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消防系統配電裝置,應設置在建築物的電源進線處或配變電所處,
通俗的講就是用防火材料(耐火磚、石棉或者防火板)把它隔離。
消防電源還需兩路供電(一主一備)和自動切換裝置。
『貳』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有哪些
電網中主要的安全自動裝置種類和作用:
(1)低頻、低壓解列裝置:地區功率不平衡且缺額較大時,應考慮在適當地點安裝低頻低壓解列裝置,以保證該地區與系統解列後,不因頻率或電壓崩潰造成全停事故,同時也能保證重要用戶供電。
(2)振盪(失步)解列裝置:經過穩定計算,在可能失去穩定的聯絡線上安裝振盪解列裝置,一旦穩定破壞,該裝置自動跳開聯絡線,將失去穩定的系統與主系統解列,以平息振盪。
(3)切負荷裝置:為了解決與系統聯系薄弱地區的正常受電問題,在主要變電站安裝切負荷裝置,當受電地區與主系統失去聯系時,該裝置動作切除部分負荷,以保證該區域發供電的平衡,也可以保證當一回聯絡線掉閘時,其它聯絡線不過負荷。
(4)自動低頻、低壓減負荷裝置:是電力系統重要的安全自動裝置之一,它在電力系統發生事故出現功率缺額使電網頻率、電壓急劇下降時,自動切除部分負荷,防止系統頻率、電壓崩潰,使系統恢復正常,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對重要用戶的連續供電。
(5)大小電流聯切裝置:主要控制聯絡線正向反向過負荷而設置。
(6)切機裝置:其作用是保證故障載流元件不嚴重過負荷;使解列後的電廠或局部地區電網頻率不會過高,功率基本平衡,以防止鍋爐滅火擴大事故;可提高穩定極限。
『叄』 為什麼雙電源自動切換開關安裝在電路末端
答:
1.是為減少因切換時瞬間脈沖浪涌對電源信號和電路產生干擾。
2.對用電器下級電路的電壓反饋信號能及時作出反應。
『肆』 為什麼「一類高層的消防供電,應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
高層就是說設備比較多,一個配電箱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很多。
進線先到派接內櫃--高層配電容櫃--層配電箱--末端配電箱;大概是這樣的。
消防設備比較重要,一般是兩路供電;即其中一路停電後另一路自動投入,以達到用電設備不會長時間斷電;自動切換裝置就是干這個的(全稱: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
現在的設備大多選用末端自動切換,當然也可以前段自動互投,也就是在高層配電櫃處設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因為不是所有設備需要雙路電源所以不在前端,而是在末端設置互投裝置。
消防設備在末端設置雙電源切換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供電的安全性(保證不斷電)。
『伍』 事故照明切換裝置都會設置嗎
發電廠(變電所)的事故照明切換裝置是一個使用了數十年的自動裝置,
正常回情況下發電廠(變電答所)現場是使用交流電作為工作照明,直流電作為備用照明。
在一般情況下發電廠(變電所)的交流廠(所)用電不會中斷,只有在某些嚴重事故狀態才會發生廠(所)用電交流電源中斷,這時就可以通過這個事故照明切換裝置就自動切換成直流電照明。
發電廠(變電所)的直流電源是由蓄電池組和充電裝置提供的,直流電源主要提供的是控制和保護電源,發電廠還有一些重要的油泵等,再就是事故照明電源。
因為生產現場的照明非常重要,即使事故狀態下也必須有必要的照明。因為蓄電池容量有限,事故照明沒有工作照明那麼廣泛,事故照明只安裝在控制室、開關室、重要通道等重要場合。
事故照明自動切換裝置老式的是依靠交流接觸器斷電釋放,直流接觸器通過交流接觸器輔助接點自動合閘。交流電源恢復後,會自動重新切換到交流供電。這些年也許有新型裝置,但是原理應該不會變化。
『陸』 DLT 5155-2016 220kV-1000kV變電站站用電設計技術規程中第3.4.2條:
4.2.2和4.2.3吧,原文是不來宜,而不是不應。源
1000kV我沒接觸過,實際上以前500kV變電站站用變380V側基本都配置有備自投裝置,但是這樣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如果I母母線有故障,那麼II母備投過去的時候可能會連帶著造成II母失壓,這樣對變電站的安全運行就很危險了。
所以,在8.3點就專門規定了自動裝置的功能要求。
並且,現在的情況,基本都在考慮在設備本身進行雙電源切換,也就是比如風冷控制箱那裡有個自動切換裝置,而不是把自動切換的功能放在了380V母線那裡。
『柒』 什麼是發電機組的自動切換和自動啟動功能
1、自動切換,也就是自動化加自動切換,不需人工操作,但是必須使用自動化控制模塊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做一套自動轉換開關櫃才能實現。
當市電停電後,發電機組自動檢測到信號後自動開機發電,然後自動合閘。當市電來電後,自動分閘,自動停機,並回到初使狀態,等待下一次的啟動。
2、自啟動柴油發電機組是不一樣的,它只需要一個自動化控制模塊就行,當市電停電後,發電機組會自動啟動,人工去合閘。當市電來電後,柴油發電機組只是自動停機,但不會自動分閘,也是需要人工去操作的。
(7)自動切換裝置設在變電站內擴展閱讀
夏季使用發電機組的注意事項的注意事項:
1、在炎熱天氣一定要注意清洗發電機組冷卻系統,提高冷卻效果。水垢對冷卻系統的影響效果較大,所以加強冷卻系統的清洗對提高發電機組的散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要對發電機組水散熱器進行疏通、沖洗,保證傳動皮帶的松緊度;注意調溫器的工作情況、冷卻系統的密士封青況和散熱器蓋上的通風口的通風情況。
3、保證發電機組冷卻液量充足。當發動機處於冷態時,冷卻液液面應該位於膨脹水箱的最高和最低標志之間,如果液面低於膨脹水箱的最低標志時,應及時添加
4、保持發電機組風扇膠帶張緊力適度。風扇膠帶過松,使水泵轉速過低,影響冷卻液的循環,並會加速膠帶的磨損。但膠帶過緊,又會使水泵軸承磨損。
『捌』 為什麼「一類高層的消防供電,應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
高層就是說設備比較多,一個配電箱是不夠的,所以需要很多。
進線先到派接內櫃--高層配電櫃容--層配電箱--末端配電箱;大概是這樣的。
消防設備比較重要,一般是兩路供電;即其中一路停電後另一路自動投入,以達到用電設備不會長時間斷電;自動切換裝置就是干這個的(全稱: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
現在的設備大多選用末端自動切換,當然也可以前段自動互投,也就是在高層配電櫃處設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因為不是所有設備需要雙路電源所以不在前端,而是在末端設置互投裝置。
消防設備在末端設置雙電源切換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供電的安全性(保證不斷電)。
『玖』 電源自動切換形式有哪些
為保證消防用電設備供電的連續性,要求在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電源自動切換裝置按備用形式分為一用一備和互為備用兩種工作方式,按電源切換形式分為自投不自復和自投自復兩種。其中,消防設備供電的末端切換裝置多採用一用一備的工作方式。
(1)一用一備自投不自復的工作方式如圖7-4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
圖7-5一用一備自投自復的工作方式
『拾』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一般程序
自動:在一個限定任務內自行動作(無需操作人員)。
自動化:採用自動裝置改進設備以減少人的干預。
控制:在系統中,為某一特定目的而執行的操作。在變電站中控制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的操作、變壓器分接頭的調節、保護定值修改、特殊控制。
監控:通過對系統或設備進行連續或定期的監測來核實功能是否被正確執行,並使它們的工作狀況適應於變化的運行要求。
自動控制:無需人去直接或間接操作執行裝置的控制方式。
自動控制裝置:由一個或多個繼電器或邏輯元件組合在一起,預定完成某項規定自動化功能的設備。
自動切換裝置:在變電站中按照規定的程序預定起動操作斷路器和或隔離開關的自動控制裝置。
信息:人們根據表示數據所用的約定而賦於數據的意義。
信息容量:調度中心、主站或子站可處理的各種遠動信息的總和。
狀態信息:雙態或多態運行設備所處狀態的信息。
監視信息:將子站設備的狀態或狀變傳送到主站的信息。
事件信息:有關運行設備狀態變化的監視信息。
遙信信息:指發電廠、變電站中主要的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位置狀態信號,重要繼電保護與自動裝置的動作信號,以及一些運行狀態信號等。
遙控信息:指通過遠程指令遙控發電廠或變電站中的各級電壓迴路的斷路器、投切補償裝置、調節主變壓器分頭、自動裝置的投入和退出、發電機的開停等。
通信:在信息源和受信者之間交換信息。
串列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單一通道串列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並行通信:兩台設備之間(或稱點對點之間)通過多個通道並行傳輸信息的一種方式
光纖通信:在光導纖維中傳送信息的一種有線通信方式。
告警:當發生某些不正常狀態,需提醒人們注意而使用的信息。
總告警:全部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成組告警:若干單獨告警匯總成的告警。
遙測:指運用通信技術傳輸所測變數之值。
遙信:指對狀態信息的遠程監視。
遙控:指具有兩個確定狀態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調:指對具有不少於兩個設定值的運行設備進行的遠程操作。
遙視: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視。
遙脈:指運用通信技術對遠方的運行設備的脈沖量(如電能量)進行遠程累計。
監視:用比較的方法對系統或其某一部分的運行進行觀察。在綜合自動統中通過彩色顯示器(大屏幕)上調看主接線圖、系統圖、棒圖、表格等,查看變電站運行實時數據、設備狀態、事件記錄等。
幀:指含有信息、控制和校驗區,並附有幀定界符的比特序列。
報文:以一幀或多幀組成的信息傳輸單元。
遠動:應用通信技術,完成遙測、遙信、遙控和遙調等功能的總稱。
遠動系統:對廣闊地區的生產過程進行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遠程命令:應用通信技術,完成改變運行設備狀態的命令。
遠動網路:若干遠動站通過傳輸鏈路,彼此進行通信聯系的整體。
通道:在數據傳輸中,傳輸信號的單一通路或其一段頻帶。
遠動控制中心:控制遠動網路的所在地。
遠方控制端:指設置在與無人值班變電站相關的調度機構或某中心變電站一個獨立的集中控制中心的遠方控制裝置。
遠方監控終端:指設置在被監控變電站內的遠方監控裝置,包括信息採集、處理、發送,命令接受、輸出和執行的設備。
主站:控制站:對子站實現遠程監控的站。
子站:被控站:受主站監視和控制的站。
遠方終端(RTU):指在微機遠動裝置構成的遠動系統中,裝在變電站內的遠方數終端裝置。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指:由主站監控的子站,按規約完成遠動數據採集、處理、發送、接收以及輸出執行等功能的設備。
饋線遠方終端: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柱上和開關櫃等處,並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 FTU;安裝在配電網饋線迴路的開閉所和配電所等處,具有遙信、遙測、遙控和故障電流檢測(或利用故障指示器檢測故障)等功能的遠方終端,稱為DTU。
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用於配電變壓器的各種運行參數的監視、測量的遠方終端,稱為TTU。
配電自動化系統遠方終端:用於配電網中的各種饋線遠方終端、配電變壓器遠方終端以及中壓監控單元(配電自動化及管理系統子站)等設備的統稱。
前置機:對進站或出站的數據,完成緩沖處理和通信控制功能的處理機。
後台機:對本站設備的數據進行採集及處理,完成監視、控制、操作、統計、報表、管理、列印、維護等功能的處理機。
調制:為了使信號便於傳輸、減少干擾和易於放大,使一種波形(載波)參數按另一種信號波形(調制波)變化的過程。
解調:從調制的載波信號中復原原調制信號的過程。
數據機:對遠動設備所傳送的信號進行調制和解調的設備。
數據終端設備:數據站的一種功能單元,它具有向計算機輸入和接收計算機輸出數據的能力;與數據通信線路連接的通信控制能力。
采樣(電氣傳動的):在有限的時間間隔內(通常是相等的時間間隔)測量一個物理量的過程。
實時數據:指在線運行時實時記錄和監視的物理量。
歷史數據:指在線運行時按規定的間隔或時間點記錄的物理量。在變電站中歷史數據指按指定時間間隔或特殊要求保存下來的運行實時數據、各記錄和報表、曲線等。
變電站運行實時參數:指為監測和控制變電站運行所需的各種實時數據。主要有:母線電壓、系統周波;饋線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主變壓器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電能量、溫度;保護定值,直流電源電壓;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等
變電站設備運行狀態:指各饋線斷路器、隔離開關的實際運行狀態(合閘、分閘);
主變壓器分頭實際位置、主變壓器狀態,壓力、氣體繼電器是否報警;保護運行狀態;被監控變電站系統狀態;監控系統運行狀態。
事件記錄:指記錄變電站運行過程中計算機監測的各種越限、異常、報警、斷路器變位、設備狀態變化以及通過計算機系統執行的各種控制操作事件。事件記錄主要包含事件名稱、相關設備名稱、事件發生時間及內容等。事件記錄類型有:事件順序記錄:斷路器信號變位記錄;變位斷路器編號、變位狀態、變位時間。操作記錄,斷路器控制:操作時間、操作性質、操作人、監護人;保護定值修改:保護名稱、修改時間、操作人、監護人;越限記錄,越限起止時間、越限值;設備運行記錄,設備名稱、設備狀態啟停時間等。
事件順序記錄:事件順序記錄又稱SOE,特指在電網發生事故時,以比較高的時間精度記錄的下列一些數據:發生位置變化的各斷路器的編號(包括變電站名)、變位時刻,變位時刻,動作保護名稱,故障參數、保護動作時刻等。
報警:變電站運行參數越限,斷路器變位或保護動作時,計算機將彈出窗口(登錄窗或報警窗口)顯示事件內容並進行報警,報警類型分為:不報警、普通報警、預告報警、事故報警等。
不報警:正常拉合閘或人工禁止報警,遙信畫面閃爍,遙測數值變色。
普通報警:計算機發出一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預告報警:計算機發出N次音響,其它與「不報警」相同
事故報警:列印機啟動列印,計算機持續音響直至人工解除,其它與「預告報警」相同
列印:將計算機中儲存的信息列印成文檔。列印可分為:報表列印、事件列印、人工列印等。
報表列印:日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列印時間可設定。
事件列印:遙信變位、保護投退/復歸、遙測越限/復歸、設備啟停。
人工列印:人工選擇(召喚)報表、畫面、各種記錄列印、拷貝。
雙機切換:含義是在雙機(主副機)配置的情況下,當主機(值班機)發生故障時,副機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主機轉為副機。多機配置情況與雙機類似,當主機發生故障時,任一副機可在人工干預下轉為主機。
通道監視及切換:通道監視是指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控制器,統計與變電站測控裝置、保護或其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通信過程中接收數據錯誤和長時間無應答的情況。根據通道監視情況,系統可以告警或採取相應控制措施。如果通道配置有冗餘,即某廠站有雙通道的情況下,當一個通道故障時,系統可自動轉到另一個通道上進行通信。
前景點(圖元):前景點指的是可以在線運行時能發生變化的點,大部分的前景點都是和資料庫里具體的點時對應的,即在線時隨實時數據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點(圖元):背景點是在線運行時不會發生變化,只是代表一些特定的物理意義。
數值量:能反映數據斷續變化的量,如斷路器、隔離開關分/合,保護動作等。
模擬量:能反映數據連續變化的量,通常可以反映到的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線運時可反映的物理量有電壓、電流、溫度、功率、頻率等。
模擬信號:以連續變數形式出現的信號。
數字信號:在數字和時間上均是斷續的電信號。
脈沖量:反映累計變化的量,物理上對應的是有功電能、無功電能等。
操作點:操作點是系統里一個特殊功能的圖元,它可以調畫面、作遙控、按鈕功能等。
人工置數:改變前景點現有的數值但並不下發這個命令,做一個模擬操作用。
復選框和單選框:復選框是指在一組選擇里可以同時選擇幾個命令,而單選框只能選用一個。單選框通常是小圓圈,復選框通常是小正方形。
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用來規定一些程序在啟動時讀入設定,給用戶提供了一種修改程序設置的手段。
導航圖:在線運行時,每一個圖都有設置導航圖的功能,若當前圖太大,就可以通過縮小了的導航圖來尋找位置。
事故追憶:對事件發生前後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
間隔層:由智能I/O單元、控制單元、控制網路和保護等構成,面向單元設備的就地控制層。
站控層:由主機和操作員、工程師站、遠動介面設備等構成,面向全變電站進行運行管理的中心控制層。
數據採集:將現場的各種電氣量及狀態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並存入計算機系統。
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SCADA):對廣域生產過程進行數據採集、監視和控制的系統。
數據處理:對相關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行系統化操作,用於支持系統完成監測、保護控制和記錄等功能。
介面:指兩個不同系統或實體間的界面或連接設備。由功能特徵、通用的物理互聯特徵、信號特徵和其他特徵等定義。
規約:在通信網路中,為了通信雙方能正確有效可靠的進行數據傳輸,在通信的發送和接收過程中有一系列的規定,以約束雙方正確,協調的工作。
通信規約:啟動和維持通信所必要的嚴格約定,即必須有一套信息傳輸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約定。
鏈路:站與站之間的數據傳輸設施。
鏈路層:鏈路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一個層次,藉助鏈路規約執行並控制規定的傳輸服務功能。
協議轉換器:.連接兩個通信網路的智能電子裝置。它能夠按一種協議接收一個網路的信息,進行轉換後,按第二個協議向另一個網路轉發,或相反。
遠方通信介面:經遠方通信網路鏈路與遠方控制中心相連的介面。
乙太網:IEC TC57推薦使用的變電站通信網路,區域網的一種
IP:互聯網協議,TCP/IP標准協議。IP定義了數據包,該數據包作為非連接數據包遞交的基礎。它包括控制和差錯報文協議、提供與網路服務、ISO參考模型第三層等價的功能。
LAN區域網:一般限於一棟建築物內或小型工業系統的一種通信網路。這里特指變電站區域內通信網。
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代表每比特的信號出現時間與固定時基合拍。
非同步傳輸:一種數據傳輸方式,每個字元或字元組可在任意時刻開始傳輸。
廣播命令:向遠動網路的部分或全部子站同時發出的命令。
地址:報文的部分,用以識別報文來源或報文目的地。
波特:數字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等於每秒傳輸的狀態或信號碼元數。
電磁騷擾:使器件、設備或系統性能降低的任何電磁現象。
電磁干擾(EMI):由電磁騷擾所引起的設備、傳輸通道或系統性能的降低。
抗擾性:器件、設備或系統在電磁騷擾存在時,不降低性能運行的能力。
電磁兼容(EMC):設備或系統在其所處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並要求不對該環境中其他設備造成不可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無人值班變電站:站內不設置固定運行、維護值班人員,運行監測、主要控制操作由遠方控制端進行,設備採取定期巡視維護的變電站。
電氣二次設備室:電氣二次設備室是一個綜合性房間,用於布置不宜設置在配電裝置和主變壓器現場的電氣二次設備。如遠動終端及相應設備、通信設備、交直流電源、不停電電源、繼電保護、測控、計量和其他自動裝置等。與控制室相比,主要差別是不適宜作為長期有人值班的監控場所。
繼電小室:位於配電裝置內或附近,安裝繼電保護、自動裝置、變送器、電能計算及及錄儀表、輔助繼電器屏、就地控制層設備的獨立小間。
工廠驗收測試:包括用戶認可的、使用特定應用的參數,特別製造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部件的功能測試。
現場驗收測試:現場驗收測試是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每一個數據、每個控制點、功能正確性進行驗證。現場測試驗收還包括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與其周圍運行環境條件測試,使用最終參數對全部安裝的設備的測試。現場驗收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做運行准備。