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床的基本結構及作用
一、機床的基本結構:
1、支承部件,用於安裝和支承其他部件和工件,承受其重量和切削力,如床身和立柱等;
2、變速機構,用於改變主運動的速度;
3、進給機構,用於改變進給量;主軸箱用以安裝機床主軸;
4、刀架、刀庫;控制和操縱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
5、機床附屬裝置包括機床上下料裝置、機械手、工業機器人等機床附加裝置,以及卡盤、吸盤彈簧夾頭、虎鉗、回轉工作台和分度頭等機床附件。
二、機床的作用:
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鑽頭、擴孔鑽、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車床主要用於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製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
㈡ 機械設計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及原則
機械設計要求及原則:
1、技術性能准則:技術性能包括產品功能、製造和運行狀況在內的一切性能,既指靜態性能,也指動態性能。例如,產品所能傳遞的功率、效率、使用壽命、強度、剛度、抗摩擦、磨損性能、振動穩定性、熱特性等。技術性能准則是指相關的技術性能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
2、標准化准則:與機械產品設計有關的主要標准大致有:概念標准化,實物形態標准化,方法標准化。標准化准則就是在設計的全過程中的所有行為,都要滿足上述標准化的要求。現已發布的與機械零件設計有關的標准,從運用范圍上來講,可以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企業標准三個等級。從使用強制性來說,可分為必須執行的和推薦使用的兩種。
3、可靠性准則:可靠性:產品或零部件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在預期的壽命內能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准則就是指所設計的產品、部件或零件應能滿足規定的可靠性要求。
4、安全性准則:機器的安全性包括零件安全性、整機安全性、工作安全性、環境安全性。
(2)簡述機床上下料裝置的設計原則擴展閱讀:
機械設計優化要求:優化設計需要綜合地考慮許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製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環境污染。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們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因機械種類和用途的不同而異。設計者的任務是按具體情況權衡輕重,統籌兼顧,使設計的機械有最優的綜合技術經濟效果。
過去,設計的優化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知識、經驗和遠見。隨著機械工程基礎理論和價值工程、系統分析等新學科的發展,製造和使用的技術經濟數據資料的積累,以及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優化逐漸舍棄主觀判斷而依靠科學計算。各產業機械的設計,特別是整體和整系統的機械設計,須依附於各有關的產業技術而難於形成獨立的學科。
㈢ 機床夾具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步驟有哪些
設計原則:主要是六點定位,就是XYZ三個方向上的位置°控制,並且要阻止三個方向的旋轉所以就是3+3=6的 6點控制。
二設計步驟:要先根據零件圖紙找到加工的部位,找到加工尺寸的基準,根據基準選擇定位面,從而根據六點定位原則固定零件。
㈣ 自動上下料車床裝置是什麼意思
數控車床的自動上下料機構,是近年來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的數控專行業的大勢所趨。屬
它是在原有的數控車床的基礎上,增加桁架或龍門機構,藉助機械手爪子,通過往復運動,在車床卡盤或夾頭,與堆放工件的碼盤或料倉之間,實現工件的裝填、轉移、碼放的一整套系統。
也可以根據加工工件的特性,採取振動盤、推桿、推舉料斗、溜槽、結合工件取料等組成簡單的送料裝置。
寧波宮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業內數控上下料自動系統的集大成者。該公司不僅有簡單的送料裝置,也有桁架式、龍門式的送料系統。無論是碼盤、小型工位料倉、還是回轉式大型料倉,都能很好的解決物料的自動加工問題。結合一體化設計,整套車床系統,外觀規整美觀,性能穩定,造價合理,後期維護方便。
數控車床一體機,料倉式
㈤ 機床上下料機器人有哪些工藝過程
機床上下料機器人工藝過程有工件自動抓取,鑫台銘上料,下料,裝卡,工件移位翻轉,工件轉序加工等,機床上下料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相結合極大的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㈥ 跪求:課程設計(標題如下)
畢業設計 數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設計 共95頁,38920字 附任務書、PLC接線圖、零件圖、裝配圖
摘 要
通過對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大學本科四年的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對工業機械手各部分機械結構和功能的論述和分析,設計了一種圓柱坐標形式的數控機床上下料機械手。重點針對機械手的腰座、手臂、手爪等各部分機械結構以及機械手控制系統進行了詳細的設計。具體進行了機械手的總體設計,腰座結構的設計,機械手手臂結構的設計,機械手腕部的結構設計,末端執行器(手爪)的結構設計,機械手的機械傳動機構的設計,機械手驅動系統的設計。同時對液壓系統和控制系統進行了理論分析和計算。基於PLC對機械手的控制系統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設計,通過對機械手作業的工藝過程和控制要求的分析,設計了控制系統的硬體電路,同時編制了機械手的控製程序。設計達到了設計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機械手;PLC;液壓伺服定位;電液系統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第1章 緒論 1
1.1 選題背景 1
1.2 設計目的 1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趨勢 2
1.4 設計原則 3
第2章 設計方案的論證 3
2.1機械手的總體設計 3
2.1.1 機械手總體結構的類型 3
2.1.2 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4
2.2機械手腰座結構的設計 5
2.2.1 機械手腰座結構的設計要求 5
2.2.2 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6
2.3機械手手臂結構的設計 7
2.3.1 機械手手臂的設計要求 7
2.3.2 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8
2.4工業機器人腕部的結構 9
2.4.1機器人手腕結構的設計要求 9
2.4.2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10
2.5機械手末端執行器(手爪)的結構設計 10
2.5.1機械手末端執行器的設計要求 11
2.5.2 機器人夾持器的運動和驅動方式 12
2.5.3機器人夾持器的典型結構 12
2.5.4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13
2.6機械手的機械傳動機構的設計 13
2.6.1工業機器人傳動機構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4
2.6.2工業機器人常用的傳動機構形式 15
2.6.3 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18
2.7機械手驅動系統的設計 18
2.7.1機器人各類驅動系統的特點 18
2.7.2工業機器人驅動系統的選擇原則 19
2.7.3機器人液壓驅動系統 20
2.7.4機器人氣動驅動系統 21
2.7.5 機器人電動驅動系統 23
2.7.6 設計具體採用方案 25
2.8機器人手臂的平衡機構設計 26
2.8.1 機器人平衡機構的形式 26
2.8.2 設計具體採用的方案 26
第3章 理論分析和設計計算 27
3.1液壓傳動系統設計計算 27
3.1.1 確定液壓系統基本方案 27
3.1.2 擬定液壓執行元件運動控制迴路 28
3.1.3 液壓源系統的設計 28
3.1.4 繪制液壓系統圖 29
3.1.5確定液壓系統的主要參數 30
3.1.6 計算和選擇液壓元件 35
3.1.7 液壓系統性能的驗算 37
3.2電機選型有關參數計算 37
3.2.1 有關參數的計算 37
3.2.2 電機型號的選擇 40
第4章 機械手控制系統的設計 41
4.1機械手控制系統硬體設計 41
4.1.1 機械手工藝過程與控制要求 41
4.1.2 機械手的作業流程 42
4.1.3 機械手操作面板布置 43
4.1.4 控制器的選型 45
4.1.5 控制系統原理分析 45
4.1.6 PLC外部接線設計 46
4.1.7 I/O地址分配 47
4.2機械手控制系統軟體設計 49
4.2.1機械手控制主程序流程圖 49
4.2.2機械手控製程序設計 49
技術經濟分析 51
結論 52
專題部分 53
參考文獻 64
附錄1 66
附錄2 71
附錄3 78
致謝 9
看看可以不?
㈦ 機床上下料方案中機器人的安裝方式有哪兩 種
機器人應用於機床自動化的安裝方式有三種:「地裝式機器人搬運」(島式加工單元)、「地裝行走軸機器人搬運」(機床成直線布置)、「天吊行走軸機器人搬運」(機床成直線布置)。均可以通過長時間連續無人運轉實現了製造成本的削減,以實現通過機器人化實現了質量的穩定。
「天吊行走軸機器人搬運系統」示意圖
㈧ 工業機器人如何實現機床上下料
工業機器人上料過程
首先X軸運動到上料架上方,等待上料架上鋼軸到位信號後手爪張開。檢測到兩個手爪都完全張開後Z軸下降到特定高度。這是鋼軸應處於手爪中,檢測到兩個手爪內部都有鋼軸後,手爪閉合。檢測到兩個手爪都閉合後,Z軸提升到指定的高度,然後檢測Z軸到位信號(以防鋼軸撞上機床)。
工業機器人下料過程
在得到機床加工完,主軸已停止轉動後,Z軸開始下降同時手爪張開。檢測到Z軸下降到特定高度及兩個手爪內部都有鋼軸後,手爪閉合。檢測到兩個手爪都閉合後, Z軸提升到指定的高度。檢測到Z軸升高到位信號後,X軸向下料架上方運動。檢測到X軸到位信號後,Z軸向下運動到指定的高度後停止運動,然後檢測鋼軸是否已放到下料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