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基承載力靜載檢測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_2002 建築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C.0.1 試驗目的:採用接近於豎向抗壓樁的實際工作條件的試驗方法,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作為設計依據,或對工程樁的承載力進行抽樣檢驗和評價。當埋設有樁底反力和樁身應力、應變測量元件時,尚可直接測定樁周各土層的極限側阻力和極限端阻力。除對於以樁身承載力控制極限承載力的工程樁試驗載入至承載力設計值的1.5-2倍外,其餘試樁均應載入至破壞。
C.0.2 試驗載入裝置:一般採用油壓千斤頂載入,千斤頂的載入反力裝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取。
C.0.2.1 錨樁橫梁反力裝置(圖C-1):
錨樁、反力梁裝置能提供的反力應不小於預估最大試驗荷載的1.2-1.5倍。
採用工程樁作錨樁時,錨樁數量不得少於4根,並應對試驗過程錨樁上拔量進行監測。
C.0.2.2 壓重平台反力裝置:壓重量不得少於預估試樁破壞荷載的1.2倍;壓重應在試驗開始前一次加上,並均勻穩固放置於平台上;
C.0.2.3 錨樁壓重聯合反力裝置:當試樁最大載入量超過錨樁的抗拔能力時,可在橫樑上放置或懸掛一定重物,由錨樁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頂載入反力。
千斤頂平放於試樁中心,當採用2個以上千斤頂載入時,應將千斤頂並聯同步工作,並使千斤頂的合力通過試樁中心。
C.0.3 荷載與沉降的量測儀表:荷載可用放置於千斤頂上的應力環、應變式壓力感測器直接測定,或採用聯於千斤頂的壓力表測定油壓,根據千斤頂率定曲線換算荷載。試樁沉降一般採用百分表或電子位移計測量。對於大直徑樁應在其2個正交直徑方向對稱安置4個位移測試儀表,中等和小直徑樁徑可安置2個或3個位移測試儀表。沉降測定平面離樁頂距離不應小於0.5倍樁徑,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夾具和基準梁在構造上應確保不受氣溫、振動及其他外界因素影響而發生豎向變位。
C.0.5 試樁製作要求
C.0.5.1 試樁頂部一般應予加強,可在樁頂配置加密鋼筋網2-3層,或以薄鋼板圓筒作成加勁箍與樁頂混凝土澆成一體,用高標號砂漿將樁頂抹平。對於預制樁,若樁頂未破損可不另作處理。
C.0.5.2 為安置沉降測點和儀表,試樁頂部露出試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於600mm,試坑地面宜與樁承台底設計標高一致。
C.0.5.3 試樁的成樁工藝和質量控制標准應與工程樁一致。為縮短試樁養護時間,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適當提高,或摻入早強劑。
C.0.6 從成樁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在樁身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於砂類土,不應少於10d;對於粉土和粘性土,不應少於15d;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不應少於25d。
C.0.7 試驗載入方式:採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即逐級載入,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加下一級荷載,直到試樁破壞,然後分級卸載到零。當考慮結合實際工程樁的荷載特徵可採用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卸載到零)。當考慮縮短試驗時間,對於工程樁的檢驗性試驗,可採用快速維持荷載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時加一級荷載。
C.0.8 加卸載與沉降觀測:
C.0.8.1 載入分級:每級載入為預估極限荷載的1/10-1/15,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荷;
C.0.8.2 沉降觀測:每級載入後間隔5、10、15min各測讀一次,以後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1h後每隔30min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記入試驗記錄表;
C.0.8.3 沉降相對穩定標准:每一小時的沉降不超過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三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C.0.8.4 終止載入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載入:
(1)某級荷載作用下,樁的沉降量為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級荷載作用下,樁的沉降量大於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經24h尚未達到相對穩定;
(3)已達到錨樁最大抗拔力或壓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時。
C.0.8.5 卸載與卸載沉降觀測:每級卸載值為每級載入值的2倍。每級卸載後隔15min測讀一次殘余沉降,讀兩次後,隔30min再讀一次,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全部卸載後隔3-4h再讀一次。
C.0.9 試驗報告內容及資料整理
C.0.9.4 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一般應繪Q-s,s-lgt曲線,以及其他輔助分析所需曲線:
C.0.9.5 當進行樁身應力、應變和樁底反力測定時,應整理出有關數據的記錄表和繪制樁身軸力分布、側阻力分布、樁端-阻力荷載、樁端阻力-沉降關系等曲線;
C.0.9.6 按第C.0.10條和第C.0.11條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
C.0.10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可按下列方法綜合分析確定:
C.0.10.1 根據沉降隨荷載的變化特徵確定極限承載力:對於陡降型Q-s曲線取Q-s曲線發生明顯陡降的起始點;
C.0.10.2根據沉降量確定極限承載力:對於緩變型Q-s曲線一般可取s=40-60mm對應的荷載,對於大直徑樁可取s=0.03-0.06D(D為樁端直徑,大樁徑取低值,小樁徑取高值)所對應的荷載值;對於細長樁(l/d>80)可取s=60-80mm對應的荷載;
C.0.10.3 根據沉降隨時間的變化特徵確定極限承載力,取s-lgt曲線尾部出現明顯向下彎曲的前一級荷載值。
『貳』 什麼是結構試驗的載入制度它包括哪些內容
試驗載入制度是指結構試驗進行期間控制荷載與載入時間的關系。它包括載入速度的快慢、載入時間間歇的長短、分級荷載的大小和載入卸載循環的次數等。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和變形性質與其所受荷載作用的時間特徵有關。不同性質的試驗必須根據試驗的要求制訂不同的載入制度。
一般供試驗用的載入裝置除實物載入外,可用千斤頂、液壓試驗裝置、計算機與加振器聯機系統、模擬地震振動台、人工爆炸等,以模擬對結構或構件的實際的各種作用。在全部試驗裝置中有結構試驗台座、反力牆及各種承力裝置。
由於工程結構試驗學科的發展,對儀器設備的容量、精度和自動化程度要求愈來愈高,60年代所風行的光線示波記錄設備,逐漸為磁帶記錄設備代替,從而使數據人工處理較容易地為電子計算機所代替;
也由於測試技術的發展,為深入了解結構和構件的實際性能,有效利用材料潛力等提供了條件。在試驗方法上,系統識別試驗程序的出現,用試驗決定系統方程的參數,使數學分析與結構試驗緊密的結合起來,特別對於大型復雜結構,由於試驗設備負荷的困難和計算機容量的限制;
而把整體結構分解為若乾子結構,通過試驗決定子結構的數學模型或參數,從而取代整體系統的大型復雜試驗,節省了人力物力。在試驗類型上動力和靜力模型試驗研究是一個重要課題,它包括模型材料、模型設計、製作工藝和相似關系等。
『叄』 什麼是抗震支吊架的型式檢驗抗震支架型式檢測報告包含哪些內容
抗震支吊架型式檢驗一般包含外觀及尺寸公差、部件荷載性能、組件荷載性能、防腐性能、疲勞荷載性能、耐火性能等。
01、抗震連接構件荷載性能:
標准:額定荷載下不應產生明顯形變,1.5倍額定荷載下不應產生滑脫。
方法:在額定荷載作用力下,保持1min,不應產生明顯形變;繼續施加1.5倍額定荷載作用力,不應產生滑脫。該試驗屬於破壞性試驗。
02、管道連接構件荷載性能:
方法:在額定荷載Fx、Fy或Fz的作用力下,保持1min,不應產生明顯形變;繼續施加1.5倍額定荷載作用力下,不應產生滑脫。該試驗屬於破壞性試驗。
03、循環載入性能:
標准:經試驗後位移不應大於50mm。
方法:載入頻率為0.1Hz,經過15次相同荷載載入後,繼續受到前次載入幅值的(15/14)1/2次方 遞增循環荷載,遞增荷載不應低於35次。該試驗屬於破壞性試驗。
04、疲勞性能:
標准:經過200萬次疲勞試驗,試驗後組件應無裂紋、明顯變形及脫離等現象。
方法:破壞性試驗。抗震支吊架安裝在疲勞試驗機台上懸空狀態,在管道連接件處施加幅值為20.4KG,頻率為3Hz的正弦波。
05、耐火性能:
標准:耐火時間不低於180min,試驗後組件不應出現斷裂、明顯變形及脫離等現象。
方法:破壞性試驗。抗震支吊架組裝後在管道連接件處施加幅值為20.4KG的作用力,按照GB/T 9978.1規定進行耐火試驗。
06、防腐性能:
標准:在中性鹽霧試驗後,不應出現紅銹。
方法:破壞性試驗。(按照GB/T 10125規定)
(1)電鍍,不應低於90h的中性鹽霧試驗。
(2)熱浸鍍,不低於480h的中性鹽霧試驗。
(3)鋅鉻塗層,不低於1200h的中性鹽霧試驗。
(4)環氧噴塗,不低於1200h的中性鹽霧試驗。
(5)不銹鋼,不低於3600h的中性鹽霧試驗。
『肆』 結構抗震性能試驗有哪幾種型式,它們有什麼異同點
按照美國nehrp(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rection
program)2000規范[1],預制混凝土框架連接可以分為等效現澆連接和裝配式連接,等效現澆連接要求達到或超過現澆混凝土連接的抗震性能,裝配式連接和現澆混凝土連接力學性能不同,nehrp另行給出抗震規定。常用的等效現澆節點有後澆整體式和預應力拚接式,常用的裝配式節點有焊接節點和螺栓連接節點。
1.1等效現澆節點
1.12無黏結預應力筋拼接節點
加利福尼亞大學priestley對部分黏結預應力拚接節點進行了理論研究[2],他指出由於預應力筋在節點內和節點兩邊一定范圍內不與混凝土發生黏結,因此在節點產生較大變形時預應力筋仍可保持彈性。這種節點在大變形後強度和剛度的衰減及殘余變形都較小,節點復原能力強;由於預應力的夾持約束作用,對節點區抗剪有利,可以減少節點區箍筋用量。priestley進行了8個無黏結預應力樑柱節點的低周反復載入試驗。試驗表明:節點最大層間變形可達2.8%~4%,殘余變形約為最大層間變形的2.2%;大變形時,由於樑柱界面處混凝土的塑性發展使節點剛度有所下降,但節點只有輕微損壞。與現澆混凝土節點相比,預制混凝土無黏結預應力拚接節點耗能較小,損傷、強度損失和殘余變形也較小。
1.2黏結預應力筋拼接節點
2004年合肥工業大學柳柄康等進行了兩榀預壓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樑柱組合體的低周反復載入試驗[3],試件尺寸和配筋如圖1。試驗表明:由於牛腿的存在,反向載入時存在掀起效應,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予以折減,梁端剪力摩擦作用能夠抵抗梁端剪力;預應力的作用使得試件有很強的變形恢復能力,有利於震後修復。
2005年北京工業大學進行了6個混合連接裝配混凝土框架內節點試件在低周反復荷載下的載入試驗[4],試件尺寸及配筋圖如圖2。試驗表明:混合連接裝配混凝土框架節點的耗能力與整體現澆混凝土節點相當,而其延性和變形恢復能力則優於整體現澆混凝土節點,其綜合抗震性能優於整體現澆混凝土節點。
1.3
後澆整體式節點
1998年,vasconez進行了13個預制混凝土節點的反復載入試驗[5],這些節點包括9個鋼纖維混凝土節點、1個聚乙烯醇纖維混凝土節點和3個普通混凝土節點。試驗結果表明:鋼纖維比聚乙烯醇纖維對改善節點性能更為有效;採用後澆鋼纖維混凝土可以提高鋼筋與混凝土的黏結強度,有助於提高節點延性、推遲破壞發生,同時還可以提高節點抗剪強度;與普通後澆節點相比,鋼纖維混凝土節點的強度、耗能和變形能力分別增加約30%,35%,65%;使用3%體積含量的鋼纖維混凝土可以使節點區箍筋用量減少50%,並獲得更好的抗震性能。
2004年,同濟大學趙斌等對高強混凝土後澆整體式樑柱組合件和高強鋼纖維混凝土後澆整體式樑柱組合件在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進行試驗研究[6],試驗表明:預制高強混凝土結構後澆整體式樑柱組合件與現澆高強混凝土結構樑柱組合件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採用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澆築預制混凝土結構後澆節點,可以減小節點區域箍筋用量,改善節點承載性能。
『伍』 什麼是初始位移載入法
初始位移載入法是慣性力載入的其中一種。具體如下:
慣性力載入有兩種載入方式:初始位移載入法與初速度載入法。初始位移載入法是對結構或構件施加荷載,使其產生變形,然後突然卸掉荷載,使結構或構件產生自由振動的方法。
初速度載入法就是首先使載入器具提高勢能水平,然後釋放載入器具的勢能,勢能轉變為動能,載入器具獲得一定的速度後撞擊試驗結構,使結構獲得沖擊荷載。
荷載傳遞裝置的功能
荷載傳遞裝置的功能是將載入裝置產生的作用力按試驗荷載圖式的要求正確地傳遞到試驗結構上,有時在荷載傳遞過程中還具有荷載放大、荷載分配和荷載作用形式轉換的功能。常用的荷載傳遞裝置有杠桿、卧梁和分配梁。
『陸』 什麼是靜載試驗
靜載試驗英來文翻譯:Static Load Testing。是源指在樁頂部逐級施加豎向壓力、豎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觀測樁頂部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確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6)抗震性能實驗的載入裝置圖擴展閱讀:
靜載試驗-試驗載入方式
採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即逐級載入,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加下一級荷載,直到試樁破壞,現場圖片然後分級卸載到零。當考慮結合實際工程樁的荷載特徵可採用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達到相對穩定後卸載到零)。當考慮縮短試驗時間,對於工程樁的檢驗性試驗,可採用快速維持荷載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時加一級荷載。
『柒』 載入裝置
試件縱向載入裝置結構如圖6.1所示,與單層岩石縱向載入裝置結構近似(參見圖4.1),由4根拉桿和兩側擋板組成,每根拉桿配兩個螺母和一個拉桿感測器。試件置於左右擋板之間,通過擰緊外側螺母對試件施加初始縱向載荷。試件的縱向載荷與4根拉桿拉力之和相等,即等於4個拉桿感測器讀值之和。試件橫向載荷由伺服式壓力機施加,型號為WDS-100,最大載荷為100kN,量程可分為10級。
圖6.1縱向載入裝置示意圖
『捌』 工頻耐壓試驗裝置的詳細介紹!
耐壓試驗裝置是鑒定電力設備絕緣強度的最嚴格、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它能檢查出那版些危權險性較大的集中缺陷,對判斷電力設備能否繼續參加運行具有決定性作用,是保證設備絕緣水平、避免發生絕緣事故的重要手段。是根據國家最新電力行業標准而設計的、性能先進的耐壓試驗設備,用於對各種電器產品、電氣元件、絕緣材料等進行規定電壓下的絕緣強度試驗,以考核產品的絕緣水平,發現被試品的絕緣缺陷,衡量過電壓的能力。
『玖』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載入反力裝置應符合那些規定
載入反力裝置可根據現場條件選擇錨樁橫梁反力裝置、壓重平台反力裝置、錨樁壓重聯合反力裝置、地錨反力裝置,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載入反力裝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於最大載入量的1.2 倍。
(2) 應對載入反力裝置的全部構件進行強度和變形驗算。
(3) 應對錨樁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鋼筋、樁的接頭)進行驗算;採用工程樁作錨樁時,錨樁數量不應少於4 根,並應監測錨樁上拔量。
(4) 壓重宜在檢測前一次加足,並均勻穩固地放置於平台上。
(5) 壓重施加於地基的壓應力不宜大於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1.5 倍,有條件時宜利用工程樁作為堆載支點。
『拾』 串聯諧振交流耐壓試驗裝置的簡介
概況:
串聯諧振交流耐壓試驗裝置 :
各種大型電力變壓器、電力電纜、汽輪及水輪發電機及其它容性設備的交流耐壓試驗都必須嚴格按試驗規程定期進行。在工頻條件下,由於被試品電容量較大,或者試驗電壓要求較高,對試驗裝置的電源容量相應的也有較高的要求,傳統的工頻耐壓裝置往往單件體積大,重量重,不便於現場搬運,而且不便於任意組合,靈活性較差。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採用串聯諧振的方法進行耐壓試驗。
選型依據
變頻串聯諧振試驗裝置不同於一般通用的試驗儀器,最大的特點是同一套設備可以用於不同電氣設備的交流耐壓試驗如交聯電纜、變壓器、GIS、電動機和發電機等,除了本選型目錄給出系列典型常用型號供用戶選擇外,通常需要根據用戶的試品范圍和試驗要求進行配置方案的設計,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用戶、不同試品的試驗要求。
原理
我們已知,在迴路頻率f=1/2π√LC時,迴路產生諧振,此時試品上的電壓是勵磁變高壓端輸出電壓的Q倍。Q為系統品質因素,即電壓諧振倍數,一般為幾十到一百以上。先通過調節變頻電源的輸出頻率使迴路發生串聯諧振,再在迴路諧振的條件下調節變頻電源輸出電壓使試品電壓達到試驗值。由於迴路的諧振,變頻電源較小的輸出電壓就可在試品CX上產生較高的試驗電壓。
DFVF3000串聯諧振主要應用於:
1、6kV-500kV高壓交聯電纜 的交流耐壓試驗
2、發電機 的交流耐壓試驗
3、GIS和SF6開關的交流耐壓試驗
4、6kV-500kV變壓器 的工頻耐壓試驗
5、其它電力高壓設備如母線,套管,互感器的交流耐壓試驗。
串聯諧振交流耐壓試驗裝置 組件圖別稱 :
變頻串聯諧振交流耐壓試驗裝置、變頻諧振、變頻串聯諧振、串聯諧振、調頻串聯諧振、串聯諧振耐壓試驗裝置、串聯諧振試驗設備、電纜耐壓試驗裝置、工頻耐壓試驗裝置、高壓交聯電纜交流耐壓試驗設備、交流耐壓試驗裝置、調頻諧振、攜帶型電纜交流耐壓試驗裝置,發電機交流耐壓試驗裝置,GIS交流耐壓試驗設備等。
成套主要技術參數:
*工作電源;220V/380V,50HZ *試驗容量:30-30000KVA
*(試驗電壓:1000KV及以下 *諧振頻率范圍:20-300Hz
*試驗電壓波形:正弦波波形畸變率小於等於0.3%
*試驗電壓冷確度:1級
*頻率調節:0.01Hz *保護響應時間:小於1微秒
*系統具有過電壓保護、過電流保護、放電保護、擊穿跳閘保護、過熱保護。
主要技術特點
* 全國少數通過國家權威部門--電力工業電氣設備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武漢高壓研究所)嚴格的型式試驗鑒定,質量可靠,確保試驗人員、被試品和試驗設備本身的安全;
*以卓越的品質和專業的服務獲得眾多專業客戶的肯定(如廣西電力科學研究院、呼倫貝爾電業局、齊齊哈爾電業局、中國水利水電十六局、中國化學集團等等)
*在東北電力科學院組織的2008年度全國設備大比武中一次性通過所有檢測項目,唯一一家達到包括60Min溫升在內的各項國標要求,比武成績再次名列前茅;
* 體積小,重量輕,特別適合現場使用;
* 產品穩定可靠,質保三年(主機保用十年),終身維護;
* 過壓,過流,放電,過熱及零啟動保護全面可靠,動作時間1微秒;
* 符合國標要求:有監測峰值/√2功能,可實時監測試驗波形;
*所有主要元器件均由世界知名企業原裝進口,包括美國德州儀器,英特爾,德國西門子,施耐德,日本東芝,富士等,確保性能穩定可靠;
* 按軍用標准抗振和防塵設計,耐長途運輸和嚴酷使用環境;
* 一鍵滑鼠式旋鈕「傻瓜式」操作,大屏幕液晶顯示;
* 獨有軟體校準功能,方便用戶校準表計,確保高電壓值准確度
* 德國威圖設計全鋁合金機箱,立卧兩用,輕便美觀,大大方便現場使用;
* 信守承諾,服務專業及時,盡最大努力為客戶需求服務;
附配置表
一、電纜交流耐壓試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