蓋的寬度,並考慮聯軸器和箱體外壁應有一定矩離而定,為此,取該段長為55mm,安裝齒輪段長度應比輪轂寬度小2mm,故II段長:
L =(2+20+55)=77mm
III段直徑:
初選用30207型角接觸球軸承,其內徑d為35mm,外徑D為72mm,寬度T為18.25mm.
=d=35mm,L =T=18.25mm,取L
Ⅳ段直徑:
由手冊得:c=1.5
h=2c=2×1.5=3mm
此段左面的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考慮,應便於軸承的拆卸,應按標准查取由手冊得安裝尺寸h=3.該段直徑應取:d =(35+3×2)=41mm
因此將Ⅳ段設計成階梯形,左段直徑為41mm
+2h=35+2×3=41mm
長度與右面的套筒相同,即L
Ⅴ段直徑:d =50mm. ,長度L =60mm
取L
由上述軸各段長度可算得軸支承跨距L=80mm
Ⅵ段直徑:d =41mm, L
Ⅶ段直徑:d =35mm, L <L3,取L
2 、輸出軸的設計計算
⑴、按扭矩初算軸徑
選用45#調質鋼,硬度(217~255HBS)
根據課本P235頁式(10-2),表(10-2)取c=110
=110× (2.168/76.4) =38.57mm
考慮有鍵槽,將直徑增大5%,則
d=38.57×(1+5%)mm=40.4985mm
∴取d=42mm
⑵、軸的結構設計
①軸的零件定位,固定和裝配
單級減速器中,可以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用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定位,周向定位採用鍵和過渡配合,兩軸承分別以軸承肩和套筒定位,周向定位則用過渡配合或過盈配合,軸呈階狀,左軸承從左面裝入,齒輪套筒,右軸承和皮帶輪依次從右面裝入。
②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初選30211型角接球軸承,其內徑d為55mm,外徑D=100mm,寬度T為22.755mm。考慮齒輪端面和箱體內壁,軸承端面與箱體內壁應有一定矩離,則取套筒長為20mm,則該段長42.755mm,安裝齒輪段長度為輪轂寬度為2mm。
則 d =42mm L = 50mm
L = 55mm
L = 60mm
L = 68mm
L =55mm
L
四、滾動軸承的選擇
1 、計算輸入軸承
選用30207型角接觸球軸承,其內徑d為35mm,外徑D為72mm,寬度T為18.25mm.
2 、計算輸出軸承
選30211型角接球軸承,其內徑d為55mm,外徑D=100mm,寬度T為22.755mm
五、鍵聯接的選擇
1 、輸出軸與帶輪聯接採用平鍵聯接
鍵的類型及其尺寸選擇:
帶輪傳動要求帶輪與軸的對中性好,故選擇C型平鍵聯接。
根據軸徑d =42mm ,L =65mm
查手冊得,選用C型平鍵,得: 卷揚機
裝配圖中22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2×56
則查得:鍵寬b=12,鍵高h=8,因軸長L =65,故取鍵長L=56
2 、輸出軸與齒輪聯接用平鍵聯接
=60mm,L
查手冊得,選用C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 赫格隆36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8×45
則查得:鍵寬b=18,鍵高h=11,因軸長L =53,故取鍵長L=45
3 、輸入軸與帶輪聯接採用平鍵聯接 =25mm L
查手冊
選A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29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8×50
則查得:鍵寬b=8,鍵高h=7,因軸長L =62,故取鍵長L=50
4 、輸出軸與齒輪聯接用平鍵聯接
=50mm
L
查手冊
選A型平鍵,得:
裝配圖中26號零件選用GB1096-79系列的鍵14×49
則查得:鍵寬b=14,鍵高h=9,因軸長L =60,故取鍵長L=49
六、箱體、箱蓋主要尺寸計算
箱體採用水平剖分式結構,採用HT200灰鑄鐵鑄造而成。箱體主要尺寸計算如下:
七、軸承端蓋
主要尺寸計算
軸承端蓋:HT150 d3=8
n=6 b=10
八、減速器的
減速器的附件的設計
1
、擋圈 :GB886-86
查得:內徑d=55,外徑D=65,擋圈厚H=5,右肩軸直徑D1≥58
2
、油標 :M12:d =6,h=28,a=10,b=6,c=4,D=20,D
3
、角螺塞
M18
×
1.5 :JB/ZQ4450-86
九、
設計參考資料目錄
1、吳宗澤、羅聖國主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解蘭昌等編著.緊密儀器儀表機構設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11
『陸』 電動自行車的傳動傳動裝置原理
你指的應該是把復電動制機固定在車輪上,而不是通過鏈條傳動的情況。
按理這種傳動裝置應該叫杠桿,傳動原理也隨之叫杠桿原理。因為當把電動機的轉子和車輪固定在一起時,車輪也就相當於電動機的一部分。當線圈通電轉子產生動力力矩,開始旋轉,通過輻條帶動整個車輪旋轉。這時輻條就充當杠桿,起到傳動的作用,把動力傳輸到車輪的外緣。推動整車前行。
『柒』 帶式輸送機 摩擦傳動理論
帶式輸送機所需的牽引力是通過驅動裝置中的驅動滾筒與輸送帶間的摩擦作用而傳遞的,因而稱為摩擦傳動。為確保作用力的傳遞和牽引構件不在驅動輪上打滑,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牽引構件具有足夠的張力;
(2)牽引帶與驅動滾筒的接觸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
(3)牽引帶在驅動輪上有足夠大的圍包角。
圖l—22為一台帶式輸送機的簡圖。當驅動滾筒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時,通過它與輸送帶間的摩擦力驅動輸送帶沿箭頭方向運動。
在輸送帶不工作時,帶子上各點張力是相等的。當輸送帶運動時,各點張力就不等了。其大小取決於張緊力P0、運輸機的生產率、輸送帶的速度、寬度、輸送機長度、傾角、托輥結構性能等等。故輸送帶的張力由l點到4點逐漸增加,而在繞經驅動滾筒的主動段,由4點到l點張力逐漸減小。必須使輸送帶在驅動滾筒上的趨入點張力Sn大於奔離點張力S1,方能克服運行阻力,使輸送帶運動。此兩點張力之差,即為驅動滾筒傳遞給輸送帶的牽引力W0。在數值上它等於輸送帶沿驅動滾筒圍包弧上摩擦力的總和,即
W0=Sn-S1 (1—1)
趨入點張力Sn隨輸送帶上負載的增加而增大,當負載過大時,致使(Sn-S1)之差值大於摩擦力,此時輸送帶在驅動滾筒上打滑而不能正常工作。該現象在選煤廠中可經常遇到。
Sn與S1應保持何種關系方能防止打滑,保證輸送帶正常工作,這是將要研究的問題。
在討論前,先作如下假設:
(1)假設輸送帶是理想的撓性體,可以任意彎曲,不受彎曲應力影響;
(2)假設繞經驅動滾筒上的輸送帶的重力和所受的離心力忽略不計(因與輸送帶上張力和摩擦力相比數值很小)。
如圖l—22b所示,在驅動滾筒上取一單元長為dl的輸送帶,對應的中心角即圍包角為dα。當滾筒回轉時,作用在這小段輸送帶兩端張力分別為S及S+dS。在極限狀態下,即摩擦力達到最大靜摩擦力時,dS應為正壓力dN與摩擦系數μ的乘積,即
dS=μdN
dN為滾筒給輸送帶以上的作用力總和。
列出該單元長度輸送帶受力平衡方程式為
由於dα很小,故sin(dα/2)≈(dα/2),cos(dα/2)≈1,上述方程組可簡化為
略去二次微量:dSdα,解上述方程組得 .
通過在這段單元長度上輸送帶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當摩擦力達到最大極限值時,欲保持輸送帶不打滑,各參數間的關系應滿足dS/S=μdα。以定積分方法解之,即可得出輸送帶在整個驅動滾筒圍包弧上,在不打滑的極限平衡狀態下,趨入點的Sn與奔離點的Sk之間的關系......
『捌』 傳動裝置的結構
傳動抄裝置:是將原動機的運襲動和動力傳給工作機構的中間裝置。.
對於前置後驅的汽車來說,發動機發出的轉矩依次經過離合器、變速箱、萬向節、傳動軸、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傳給後車輪,所以後輪又稱為驅動輪。驅動輪得到轉矩便給地面一個向後的作用力,並因此而使地面對驅動輪產生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就是汽車的驅動力。汽車的前輪與傳動系一般沒有動力上的直接聯系,因此稱為從動輪。
傳動系統的組成和布置形式是隨發動機的類型、安裝位置,以及汽車用途的不同而變化的。例如,越野車多採用四輪驅動,則在它的傳動系中就增加了分動器等總成。而對於前置前驅的車輛,它的傳動系中就沒有傳動軸等裝置。
『玖』 齒輪傳動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齒輪傳動的原理:即一對相同模數(齒的形體)的齒輪相互嚙合將動力由甲軸傳送內給乙軸,以完成容動力傳遞。
齒輪傳動是指由齒輪副傳遞運動和動力的裝置,它是現代各種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機械傳動方式。齒輪傳動是靠齒與齒的嚙合進行工作的,輪齒是齒輪直接參與工作的部分,所以齒輪的失效主要發生在輪齒上。主要的失效形式有輪齒折斷、齒面點蝕、齒面磨損、齒面膠合以及塑性變形等。
(9)傳動裝置的運動學理論擴展閱讀
齒輪傳動的特點
1、傳動精度高。現代常用的漸開線齒輪的傳動比准確、恆定不變。這不但對精密機械與儀器是關鍵要求,也是高速重載下減輕動載荷、實現平穩傳動的重要條件。
2、適用范圍寬。齒輪傳動傳遞的功率范圍極寬,可以從0.001W到60000kW;圓周速度可以很低,也可高達150m/s,帶傳動、鏈傳動均難以比擬。
3、可以實現平行軸、相交軸、交錯軸等空間任意兩軸間的傳動,這也是帶傳動、鏈傳動做不到的。
4、使用壽命長,傳動效率較高。
5、對環境條件要求較嚴,除少數低速、低精度的情況以外,一般需要安置在箱罩中防塵防垢,還需要重視潤滑。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齒輪傳動
2012-03-24
『拾』 萬向傳動裝置的工作原理
萬向節即萬向接頭,是實現變角度動力傳遞的機件,用於需要改變傳動軸線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車驅動系統的萬向傳動裝置的 「關節」部件。萬向節與傳動軸組合,稱為萬向節傳動裝置。萬向傳動裝置一般由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有時還要有中間支承,主要用於以下一些位置: 1-萬向節;2-傳動軸;3-前傳動軸;4-中間支承。在萬向節配合中,一個零部件(輸出軸)繞自身軸的旋轉是由另一個零部件萬向節(輸入軸)繞其軸的旋轉驅動的。
按萬向節在扭轉方向上是否有明顯的彈性可分為剛性萬向節和撓性萬向節。剛性萬向節又可分為不等速萬向節(常用的為十字軸式)、准等速萬向節(如雙聯式萬向節)和等速萬向節(如球籠式萬向節)三種。 萬向節連接的兩軸夾角大於零時,輸出軸和輸入軸之間以變化的瞬時角速度比傳遞運動,但平均角速度相等的萬向節。
十字軸式剛性萬向節由萬向節叉、十字軸、滾針軸承、油封、套簡、軸承蓋等件組成。工作原理為:轉動叉中之一則經過十字軸帶動另一個叉轉動,同時又可以繞十字軸中心在任意方向擺動。轉動過程中滾針軸承中的滾針可自轉,以便減輕摩擦。與輸入動力連接的軸稱輸入軸(又稱主動軸),經萬向節輸出的軸稱輸出軸(又稱從動軸)。在輸入、輸出軸之間有夾角的條件下工作,兩軸的角速度不等,並因此會導致輸出軸及與之相連的傳動部件產生扭轉振動和影響這些部件的壽命。 指在設計的角度下以相等的瞬時角速度傳遞運動,而在其他角度下以近似相等的瞬時角速度傳遞運動的萬向節。它又分為:
a)雙聯式准等速萬向節。指該萬向節等速傳動裝置中的傳動軸長度縮短到最小時的萬向節。
b)凸塊式准等速萬向節。由兩個萬向節又和兩個不同形狀的凸塊組成。其中兩凸塊相當於雙聯萬向節裝置中的中間傳動軸及兩十字銷。
c)三銷軸式准等速萬向節。由兩個三銷軸,主動偏心軸叉,從動偏心軸叉組成。
d)球面滾輪式准等速萬向節。由銷軸、球面滾輪、萬向節軸和圓筒組成。滾輪可在槽內做軸向移動,起到伸縮花鍵作用。滾輪與槽壁接觸可傳遞轉矩。 萬向節所連接的輸出軸和輸入軸以始終相等的瞬時角速度傳遞運動的萬向節。它又分為:
a)球叉式等速萬向節。由有滾道的球叉和鋼球組成的萬向節。而其中的圓弧槽滾道型球叉式萬向節是指球義上的鋼球滾道為圓弧型的萬向節。其節結構特點是在球叉的主動叉和從動叉上做有圓弧凹槽,兩者裝合後形成四個鋼球滾道,滾道內共容納4個鋼球。定心鋼球裝在主、從動叉中心的球形凹槽內。直槽滾道型球叉式萬向節是指球叉上的鋼球滾道為直槽滾道型的萬向節。它的結構特點是在兩個球叉上做有直槽,各直槽與軸的中心線相傾斜,且傾斜的角度相同並彼此對稱。於兩個球叉之間的滾道內裝有4個鋼球。
b)球籠式等速萬向節。根據萬向節軸向能否運動,又可區分為軸向不能伸縮型(固定型)球籠式萬向節和可伸縮型球籠式萬向節。結構上固定型球籠式萬向節的星形套的內表面以內花鍵與傳動軸連接,它的外表面制有6個弧形凹槽作為鋼球的內滾道,外滾道做在球形殼的內表面上。星形套與球形殼裝合後形成的6個滾道內各裝1個鋼球,並由保持架(球籠)使6個鋼球處於同一平面內。動力由傳動軸經鋼球、球形殼傳出(圖2)。可伸縮型球籠式萬向節的結構特點是於筒形殼的內壁和星形套的外部做有圓柱形直槽,在兩者裝合後所形成的滾道內裝有鋼球。鋼球同時也裝在保持架的孔內。星形套內孔做有花鍵用來與輸入軸連接。這一結構允許星形套與簡形殼相對在軸向方向移動。 傳動軸(drive shaft)萬向傳動裝置的傳動軸中能夠傳遞動力的軸。傳動軸除去傳遞動力以外,有些傳動軸長度可以伸縮,用來防止在所連接兩軸之間有距離變化時產生運動干涉。
汽車行駛過程中,變速器與驅動橋的相對位置經常變化,為避免運動干涉,傳動軸用由滑動叉和花鍵軸組成的滑動花鍵連接,以適應傳動軸長度的變化。為減少磨損,還裝有用以加註滑脂的滑脂嘴,油封,堵蓋和防塵套。
傳動軸在高速旋轉時,由於質量不均勻引起的離心力將使傳動軸發生劇烈震動。因此當傳動軸與萬向節裝配後必須進行動平衡。
中間支承(mid-support) 傳動軸過長時需在中間斷開,並將它們通過支承裝置支持在車架(身)上的機構。
中間支承安裝在車架橫梁或車身底架上,要求它具有能補償傳動軸的安裝誤差功能,及適應行駛中由於發動機的彈性懸置引起的發動機竄動和車架變形引起的位移功能。同時其中橡膠彈性元件還有吸收傳動軸振動、降低雜訊及承受徑向力的功能。中間支承由橡膠彈性元件、軸承等組成。由於蜂窩形橡膠墊有彈性,可滿足補償安裝誤差和行駛中發動機竄動和車架變形引起的位移作用。有的中間支承採用雙列圓錐滾子軸承。
傳動軸分段時需加中間支撐。通常中間支撐安裝在車架橫樑上,應能補償傳動軸軸向和角度方向的安裝誤差以及車輛行駛過程中由於發動機竄動或車架等變形所引起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