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1牡丹江)小文同學利用下圖實驗裝置測定某赤鐵礦石樣品中Fe2O3的質量分數,取l0g樣品與足量CO充分
A、氧化鐵在加熱時被一氧化碳還原成鐵,同時生成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固體由紅色逐漸變黑;
B、根據題意結合化學方程式可以知道減少的質量應該為氧元素的質量,即為10g-7.6g=2.4g,故可以據元素的質量守恆可以知道反應中每個一氧化碳分子得到一個氧原子而變成二氧化碳分子,故可以求出一氧化碳的質量為:
2.4g |
16 |
16×3 |
160 |
8g |
10g |
② 小文同學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勻速吊起鉤碼,並記錄了如下實驗數據:
在此題中,有用功是指克服鉤碼的重力做的功,總功是拉力F做的功.所以小文同學的有用功的計算是錯誤的.
正確的計算過程應為:
有用功:W有用=Gh=4N×0.1m=0.4J
總功:W總=Fs=1.6N×0.3m=0.48J
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
W有用 |
W總 |
0.4J |
0.48J |
③ 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小文採用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並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
(1)在安裝、調整實驗器材時,要先安裝下面的,因為如果先安裝上面的,下面不一定合適.所以先固定B裝置.
(2)由表格中數據知,水在沸騰前吸熱溫度升高;水在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並且可看出水的沸點為99℃;且沸騰前溫度變化先快後慢.
(3)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要縮短加熱時間,可以適當減少水量;或適當提高水的初溫.
故答案為:(1)B;(2)水沸騰前溫度不斷上升;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3)適當減少水量(或適當提高水的初溫).
④ (2010東城區二模)小文同學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相關內容時,利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在該裝置中,A、B
由表格中數據知,彈簧測力計B的拉力F增大,而彈簧測力計A的拉力F減小,並且B的示數增大0.5N,A的示數便減小0.5N,可知兩示數的和是不變的;
分析每列的數據發現,每列中A和B的示數之和為11N,所以F+F′=11N,則F=11N-F′.
故答案為:F=11N-F′.
⑤ 初中 急急! 小文同學在「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勻速吊起鉤碼,並記錄了如下實
W有=G1h=4N×0.1m=0.4J
機械效率:W有/W總=0.4J/0.48J=83.3%
⑥ 小文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完成「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電源電壓為6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3.8V.
(1)開關在連接電路時應斷開,是為了防止短路的發生.
故答案為:斷開.
(2)從實物圖可知,滑動變阻器接了右端下面接線柱,滑阻的滑片要移動到下面接線柱的另一側,阻值為最大,也就是左端.
由圖中可看出電壓表向左偏轉,所以電壓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電流表指針偏轉角度過大,說明電流表所選量程太小.
故答案為:左;正負接線柱接反;量程選擇太小(或被測電壓太大);
⑦ 小文同學對「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定律」心存疑慮,為此他設計用如圖裝置進行驗證:將一支蠟燭固定在一小木
由於蠟燭燃燒消耗氧氣且生成二氧化碳等氣態物質,這些氣態物質不在稱量范圍內,因此,不能說明蠟燭燃燒不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把蠟燭的燃燒實驗放入密封的集氣瓶內進行;
故答案為:不能;天平稱的只是剩餘蠟燭的質量,不是反應後的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
①將一支蠟燭放在集氣瓶中,塞上軟木塞,用天平稱其質量(m1);
②取下軟木塞,點燃集氣瓶中的蠟燭,並立即塞上軟木塞;
③待反應完成後,冷卻,待恢復至室溫時,再稱蠟燭、帶軟木塞的集氣瓶的總質量(m2);
④比較m1和m2的大小.
⑧ 小文同學利用下圖實驗裝置測定某赤鐵礦石樣品中Fe2O3的質量分數,取l0g樣品與足量CO充分反應後
選D
發生 2Fe2O3+3CO==2Fe+3CO2 (反應前後固體質量減少7.6g減少的質量是Fe2O3中內O的質量)容
有Fe2O3的質量是==氧的質量/含氧百分數=(10-7.6)/(48/160)=8g
百分數是8/10=80%
2Fe2O3+3CO==2Fe+3CO2
320g 3*28 3*44
8g x y
x=2.1g y=3.3g
A,Fe2O3是紅色變成Fe是灰黑色
B、錯是2.1g
C錯是3.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