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①塑料瓶變癟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不是 ②稀鹽酸或稀硫酸有氣泡冒出
(3)不正確。可以先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再加入稀鹽酸。
(4)理論上需要熟石灰37t
4. 鈉元素化合物知識網圖,寫出圖中重要的化學方程式

5. 有人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並驗證:①鈉的物理性質 ②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
搜一下:有人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並驗證:①鈉的物理性質
②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
6. 為了驗證鈉的有關物理性質,驗證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酒精燈(根據可燃現象,判斷是氫氣)
2、浮(鈉浮在水面上)、熔(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游(鈉在水面上不斷游動)、聲(發出嘶嘶的聲音)、紅(溶液變為紅色)
3.硬度低、密度比水小、熔點低(也可以看到鈉的顏色和狀態)
4、根據石灰水變渾濁,判斷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5.2Na+2H2O=2NaOH+H2(氣體) H2O是氧化劑,Na是還原劑
7. 如何進行鈉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實驗探究
通過化學實驗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必須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來確定探究課題,特別是依據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探究課題。根據我們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體會,在服從課題探究的原則基礎上,我們通過以下幾個階段進行鈉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
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觀察物質的外觀屬性到 預測物質的性質到實驗觀察到 解釋及結論。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發現問題
鈉單質很軟,可以用小刀切割。切開外皮後,可以看到鈉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很快就會被氧化失去光澤。鈉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密度大,鈉的熔點點是97.81℃,沸點是882.9℃。鈉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強還原性。
根據鈉的物理性質和它的原子結構可以推測它可以和能夠和大量無機物,絕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反應和大部分有機物反應。
1)鈉為活潑金屬,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原因酸能夠電離出氫離子,而水也能夠電離出氫離子,故其也可以和鈉反應,生成氫氣和鹼
2)從類別上分析 鈉為金屬能夠和氧氣反應生成相應的氧化物
例如: Mg與O2反應生成MgO
3) 從組成上看,過氧化鈉為金屬氧化物,活潑金屬氧化物能夠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相應的鹼和鹽
預測: 過氧化鈉能夠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設計實驗
1) 鈉與水的反應
2) 鈉與氧氣的反應
3)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4) 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二、體驗合作學習,獲得正確認識
通過探究性分組實驗,教師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或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整理分析,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的情景中,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於探究性分組實驗教學,教師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選擇和設計合適的分組探究的內容。探究的內容要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熱情。
2.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由於分組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新型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有知識、能力和經驗,對儀器和葯品的了解情況,預習與否,紀律情況以及學校資源和條件,教師本身對探究實驗的了解和挖掘情況等方面都可能會影響到實驗的進行情況。
3.把握探究過程。探索過程中的各方面,都要受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等的制約。因此在實施探究性分組實驗時,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水平,對學生做適當的指導。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還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變「要我探究」為「我要探究」。教師應抓住機會,適時地與各小組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問題、傾聽他們的想法,適時地評價他們的探究情況,並作適當的個別指導。
4.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認真記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便於學生作數據處理、實驗分析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素質。
三、在實踐中應用,獲取真實體驗
1、所需儀器及葯品:
儀器類:小刀、鑷子、玻璃片、濾紙、石棉網、試管、酒精燈、鐵架台、玻璃管
葯品類:金屬鈉、蒸餾水、過氧化鈉、酚酞溶液
2、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
1)從試劑瓶中取出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觀察切面。
實驗現象:切面為銀白色,但很快變成灰暗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質軟,易切割;鈉易被氧化
2)取出250ml 燒杯,向裡面加水後在滴入幾滴酚酞,然後把切好的鈉塊投入裡面,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鈉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閃亮的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所到之處溶液變紅(浮、熔、游、響、紅)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的密度比水小;該反應放熱(鈉的熔點低),生成氣體,生成氣體會燃燒、及鈉塊與水反應生成溶液顯鹼性
2Na + 2H2O = 2NaOH + H2↑
3、鈉與氧氣反應
實驗步驟:如上述實驗先取出鈉塊,然後將切好的鈉塊放在石棉網上加熱
實驗現象:鈉塊先熔化成閃亮的金屬小球,後燃燒,火焰呈黃色,色,生成淡黃色固體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的熔點低;2Na + O2 = Na2O2
4、過氧化鈉與水
實驗步驟:
1)取出過氧化鈉觀察顏色狀態
實驗現象:淡黃色的固體粉末
2)將少量的過氧
化鈉加入試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用帶火星的木條驗證氣體,在反應後溶液中加入幾滴酚酞,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有氣泡產生,該氣泡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反應後的溶液加酚酞後變紅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5、過氧化鈉與CO2反應
實驗步驟:取少量的過氧化鈉,用脫脂棉包裹,放在石棉網上,用玻璃管對准後吹氣
實驗現象:棉花迅速燃燒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該反應放熱後,環境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著火點,同時產生氧氣,所以燃燒很劇烈。2Na2O2 + 2CO2=2Na2CO3 + O2
制定合理的評價標准。教師要在實驗的過程中評價一個學生,切記不能「只以成敗論優劣」,要設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多地得到教師的鼓勵,而非否定。
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已納入高中新課程大綱中的必修課。在高一階段學生必然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具有獨立探究的能力,而大部分的學生還不具備這種能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對這些有能力的學生先進行研究性實驗的培養,以他們為龍頭帶動其他同學。學生親自探究實驗,目的應該是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如何進行探究?根據學生想要探究的問題,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不要做過多的評判,更不能全盤否定,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到開放的實驗室去探索研究,在實驗中大膽嘗試,嘗試成功,也嘗試失敗。學生會有一種自己就是科學家的感覺,大大激起了學生對科學的迷戀和嚮往。
探究性實驗進入高中化學課程,刺激了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在較為開放的探究情境中易於主動進入角色,這一方面加深了對具體知識的有效建構,另一方面也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嘗試成功的歡樂,吸取失敗的教訓,進而掌握科學探索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這也正是新課程改革的本來目的之一。與以往相比,探究性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的同時如何兼顧自身的專業發展,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8. 在實驗室里可用如圖所示裝置來製取氯酸鈉、次氯酸鈉和探究氯水的性質. 圖中:①為氯氣發生裝置;②的試
(1)實驗室制備氯氣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反應,2+4HCl(濃)
△ | .
9. 有關鈉及其相關氧化物性質的實驗步驟
其實這些問題書上是有的,這里我做簡單介紹。
鈉:一種銀白色金屬,質軟,密度為0.97g/cm^-3,熔點為97.8攝氏度。 NA和水能劇烈反應,生成氫氣,最後融成一個小球然後消失,表現出還原性。
其他的鈉的化合物均不具有這種性質,若該溶液用酚酞檢驗會變紅。 金屬鈉在空氣中會與氧氣反應,生成白色的Na2O;而鈉在空氣中燃燒,會生成淡黃色的過氧化鈉(Na2O2),因此保存鈉的時候要將它放在煤油中。
氧化鈉是鹼性氧化物,與水反應能生成氫氧化鈉(NaOH),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註:過氧化鈉可以用作漂白劑和供養劑。
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若復燃則證明是氧氣。 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氫氣的方法:用燃著的木條,若燃燒得更旺,則證明是氫氣。 如果在高溫下將氫氣通入黑色的氧化銅中會使其還原。變為紅色的銅。
與鈉的化合物性質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力工具箱部分
發布:2025-09-18 07:59:55
瀏覽:5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